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展expoon官网:高中生物学基本概念辨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0:08:15

1.应激性与适应性

应激性是生物受到刺激时,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某种生理活动,是一种动态反应。它表述的是过程。应激性的发生应具备四个条件:(1)有外界刺激,(2)对刺激作出了反应,(3)反应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4)反应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结构。长期应激性的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它表述的是结果。判定适应性的依据主要有三个:(1)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什么;(2)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是否与环境相适应;(3)这种特征是否是长期的、稳定的,不随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如变色龙的体色与青草的颜色一致,是应激性,并且属于适应性;而蝗虫的体色与青草的颜色一致则只是适应性,而不是应激性。

由此可见,适应性是生态学上的概念,它强调了生物与环境的整体关系;而应激性是生理学上的概念,它强调了生物的反应过程。

2.生长与发育

生长是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

1)从生物的结构上看,生物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其中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依靠细胞分裂。

2)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就表现为物质和能量的积累、表现出生长现象。

发育是指生物体或生物体的器官、组织从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就叫做个体发育。

生长不等于发育,生长和发育通常是相伴发生的。但在性成熟后的生长(如成人的发胖)就不再伴有发育了,幼小时长时间的生病导致体重减轻可理解为只发育而无生长的现象。

3.渗透与扩散

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向溶质浓度大的一方做分子运动,使膜两边溶质浓度达到均衡的现象。例如,具有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扩散是指物质从密度大的空间向密度小的空间运动的现象。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等物质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方式都属于自由扩散。

渗透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渗透一定是扩散,但扩散不一定是渗透。渗透相对于扩散有两个要点:①跨膜(扩散可以不跨膜),②作用物质是溶剂分子(扩散还可以是气体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式既可说是自由扩散,又可说是渗透;但氧气、二氧化碳,甘油等物质通过膜只能说是自由扩散,而不能说是渗透。

4.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它往往是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选择透过性膜。这些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的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同一植株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也不同,都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死亡时,膜的选择透过性便消失,从而说明了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可以这样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相同点: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不同点:只要分子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说,即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就不能通过。

5.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仅仅指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亚硝酸或硝酸,释放能量的过程。深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能促进硝化作用,防止土壤中NH3的散失。而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主要是指利用硝化作用释放的能量将CO2H2O合成有机物的同化作用过程。硝化细菌依靠这些合成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6.极体与极核的区别

区别

极体

极核

存在不同

存在于雌性动物的卵巢内

存在于植物的胚囊内

来源不同

是由减数分裂直接产生的

不是减数分裂直接产生的

去向不同

不具备生殖能力,一般被卵细胞吸收为营养物质

参与双受精作用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7.胚囊与囊胚的区别

区别

胚囊

囊胚

存在不同

是高等植物雌性生殖结构——子房的结构之一

是高等动物卵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胚

产生方式

不同

是由胚珠内的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

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

8.生长素与生长激素

生长素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等),而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功能。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产生的蛋白质,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9.消化与氧化分解

消化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如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酶作用的,不需要ATP供能,也不产生ATP。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开始需要ATP供能,但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生成ATP,最终净产生ATP。生物氧化就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10.捕食、寄生与腐生

捕食中的被捕食者将被杀死或造成身体某器官的明显残缺,寄生中的寄主不会出现这些变化。(捕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寄生只致病)

寄生是指生活在寄主的体表或体内,通过活的生物体获得物质和能量的。腐生是靠分解无机环境中的有机质(如动物遗体)获得物质和能量的。

捕食者、寄生者与腐生者的同化作用类型都是异养型,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捕食者和寄生者属于消费者,腐生者属于分解者。

11.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做多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单倍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产生它的物种来说的,也就是定义中的“本物种”。②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其物种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完全一致。③只要是由配子(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无论细胞内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均称为单倍体。④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有时不只是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⑤判断单倍体应先看其发育来源,不要只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

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与正常的二倍体相比,多倍体与单倍体比较如下:

发育来源

植株特点

缺点

应用

多倍体

受精卵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均较大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

配子

植株弱小

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

12.无土栽培与植物组织培养

无土栽培是一种以溶液代替土壤介质培养植物的方法,该法能及时补充植株所需的矿质营养,培养液中含有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植物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根、芽进而培养成植株的过程。该过程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基中除了必需矿质元素外,还应加入蔗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物质才能完成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只是将种子或者幼苗培养成植株,无需另外提供有机物。

1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两者不是一回事。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的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畴;而物种的形成,则必须在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形成。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是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生物进化不一定就直接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生物在进化,未改变则生物未进化。

14.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当然可以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先天性愚型、多指(趾)、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都是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来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现在已知的大多数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但是,也有不少在婴儿出生时就可确诊的先天性疾病并不是遗传病,这些病并不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而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某些环境因素造成的。例如,胎儿在子宫内受天花病毒感染,出生时面部就会留有癍痕;母亲在妊娠早期受风疹病毒感染,可使婴儿出生时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等。所

以说婴儿出生时所患的疾病并不一定是遗传病。

15.趋性与非条件反射

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等。趋性是在动物个体全身都参与下才能完成的反应。某些单细胞动物如绿眼虫、草履虫等有趋性行为但不具反射能力。

非条件反射一般只是动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反应,如膝跳反射,搔扒反射,吮

吸反射,眨眼反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