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风水大师是谁:《生活与哲学》考点提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09:01
201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

发表日期:2010年3月17日        已经有1037位读者读过此文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  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规  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    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内    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所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有阻碍作用,所以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含义(★★)

    联  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指导意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指导意义: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含义(★★)

    矛  盾: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指导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辩证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一定场合下,普遍性、特殊性发生转化。

    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含   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出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含  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意  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   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实   质:“扬弃”。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创   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进步。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部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内   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  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者,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