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道德败坏:糖尿病相关知识存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06:31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不健康饮食、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而这些因素往往与城市化、机械化和工业化相联系。人们通常称之为“富裕病”或“行为与生活方式病”。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具有同样的趋势。1996年全国流调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以省会城市最高(4.58%),其次为中小城市(3.37%)和富裕县镇(3.29%),最低为贫困县农村(1.17%)。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增长幅度正表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显著特点。我国两次卫生服务总调查(1994和1998年)显示,与1993年相比,我国1998年糖尿病患病率城市上升53%,农村则上升128%。 目前已经掌握的大量知识、经验和采取全球行动是控制非传染病的良好机遇,主要是对当前最为突出的4种非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糖尿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少体育活动进行综合控制。有关报告强调,任何人群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中等危险因素水平。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即使危险因素水平只有微小的变化,也将产生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鉴于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群体预防与干预将放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首位。为唤起广大群众对糖尿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曾以“糖尿病无知的代价”作为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并推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五项综合措施。今年世界糖尿病日将生活方式与糖尿病作为主题,将再次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强化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群众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使其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开展一级预防的同时,要重视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据调查我国约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诊断,而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可以使糖尿病导致90%以上的失明和50%以上的截肢与肾衰得到预防。

“糖尿病的发病尽管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更加密切。”专家表示,例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整日泡在电脑、电视跟前,户外运动不足。热量摄入大于消耗使小胖墩数量剧增,这是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2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中的发病率近年也有升高的趋势。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般较缓和,有的患者甚至自觉十分健康,仅在体检中发现。此型患者治疗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但在必要时也以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的原因
 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机制也更为复杂、对此有人提出了“节约基因”的假说,认为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在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居民的体内逐渐产生了一种“节约基因”,使人在能得到食品的时候,善于把热量集攒起来,以备荒年,结果在发生饥荒之时,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得以存活。由于适者生存的道理,久而久之,贫困国家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多半具有这种基因。
 在贫困时期,“节约基因”是一件好事,使个体得以生存,使种族得以延续。但到了不愁温饱的时候,“节约基因”又由好事变成了坏事,使人体容易发胖,产生高血压和出现血脂异常,且容易得糖尿病。特别是    生活模式发生剧变之时,遗传基因的变化赶不上生活水平的变化,使2型糖尿病爆发性流行,这就是糖尿病遗传因素的意义。
 导致2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这些都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诱因。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最后是血糖升高,变成糖尿病病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2型糖尿病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2型糖尿病好发于成年人,尤其以中老年人为多。
  多次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都表明,2型糖尿病发病的年龄多在40-60岁,从40岁起,患病率逐渐增加,到老年期达到高峰。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相对来说,还是十分少见的。
 第二个特点是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也就是说与1型糖尿病相比,不那么来势汹汹。
  2型糖尿病病人症状不明显,不见得每个患者都有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的表现,多数人也没有显著的消瘦,当然体力和体重不同程度地下降还是比较常见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患者往往不需要靠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
  也就是说,患者不打胰岛素也不至于很快就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所以,2型糖尿病原来又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有时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但多数是因为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是因为发生了急性并发症或者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较重,而不像1型糖尿病病人那样是为了维持生命。

1型糖尿病的概念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病因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