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分析:荒诞 花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0:49:01

 

  前些时候,奥巴马提名商务部长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接替将要离任的共和党的洪博培,这里头当然有他政治、经济的多重考量。看到美国首位华裔驻华大使就要上任了,哎哟,我们有的人反应那是相当强烈,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可激动的。这个华裔大使的中国话离白皮肤的中国通洪博培差远了。

  骆家辉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什么首位华裔州长、什么首位华裔驻华大使,代表什么?我告诉你,骆家辉的身上,那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他自己说他是第三代移民,他的祖父母移民到美国的时候很穷,可是美国成就了他们一个美国梦。他父母含辛茹苦地送他去念大学,完了美国又给了他一个立足点平等的平台。好了,现在这个百分之百的美国人,要来中国捍卫美国的利益啦。他可不是什么温和派,扬言要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的就是他。

  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和10%左右的失业率让奥巴马难受得要命。怎么办呢?于是这家伙就想起来搞出口倍增”5年计划。当然要冲着中国来啦,要扩大对华出口,平衡中美贸易。好了,在奥巴马这个计划里面,骆家辉可是一个关键人物。有多关键呢?2010年,这哥们带着贸易代表团多次来中国,推广清洁能源,做起了能源推销员,拿到大笔订单。可就在拿到订单的同时,美国频频对华双反调查。这商务部长可真是绝不心慈手软。骆家辉的黄皮白心,我在我的新书里早就说过了。下文就摘自《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一书。再早之前,我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和《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里就揭露过新帝国主义的嘴脸。

  2010521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在清华大学发表清洁能源为主题的演讲中,只字未提近年来一直成为热点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当他会见中美商会会员的时候,面对代表的提问,他说汇率问题将留到中美经济战略会议的时候再讨论。这是美国给我们的第一个意外

那美国给我们的第二个意外是什么呢?是他们竟然慷慨地许诺考虑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各位知不知道这个有多重要?这么多年来,就是因为他们不承认我们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才经常制裁我们的出口产品,比如反倾销等等。而且,美国的制裁通常是采用第三国的市场价格来做计算,比如说在中美彩电反倾销案当中,美国选择印度为中国的替代国,要知道印度彩电的平均原材料价格是中国的6倍,价格肯定比我们高得多,但是美国从来是不讲道理的,他们就用这个标准来制裁我们。而这些制裁依据的真正法律基础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如果美国一旦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的话,就没有制裁我们的法律基础了。要知道2006年到2009年之间,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涉案金额超过60亿美元。美国真的会放弃这个杀手锏吗?

  我发现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总统奥巴马两个人在唱双簧。骆家辉是中国人的脸孔,其实是个香蕉,外面是黄的,里面是白的,这种人对中国理解更深、打击更大。还有很多人说,盖特纳的中文讲得特别好,还很高兴。我说你们不要高兴,会去学中文的美国人个个都不是好惹的角色。你想想看,高中大学时代就想到学中文,这是何等的睿智,你会去学非洲话吗?而且骆家辉这种香蕉,他为了显示出他的公正公平,他对中国一定会更过分。所以当年我去美国念书的时候,我的一位过世的老师陈昭男教授在我大学时曾经跟我说:郎咸平,以后你在美国找指导教授,千万不要找美籍华人。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公平公正,特别折磨中国学生。你要找犹太人,或者找美国白人,他们心中是没有什么牵挂的,比较坦荡,他们会照顾外籍学生。我谨记这个教诲,因此我在美国的指导教授就是美国白人,还有犹太人,我绝对不敢找美籍华人,我看骆家辉也差不多。

  骆家辉从516日抵达香港,到525日离开北京,从香港的清洁能源及环保行动论坛,到清华大学的演讲,时间在变、地点在变、听众在变,但这个哥们儿的演讲主题一直没变,那就是清洁能源。我把他的原话念给各位听。骆家辉说:希望150年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在回顾这150年时,能够感到非常的欣慰,也能为他们的前辈感到骄傲。由于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节能减排上所作的努力,为地球作了巨大贡献。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听这个吹捧我们的谎言了,还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呢,实在可笑,美国如果能独霸的话,他们有什么理由找我们去共同努力呢?美国自己不行吗?而且他说美国代表了新能源的最高水平,包括波音、杜邦、通用、杜克、第一太阳能在内的24家企业,他把它们称之为代表了开发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美国企业。

  看看在奥巴马智慧外交思维下,围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骆家辉和奥巴马是怎么唱双簧的。526日开完经济战略会议之后的第二天,奥巴马在美国发表讲话,讲得刚好完全相反。他说我们在能源科技上已经远远落后,全球光伏电池生产前10名里面,7个都是亚洲公司,前5名有3个是中国的,分别是尚德电力,注册地是江苏无锡;英利绿色能源,注册地河北保定;天和太阳能,注册地江苏常州。各位朋友听起来有没有觉得很骄傲?我认为,只要你觉得骄傲的事情通常都会有问题。我发现所谓这3家中国公司虽然是在中国注册,但都在美国上市的,而且大部分股权都是美国投资人。此外,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和基金分别持有了尚德和英利42%和48%的股权。

  我看,他们这个一唱一和的目的就是希望新能源的前期研发由中国买单,把中间制造的污染例如提炼多晶硅所留下的剧毒四氯化硅留在中国,最后再将利润留在美国。这就是我们在这次中美经济对话上的真正让步。20105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原油在墨西哥湾外漏,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环保大灾难。就是因为这个原油泄漏事件,使得奥巴马的民调达到历史的低点,奥巴马痛苦不堪。甚至按照媒体的报道,超过半数的人对于奥巴马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不满意的,可能会危及到他以后的竞选连任。

各位想一想,520日发生漏油事件,52425日就是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奥巴马派出了200多个阁员参与会议,这是为什么?要知道美国跟我们可是不一样的,我们这边官员特别多,美国的官员是非常少的。人家是精英政府,不像我们是大政府,到处都是官。200多人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就是说,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几乎倾巢出动。我甚至怀疑现在留在美国的只有一个官员,他就是奥巴马。

  如果你是奥巴马,碰到这种漏油事件怎么办呢?最好能够在能源政策上交给民众一个又好又快的成绩单。于是骆家辉这哥们就跑到中国来大肆兜售他们的清洁能源

  美国太阳能电池巨头第一太阳能公司最近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基地,工程占地64平方公里,稍大于纽约曼哈顿的面积。生产规模大概是200万千瓦的发电量,相当于两座中国的燃煤发电厂。以奥巴马曾经视察的Solyndra公司为例,这家企业在一年里就获得了5.35亿美元的财政担保贷款,而这个企业给奥巴马的回报是什么呢?3000个工作岗位,其中1000个是全职的。Solyndra5.35亿美元的财政担保贷款是要做多大产能呢?50万千瓦。所以第一太阳能公司鄂尔多斯项目四倍于Solyndra项目,也就相当于帮美国政府省了21.4亿美元的财政担保贷款。而且,如果在美国建立同样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的话,花费需要50亿~60亿美元,但是在中国建呢?美国就省了50亿~60亿美元的投入!这样算下来的话,总共节省了美国人71.4亿~81.4亿美元的投入。此外,由于太阳能的生产设备全部在美国,这将为美国创造12000个工作机会,其中4000个是全职工作。

  看看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访问日本的时候,怎么回答日本的媒体的,他说,美国经过多方面的考虑,认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不考虑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了。正如同我所想的,他们毫不犹豫地就把这个大礼物收回去了。2010610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受到议员的炮轰,批评他没有对人民币施压。他的回答挺熟悉,他说,人民币汇率是中国的内政,他们不应该怎么怎么。参议院气得要立法压迫人民币升值。美国总统奥巴马竟然暗示这个立法的提案会在众议院被否决。他们两个人怎么会那么够意思呢?道理很简单,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他们就是脸皮再厚,也得顾及点吃相,不能太难看了吧。不过,奥巴马绝不是省油的灯,618日,奥巴马写给62627日召开的20国峰会的其他领导一封私人信件,敦促他们在峰会上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我们是赔了两个夫人(一个夫人是金融核弹头,另一个夫人是新能源)又折兵(汇率还要升值)啊。

  这就是骆家辉他们干的事儿。 

让人喜欢是一种魅力,让人信服是一种能力。

  一般人想到美国的强大,都会想到它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但却常常会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话语权优势。

  如果说,美国是依靠着教育、机制和文化的力量崛起的话,那么,它得以长期保持强势地位,则更多地依靠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话语霸权。实力使之拥有话语权,而对话语权的深刻认识及灵活掌握,则扩大了其话语权优势,这一点,在内政外交上都有丰富表现。

  事实上,美国真正在话语权上有所得,也正是在百年之前的西奥多·罗斯福时期,那也是美国媒体市场化的开始。并非偶然,美国的走强与媒体的做大,几乎是同步的,双方虽然也时而会有较量,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更是表现出默契与和谐。

  美国拥有话语权优势,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首先,政府认识到媒体的价值和力量,能够善加引导,并为其创造条件。同样的,国会和利益集团也十分重视与媒体打交道,不仅受益多多,而且客观上也增强了美国媒体的实力。

  其次,媒体的自觉意识。明白国家的强大是媒体保持强势状态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很清楚,自身拥有公信力,才是赢得政府和社会尊重,进而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根本。

  除此之外,能够为美国说话的还有很多志愿者,比如美剧、和平队、慈善家、智库等等,它们是政府(国会)与媒体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也是更容易为人接受的软力量。

  但归根结底,还是美国政府重视并善于影响媒体和舆论,对于媒体,既有胡萝卜也有隐形的大棒;对于国外,则有清晰的定位和激励机制,维护着话语权和国家利益;而在危机面前,政府与媒体更是能做到精诚团结,常常能使危机变为转机。

为经典案例,伊拉克战争的是是非非,最能说明美国政府与媒体在话语权方面的合作与矛盾关系,此外,发生在2010年的间谍门、丰田召回门及华为并购案也颇能折射出美国的话语权谋略

  应该说,在话语权的控制力方面,美国具有先进性,不仅有较多成功案例,而且有着良好的话语权架构,是很好的他山之石。而写作这本书,归根结底,还是希望中国未来的上升之路能够因充分理解话语权的真谛而变得更为顺畅,这其中,如何打造中国的国际形象堪称事半功倍的系统工程。

  事实上,除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话语权问题。比如有人威信高,说话大家爱听,又比如在家庭中,总有拿主意的人,恋爱中,也总是会有一方占上风,朋友交往中,也总会出现核心人物,人们喜欢听他说话,愿意跟随他。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确实有很多相通之处。除此之外,传播力强,也是关键所在。

  但在现实中,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普天下多数母亲在家庭中尤其是对孩子是有着话语权的,她们也都是很好的话语权榜样。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持续的付出,是她们对孩子真诚的爱和服务精神,以及在价值观和文化方面的牵引。更重要的是,她们中的多数人都表现出令子女敬重的道德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领导在退休之后依然会很有人缘,拥有令在任者都羡慕的话语权。

  除去一些领导者退休之后仍能积极发挥余热的原因之外,这多半是因为,在任期间,他们对于其他人有较多帮助,较多体贴,让人能感受到一种人格力量。不仅如此,他们大多也有着令人认同和欣赏的才智和品格,使其他人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接受。

  话语权在哪里?话语权就系于你清澈的眼波、温暖的手掌、博大的怀抱、智慧的脑海和坚定的步伐。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话语权也是如此。

为经典案例,伊拉克战争的是是非非,最能说明美国政府与媒体在话语权方面的合作与矛盾关系,此外,发生在2010年的间谍门、丰田召回门及华为并购案也颇能折射出美国的话语权谋略

  应该说,在话语权的控制力方面,美国具有先进性,不仅有较多成功案例,而且有着良好的话语权架构,是很好的他山之石。而写作这本书,归根结底,还是希望中国未来的上升之路能够因充分理解话语权的真谛而变得更为顺畅,这其中,如何打造中国的国际形象堪称事半功倍的系统工程。

  事实上,除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话语权问题。比如有人威信高,说话大家爱听,又比如在家庭中,总有拿主意的人,恋爱中,也总是会有一方占上风,朋友交往中,也总会出现核心人物,人们喜欢听他说话,愿意跟随他。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确实有很多相通之处。除此之外,传播力强,也是关键所在。

  但在现实中,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普天下多数母亲在家庭中尤其是对孩子是有着话语权的,她们也都是很好的话语权榜样。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持续的付出,是她们对孩子真诚的爱和服务精神,以及在价值观和文化方面的牵引。更重要的是,她们中的多数人都表现出令子女敬重的道德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领导在退休之后依然会很有人缘,拥有令在任者都羡慕的话语权。

  除去一些领导者退休之后仍能积极发挥余热的原因之外,这多半是因为,在任期间,他们对于其他人有较多帮助,较多体贴,让人能感受到一种人格力量。不仅如此,他们大多也有着令人认同和欣赏的才智和品格,使其他人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接受。

  话语权在哪里?话语权就系于你清澈的眼波、温暖的手掌、博大的怀抱、智慧的脑海和坚定的步伐。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话语权也是如此。

社科院发布《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称,我国部分省市经济指标排位已进入中游位置,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3个省份的GDP均进入前20位,分别排在第14、15和第17位,超过了比利时、波兰、瑞典、奥地利等其他19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从消费支出规模来看,各省市区的排位则比较偏后,只有江苏的政府消费支出和广东的居民消费支出排位进入前20位。

  中国整体上的GDP规模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手握1.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还有接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表面上看,中国已经富得流油了,但是老百姓普遍没有富裕的感觉,他们觉得GDP再怎么飙升,和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关系。自然而然地,我们会问到一个问题,仅仅从财务报表上看,中国似乎是非常的富裕,那么这些数字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财富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寓言故事。

  话说有两个小岛,一个叫驴岛,一个叫猪岛。

  驴岛的人非常之勤劳,每个人天天都在干活,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有趣的是这些人还非常节俭,这些粮食自己都不舍得吃,反而都存起来,并且运往猪岛,送给猪岛的人吃。

  猪岛的人正相反,他们向来大手大脚,有钱就花,没钱就借钱花。自己生产的东西满足不了自己的消费,那就从驴岛进口。猪岛每个人的储蓄率不仅是零,还是负数。反正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他们可不在乎。

  就这样,驴岛的人用船满载着粮食,运往猪岛,然后空船返回驴岛。猪岛居民收到粮食之后就交一些绿色纸片给驴岛居民,证明自己确实收到了货。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大家都觉得这就是生活,没什么不妥的。

  但这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猪岛遭遇了地震,整个岛都沉下海底,简单地说,猪岛从地球上消失了。此时驴岛的国王慌了,他并不担心驴岛也遭遇地震,他担心的是以往的这套运作模式被打破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驴岛的国王问大臣该怎么办?一个最聪明的大臣说:立刻封锁消息,不要告诉老百姓猪岛已经消失,然后一切都照旧。驴岛还是照常的将空船装满粮食,然后驶出码头,运往猪岛所在海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船员大为震惊,因为船长下令将粮食全部倾倒在大海中。等船员倒完粮食,他们又像往常一样开回驴岛,驴岛的印刷厂印了一点绿纸片发给老百姓。就这样,猪岛已经消失的事实竟然在驴岛被瞒了好多年。

  驴岛的国王忍不住问那位最聪明的大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大臣说:很简单。我们生产的粮食运到猪岛去,这些粮食到底是被人吃掉了,还是倒入了大海,这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获取那些绿色的纸片。既然是这样的话,猪岛是不是存在对我们也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将粮食倒入大海是不会被人看出破绽的。

  国王想了想,说:那为什么不把这些粮食送给穷苦的驴岛老百姓呢?

  大臣听完立刻说道:那可不行!如果你将粮食免费送给老百姓,就会让老百姓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一旦他们知道原来不干活少干活也可以活的这么好,谁还会卖力干活呢?如果老百姓都不卖力干活了,那这世道就变了呀。

  上面这个寓言很是荒诞,但是现实的荒诞并不亚于此。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去年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大约是1.4万亿;与此同时,我们目前拥有2847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合18万亿人民币,这是社保支出的12.8倍。如果用驴岛和猪岛的例子来说的话,驴岛送给猪岛的粮食,足够自己人吃上12.8年。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思维体操,中国人将衣服、裤子、箱包、玩具、手机装上集装箱货船运往美国,但是在中途政府下令,将这些货物全部倾倒在太平洋(601099)里,不过这笔坏账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之中,央行再发行相对应的人民币给出口企业。此时你会发现,美国人是不是消费我们的商品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出口企业已经赚到了钱。而你的鞋子是给美国人穿了,还是躺在太平洋底,对你而言没有任何区别。

  你可能会说,区别当然是有的,卖给美国人的话,央行会有一笔美元收入;倒入太平洋的话,央行要记一笔坏账。但我认为你的巨量美元储备,同坏账的区别并不大,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将这笔钱花完。

  我们再来考虑另一种情况,这些商品不再倒入太平洋,而是给中国老百姓使用。你可能会说,中国的老百姓没钱买,那没关系,央行印刷人民币给老百姓来买。此时企业也拿到了钱,老百姓得到商品改善了生活,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多了一笔账,这笔账是针对中国人自己的支出。我想,这样一来人人都会拥护政府的政策好!

  美国人在印钱消费,我们也在印钱,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人印钱的结果是换到了全世界的商品,中国人印钱的结果是商品运到了美国。所以美国不会有通胀,通胀都留在了中国。但如果我们印钱给自己人消费,那么形势就完全得到逆转。但是,那些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这不可行,因为他们的教科书上没提到可以这么做。所以整个荒诞的故事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节俭的中国工人和农民把钱放在银行。银行把钱借给政府,政府再借给美国财政部和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最终,这些钱被用来支持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廉价抵押贷款,和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政府的巨额财政刺激计划。2008年,全球储蓄中每4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中国政府、公司和家庭。(1215日《青年参考》)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的题为《中国不存钱,世界怎么办?》的部分内容。虽然作者命题如此,但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却发现,作者虽说中国不存钱,世界怎么办?是假,而说中国不存钱,美国怎么办才是真。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是否存钱,存多少钱,为什么美国如此上心?

  要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看两组数据,一是20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有人说,美国和中国实质上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两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消费和储蓄严重失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曾说,是中国的储蓄助长了美国的房产泡沫,美国人太爱消费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储蓄了

从常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来看,中国人其实可以为消费做出更多的贡献。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中国人更有理性,为了未来的福利,可以牺牲眼前的享受。而美国人却与中国人相反,是少储蓄多消费。美国的过度消费持续了这么久,与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以及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直接有关。产业的空心化涉及很多问题。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2007年之前,美国的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例在12%至15%之间,与此相对应,美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

  美国之所以这么长时间致力于发展金融业,根本原因是它能够通过金融业在全球财富分配中获取最大的份额。再说,刚刚起步、发展速度快的中国经济更需要投资,为什么反而要给增长速度慢得多的美国经济输血?是什么力量维持着两国这种看似反常的经济关系?中国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显示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就毫不掩饰地向中国大肆推销美国国债的原因。

目前,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20%的产品出口到了美国。要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刺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刺激的方式,则是把中国的外汇盈余拿来购买美国国债,这就等于中国借钱给美国买中国自己的货,就像汽车销售商借给消费者零息贷款以推销自己的车一样。

  中国人创造了大量财富,通过与美国货币的交换,截至今年7月,中国购买了8467亿美国国债。美国由于中国人民的劳动,与其交换,让自己印制的美元变成了财富。正所谓:美国人不劳而获,坐享丰厚收获。

  反过来看,如果美国人民象中国人民一样存钱,而不是对外消费,那美元就留在美国国内,并不能因为它是美元就改变了它是一张纸的属性。美元发行越多,美元的价值越低(通货膨胀)。只有美国人用美元购买外国工厂、资源等财富的时候,美元才变成了财富,同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实际上,美国是一种高消费与高负债并存的模式,它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占全球的65%,可为什么美国却总是不差钱呢?有人说,中国是穷国,美国是富国,可是中国却在借钱给美国,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常识看,从来是富人借钱给穷人,为什么还不富裕的中国人,愿意把钱借给比自己富裕20多倍的美国人?

  确切地说,中国人存钱让美国人花是很不公平的。正确的做法是,中国人应变储户为消费者,这样才能保持消费和储蓄的均衡。当然,如果中国人这样做,将不再有那么多钱来补贴美国资金短缺,这意味着中国将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支持。这也许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中国人不存钱,他们可能无钱可用了。

1美元能在美国买什么?

  相信不少人都问过,但是知道答案者寥寥无几。当然这都是没出过国的人遇到的问题。出过国的人肯定知道答案,但是没几个人放在心上。多数人都熟视无睹,只知道在国外购物便宜,还不是一般的便宜。于是,评论员郭光东在1118日《南方周末》撰文说,10多年前一开放出境游,国人出国游井喷得令世人吃惊,外国人发现,中国人出国,志不在山水,而是在乎购物,满世界都是中国的购物战士。所以,有个段子讲,美国人对国人三句话耳熟能详:真便宜”“我全要”“还有么

  1美元到底能在美国买什么?陕西媒体从业者魏雅华女士大约刚从美国回来,忍不住回答了这个问题。想不到,1118日的《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同时刊用,只不过一个用了1000余字,一个用了500余字。基本答案如下:

  1美元在美国能买到的东西,可以是以下选择中的任一项:方便面8包;橙子十来个;一瓶炒菜油;一瓶蚝油;一盒鸡蛋(半打);一瓶牛奶;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三碗桶装速食面,一袋葵花子;一副手套;一个锅铲;一个咖啡杯;一个盘子;一个儿童用带吸管的杯子;厨房里用的手巾一卷;一包核桃仁甜食;1个很精美的工艺品篮子;4卷卫生纸;洗碗剂一瓶;清洁玻璃剂一瓶;一盒室内用固体芳香剂;挺大一瓶可乐饮料(1升);1小罐香肠罐头;一大袋饼干;1包糖;4支中性笔;1283克的果味胶皮糖;45号电池;一包创可贴;一把剪子;1副扑克;一包肉干;一包口香糖。

30多种商品肯定不全,但是魏女士就列举了这么多。当然,我们知道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七八块,可要从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来看,就会知道这一美元所占的比例叫人多么难堪。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年收入为1.1万元,美国人均收入是4.2万美元。一比较,美国人均收入相当于中国人的30倍。人家挣那么多,花1美元竟然买到这么多东西,与我们相比简直天壤之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知道这与我们税负有没有关系。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每年的税收增长都是两位数,远远高于GDP的增幅。而且,有些地方税收增长可以翻番,在一些县区增幅都在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税收的高幅增长背后就是企业税负沉重。在一些垄断行业,交了税,为了利益最大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把产品价格定得高高的,出奇的高。电费、水费、油费、话费、路费等等哪一个都是贵得吓人。不能不说,我们把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块铜板的三分之二都捐了出去,做出了巨大牺牲。

  当年,计划经济那阵,剪刀差让社会严重分化,城乡鸿沟不可逾越,双轨制让领导批条价值万金。如今看来,对于那些动辄出国的人来说,这张批条变成了护照,本质上都一样,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请记住一点,即便是那井喷出国者,也永远是国人的极少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一生都要在国内活着消费捐钱。

  感谢魏女士让我开了眼,她也纳闷:我们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还便宜。我们的价格体系到底怎么了?美国人又是如何梳理他们的价格体系的?但愿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忧虑。

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1112日同意抑制储蓄和开支的持续严重失衡,但把如何确认和纠正失衡的棘手决定推迟到明年。这项折衷协议是G20集团领导人两天首尔峰会的结果。奥巴马政府称这一结果是一项成就,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共识:美国消费过多,中国消费过少的长期经济格局再不能持续。(1115日新华网)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得到一定控制,但世界经济仍处于失衡之中。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当美国人储蓄太少消费太多时,中国人却是储蓄太多消费太少。结果是一个不对称的国际贸易成绩。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经常帐盈余达到GDP 10%,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累积实现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政府又用这笔钱购买了近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让美国人继续借钱和消费。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创造的财富却让美国人消费,而中国人却因各种原因消费过少。尽管政府决策层多年来鼓励中国人增加消费,但很多人仍更情愿储蓄,而非消费。因而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被许多国外媒体所质疑,认为中国人忙的只是生产、投资,无法接过消费的大旗,无法为世界生产力提供受纳之地。

  不过,中美消费差异大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有一定关系。中国的人均GDP3000多美元,而美国人均GDP已接近4万美元,消费水平怎么可以相比?中国人消费水平低是因为可支配收入低。况且,中国消费在总体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当前中国人的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近15%。

  假如仅看GDP增长,那么在全世界面前,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优等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今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假如以国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并非变小了,而是变大了。对于普通人而言,人们不敢去奢想自己能够像美国人那样成为一位消费大国的公民。也许中国人的诉求很简单:跑赢CPI

  中国制造,世界消费。几十年来,这个口号一直是中国经济奉行的座右铭。但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当中国家庭把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存起来,消费者和各单位加起来每年储蓄2.5万亿美元。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民经济中造成不平衡现象。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不是一点都不消费。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3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第二消费大国,已经超过美国只落在日本之后。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消费额仅占GDP总量的35%, 仅仅是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与此相应,中国的总储蓄率从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1%。为什么在一个钱越来越多的年代,中国大众的消费能力与信心没有随着GDP同步高速增长?反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设想一下,如果13亿中国人都能如美国人一样,不用为基本的生老病死太过费心,还会如现在这样,偶有余钱就想着存银行吗?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医疗、教育对许多人来说是三座大山,有这三座大山在面前,哪还敢在其他方面多消费呢。

  以住房为例,由于各地的房价太高,透支了普通国民的消费能力,相关的社会保障又不到位,以至于国民普遍不敢消费。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上涨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如政府决策层真的想在国民消费上有所作为,最急需做的工作根本不是鼓励消费,而是放宽居民投资渠道,减少行政干预,自我矛盾地干预房价。

  问题是,投资、出口消费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且消费仍被放在末端。然而,消费没有动起来,投资再多又有何用?当前,国内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已耗去大量资金,而中国人消费水平却原地踏步,这无疑是严重的角色错位。因此,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即把过去大部分资金用到了企业和设备的投资上,调整到促进消费上,真正改变中国人不敢消费”“不敢花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