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四 半音阶:青年应拒绝“市侩价值观” 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54:46

青年应拒绝“市侩价值观”

  王玉宝

  最近,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引起舆论关注。

  23岁的他,先是因年龄过轻、资历过浅,却通过公选进入甘肃省武威市副县级领导公示名单而受到质疑。然而,质疑引来的媒体报道,却掀开了他的另一面:这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这个曾经的高考文科状元,在大学毕业时,放弃留京,毅然选择到“比自己家乡更穷”的西部农村工作,工作能力和业绩颇受当地群众和领导好评。

  要说一个贫苦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是为了投机而选择服务西部、服务基层,这有点说不过去。假如没有对大众的情怀、对社会的担当、对理想的执着、对工作的务实,他即便选择了,也坚持不下去。

  焦三牛的经历,一方面显示,在农村干事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或许可以在价值观问题上为当代青年提供一些启示——在社会的物欲面前,当代青年到底还要不要保持一点超乎物上的理想?当最初的激情褪去时,青年又如何开拓通往理想的道路?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精神世界的虚无,带来最无望的贫瘠,无论你物质怎样丰裕,你不会幸福。今天,考量个人得失,考量利益多少,都无可厚非,但作为青年,必定要为心灵世界留住理想的底色,才能抓住人生的幸福。今天,观念多元,要求所有人都大公无私、专门利人、毫不利己,这不现实,但作为青年,必定要有理想、有热血、有追求,才活得精彩。

  青年的精神世界,青年的价值观选择,关乎民族未来。今天,个人选择应该多样化,但从青年这一代人的整体而言,却不能没有对社会的担当。社会正由于有青年这一股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才能破除沉疴,不断进步。假如青年一代,失去改变世界、造福社会的信念,价值观世界布满“交易”和“市侩”的“暗桩”,那就是价值观领域的最大“荒漠”,是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是一个社会的最深刻无望。

  今天,在城市的青年,也许条件比焦三牛好得多,待遇好得多,但有多少人并不知足,整天怨天尤人,在理想面前踯躅不前?焦三牛这面“镜子”,值得我们照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