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简介:太极拳体用新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48:44

  太极拳所有内容的基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身体结构,即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
肘、裹裆护臀、塌腰坐胯、五趾着地(也有的说抓)等等

     首先,我从头部开始讲,头顶云领,你可以试试当你坐着的时候,别人用一根手指顶着你的脑门,
你不用两只手按你的座椅的话,你是站不起来的。。。当你站着的时候,你如果没有下颌微收脑门向前
上方略顶的话,别人可以用一根手指点你的脑门把你推倒。。。当你做过这个试验以后你就会明白为什
么要虚灵顶劲了。。。这个顶劲顶在哪里??你试试就能明白。。。

     脖子,脖子不能硬梗着,但是要顺项灌顶,也就是你的上6截颈椎基本做到和第7块的大椎到将近一
个直线上,这点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口微闭,舌顶上颚???在此我郑重的声明一点,太极拳练功时不要闭口,口微张更有利于呼吸和
身体的放松!如果你练得是走刚猛路线的拳,我肯定推荐你舌顶上颚和叩齿,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避
免大脑受到震荡!比如你练陈式的金刚大倒锥,或者做一些跳跃啊什么的动作的,请你一定要叩齿并舌
顶上颚。。。舌顶上颚的最佳位置是——你说一下“尔”这个字,说这个字时你的舌头所触到的位置才
是真正的舌顶上颚。不相信不理解的话我也绝对不再解释。叩齿的正确做法是把你的后槽牙咬在一起,
同样,不解释!
     下颌微收,下颌微收可有效地保证你的喉头不暴露出来!拳谱上讲“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
英豪”其重要性不解释!
     沉肩坠肘,沉肩是要让你的肩膀和脊骨连接的更紧密,沉肩才能让你“力由脊发”。坠肘,坠肘的
实际作用是护肋。肘尖下垂斜指地
     含胸拔背,这是一个大家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也不过多解释,正确姿势是,你自然坐在椅子上,不
要靠靠背噢。。两手放在膝盖处,这样的姿势是标准的含胸拔背!两肩头有合抱之感。
     束肋下气,肋骨有种束缚感,也就能让气沉丹田。。
     裹裆护臀,也有的说圆裆开胯,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裆,指两腿的中间。这个很多人的说法都不一
致。。。这个我有我自己的方法,大家这个还是查询其它资料吧。毕竟这个地方的争议太大了!
     膝盖,练拳这个地方疼的人不在少数!膝盖要有上顶之意,练拳时,做动作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为准
!太极拳要分虚实,分阴阳,所以经常会使你的一条腿成为主要承重腿,姿势掌握的不好的话就会造成
膝关节承受了全部的身体重量,正确的做法就是你的承重腿的膝盖不能够超出你的脚尖!所有的动作在
内!
     踝,踝与膝是相辅相成的关节,同时脚的动作都与踝密不可分。。。

     身体上的姿势大致就讲到这里,另外,我引用李秒丰讲的“头领足蹬臂悬撑,松肩肘沉必起胸(含
胸拨背),井(肩井穴)塌膝顶尾闾中,坐胯缩肛踝自拧,裆圆胯缩臀内裹,气势拧拔神形合,神意合
一掤劲成。掤劲不丢即是太极功。”“五弓备而掤劲成”

     上面讲的是基本的姿势,紧接着就是向太极拳的第一步“松”功进发。。。松,松是相对紧而言的
,其实,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身体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松开,尤其是长期不进行运动的人,身体都是


1

  • 2010-8-15 05:43
  • 回复
  •  

 

2楼

僵紧的。怎样才能达到太极拳所要求的松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松的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有好的方案,身体的结构主要由筋骨和肌肉皮肤
构成。
     “抻筋拔骨”,广播体操里的伸展运动就是很好的抻筋拔骨的方法,但是他的方法太慢了。适合中
老年朋友来做,身体强壮些的可以做“弓步冲拳”的练习,和“蹬脚”的练习。。。同时配合以“压腿
”等方法。这一步主要的作用是“抻拉”
     “舒筋活骨”我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1、以肩关节为轴心,两臂做顺逆时针旋转数圈。2、两臂侧
平举,双手握拳,以两肘为轴,向胸前收回,再打开,做扩胸运动。同时锻炼了两肘。3、两脚开立比
肩略宽,双手努力触地,然后两手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回到下。如此反复做顺逆时针旋转。4、
做“蛙跳”,跳不起来就蹲下站起的反复练习。5、转腰的练习,转腰不要转太大的角度,30度到45度
之间即可。能下腰当然更好。
     总之,用各种方法去使自己的全身各关节得到更宽广的活动范围。为能在太极拳的功法里得到易筋
换骨而进行好准备,这些个抻筋拔骨、舒筋活骨的运动练习也是需要长期去坚持的。学了拳架以后,在
开始打拳之前,最好也要做些准备活动。。。
    
     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都有其独立意义。每一个招式的定式都可以单独的作为一个桩功去练习。这就
是拳架,太极拳整个套路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拳架串连起来而构成的。如果你的每一个拳架都很标准,那
你的整套拳也是很标准的!“贪多嚼不烂”“太极非太急”必须要科学而系统的去练习才能够功到自然
成!太极拳套路的编排上,有很多式子不止重复一两次,而实际上传统太极拳的非重复性招式就才40多
个。把这些招式学会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的。。。每天学一个才40多天。。。关键是把这每一招练好练
会并且会用了,那就会时间更长些。。。这些都要靠自己去多体悟。
     我开始学拳时,我师父就教了我一招揽雀尾,师父说:“这一招你要是会了,太极拳你就都会了”
师父所言并非虚言,太极拳的精华之处就在这一招揽雀尾里面!我回家后反复的练习,脑子里满是师父
教我时的情景,我师父收徒主要看的是缘分和悟性,师父也怕自己白费功夫。。。我第一次去师父家,
师父并没有要收我为徒的意思,师父要考察弟子的。嘴上不说,实际上是那么回事。。。当时我师父只
说“先练练吧,拜师不拜师的,想学我就教你。”其实,那意思就是要先考察。等我第二次去时,我把
揽雀尾打了一遍,师父很高兴,又接着往下教了我一招单鞭和提手上式。。。我现在认为,我当时打得
不怎么好,但是我练得很认真,很投入,很。。。在师父的指点下,我进步的很快。。。后来我学完搂
膝拗步时,我师父才和我谈正式拜师的事。
     呵呵,说了一点我拜师时候的事情,言归正传,其实太极拳每一招都是精华,太极拳有他独特的运
动规律,有些东西是要靠你自己去体悟,去总结,去发现的。“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师
父只能给你指明方向,路还是要靠你自己去走。武术其实没有什么秘诀,真正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练”
这个练要苦练加巧练。要“悟在心中,会在身中”
     太极拳招不熟不足以言劲!太极拳架中的攻防概念必须清楚,不会用招就没有机会用劲。招熟了以
后自然就知道什么时候化劲和发劲了。。。其实,掌握了基本的太极拳的推手以后,就要在推手中去检
验你的拳架了。。。双方对练,得机便要用招来发放对手,从推手再逐渐的过渡到散手。。。散手对练
中双方以招式互相攻守变化,其要旨同样是推手中的听化拿发,沾连粘随,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舍己


  • 2010-8-15 05:43
  • 回复
  • 一片云一片情
  • 168位粉丝

3楼

从人等等。。。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真正的具备了听化拿发的能力就叫懂劲了(懂别人的劲)。而听的功夫的高
低会直接影响到你能否化开,拿起,发出。。。

     而这些还都只是练习,并不是真正的实战,大家应该知道,实战中光靠听劲是远远不够的!听劲的
前提是要接触对手,在不接触对手的情况下,你已经做好了对手将要攻击你的准备,在对手将攻击你的
瞬间,你可以凭你的快速反应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这便是所谓的“神明”。
     所谓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不管是谁先出的手,只要你一动,绝对不能停下来等着挨打。
打就要打对手的攻击间隙。。。并且,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接对手的招千万不要接空,接空是一
个谁都有可能犯的错误,避免接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接!他打他的,你打你的!同时要顾住三前盼七星

     “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要么不打,要么就照死里打!“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一旦动手
就要敢打、狠打、切莫瞎打!急则急应、缓则缓随。
     实战要想取胜,有几点必须注意,第一就是切记不要头脑发热发昏,要冷静,思维要清晰,反应要
敏捷、要迅速。这也就是常说的动中求静之根本!求的是“沉着冷静”。不冷静你就不会去舍己从人,
你就会犯双重之病。你会去和对手拼蛮力。那你赢的可能性就很小了。第二就是要保持气沉丹田,心浮
气躁,气急败坏会让你四肢无力的!打过架的应该清楚这点。激将法就是要让对手心浮气躁,让对手生
气,让对手失去理智。打架前先要骂街也是这个道理。第三就是以退为进,格斗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
事情,对手来攻,我先求立于不败之地,利用身法灵活,让对手攻击落空,让对手体能消耗,我抓对手
的破绽来打。第四是以进为进,用虚招迷惑对手用实招打击对手,虚实结合,以主动进攻虚虚实实之道
来制胜。第五是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第六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慢练是练功,快练就是用”一拳有九架。怎么练都对!

我从不提倡一味的慢练~前提一是你必须体松,二是你必须招熟,在你求劲的时候你才能做适当的快速
发劲练习。。。

所谓三年练拳,一劲难求(懂自己的劲),没有点儿耐性是不行的!太极劲是一种气力协调下产生的一
种劲!缺一者不可称为整劲!发劲与不发,是慢还是快,都在你个人掌握,反正我打108式一整套下来
,要是招招式式都快打发劲的话,我是100%不可能做到的。。。

我认为练拳应该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无断续处,无凸凹处。。。”

有气者无力,有力者无气,无气者纯刚,气与力合才为劲!

所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也~

之所以名为太极十三势者。。。必须要做到心意气力形声六合才能成势。

气为柔,力为刚,“刚柔相济方为懂劲”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者,劲也!


关于练气,练力,练形,发声,练势等等,我有时间再来解释。暂时写到这里吧。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