摇篮曲勃拉姆斯版教案:远去的世博 近在的坐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47:20
远去的世博 近在的坐标发表时间:2010-11-12   来源:   作者:江滨#TRS_AUTOADD_1290566323046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90566323046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90566323046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90566323046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90566323046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中国环境报记者 江滨

 

听世博策划师讲世博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在世博150多年的历史上,上海世博会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探讨人类在城市化道路中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对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寻求未来的城市化道路。


  “一切源于世博会”。1851年伦敦世博会,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1970年大阪世博会,开启了信息化时代的大门。汇聚起城市与人类发展问题智慧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否也将对世界城市时代产生深刻影响?


  世博会上,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国对城市这个时代共同关心的战略发展问题进行的探索,表达各自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和价值取向,至少,她所带来的成果将深层次影响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世博会结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对城市的思考还在继续。


  “后世博”时代,如何把从世博学到的城市发展理念演变为实际的蓝图;借鉴世博展示的各种先进经验和成果,积极治疗各种“城市病”,既避免高成本城市化的发生,又可以让我们少走些弯路,需要我们仔细思量。


  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的唐子来教授,既是上海世博会申博的规划陈述人,也是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他对世博独到的见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走进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城市案例的内核,从而进一步探寻解决诸多城市问题的答案与可能性。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城市有新陈代谢,城市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被城市化洪流裹挟的人类,能否清醒地面对能源、环境、资源等各项挑战,创造理想中的美好家园,取决于我们对城市生命本质的认识。


  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


  上海世博会主题解读中说,城市是有生命的。


  那么,城市的生命体包含什么?


  上海世博会申博的规划陈述人、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唐子来教授认为,城市有生命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有新陈代谢,城市也是有生命的,也要经历一个生长衰败的过程,老的城市衰落了,新兴城市在生长,西方很多城市已经不再生长,当然,也有城市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二是城市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交通是城市的血脉,绿地是城市的绿肺。


  城市是一个自组织体系,而非他组织体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正如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体,里面没有废物。城市可以通过管理加以调节。从这个视角上说,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生命体包含人、建成环境(建筑、交通、通讯设施等)、社会组织。人是城市的灵魂,家庭、邻里、社区组成社会细胞,城市通过社会组织管理。


  人类为什么要来到城市?人类建立城市,聚居到城市就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当今城市已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城市是否能够具备长久活力,取决于人对城市系统和发展规律的了解,取决于能否建设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结构和网络,以及能否在日常建设、开发和管理中采取理性行为,人必须尊重自然,与地球自然环境健康、可持续地互动。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除“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之外,还确定了5个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都在深层次探讨了城市的核心问题。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的?

宜居的第一要义是幸福感,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市民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同样享受尊严和体面


  联合国人居组织在1996年发表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这样描述城市发展的理想:“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可以说,这样的地方,就是人类的宜居家园。唐子来说,宜居家园就是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为城市发展目标,以人为本,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让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比如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居住环境、减少贫富差距,从微观层面看如何使交通、水质、空气等环境更好。


  城市最佳实践区遴选案例时,根据世博会的主题,研究团队从全球收集了800多个案例,进行深度解读,最终归纳为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应用4个主流领域。其中,参展案例的46%将自己归入宜居家园领域。可以说,宜居家园是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首要领域。


  唐子来认为,人类发展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确定人的生态足迹。人要想与环境保持和谐,在追求生活条件提高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因为环境承载力是刚性的,甚至因为人的活动而减弱退化。


  借世博案例,唐子来就如何打造宜居城市,提出如下理念:


  健康美好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自然资本论》一书中说,自然也是资本,是提高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浙江宁波滕头的案例就很好地处理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现代化的乡村,理想中的宜居家园。几十年来,由于滕头村一直把环境作为资源,几乎没有经历工业化过程,从农业为第一产业,直接进入服务业,发展起休闲旅游、都市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宁波滕头案例,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我们过去认为,水是无代价的,空气是免费的,现在却变成稀缺资源,需要花钱才能享受优美的环境。现在我们认识到,享受好的环境是要付出代价的;GDP的增长,环境也是有代价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反映出发展的价值取向。绿色GDP的概念最重要的就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加入环境成本,将环境负面影响的外部效应内部化。


  人来到城市是为追求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而不是为了追求GDP。宜居的第一要义是幸福感,不是收入越高越幸福。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并不能自然而然带来幸福感。牺牲环境的GDP更不能带来幸福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逃离“北上广”?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收入到一定程度,钱只是一个数字,但宜居更重要。


  宜居城市,就是创造安全、体面的生活。宜居不是仅对城市某些人群的,而是所有市民能够分享城市发展成果,都获得宜居的环境,同样享受尊严,体面。


  西班牙马德里社会住宅案例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宜居家园是对所有市民的,让每个人都有居所,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社会住宅;此类住宅虽然造价不高,但请著名建筑师设计,在环保和节能方面都有创新,让居住者体会到不是住在廉价的房子里,而是住在大师的作品里,由此产生自豪感。


  城市的竞争力在于打造宜居的对人才有吸引力的环境。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本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超过货币资本,在经济要素中越来越重要,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城市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就是打造宜居城市,使城市具有高附加值。德国杜塞尔多夫案例,就讲述了欧洲传统重工业城市转型中如何打造宜居城市的经验。其参展的两个政府项目,一个是曾经的码头工业区,将货运港改成媒体港,即现代服务业;另一个是把工业化时代运输用的道路改到地下,使城市与滨水重新连接起来,让市民与游客重回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念引领未来发展,科学技术支撑未来发展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4个主流领域分别体现了尊重市民、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科技的价值取向。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可持续的城市化案例占25%,是主题演绎中分量第二重的。唐子来说,城市最佳实践区规划设计本身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街区改造范例,这片区域在世博后被基本保留下来。


  迄今,国际社会和媒体对城市最佳实践区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国际博览局官员认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会中最具创新意义的。


  唐子来说,10月31日,是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世博亮点展区的使命结束,也是街区改造范例的使命开始。


  世博期间,她是世博亮点展区,占世博园区不到5%的面积,不仅仅吸引了一般观众,更多是启发专业观众,吸引了政界、学界、业界、商界四方对城市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人群。


  她本身还是城市街区改造的范例。用城市最佳实践的精神指导规划、设计,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进行主题实践,最终在世博会后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街区。


  唐子来用职业规划师的眼光,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归纳出5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街区规划理念。


  第一,宜居环境品质之一是混合用途,不是8小时街区而是24小时充满活力。规划时考虑到建筑物多样化。用于展馆的厂房、办公楼将来可以改造成经济型酒店、购物中心、创意产业集聚地。中庭、院落、人行步道、餐馆、画廊、咖啡吧,有很多供人交流休息的地方,一个充满魅力的创意城市必然是第三场所最发达的地区。

 

  第二,公共空间占主导。一个街区是宜居的,一定是公共空间主导而不是私人空间主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个空间还是连续的,所有人可以到达的;又是优美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易于维护的,而非大而无当。


  第三,街区是为人设计的,而不是为车设计的。如果开车与乘坐公共交通一样方便的话,人们就会选择不开车,碳排放就会减少很多。所以说,城市规划做得好,是对节能减排很大的贡献,而且是最小成本的贡献。世博为上海带来的一大环境资本是地铁,为上海减排带来很大好处,也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第四,留存自己地域文化的脉络。街区改造继承了世博前的工业文明积淀,也保留了世博的文化遗产。城市最佳实践区保留的工业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世博会期间,不管本地还是外地游客,看了联合展馆都会知道这里曾经是老工业区。以后,当人们坐在马德里空气树下喝茶时会想到这里还有生态效应,比别的地方温度可以降低5oC,在马德里也有一个;这个雕塑是巴塞罗那送给上海市的;那个玫瑰是法国的。在文化内涵方面上海很少有街区能与之比肩。


  第五,独具特色的低碳生态技术集成应用区。街区建筑采用太阳能、节能环保材料,有高科技也有低科技手段。植物墙有屋面的也有屋顶的,白玉兰街灯是法国罗阿参展案例,展示城市照明节能和设计创意。街区的自行车是丹麦奥登赛参展案例,所有空调气源采用江水源热泵,街区绿地具有生物净水功效。


  世博会后,作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城市最佳实践区还要做的一件事是环境审计,核算节能减排多少,要用数字说话。一个宜居低碳生态的城市街区,可以说充分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街区实践模型。


  唐子来告诉记者,今天看到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世博会后真实的生活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他非常期待能够将城市最佳实践精神进行到底。


  价值观念引领未来发展,科学技术支撑未来。这是唐子来对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概括。

 

可持续城市需要怎样的规划理念?

一个好的规划师要能够在环境、经济、社会三个范畴中寻求综合平衡的解决方式


  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中,一个好的规划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理念?


  唐子来认为,规划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师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要上升到世界观、环境伦理观的层面来判断规划是什么。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4个领域,也反映了规划师的4个价值取向。


  第一,尊重全体市民,而非仅仅尊重有钱人和开发商。

 

  第二,尊重自然。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要把城市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要做亏欠环境的事。环保是一种伦理,不尊重环境是一种伦理的堕落。


  第三,尊重历史。文化魅力是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本。高楼大厦3年就可以建成,历史文化却要靠千百年来积淀。城市效率三年,城市魅力三代。城市魅力是比效率更高的发展境界。


  唐子来说,目前,我国的城市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出现文化趋同、千城一面的问题。历史文化是城市最重要的属性,是使城市独一无二、具有特色的根本所在,是城市的战略性资源。一个城市没有记忆很可怕,城市的集体记忆造就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这种情感的形成,除了人、社会,建成环境也起很大作用。


  世博园为什么保留南市发电厂的主厂房?唐子来说,首要目的是留存历史,南市发电厂是百年老厂,中国最早的20只灯泡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它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二是环保,减少建筑垃圾;三是保留文化。即便保留的成本有所增加,也值得,因为历史文化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第四,尊重科技。一个规划师要设计可持续发展城市,比低碳更广义。规划师不仅是技术人员,而且是在配置城市的发展资源。其所画的一根线条和涂的一个色彩,在现实中将影响或改变某些人的生活。同样的钱用来造高架道路,是为车开得更快;用来造地铁,依赖公共交通的人就会更快捷,更舒适。也许造价相同,但得利人群不同。


  技术合理未必带来社会学意义上的合理,一个好的规划师要能够在环境、经济、社会三个范畴中寻求综合平衡的解决方式。

 

案例解读 

 

世博城市案例提供哪些借鉴?

 

  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参展案例,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展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的多元化城市发展内涵。解读这些城市实践案例的创新点,对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实践,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价值。


  以下是唐子来对4个典型案例的解读与点评。


  马德里社会住宅——观念创新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由建筑大师来设计社会住宅,使低收入的居住者享受体面与尊严,是观念的创新。西班牙马德里夏季炎热,采用竹子做幕墙,能够挡住大部分的热辐射。速生环保的建筑材料,廉价、易回收,创造了低碳节能的效果,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建筑艺术的美感。晚上,当灯火从竹子幕墙里透出来,每家开启竹子幕墙的时间不一样,在自然开启中,城市景观活了起来,成为有生命的活的立面。变成了马德里一处景点,住在里边的居民很自豪。

 

  同样是阻断热辐射,德国汉堡采取高科技的墙体绝缘,马德里采用低技术的竹子幕墙,两个案例的性价比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享有体面与尊严的观念创新,是我们更应该借鉴的。


  台北垃圾分类——政策创新


  15年前,台北遇到与现在内地许多城市一样的问题。生活垃圾不断增长,引发社会冲突。他们意识到要从源头治理,减少垃圾产生量,垃圾分类回收。


  台北采取的经济政策是:用于装可回收垃圾的袋子是免费的,装不可回收垃圾的袋子是要付费的;行政措施是:居住区不设垃圾箱,而是定时定点收垃圾,垃圾不可以乱扔。同时注意提高所有台北市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小学生要上环保课。到如今,台北市需处理的垃圾量只有20%,是15年前的1/3,其余的80%是可回收。经济增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处理的垃圾量却下降了。靠的是公共政策的创新。


  澳门当铺——体制创新


  澳门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体制平台使历史文化建筑得以保护。澳门的主导产业是博彩业,典当业曾经也很繁荣,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当铺走向没落。1917年建成的德成按,曾是澳门最大的当铺,是一个私人物业,后遭废弃。按照官民商合作模式进行修复、保护、利用,实现了多赢。一楼是典当业博物馆,二楼成为全球第一家金庸图书馆,三楼变成澳门茶文化馆,如今这里成为澳门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通过市场运营,支付房子的维护费用,使城市历史遗产文化得以保护。此案例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汉堡之家——科技创新


  被动房是一个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的生态建筑,采用了德国最高的科技成果,是建筑节能理念和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它像一个保温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室温达到25℃恒温。其超低能耗水平超过汉堡的原型建筑。

 

  汉堡之家的科技创新实践,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