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跨年演唱会:伍里川:一平方米塞8个人不算超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40:33
伍里川:一平方米塞8个人不算超载?
发布时间:2012-02-15 来源:现代快报 类型:时事评论
伍里川  

       在公交车厢内,如果一平方米站8个人,那是什么概念?恐怕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挤得不行了,换句话说,那应该是严重超载。但按照现有的“标准”,那却并不超载。这等咄咄怪事,一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

       1987年版《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1平方米有效站立面积核定允许站立5人。1997年新标准代替了旧标准,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为0.125平方米核定允许站立1人,2004年最新标准也沿用了这一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城市建设系统指标的解释中也提出,运营车的额定载客量可按“客位数=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允许站人数”计算,并指出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为8人。

       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额定乘客数。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公交车的车辆参数中会有明确的座位数和额定乘客数,额定乘客数也是根据国家的每平方米8个人的标准核算出来的。(据新华社近日报道)

       “一平方米8个人”的师出有名,提起来就让人愤懑不已。1987年的“一平方米允许站5个人”居然能更新换代为21世纪的“一平方米允许站8个人”,这是一种什么逻辑?是说明中国人都苗条了,还是说明中国人的忍耐力大为提高?显然,标准不合理,标准的背后则是标准制定者的武断,是一种不接地气的想当然。

       新华社调查报道面世后,不乏跟进式报道。不妨听听维护旧标准者的观点。据武汉市公交办消息,公交车承载标准指重量而非容量,公交车上1平方米允许站8个人,指公交车上1平方米能够承载8个人的重量,以确保公交车在拥挤状态下,依然能安全行车。在新华社的报道中,山东交通学院教授戴汝泉表示,城市公共汽车在设计制造时,就已考虑到汽车的拥挤状况,最大载客人数的承受能力也是按照每平方米8人至12人来设计的,每平方米站8人对于公共汽车的性能来说影响不大。

       必须承认,拜科技进步所赐,今天的公交车“抗压能力”的确不俗,我们也深信,今天的公交车比20多年前的公交车多承载一些“重量”也没有任何问题。可问题是,车没事,人就没事吗?你们问过人的感受吗?为什么一听到质疑,你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车影响不大”、“车能扛”呢?

       这种只顾车能承受的逻辑本不值一驳,可怕的是它的旺盛生命力。最令人担忧的是,标准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是坐在小车上讨论公交。所以,我们应该邀请标准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到民间来接接地气,到公交车上体验一下“挤成照片”的感觉,甚至可以邀请他们现场演示一下,怎么能一平方米挤8个人并且能若无其事?

       这么多年,很多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消失了,但是公交车的拥挤状况改观不大。公交事业是在发展,可公交车的挤谁敢说得到了缓解?“我买了一个面包挤上7路,下车后面包成了一张‘纸’”,网友的这番调侃其实透着更多的实情,但凡尝试过挤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从中读出苦涩。我们的标准制定者应该多了解民间疾苦,在制定标准时多为百姓想一想,在表态时多一点厚道语言。事实上,标准并不能直接带给百姓“好处”,但是,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多一点人性的关怀。

       当下,“公交优先”很吸引人,“快乐公交”是很多国人的梦想。人们期待情况的好转,对有关方面的努力也看在眼里。人们并非不能体谅公交的挤,但至少该对他们承认一下标准的落后与糊涂吧?改变“公交之挤”的方法有多种,但前提是先敢于承认超载。如果连超载都不敢承认,甚至掩饰超载的事实,这怎么能让人感受到要解决问题的诚意呢?“公交优先”,首要的是制度的优先。公交车是否超载,需要科学合理地核定,而做到这一点,根本不会伤筋动骨,关键是我们要在观念上变一变,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这样,才能不自欺欺人。

       永不超载的中国公交不是奇迹,而是“奇怪”。对“超载标准”的争议大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问题在于,每一次的质疑,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希望,这一次不同。我们希望,从现在开始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标准,框定一个科学的标准。

       值得提醒的是,这个标准的制定一定要有百姓的参与与监督,一定要得到百姓的认可。标准的制定与修改,不能再闭门造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