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蔚艺术家:地理教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00:28

鲁教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貌特点和成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通过模拟实验、讨论、自学、读图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4、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5、能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学会分析某个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评价设计】

1、通过“视频导入”、“导游扮演”“说一说”“填一填””记一记”和“牛刀小试”检测目标1的完成。

2、通过实验和小组学习活动检测目标2的完成。

3、通过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课堂表现检测目标3的完成。

4、通过实验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检测目标4的完成。

5、通过案例分析检测目标5的完成。

【学习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形成原因及其治理;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

【学习过程】

视频导入,问题情境呈现,引起学生的思考。

一、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一)导游扮演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0~51的黄土高原的概况的内容,扮演导游的角色,对黄土高原从位置、范围、地貌特点等几方面做简单的介绍。

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请一位小组代表到前面讲台上说一说。

(二)说一说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填一填 重温教材51页水土流失的危害,独立完成下表。 

 

 

变化

危害

气候

地方气候趋于     ,降水变率    

水旱灾害     ,农业    

水文

河流含沙量     ,径流季节变化    

淤积江河湖库,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剧     灾害

土壤

表土       ,肥力      

耕地面积     ,农业    

地貌

地表多                       

引发泥石流等,危及工矿交通等设施安全。

植被

自然植被覆盖率    

生态环境    

(四)记一记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记一记。

(五)牛刀小试

1.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的沉积    B.流水的侵蚀

    C.断裂作用      D.内力作用

2.下列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    )

   A.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B.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C.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D.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很多,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预习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1~53的内容和学案主干知识,重温一下,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小组

任务

第一小组

实验1

第二小组

实验2

第三小组

实验3

第四小组

实验4

1、实验探究按照下表分配情况完成各组实验。完成之后填写实验记录,并请各小组选派两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汇报实验结果。

2、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降水强度是导致水土流失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实验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实验器材】    塑料方盒每小组2个、土壤若干、草皮一块、洒水用的工具每小组 2 个、烧杯每小组2个、水若干等

【实验要求】

①塑料方盒内用同样厚度的土壤或草皮覆盖,且平放在桌面上并使有孔一侧伸出桌面,以便水、土流入到烧杯内;②把烧杯放在塑料方盒的小孔的正下方 ;③在洒水工具内装入等量清水,并注意使两个洒水工具保持相同的高度。④每组两个塑料方盒并排放在一起,做对比实验。⑤完成之后填写实验记录,并请各小组选派两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1:同等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两个塑料方盒内分别铺上同样厚度与坡度的土壤和草皮(土壤和草皮为在同一地点取得),放好烧杯准备接水,然后洒水,分别观察。

实验2:同等降水条件下,土质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两个塑料方盒内分别铺上同样厚度与坡度的紧实土壤和疏松土壤,放好烧杯准备接水,然后洒水,分别观察。

实验3:同等降水条件下,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两个塑料方盒内分别铺上不同坡度的土壤,放好烧杯准备接水,然后洒水,分别观察。

实验4:土质、植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两个塑料方盒内分别铺上同样厚度与坡度的土壤,放好烧杯准备接水,然后洒水,但出水强度分别是一强一弱,强度大的洒完水后,强度小的即刻停止洒水,分别观察。

【实验记录】 (每小组按要求对实验进行记录)

小组分工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相关要素

植被状况

土壤质地

地形坡度

降水强度

良好

有无    

紧实

疏松

水土流失状况

 杯中水颜色的深浅

 

 

 

 

 

 

 

 

杯中水含沙量的多少

 

 

 

 

 

 

 

 

水土流失的轻重

 

 

 

 

 

 

 

 

与水土流失轻重

的关系

 

 

 

 

 

【小结】观察4组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水土流失的部分自然因素。

【其他的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回扣教材,完成:

 ①从地形看,从         向         过渡。

 ②从气候的干湿地区类型看:从      向        过渡。

 ③从植被看:从       向        过渡。

 ④从农业生产类型看:从        向       过渡。

3、归纳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二)人为原因   

1、说一说 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影响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填一填 重温教材52~53页,结合视频完成下列内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人口的________。

    (2)不合理的____利用:采用 _____ 的耕作制度;露天_____,开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3)破坏     :______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 _____、战争等原因。

3、记一记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记一记。

4、拓展训练 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①: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②:土地退化   ③:人均耕地减少  ④:需要更多劳力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2)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3)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部分,主要根据存在的问题,设计小组探究活动来完成治理措施与发展的内容。同时设计案例分析(案例:结合乡土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沂蒙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提出该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方向。)检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结构式,图略)   

五、当堂达标(只列出部分题目 ) 

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人为破坏植被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

3、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森林向荒漠过渡

C、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D、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六、质疑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学得怎样?还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提出来或者相互交流解决。     

七、下节课预习安排

1.自觉安排20~25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

2.要把课本、图册和学案三对照进行预习。

3.预习本课时内容时,要注意结合第一课时的成因分析内容。

4.把课本第54-56页图文内容至少圈读一遍。

5.记录自学内容及所做题目的疑难点,需要老师课堂帮助的问题,通过课代表于课前汇集后反馈给老师。

6.课代表在每小组中随机收2份学案同时送交老师,以便检查掌握预习情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确定上述5个目标,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环节,目标达成的路径由视频导入的问题、多个探究活动和交流活动、一个实验、一个案例分析和三个过程性检测与一个课堂终结性检测来完成。首先用视频景观呈现,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后,利用学生的各种自主和合作的探究活动、测试、练习等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目标,再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升华知识,完成高层能力目标。之后通过当堂达标和质疑反思来检测学生从基础掌握到能力发展到学生方法掌握等三维目标的达成的情况,最后设计了下一节课的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