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回家肯尼基:中国瓷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1:49:54
钴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钴蓝釉瓷器是以氧化钻为釉的着色剂,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一个新瓷器品种。传世出土较多。造型有梅瓶、碗、高足碗、盘、爵等,蓝色深沉鲜艳。蓝釉瓷器的装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蓝釉金彩,即蓝釉烧成后,用金粉描绘图案,低温烘烤而成;另一种是蓝地白花,常见的图案是蓝釉白龙,以蓝釉为地,上有印花白龙。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怡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散晕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中,有比较可靠年代依据的是1979年江西丰城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器物 (一件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两件为釉里红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的纪年,这几件器物的釉里红,都属涂绘的方法,红料都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着色,元代比较进步的涂绘釉里红,则是用红料涂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所谓釉里红拔白装饰,是用釉里红涂地子留白纹饰,国内有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拔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红拔白划花兔纹玉壶春瓶。这类玉壶春瓶的特点是口沿内壁往往也有釉里红色,颈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纹。
  关于线绘釉里红器,江西高安窑出土有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国内外传世品中有多件玉壶春瓶及梅瓶,都是细线条描绘花纹的釉里红器。元代还把青花、釉里红技术结合运用,成品呈白地红、蓝花,十分真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元 5.5x14.3x8.7厘米
一该器物敞口,底略内凹,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方形系,口沿无釉,砂底。四外施青白釉,釉面光泽莹润。内壁的釉里红绘一周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釉里红开光楼花盖罐 元 通高41.2厘米
此大罐以覆盆式盖,顶塑一坐狮,腹部四周堆贴双勾菱花形串珠纹开光,大腹小口、短颈溜肩。肩部绘青花水波纹托衬白莲纹,盖面、腹下部绘青花莲纹,颈、肩绘牡丹纹来装饰罐面。纹饰繁而不俗。在菱花形的开光里雕镂青花夹红的花卉,朵朵釉里红的花像镶嵌的红宝石,十分美丽华贵,雕工也分外精细,是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高24.5厘米
元代是钴蓝创烧时期,蓝釉为地,留白装饰,俗称反青花,为收藏极品中的极品。此件瓷器釉色肥润纯正,瓶身硕大粗壮,是元代梅瓶典型式样。所刻白龙方头细颈,利爪长鬣,蓝白色彩对比强烈,白龙细部用划花描绘使其具有立体感。龙纹为元代的典型纹饰,凶猛灵动,潜藏杀意,观之惊心动魄,美不胜收。元代青花瓷
  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 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1 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44.1x5.5厘术
此瓶线条圆润流畅,通体绘青花纹饰。肩部为杂宝纹及缠枝牡丹纹,腹部绘汉代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人物故事及梅,竹、松、芭蕉、山石等纹样,下部有宝莲纹。虽通体装饰各种图案,但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其艺术成就之高,在元青花瓷中似可夺冠。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 元 高38·4厘米
此罐直口,颈部稍高,鼓腹,圈足。通体纹样密满,然层次分明,排列井然有序。肩腹两侧堆贴兽耳,有孔,可供串环之用,器身牡丹花瓣与瓣之问以串珠相隔,花叶硕大,具有元代纹样特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花卉罐 元 高28厘米
此品1949年前曾藏于一加拿大银行家处,20世纪六七上年代先后在加拿大、日本展出。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 直径48·2厘米
此盘菱花口板沿,兜腹圈足,口沿、内壁青花地留白凸起缠枝花开,盘心青花绘鱼藻纹。印花凸起纹饰是元代白釉、卵白釉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移植到青花瓷器上非常少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如此硕大的盘子,适应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应为元代景德镇窑专为西亚烧制的外销瓷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荷鹭双耳罐 元 高37·9厘米
此罐上口缩颈,溜肩鼓腹,收胫浅圈足,肩腹之间饰两兽耳。其口、颈、肩、胫部绘画的卷草纹、缠枝花卉、双脚流云,仰覆莲中的火珠,大如意垂云山的折枝花以及主题纹饰荷塘鹭鸶,都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见的题材,纹饰自然流畅,疏密得当,极富韵味。明代青花瓷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洪武青花
  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造型以盘、碗、罐为主。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铁结晶斑点不明显。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菊纹棱口盏托 明洪武 □径19且匡米
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楔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临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盖托中央绘折枝牡丹,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卉纹盖罐 明洪武 通高66厘米
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胎体洁白坚密,釉色白而带淡青色,器身呈12瓣瓜棱形,盖作荷叶形,宝顶纽。青花釉色略呈灰褐。器形硕大,浑厚雄伟,通体装饰繁密而分明的17层花纹,主次协调,生动活泼,反映出当时高超的瓷器工艺制作水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莲大罐 明洪武 高 48·3厘米永乐青花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启瓶等。
  永乐青花(包括其他品种)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巳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宇,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轮花扁腹绶带葫芦瓶 明 永乐 高 32厘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葵花纹执壶 明永乐 高27厘米
此壶器身作玉壶春瓶式。敞□,削肩,鼓腹,圈足:一侧附长流,流与颈之间以一弯状花饰连接,另一侧有弯形长柄,流、□、柄高低相若,形制规整高大。胎骨厚重坚硬,通体釉质肥厚莹润,青花呈色浓丽明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开光式折枝花卉纹执壶 明永乐 高35·9厘米
此执壶亦称水注,唇口高颈,矩形方口流,宽带形执柄,略高于口,溜肩直腹略内收,圈足,永乐时始有吸收西亚金银器特点,纹饰又符合汉民族审美情趣,别具一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 明永乐 高36·5厘米
永乐梅瓶与宋元时挺拔的造型区别较大,器形略矮,胫径变宽,显得肥硕。修胎精细不见接痕,胎体轻薄,釉面光润,传世品少,十分珍贵。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永乐 高29·8厘米
此烛台由大小两承盘及底座组成。上下承盘以支柱相连,底座内凹呈八角形。自上而下,纹饰分别为焦叶纹、变形的莲瓣纹及折枝花开纹等。造型别致优美,胎质沽白细腻,白中泛青;青花色泽亮丽,微有晕散现象,釉面肥亮。明代空白期青花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学术界所称原指官窑,并非民窑。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了明代纪年墓葬的瓷料,在三朝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的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人,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正统、景泰、天顺朝青花瓷器就目前巳发现的资料可以肯定,就民窑生产来说,它和其他朝代一样,并未间断过,但就决定青花生产时代风貌特点的官窑来看,三朝则仍然是一个空白期。造成官窑青花生产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乱频繁,宫廷的争权和社会经济的衰败,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兴趣爱好的转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景泰年1司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所谓"景泰蓝"即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专称。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纹梅瓶 明正统 高34力厘米
此瓶小口圆唇,直颈稍长,肩圆弧略丰,腹自上至下微内收,底微外侈。造型敦厚古朴,胎骨厚重。人物图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器皿上甚为流行,其内容大多表现文人闲情逸趣的生活场面,三朝旦期人物的鼻子较圆,后期鼻端呈尖状,作衬托的柳树条如断续的雨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 明天顺 高43厘米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正渐敛,宽圈足。颈部绘云纹,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莲纹,腹部通景绘八仙祝寿、三星对弈图,笔意疏朗自然,腔部绘莲瓣纹。小伤。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湖石花卉纹盘 明正统 直径33·5厘米
盘内外壁皆以缠枝花卉纹装饰,盘心绘湖石牡丹,绘画婉转流畅,青花鲜艳典雅,白釉肥润,为明正统朝青花器的代表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 "三顾茅庐"罐 明景泰 高32厘米
胎子坚致,白釉泛青,青花淡雅,有少量黑斑,绘三顾牙庐故事图案。□伤,底锯。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图大罐 明天顺 高37·9厘米
大罐胎质厚重。罐身肩部绘海马纹,颈部绘海水纹,腹部通体绘高士秋游图,或倚栏赏景,或骑马前行,人物形象生动,笔意粗犷飘逸。青花色泽具有晕散效果。有修。明代成化青花
  成化朝的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多数使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点是青花颜色清谈典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成化瓷器的胎子洁白、细密,胎体轻薄秀美;釉子洁白肥腴,纹饰纤细活泼,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
  成化青花瓷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兰花桅子、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常见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盏托、梅瓶、玉壶春瓶、梨壶等,绝大多数是小件器,“成化无大器”之说。成化瓷修胎规矩,瓶、罐、壶等立器有的隐约可看出接口痕迹;盘子塌底,碗、盘器足较直且稍高,底有釉,并有六宇双圈或六字双框款,写"大明成化年制"。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也有在罐上写"天"字款的,无圈框,俗称"天字罐"。成化款苍劲有力,笔画圆润,字体较大,被框”、圈紧紧束住。
  成化民窑青花瓷,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成化民窑瓷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细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quot;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婴戏图纹碗 明成化 口径15·6厘木估价:rmbl50000一180000
敞口,深腹,圈足较小,底书青花 "大明成化年制"六宇双圈双行楷书款,器腹绘婴戏图,形态各异。背景柳树栏杆、洞石桂枝和铁索云纹均为成化典型纹饰,胎质厚薄适度,略泛灰,白釉滋润沉稳,青花淡雅,为成化御窑作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斗彩花鸟纹高足杯 明成化 高8厘术
口外撇,深腹,高足。白釉莹润,胎质细腻。林外壁绘花乌纹饰,笔触纤细,绘画流畅,青花发色淡雅,为明成化时期的典型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荷塘鱼藻纹碟 明成化 直径15厘米
大明成化年制款。器身内外绘鱼藻河塘纹,碟上游鱼姿态各不相同,十分生动,青花釉色深浅变化手富。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百合纹碗 明成化 □径14。6厘米
此碗口外侈,腹圆弧,矮圈足,造型端庄圆润,线条优美。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色温润知玉,青花幽靓淡雅。器外壁主题纹栏为缠枝百合,喻意百年好合。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楼阁人物纹大罐 明成化 高30厘米
估价:rmb800000一1200000 成交价:rmib770000
直口,短颈,硕腹,卧足平底。腹部绘亭台楼阁,人物形象王动,油态逼真。底残明代弘治青花
  弘冶朝的官窑青花瓷器无论从胎釉、造型,还是青花颜色,都非常接近成化,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弘治官窑瓷胎子细润、坚密;有的釉面光亮闪青,有亮青釉的说法,有的釉面很白润,用"如脂似玉"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青花颜色闪灰浅谈,纹饰纤细,图案稀疏;还有一类器物青花颜色稍浓艳,纹饰细密。常见纹饰有海水龙纹(以浅淡青花绘海水,深沉青花绘行龙,立体感极强)、火云龙纹、荷莲龙纹、龙穿花、四季花果、海马异兽、松鹤、缠枝牡丹、缠枝莲花、葡萄、焦叶、山石花卉、结带宝杵、海水江牙、婴戏、仕女及梵文等。弘冶官窑器型秀巧,修胎规整,圆器底足圆滑,盘底下塌(明中、晚期同类器都有此特点),圈足比成化时稍矮,足外下部有的也用青花画双圈。弘冶朝官窑款,有"大明弘冶年制"和"弘治年制"两种,均为楷书款,另有"弘治年制"篆款一种,但不见于青花器上。字体秀气有力,其中"弘"字的部首"弓"绝大多数写得向右边歪,好像要向当中倒,被右边的"么"支住。
  弘治朝的民窑青花瓷和成化时一样,无论胎、釉的质量,还是造型的秀气程度,在明代民窑瓷器中都是较为突出的。民窑青花颜色比较浅淡,常见的纹饰有松鹤、折枝花、缠枝花、团花、花果、菜蔬、树石栏杆、高士图、婴戏仕女、骑马、鱼跃、庙前朝拜、火轮、莲瓣,纹饰画得非常潇洒飘逸,尤其人物,只寥寥几笔,活灵活现。常见器型除了盘、碗、香炉、大瓶、葫芦瓶外,还有一种深腹浅里的碗,俗称"诸葛碗",即看外表是深腹碗,实际上碗很浅,底足心上有一大圆孔通腹部,腹是空的。这种造型明代成化时才开始出现,弘治朝渐多,有人说是温碗,有人说是佛前供器。弘治民窑瓷写款的不多,捐给庙里的佛前供器多写祈求平安、发财的长篇铭文,也有只写干支款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松鹤纹碗(一对) 明弘治
“癸丑庄造”四字二行楷书款,弘治时期。高圈足,直腹,外翻□沿,器形古朴。碗心绘一仙鹤立于苍松之下。外壁绘两组鹤鹿纹,写意绘法,简活流畅。青花发色纯正。癸丑年为弘治六年(1493),一只有纹一道,一只□沿有磕。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海水龙纹盘 明中期 口径21厘米
撇口,弧壁,圈足,足内为海水纹和缠枝莲纹,盘内海水龙纹,盘外壁亦绘相同纹饰,胎壁厚薄适度,略有塌底,白釉稠密,青花深沉,带铁斑。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高士游春图散足炉 明弘治 高20厘米
直壁微微外撇,外壁突起弦纹一道,炉下承以三只马蹄形小足,是明中期炉的标淮器型。外壁绘高士游春图,青花晕散,人物写意,具有水墨山水画的韵味。一足小伤。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卉纹小香炉明弘治 高8匣米
炉口上立两耳,缩颈鼓腹,三直足内收,下连圆形底托。腹身以青花绘三角形图案下垂流苏,纹饰虽潦草但异常别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鱼莲纹罐 明弘治 高32.3厘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纹炉 明弘治 高12厘米
直口,筒腹,工底,三足呈兽头状。釉细白肥厚,温润似脂,内外满釉,底足中心为白砂底。内壁光素,口沿一周饰弦纹,外壁口沿饰两方连续的回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一仕女手抱琵琶,另外两个仕女持物相随,抬头远望。前面有一座高高的城楼,上立三员蕃将,中间一员似为首领,正向身边的蕃将下令。画面以松树、白云为衬景,当是表现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此炉青花蓝口闪灰,呈色柔和,人物线条粗放流畅,意到笔随。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留有较多的空白,是弘治民窑中的优秀作品。明代正德青花
  
  正德朝的官窑青花瓷胎体比成化和弘冶时的要厚重。立型大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子肥厚光润,白中闪青或闪灰。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洁谈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也叫"无名子",颜色浓艳闪灰。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用双勾平涂技法绘画。常田纹饰有海兽波涛、翼龙、云龙、云凤、龙穿花、凤穿花朵云、双狮戏球、仕女婴戏、缠枝番莲‘缠枝牡丹、四季花果、山石牡丹、灵芝、蕉叶、花鸟、孔雀、八宝、八仙、暗八仙、山石栏杆、龟背锦、钱纹、回纹等。用呈色浓艳的青花料绘画纹饰的瓷器,其纹饰往往仿宜德瓷的画意。正德时期的婴戏纹很多,一般绘十几个孩子在庭院中戏耍,孩子的脑袋很大,活泼天真。以阿拉伯文宇装饰器物是正德瓷器的又一大特点。
  正德官窑青花造型十分丰富,大件产品相对多起来,除常见的碗、盘、瓶、罐、炉、烛台、壶等,绣墩、笔架、多层套盒、花插插屏、石榴形小罐、八方罐等均为正德时创新的造型。造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正德碗”,其特征是口微外撇,从口沿至足渐收敛,碗壁弧度大而深,圈足,又名"宫碗"、"宫式碗"。立器比较厚重,接胎痕迹明显。瓶、觚类瓷膀部外撇后下收,像加厚一块,而正德之前的瓶、觚类瓷器腔部只外撇不内收。碗、盘圈足梢高,直立或外撇,盘塌底。大件器增多,大罐、大葫芦瓶渐多且出现了作为坐器的绣墩。正德时期官窑款写得很工整,排列稍显松散,六宇或四宇款邵有。正德的"德"字和宣德的"德"字一样,"心"宇上役有一横,呈 "德"状。
  正德民窑青花瓷胎子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灰,有孔洞缝隙及黑点,釉子光润,白中闪青灰,多数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细密的气泡。青花颜色浅谈闪灰,具晕散,多双勾平涂,纹饰草率、随便,但不乏佳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开光花卉七孔瓶 明正德 高 20厘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回纹多孔瓶 明正德 高25·2厘米
"入明正德庄制"楷书款,圆顶上拱,上有七孔,用于插花。通体绘缠枝花纹,腹部开光,书有回文。在明正德时期,因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文大量装饰在瓷器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

镶锡口青花人物纹罐 明正德 腹径38厘米
直口,圆肩,鼓腹下敛,足部外撇。因□残镶有锡口,肩部青花,云肩内绘折枝莲和杂宝纹,云肩之间是缨珞纹,腹部是人物故事图,近足部是变形莲瓣纹。纹饰疏密有致,构图严谨,胎体厚重。□颈已损,以锡□修饰。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图葫芦瓶 明正德 高53厘米
直口,束腰,平底无釉,呈双节葫芦状,造型优美,师法天然。胎质细腻,釉面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淡雅柔和。画面布局繁满,多组构图。呈八周纹饰带:口沿上绘回纹;颈部绘莲托八宝纹;主题纹饰绘云亭仙境故事;束腰处绘锦纹和仰覆莲花;近足处绘一周莲瓣纹。
此主题相关图片

黄地青花折枝瑞果纹盘 明正德 口径19·5厘米
¨正德年制"四宇二行楷书款,正德本朝。黄釉施于青花器之上,形成黄地青花,此品种创烧于明初宣德时期,至正德时方出现收口式盘,为官窑器的名贵品种。盘心绘花纹,内壁圈绘以莲花、桃、石榴及葡萄纹,青花典雅,黄釉娇艳,传世极少,不为多见。明代嘉靖,隆庆青花
   
  嘉靖一朝45年,官窑生产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汁,产量可达60多万件(不计民窑)。将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形成了嘉靖官窑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嘉靖朝的官窑青花小件瓷器的胎子坚致细密、胎轻体薄,大件瓷器坚致但较粗、胎体厚重;小件器的釉面肥润光亮,大器欠平整,釉色白中闪青或闪灰。嘉靖朝的青花瓷器主要用西域地区的钴料回青及江西产的石子青配合使用,描绘出色彩艳丽闪紫的纹饰。由于回青料含铁量低,所绘纹饰没有黑色斑点,又由于含锰量高,纹饰浓艳泛紫。瓷器上常见松鹤、云鹤、仙鹿、八卦、灵芝等宇,及"壬"宇形云纹和仙人乘槎等,龙呈猪形嘴,比目眼(双眼在一侧,像比目鱼,因名),发毛前冲,爪子呈风车状;寿星的脑门很大很高,像冬瓜;小孩的后脑勺很大,爱穿长袍大褂,俗称"大头娃娃",也是此朝的特征。纹饰布局繁缛,没有层次。此时山水通景纹饰开始出现。
  嘉靖朝青花器型种类很多,有盒、瓶、罐、杯等。大器多大罐、大缸、绣墩,大盘等。大器修胎不很规整,接口明显,有的夹扁或翘棱。盘、碗多有酱口,颜色比永乐时的深,塌底,圈足内收,施亮青釉。嘉靖时期官窑款既有粗犷的,也有清秀的,但总的说写得比较规矩,"靖"字的偏旁"立"一般都写在"青"宇的上中部。有的在器口横排写款,更多的则在器底双圈或双框内写六字款,有的砂底器只在写款的部位罩釉。
  隆庆一朝仅存 6年,传世瓷器较少,官窑青花瓷更少,其总体凤格与嘉靖类似,惟大件作品少见。青花料仍用回青,呈色蓝中泛紫,纯正稳定。末署年款的青花瓷,很难与嘉靖和万历朝的区别开来。有款的则多署"大明隆庆年造",也有写"制"字的。因隆庆时已出现的"官搭民烧"现象,刺激了民窑发展,故隆庆民窑青花中的精品,巳接近官窑水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八宝碗 (一对) 明嘉靖 直径8·2厘米
侈口,圆腰不收,圈足,碗外绘莲花莉八吉祥纹。八吉祥是倪教常用的象征吉注的八件器物,有法纶、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及盘肠,瓷器上常与莲花组成图案,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它是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因人们视它为吉祥之兆,所以广泛流行于瓷器和其他工艺品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折枝花果纹四方罐 明嘉靖 高16·8厘米
唇口,短方颈,罐腹上部自肩而下呈弧形鼓出,下部收敛,四方足,与罐口大小一致,釉底画青花 "大明嘉靖年制"双框六字双行楷书款。颈饰回纹,肩部为如意云头间夹缨络纹,腹部主题纹饰为折枝花果及蝴蝶,足上饰莲瓣纹。胎质粗犷,釉肥厚泛青,接痕明显,积釉处显亮绿色,是嘉靖典型之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鸟长方盘 (一对) 明隆庆 长13星米
胎体坚致,釉色白中泛青,纹饰流畅,青花色泽浓艳,为典型的回青料,"隆庆年造"四字双行楷书青花款。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嘉靖 高19·5厘米
胎壁厚重,葫芦形,谐音寓意"福禄";通体满绘缠枝莲纹,莲花盛开在多叶的缠枝上,寓意"寿意连绵"。□沿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底有蟹爪纹。明代万历青花
  万历朝官窑瓷器生产从未间断,传世品很多。其官窑青花瓷器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作品承袭嘉靖风格,后期作品下启康熙风格。万历朝时烧造瓷器数量很多,大器型所占比例大,大罐、大缸、大觚、大瓶、大盘、绣墩等很多,小器型如盘、碗、笔杆、文具等也一应俱全。万历官窑青花小件瓷器的胎子相当精细致密,大器稍差,釉子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万历早期使用回青,青花颜色艳丽泛紫,中晚期使用国产青料“无名异”和"元子"等,呈蓝中泛灰的色调。万历时期的纹饰繁密,稍显凌乱,但也有疏朗清秀的,还有的在青花瓷上镂空纹饰,别具一格。
  这一时期的大器很多,一般都有接胎痕迹,底足无釉。小件瓷器常见有各式盒子、笔杆、笔山、盘、碗、香薰、炉、莲瓣形洗、烛台、各式托座、执壶、盆、璧瓶等,有的修胎较精细,有的则稍粗。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撇口碗的口沿有极小的凸起边,盘塌底严重,碗、盘足内有跳刀痕和火石红色。万历官窑青花款多六宇双行楷书,笔锋有力劲秀,也有较粗扩的。
  万历民窑青花瓷器胎子洁白,有粗有细,同是碗、盘,也有厚薄之分。釉子白中闪青、光润。青花颜色有浓艳闪紫的,也有蓝中泛灰的。绘画比较潦草。常见纹饰有狮球、婴戏、高士、人物故事、山石花果、鹊桃、石榴、荷塘游鸭、鸣凤、进宝图、蕉石玉兔、达摩、魁星、布袋和尚、仙翁、螃蟹、团螭、梅花、向日葵、山水等。仙翁的脑门很高,像冬瓜;螭虎、狮子的头很圆,稀疏的长发后飘;小孩儿的头大,后脑勺大,和身体不成比例。此时瓷器上绘的山水风景画面,绝大多数是背景,作为主题纹饰出现则主要在天启。万历青花民窑款有年号款,也有古语款、赞颂款、图记款等。如"福"、"寿"、"金玉满堂"、"玉堂住器"、“富贵佳器”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盆座 明 万历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万历本朝。圆形分座,中部镂空。外壁绘缠枝莲,灵芝和落花流水纹饰,旁边沿署六字横款。青花发色灰蓝,胎质较细。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明万历 高56厘米
长圆形,圆肩鼓腹,短颈撇口,砂底无釉;肩部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器腹莲瓣纹之间绘两条穿花五爪龙,青花发色蓝中偏灰。口小崩,窑缝。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葫芦形瓶 明万历 高 31厘米
"大明万历年制 " 青花楷书款。足小修。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龙组缠枝团寿纹盖罐 明万历 高63厘米
“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直口,丰肩,圆腹,修足,盖上有龙头纽,器身遍绘绘青花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