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单页布置折叠图片:江青曾挑衅尼克松 为什么没有早点到中国来(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4:54:31

江青曾挑衅尼克松 为什么没有早点到中国来

2012年02月09日 09:55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80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尼克松亲为周恩来接大衣 三场谈判同时进行

陈晓楠:尼克松的到来,为当时封闭的中国带来了触摸世界的机会,而同样美国人也因为此行,解开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神秘面纱,尼克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经这样写到,这一次访问给他留下的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他说呢,他和毛泽东会晤的时间太短,又过于正式,使得他对毛泽东只能有一个浮浅的印象,可是和周恩来有过长时间的接触,所以呢能够看到他的才华和朝气。

尼克松说世界上的很多领导人和政治家,往往全神贯注于某一事业或问题,周恩来却不一样,他能够广泛的谈论人物和历史,他的观点为他那种刻板的意识形态的框框所歪曲,然而他知识的渊博是惊人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虽然尼克松和周恩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他对于周恩来的人品和才华,还是相当尊敬的。

解说:这一天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会谈在钓鱼台举行,当周恩来的车到达时,尼克松、罗杰斯、基辛格都已经站在楼门口迎接,周恩来走下车准备脱掉大衣的时候一旁的尼克松走过来,很自然的把周恩来的衣服接了过去。

刘馥敏:那时候接总理大衣是最难的,总理只要是进门,他肯定要脱大衣,就是在他的礼节当中,穿着大衣给人家握手是不礼貌的,就是要对等,人家不穿大衣,你也不能穿大衣,就人家要穿大衣,他也可以穿上大衣就这样,所以在大门口看门的这个,我们在底下不知练了多少遍,真的是那样。有的时候,你看明显的,那就是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就没接到嘛,但是因为那个时候距离尼克松很近了,所以尼克松给接了一下。

解说:这个镜头很快通过卫星传到大洋对岸,美国民众也对尼克松的这一举动投来赞许的目光,甚至有人说,尼克松是在为自己做竞选演说,不管怎样,尼克松的举动确实为破解中美隔绝几十年的坚冰注入了一股暖流。在公众视线下,尼克松和周恩来交谈甚欢,可是一旦走进会议室气氛骤然凝固,当时负责为会谈服务的刘馥敏现在仍记得双方会谈时的艰苦。

刘馥敏:我是听那时候王海容啊,还是唐闻生啊,有时候就过来在会谈之前,那么她们有时候会在门口跟我们一块说说什么的,我们也无意当中会这个什么,问怎么样什么的,会简单地问,也不敢太问,因为这是国家机密嘛,她们可能有的时候就摇摇头,那我们就知道没有多大进展,可能挺困难的,就给我们这种感觉。 

解说:在尼克松与周恩来会晤的同时,还有两个会谈也在进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和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主要商讨促进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问题,基辛格与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则关起门来负责起草中美联合公报,这三个层次的会谈虽然有着不同的内容,但谈判却是一样的艰苦。每次会谈都要进行到深夜,因此为了舒缓代表们紧绷的神经,中方也在会谈间隙为他们安排了一些文艺表演。

这天晚上北京开始下雪,而且越下越大,根据天气预报的说法第二天的雪会更大,这一消息让中方的接待人员焦虑不安,按照计划尼克松第二天要去长城游览,而此时,尼克松在周恩来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观看体育表演。

他们搬出体育器械的方式和高举红旗入场式显示了惊人的力量,男女运动员的外表,当然还有那精彩的乒乓球表演不仅给人以持久的印象,而且还给人以不祥的预感。亨利的警告无比正确,随着岁月的推移,不仅我们,而且各国人民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同中国人民的巨大能力干劲和纪律性相匹敌。

解说:这时体育馆外面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中方陪同人员都开始担心,第二天的活动会受到影响,但是一旁的周恩来却没有表现出焦急的样子,神色淡定,只是在晚上九点半的时候,走出去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又一脸平静的坐回原位,继续观看演出。

第二天清晨尼克松夫妇惊讶的发现昨天夜里街道上厚厚的大雪居然消失了。

江承宗:要保证第二天尼克松去长城路上要干干净净,不要出车祸,说车轮不要滑,就组织人扫雪,刚才我来的我们楼里还有一个老同志,一个女的,她是北京哪个中的老师,就沿着中南海天安门的,她老师带着学生就去扫雪,很早就去扫雪很早,头一天晚上开始,下雪开始,不断地扫,而且扫几遍,有的一遍扫完了还在下,又扫第二遍,扫第三遍,后来尼克松的弟弟来访问,请管礼宾方面的同志讲,管礼宾的同志讲到这个事,为了尼克松第二天去长城,我们组织人扫雪,去长城的路上多长的路啊,一共是80万人次扫雪。

刘馥敏:那个时候几乎北京市的沿道上这些群众都参加了,开始的时候比较厚嘛,就撒盐,撒那个盐,撒完盐以后再扫,晚上下那么大雪,第二天早晨就这沿路上干干净净的。

荣学志:就组织这些扫雪队伍多了去了,什么队长的,机关的,到那儿去反正路面都不让见雪,雪也不是很大,但是有,但是有危险,雪化以后就跟现在有冰。

解说:后来尼克松才知道前一天晚上周恩来是出去给北京市领导打电话,布置扫雪任务,据说那天夜里北京出动了100多辆洒水车,80万人的扫雪队伍,从钓鱼台一直扫到长城的烽火台,尼克松对这一切感到不可思议。

江承宗:这个尼克松一听,哎呀,他是非常感慨,不得了啊,你们这个扫雪的人次,比我们美国组织阿波罗上天,阿波罗到月球的实际劳动力的人次一倍还要多,他们的统计是不到30万人次,咱们光这一件事扫雪就80万人次。

陈晓楠:一夜之间发动80万人扫雪,在尼克松看起来,这种事情除了中国之外,很难再有别的国家能够办到,既使是他这个美国总统也是根本不行的,尼克松甚至还对中国人的这种集体性感到忧虑。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我们必须在今后几十年之内在中国还在学习发展他的国家力量和潜力的时候,搞好和中国的关系,否则的话,我们总有一天要面对世界历史上最可怕的强大敌人。

现在我们或许很难知道尼克松写下这些话时候的心情,是一笑而过的呢,还是如临大敌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的这些经历是尼克松在别的地方不曾遇到过的,这个他曾经一心向往的东方古国还是一如既往的神秘。

好,感谢各位收看今天的《凤凰大视野》,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回望1972尼克松访华日记。

声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