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蛇追着咬我:文言断句7种妙法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58:25

文言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的规范。还应反复诵读,增强语感。断句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代

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如以下两段文字: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

如2005年北京卷: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找到上述加点名词或代词,便可以做出基本判断。

2.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如: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2005年北京卷)

3.明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如: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又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据排偶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5.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这段文字始句为总起句,故应断为句。接着紧承始句,发“叹”,其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为总叹。下文分“夷以近、险以远”而至者“多、少”及其原因、结果,“有志者”“力不足”、“有志与力”而“无物”“相”者、“力足以至(而不至)”者、“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几种情况进行议论,最后又用“此予之所得也”作结。辨明哪些是“总”、哪些是“分”,又“分”几层,就可以大致断句了。

6.理对引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如: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又如: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这段文字是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故应用引号。孟子的话中又引用了某种人的话“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故应用单引号。又如下面一段文字:

7.察反复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