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名人网林:大家都成佛 ——问道禅宗泰斗本焕老和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03:50
                                  

本焕老和尚,生于19079月,祖籍湖北省。当代中国佛教界泰斗级人物,从晚清到现代,他历经三朝,百多岁高龄,为中国佛教界之翘楚。19487月,应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邀请到广东南华寺六祖道场。当年11月接法于虚云老和尚,立为禅宗临济宗44代传人。19857月,在深圳特区筹建弘法寺。重视将中国佛教文化传播海外,出访过港台以及欧美和东南亚诸多国家和地区。

 

【一】

 

南海之滨有山,山势高耸入云,氤氲之气缭绕,白云悠悠,苍松翠柏,飞瀑流泉,绿得深不见底,这便是素有深圳心肺之称的梧桐山麓。弘法寺便倚山面湖,临风而筑,水声从脚下响起,云朵从头上飘过,梵音呗唱伴着鸟语送来,远山夕阳映照苍林泉苔,万念俱静,一派绿野仙踪的景象。

弘法寺占尽天地毓灵之气,这里不但是深圳特区的第一座寺庙,更是联系海内外两岸三地的重要文化纽带,是佛法远播海外的文化窗口。更重要的是,这在座名满天下的寺庙当中,驻着当世的一位禅门巨匠,临济宗法脉传人,当代禅宗泰斗——一百零四岁的佛门大德本焕长老。

一百多年的风雨、时光荏苒,百多岁的老和尚就是一本活着的佛教经藏,翻开这本经藏,清凉入怀,智慧如海。每个人都可以从他慈祥的神色中找到在都市里灵魂不安的答案,他就那么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笑着,每一个神色,都传达着他对你的来自心里的无限关爱。

 

【二】

 

弘法寺的庙门魏峨峥嵘,金碧辉煌,赵朴初的三个泥金大字“弘法寺”浮光耀金。跨越高大的朱红山门,曲径通幽,偌大的寺庙安静得可闻针落,只偶有清唱梵音随风随雾传来。整个佛寺格局伟岸,藏风匿水、隐云播雾,佛像、飞天、菩萨、卷草花纹,处处入眼。寺里清烟缭绕,于动中闻静,于朴雅中见无限庄严。

信从早已经手捧清香四散拜佛,如鱼在水,虽动却不觉得有声。随着人群上前,最顶处便是藏经阁,而藏经阁两侧便是本焕长老与印顺方丈居禅所用。自2008年本焕长老在一百零二岁之际退居,将方丈付钵与印顺,一直居住在右侧的禅室。

他传法于世,传衣钵于印顺,虽退居弘法寺,但修佛求道,百岁高龄一日未也松懈。仍每日早四点十八分起床,数十年如一日,诵读《普贤菩萨行愿品》。中午十二点休息,一点四十八分起床,晚九时入睡,虽一百有几岁,衣食起居皆自理,不让侍者服待。洗脸水只要能刚好湿透毛巾,若多一些时,他便责备侍者:“下一世让你生到没有水的地方。”吃饭时,掉到桌上的小小米粒他都捡起来,吃得干干净净,连用的小小纸巾,也撕开分成两次用。

       这便是用功,当年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讲,证道就在用功上,用功用在每一毫处,走路用功,睡觉用功,就连如厕时都要用功。本焕以百多岁高龄仍能如此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用功办道。本焕自己讲用功八十余年来,直到近年才算有所为,近八九年以来,不打一个妄想,如万空碧海,竟波澜不起,实为禅林罕有。

怀着庄严之心进得本焕禅堂,他正端正而坐,他每日上午与下午定时端坐接见前来进香的香客,百多岁老人端坐如峙如山,风起不动,衣衫挂珠纹丝不乱,有香客请与他合影,他总是亲手将桌上的杂物收拾干净,顺手将桌面用手再抹两下,然后才端坐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得知我们要采访他的时候,本焕露出了孩童般爽朗的笑容,他的笑容使人一见而生亲近之心,那是一种明心见性,犹如青泉见底的笑,如春风抚面让人感觉到身心通泰。他操着有湖南韵味的话说:“好,好,你们要问我佛教的问题,有什么不懂的,我都可以告诉你,你问我社会上的事,我不晓得,我就不能告诉你。”说完呵呵大笑。

我们虽然经常得以有福报见到老和尚,但是平日里不敢打扰他,今天见他如此高兴,便分外珍惜这次难得的福报。因为本焕老和尚是湖北口音,我们多有解意不解语的地方,佛法难闻,也算是难得的因缘,便整理出此文,问道本焕老和尚。

 

 

【三】

 

问:我们看到了在方丈室外边写了 “讲话是谁”四个字,百思不得其解,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本焕:这四个字是话头,是要照顾话头,就是照顾你自己的思想念头,看看是在用功还是不用功,是不是在想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在佛门用功的人,就得每天照顾好自己的念头,一心修习。那“讲话是谁”又是什么意思呢?人人都会讲话,但是讲话的是谁?并不是指身体,身体是生灭的,而讲话的是不生不灭的东西。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各人自己去寻找了。我找到了,跟你讲你也不知道,要你自己找到了才知道啊。

 

问:您是当代的佛门泰斗,你的佛法修持远播天下,是天下僧众的楷模。大众初机学佛,参禅,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本焕: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生的病的。就像药房里的药,你有什么病,他就下什么药。你觉得哪一个法门好,能治自己的习气毛病,能与自己相应,就选哪一个法门好了。

念佛法门,是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摩耶夫人看到娑婆世界很苦,所以佛最后开一个方便,将西方极乐世界示现给大家看,叫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个《四料简》:“有禅有净,如带角虎。”就是说我们坐禅的人,如果再念佛修净土,就如本已威猛的老虎又带了角,那岂不是更厉害嘛!

我是三六年出家的,数十年来一直习禅,但我自己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做什么,所以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顺便说一下,《普贤行愿品》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的。为什么呢?它的后面有一段话,“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觉得诵《普贤行愿品》生西方极乐世界好。

我们每个人的心、思想都如大海的水,一天到晚不停。可是你想过没有,你成天地想东想西、想好想坏、想来想去,有什么好处呢?有那个时间念念佛不是很好吗?

我自己平生没有事的时候,就念佛或参禅,或看经诵经,把功夫扑在佛上,我不喜欢把思想放在其他不好的地方上。不知道在座的众位是怎样用功的,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好好发心精进,希望我们能在西方极乐世界再见。

 

问:像您刚才所说的“讲话是谁”,其实是为了起“疑情”。关于这一点,初学者理解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指引,那您对“疑情”的看法呢?

本焕: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

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

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心见性——二者完全是不同的。

 

问:修行和静心的关键就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平息妄念。学佛的人这一关看似简单,但是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去修行才能逐渐改善。您在很多次开示当中都说“降伏其心”,那什么叫“降伏其心”?

本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

降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在六道轮回中滚来滚去,都是因这些而起。有这些心,才有这些轮回;如果没有这些心,就没有这些轮回了。

本来我们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为什么今天还有这一切一切的东西呢?都是由于我们自己所造成的。过去古人也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性相近”,习气就远得很!本来我们自性的心是很清净的,因为有了这些习气的污染,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来死去、死去生来,才有六道轮回。

那么我们今天学佛用功,就是为了消除一切心,消除一切尘劳、烦恼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怎么去消除呢?不是说我们把这些东西都甩掉它、不要它,这些东西都是“无相”的,既“无相”,怎么去甩掉它?我们的罪业也是“无相”的。

因为普贤菩萨讲,我们从无始到今天,由身、口、意所造的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有相时,虚空都不能容受。既然这些罪业无相,那么我们怎么去消除它?不是我们拿一个什么思想去消除它,也不是拿一个什么东西来消除它,要拿我们这个心来消除它。

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心、一个念。既是一个心、一个念,为什么你这里在用功,那里还在打妄想呢?是不是有两个心两个念呢?不可能。如果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念,那么我们将来就成两个佛了,我们在用功的人,只有一个心、一个念。

我们修行人在用功时,知道有了妄想,那正说明你在用功。如果你没有用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为什么?我们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里头。我们的生死及与其相关的一切,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不去用功,就不会察觉这种状态,因而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什么叫“用功”。如果你今天能够知道有了妄想,那就证明你的思想还在用功。

 

 

 

【四】

 

问:学佛的时候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一人与万人敌。什么是“一人与万人敌”?

本焕:按我们宗门下的讲话,叫“一人与万人敌”。那么什么叫“一人”呢?“一人”就是我们参话头的这个念头;“万人”呢?就是我们的这些妄想。这些妄想很多、很厉害,你不打,它们自己也会打的。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几十年已经熟透了。而我们的功夫,却用得很少。譬如你现在三十岁,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有没有用三十年的功夫啊?没有。但你要知道,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打了三十年的妄想,妄想已熟得不得了。妄想既已熟得不得了,它就成为“细念”;而我们用功的这个念头儿,是个粗念。这个粗念在上边,细念在下边,所以我们参“念佛的是谁”,一会儿就不知念头儿跑哪儿去了。

 

问:那么对于“妄想”,怎样去平息它呢?这是参禅、学佛常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修行了很久的有经验的修行人,妄想妄念的去除,抵达清净,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焕:如果让我们一心一意去降伏这些妄想。这些东西,就好比“搬石头压草”你看到地上草很多,去搬一块石头把草压下去。看那个石头,面上没有草,是不是啊?

但你石头搬起来以后,那个草照样还是一样生长。所以,我们用功的人要“斩草除根”,这是最主要的。

如果不能斩草除根,而是搬块石头来压上,那是没有用的。这点希望各位注意。不要专门、有意地去压这个妄想。但是不压,用功是妄想又很多,怎么办?那就你做你的,它搞它的。

为什么这个“它”,这么厉害呢?我不是讲了吗,它已搞了很长时间,它已经熟透了。你这个“家”,你这个身体,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它造成的。现在你从外头领进一个生人,要把它赶走。而他已霸占你的“家”你的身体那么久,一个生人想将它赶走,真是不容易。它就是要跟你拼命,也要跟你打架。所以,我们用功的人,只有你做你的,它搞它的。

 

问:我看您的客堂挂着您一幅对联,叫“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是指向当下的,关注当下,在当下开悟是许多学佛人的追求。能给我们讲讲您这幅对联的含意吗?

本焕:你们要知道人身难得啊!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些句子我都写在墙上,我每天都要看。

人身非常难得,无量劫来我们都在天上地下轮转,现在得到了,又遇到了佛法,这都需要很大的福德与因缘。既然得到了这个身体,那么就要在这一生度这个身体。如果这一生不度,那么什么时候来度此身呢?要度此身,也就是要成佛。

成佛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福德具足,一个是智慧具足。福德是培来的,智慧是修来的。福德多培多得,少培少得,不培不得。智慧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而这些都要在众生的份上去培的,佛离开了众生,也就没有办法成佛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能见面是缘分。你们要多忏悔、祈求,发上品心,受上品戒。(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