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德文歌词: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03:06

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1)

 

位于广东西南的云雾山、三叉山,是蔡廷锴故居的祖山。与祖山的端严高峻相异,故居的结作却是穿田过脉、潜龙入首。风水上的这种特点,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蔡廷锴与他的十九路军起落成败的命运。

故居侧列的金戈铁马,马帽相夹,鼓角旁侍,是这位农民之子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风水基础。祖山明火映照,有力襄助其成为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前砂中巨大的马鞍,则是将军命运转折、卸甲归隐的最好诠释。

抗日名将 骁勇善战 蔡廷锴(1892-1968),本名廷楷,乳名炳南,字贤初,广东罗定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1]

蔡廷锴出身贫寒,早年追随孙中山,在军阀混战中迅速成长并崛起于北伐战争,1930年5月,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同年升任第十九路军军长。

蔡廷锴成为饮誉中外的“抗日将军”、“民族英雄”,源起“一· 二八”凇沪抗战。1932年初,蔡廷锴率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寇血战历33天。日军在十九路军的顽强抗击下,数次总攻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十九路军在这一仗中打出了守土有责的赫赫威名。创造这一功绩的,首推蔡廷锴。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遭蒋介石纠集军队围攻,次年1月宣告失败。

此后,蔡走上坚定反蒋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能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既是国民党的陆军上将,又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成为共产党得天下后的国家领导人,活跃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蔡廷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其祖上风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头戴三叉 铁马金戈 蔡廷锴故居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龙岩乡双伦角村,坐坤兼未。[2]

《罗定县志》认为,位居县境西南部的蔡廷锴故居,山脉属云开大山山脉,发脉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勾漏大山,其实不然。蔡廷锴故居,西为云开大山,东为云雾山,两支山脉均南西-北东走向。故居龙脉,既不是贴近故居西部的云开大山,更不是来自于县境西北部的勾漏大山,而是盘踞、绵亘于故居西南,北上环绕故居东北,给故居构成三面屏障的云雾山。

云雾山绵延于云浮、新兴、信宜、高州等县之间,为数列东北-西南走向山地的总称。云雾山虽不算大龙大脉,干龙行度,但也不乏生动,有的地方还很有气势。打响太平天国运动第一炮的凌十八,其故居就坐落在山脉的西缘--信宜县钱排镇北内村。从地质构造上看,方志称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并无不可,但在风水上,却是反向行度,从西南起始,向东北绵延开去--不但山脉如此,水势亦总体上自西南向东北倾入西江,汇珠江出海。

缺乏强大依托,却不随波逐流,蜿蜒起伏的龙脉,独行于茫茫山海中,义无反顾。与风水意境相合,蔡廷锴前期生死与共的十九路军,成分主要由广东子弟兵构成,既独立于蒋介石的嫡系,也迥异于共产党的红军,独自肩负起救国救亡的应有责任,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直至战至最后一人,可歌可泣。

钱排镇南面约6公里,海拔1704米的大田顶,是云雾山的最高峰,也是蔡廷锴故居的太祖山。云雾山龙楼起祖,向东北变高大纯石金星,如大将威严挺立,然后再转金水连绵开帐,在钱排镇形成一个半月形的扁平盆地,龙脉至此跌断后重起,约七、八公里后,至合水镇重又跌断,起而为海拔1010米的三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