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小步舞曲萨克斯:东林党人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6:36:49

东林党人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

王天有

本文着重探讨了明朝后期东林党人与张居正的关系, 认为东林党是张居正改羊

事业中主妥方面的继承者。文章还认为, 东林党形成的发端, 是万历二十一年的京

察辜件。

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届毕业研究生, 现在该系工作。

我国学术界的传统看法这一看法, 在国外学术界也颇有影响认为, 明末东林党人在

神宗万历初年是反对张居正的。其根据是万历五年邹元标等人反对张居正不奔父丧, “ 夺

情” 视事万历八年顾宪成等人组成的“ 三元会” 以“ 评鹭时事” 闻名朝廷万历十年张居

正去世后, 更有不少后来成为东林党人的官吏发表了攻击张居正专擅的言论。近几年有的同

志更进一步认为“ 东林党势力倒实实是从反对张居正改革中发端” , 因此, “ 无疑地起了反动作

用”。东林党是否从反对张居正改革中发端它与张居正的关系究竟怎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

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东林党人的态度

明世宗嘉靖中叶以后, 明朝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以皇帝为首的大地

主集团包括宗室、勋戚、宦官、权臣和各地官绅, 在商品货币经济的刺激下, 政治上进行

残暴统治、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 因而成为极端腐朽、寄生、贪婪、反动的势力, 成为当时

社会前进的梗桔。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总危机随之来临了。万历元年, 就任内阁大学士的

张居正是当时统治阶级中比较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他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串没, 为挽

救社会危机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张居正曾经说过“ 观古今兴亡之故, 曾有宫清民安, 田赋均平而治乱者乎” ①因此, 他

在内政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到两点, 即整伤吏治和抑制兼并、均平赋役。张居正十分注重吏

治, 他说“ 国之安危, 在于所任。” ② 在整伤吏治中, 他一方面针对当时政以贿成, 吏胶民膏

以媚权门的现象, 约己敦素, 杜绝贿门, 痛惩贪墨另一方面又针对当时的姑息之政, 查刷

① 张居正玄张太岳文集》卷二六,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

② ‘张太岳文集, 卷四三,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宿弊, 提出了考成法。在抑制兼并中, 他不顾大地主集团的反对, 在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各

省清丈田粮。万历九年, 张居正又下令在全国推广一条鞭法, 把一部分差役移到地亩之中,

多少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 而赋役和差役的合编, 也使官吏和豪强不易通同作奸。

除此之外, 张居正还提出了一些有利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 如农商并重, 减轻商税等①。总

之, 这些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有利于国计民生, 应该予以肯定。

但是, 张居正在改革的同时, 有两项政策也引起了社会上较大的震动一是万历七年正

月下令毁天下书院。明朝是以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嘉靖以后, 王守仁学得到推广

和传播。以后, 泰州学派如王良、颜钧、何心隐、李蛰等人不仅反对程朱理学, 而且抨击君主

专制和封建伦理。他们接近群众, 四处讲学, 被统治阶级视为“ 异端” 。对此, 明政府历来采

取两种办法一种是禁, 例如毁书院另一种是兴理学或讲王学, 以抵制“ 异端” 。张居正则

主张禁②。二是严科举。当时“ 大邑士子额隘, 难于进取” ③。这固然有张居正严肃吏治和整

伤士风的因素, 但也因此堵塞了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道路。这样, 朝

廷内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反对派。首先, “ 豪猾率怨居正” ④。张居正本身是大地主集团中的一

员, 他的改革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个集团的利益, 但这个集团内部的大多数人却以极

端顽固的态度反对改革。其次他还受到泰州学派的抨击。泰州学派不反对张居正改革, 但反

对他禁止的所谓“ 异端” 。再有张居正还受到当时主张兴道学的一些人的批评。他们和张居正

一样维护程朱理学, 但反对毁书院, 主张讲学。最后张居正也受到一部分中小官吏和下层知

识分子的洁责。他们感到张居正改革仍然不能使他们厕身于统治集团, 因而对他发泄一些不

满情绪。

那么, 后来的东林党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东林党人大多数出身于中小地主, 居官后是中_______小官吏。他们希望能有所作为, 能为巩固

地主阶级的封建政权服务。因此一般地说来, 他们不反对张居正改革, 相反我们却从东林党

的活动中依稀看到了张居正改革的影响。李三才东林党人在给神宗的奏疏中曾经说过

“ 臣自束发登朝, 正我皇御极之始, 郊庙必亲, 朝讲日事, 用人未必贤而必才, 行政未必平

而必勤, 庶官思奋, 百废俱修。国有余粟, 民有余食, 熙熙恬恬, 亦一时之盛。” ⑤ 这里虽未

提张居正之名, 但人们一看便知这是对张居正业绩的高度赞许。

东林党为挽救明朝的危机, 和张居正一样是从抓吏治开始的。赵南星是东林党的核心人

物之一。他曾针对明后期腐败的吏治说“ 今日有司之贪, 固已成风, “ 一贪则多酷, 既胶其

脂膏, 又加毒痛, 民安得不乱”并认为“ 国家败亡, 由官邪也” ⑥。为此, 他于万历二十一年

和天启三年的京察中, 为橙清吏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总的来说, 东林党在吏治问题上的主

张, 一是任用干济之才, 一是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重纠察之令。他们先后通过争京察, 争李

三才入阁, 争行取, 争补缺官等手段, 企图扭转吏浊政批的局面。

东林党也看到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 因而在他们的活动

中, 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反对大地主集团侵占田土, 横行乡里。如周嘉摸东林党人在巡抚

① 《张太岳文集》卷八, 《赠水部周汉甫榷竣还朝序》。

②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 《邵芳》, 卷二, 《讲学见细, 。叶向高《苍霞余草, 卷二, 《新建首善书院记, 。

⑧ 《明史》卷二一三, 《张居正传,

④ 《明史》卷二一三, 《张居正传, 。

⑥ 《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一, 李三才‘历陈国势病由疏》。

⑥ 赵南星《味架斋文集》卷二, ‘再例良心责己秉公疏,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云南时, 曾幼治黔国公沐昌柞侵占民田。又如, 明神宗曾赐福王四万顷土地, 东林党人叶向

高、李邦华、孙慎行等上疏坚决反对。最后迫使福王占田不足二万顷。还有不少东林党人在

地方上搞均田构税。典型的例子是万历工十九年朱国祯东林党人在湖州提出“ 均田定役,

以救民命” 的口号对这个口号, “ 诸巨室广有降陌者不便, 切齿大哗” , 而当地中小地主和自

耕农则热烈支持。当按察使马从聘白嘉兴至湖州, “ 众往迎, 大刻‘均田便民’ 四字粘于道傍,

处处皆遍, 因随按台舟自平望至郡城一百二十里布满, 极目不见首尾, 愈近愈多, 呼号投水

者往往而是” ①。湖州均田定役事件, 给江南各地以极大的影响。, 东林党人的这些活动恰恰是

与张居正抑制兼并、均平赋役一脉相承。在东林党中, 确实有人对一条鞭法提出过批评, 其

中又以赵南星最为尖锐。但赵的批评主要是针对万历后期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结果“ 不

肖有司, 缘以为利, 征收日重, 而小民比比屋悬磐矣” ②。因此, 我认为东林党对一条鞭法的

批评, 主要是针对赋役征收中的吏治问题, 并不涉及改革本身。天启元年十二月, 东林党人

甄椒又进一步提出“ 摊丁人亩” 的建议。他说

小民最苦者, 一则无田之粮, 田胃富室, 田尽粮存, 一则无米之丁, 丁附于米, 米推而丁无推。宜

取额丁与额米, 两衡而定其数, 米若干即带丁若干, 买田者收米便收丁, 戮田者推米便推丁。在县册不

失丁额以违祖制, 在贫民不留空丁以致累倍, 而官亦免通责之难矣。⑧

这无疑是对张居正赋役改革的推进。至于东林党人的重商思想应该说超过了张居正。赵南星

认为“ 士农工商, 生人之本” ④。顾宪成多次为惨遭税棍迫害的商贩, 奔走鸣冤⑤。天启初

年, 高攀龙东林党人看到抚台李慰明疏内有复商税一款, 顿足叹息, 立即上《罢商税

揭》⑥。从张居正提出“ 农商并重” , 到赵南星提出的“ 士农工商, 生人之本” , 再到黄宗羲提出

的“ 工商皆本” , 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因袭与继承关系。这在明清之际思想界是引人夺目的异

彩。东林党与张居正都主张加强思想统治, 都把泰州学派等视为“ 异端” , 张居正支持杀害了

何心隐, 张问达东林党人参与了浙党对李蛰的迫害, 这些都是应该批判的。但两者也有

不同, 东林党更主张兴道学, 以讲学的方式重新巩固程朱理学的地位, 这就决定了他们反对

张居正毁书院的作法。所以, 张居正一死, 顾宪成、邹元标、郭正域东林党人等就在京

师演象所讲学。同样, 东林党人也反对张居正严科举的政策。因此, 我们在评价东林党人与

张居正的关系时, 首先要看主要方面。其次是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不可笼统地一概斥东林

党反对改革。

二反夺情和三元会的性质

万历五年九月, 张居正的父亲死去。明制规定凡丧, 大臣应解职守制。但张居正“ 恐

一旦去, 他人且谋己” , 于是由所善同年户部侍郎李幼滋提出“ 夺情” 之说。因此, 当时朝廷

出现了“ 夺情” 与反夺情的争论。反夺情官吏的背景复杂, 不排除其中有反对张居正改革的

人乘此兴风作浪。但从事件的始末看, 有下面五种情况值得注意

涵祯《涌幢小品》卷一四, 《均田, 、《揭贴》范莱庚《南得镇志》卷六, 《仕官》。

赵南星‘梦白先生集, 卷三, ‘奏记付按台, 、‘复王抚台论大户书、

《明熹宗实录》卷一二, 天启元年十二月。

赵南星《赵忠毅公文集》卷四, 《寿仰西雷翁七十序》。

顾宪成《径皋藏稿》卷四, ‘柬浒墅榷关使者》卷五《与陈鉴韦别骂书》。

高攀龙《高子遗书》卷七, 《罢商税揭》。

一①②③④⑥ 礴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一, 支持张屠正改章, 但反对夺情。如吏部尚书张瀚、侍郎何维柏等, 他们虽然一贯

支持张居正, 但都在夺情问题上拒绝与张居正合作。就是说, 他们都认为夺情决不可废。

第二, 反对夺情而遭排斥, 却依然称赞张居正功业。如南京刑部尚书赵锦, 因反对张居

正夺情, 被迫乞休, 张居正死后, 才官复原职。当神宗籍没张居正家时, 他却上疏赞扬张居

正说“ 诩戴冲圣, 夙夜勤劳, 中外宁谧, 功亦有不容泯者。” ①

第三, 支持夺情, 但在张居正死后, 却改变其政治主张。如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张

四维是由张居正推荐入阁的, 及“ 代柄, 务倾江陵以自见, 尽反其所为, 所裁冗官批政一切复

之” 。他还从内廷得悉神宗厌恶冯保, 于是唆使其门人、御史李植首先对张居正发难。所以谈

迁评价说“ 彼莆州指张四维者, 诚江陵之罪人也。” ② 申时行是夺情后人阁的。他以后做首

辅时, “ 罢居正时所行考成法” , 甚至废止讲筵, 留中章奏, 限制言路, 开门纳贿。万历十八

年冬, 蔡时鼎弹劫他说, 张居正“ 持法任事, 犹足有补于国” , 而申时行“ 徒思邀福一身, 不顾

国祸, 若而人者, 尚可俘相天下哉’③

第四, 反夺情的人中, 有相当一都分是后来东林党人的对立面。如王锡爵、张位、赵志

皋、许国、沈一贯、朱赓等。这些人在张居正死后, 先后进入内阁。王锡爵的一篇奏章, 道

破了他们起家的天机“ 臣窃伏自念, 臣之进用, 原与在阁二臣不同, 虽拔摧自天, 荐举由众,

而推本虚名所自, 则以先年张居正事起, 祖击言官, 臣于其时, 号能出消让居正, 回护言者。

以此居正败而臣得进用。” ④王锡爵等一方面以反对张居正相标榜, 得到言路的支持另一方

面, 进入内阁后即迅速与申时行等相结合, 取得神宗的信任, 成为皇族地主集团的维护者。

正像黄尊素东林党人所说“ 申、王继起, 转相拥护, 久而不败。” ⑤

第五, 反夺情“ 直声震天下” 的是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和邹元标。他们有的

主张张居正奔丧, “ 丧毕还朝、有的主张“ 请令终制” 。因为夺情之举“ 事系万古纲常, 四方视

听” ⑥。由于他们坚持要张居正奔丧, 结果受到廷杖。五人中邹元标是后来东林党的首领之一。

据《三朝野记》卷一记载, 当张居正之死, 群嚎交攻, 邹元标却认为江陵一功在天下, 绝不

以一己之嫌怨参也” 。他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当居正败时, 露章者何止数百人, 其间不无

望风匿影之徒。臣有疏云‘昔称何、吕, 今异类唾之矣, 昔称恩师, 今仇敌视之矣’ 当时臣独

无只字发其隐。” ⑦可见, 反张居正最凶的, 恰恰是当年最称颂他的那些人, 而不是东林党人。

夺情与反夺情的斗争, 虽然基本上是属于封建礼纪纲常之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参与

这一事件的两部分人后来的东林党人和相当多的东林党的反对派此后走的是截然相反的

两条道路张居正死后, 在位的张四维、申时行支持夺情与反对张居正夺情的王锡爵、

沈一贯等相结合, 取信于神宗, 成为政治上的主流派,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浙党反夺情中

的另一部分人与一些中小官吏成为非主流派, 即后来的东林党。前者废弃了张居正的改革措

施, 而后者却继承了张居正的事业。可见, 夺情并不是东林党形成的关键问题。

所谓“ 三元会” 是由顾宪成、魏允中和刘廷兰魏、刘不是后来的东林党人组织的。

这一组织议论的中心是张居正, 议题主要有下列三个

① 《明史》卷二一, 《赵锦传》。

② ‘国榷》卷七二, 神宗万历十一年四月。许重熙《嘉靖以来注略》卷八。《万历注略》。

③ 《明史》卷二一八, 《申时行传》, 卷二三, 《蔡时鼎传》。

④ ‘皇明从信录》卷三六。

⑥ ‘黄忠端公集, 卷二, 《隆万两朝列卿记序》。

⑥ ‘明史》卷二二九, 《吴中行传, 、《艾穆传, 。

⑦ 黄宗羲《明濡学案》卷二三, 《江右王「》。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首先是反夺情。万历五年, 本不是京察之年, 由于发生了反夺情事件, 张居正利用星变

在年底突然搞了一次闰察, 把反对夺情的人一概排斥。顾宪成等反对由此而来的“ 告汗之

风” , “ 株连蔓引” 。

其次是反对张居正改革中有关影响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一些措施, 如“ 州县学取士不得

过十五人” 等。

第三是反对日益增长的阿诀之风。顾宪成认为“ 中外留书动称大臣功德比于舜、禹,

章奏之中陡人谈语” , 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他指出造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是“ 士大夫相慕效, 皆

欲保爵禄, 顾子孙, 买田宅, 为逸乐之计” 。为此, 当张居正寝疾, 朝士群为之祷, 顾宪成等就

拒绝参加。由上可见, 说三元会是反对张居正改革的小组织是不合适的。

三东林党人积极为张居正平反

东林党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明朝政治危机的加深, 他们对张居正的评

价愈来愈高, 着眼点也侧重于他的事功。万历后期, 东林党人梅之焕首先指出“ 使今日能有

综名实, 振纪纲如张江陵者, 谕北之徒敢若此耶” ① 泰昌元年十一月, 试御史方震

孺东林党人上疏称赞“ 皇祖之初政, 事事严明, 江陵之相业, 事事综核” ②。天启元年二

月, 周宗建东林党人针对浙党败坏封疆, 极赞“ 张居正留心边事, 然后有隆、万五十余

年之款贡” ③。天启二年, 首先主持为张居正请谧的恰恰是邹元标。后来, 吴应箕记载此事

时说

侍御曰“ 先生为总宪往任, 诸御史皆在。先生日‘江陵之不守制者罪也, 予往时不得不论。由今思

之, 江陵未尝无功, 则谧亦不可不复。诸君以为如何’时诸御史皆服先生无成心, 其始终为国也。” 呜

呼, 由侍御之言, 此所以为东林哉④

赵南星对为张居正平反之事极力称赞, 说“ 皇祖初年, 中国又安, 四夷宾服” , “ 今公论照明,

共称其功在社樱” 。孙承宗东林党人也表示当“ 时政废驰”之际, 效法张居正“ 此诚救时

之良药” ⑥。而反对、阻拦为张居正平反的恰恰主要是阉党。他们攻击东林党为张居正平反“ 无

是非之心” ⑦。这就说明, 挽救明朝大厦于既倒的共同目标, 使东林党和张居正完全合拍了。

因此, 可以说东林党是张居正改革事业中主要方面的继承者。

四东林党发端于癸巳京察

既然东林党不是从反对张居正改革中发端, 那么它又发端于什么事件呢我认为东林党

发端于癸巳万历二十一年京察。

关于东林党形成的年代, 史学界普遍认为是万历三十二年, 其标志是无锡东林书院在这

一年建成。但这只是东林一名的由来, 做为一个政治集团的出现, 却可追溯到更早一些时候。

① 《明史》卷二四八, 《梅之焕传》。

② 沈国元《两朝从信录, 卷三, 泰昌元年十一月。

③ 周宗建《周忠毅公奏议》卷四, 《论辽事责成辅臣疏》。

④ 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七, 《国朝纪事本末,

⑤ 赵南星《味聚斋文集》卷二, 《劳臣军工疏》。

⑥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 卷四七, 心孙公行状上, 。

⑦ 《明熹宗实录》卷二二, 天启二年七月。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张居正死后, 明朝危机更加深了。顾允成东林党人称“ 天崩地陷” 的时代已经到来。东

林党把整顿吏治看作是挽救明朝危亡的关键。丁亥万历十五年京察是东林党人在整伤

吏治中初露头角之机。在北察因明代有南、北两京, 故有南察、北察之分中, 顾宪成支

持左都御史辛自修。在南察前, 顾允成等支持南京右都御史海瑞。由于辛、海都企图借京察

以澄清吏治, 所以受到顾氏兄弟的尊敬。他们称赞海瑞为“ 当代伟人, 万代瞻仰, 其有功于

社程可千万世” ①。这次京察由于大学士申时行的阻挠, 最后失败, 顾允成等被夺冠带, 顾宪

成被降三级调外任。他们虽然受到权臣的压抑, 但却为以后东林党人以海瑞的斗争精神矫正

明朝倾危政治的斗争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 东林党人整伤吏治的斗争可以

说上承海瑞。

癸巳京察的斗争比丁亥京察更为激烈。这次京察由吏部尚书孙嫌、左都御史李世达和考功

郎中赵南星主计。京察自始至终贯彻了严于自身、严于要津、贪酷必察的原则。孙巍首先罢黝了

自己的外甥、吏部员外郎吕撤昌, 赵南星斥退了亲家、给事中王三余, “ 国论大快, 谓之二百年

计典绝调” ②。但此举却触动了大学士赵志皋、王锡爵、张位等人的利益。结果赵南星以“ 抑扬太

过” 被贬三级, 孙巍以不引罪夺棒。这就理所当然地激起朝中有正义感官吏的不平, 交章为

赵南星伸冤。最后赵南星被斥为民, 为其伸冤的官吏也纷纷被滴。一

七月, 孙巍被迫回籍。十

一月, 高攀龙因为诸人辨白而被滴, 不久回籍。第二年, 顾宪成也因会推王家屏、孙罐、李

世达等被斥为民。这些有正义感的官吏为澄清吏治, 先后被驱出明政府。吴应箕在评价此事

时说“ 自是之后, 高邑〔赵南星白首林居, 而诸君子以高邑废者, 虽死不悔, 于是而曰

党。” ⑨ 这段话反映出东林党人是在整伤吏治中集合起来的, 它也说明癸巳京察是促成东林党

形成的发端事件。从此, 共同的目标把这些人结合起来。顾宪成回籍后, 与高攀龙、钱一本、

薛敷教、史孟麟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讲学是一种手段, 目的仍然是“ 裁量人物, 警议国政, 亦

冀执政者闻而药之也” ④。与此前后, 冯从吾在关中、邹元标在江右、余憋衡在徽州也开始了讲

学活动。四书院之间彼此支持, 相互声援, 与在朝的李三才等人遥相应合, 形成了一股政治势

力。而大地主集团的攻击也“ 由东林而蔓衍海内, 由顾宪成而波及多贤” ⑤。因此, 东林党这

一概念已经不仅是指参与东林书院讲学的人, 而是包括四书院在内的、全国性的政治势力。

天启初年, 东林党人一度秉政。他们由在野的地位一变为在朝, 由地方讲学一变为在京城首

善书院讲学。这是东林党政治势力发展的最高峰。但是大地主集团旋即反扑过来, 东林党在

阉党的残酷镇压下奄奄一息。东林党人挽救明朝危亡的活动与张居正的改革一样, 最后以失

败而告终结。同样悲剧性的结局说明, 在明朝政治腐败、病入膏育之时, 地主阶级内部的自

救之举已经无济于事。因此, 一场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可避免地提到历史日程匕来。

陈建《皇明从信录》卷三四。

高攀龙《高子遗书》卷一上, 《济鹤赵先生小传》。

吴应箕《东林本末》卷上, 《门户始末》。“ 党” 在封建社会不是一个好的字眼。孔子说“ 君子群而不党。” “ 党” 都

是反对派攻击对方的称谓。东林党与近代政党不同, 不是一个严密的政治组织

如澄清吏治、反对大地主集团侵田占土、反对矿税监等, 政见基本相同,

④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 《东林学案一》。

⑤ 文秉《定陵注略》卷九, 《淮抚始末附锡山》

。只是在明后期若干重大政治问题上,

①②③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