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太田痣的原因:大阅兵[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50:48
核子威慑打击力量——第二炮兵(战略导弹军)
装备·苍穹利剑
巡航导弹亮相 精度千步穿杨


第26方队 东风15乙常规导弹 作战能力实现跨越
装备型号:DF-15B
类别:近程地地导弹
DF-15B近程地地导弹性能参数:
射程:大于600公里
圆概率误差:30至50米
发射重量:6200千克
制导:惯性+全球定位系统
亮点一:小翼外形
从外形上看,东风-15B具有细长的双锥外形,弹头尾部有四片小型可调整稳定翼。外界认为其具有末端机动与末制导能力。
亮点二:精确制导
据信,DF-15B除采用环形激光陀螺仪数字惯导外,还增加了多种辅助制导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命中精度。





来自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的东风15乙常规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0年前,这支年轻的神秘部队走出深山,出现在1999年国庆阅兵的方阵中,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10年后,当他们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是一支历经三次武器装备转型、作战能力实现跨越的全新方阵。

■专家点评
弹道导弹目前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四类,但是各个国家的分类标准没有统一。我国的标准就是1000公里以内属于近程导弹,1000到3000公里属于中程导弹,那么3000到8000公里属于远程导弹,8000公里以上都属于洲际导弹。这次展示的常规导弹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所以这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
 
第27方队 常规地地导弹 全天候打击的精兵
装备型号:DF-11A
类别:近程地地导弹
DF-11A近程地地导弹性能参数:
射程:大于500公里
圆概率误差:小于200米
发射准备时间:15至30分钟
制导:惯性+全球定位系统
亮点一:前沿部署
DF-11导弹打破了陆基弹道导弹装备于第二炮兵的惯例,直接配属于陆军的集团军,作为一种远程打击火力,遂行对敌军后方指挥所、集结地等目标的打击任务。
亮点二:针对性改进
DF-11A导弹改型后弹体加长,稳定翼改小,据信射程超过500千米,由于使用了改进的惯导+GPS制导方式,其命中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来自第二炮兵某旅的地地常规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据介绍,这一常规导弹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对多种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常规导弹部队作为中远程打击的精兵劲旅,多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不断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摔打磨练,正在进一步为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作战能力而努力。
■专家点评      李伟(军事专家):
这个导弹两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1999年那次是导弹刚刚装备部队,属于一种最新出现的地地常规弹道导弹。
十年以后,这种导弹再次出现在阅兵式上,主要是因为这种导弹的性能稳定,而且已经是我们二炮部队的主战装备之一。当然,现在这个型号和1999年的比在许多性能上已经有了更大的提高和改进,包括信息化这方面的改进,都有一些新的提高。
 
第28方队 陆基巡航导弹 首次亮相的“撒手锏”
装备型号:CJ-10
类别:陆基巡航导弹
CJ-10陆基巡航性能参数(预估):
射程:大于1500千米
偏差半径:小于10米
作战速度:1.5至2.5马赫
战斗部:500千克
亮点一:阅兵式上唯一一种陆基巡航导弹
CJ-10是整个受阅装备方队中的唯一一种陆基巡航导弹,其技术参数和性能只能预估。
亮点二:“精确打击、精准点穴”
陆基巡航导弹航程远、精度高,能够多发连射、低空飞行、隐蔽突防、连续突击、精确制导,是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一把利剑,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精确打击、精准点穴”的跃升。
长剑10巡航导弹,第一次出现,三连装的。巡航导弹主要是在大气层,离地大约10到15米攻击对方,巡航导弹是攻击对方的固定目标。





此次阅兵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方队之一———来自第二炮兵的陆基巡航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中国陆基巡航导弹首次公开亮相。作为一种远程精确制导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巡航导弹已成为现代战争“非接触精确打击”的重要手段,在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发挥着重要的威慑和杀伤作用。
航程远、精度高,能够低空飞行、隐蔽突防、连续突击的陆基巡航导弹,是对敌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一把利剑,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军队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的空白,使战略导弹部队的打击样式和作战能力有了新的飞跃和突破。

■专家点评
李伟(军事专家):
巡航导弹装备二炮部队,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世界关注巡航导弹在作战中的运用,是从海湾战争以后。那个时候,二炮部队还没有装备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精度高,突防能力比较强,所以巡航导弹,装备到二炮部队,弥补了二炮部队在地地导弹发展手段上的一个空白。上千公里射程的巡航导弹,相对弹道导弹精度非常高。过去讲百步穿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巡航导弹的精度千步穿杨都不止。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000多公里的,精度一般在几十米、上百米。而巡航导弹精度可以达到10米级的。它的精度为什么高?就是因为它既采用了惯性制导,又采用了地形匹配制导,还采用了末制导,末制导的手段有很多,包括雷达、红外,可见光等等,巡航导弹全程一直在制导,所以打得比较准。如果从射程上讲,它属于中程导弹的行列。
 
第29方队 中国首创导弹导弹打航母——航母杀手
东风21 中远程地地导弹 重要精确的打击力量
装备型号:DF-21C
类别:中程地地导弹
DF-21C中程地地导弹性能参数:
射程:约1700千米
偏差半径:小于50米
战斗部:常规子母弹
发射重量:16吨
亮点一:打击精度高
东风21号C具备接近于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可以作为精确制导武器。
亮点二:反航母平台
东风21系列可以作为平台,研制弹道导弹反航母武器系统。
亮点三:多车合一
东风21系列导弹地面设备大大简化,实现了“多车合一”,系统维护性和机动性更强。




第二炮兵装备方队中另一引人注目的新型中远程地地导弹方队———某常规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这种常规导弹方队由第二炮兵某旅抽组,该旅先后圆满完成了武器试验、新装备展示、实弹发展和演练演习等重大任务,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具备发射能力,当年接装当年形成作战能力”的目标,经过多次重大任务历练,已成为我军战略导弹方队中一支重要的精确打击力量。
近年来,第二炮兵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多种新型导弹陆续装备部队,形成了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已成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拳头”部队。


■专家点评       李伟(军事专家):
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中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的意义,和一个国家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国家的发展态势紧密相关。装备中程弹道导弹有两重意义,一个就是威慑。中程导弹没有洲际打击能力,但是对周边国家和集团是一种威慑。第二它确实具有实战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周边的一些固定的目标还是海洋方向一些敌对的目标,中程导弹都可以实施打击。而且中程导弹在对上述目标进行打击的时候,可以部署在国土的内陆地区,生存性更高一些。
美国同类装备 潘兴-1  可对战区进行  快速支援

“潘兴-1”导弹是美国陆军固体机动地地战术导弹,用于取代“红石”导弹,对战区进行快速支援或对前线部队进行一般性支援,代号MGM-31A。1958年3月美国陆军选定了马丁·马丽埃塔航空航天公司作为主承包商,1960年2月25日“潘兴-1”导弹作首次飞行试验。经过15次研制性飞行试验之后,于1962年6月交付美军。
 
第30方队 核导弹  核子大国的杀手锏!
装备型号:DF-31A
类别:洲际战略导弹
DF-31A洲际导弹主要性能参数:
射程:约13000千米
偏差半径:小于500米
发射准备时间:10至15分钟
部署方式:公路机动
亮点一:阅兵式上唯一一种战略导弹
是整个受阅方队中的“压轴”巨阵。
亮点二:固体燃料
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剂新技术,体积变小,功率增大。
亮点三:机动性
不论崇山峻岭还是大漠戈壁,发射车可全道路机动、全地域发射、全方位控制、全天候突击。




44个地面方队中的“压轴”方队———核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诞生于1966年的第二炮兵部队,是新中国为应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被迫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作为此次受阅地面方队中的最后一个方队,体型最大的这种核导弹方队,以无与伦比的威势驶过天安门,正是中国国防实力的显著标志。
1984年,中国东风4战略导弹首次在国庆阅兵中公开亮相。随着我军战略武器装备的发展,中国遏制战争危机、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阐述了核导弹部队担负任务的具体内容:“第二炮兵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第二炮兵所属导弹核武器,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
白皮书同时指出,经过40多年发展,第二炮兵已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专家点评       李伟(军事专家):
我们这次展示的洲际弹道导弹和美国的民兵导弹、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相比,应该说在性能上不差,射程上没有什么说的,都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特别是在导弹的小型化、机动化这一方面,我们这种导弹应该说还是很先进的。和这些世界先进的洲际导弹比,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在某些方面,我们还超过它们,还要强一些。
洲际打击能力是一个大国维持和平局势的威慑力量。在地球相隔很远的两个国家,近程、中程导弹都够不上,它根本就不害怕,反正你也打不着我。但洲际导弹就不一样,它就具有全球覆盖能力。敌对的国家,不管它离你有多远,它都会对你产生恐惧心理。我国是一个有核国家,那么维持我们核国家的地位,真正对敌对势力产生震慑作用的,最主要的就是洲际导弹。
俄国同类装备 白杨-M 俄战略核力量支柱装备

“白杨-M”是俄罗斯最新一代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又称PC-12M型导弹,北约称为SS-27。“白杨-M”是“白杨”(SS-25)的改进型,是21世纪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支柱装备,将替换俄罗斯陆基战略核力量现有的6种导弹。
中国战略导弹军 主要装备 与美国 对比!
中国的超级巨无霸 至今仍是打到美国最远的战略导弹东风-5
(DF-5)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 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能打击美国全境,也是目前我们威胁美国的主要战略导弹,其中有一项很先进的技术就是“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也就是采用这种的技术的弹道导弹可以在空间“跳一段舞”避开拦截导弹的拦截。目前拥有这项技术的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


东风-31(DF-31)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1995年5月29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3.4米,弹径2.2米,起飞重量17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和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1枚700公斤的威力为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9万吨TNT当量分导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
东风-25(DF-25)中程地地战略导弹是中国最先进的第二代战略导弹之一,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包括DF-21、DF-25、DF-31、DF-41及JL-2潜射导弹,这些导弹全部以机动发射,可带核弹头/常规弹头/分导弹头,导弹命中准确而且战场存活系数高。东风-25是近年在原东风-21基础上改进,才装备军队不久的最先进中程地对地战略导弹,其有效射程为3200公里,在中国本土发射可覆盖亚洲大部分地区,包括美军太平洋关岛基地。其采用高能固体火箭推动,弹头舱能够携带3~~6枚分导式核弹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
东风-21(DF-21)是中国在巨浪-1号潜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85年5月20日试射成功,1989年定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起飞重量14.7吨,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1800公里,2700公里(东风-21A)。可携带1枚600公斤的威力为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
东风-15(DF-15/M-9)是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为M-9。1984年开始研制,1988计定型,1991年服役。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起飞重量6.2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00米(改良型)。
东风-11号(DF-11/M-11)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称M-11。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定型生产并出口。导弹全长9.75米,弹径0.8米,起飞重量3.8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300公里。可携带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50米(改良型)。
神秘的新杀手锏——东风-41号(DF41)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同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在一九九五年五月东风-31导弹试射前,东风-41导弹就进行过高弹道试射。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达一万四千公里,主要是威慑美国用的。
东风-41洲际导弹同东风-31导弹的差异主要是第三级运载火箭的不同,东风-41的第三级火箭推力更大。东风-41洲际导弹也能够配载导弹头,也采用地面车载机动发射,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中国的弹道导弹:研究发展和生产能力的优缺点
中国国防工业最著名的是它的弹道导弹。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自行生产各类弹道导弹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台湾海峡部署的日益增多的短程弹道导弹吸引了国际上的注意。但通过对中国弹道导弹生产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弹道导弹落后技术先进国家许多年,许多导弹系统停留在美国和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中国第一批弹道导弹是苏联SS-2以液氧/酒精为动力的二战时期德国V-2导弹的改进型,命名为“东风 1”(DF-1),在1960年发射成功。苏联对华技术援助也在同一年结束,直到九十年代才恢复。在这个阶段,中国对DF-1进行了改进,使用了液体燃料,提高了射程和精确度。目前,中国现役13,000公里以上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达到了500米。
同时,中国在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研究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生产潜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 1”(JL-1),但最后同时出现了DF-21陆基弹道导弹。与液体弹道导弹不同,DF-21从机动车辆上发射,提高了生存能力。
DF-21和中国所有液体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DF-21研究成功之后,短距离固体燃料常规弹道导弹相继出现。这些短距离弹道导弹最初的发展目的是为了出口,但最后装备了解放军。目前,解放军现役350公里到2,150公里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达到了50米,对导弹射程和精确度的改进工作还在继续。另外,固体燃料核弹头机动弹道导弹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中国目前发展中弹道导弹见图表2.3
型号--燃料-装备时间-战斗部重量(公斤)-射程(公里)-圆周误差(米)
DF-3A 液体 1987 2150 2800 1000
DF-4 液体 1980 2200 5500 1500
DF-5 液体 1981 3000 12000 800
DF-5A 液体 1986 3200 13000 500
DF-11 固体 1992 800 350 600
DF-11A 固体 1998 500 500 200
DF-15 固体 1990 500 600 300
DF-15A 固体 未知 500 600 30-45
DF-21 固体 1987 600 2150 700
DF-21A 固体 未知 500 2500 50
DF-31 固体 2010 1050-1750 8000 300
DF-31A 固体 2010 1,050-1750 10000 300
JL-1 固体 2003 600 2150 700
JL-2 固体 2010 1050-2800 8000 300
资料来源:“简氏战略武器系统” 2003年6月3日,第40期;“核扩散:威胁和反映”国防部长办公室,2001年1月;“中国国防年度报告 2003”;“中国国防年度报告 2004”;“北京展示新型战术导弹系统” “简氏防务”2004年11月。
注:资料来自非秘密文件,可能存在误差。
中国自六十年代就具备了自行设计和生产弹道导弹的能力,1981年中国成为部署洲际弹道导弹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弹道导弹领域不具有优势,而且很大程度明显有着局限性。美国在1960年部署洲际弹道导弹,比中国早了21年。自1963年,美国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固体燃料,中国第一种8,000公里射程的DF-31到2010年才开始装备部队。另外,DF-31的圆周误差为300米,而美国在1965年部署的“民兵 II型” 洲际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为200米。
另外,美国在六十年代末部署的射程为740公里的“潘兴 I型”机动短程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为150米,而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才部署的第一种600公里射程短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DF-15的圆周误差为300米。
DF-15A和DF-21A估计圆周误差小于50米,但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开始部署,而美国在1984年部署的“潘兴 II型”中程弹道导弹的误差也是50米。
最后,美国自1960年就已经开始部署短程弹道导弹,中国正在显示这方面的能力。美国射程为国7,400公里的“三叉戟 C-4”从1979年开始服役,圆周误差为450米;而与其相似的中国JL-2到2010年左右才开始正式服役。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可与美国30年前的水平相比较;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中国短程/中程弹道导弹能力与美国20年前的水平相当。
另外,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在改进的速度上有所加快。尽管总体上讲不是那么印象深刻,但中国短程/中程弹道导弹为解放军提供了重要的打击能力。美国唯一的常规弹道导弹是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最大射程只有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