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出埃及记:【五行】天人合一,生、克、阴。阳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0:56:00


黄帝养生的文化观念,是将《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为骨架,和周易文化柔和一起,其核心是:“天人合一”。《黄帝养生钟》这张图,就是将太极图文化、二十四节气、子午流注组合起来。太极点,就是一切物质的起点到结束,即从无到有,就形成太极,一分成二,即一阴一阳,两个动能,推动整个宇宙的发展过程。

阴阳形成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类象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从理论上讲,人作为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相辅相成,从全息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分子的运动,能反映出天地的运动,反过来说,天地的运动,也影响到分子的运动。天上有五大行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也影响到地球上的五种有形物质,即五大元素(木元素、火元素、土元素、金元素、水元素)。这五大元素它们之间有相生的关系,还有相制约的概念“相克”。马克思哲学观点就是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开始到结束,结束也就是新的开始,也就是从无到有之间变化的规律。我们人类从无开始,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发育、生长、衰退、死亡,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关系。

它们之间还有“相乘”、“相侮”和“拒纳”的关系。“相生”、“相克”是基本关系,“相乘”、“相侮”和“拒纳”是发展的关系。这是古人对这五种有形物质的观察,得到的高度的哲学理论。“近代阴阳学”最好的就是毛泽东,《矛盾论》就是阴阳学说的再版,他是从生活中发现、上升为哲学观念,再来指导生活、战争。我们学习五行学说,就是要用五行哲学理论指导我们生活之中的养生、健康观念,

在这里我们说五行与方位、五行与五脏的关系,这是类象,就是相似、相同。

木,方位代表东方;火,方位代表南方;金,方位代表西方;水,方位代表北方;土、方位代表东方中央。

而对人体类象,木,肝脏;火,心脏;土,脾脏;金,肺脏;水,肾脏。天体有五行,人体有五脏,中医有八纲辨证,就是讲五行原理与五脏六腑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行生克制化思想:

虎兔-----------
鼠猪-----------
马蛇-----------
猴鸡-----------
牛羊龙狗----------仲夏 

 

(一)五行相生: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一木

1.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

2.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3.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土必生金石,故土生金。

4.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故金生水。

5.水生木者:因水润而木能出,水养花草树木,故水生木也。

(二)五行相克:又称“五行相胜”或“五行相害”,指的是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制约和克制作用。

五行相克:木一土一水一火一金一木

1.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克)火也。

2.刚胜柔,用斧头可以砍伐木,故金克木。

3.专胜散,树苗钻出地面,木能克土。

4.实胜虚,水来土掩,筑堤抗洪,故土克水。

5.热销金属,火能销熔金,故火克金。

(三)五行相乘

五行的相乘是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相乘,是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而引起的异常相克反应。

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因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使被克的一行虚弱。

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这称为“木乘土”。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这样就使对它克制的一行显得相对强盛,从而造成对它的过度克制。

例如:木本身并不过于强盛,但由于土的不足,使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虚弱,这称为“土虚木乘”。

(四)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是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另一种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相侮,是五行中某一行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亦称为反侮。

五脏的生克关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所对应的脏腑分别是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

五行学说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环往复不已。

五脏相生的关系为:肝木藏血营济心火,即木生火。心火阳气热血温于脾土,即火生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实肺金,即土生金。肺金清肃下行助于肾水,即金生水。肾水之精气养于肝木,即水生木。

五行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循环无尽。

五脏相克的关系为:肝木的条达,则疏泄脾土,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则控制肾水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则平和心火狂躁,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则制约肺金清肃太过,即火克金。肺金之气清肃下降,则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

如:春季属肝,心火偏弱,肝气太旺压心火,就易产生肝腹水。

心火生脾土,脾土需通过心火温暖,如夏季中午要午睡,饭后脾胃工作,时间上错过胃经当令时段,就偏弱,需心火之气温暖。只有睡下,心火之气才能旺盛,温暖脾胃之气。脾胃不能寒,若心火不暖,胃动力就激发不出来,消化功能差,要找心,心火温煦脾土。

五行与四季:春(风)气通于肝木;夏(火)气通于心火;长夏(湿)气通于脾土;秋(燥)气通于肺金;冬(寒)气通于肾水。长夏分主四季中每季最后18日,即36912月最后18天,加一起正是72天,故总以有脾土不主时,而旺于四季之说。“长”不读为“chang”,而读(zhǎng),这是“长(zhǎng)养”之道。

人的肚子爱闹毛病,是什么时候?季节交会之时,脾胃为土,四季交接时为土之月,脾胃就爱闹毛病。脾胃是后天之本,要想长寿,就要四季保护脾胃,特别是季节交会之时。一年四季,每季三个月,五大元素,每个元素为72天,“周易学说”认为,三、六、九、十二月为土之月,其后十八天为土当令之时,天造五行,都是平衡的。平衡、中庸,才符合周易的大道理。

全世界最大的连锁店是什么?“释”,“佛”文化,连绵几千年,遍布全世界。佛教是印度泊来的,发扬、广大、成熟于中国,中国人结合中华文化特点,改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文化。

春季,从立春开始,阳气上升,万物萌发上升,植物发芽,人体在此阶段是升发之力,腠理开放,体内阳气之力促使活动。若九点不起床,体内之气出不来,就会一天感到无力。若五、六点之前起床,就可保持一天的清爽。

夏季,一切生物在长养,长养之时,人就要活动、出汗,体内阳气长出来,出汗,有排毒作用。因为冬天的沉没、积累,体内的无用物质排不出去。小孩在夏季风跑、风吃、风喝、风长,汗液大量排除,都是正常的。

秋季,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收,收果实,藏入,供冬季受用。

冬季,进补,蓄积营养,强身健体。寒风刺骨、大雪封地的冬季,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

我们所吃的食物,要根据季节食用,反季节的食物对身体不好,是有害的。有钱人爱得病,苍天有眼,是平衡的。钱是闲的,心是闲得,人是闲的,才能做好养生。人的正常寿命是175岁,不要说“长命百岁”,要说“寿比南山”,达到天人合一。活一百岁是正常的。要掌握周易、五行、养生的理论、方法,在四季之中合理的保护自身。

五行与颜色:绿色代表木,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

有心脏病的人,若穿黑衣服,心火被水欺,病上加病。

有脾胃病的人,在春季,肝木旺,若穿绿衣服,朝东睡觉,肝木克脾土,肝气旺,服用治疗胃病的药物就没效果。要穿黄色衣服。黄色为主体,土保护脾胃,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坐红沙发,黄靠背,心火生脾土。常年脾胃不好的人,可用黄布缝一背心,在布里装些黄土(生土晒干),穿上,睡觉头朝南,土气养胃。

有心脏病的人,木能生火有助于心脏健康,春季治疗事半功倍。有的人吃中药有一段时间有效果,而一段时间无用,就是没有考虑五行、四季的旺衰因素。比如在春季有效果,不换方,秋季继续用,肺金之气克制,效果就不好,在冬季肾水克火。所以要巧妙配方,不同季节不同方。要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药物,才是养生之道。

肺病在春天,肺为五脏之长,为宰相, 肝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本来肺属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气有时候反胜肺,将相不和,金木相冲。木气本就好胜,好顶撞,将相不和,则国家有难,在人体也是这样。当春季肝木过旺,肝旺虽养脾,但反克肺金之气,因此,春令是“肺”的“多事之春”,老咳喘、老慢支、新旧肺病、肺脓肿、肺结核不仅高发,而且非常容易复发。

肾病之人在春天,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休息,养肾,不能损耗肾水,防治肾病复发。

肾阴虚、肝阳亢、脾湿,是现代病,大部分是熬夜造成的。耗伤肾水之气,造成肾气虚,不养肝木,形成肝阳亢,长时间形成肝气郁积,气血淤积、阻滞,产生癌细胞,胃、肝、食道癌大都与气有关。春天是各类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抑郁症”就是癔症,此类病人春季易发,就是肝气郁积,就要调肝抑郁。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生物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生物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子午流注与现代人体生物钟相吻合,证明中国古人子午流注理论的正确性。一年之间有四季(春、夏、秋、冬),一天也有四季,分别是“日春”、“日夏”、“日秋”、“日冬”。“日春”指3:00~9:00;“日夏”指9:00~15:00;“日秋”指15:00~21时;“日冬”指21:00~3:00。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四季一样如此:“日春”主生;“日夏”主长;“日秋”主收;“日冬”主藏。

“天人合一”,是要顺从天地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睡不睡,气血不能回家休息,“耗煞”!当起不起,气阳封在体内,“封煞”!肾主骨,骨生髓,髓养大脑。肾水气旺,肾心相交。中午要小睡一会非常重要,心肾之交,心火养育脾胃。“日秋”,太阳落山,思想就要安静。肾将一天之中的精华之物气化为营养之物,濡养全身。《黄帝内经》讲“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