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女孩118:刘氏远古世系新探 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26:01

   南北朝(420-589

    宋武帝劉裕:高祖武皇帝劉裕(363-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原名“道成”。同後來推翻他劉家王朝的齊高帝蕭道成的名字一樣。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21世孫,生於東晉哀帝興甯元年(363年)四月十六日。其母趙安宗(343—363年),是劉裕父親劉翹的第一任妻子,出身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祖父趙彪爲治書侍禦史,父親趙裔爲平原太守。升平四年(360年)。趙安宗18歲時嫁給了劉翹。劉裕的故居在今鎮江市區夢溪園巷西側的京口壽丘山。其父為劉翹。按此推算,西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是劉氏的第75世祖、劉備為第95世祖,那麽到了劉裕,就是第96世祖。據《宋書•本紀第一•武帝上》:“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官名,始於秦,漢沿置,屬於九卿高官,多由皇族中人充任,爲皇族事務管理機構的長官)辟強,辟強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厘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某,某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旭孫生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裏,官至武原令。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是爲皇考(在位的皇帝對先皇的稱呼)。”對這段文字稍加注釋如下:楚元王劉交→劉富(紅懿侯)→劉辟強(宗正)→劉德(陽城繆侯)→劉安民(陽城節侯)→劉慶忌(陽城厘侯)→劉岑(陽城肅侯)→劉平(宗正)。此時,王莽滅西漢,劉氏陽城侯國被廢除。所以,這支劉氏家族就從宗室子弟降爲平民。王莽建立東漢以後,陽城侯族雖沒有恢復封邑爵位,但作爲漢家子孫,世代爲官爲宦,卻也頗爲興盛不衰。劉平→劉某(史書上沒有他的名字,官任東武城縣令)→劉景(官任東萊太守)→劉洽(東漢明經出身,古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唐代與進士科並列)→劉弘(儒學博士)→劉悝(官任琅邪都尉)。不久,曹魏滅漢,劉氏至此徹底喪失皇族的身份,成為魏國統治下的彭城望族。劉悝→劉某(佚名,曹魏時官任定襄太守)→劉亮(官任邪城縣令)。魏晉鼎革後,劉氏仍興盛不衰。劉亮→劉膺(西晉時官任北平太守)→劉熙(官任相國掾,宰相的秘書)→劉旭孫(官任開封縣令)→劉混(官任武原縣令)。

到了西晉末年,五胡亂華,發生了“永嘉南渡”,中原人民紛紛南遷過江。彭城劉氏家族的許多成員,也在這個時候紛紛南遷避難。武原縣令劉混,就是在這個時候舉家從祖居地彭城綏輿裏渡江南下,徙居晉陵郡丹徙縣京口裏(今江蘇省鎮江市東南丹徒鎮),成爲東晉僑民。劉混遷居京口後,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劉靖,任東晉東安太守。劉靖生子劉翹,曾任郡功曹。這支僑遷京口的彭城劉氏,傳到劉翹一代時,家境已經敗落,成爲京口的寒門貧窮人家。雖然劉翹自己沒有什麽大的出息,但卻生了一個後來當上皇帝的兒子,那便是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

九八世:24  (弘聖公長子)配夏氏、虞氏生子一:劉裕。

   九九世:25  (淳公之子)配芮氏生子三:1劉祥、2劉福、3劉祀。

   一百世:26  (裕公長子)配朱氏生子一:劉邕。

   0一世:27邕公(祥公之子)配蔔氏生二子:1劉權、2劉楹。

   0二世:28權公(邕公長子)配常氏生子二:1劉祖聖、2劉祖哲。

    0三世:29祖哲公(權公次子)配司馬氏生子三:1立顯、2立平、3立揚。

一一四世:40記敬公(謹遵公長子)配薛氏生子四:1福海、2福嶺、3福山、4福河。

    一一五世:41福海公(記敬公長子)配仁氏子一:澤紀。

  一二五世:51延立公(修磊公長子)明朝初期,戰亂平息天下安寧,延立公又第二次修繕家乘,踏破鐵血尋訪失散多年之祖親。配張氏生子一:獻麟。

    一二六世:52獻麟公(延立公之子)配李氏生子二:1安康、2安道(洪武元年安道公遷山東巨野)。

一二七世:53安康公(獻麟公長子)配朱氏生一子1興成,配趙氏生二子: 2興泰、3興譲。(興泰公於明永樂年間遷居山東菏澤東南90裏巨野劉樓)。

    一二八世:54興成公(安康公長子)配王氏生二子:1基建、2延玉。(延玉公於明宣德年間遷往山東金鄉劉油坊)。

    一二九世:55基建公(興成公長子)配趙氏子一:業立。

    一三0世:56業立公(基建公之子)配張氏生子三:1遵德、2遵道、3遵環。(榮城縣誌載:遵道公甲科以人材舉太原府同知,於明弘治年間外遷山東巨野杈子樓)。

    一三一世:57遵德公(業立公長子)配周氏子一:崇文。

    一三二世:58崇文公(遵德公之子)嘉靖年間舉人,配馬氏生子四:1西伯字乾、2西山字坤、3西安、4西川字瀛。

    一三三世:59世西伯公(崇文公長子)字乾,本士林領袖,品學兼優,於明嘉靖末年自漢故里前往山東兗州府嶧縣東企彭鄉曰後孟社(村)故地繼承祖業從建家園,萬曆六年奉旨遷居鳳陽府潁州衛關三裏演流集立屯劉村,配張氏生子四:1漢達字方卿、2漢進、3漢暹、4漢道。

  安徽阜陽潁州掩龍劉氏始祖

    據《掩龍劉氏族譜》記載,西伯公於明萬曆六年奉旨帶 領長子漢達,三子漢暹,(次子漢進,四子漢道留守故里)自嶧縣南遷,漢暹年幼至山東藤縣投親定居。途經漢故里徐州府又相約二弟西山字坤,四弟西川字瀛,結伴南遷。西伯公兄弟協子繼續前行,至安徽鳳陽府潁州衛關三裏演流集(今掩龍廟)西偏定居,立村名劉村。傳聞,乾公(出生於明正德年年間)在有生之年曾多次往返後孟故里探望族親,終老未歸,殉葬山東兗州府嶧縣後孟故里。配張氏殉葬於潁州掩龍廟西偏癸山丁向,傳聞舊有祭田40畝,兵焚後被都石占據,經十世孫鴻文察出六畝種收租以供祭祀,柏樹48株,碑供5件。二弟西山公字坤(1漢仁、2漢義),後裔現居前劉廟一帶。另有譜。三弟西安公(1漢傑、2漢川)漢傑後裔現居豐城西關一帶。漢川後裔居漢故里金劉寨一帶(劉恒心有譜)。四弟西川公字瀛(1漢德、2漢禮),後裔現居後劉廟,漢德長子從高遷霍邱縣(南大山),後裔居馬店鎮茶臺村山邊組一帶(劉道樹有譜)。

潁州:東魏置,治長社,在今河南長葛縣西一裏,後移治潁陰,改曰鄭州,即今河南許昌市治,北周又改爲許州。唐置,改曰汝陰郡,尋複故,宋初曰潁州,金得爲潁州,治汝陰,元省汝陰入州,升爲順昌府,明潁州衛屬鳳陽府,清升爲潁州府,民國廢,今安徽阜陽市治。

安徽阜陽市潁州區行政概況:潁州是一座古城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周時期即爲鬍子國國都;戰國時期為楚邑;秦漢以來,為歷代郡、縣、州、府所在地。宋代進入鼎勝時期,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爲官多年,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蘇軾、蘇轍、曾鞏四人同與杭州西湖齊名的潁州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留有“大千起滅一塵裏,未覺杭潁誰雌雄”、“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等贊美潁州西湖的千古佳句。

區內有阜陽市唯一的省級風景區潁州西湖和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八處風景名勝。

在皖西北地區,越過淮河進入潁州境內,這裏是明代鳳陽府的一部分。詢人故鄉,皆曰來自山東棗林莊。掩龍劉氏也不例外,山東是移民遷入之地,何以有人口外遷。

經多方族譜記載,及阜南縣倪嗣沖家族族譜記載,始祖來自兗州府棗林莊棗林閘,因此外遷人口的應該為兗州府東部地區,現棗莊市嶧城一帶.在淮河兩岸聲名遠播的村莊,此村今名“安邱府”,明魯王裔村安邱王分封於此,始有此稱。清康熙初年又稱棗林莊,清末複稱安邱王府莊,簡稱安邱府至今。

            始祖西伯公(崇文長子)系下

    :掩龍劉氏及後孟劉氏始祖,陶唐氏堯帝之子監明公一三三世裔孫漢高祖劉邦五十九世孫。明正德十年乙亥(1515年)生,萬曆十五丁亥(1587)年冬殉,享年七十三歲,葬於棗莊後孟故里。在棗莊故里,流傳乾公祖上當朝爲官,因得罪朝中另一派系,被排擠誣陷。爲分散劉家家族勢力被皇上分派外遷各地。有的隱姓埋名。配張氏殉葬於潁州西南二十裏許三合鎮,掩龍廟西偏癸山丁向,傳聞舊有祭田四十畝,兵焚後被都石占據,經乾公十世孫鴻文察出六畝種收租以供祭祀,柏樹四十八株,碑供五件。生四子:1漢達字方卿、2漢進、3漢暹、4漢道。

              乾公(崇文公長子)系下

    一三四世:60漢達公(乾公長子)字方卿,安徽掩龍劉氏直系近祖,配張氏合葬於掩龍廟西偏癸山丁向,墳地一畝三分整,柏樹78株,墓碑供器5件。

生二子:1合高、2志高。

    一三四世:60漢進(乾公次子)《嶧縣誌》載:明萬曆壬午年(1852年)邑侯劉公(進)於庭作而曰嶧雖蕞爾邑而山川之秀麗風俗之湻麗洋洋乎山左名勝之區也。配氏生子二:1守先、2守光,山東棗莊後孟劉氏直系近祖。另有譜。

    一三四世:60漢暹(乾公三子)居藤縣。另有譜。

    一三四世:60漢道(乾公四子)配氏生一子:守明。山東棗莊後孟劉氏直系近祖。另有譜。

             合高(方卿長子)系下

    一三五世:61合高公(方卿公長子)配趙氏殉合葬方卿公左側。生一子:倚椿。

    一三六世62倚椿公(合高之子)配趙氏殉合葬合高公左側。生四子:弘緒、弘紹、弘德、弘恩。

    一三七世:63弘緒(倚椿長子)配唐氏,繼王氏殉合葬椿公側。生四子:文進、文會、文魁、文士出繼。

    一三七世:63弘紹(倚椿次子)配趙氏殉合葬方卿公右側。生子三:玉衡、玉純、文舉。

    一三七世:63弘德(倚椿三子)配穀氏殉合葬方卿公側。無子:過繼文士。

    一三七世:63弘恩(倚椿四子)配唐氏殉合葬方卿公側。生一子:文禮。

               文進(弘緒長子)系下

    一三八世:64文進(弘緒長子)配趙氏殉合葬於西南喬家崗,祭田十畝,墓碑供器七件。生子二:德運、德本。

               德運(文進長子)系下

    一三九世:65德運(文進公長子)雍正癸卯年十二月吉時生,嘉慶戊午二月五日殉葬於西清河東岸,王營東偏壬山丙向,祭田十畝,碑供器七件,原配留氏雍正乙巳正月初五日吉時生,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吉時殉,葬文進公左側。生二子:相實、奉實。

繼配留氏,乾隆辛酉年七月十七子時生,嘉慶戊子三月初八子時殉,葬前灣子宅外西北偏乾山巽向祭祀費用出自祭田內,墓碑供器五件。生一子:名實。

    一四0世:66相實(德運長子)配姚氏,殉合葬文進公右側。生四子:殿用、殿寶、殿芳、殿賢。

    一四一世:67殿用(相實長子)配氏生五子:繼舜、繼禹、繼清、繼遠、繼允。

    一四二世:68繼舜(殿用長子)配留氏,殉合葬同德玗後牛裏許。生子三:維家、維德、維法、維芳。

    一四二世:68繼禹(殿用次子)配盧氏殉合葬謝莊南偏。生二子:維純、維新。

    一四二世:68繼清(殿用三子)配氏生二子:維秀、維蘭。

    一四二世:68繼遠(殿用四子)配李氏,殉合葬前灣子東北角。生一子:維獄。

    一四二世:68繼允(殿用五子)配朱氏生二子:維屏、維西。

    一四一世:67殿寶(相實次子)配王氏,殉合葬王家營南。生四子:繼有、次三早世、繼裁。

    一四二世:68繼有(殿寶長子)配氏殉合葬殿寶側。生四子:麟書、餘書出繼、爲書、生書。

    一四二世:68繼裁(殿寶四子)配張氏無出,繼有次子餘書承嗣。

    一四一世:67殿芳(相實三子)配王氏殉合葬劉棚西。生二子:繼樂、繼良。

    一四二世:68繼樂(殿芳長子)配留氏止。

    一四二世:68繼良(殿芳次子)配張氏殉合葬宅西古溝北岸。生一子:維信。

    一四一世:67殿賢(相實四子)配王氏殉合葬前灣子宅西,生一子:繼康。

    一四二世:68繼康(殿賢之子)配氏生一子:振國出繼韓姓。

    一四0世:66奉實(德運次子)配謝氏殉合葬王家營東。生一子:殿臣。

    一四一世:67殿臣(奉實之子)配張氏殉合葬奉實側。生二子:繼周、繼雯。

    一四二世:68繼周(殿臣長子)配丁氏。生三子:長次子早逝、三子幼年失蹤。

    一四二世:68繼雯(殿臣次子)配唐氏無出,繼配陳氏生一子:維章。

    一四0世:66名實(德運三子)冠齋太學生,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寅時生,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十日酉時殉,享年六十二歲,配程氏子四:殿榮、殿英、殿甲、殿芝。

    一四一世:67殿榮(名實長子)華邦學成,不售以教讀終,桃李滿門,尤開劉氏儒學先聲,洪楊之亂被撚匪軍掠去,嗣因重其品行得釋而歸,及圍城時亦在難中,口占七絕四句,雲詳下。乾隆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寅時生,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戊時殉,享年七十七歲,配丁氏西南丁家樓蕉雲公妹,殉合葬名實側。生三子:繼昌、繼皋、繼載。

    一四二世:68繼昌(殿榮長子)字遇清,太學生,配賈氏殉合葬前灣子宅西偏,醜山未向,無出,以胞弟繼皋長子嵐峰承嗣。

    一四二世:68繼皋(殿榮次子)字爲士,號舜卿,業儒工畫,配李氏殉合葬名實塋東偏,酉山卯向。生三子:嵐峰出繼、奇峰、連峰。

    一四二世:68繼載(殿榮三子)字恒泰,名西銘,邑附貢生,道光庚寅四月生,宣統辛亥年九月殉,享壽八十二歲,配丁氏,邑東十八裏鋪永春公女,道光戊子年正月初七未時生,光緒戊申六月二十七戊時殉,合葬殿榮塋東偏。

生一子:嶷峰。

    一四一世:67殿英(名實次子)字煥章,配孫氏殉合葬名實右側,女一適羅。

側室氏殉葬同德玗西半裏許,墓碑為記,生一子:繼韜。

 

    一四二世:68繼韜(殿英之子)字化裁,配陳氏殉合葬母側。生一子:俊峰。

 

    一四一世:67殿甲(名實三子)字勉修,工花卉,配張氏殉合葬殿榮東偏。生二子:繼軾、繼昆。

 

    一四二世:68繼軾(殿甲長子)字仰瞻,配張氏無出,承嗣者繼昆長子曉峰,女四適羅、適周、適沙、適張。

 

    一四二世:68繼昆(殿甲次子)字啓後,佾生,配王氏殉合葬劉棚西偏。生三子:曉峰出繼、雲峰、遙峰。

 

    一四一世:67殿芝(名實四子)字瑞祥,配周氏殉合葬殿英墳西偏。生五子:繼遷、繼遜、繼述、繼適、繼道。

 

    一四二世:68繼遷(殿芝長子)配陳氏殉合葬前灣子西偏。生二子:維鐸、維垣。

 

    一四二世:68繼遜(殿芝次子)字譲甫,配留氏殉合葬名實塋西偏。生一子:維同。

 

    一四二世:68繼述(殿芝三子)殉葬前灣子西偏,配儲氏殉葬杜莊北偏。生一子:維綱。

 

    繼配張氏生二子:維成、維常。

 

    一四二世:68繼適(殿芝四子)配張氏女一適張,繼配楊氏生二子:維仁、維儀。

 

    一四二世:68繼道(殿芝五子)字待後,配張氏女二適李、適張。生一子:維塤。

 

 應儒公(子重五子)系下

    一三九世:65應儒公(子重公五子)字彬雅,太學生,例保五品職銜。元配丁氏殉合葬劉老莊南墳地,南北路西側,南古溝北岸約一百多米處,西南向。生一子:崇萬。繼配王氏,殉葬國祥公塋東偏,生三子:崇勳、三子早世、崇高。又繼配姚氏葬掩龍廟東南角,譚老店東北角,東西溝北岸約二十米,無出。

               崇萬公(應儒長子)系下

    一四0世:66崇萬公(應儒公長子)字體備,太學生,以軍功保五品職銜,侯選氿司庭,配胡氏殉合葬劉老莊村東,葡萄秧墳東側,東南向。生七子:墜甲、冠甲、三四五早逝、合甲、犀甲。

    一四一世:67墜甲公(崇萬公長子)字晉階,配張氏殉合葬應儒公墳東北角。女四適韓、適儲、適盧、適張。生二子:瑞麟、瑞芝。

    一四二世:68瑞麟公(墜甲公長子)配王氏殉合葬崇萬公西側。生一子:思文。

    一四三世:69思文公(瑞麟公之子)配氏殉合葬譚老店東北角。生一子:錫恩。

    一四二世:68瑞芝公(墜甲公次子)配時氏殉葬譚老店東北角。女一,止。

    一四一世:67冠甲公(崇萬公次子)文生,武才兼備,豪俠仗義,民國《阜陽縣誌》載侍父母疾五年不懈親歿糜墓六年。配王氏殉葬劉老莊東宅,葡萄秧墳西北約70米,西北向。生女五,四女適張 五女適謝,新集謝振軒祖母。生一子:瑞墀。繼配張氏殉合葬應儒公西北角,西北向。生三子:瑞生、瑞彩、瑞明。

    一四二世:68瑞墀公(冠甲公長子)自劉老莊遷居三塔集東亓家凹,以耕爲業,享壽八十二歲。配留氏無出,殉合葬三塔東袁莊東北角。

瑞生長子承嗣者:思恭。

    一四三世:69思恭公(瑞墀公嗣子)仁慈忠厚,以德傳家。生於一八八六年,卒於一九五九年,享壽七十三歲,殉葬於三塔集東亓家凹西宅古溝北岸約十米,西南向。配任氏殉葬於亓家凹莊西,南北溝西岸約50米,東南向。生女二:長女適朱照莊秀才朱孟洲(子三:雲依、雲生、雲彥,一女適袁集張塘);二女適柴集東荊刺園(生一女嫁三塔集東南刺樹園)。

思恭生一子:錫銀譜名錫芹。

    一四四世:70錫銀公(思恭公之子)號道師。精通正骨推拿,曾任亓家凹隊長,三塔機械廠廠長,參加過反匪反霸,曾任農會主任,任民兵營長,在亂死崗開會秘密入黨。五八年大躍進吹虛作假,公以實上報,不畏艱險,保一鄉平安。因‘地頭蛇’亓良所仗膝下有四子,故左鄰右舍受欺,致使一村不得安寧。公為伸張正義與其發生爭執,無奈於一九六九年春自亓家凹返遷故土劉老莊。承蒙宗親思啓公及其長子錫成公多方照顧,建房於其老宅。滴水之恩將湧泉想報,思啓公病危時,錫銀公以孝待先,問饑問暖,以守終老。公一生急公濟私,修橋補路,好善施德,生活節儉,尊師重教,天性純厚,庶量寬宏,樂於助人。

公生於一九二五年,殉於二零零七年九月初一日子時,享年八十一歲。配氏胡春蓮,曾在三塔紮油廠工作,阜陽縣委家屬院,二弟胡春生之三姐。六零年承蒙其弟照顧,全家倖免一難。生於一九二七六年,殉於二零零六年五月十七日未時,享年七十九歲。合葬於劉老莊村東,葡萄秧墳北約六十米,地中間,癸山丁向(東南向)生四女:汝英,諱敏,初中畢業,適單橋黃莊張雲來,生五女二子:張剛、張超。二女六零年逝。三女汝蘭,諱俊華,六二年生阜陽師範學院畢業,共青中學高級教師,適宋培武,程集中心校校長,兼共青中學校長,特級教師,安徽省十佳團支部書記。生一子:健男,八八年生,阜陽師範學院畢業。四女汝芬,諱春梅六六年生,初中畢業,適唐橋村楊小莊唐治華,生一女傲霜,諱莎莎,九一年生,一子超傑,八九年生,高中畢業。

    錫銀公生二子:汝彬、汝昌。

    一四五世:71汝彬(錫銀公長子)一九五四年生。高中畢業,退伍軍人,從事司法工作,曾任三合治保會主任,司法所所長,共青中學保衛科科長。配氏唐殿英,一九五三年生。生三女:賀珍大學畢業、賀軍中專畢業、賀峰中專畢業。生一子:凱傑。

    一四六世:72凱傑(汝彬公之子)初中畢業,八六年生,配氏李莉,生一子:劉創諱金壯。

    一四五世:71汝昌(錫銀公次子)諱劉振,字興華,精通醫術,憨厚誠實,不畏艱險,好善交友,重教施德。一九九八年任生産隊長,倡議鋪修劉老莊南北沙礓路。師承江湖趙家門,一世趙漢奎,二世戴福華,三世堂兄汝良代師傳醫。修表師承沈志發。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七日辰時生,初中畢業,聰明好學,感悟極深,自行研製的“通脈愈骨”系列藥,燒燙傷膏,甚稱一絕。專業特長:治療皮膚病,骨壞死,燒燙傷。配氏邵友麗,盧寨邵雲坤四女,六九年十一月二十五生,知書達理,溫順賢慧,生二子:柏林、柏海。

    一四六世:72柏林(汝昌公長子)諱騰飛、字躍舞,一九九零年一月十八辰時生,阜陽師大附中,青海西寧中專衛校中醫專科畢業。

    一四六世:72柏海(汝昌公次子)諱朦飛,又名樹鼎,一九九三年二月十六生。

    一四二世:68瑞生公(冠甲公次子)號老龕kan青。配李氏,殉合葬冠甲公側,劉老莊南古溝北岸,南墳地南北路西側。女二:適南周集,適西南郭寨,生四子:思恭出繼、思敬落難洛陽州,死於拈匪之亂,思明、思中落難洛陽州死於拈匪之亂。

    一四三世:69思明公(瑞生公三子)武才兼備前往阜南牛集,曾任周集民團教官,後不知所蹤失考。

    一四二世:68瑞彩公(冠甲公三子)外號老紮將,殉葬應儒公東南角約七丈遠,南向。配氏殉葬應儒公東側,南北路東。無出止。

    一四二世:68瑞明公(冠甲公四子)享壽八十二歲,殉葬三塔集東亓家凹南裏許,東西路北約五十米,南北路西側約十米,東南向,止。

    一四一世:67合甲公(崇萬公六子)配留氏殉合葬北古溝北岸。女一適王,生三子:瑞舞、瑞德、瑞田。

    一四二世:68瑞舞公(合甲公長子)配留氏殉合葬北古溝北岸,合甲公南側,西北向。生五子:思江、思紹、思錡、思賢、思儉。

    一四三世:69思江公(瑞舞公長子)殉葬劉老莊南墳地北頭南北路西,西向。配氏生一子:韓少東。

    一四三世:69思紹公(瑞舞公次子)殉葬劉老莊北古溝北岸,西向。

    一四三世:69思錡公(瑞舞公三子)外號三紮將。配胡氏殉合葬劉老莊南墳地,南北路東側。

生二子:錫成、錫才。

    一四三世:69思賢公(瑞舞公四子)殉葬思江側。

    一四三世:69思儉公(瑞舞公五子)殉葬南墳地南頭。

    一四二世:68瑞德公(合甲公次子)殉葬劉老莊南墳地,應儒公墳東南角南北路東。配周氏殉葬劉老莊東宅裏,西南向。生三子:大朝、思學、思榮。

    一四三世:69大朝公(瑞德公長子)止。

    一四三世:69思學公(瑞德公次子)殉葬劉老莊北古溝南岸。配李氏殉葬劉老莊北古溝南岸,分塋。

生二子:錫華、錫彬。

    一四三世:69思榮公(瑞德公三子)殉葬劉老莊柳岸溝西側。配李氏殉葬劉老莊東南角,莊午地南頭。

生二子:錫印、錫忠。

 

    一四二世:68瑞田公(合甲公三子)配田氏殉合葬劉老莊北古溝南岸,南向。女二,長女適謝,及新集謝振軒母親。生二子:思之、思義。

 

    一四三世:69思之公(瑞田公長子)乳名閨女。

 

    一四三世:69思義公(瑞田公次子)配李氏子一:麥場。

 

    一四一世:67犀甲公(崇萬公七子)配丁氏殉合葬劉老莊村東,崇萬公東側。女三適嶽、適常、適張。子一:瑞徵。

 

    一四二世:68瑞徵公(犀甲公之子)配王氏無出殉葬譚老店東北角,繼配張氏殉葬犀甲公東側。生三子:思孝、思忠、思信。

 

    一四三世:69思孝公(瑞徵公長子)配李氏殉合葬劉老莊北古溝南岸,南北路西約一百米,瑞徵公側。女二桂芝、桂勤,生三子:錫琪、錫良、錫德。

 

    一四三世:69思忠公(瑞徵公次子)參軍未歸。失考。

 

    一四三世:69思信公(瑞徵公三子)參軍未歸。失考。

 

               崇勛公(應儒次子)系下

 

    一四0世:66崇勳公(應儒公次子)字五功,業儒以教讀,壽終七十六歲,殉葬劉老莊老宅東北角,東宅宅後。配丁氏女三適丁、適張、適留。生二子:尚甲、銀甲。

 

    一四一世:67尚甲公(崇勳公長子)字靜軒,鹹豐戊申年生,民國己卯年殉,壽享九十三歲,配胡氏殉合葬崇勛公側。生三子:長齡出繼、鶴齡、椿齡。

 

    一四二世:68鶴齡公(尚甲公次子)止。

 

    一四二世:68椿齡公(尚甲公三子)配留氏殉葬潁上潤河集。生五子:思弘出繼、思清、思三、思毛、振新。

 

    一四三世:69思清公(椿齡公次子)

 

    一四三世:69思三公(椿齡公三子)

 

    一四三世:69思毛公(椿齡公四子)

 

    一四三世:69振新公(椿齡公五子)居潤河集北頭。

 

    一四一世:67銀甲公(崇勳公次子)字騰輝,配留氏無出以尚甲長子承嗣者:長齡。

 

    一四二世:68長齡公(銀甲公嗣子)配張氏殉合葬劉老莊村東南角八畝園子。一子早逝,以椿齡長子承嗣者:思弘。

 

    一四三世:69思弘公(長齡公嗣子)殉葬崇勳公側。配任氏殉葬劉老莊南墳地南北路東側。女二桂蘭、桂芳。生一子:錫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