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延安路到西湖:施工资料管理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47:53
施工资料管理方法 
1.前言
   施工资料包括施工管理资料(C1)、施工技术资料(C2)、施工物资资料(C3)、施工测量记录(C4)、施工记录(C5)、施工试验记录(C6)、施工验收资料(C7)和质量评定(C8)共计8类。施工资料是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TQC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区别于传统的检验型质量管体系和统计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反映工程质量的纸质载体。同时,它还是单位工程日后进行维修、管理、扩建和改建的最重要的档案资料。因此,做好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笔者长期的施工资料管理经验,从施工资料管理者的角度,论述了当前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指出了施工资料管理的一些误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阐述了施工资料的检查方法,希望对施工单位的资料管理和监理单位、质监部门的资料检查工作有所帮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原材料试验取样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确切
  在我国现行的标准和试验规程中,对原材料试验的取样方法、取样频率、取样代表数量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试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或施工单位为了整理资料方便,或施工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使得试验中取样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确切的现象经常出现,因而试验结果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使某些本不合格的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并在交工时产生困难。
  例如,对于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1998),不是以“四同状态(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或不同是在同一批不同捆上随机抽取2根,每根先截取端部500mm后,截取2段,取其一段做试弯,另一段做冷弯。普通混凝土(GB50204-92)标养试块的留置不是在“五个一状态(每一台班、每一楼层、每一配合比、每≤100盘、每≤100m3)”下为一取样单位,至少留置1组(3块)试块。砂(JGC53-92)不是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取一组试件;或取样部位不均匀分布,不在料堆上从5个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同的15份试样(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每份5-40kg,然后缩分为40kg或60kg送样。
  2.2 施工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脱节
  施工资料是施工活动中过程控制的重要体现,是区别于传统的检验型质量管理体系和统计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因此,施工资料应该与现场施工进度同步。但是,目前一些项目的情况往往是:某种材料早已使用,但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质保单和材料复试结果还未送达现场。有些项目不能在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收集有关资料,而是集中在一起以“回忆录”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造成施工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脱节。
  2.3 施工资料不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反映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例如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地下防水工程,不仅要做防水卷材的试验和隐检,还要做基层隐检,同时,隐检的内容也要全面。对于防水混凝土,不仅要做普通混凝土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还要做防水混凝土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在工程中,可能会因某种原因导致局部未及时施工,有些单位为保持资料在时间、部位上的延续和资料的整洁,就不进行资料编制,或将此部分资料抽出,这也会造成资料漏项。
  2.4 施工资料纵向、横向不交圈
  施工资料是一项管理与技术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和整理人员包括: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员、质检员、资料员、试验员、材料员、工长等。因每人只负责资料中某一部分的整理工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不严格按现场施工进度同步进行,施工资料的纵向(指某人整理的某部分资料),尤其是施工资料的横向(指各工种间的施工资料)很难交圈吻合。
  2.5 施工资料不真实
  真实性是施工资料最根本的要求,是施工资料的灵魂。失去了真实性,施工资料便失去了本来意义。但事实是,一些工程资料完美得不切实际。如某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评定和报验均为优良,出现了真正的“零缺陷工程”。又如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的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均为几毫米,明显不切实际。
  2.6 施工资料语言不规范,前后不一致
  施工资料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后人看的,可供工程进行管理、维护、改建、扩建时查阅之用。尽管由于工程实际情况不同,施工资料内容的整理只会有指导性文件,不会有强制性规定。但对一个单位工程而言,施工资料语言应该规范、统一,前后保持一致。例如,有的质量评定结论一项中前面写为“符合要求”,后面写为“符合设计要求”,应该统一写为“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GB××)规定”。
  3.解决的方法
  3.1 提高员工素质
  项目部应组织技术员、质检员、资料员、试验员、工长等施工资料相关人员进行施工资料管理和国家规范、规程学习的培训,使他们明确原材料试验中的取样方法、取样频率、取样代表数量及其它相关规定,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项目部还应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样板工程”学习,以借鉴其长处。
  3.2 确保施工资料的及时性
  施工资料可以对现场施工做技术指导,同时也是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反馈,因此,应确保施工资料的及时性。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同步,与其它技术资料交圈、吻合,也才能保证施工资料的可预控性和可追溯性,达到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保证施工资料的及时性是确保施工资料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前提和基础。
  3.3 加强预控与协调
  企业应该制定出与本单位相适应的施工资料管理企业标准,明确工作程序,落实责任到人。对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查阅、保管和归档都应该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尽量使施工资料用语规范化。在项目开工时,项目总工程师应该召开所有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制定出施工资料的样板,如资料收集对“收集人”,“收集依据”,“收集时间”,“收集范围”,“收集要求”均做出具体规定,必要时可增加子目或附页予以解释,加强预控,使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做到“填写有依据,检查有根据”,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另外,施工资料相关人员,相关工种要加强协调,相互通报。建议在每天下班前,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施工资料相关人员进行集体办公,主要完成隐检、预检、交接检、报验等资料的签字手续(具体内容可在白天进行),施工日志的记录等内容,力争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3.4 明确人员分工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应该明确人员分工。一般技术人员负责方案的编制和技术控制;材料员负责原材料报验;质检员负责质量评定和分项/分部工程报验;工长负责技术交底、隐预检资料和交接检;试验员负责试验相关资料;资料员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审查和控制。
  但是,传统的做法是:工长对现场的进度和质量抓得较多,资料则大都交给技术员、质检员和资料员来完成。然而,现在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料整理也越来越细化和繁琐,专门依靠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另外,资料员对工程资料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料员应该经培训后持证上岗,一般不应做具体的资料编制工作,但应强化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即资料员有判定资料整理是否合格的决定权。资料员应该每天检查所提交的资料是否及时,编制是否合理,内容是否详实,工种间资料是否交圈。
  4.施工资料管理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4.1 施工资料与工程资料和施工技术资料的区别
  施工资料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其编制方为施工单位。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的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其编制方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资料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部分(编号为C2)。因此,三者的含盖范围不同,用数学中的子集概念可表示为:工程资料 施工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
  4.2 施工资料管理要与新规范及电子化管理接轨
  2002年,新颁布并施行了30多种新规范,其中有14种质量验收规范。施工资料的编制要逐渐实现以旧规范为依据的过渡。尤其是采用新规范进行设计的工程,更应采用新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新的验收标准坚持“评验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只作合格验收,不设优良等级,并强化了验收批的概念。目前,新的质量评定标准表格尚未推出,从2003年1月1日起,将全面采用新的质评表格。
  施工资料管理应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凡按规定应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的工程档案,应逐步过渡到以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工程档案。北京市实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0)为实现工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表格多采用判断填写,少量采用描述填写,实现了表格的标准化管理。但其名称即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的叫法很不科学,容易给人以误解,是延续旧规范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的产物。2002年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等规范陆续施行,北京市执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也应相应改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4.3 楼层放线与墙体50cm水平控制线分开
  楼层放线是在某楼层顶板浇筑完毕后,对上层墙体、柱、门窗洞口的测量放线。50cm水平控制线是在墙体浇筑完毕并拆模后在墙体上的放线,用以控制顶板模板的支设,要滞后于楼层放线。因两者的时间和目的不同,故两者的预检应该分开。并且在预检中要划出放线部位平面图,尤其要注意的是,墙体50cm水平控制线是指墙体控制线与楼面建筑面的距离。因此,50cm水平控制线立面图要区分开建筑面和结构面,分别标注50cm线高度和楼面做法厚度。但目前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安装管理规程(DBJ01-51-2000)中的施工测量记录(C4)中只有楼层放线记录。建议有关部门将“墙体50cm水平控制线记录”补充加入。
  4.4 施工资料按日期编号
  施工资料应该是现场施工过程和施工工序的真实反映,因此,施工资料应该严格按日期排序编号,即使实际中出现未按流水端的理想状况进行施工的情况。但是,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资料的形式美,在资料整理时严格按施工流水段和部位编号,出现了某工序施工时间在前,而资料编号在后的情况。这显然说明资料与现场施工不同步,是后期进行加工整理的。即使施工资料与现场施工同步,也是采用事后套打印的方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施工单位不应一味追求资料的形式美,而忽视施工资料的本来意义。评优活动成员和质监部门也不应因资料的外在美而忽视了资料实质内容的核查,甚至给施工单位以误导。
  4.5 横向资料要协调、交圈
  在施工资料编制、整理过程中,各资料编制人员的资料要协调、一致,包括时间、内容、工艺方法、评定标准和等级等等。每个人的资料前后(纵向资料)容易一致,但如果缺乏交流,编制人员之间的资料(横向资料)就很难交圈。如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要注意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递进关系,对于墙体而言,在钢筋、模板、混凝土三大项中,前者不合格,后者一定不合格;但前者合格,后者仍有可能不合格。
  4.6 正确区分分部工程与分项工程关系
  一些分项工程容易被错误地纳入某一分部工程中,主要有:室内地坪±0.000以下的结构属于地基基础分部,不属于主体分部;玻璃分项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磨石打腊分项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钢结构中的油漆分项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
  4.7 质量保证资料要真实、完整、规范
  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半成品都应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是复印件,要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需加盖单位印章和经办人签字;材料进厂后,要及时按规范要求取样送检;凡使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备案法定单位的鉴定报告,并在使用前进行检验。
  5.施工资料检查方法
  5.1 与施工图纸核对法
  施工图纸是最规范、最权威的工程语言。在施工资料检查前,首先要阅读施工图纸,尤其是总说明,以此来了解工程概况、结构类型和所用材料,然后根据图纸要求进行资料核查。例如通过图纸可知钢筋的材质、规格、连结方式、间距;混凝土的品种、强度等级;防水材料的种类等等,尤其要注意特殊部位的特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核查工作。
  5.2 与施工现场核对法
  在施工资料检查前,要进行一次现场检查,留意现场的施工部位;所用钢材的品种、规格、搭接长度、定位措施;模板的布置类型;混凝土的踢凿部位;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等情况,并在现场进行质量抽检,如构件截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在资料核查时,要重点检查资料是否全面、翔实,是否是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真实反映。
  5.3 纵向资料检查与横向资料检查结合法
  在施工资料检查中,纵向资料检查要与横向资料检查相结合,核查不同资料的内容、时间、工艺是否交圈;各工序交接检是否合理;资料工程用语是否规范、统一。横向资料交叉检查时资料检查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能反映资料问题的方法。如抽查到地下防水工程报验单,可以检查防水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复试报告是否合格,以及防水隐检内容是否合理,时间是否对应。
  5.4 笔迹核对法
  施工资料中很多资料都是需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工长的签字认可。但一些施工单位为贪图方便或应付检查,冒充设计或监理人员签字;有些资料的编制人员将签字栏中所有的签字均由自己代签。检查时,可将同一人签字的几张资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辨别真伪,有效地检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发现弄虚作假的资料。
  6.结束语
  对某一单位工程而言,整理一套与其施工内容和进度相适应的真实、完整、系统的施工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从施工准备入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轴,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与具体实施相适应的保障制度,使整个施工生产乃至竣工验收资料的管理工作均处于严密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施工资料能够真实地保证和反映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具有可预控性和可追溯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