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古筝儿歌谱子:安庆民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51:53
米 筒
 升、斗、斛,都是往日量粮食的器具。十角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后来改为五斗。俗话说:“命里只有八角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可见,角、升的概念,早已在人们头脑里扎下了根。

  米筒是用竹子做的,这种竹子很粗,锯下一节来,把心掏空,打光,再把外表整漂亮,或者雕上一些花纹,大小不一,一般能装一市斤米,也有稍大点,或稍小点的,上下不超过二市两,颜色多为棕色,这种颜色是经过加工处理或年深日久而成。

  米筒实际算不上一件工具,作用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家庭主妇煮饭前,根据家中人数量米用。有客人来,就要加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粮食紧缺的岁月,人家之间借米或还米,二三十斤内,用秤称嫌麻烦,况且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秤,就用米筒代替。

  母亲常用的米筒,很有些时日了,摸上去光滑滑的。量米时,用手掌平平划过,正好是一市斤,稍松点,有一斤二三钱,稍紧点,有九两多,全凭手的松紧。

  那年代,农村还很穷,上餐不着下餐,家家户户缺米少粮,借米是一件常事。小时候,最不情愿的事就是被母亲使唤去借米。上门向人家借米,难免不看人家脸色。我借的米还得我去还,又不会把握手上的功夫,紧了,怕人家吃亏,不高兴;松了,又担心带去还的米不够。尽管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还米时,手一定要松一些,不要让人家吃亏,毕竟人家借了米给我们渡难关,至少也要够量。大人们说,米筒虽不是杆秤,但它其实就是秤,它肚里装的不仅是米,更是良心。

  也有邻居来我家借米,母亲在量米时,总是带点弧形。母亲对我说,不要小看这一两几钱米,不要让人家小看了我们,少吃一口饿不死人。

  在村子里,每家心里都有谱,哪家借米出去时,手卡得很紧,哪家还米时手很松;某某家从不让人吃亏,也从不让人占便宜;某某家只能占便宜,从来吃不得亏。一个米筒,量出了村庄人的纯朴、狡黠。

  尽管大家心里都有数,但只把它装在心里,从不挂在嘴上说。有难处时,你上门借米,家有三筒,借你一筒,实在没有了,也向你说清楚,你当然也不会怪他。村里人也不兴记账,还米时,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借几筒米,如果记账了,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即使有人真的忘记了,也就算了,不就是几筒米吗?

  也不是村庄的人都是这样。上屋组就有个不归功(不成器)的人,姓郝,虽没有太多恶习,却好吃懒做,五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

  那时村不叫村,叫队,队里的粮食靠出工挣工分,口粮指标是按人头计算的。他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对有限的粮食不会计划,三天两头四处借米。久之,他也就成了响当当的“借米专业户”。

  郝专业户也不恼,油腔滑调的却也能讨村里的媳妇好感。不要看他成天游手好闲,嘴巴功夫却是一流。他知道每家的米缸都是女人管的,就对女人献殷勤。他献殷勤极有技巧,会根据不同女人的喜好讲话。对年纪大的,他会说,啊呀,你的屁股真大!你真的骚,和你睡一觉这一生没白活!对年纪轻点的,他就说,想死好多人了,昨晚哪个野老公被你家的狗咬啦!

  他的这番讨好话,要是搁在别处,女人听了肯定会生气的,但村子人知道,这种场合是很中听的。乡间的女人没有那么多的情趣,这种诨话往往让女人心里痒痒的,因而借米专业户借米,很少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