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摇篮曲葫芦丝:谈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机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23:21
来源:集大党校http://dangxiao.jmu.edu.cn 时间:2003-9-2 22:27:10 全文字数:4791字 浏览:2659次 打印本文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威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威力,首先要认清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什么?正确认识其作用机理并不断强化之,这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前提。笔者认为,其作用机理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必须以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客体,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出应有的效果。
一、情感的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而人是万物之灵,其灵就灵在人不仅有丰富的思想 ,而且有高级的情感。情感包括正情感和负情感。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欢迎、愉悦、期盼的那种起积极作用的带有张扬性的情感;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示否定、抵触、厌恶、回避的那种起消极作用的带有抑制性的情感。同时,情感还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它有强弱程度的不同,因主客体条件还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生活实践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态度,制约着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规定着人的认识的侧重点,影响着认识过程的速度和走向,因而情感是形成人的立场、观点乃至产生相应行为的基础。情 真才意切,气顺才劲足。一个单位的干群关系、人际关系融洽,才能产生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一是认真把握人们的情感状况,努力使自己宣传倡导的东西与人们的正情感合拍、相一致,努力使自己反对制止的事情与人们的负情感吻合、相协调;二是根据情感的弹性原理,努力做好理顺情绪的工作,形成“上下左右同欲”的佳境,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事与愿违,思想政治工作会陷入做“无用功”乃至“帮倒忙的窘境。
情感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已经几十年,全国人民共处于这个社会存在之中,因而具有了广泛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情感。但是,每个人所处的社会行业不同、社会层次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就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也有工作岗位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因而人们的情感又有差异性。特别是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使人们对同一事物在认识和情感方面产生这样那样的差别,就不足为怪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工作情况变化、家庭境况变化、健康状况变化等各种变动因素,而发生情绪情感状态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情感;更在于细心地分析研究不同的人在情绪情感方面的差异和变化,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做好疏导工作,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理顺民心、民情、民意,使民心向着党,民情拥护党。
可以进一步诠释人的情感现象的,是研究人的需要等心理现象的行为学理论。马克思曾 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三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宝塔尖状的多层结构,下层是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上层是满足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性需要,这种需要是由物质性到精神性逐渐满足的。有一种“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也关心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例,并提出了公平函数关系式:自己收入/投入=他人收入/投入,以此等式进行比较,评价公平与否。生活中,人们收入分配的多寡不同,人的需要能够满足的层次不同,程度不同,满足速度不同,必然使人产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情感体验,因而理顺人的情感是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这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这要靠分配政策调节;二是教育大家树立机会平等的市场经济观,提高人们因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于情感冲击的承受能力,这是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三是充分认识人们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天然合理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满足人们的的合理需要,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之所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爱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深厚情感,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其成功的基本经验都是在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方面做得很到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乐于助人、以心换心的工作方法,是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完成繁重任务的基础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二、人格的力量
人格,指人的气质、性格、意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人性特征。人格的力量,指的是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那种高尚风范和品德,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巨大的鼓舞、教育、感化、激励与鞭策作用,使他们在工作中自觉仿效,从而产生出物质性力量。以什么方式实现对人的管理?是以权压人,以势欺人,还是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人,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党的领导干部来自群众,是从群众中逐级严格选拔出来的优秀分子,他们应该大公无私、襟怀坦白、吃苦耐劳、意志坚强,不仅应有丰富的经验、专博的学识,还应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就会成为一面旗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看重领导的表率作用,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谁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什么人可以当领导?孔子曰:“尊五美,斯可以从政矣”。哪五美呢?这就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舜曰》)意思是说,只有具备了“富有而不浪费,辛劳而不埋怨,有欲望而不贪污,处高位而不骄傲,有威严而不盛气凌人”的人,才可以从政 。这是讲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要求。领导干部品德高尚,一身正气,即使不下达指示命令,老百姓也志愿向前;反之领导自身不干净不正派,就是下命令,老百姓也不听从。那种“台上大讲,台下小讲;台上你讲,台下讲你”的尴尬场景,再说明问题不过了。
领导的表率作用,也称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领导的影响力由职权和威信组成。职权是法定的、组织上授予的,因而是有限度的;而威信是靠个人的品德、人格、风范及模范行为获得的,在失去法定的职权后,仍有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无可限制的。领导的影响力不仅来自职权、更来自于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如何。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个人职务不高,却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影响力很大;另一个人职务不低,却威信很低,说话无人听,影响力很小。领导的威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觉从严,恪尽职守,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政绩卓著而不居功自傲,勤政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长期的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也就是靠自己优秀的人格、靠始终如一的表率作用获取的 。领导的威信越高,该领导出面做思想政治工作越有成效。因为老百姓总是看人论事,总是通过领导干部的人格来观察他所宣传的事情的性质,从而决定自己是否信奉的态度。因此,要做共产党的“事”,先做党所要求的“人”。要求做人和做事高度一致,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大特色。
依靠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强大威力,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得出一条基本的结论:必须坚 持不懈地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选树好先进典型。“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先不做”,已成为党组织对各级党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要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成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公认的“金科玉律”和座右铭。
三、真理力量
这里所讲的“真理”,指的是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等综合性内容。这些内容是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正 确揭示,是对人们遵循这种规律的明确要求,具有指导人们思维、规范人们言行的作用。“真理”的核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是指导我们的事业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立党之本、立国之基,也是我们的为人之道,教人之方,育人之源。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武装人,是思想政治工作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以理服人是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不论做好集体还是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这既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样的大道理,也包括科学知识、具体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样的中道理,还包括社会公德这样的小道理。宋人欧阳修曰:“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追求效果讲究方法,如何做到以理服人也大有讲究。一要认真分析工作对象,看他们主要存在什么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二要研究如何对症下药,是什么人就讲什么样的道理。对党员干部、知识阶层可多讲大道理,对普通群众就要多讲小道理,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讲道理,因为越是小道理、越是身边事越容易为人所接受。三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心理学家的社会统计表明,人们生活中90%以上的思想问题,都是来自于影响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利益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要耐心说原因,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解决。
综观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巨大威力的机理与源泉,最重要的可以归纳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以理服人。这三个方面由党的性质所规定,由“人民公仆”的干部定位所要求,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工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精髓。这三个方面高度体现了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的原理。思想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归结为物质利益与需求是否满足,解决思想问题首先要从研究、解决人的物质利益与需求入手。在条件受限情况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规、范之以身,会使人经历心理平衡、心理预期、心理激发等体验,从而产生出超越由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精神境界,并能动地转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性力量。由于物质条件在满足人的物质利益与需求方面存在差距的绝对性,在承认物质决定精神的同时更要承认和善于发挥精神对物质的能动 作用,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之所在。如果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作为矛盾的统一体的话,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这是党的事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严格要求和艰巨任务。以情感人,要求政治工作者以深厚的情感关心爱护群众,打动群众的心扉,使之产生情感共鸣;以行带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带动人、影响人,为人师表,使工作对象自愿跟随,群起效法;以理服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功底,谙熟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通晓中国文化底蕴,以善解人意的态度联系群众,以循循善诱的言语引导群众,以满腔热情的努力帮助群众,开心锁,化隔膜,理情绪,鼓斗志,使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团结奋斗。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互相依靠,共同作用。情通则理达,理达方服人;正人先正己,己正人自正;万事理为先,有理事则成。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既率先垂范又尽力助人,爱心、热心、关心必然换来人 民群众的顺心、舒心、齐心。这三方面所具有的互补性、互通性和同向性,又放大了三者的作用,使 1+1+1>3,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义之所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所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威力的机理与泉源之所在。
(原载《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