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事感兴趣 英语:用核心价值体系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7:41:07
用核心价值体系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修改 http://www.ccitimes.com2011-12-11 11:02:22吉林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按照全会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就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要求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行动。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环境大变动的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挑战,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首先,价值观念多元化对主导价值体系形成冲击。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人的价值观念多元化。意识形态一元化格局被打破后,主流意识形态与公众意识形态从高度统一的状态走向相对分离的状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中仍然居于核心地位,但它对整个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整合不再具有传统社会那种绝对的强制性,人们的自主精神增强了个人主体性日益彰显,公众意识日趋多样化和独立性。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传统价值观、“左”的一套价值观和改革实践中新兴的价值观,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文化共识,实用主义、相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日趋流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形成社会共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艰难。这种变化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整合要求。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西化”和“分化”的挑战。政治的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给传统社会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往往借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展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渗透、斗争和较量大多潜移默化地依靠文化的力量进行。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变,是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建设始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目前,思想文化阵地正在成为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利用大众传媒、文化交流等手段,不遗余力地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其主要目的就是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如何有效地化解西方“西化”、“分化”的强大攻势,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考验。

  第三,新形势下党员自身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党经过90年的发展,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员成分构成发生改变,新时期党员不仅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包括许多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入党时把关不严或某些党员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教育等原因,导致良莠不齐。在党情、国情、世情都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党员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党员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现象。以上出现的新情况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不同程度的瓦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艰苦创建新中国,形成了许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观念。毛泽东在批判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深刻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不断丰富。这不仅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也为我们在新世纪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后,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断进行了新的丰富与概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完整表述,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全党、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神基石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在首要位置,成为整个体系的科学指导思想。

  第二,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全民族最强烈的愿望。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从而为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创造了历史条件。

  第三,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品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的长期过程。在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的时候,需要道德的规范和调节,明是非、辨真假、分善恶、知美丑、晓荣辱。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其贯穿于、渗透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并且保证其和谐发展的本质性内涵揭示出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鲜明、正确的道德准则。田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