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 奥委会主席:课程纲要举例---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53:28
课程纲要举例
(崔允漷整理;未经许可,不可影印)
案例一: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课程类型:必修1             教材: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分子与细胞》
授课时间:36课时            设计:吴江林
授课对象:2008级高二(7)(8)(9)班
模块总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
1.通过比较和模型分析的方法,阐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通过生物建模和实验的方法,解释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信息传递。
3.体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4.基于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互惠的教育意义。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 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    内容标准: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    教学安排:
[课时2] 第一节:分子与离子;第二节:无机物。
[课时3] 习题讲评;碳化合物;糖类;脂质。
[课时4] 蛋白质;核酸。
[课时5] 实验:检测组织中的油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课时6] 习题讲评。
[课时7] 章习题讲评。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    内容标准:简述细胞学说的建立;列举细胞的多样性;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明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描述细胞骨架的作用;说出细胞深胶的功能。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    教学安排
[课时8] 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壁。
[课时9] 第二节:细胞膜
[课时10] 实验:细胞膜的透性
[课时11] 第三节:细胞质。
[课时12] 习题讲评;细胞核;原核细胞
[课时13] 习题讲评。
[课时14] 章习题讲评。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    内容标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解释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说明细胞呼吸。探究通过膜的扩散;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教学安排:
[课时15]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扩散和渗透。
[课时16]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课时17] 第二节: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
[课时18] 习题讲评。第三节:酶
[课时19] 第三节:酶;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和催化效率
[课时20] 习题讲评。
[课时21] 细胞呼吸与糖氧化;
[课时22] 习题讲评。
[课时23] 厌氧呼吸;习题讲评。
[课时24] 实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课时25] 光合作用概述:习题讲解。
[课时26] 光反应和碳反应。
[课时27] 习题讲评;
[课时28] 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
[课时29] 章习题讲评。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内容标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关注恶性肿瘤的防治;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    教学安排:
[课时30]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
[课时31] 有丝分裂。
[课时32] 实验:观察洋葱根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时33] 细胞的分化。
[课时34] 习题讲评。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课时35] 章习题讲评。
[课时36] 模块测验。
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的“思考与练习”,《学程评价》的“目标达标检测”。
3.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实用教具,以提高实验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
4.其它资源:
网络:如,http://acad.cersp.com,www.shijuan.cn等。
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教学》等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录像,实物模型等。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表现性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学习区、课后互助区,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实验:完成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6个必做实验。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因课时限制,该教法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等。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3.模型方法:以模型来表征概念、判断、推理过程,对核心的概念、原理、规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实物模型、具象模型和思想模型加以解决。
4.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以核心概念、原理、生理过程为核心,理清知识脉落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评价
一、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由模块修习过程和模块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1.模块修习过程。模块修习过程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修习课时三项构成。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学习态度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作业情况。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作业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3)修习课时。修习课时的等第:①凡修满24课时以上者,合格;②凡不满24课时者,不合格。
2.模块测试成绩。
模块测试成绩的形式:卷面测试,自主命题。
模块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第:①年级前50%者,优秀;②年级前51%—70%者,良好;③年级前71%—95%者,合格;④年级后5%且不及格者,需努力。
二、学分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分认定。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模块测试成绩均为“需努力”者,不能获得学分。
其它情况给予2个学分。
2.未获得学分者,应参加补考。补考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2个学分。
三、实验技能测评及结果处理
1.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按省教研室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
2.实验技能测评等到第:①P等(通过);②E等(未通过)
3.实验技能测评等第为E者,补考,通过者获P等。
案例二:高中语文选修ⅠA《论语》
课程类型:选修ⅠA课程             教学材料: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2007级高二(13)(14)班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该模块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该系列“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规定,此从略。
学习目标
1.仔细阅读原文、注释和参考译文,圈划重点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其他注释本等,校核若干字词或句段的今译,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善于联系上下章和其他文献资料,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运用点评法,表达对课文内容和章法技巧的欣赏。
3.结合作者经历、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时代思潮、前人研究成果等,形成关于孔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观点。
4.尝试运用随笔、小论文、读书报告会等方式,有条理地表达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人物评价观点,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
5.背诵和默写指定的篇章,感悟孔子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完美人格的追求,说出《论语》中最能影响自己的三句话。
评价任务
1.过程作业:随笔4篇;小组合作完成小论文1篇
2.结果纸笔测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
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第一阶段:导读(1-2课时)。教师介绍孔子和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解读“课程学习纲要”,指导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研读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分主题研读(24课时)
1.读懂、欣赏、背诵(逐课或分主题进行,课前要做好预习)。
2.整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至今还流传使用的成语、熟语、格言(课外进行)。
3.随笔写作与读书报告会。每一主题学习结束,选择最有感悟的篇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语随笔”,班级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6课时)
1.确定课题。通读回顾《〈论语〉选读》,选择并确定一个课题研究范围(也可由教师提供参考选题),相同、相似的课题4-6位的同学组成课题组,明确分工。
2.搜集资料,撰写论文。教师指导内容包括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资料卡片的使用、论文框架的拟列、论文的格式与表达等。
3.论文答辩。提前一天,抽签决定各组汇报人、评价人,论文成绩为小组成员共享。
第四阶段:总结与评价(4课时)。模块复习;朗诵或默写比赛(机动);整理有关作业,做好过程评价;参加年级组织的模块测试,确定本课程学习成绩和学分。
作业和评价细则
1.过程表现与作业。(1)课堂学习表现(60分),(2)篇章背诵(50章计70分),(3)随笔(4篇计80分),(4)小学术论文(1篇50分,小组作业)。总计260分。得分依据详见评分规则。
2.课程测试。测试内容包括:(1)对课本中所选《论语》原文的字词句理解,(2)内容理解和评价,(3)章法技巧的欣赏点评,(4)指定背诵篇章的默写。测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3.学分认定。课程作业和测试满分360分,据此划分这门课程的等级为:320分及以上为A,280-319为B,240-279为C,200-239为D,200以下为E。等级为D等及以上的,获得该模块2个学分;E等的不能获得2个学分,须按学校规定补修或补考。
资源推荐
1.参考书籍: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其他略)
2.网络资料:国学网站:http://www.guoxue.com/index.asp(其他略)
案例三:化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九年级化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授课教师:符爱琴老师         授课时间:70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分析、类比、归纳、实验等方法,总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离子鉴定、用途以及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阐明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归纳比较四类基本反应类型。
2.通过实验与观察,说出有机物的重要特征;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33334举例说出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类型及危害。
3.通过实验与记忆、精练与纠错、归纳与概括,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取与用途的学习线索,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4.通过实验、调查、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树立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公民责任和危机意识;体验合作分享的教育意义。
课程内容与实施
1. 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
课时
学习活动的设计
课程纲要
1课时
分享本课程纲要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2课时
学生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用于区分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收集酸雨的危害资料,分享成果。
常见酸、常见碱和常见盐的性质进行对比学习,归纳酸、碱和盐的通性,小结H+、OH- 和CO32-和铵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宏观和微观进行中和反应的分析,从读图到画图总结中和反应实质及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归纳化学肥料的用途,辨析酸碱盐使用的正确性,查找资料了解PKN肥的作用。
知识归纳,梳理并进行试卷检测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4课时
根据定义辨析常见的无机物与有机物
读书,学会用实验验证其组成,了解其性质及用途
知识归纳,梳理并进行试卷检测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7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调查家庭白色污染的种类与处理方法。
模拟酸雨形成实验,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方法,学生设计并解释净化污水实验。
知识归纳,梳理并进行试卷检测。
第一轮按章复习
23课时
自主复习1-9章节的重要知识,观看名师导学课堂http://www.czedu.gov.cn/Disp.aspx?SerID=9279等章节复习。
整理归纳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建构各章知识网络。
修改补充错题库,集体进行错题练习。
第二轮按块复习
23课时
归纳整理基本概念和原理,梳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观看名师导学课堂http://www.czedu.gov.cn/Disp.aspx?SerID=9244
通过习题训练适应各类题型,掌握解题思想方法。
市统一进行化学实验考查,分专题(气体制取、验证、验纯、除杂等)动画模拟演练。
分三大类型的化学计算,选典型例题进行解题方法归类,习题训练,查漏补缺。
2.学习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初中化学复习指要》,常州市教研室编,2009。(3)《中考说明》,常州市教研室编,2010。(4)《名师导学》,常州市教育信息网。(5)《纠错本》,学生自编。
3.教/学策略: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力特征,本学期主要采取: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举例说明
元认知策略教学
1.自我监控学习
制订学习计划:师生做出新课和复习课的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控的目的。
认知策略教学
2.归纳学习
3.演绎学习
4.错题学习
5.重组学习
记忆口诀:将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等编成口诀。
精练精析:以典型例题为核心,掌握初中常见题型的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建立错题库:师生共建错题库,充分运用错题资源进行学习。
构建知识体系:师生以概念图、知识结构图等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情感策略教学
6.合作学习
通过实验和课外调查,学会合作技能、养成合作态度、分享合作成果。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关于2010年常州市中考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技能考查统一要求的通知》及《常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评价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1. 实验技能测评:由教育行政部门从六个实验内容中选取二个具体实验,和物理学科一起进行实验考查。测试内容每年由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粗盐的提纯(溶解、过滤、蒸发)和探究某种盐的性质中抽取二个,然后再由学生抽签选取其中一个进行考查。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评,若不合格,有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合格,原则上不可参加毕业升学考试。
实验选择
评价内容
评价等第
合格(通过)
不合格(未通过)
①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固体取用/棉花的使用/酒精灯使用/气体是否按要求收集到/仪器清洗、整理桌面
操作正确/收集满一瓶气体
操作有误,气体不满或收集方法有误
②配制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
正确使用天平/液体的取用/量筒、滴管的使用/玻璃棒的使用/转移、贴标签
实验设计和操作正确
计算不正确、实验步骤不合理、仪器药品选择不正确、实验方案不完整、配置不准确
2. 毕业成绩:由三次平时测验、三次模考成绩和中考成绩三项指标组成。毕业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其中评价等第①②③中“需努力”达二次就认定不合格。
构成要素
评价等第
优秀
良好
合格
需努力
平时测验(三次均分)
90分以上
80分以上
60以上
60分以下
三次模考(三次均分)
90分以上
80分以上
60以上
60分以下
③中考成绩
90分以上
80分以上
60以上
60分以下
案例四:梦想课程·秀秀三人聊
设计者:余杭镇一中黄玉燕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王中男
审议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
总课时:16课时
适应年级:7-9年级
课程类型:梦想30课程系列/选修
课程简介
你知道聊天也可以秀吗?此课程就是以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请你与其他两位同伴一起秀秀你们的海阔天空,让你知道倾听、理解、评价与表达在对话中的意义。
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个体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注重表演性的演讲与朗诵等方面的口才,到现在关注实用性的对话与沟通等方面的素质。初中生已经有自己的话题,也经常会三三两两一起谈论着,但应该聊些什么样的话题,以及怎样聊才能使对话深入、持久等对话技术都需要引导,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畅谈机会。
课程目标
1.能围绕一个话题,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
3.体验在对话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努力引导对话趋向深入与持久;
4.学习倾听、重复、顺接、转折等技巧以及眼睛、体态语等在对话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5.积极参与“秀聊”表演,丰富临场经验,提高自己的对话力。
内容与实施
导入(1课时)
1.以1—3段自拍或其它可得到的“对话场景”片段导入,让学生体会对话与沟通的重要性;
2.简要讲解对话与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引出课程主题,与学生分享本课程纲要。
单元一:分组及秀聊准备(共6课时)
1.展示《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录像,并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5—8人。按人数或需要,进行分工,如:召集人、资料员、写脚本(写出脚本的大致轮廓即可)、评价员、3位对话展示者(其中1位主持人)。(1课时)
2.形成“三人对话展示标准”,并制定评价规则。(2课时)
①各组头脑风暴,分别形成若干条标准,然后全班讨论。
②形成若干条三人对话展示标准(教师可适当引导;该标准可不断完善),并在班内开展评价标准的学习。如冷场不得超过5秒;不能按稿子读;三人有适当的分工;在适当的时候重复别人的话;三人聊得很愉快……
③制定评价规则。如以一班分6个小组为例,规则如下:各组专职评价员(展示组除外)依据上述标准,分别对展示组的对话表现进行独立评价,然后取平均数,作为专职评价员的分数,比重占60%;在展示组展示对话的同时,所有学生依据相同的标准对该组的秀聊展示进行独立评价,然后随机抽取5名学生的分数,取其均数,作为听众的分数,比重占30%;教师根据同样的标准,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独立评价,比重占10%。最后,按照6:3:1的比例,综合评定该展示组的成绩。
3.分小组活动:收集资料,准备对话脚本,并按角色进行彩排。(3课时)
单元二:秀聊展示(共6课时)
1.第一组(1课时)
召集人介绍背景情况:话题及选题缘由、对话展示者简介等(3分钟)
对话展示:15分钟
汇总评价信息,呈现评价结果:5分钟(具体操作详见“单元一-2- ③”相关说明)
分析与讨论:15-20分钟(基于三人对话标准)
2.第2-6组(各1课时)
具体操作同上。
单元三:课程总结(共2-3课时)
1.收集《三人对话展示标准》修订的意见,形成新的标准;(1课时)
2.观看一集《锵锵三人行》或选一小组重新展示对话,其余学生人人都当评委,以新的标准对之进行评价。
课程评价
本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价,小组成绩就是该组每个成员的成绩。
小组成绩=该小组的平时表现(占40%)+秀聊成绩(占60%)
该小组的平时表现由教师负责,主要参照(1)有无分工;(2)承担个人责任;(3)既有集体荣誉感,又能尊重其他小组的劳动或成果;(4)组内合作愉快。
最终成绩建议采用等级来表示。
补充建议
相关的影像资料,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从梦想课程网站(在建)上获得。
案例五:《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授课教师:南京市教研员宰兆勤、陈文明授课时间:22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等途径,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作出正确的评判。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4.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能够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6.从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   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                  (1课时)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课时)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课时) 第3课 收复新疆                                 (1课时)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课时)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课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课时)第7课 戊戌变法                                 (1课时)第8课 辛亥革命                                 (1课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课时)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课时)第11课 北伐战争                                (1课时)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课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课时)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课时)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课时)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课时)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 内战烽火                                (1课时)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课时)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课时)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课时)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课时)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课时) ·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
(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案:根据校情、学情编制导学案。
(3)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4)视频:充分利用各种纪录片等视频材料,形象直观地展现史实。
(5)试卷: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编制单元测验。
2.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学案引领,导学合作。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课标聚焦、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思维拓展、知识结构,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参观:充分利用南京现有的各种场馆、历史遗址遗迹等,直观教学、现场讲解。
(3)探究:结合书本中的“活动与探究”板块,设计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活动。
(4)视频:播放音像资料。
(5)年表:学习制作大事年表。
3.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教材、视频、歌曲、网络资源学习。(2)收集老照片、老物件,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遗址等,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3)举办故事会、读书会。 ·课程评价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
(1)考勤(10分);(2)课堂表现(10分):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况
(3)作业(10分);(4)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10分)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权重:60%)
(1)单元综合练习评价(20分);(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40分)
过程评价与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总分为学期末最终评价,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