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50首串烧连续播放:“漏洞”会演变成怎样的“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22:21
 “漏洞”会演变成怎样的“陷阱”王大树2012年02月15日15:5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陷阱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表面平坦下面却隐藏着深渊;另一个特点是轻车熟路通过陷阱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重载车就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人民论坛《转型期“漏洞》的策划对制度漏洞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一些定律。可以说漏洞是陷阱的一个副产品。如果前进过程中,太多的漏洞不去修补,就可能渐渐形成一个陷阱,漏洞的程度也会产生颠覆性的后果。而在现阶段的中国,“漏洞”又会形成什么样的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当一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以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1970年代便成了世界的“中农”,但他们目前仍在人均GDP3000—6000美元的阶段徘徊。菲律宾在1960年代人均水平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由于未解决好发展问题,至今还走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而同其差不多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则后来居上,跨越了陷阱,成长为亚洲“四小龙”。

  中等收入曾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描绘的美好图景就是国民收入“翻两番”。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问题在于两极分化。人们成为“中农”以后,对贫富不均会更加敏感,搞得不好,就容易出现社会动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属于“上中农”的水平。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富起来了,但如何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城市化陷阱

  城市化陷阱指的是城市化的速度过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后,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矛盾没有解决好,形成了“大城市病”。在这方面巴西前车可鉴。2000 年,巴西的城市化率为81.4%, 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而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2001年,圣保罗以1829.8万人口成为仅次于东京(2645.6万)的世界第二大城市。但是,巴西城市化超过了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城市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快车道,但我们的城镇发展是建立在低成本获得建设用地、廉价使用劳动力、环境承载严重压力的基础之上的。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是46.59%,城镇人口为6.07亿人,但其中包括1.45亿农民工和1.4亿农业户籍人口,无权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约占城镇人口的一半,城镇化率被严重高估。如果按照城镇户籍计算,城镇化率连30%都不到,这甚至低于印度的水平。行政推动导致城镇化水平“虚高”。根据统计,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市是“县改市”的,80%左右的建制镇是“乡改镇”的。改革开放以来净增的3亿多新市民中,由行政区划变动导致的占40%以上,有些县级市市区人口由政区扩展而增加的占80%左右。

  必须认识到,对于中国这样幅员广阔的人口大国,城镇化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水平,城镇化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大量的城市贫民。

  房地产陷阱

  房地产陷阱指的是由高房价引诱出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实际上是高房价陷阱。可以说,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带头产业是房地产。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消费的升温带动了经济的强劲增长。2010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完成了48,267亿元,相当于GDP的12.1%;房屋竣工面积以7.6亿平方米的成绩名列世界第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由扶摇直上的高房价引致的。近几年在财富排行榜中的前100位富豪里,大多数与房地产有关,可以看作是房地产暴利的一个反映。

  房地产要发展,但速度不能过快,畸型发展对社会的技术取向、消费倾向和资本流向都可能造成损害。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一个国家大量的产值表现为钢筋水泥,产业就不愿向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因为是不动产,大量的国民财富都凝固化为房屋,对金融资产“失血”过多,资本就很难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高房价使得大部分有房人成为“房奴”,无房户节衣缩食为成为“房奴”攒钱,这是我国消费乏力的原因之一。

  低工资陷阱

  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走的是低成本竞争的路子。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水平使得低成本成为可能,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低工资经济实际上是低品质的经济,也是容易模仿的经济。一旦参与这种经济模式的经济体增多,激烈竞争便会稀释原先就不丰厚的利润,直至无利可图。最近几年,周边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经济体都开始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激烈竞争的恶果就是资源耗竭,经济也就没了活力。

  工资水平长期偏低,一方面劳动力无法通过学习来实现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知识创造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低工资造成坏的预期,认为投资于人力资本得不偿失,这就导致当代劳动力不愿意为下一代进行人力投资,比如现在大学生起薪低就导致农民对后代上大学投资的弱化。低工资会压抑人的创新动力。企业创新也受影响。因为低工资、低价格使得低端产业的产品有销路,企业往往没有压力向高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也就没有动力进行创新。

  由于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过剩,企业不得不通过削价来扩大出口,而产品价格的降低又迫使企业削减工资来降低成本,其结果是造成内需萎缩,这又使企业不得不依赖国外市场需求。这个怪圈使是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和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工资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污染天堂陷阱

  发达国家通过投资或者合资的形式把高污染的工厂“搬”到了中国,这些工厂在贡献GDP的同时也污染了我们的河流、土地和空气。污染天堂实际上是污染陷阱。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碳排放税,有的还主张开征碳关税,使得这个陷阱的危害性更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环境污染问题比我们轻得多。印度29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养活着12亿人口,人口基数和我们相近,人口密度却相当于我们的三倍,能源资源只相当于我们的五分之一(石油)或十分之一(煤)。2006年印度人均碳排放量1.2吨,不到我们3.9吨的三分之一。

  美元陷阱

  美元陷阱同外贸依存度过高有直接关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严重依赖于出口。出口换汇是外向型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入WTO以来,我国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在60—70%。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1,975亿美元,其中60—70%是美元储备,主要是美国国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元价值走的是下坡路,即使不赖账,还债时美元的购买力已经大幅度缩水了。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使得美元陷阱更具有危险性。我们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中央银行想要抛售美债,美元会受到打压,人民币就会升值;这将逼迫央行进入汇市干预,买入美元来保护出口商利益。因此,该陷阱也迫使央行不得不继续投资于美国国债。美元绑架了世界经济。

  印度的情况大不一样。印度经济以内需为主,出口(特别是商品货物出口)不多,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33%,相当于中国的一半;外汇储备2011年6月只有283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8.8%,没有多少美债,也就没有外储缩水的烦恼。

  陷阱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表面平坦下面却隐藏着深渊;另一个特点是轻车熟路通过陷阱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重载车就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以前,中国是个穷国,经济之车可以说是“轻车”,那时通过这些陷阱尚有可能。现在,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民经济已经是重载车,所以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扩大内需,节能减排,改变房价过高的状况,国民收入向居民收入倾斜。只有走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子才能绕过这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