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英语培训机构:游作华:真假之辩还是是非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23:34

 ---谈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


  易中天教授今日发表的博文《我看方韩之争》采用自问自答方式,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方有权质疑韩;韩有权起诉:名人要有负责任的言论自由,这是韩寒代笔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又一重量级的知识分子发文就此事件发表评论,通读全文,易教授貌似客观,但立场偏颇。


  博文中易教授规劝“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首先应持有最大的善意,其次要有过硬的证据”。还苦口婆心建议方“一旦失误,不妨郑重道歉。当然,对此,我只有建议权,也不认为可以强迫道歉。但,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道歉只会加分。死硬到底,则可能‘反误了卿卿性命’”。同时还提醒方舟子“如果质疑被发现违背科学精神,不守学术规则,则还要负科学责任和道德责任,即承认有违科学良知和职业道德。这一点,希望方是民先生能有思想准备。”


  当然,这些话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解释为劝善之言,算不是错话,顶多算个废话。但令我遗憾的是,易教授全文针对众多网友对韩寒累积如山的代笔指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始终不发一语,如果联系到博文下方的南方发刊报纸,情况似乎就不言自明了。南方报系曾经是一份令人尊敬的报纸,但是经过几轮整肃后,光景已大不如前,这对我这样一个长期的忠实读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易教授说的三个问题,大抵在理性的知识界和网络读者群中并没有大的分歧,分歧的一是韩寒究竟有没有代笔,再者代笔算不算一种恶行,第三,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韩寒”?


  正如易教授在文中所说的“质疑需要过硬的证据”,我们需要厘清这样一个理论前提:代笔是不是一个无法证明的行为,如果代笔是可以证明的,那么他又是如何证明呢,通过什么程序,采取什么办法,达到什么程度或者效果才算代笔?是否就如韩寒所言,代笔纯粹就是一个不可知论的产物,把文学活动弄成玄学一般难以理解。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专家”才会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以各种理论、数据、公式故弄玄虚来蒙骗大众。


  许多事件的分辨在于常识,而缠绕其间的是利益。文学在传统上虽然一直是作为个体活动的产物,生产过程有一定的隐密性,这个特点为代笔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但是,是不是说代笔因为没有目击证人作证或者没有监控录像就无法被证实的呢?不是的,虽然这个理由被韩寒及其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反复申明为“直接证据”,在他们的概念中就如同超市小偷的抓赃现场,要拿到实物才算,这样的理解套在创作领域当然是肤浅的,之前也有网友已经说过破解之策,韩寒可以出来对作品的构思、形成过程进行说明,也可以写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进行反驳,当众多的间接证据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即使嫌疑人始终沉默,但证据链的完整也可以还原事实真相和形成过程,完全可以得出结论。


  正因为现代社会人心浮躁,不少功利之徒把文学创作这种思想产品的形成过程流水线化了,他们的步骤是先借助媒体炒作“学术超男”、“公知分子”、“社会良心”,然后组成写作班子,迎合社会趣味,分工协作,日夜兼程,几天内草就全书,然后以名人的名义出版发行,再辅以市场营销策略,大捞名利。正如钱钟书所言: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但是现在受教育的人还上电视的当,网络的当,不但丢钱,而且丢人。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真正具有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思想呢?


  易教授应该认真低下姿态,认真看看网友从众多韩寒作品和他现实表现的对比,许多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篇千字博文要几易其稿反复修改,而十几年前二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却一气呵成,这在理论上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还没有哪个作家谈起自己心爱的文学事业或者自创作品会陌生到基础知识都不懂。


  我们可以说小说的情节可以虚构,可以想象,但是知识点是没有办法虚构的,正如吴承恩可以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却无法写出是用U盘拷贝经文内容回国的,因为写作者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中。


  “韩寒”是个名字,也是他父亲曾经的笔名,当然也可以被质疑为现在他父亲或者一个团队的笔名。方做为一个执着于追求科普事业的作家,在他之前打假的众多科学家中,都属小众名人,正是因为韩寒做为一个大众明星,其影响面广,受教育面大,其打假的意义更为显著,也更为深远。我想他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的。


  代笔算不算一种恶行呢?前日某报还说代笔在欧美还是阳光下的产业。我不认为代笔是不赦之罪,代笔本身只是一种作品形成方式,但没有一个被代笔者还自诩为思想家、青年偶像,坐享一代文豪的美名,有人质疑代笔,就立即拿自己襁褓中的小女诅咒、口出狂言许以重金悬赏、出尔反尔耍泼露丑。


  现在韩寒拼命拉作家群体和80后青年群体做为挡箭牌,声称其他作家遇到类似情况无法自证,或者指责他人不了解他们青年一代的行动语言等等,为什么我们不去怀疑陈丹清、王朔们代笔呢?因为他们经常在电视上嬉笑怒骂,与他们的作品风格毫无二致,而且近百年来,在成千上万的作家中还没有几人被人怀疑过呢,难怪有人顿悟韩寒不参加笔名、交流会原来不是个性,而是藏得很深啊!


  我们感到悲哀的就是这样的人,连基本人格都不健全,这个知识界的“神医”、“气功师”,却被人尊为神像来崇拜,知识分子还千方百计来维护。我们反对韩寒,不只是反对代笔,而是反对欺骗、暴力和造神,我们一百多年来受到太多这样血的教训,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


  我曾经说过,承认被骗无异于自认智商不足。十三年来,有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一些知名人物都曾经赞扬过韩寒,确实,以韩寒署名的作品有许多是针砭时弊而深得人心,但是,优秀的文章和虚假的韩寒这是两码事。正如李敖说的,韩寒进入学术界就傻眼了,说说俏皮话还是可以,但是韩寒在十三年前玩的那些长篇著作有“巨额知识来源不明”,一些知名人物理应有起码的判断能力,不能因为自己被黄口小儿愚弄或曾经捧过草包而“死硬到底”,也要谨记“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道歉只会加分”。


  “韩寒”的出现或者说这种现象已经直接导致社会产生一种病态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读书是无用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不经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一个成功的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博客里发发逗趣的话,到处参加昂贵的赛车比赛,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女人,享受各种各样的镁光灯和公众活动。这种价值观已经影响到一部分年轻人,这些人在他的偶像受到质疑时,在社会责任感和修养素质方面已经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易教授你对此难道都无动于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