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抽脂的危害:玩壶杂记(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4:45:20
 










这三把也是“三原色”。前后一年多配齐的三把,壶形相同,但是壶的高低,肩的饱满与瘦劲,流的长短等,有些不同。全手工的这一点上,很好玩。泥还是很有朴素的味道。紫泥,作者说是底槽清。先前发的思亭,只有段泥是一样的泥,紫泥和红泥是不同的。同样的段泥,感觉不一样。平盖直流,用了近两年,思亭不到半年。我觉得,这种色泽和质感的差异,除了养壶的长短外,与窑烧温度和气氛也有很大关系。平盖直流,这种段泥的感觉,太美妙了。当然,只要是原矿,没有添加过任何东西的,新壶一定是干涩、不好看的。必须使用过后,才有这样莹莹的“水色”。











紫泥最沉着。借用玩玉的一些说法,如:密度好、油性足,等等,也可以用来借鉴。好的泥,一定是看上去不“飘”,不“薄”,有质感,觉得沉甸甸的。润泽是由内而外散发,不是漂浮在表面的光泽。这个紫泥,在一堆壶中间,你一眼就能分出来。买壶的时候,也是要看实物,相互比较。实物并列在一起,一比较,就明显有差别了。前提是,你要看过或者有一些纯真紫砂料做成的壶,心里就有底了。现在的泥,普遍的较“轻”,尤其是市面上的段泥,看起来很松、很浮,不是好的质感。上面那把平盖直流的段泥,烧成时易开裂。这把壶是作者送给个我的,因为在把梢壶体有细微窑裂,但是没有裂透,因此不妨碍使用,我很喜欢这个段泥。思亭是完好的。但是同一种泥,表现是平盖直流的好,泛“黄”;思亭的养壶时间还不够,以后会好一些的,可能这个思亭的窑温高了,偏“青”。







红泥,也接近朱泥,这个是否调入段砂,我没有向作者求证过。但是这种泥就是这样颗粒杂陈,的、手工料的味道,就在于,更质朴,由于科里大小相间,配合全手工的拍打,就像浇注混凝土一样——混凝土也要有大小颗粒不同的沙石和细沙、加上水泥——泥浆,一起混合,也要用震荡搅拌,使之相互渗入、密实。手工料、与全手工的制壶工艺,是孪生兄弟,彼此成绝配。要保留紫砂壶的全手工制壶技法,不能不挖掘和保留手工炼泥的传统技法。机制泥,大生产、工业化的产物,缺陷是明显的。当然,使用起来,未必能有我们感官能察觉到的差异——茶香可能依旧。但是,其中深层次的“味道”变了——我又一次说到“味道”,这个味道,就是紫砂的传统——它的纯真和质朴。

一个民间紫砂艺人,在两年左右的时间,能作出这么多壶形,全手工的工手是很扎实的;能展示这么多的泥,大概25种左右——这些泥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粉碎制备的。这一点上,是极其可贵的,我内心充满敬意。

在陶都,我相信有这样一批真诚热爱紫砂,潜心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的艺人。他们要耐得住寂寞,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