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还需要看日子吗:[转载]2011年北京市高考理综卷生物学试题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49:01

2011年北京市高考理综卷生物学试题解析  

1 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解析: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发生细胞的凋亡而非分化。

答案:C。

反思:凋亡能否视作一种特殊的分化?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丰(富)度是用来描述群落内物种数量多少的,用来描述种群内个体数量多少的是种群密度。

答案:D。

反思:这道题本是要考查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的相符性,可设置的错误点却在调查参数的术语运用上,似乎偏离了题目本意。设想一个人连调查指标都不会选择,他还去做什么调查,岂不整个一个糊涂蛋!

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解析:叶绿体合成的ATP一般用于暗反应,不进入细胞核。氢离子无法通过扩散作用通过液泡膜的脂双层。溶酶体内的酶应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粗加工后,需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成熟,形成小泡再运入溶酶体内。

答案:D。

反思:叶绿体合成的ATP是否仅用于暗反应?记得看过一本大学植物生理学教材(待重新查证)有所涉及,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部分ATP能运出叶绿体进入细胞核,其方式是通过核孔还是核膜?尚不可知。考虑ATP非蛋白质、RNA那样的生物大分子,认为是通过核膜进入更符合中学的教学理解。氢离子的过膜方式、溶酶体体内的酶从外进入的知识细节,中学课本并未涉及,在高考中出现要求学生仅靠推理得出结论是否合适?

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解析:一个基因只有一条编码链。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但肽键的断裂需要酶的催化。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序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因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故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指导核糖体合成的一条多肽链经蛋白酶切割作用形成的。

答案:D。

反思:高温能否使得肽键断裂,教材并未涉及,是否难为学生?

5.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 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一次性过量饮水,使得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因而造成人体细胞吸水肿胀,故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促进肿胀的细胞失水,对患者进行治疗。

答案:A。

29.(18分)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B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应是作为A组的对照。Ⅱ组来自A组,注射细菌X后血清中会有相应抗体,而Ⅳ组来自B组,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清中无相关抗体,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对于细菌X,抗体不能抑制,而活化T细胞能抑制,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属细胞免疫。从图2可见,是在感染1天后再对各组小鼠注射T细胞或血清。从A组小鼠中分离出的(活化)T细胞能使Ⅰ组小鼠有效抗菌,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小鼠感染的应是导致相应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菌X。由图3可知,对细菌X杀伤力最高的是活化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这样才能含有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还应有该物质活化的对象-巨噬细胞,该细胞之前应未被活化,故应选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该巨噬细胞是否被活化,需通过接种细菌X来检测。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机制。

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胞X    前I

(4)活化巨噬(5)a、d、 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30.(16分)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   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     观察切片,统计    的比例,并比较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解析:(1)朱砂眼(a)果蝇应含有aa,但不能含bb(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因此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是aaB_。(2)双隐性纯合体雌蝇(aabb)2种色素合成都受抑制,故其复眼为白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双杂合体(AaBb)雄蝇(K)只产生2种精子AB和ab,说明父本的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a、b同在另一条2号染色体上。(3)正常情况下,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父本双杂合体雄蝇(K)产生AB型和ab型次级精母细胞,继而分别产生AB型和ab型精子。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说明这6次父本只产生了AB型精子(AB型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完成分裂),而没有产生ab型精子(可能ab型次级精母细胞未正常完成分裂)。(4)K的次级精母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形成精细胞,而其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有部分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分裂形成精细胞。所以二者在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比例上存在差异,前者(K)比后者要小。

答案:

(1)隐     aaBb   aaBB

(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

(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与其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

31.(16分)

T-DNA可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株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       ,因为后者产生的        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2) 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        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

(3) 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        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      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       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                 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       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                 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段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解析:(1)顶芽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发育。(2)野生型拟南芥是否被农杆菌转化,可在个体水平进行检测,看它是否具有抗除草剂性状。因此可将其种植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盐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1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如果出现3:1的分离比,则为单基因突变。(5)这个“该突变体”应指第(4)小题的抗盐突变体,所以插入之前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降低。(6)因为要扩增的是被插入基因片段,所以应提取突变体植株的DNA。将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是DNA连接酶。图示中表示出了DNA合成方向是:引物A是顺时针方向,那么,B、D就是逆时针方向,C也是顺时针方向。利用A、D这对引物扩增的将是T-DNA片段,而利用B、C这对引物扩增的才是被插入的基因片段。

答案:(1)顶芽     生长素

(2)(一定浓度的)除草剂

(3)(一定浓度的)盐

(4)野生型    1

(5)降低

(6)突变体      DNA连接酶      B、C

【说明】转载于新浪博客

作者:单克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c5b570100uqu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