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及其作品:上山下乡运动的另一种作用:加强毛泽东的威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26:52

上山下乡运动的另一种作用:加强毛泽东的威权

2012年02月14日 14:12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潘鸣啸

字号:T|T
3254人参与 6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运动的一种作用就是加强毛式的权威,以及建立在领袖个人思想及威望基础上的“魅力领袖”式威权制度。

本文摘自《失落的一代》  作者:潘鸣啸  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官方从来没有公认过利用上山下乡运动把危险分子逐出城市,不过报刊上不断地宣讲该运动的根本政治目标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在当时,具体来说就是:巩固毛的政治路线的权威,防止“刘少奇之类的修正主义分子”回笼。这里提出的问题正是上山下乡运动在“两条路线斗争”中的作用的问题。下乡运动当然只是这场斗争的一个方面,但由于它涉及的社会面很广,因此不可忽视。运动的一种作用就是加强毛式的权威,以及建立在领袖个人思想及威望基础上的“魅力领袖”式威权制度。

事实上,他防止了一批世袭的和专家型的精英的形成;肯定了革命的意识形态目标高于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目标(要求全体知青下乡,就有这个意义);使城市青年接受了他自己年青时期的理想;仅用他个人一个简单的指示就发起了一场社会运动,把千百万老百姓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而根本无须考虑是否要颁布什么法令规章);毛因而确定了文化革命期间他成功强制执行的魅力领袖式威权制度取得了胜利。他也更加确定了“他的”威权。正像LucienBianco指出的,毛执著地要预防魅力领袖式威权的常规化并不是没有考虑个人利益的:“问题的要害在于这个魅力领袖式威权是他自己的”。他向他的政治对手显示这种威权,同时也施加于整个社会。

HannaArendt曾经这样写道:“极权主义当政者只要不停地运动自己,同时也运动他们周围的一切,那么他们就可以牢牢地抓住大权”。P.55原则上说,下放几百万城市青年到乡下去“扎根一辈子”,毫无疑问,那就是“运动”中国社会的绝好办法。用人民日报的话说,就是“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本人是否完全意识到加强他的魅力领袖式威权这一动机呢?很难说。他的威权作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变成他的第二天性。然而毛也善于耍弄阴谋诡计,在发动文化革命的过程中就暴露无遗了。他非常明白思想意识形态是他主要的政治赌注。假如中国政府变成一个注重经济效益的理性政府,毛就会失去他实际权力的一部分。

上山下乡运动的政治动机似乎是双重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相互矛盾的。作为降伏红卫兵以恢复一定的政治稳定局面的手段,下乡运动给文化革命划上了句号;可是作为“运动”,即是说伟大舵手所企望的搅动社会的手段,那就是文革的持续发展。然而矛盾只是表面的。无论是恢复秩序,还是制造新的“混乱”,对保住毛在文化革命中重新夺得的绝对权力都是有用的。

因此,在大肆宣传意识形态目标占首位的背后还隐藏着经常是遮遮掩掩的政治动机。我们将要谈到的另两种动机的关系也与此相似:它们不仅是不可分割的,而且两者之中一方掩护另一方。

毛在1968年12月的指示不仅被当作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大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英明决定”。在一个以农为主而农业又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农村当然是一项根本任务,其中就需要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留在农村。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合作化令这种需求显得更加迫切。1955年,毛就已经发出人所尽知的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高兴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这后一句就成了上山下乡运动不同阶段不断重复的固定词句。开始的时候,这段话不过是毛看了一篇文章后所写的按语,该文介绍合作社如何使用毕业生。当时急需寻找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为四百万新成立的合作社担任会计出纳工作。p.58毛所指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中小学毕业的农村青年,必须说服他们回乡去当会计、技术员或者教师。他们的返乡毫无疑问一定能帮助发展农村,同时还可以减轻城市的负担,那里已不再能容纳所有来自农村的毕业生。

但后来不只是他们去了农村,城镇毕业生也被牵扯进去了。把城镇青年送去发展农村的想法并不是毛首创的(正如企图在农村搞社会主义革命那个想法一样)。那是出自毛未来的死对头赫鲁晓夫的思想。作为共产主义领袖,他们两个都是农民出身而且都受了民粹主义的影响。1954年初,赫鲁晓夫希望尽快改善不景气的苏联农业,忽发奇想,利用城市共青团员们的先锋精神,动员他们去开垦位于卡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3500万公顷的荒地。这场由勃日涅耶夫领导的“运动”开初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两年后,约30万大城市的青年在这些土地上安置下来。到了50年代末,他们生产出的粮食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1955年,这种经验引起了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的注意,从而在团刊上转载了赫鲁晓夫1954年2月20日对首批莫斯科自愿开垦者发表的重要讲话,并附上洋溢颂扬之词的评论。团中央随后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赴苏联学习经验,回来呈交了一个报告,党中央大加赞赏,并从6月底起予以转发。P.59几个月后团中央组织了第一个知识青年团队到黑龙江北大荒去开荒,其中包括一些城镇共青团团员,也有农村青年毕业生。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y0.ifengimg.com/mappa/2012/02/06/e0c01b424fb570ce579c01db6e0acadf.jpg);} 1 2  

相关新闻:

·毛泽东发动下乡运动的动机:缩小三大差别·毛泽东与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成立·徐焰少将:“农民运动之王”毛泽东的功绩和悲剧·毛泽东时代的全民健身运动整风运动毛泽东要求“脱裤子” 博古很难堪芦荻与毛泽东谈《水浒》 引发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