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催眠曲试听:湖北人事信息2007年第15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8:01


            湖北人事信息2007年第15期
         

             
             
            目  录

            【领导言论】
            张兆本同志调研时强调:科学设置机构岗位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促进我省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工作动态】
            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法实施情况检查组到我省检查指导
            湖北省召开军转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第十四届副省级城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会在武汉召开
            武汉市建立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制度
            十堰市对新录用公务员推行导师制
            黄石市首次组织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
            襄樊市机关事业单位5年减少近万人
            黄冈市机关工勤人员实行“凡进必考”
            孝感市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当阳市坚持“三个注重”抓好公务员考核工作
            汉川市组织开展“百日调研”活动
            钟祥市计划用四年时间培训千名大学生“村官”
            竹山县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保康县对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进行资格培训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集中轮训千名公务员
            竹溪县探索干部考核工作新机制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在厅、办引起强烈反响
            全省人事系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调查研究】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调查与思考(摘编)
            
            【领导言论】
            张兆本同志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调研时强调
            科学设置机构岗位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促进我省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日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编办主任张兆本同志带领省人事厅、编办有关处室负责人,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就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管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又好又快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张兆本同志听取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情况介绍,在省广电总台召开了总台各频道负责人座谈会,深入了解了两个单位现有人员状况、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事业发展对机构设置、编制管理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与这两个单位的领导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一起,研究探讨了在事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较旺、用工关系复杂、机构组成多种成份并存的情况下,科学地设置机构岗位,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思路和办法。
               
            张兆本同志指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是我省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大发展的改革产物,也是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难点单位。改革后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是事业单位的性质,但又采取的是企业化运作方式,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人员编制比较复杂,用工方式复杂多样,既有编制内“老职工”、编内聘用人员,又有编制外临时用工人员,摸清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广电总台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办法,对于促进我省社会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推进全省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妥善解决好事业单位的临时借聘人员是一项急迫的任务。一定要认真研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为事业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人事保障。
               
            张兆本同志同意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列为全省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联系点和试点单位,并要求人事厅、编办有关处室加强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人事编制管理工作的调研,多了解情况,多研究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切实帮助解决问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江作苏、省广电总台台长、党委书记文成国对张兆本厅长一行来单位调研表示欢迎,对省人事厅、编办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与人事厅、编办的联系,多争取工作上的指导与支持,坚定信心,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广电总台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厅办公室)

            【工作动态】
               
            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法实施情况检查组到我省检查指导。9月20-23日,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副司长聂生奎率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法实施情况检查组,来我省检查指导工作。
               
            检查组先后深入武汉、黄石、宜昌和巴东等4个市县进行检查,召开5次座谈会,分别听取湖北、武汉、黄石、宜昌和巴东等省、市、县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湖北省委宣传部等9个单位关于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参观了黄石市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观看了武汉、黄石等地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演示,查阅了黄石市公务员登记存档资料和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选编》、《湖北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调研报告汇编》和《湖北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文件选编》,对我省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聂生奎同志说,湖北省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严格落实了中央精神,结合了湖北的实际情况,解决了湖北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了强有力的实施机构和工作专班;二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基本情况;三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系统配套的政策文件;四是坚持依法依规登记原则,实施严格的登记和参照管理工作;五是坚持以稳定为大局,引导思想工作的大方向。总的看,湖北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
               
            聂生奎同志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一是要把解决和处理登记遗留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二是要把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审批和参照管理人员的登记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三是要把巩固成果、完善制度和加强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四是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理信访工作;五是要研究选调生有关政策问题。
            检查组在鄂期间,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超同志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长、省编办主任、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张兆本同志与检查组一行进行了座谈。省人事厅副厅长、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温兴生同志和省委组织部副厅级干部监督督查员、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勇同志全程陪同检查。
               
            武汉、黄石、宜昌和巴东等4个市县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工作,认真准备,积极配合,主要领导亲自汇报,较好地完成了迎接检查的各项任务,受到检查组的好评。
                                                             
              (公务员管理处)

               
            湖北省召开军转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9月18日,全省军转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武昌召开。常务副省长周坚卫、省军区副政委曾求腾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超主持会议。省军转安置工作小组副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省编办主任张兆本在会上做工作报告。武汉市政府、省公安厅、湖北经济学院做了典型发言。
               
            会议认为,2004-2006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任务重、矛盾多、压力大等困难,妥善安置了8000多名军队转业干部和随调家属,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率达100%,安置质量逐年提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各项政策全面落实;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成效明显,企业军转干部总体趋于稳定,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我省的军转安置任务,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赢得了军队、地方和军转干部的好评。
               
            会议指出,2007年,全军和武警部队仍将有2000多名军队干部和家属转业、随调到我省安置,任务仍很艰巨。而今年又恰逢建军80周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在即,做好今年的军转安置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军转安置工作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是要站在畅通政令、维护大局的高度,严格执行军转安置计划。安置计划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能更改或变通。二是要站在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高度,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要突出重点,努力安置好师团职、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转干部;关注焦点,以人为本做好军转干部定职定位工作;搞好试点,想方设法安置好随调家属;关心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待遇,搞好经常性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要站在增进理解、共创和谐的高度,切实做好军转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广大军转干部转变择业观念,积极投身改革,在建设湖北、促进中部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再创辉煌。
               
            会议强调,今年的军转安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强化目标责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对未完成军转安置工作任务的地方和部门,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不能评为达标单位和文明单位,其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安置任务的落实。要严肃工作纪律,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变相拒绝接收军转干部。对拒绝接收军转干部,以及在移交和安置工作中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索贿受贿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处罚。要强化检查督办,将军转安置工作纳入同级党委、政府督办范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军转安置工作的落实。
               
            省军转安置工作小组成员,中央在鄂单位、大专院校及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人事处长,驻汉部队师以上单位领导,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省公安现役转业办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驻鄂移交联络员400余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州、县(市)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军转安置工作小组成员,组织、人事、军转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军转处林长军)

               
            第十四届副省级城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会在武汉召开。9月27日,第十四届副省级城市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北京市以及南京、成都等15个副省级城市共58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探讨了加强政府人事部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提升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政策与举措。会议签订了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武汉协定》。
            根据协定,15个副省级城市间将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机制,允许持有相关证件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异地享受本地的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和就业实习等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见习)基地互认合作机制,各城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可以按本人意愿选择到异地城市实习;建立高校毕业生无障碍流动机制,各城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其他副省级城市就业,未办理过毕业就业手续的,可按毕业生就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15个副省级城市相互承认各自人事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并据此办理毕业派遣、户口迁移、档案转寄等相关手续。
                市政府副秘书长高丹彦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余兴安、省人事厅副厅长吴良美出席会议并讲话。         
                              
             (武汉市人事局)

               
            武汉市建立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制度。近日,该市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武汉生源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制度,为已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六大服务:一是由人事部门组织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并为低保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安排实习,同时发给一定的实习生活补助。二是低保家庭毕业生志愿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按照有关规定,经考试、考核合格,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三是未就业毕业生持《武汉市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登记证》,可在有效期内免费参加市区人事部门及其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并对低保家庭毕业生予以重点推荐。四是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为未就业毕业生免费保管档案2年,并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人事代理服务。五是全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低保家庭毕业生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等服务。对在促进低保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市人事局将按每成功推荐1名低保家庭毕业生就业,奖给人民币200元。六是对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未就业毕业生,按照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的有关文件规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武汉市人事局)

               
            十堰市对新录用公务员推行导师制。针对新录用公务员普遍缺乏具体工作锻炼的实际,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机关工作环境,缩短从一个大学生到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该市人事局从今年开始对全市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一律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从各单位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党性强、作风正、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过硬的国家公务员中选聘,被聘导师一般为1-2年。导师在受聘期间对新录用公务员负责思想帮助、学习督促、业务指导、职业品格培养、意志磨砺、能力提升和年度考核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十堰市人事局  李名志)

               
            黄石市首次组织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近日,该市人事局组织2007年新录用的20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规定,从今年开始,凡新录用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坚持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定级、不培训不考核。这次培训共涉及教育、卫生、广电、农牧等多个行业,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局结合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特点,将新录用人员分为综合、卫生、教育三类,精心设置了培训课程,将培训内容具体划分为政治理论、公共能力、事业单位政策法规三个部分。为保证培训质量,该局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量化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鉴定、考试、考核,并将培训情况和成绩装入本人档案,作为今后考核、聘任、晋职、职(执)业资格注册的重要依据之一。
                                                      
              (黄石市人事局)

               
            襄樊市机关事业单位5年减少近万人。该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凡进必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数呈下降趋势,有效抑制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过快增长的势头。2006年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165848人,比2002年减少了9906人。其中,机关人员从32109人减少到27262人,事业单位从143645人减少到138586人。人员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全市党政机关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0213人,45岁以下的16316人,分别占党政人才总数的85%和69%。
                      
             (襄樊市人事局  王晓东  袁开江  田伯韬)

               
            黄冈市机关工勤人员实行“凡进必考”。今年来,该市人事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组织、编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黄冈市直机关聘用工勤人员实施意见》。今后,市直党政群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市属事业机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后勤服务机构工勤人员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工勤人员一律实行“凡进必考”,由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考试、考核、体检合格后择优聘用。机关单位聘用工勤人员,在核定的工勤编制限额内,实行“占编不入编”、不办调入手续、不审批工资、财政核拨经费不到个人的管理办法,所聘用工勤人员不纳入应聘单位正式职工管理。招聘单位须与应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聘用关系,实行合同管理,其档案委托市人才市场管理。为规范管理,保障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该市还规定,被机关聘用的工勤人员,必须与单位签订由市人事部门印制的《黄冈市直机关工勤人员聘用合同书》,对聘期、岗位、职责、薪酬待遇、劳动权益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及辞聘、解聘、续聘、变更、终止合同的条件和违约责任等进行约定,聘用期限一般为1-3年。实施工勤人员聘用制度后,聘用双方因履行聘约发生争议的,可向市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黄冈市人事局  余兴国  戴剑峰  张先锋)

               
            孝感市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近日,该市制定下发《孝感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全面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的主要对象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以及有人才工作任务的市直部门和市管企事业单位。列入考核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对象分类确定,实行百分制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重点抽查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经常性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凡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县市区和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的市直部门或单位,具有评选“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资格,并优先推荐全省表彰。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取消评选表彰各类先进的资格。考核结果将作为各地各部门实绩评估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孝感市人事局  龚华雄)

               
            当阳市坚持“三个注重”抓好公务员考核工作。一是注重平时考核和量化考核相结合。针对公务员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重年度考核、轻平时考核的现象,及时改进考核办法,把平时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将每个人的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逐项逐月地分解和量化,形成百分制计分办法,做到月记实、季测评、半年一小结、年终再总结评比,确保年度考核结果评议具有充分的依据。二是注重优秀比例分配的合理性。针对年度考核中存在的优秀指标平均分配的做法,及时调整优秀比例确定办法。把优秀比例分配与单位实绩和受表彰奖励的情况结合起来,根据单位工作实绩和受表彰的层次,将单位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各类别的优秀比例分别控制在18%、14%和10%以内。对当年受到县(市)级以上综合表彰的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公务员等先进个人,可优先评定优秀等次。据统计,12年来该市有近3000人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其中有812人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做到赏罚分明。近年来,该市先后有近300名公务员因表现突出,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并被党组织及时提拔任用,同时对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及时作出处理。12年来,该市先后有58名公务员因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而受到了降职降薪处理,其中2人被辞退。

            (当阳市人事局  何东明)
            
               
            汉川市组织开展“百日调研”活动。要求市乡各单位由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召开一次调研工作专题会议、每名组(政)工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撰写2篇以上调研文章,通过开展调研活动达到内强素质、外促工作的目的。近几年,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为不断增强基层组工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该市在加强组工干部自身能力建设上狠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干部多读、多写、多讲、多调研,以此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据悉,此次“百日调研”活动,集中围绕“组织人事部门如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组织人事干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等20多个选题,开展深度调研,并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把调研工作化、工作调研化,有效破解一批工作难题。

            (汉川市人事局  阮碧柳  李子刚)
            
               
            钟祥市计划用四年时间培训千名大学生“村官”。一是农村招。每年从农村党员、农村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中,招收30名优秀人才,参加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大专班学习,学业结束后,直接作为主职干部进行培养。二是学校选。在钟祥广播电视大学开办农村实用人才班,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回村青年中挑选50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对口参加农业经济管理、农学、植保、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学习。三是在职培。每年选派150名左右的在职村干部,参加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新农村人才素质培训班函授学习,逐步提高在职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志愿者聘。每年选聘20名“三支一扶”优秀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到村组、农业基地、专业协会锻炼,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协会的主力,农业基地的主帅,农村干部的主体。同时,市政府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员给予经费补贴。参加省脱产进修的,每人每年补贴4000元;参加农村实用人才班学习的,费用全免,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参加函授素质培训的,按照村干部副职待遇的80%给予补贴;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生活补贴,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新录聘人员的工资标准和增资办法执行。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激励政策,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领办、协办乡镇企业、农业基地、专业协会等,做出突出贡献的,纳入市实用人才库跟踪管理,优先参加市管拔尖人才推荐选拔。到2010年,全市498个村每村至少配备2名大学生“村官”。

            (钟祥市人事局)

               
            竹山县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截止2006年底,民营经济有12636户,比“九五”末增长12%;民营企业主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有3000多人,比“九五”末增长200%;民营企业家有120人,是前几年的两倍。二是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120名民营企业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25人,占21%;大专学历30人,占25%;高中和中专学历65人,占54%。其中25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经营者中,具有高级职称12人,占10%;中级职称20人,占17%。三是结构层次逐步优化。从年龄结构上看,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50%;从性别比例看,男性占90%,女性占10%,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工商业经济大潮中的能人。按从事的产业分,一、二、三次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分别占总量的25%、30%和45%,其中科技型约占总数的20%,并逐步由第三产业向一、二产业集聚,结构层次逐步优化。四是经营实力日益增强。到2006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的注册资本金达到5311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60.1%,比1998年底增长16倍。年产值(营业额)达到5-50万元的有2771户,50-500万元的有62户,500-1000万元的有9户,1000万元以上的已达7户。五是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全县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县乡人大代表的10名;担任县政协委员的34名;安排担任市县工商联执行常委的42名、副会长6名,有10人被评为市、县拔尖技术人才。
                                                       
                       (竹山县人事局)

               
            保康县对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今年来,该县人事局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聘请专业教师,对改制后的乡镇服务中心从事畜牧兽医、农业技术、广播电视、城建环保、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水务服务的人员,统一进行培训,重点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职业道德和有关政策法规。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取得服务资格。为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该县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坚持一年一考一审,竟聘上岗,签定聘用合同,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按绩取酬。同时,鼓励有志于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乡土能人、大中专毕业生报名参加服务资格考试,参与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承包。目前,共有357人通过考试取得了服务资格。该县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对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和任职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资格培训考试认证,建设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公益事业服务人才队伍。
                                  
              (保康县人事局  王泽康)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集中轮训千名公务员。近期,该县对来自全县55个单位近1500名公务员集中进行轮训,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全县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和原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21个班次,分10期完成,采取脱产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参训人员的培训课时和考试成绩将在《公务员培训证书》上及时登记,并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任职和晋级的一个重要依据。
                                            
                  (长阳县人事局  朱少云)

               
            竹溪县探索干部考核工作新机制。一是扩大考核工作的参与面。将基层干部(乡、镇)的“德、能、勤、绩、廉”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听群众评议。将干部个人考核面扩大到党内外群众代表,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群众的意见和评价,确保了考核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注重考核内容的具体化。在考核中,采取由干部先述职述廉,后列表无记名评分的办法,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系统分解为“政治思想、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个人品行、工作作风”五个标准,便于参加考评的党内外群众能领会贯通、掌握分寸,使考核工作具体而不复杂,直观而不繁琐,便于操作;三是突出考核工作的连续性。将过去村镇干部考核由年末考核改变为每季度考核,同时,在提拔使用干部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组织、人事部门跟踪考核,及时考评。使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始终处于党内外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中;四是强化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坚持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在干部选拔使用和年终考核评先、评奖以及工资晋级等方面,严格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近年来,全县先后有10多名干部因年度考核不称职被免予提拔,有20余名干部被调整岗位。
                                              
            (竹溪县人事局  周元清  储昭晖)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在厅、办引起强烈反响。10月15日,万众期盼、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隆重开幕,在省人事厅、编办引起了强烈反响。厅、办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集中组织收看了大会开幕式盛况,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各支部、处室组织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将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催人奋进,是指导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和愿望。特别是报告中还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人事编制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人事编制工作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激发出来的干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不断开创人事编制工作新局面。

            (厅机关党委  刘  高)

               
            全省人事系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10月15日上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连日来,全省各地人事部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及时收听收看十七大开幕的盛况,认真学习讨论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在全省人事系统拉开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序幕。
               
            襄樊市人事局紧密结合人事人才工作实际,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与正视和审视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与不足结合起来,与进一步理清人事人才工作发展思路和定位结合起来,与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和安排明年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学习成效明显。仙桃市人事局认真收集整理学习辅导资料,周密制定学习讨论活动计划,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事培训课程,在全局上下掀起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鄂州市人事局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时期新阶段人事人才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做好公务法实施、工资制度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点工作,以工作成果检验学习成效。汉川市人事局在学习中,把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与创新人事编制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创建“四好”班子相结合、与争创“五优”机关相结合,与争做“五强”干部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竹山县人事局组织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围绕报告中的重点内容集中开展了学习讨论,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踊跃发言,交流心得体会,现场气氛热烈。五峰县、鹤峰县、竹溪县等地人事局组织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十七大开幕的盛况,及时对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出了安排。
               
            通过学习讨论,全省人事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以优异的成绩不断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调查研究】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调查与思考(摘编)
            宜昌市人事局  甘泽清  黄玉芹  陈学书
               
            按照宜昌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至2020年,宜昌将基本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全球性人才竞争和地区间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正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外流到发达国家。在国内,人才争夺也异常激烈,人才纷纷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人才流向的比例是:上海32-37%,北京29-33%,广东20-23%,浙江6-7%,江苏5-6%。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难引进,而且面临着本地核心、骨干人才不断流失的现实。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宜昌市调出和自动外流的各类人才达33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133人,中级职称人才1214人。全市拥有市管以上专家共计192人,几年来先后外流专家19人,约占10%。
              
            (二)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市人才总量19.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73%,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到2009年,我市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亿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预计达到33万人,需求缺口较大。人才构成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行业、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近60%的人才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村等生产一线人才缺乏。农业、旅游、化工、食品医药、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专门人才不足。二是所有制和区域间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人才总量的70%以上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人才仅占10%;人才总量的50%和高级专业人才的85%分布在城区,县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较少。三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卫生、教育、经济、会计等专业人才居多,占人才总量的28%,我市先导产业所需要的电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科研人员仅占人才总量的1%。四是产学研脱节严重。机关和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61%,而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40%,特别是市属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少,只有1.6万人,仅占8.13%,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超过70%。五是素质结构不合理。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高级技师)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5.08%,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3.86%。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例少,素质不高。全市农村实用人才6056人,占人才总量的3.1%,其中初中以下学历者达8671%。全市高技能人才2.51万人,占人才总量的12.76%,占全市城镇企业工人总数16.86%,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35%的比例有相当的差距。
               
            (三)宜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目前,宜昌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全市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09年,将在2004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09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基本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倾力打造“沿江百里工业走廊”,加快建设水电、化工、食品医药、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为重点的五大工业经济板块,把宜昌建成全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磷肥生产基地。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改造产业发展,大力吸引、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形成水电、化工、食品、建材、生物工程等主导产业人才群体,建设人才小高地。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继续做大做强水果、畜牧、蔬菜、水产、茶叶、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要求加快培养农业开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和精细加工水平,增强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创建世界旅游名城,要求加强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法律、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各类人才来宜昌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人才开发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与人才配置市场化进程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在我市,“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人才流动中的户口、编制等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人才价值的市场化机制没有形成,特别是在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着大锅饭、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分配机制不活、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差距过小,重资历、学历和职称,没有体现“重实绩、重贡献”、“绩优薪优”等分配原则,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量化和物化,管理、技术、智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未得到真正落实。人才培养还缺乏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人才评价标准、手段和方法还不够科学,人才人事政策还不够配套,人才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仍有很大空间。据在宜都市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000名各类人才中,认为发挥作用程度在90%以上的,仅占11.6%,有51.34%的认为发挥作用在60%以下,且有四成人才预期离开现工作岗位。
                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目标、重点
                (一)总体目标
            根据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整体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完备的人才服务体系。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整体实力逐步增强,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由2003年的4.73%提高到7.79%,每万人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达到200人左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由2003年的19.55%提高到25.37%,中级以上职称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由2003年的35%提高到40.3%。基本建成全国水电、磷化工、生物工程等专业人才高地,初步建成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人才强市,成为人才密集度高、科技创新实力强、人才创业环境佳的城市。
                (二)战略重点
            根据宜昌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加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力争到2010年超过70%的党政人才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绩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力争到201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适应我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新兴产业、规模企业的发展,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和留学人员,力争到2010年全市引进海外人才和留学人员累计达到100名。加速引进和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市制造业、水电、化工、服务业及其它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拥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适应我市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提升,加紧培育大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对策和措施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激发人才活力的长效机制
               
            1、深化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调任制度,完善以突出业绩为核心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制度。坚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建立正常的流动、退出和淘汰机制。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充分发挥柔性引才机制的作用。打好“三峡牌”、“水电旅游名城牌”,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到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创办企业。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的用人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对来宜工作,但户籍不愿迁入我市的中高级人才,发给《宜昌市人才居住证》,享受常住居民待遇。到县域工作的中高级人才,可以在市区与工作所在地自主选择落户。事业单位引进紧缺急需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不受职称数额等条件的限制。制定引进人才安家补助费政策或购买经济适用房政策,建设“宜昌市人才小区”,解决引进中高级人才的公寓或周转住房。鼓励用人单位积极为引进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实施“人才安心工程”,引进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取得博士学位或高级技师资格的人才,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宜。对携带科研成果进入企业并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高层次人才,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由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高校毕业生来宜择业,可以先落户,后找工作,人事档案由其落户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3、健全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和完善企业单位各类人才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障办法,依法推行人才全员参保制度,切实维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的岗位津贴制度、住房补贴制度、科研经费保障制度和学术休假制度。尽快建立重要人才安全管理制度,对承担城市重点工程、涉及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秘密的人才依法实行保护。加强劳动监察,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项目承包、技术服务、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保护法制环境。
                (二)以实施人才资源开发计划为载体,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
            高度重视党政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争取有50名能进入国家、省科技前沿的专业技术人才,500名45岁以下具有市级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5000名左右成绩显著,能起骨干作用的部门、行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围绕发展我市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境)内外学习、锻炼,以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完善企业后备人才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采取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大批职业经理人才。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深入实施“万名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五年内,培养1000名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为人才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区域、重点行业人才需求与配置的宏观指导,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充分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优质服务的运行格局。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促进人才创业发展。以开发区、科技园区、民营科技园和各类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建设为重点,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增强人才吸附承载能力。优化政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畅通人才进出渠道。优化人文环境,广泛宣传人才强市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优化政策法制环境,把人才普遍关心的人才流动、科技开发、利益分配、成果保护、社会保险等问题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优化生活环境,解除人才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四)以党管人才为保证,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对各级各部门的人才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核标准,建立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并把考核情况作为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制定年度人才工作宣传计划,确定阶段性人才工作的宣传主题,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等观念,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识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以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促进宜昌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