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好听又流行的儿歌:年轻干部“逢官常疑”现象透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43:10
 年轻干部“逢官常疑”现象透视王明杰2012年02月15日16:03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评述由头:“80后”厅处级官员升迁之疑

  最近,全国最新最快的“火箭式”干部、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23岁的焦三牛成为网上围观争议的新闻人物,他在参加工作仅半年后,即升任副县级领导。争议的焦点主要还是在于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程序是否公正上。其实,以“史上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山东团省委副书记张辉的上任为起点,网上不时曝出这类“80后”领导干部领跑的新闻:“最年轻的80后市长”——湖北宜城市市长周森锋、“简历是机密”的县长——河北省馆陶县29岁代县长、“3年4次升迁”的闫宁、福建公选出史上最年轻的县长——27岁官二代雷连鸣、“坐飞船”的女副市长——湖北省仙桃市妇联办公室副主任曾伟昕、山东新泰拟提拔6名“80后”副局长,最年轻的王冉仅23岁,等等,这些新闻都受到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干部年轻化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任用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向,但“80后”年轻干部的提拔受到的关注似乎比“70后”、“60后”更多。时代更替,“80后”领导干部登上历史舞台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可以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依然存在不少待解难题。

  舆情往往是社会现实最直接的反应。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公众对于公开选拔干部的体制机制以及公开透明的程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开选拔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不拘一格用人才,尚需要更加透明的程序及公众的参与监督来支撑

  近年来,干部的选任特别是年轻干部的选任颇受关注。从“最年轻市长”到山东新泰23岁女副局长,25 岁“美女”镇长牟阳,再到海南儋州“80后”拟任副处等,人们对年轻干部任职可谓“逢官常疑”。

  公众质疑的,真的是干部年龄吗

  相关网调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超3成网友力挺"“80后"”任副处,更有不少网友称,有本事就要大胆用,关键是公开透明。公众并不是质疑年轻干部的年龄,而是质疑年轻干部年纪轻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的原因。他们是有真才实学么?是德才兼备么?是否有后台?是否有背景?舆情往往是社会现实最直接的反应。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公众对于公开选拔干部的体制机制以及公开透明的程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开选拔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不拘一格用人才,尚需要更加透明的程序及公众的参与监督来支撑。公众、网友及舆情对年轻领导干部等的关注是社会进步的积极表现。

  但是有些地方选人用人距离这样的要求还有差距,没有让公平的阳光普照。因此,产生了公众、网友及舆情的质疑。而要化解这些质疑,就必须依靠更加彻底的公开和透明,以及更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更加公开和迅速地公布有关选拔的各项信息,比如笔试面试的结果等等,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切实引入群众监督机制,让选拔在公正的阳光下进行。

  “逢官常疑”特别是逢年轻官就疑,有打击一大片之嫌,总认为所有的年轻人不应该担任领导职务或认为年纪轻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肯定存在不正常的举动,哪怕相关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出来说话了,说选拔年轻干部都是符合干部任免程序的,也有人会质疑,这往往让当选者心理有种顾虑。“逢官常疑”不仅仅是官员们的尴尬,也不仅仅是公众的无奈,它不可避免地导致官民间的隔膜,加大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风险,让社会的运转成本变得更高。

  近年来常提的“80后”、“90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或厅级干部等等,听起来好像都有一种对年轻人不是很放心的感觉,当然与年轻人年纪小、资历浅、经验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人是存有“妒忌心理”,或认为存在什么“猫腻”之事,所以往往“常疑之”,特别是对年轻干部。既然是常疑,那就是一种经常性的东西,就是一种不够信任、不够放心的心态,对年轻人开展工作不利,让他们总有一种缚手缚脚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如果长期如此,则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危害甚大。

  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大胆使用优秀年轻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古已有之的用人之道,按照这样的理念,年轻官员获得擢升的确没什么不可以。而要化解“逢官常疑”,只能靠更彻底的公开和透明,以强有力的措施来获取公众的信任。

  完善体制机制。年轻干部是未来发展的领路人,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选拔任用年轻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法制原则。

  人才价值,以用为本。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大胆使用优秀年轻人才是党和政府正在试行的重大施政举措。

  重用年轻干部,是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堪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是好事,如果是一位值得培养的好干部,按程序和规定提拔自然无可厚非,只要当地政府能给出客观有说服力的提拔理由,相信公众能够接受;倘若确实是被拔苗助长,那么相关部门至少也应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是用“因病辞职”来糊弄希望得知真相的公众。

  对“根正苗红”的年轻干部要用发展战略的眼光培养和使用好,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行的,“少年强则国强”,大众也应多给些年轻人鼓励,别把个个年轻人都怀疑一遍!要给优秀年轻干部“压担子”。对年轻干部要保护,更要培养。这种培养不是把其养在“温室”里,而是要让其经历风雨,茁壮成长。在工作中适当安排年轻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和才干,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群众意识和宗旨观念。但担子也不是越多越好,要循序渐进,揠苗助长反而会适得其反。

  化解 “逢官常疑”思想

  “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行得正、站得直,那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开展好工作,以实际行动回应一切的质疑、一切的不放心,年轻领导干部要以铁铮铮的实际能力和政绩来获得信任,真抓实干要成为年轻干部最硬的功夫。

  首先,年轻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力戒浮躁之气。

  古人云:“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大凡成功者都是因为长期默默无闻地全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厚积薄发,最终才功成名就。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就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克服浮躁心理,始终保持“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受宠不惊,受冷不冰”的良好心态。

  其次,年轻干部要努力提高自我能力,力除浮漂之风。

  “能力不足的危险”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四个危险”之一,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一是“接地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二是讲实绩。荀子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行善,身行恶,国妖也”。年轻干部要树立以德才素质观为核心的系统理念。

  最后,年轻干部要锤炼品行,力治浮虚之疾。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年轻干部要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容易受不良风气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发生偏差,年轻干部要树立良好作风,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特别是正确面对公众及舆情的监督甚至质疑,正确对待自己,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浮华所惑。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