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硬件特性:事憶念与理憶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04:59

「憶念」者有二,有事憶念及理憶念:


事憶念者心中惟有佛,佛外更無心,即「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就是歡喜憶念佛,不管憶念佛的方式為表義名言、顯境名言、佛像、自性彌陀,均無不可,重點在於念佛得力,能契入相似一心不亂或一心不亂,常念、定念等功夫

廣欽老和尚說:「念佛重在心念、專精。」如何每天心念、心想專注憶念佛十六小時至二十四小時才是功夫、才是法樂。若一天念佛一、二小時,三、五小時等均難成事一心念佛之功夫。仁者!請問您一天念佛幾小時?佛說阿彌陀經云:「若一日(夜)至七日(夜),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您是否已進入常憶念佛之歡喜自在呢?又事憶念時,

 當如貓捕鼠,提起全副精神,身毛皆豎起。

 當如雞抱卵,放下一切妄想,飲水啄食,渾然忘卻。

若已熟悉常憶念佛之行者,當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歡喜的常憶念佛,迨修學憶佛念佛約數月後,即可能出現常憶佛之念猶如泉湧(法喜)之現象。仁者會讚嘆這才是「常憶念佛」啊!這才叫極樂世界的修行方法呀!此時,已真正進入常憶念佛之行門。

如繼續一門深入,常憶念佛約一、二年後,亦可能有憶佛心謝(亦即身心兩忘,忽略現實,不與外五塵境相應等,能分別、所分別不起,憶佛、念佛之念消失,「念極而忘」,約初襌前未到地或初禪之念佛定力)之定境狀況出現,令分別煩惱不得現行。仁者若初入此境界,請勿驚慌。

 憶佛心謝,即蓮池大師於阿彌陀經疏鈔所謂:「念極而忘」,亦是禪宗四袓道信禪師在入道安心要方便門中開示之「常憶念佛,攀緣不起」,泯然無相、平等不二,顯然與「定心」相應矣!正是憶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及見佛性之機緣;若繼續精進,乃至「忘極而化」,漸入轉染成淨,功夫得力之時節,恭喜您!


理憶念者雖然四種念佛,愈後者之行門越深於前者,但理性憶念功成者,則無論持表義名、顯境名、佛像等念佛,均通乎實相,平等不二,不必偏執也。茲將理性憶念之行門,分述如后:

 

一者,常憶念佛至相似一心或一心時,即念反觀,若有大乘般若正知正見(請參閱本書第四章第四節般若正知十五要及拙述之八識規矩頌真實門一書,自可具足),又一心想覓得「甚麼是真心?」者,只要將此「一念」—「甚麼是真心?」深植心中,平素仍繼續憶念不懈,自會即念反觀真心,待至於動中能、所不分之時節,一念相應真心,破迷開悟,契入心佛一如,了悟「即心是佛」的真諦;若亟欲覓得佛性時,以同樣的方法,將「甚麼是佛性?」之「一念」深植心中,平素亦繼續憶念不懈,自會即念反觀佛性,待時節因緣成熟,一念相應契入佛性,即得常於一切時、一切處,覺而不迷,了悟「不二之性,即是佛性」的中諦。

 

二者,常憶念佛至相似一心或一心時,不必別舉話頭,只須把憶念之一念,即念反觀(此即印光大師文鈔中所謂:「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終日憶念佛,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心即是佛);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佛即是心),契入能取、所取雙亡時節,一念相應淨分第八識,唯識實性顯現,了悟心佛一如,平等不二之真諦,此即是念佛觀之理性觀。

 

以上二種方法,皆可入理性憶念,而得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明心)見佛(見性),尤其第一種方法,於常憶念佛至相似一心或一心之時節,即念反觀,自然悟入,此即念佛圓通章中不假方便,自得真心開或佛性顯之行門。末學十餘年來,以此方法,令不喜歡別舉話頭之常憶念佛同修,於憶念佛時,亦能善巧悟入真心及佛性。


憶及民國八十年左右,末學一直想開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及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之悟入行門,俾念佛人亦得悟入,利益佛子們。概因廣欽老和尚曾開示:「心開即是明心,見佛即是見性」,內心嚮往不已!亟思契入方法,後來在  佛菩薩加被,終於有幸於禪宗四祖道信禪師所述入道安心方便要門論中,赫然發現「常憶念佛,攀緣不起,憶佛心謝,泯然無相,平等不二,即看此等心,即是真如、實際…,名相雖多,其體是一…。」等內容,即確信念佛圓通章之悟入方法。當時末學已會憶佛,故常憶念佛不斷,即念反觀心性,後來果然如經文所說,不假方便。多年來,亦以此等方法幫忙擬欲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見佛之同修,故輯述念佛圓通章解行法要一書,回報佛子們,敬請函索或上網查閱,珍重修學,因緣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