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门票预订:最新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16:53
○解毒、急救

△82泻毒方(泻什么毒?与97重复)
当归三两   大黄一两   明矾一两   生甘草15
煎服一次灵。

△96解毒方
芫荽(香菜)两棵   白矾一两   两味合并开水冲服,服后即吐。

△140解毒方
明矾(内服)   配浓度至酸涩。灌在刚服毒而死之人口内,灌下肚,越多越好,即可吐出毒药。


○性病、近视及其他

△48梅毒方   (特效,不除根,当时有效)
槐米10   红枣七个   血竭10   轻粉10   核桃七个
捣成粉为豆大丸,每服20丸,开水送服。
凡梅毒病人之粪便当单独消毒处理,或掩埋。

△58梅毒方二(特效)戒盐七天(徐老方,除根)
轻粉6   红粉*?6   水银3   斑蝥10   巴豆(去油)   朱砂3
喝后用冷水漱口至热吐掉,反复几次。用土茯苓、金银花煎汤作药引子服下。
红粉*:药典p335#0470,异名为红升、灵药、红升丹,升药。为由水银、硝石、白矾,或由水银与硝酸炼制而成的红色氧化汞。

△36治近视方
沙苑子15   菟丝子15   北五味15   车前子15   女贞子15   灯心草15   淡竹叶15
煎服,日三次。

△37腿浮肿,舌干   五副
当归10   生地10   桃仁13   红花10   赤芍10   甘草5   柴胡6   桔梗6   川芎5   长生草15   陈皮13   陈曲*15   降香15   茵陈12   栀子10   篓仁16   麦冬16   玄参25
水煎服,日三次。
陈曲*:药典p589#0818,神曲异名有六神曲、六曲。无陈曲之名。

△38去虚汗,补胃 三副
当归16   川芎10   苍术10   陈皮10   川朴10   白术10   龙骨30   牡蛎30   黄芪30   半夏10   玄参12   砂仁10   甘草5   山药15
水煎服,日三次。

△43番泻叶
番泻叶泡白糖喝下即泻,胃热气即下。

△44一把抓
麻油炸过的马钱子(即做大膏药用后)碾末,与面粉熟面粉各半为丸。
吃2~6粒,温水送下即泻,冷水解痛、解毒、解泻。

△45渡江子
制法:巴豆在热麻油中略滚,凉后外包腊。
吃2~4~8粒,温水送下即泻,止痛。

△117止腰痛方(与86重复)
枸杞子30   白术60   泡茶喝,止腰酸痛,不能弯。

△65眩晕,痰火上盛一二方
①大黄3~6   研末一次服下。
②鹿茸酒,治上虚眩晕。15克,酒煎去渣入麝香少许,一次服下。

△112一味大黄散(主治实证眩晕,痰火上盛)
大黄6克,研末,茶调,一次服下即好。(与前△65重复。)

△113六一散(主治一切暑病,发热,烦躁,小便赤)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研末,每次服9克。  
灯芯草汤引送服。

△104奔豚汤(小肚子气上冲胸)
当归6   川芎6   甘草6   黄芩6   半夏13   生葛根16   白芍6   生姜13   郁李白皮引,温水服下。

△133戒酒方1、2
①大白(槟榔)30~50克   泡白酒半~一斤,七天后服用,即可戒酒。
②马尿泡酒喝,或童尿二盅泡酒。

△143解酒方
粉葛根泡开水一杯,喝酒前一小时服下,即能千杯不醉。

△144醉酒方
闹阳花酒一盅,掺与酒鬼杯中,一杯即醉。

△偏头痛(原抄本p32方三)
中午开锅饭一团,包布熏烘痛处,至饭冷扔河里,每日中午一次,如此治疗108天断根。


○调摄类

△13金匮肾气汤(补肾虚,治虚胖,肚大。)
熟地30   山萸肉16   山药25   丹皮13   云苓13   泽泻8   附子10   边桂5   女贞子16   淫羊藿16   杞子16   沙苑子16   菟丝子16   益智仁12   口芪60   杜仲16   炮姜10   巴戟天25   龙骨25   牡蛎25   石伟*(为石苇之笔误)15   (大便干加生首乌)

△72辟谷丹
栗子   大枣   柿饼   核桃   银杏   各五百克,共末入丸。
服一丸可辟七天。

△88二百味羊肝散(治五积黄瘦天下第一)
使君子10   苍术10   白术10   三棱10   文术*?10   六曲10   鳖甲10   麦芽10   山楂10   枳实10   川朴6   海螵蛸10   广木香10   陈皮10   青皮10   黄芩10   大白10   栀子6   茵陈10   甘草5   砂仁10   白寇10   鸡内金10   五谷虫*10   木鳖子*10   青羊或白羊肝各一副。
文术*:药典无此名。或说即莪术。
五谷虫*:药典p133#0194,异名为蛆、谷虫、水仙子。原动物为大头金蝇,又名红点蝇、红头蝇。其幼虫孽生在人粪、垃圾中。收集后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中内容物排除干净后晒干。
木鳖子*:药典p129#0188,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种子。

△33徐宝丹(七宝丹)(本方单位:斤)
香油4   蜂蜜4   大枣4   皂矾(黑矾)4   益母膏2   牡蛎2   香附1   京墨1   百草霜1   神曲1(以下各味药均为0.4斤)
党参   白术   云苓   甘草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黄芪   肉桂   枳壳   枳实   槟榔   广木香   陈皮   沉香   半夏   红花   乌药   卷柏   阿胶   茵陈   厚朴   元胡   郁金   香薷   龙骨   鸡内金   熟面粉占总量三分之一(内去细尘一味)
上四十味为末,炼蜜为丸。
功用:舒肝和胃、活血消滞、理气化痰、健脾消食、温补气血、排毒驻颜。
主治:尿毒症、肝炎、肾炎等。
服法:无病者,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一丸。有病者每日1~2丸,服3~7天后,每天增服一丸,增加到每天服8丸,然后停服1~3天,为一个疗程。第二疗程再如是从头服用。

附录一、胆石症、洗目仙方、治癌方
△胆结石症(据报载,下三方为死刑犯人所献方)
苹果汁   泻盐*   橄榄油   柠檬汁
每天吃四杯苹果汁,连喝五天,第六天晚饭不吃,晚六时喝一杯加泻盐的水,八时再喝一杯泻盐水,十时喝一杯橄榄油和柠檬汁的混合物。
泻盐*:药典无此名。《新华字典》说是硫酸镁。

△洗目仙方
青皮五钱   皮硝五钱   煎水两碗,洗之良验。
选日洗:每月所选定一日之中,在该日洗三次,辰、午、酉时各洗一次。所选日如下:
正月初三、二月初一、三月初三、四月初九、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初三、八月二十五、九月二十、十月十三、十一月十四、十二月初九。
无论男女老少,花目翳障,风火虚眼,一切眼痛,洗之即愈。此方洗好万余人,需虔心斋戒,依期洗之,


△治癌症秘方
半枝莲一两   白花蛇草二两   为一剂
服法:用十五碗水煎至六小碗,日夜当茶饮。平时每一月中煲一次服食。因该药对脏腑之热毒、痔疮、痢血、热咳等症都很效验。服药后不能饮开水。
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除乳癌效果较差外,其他癌症一般有效。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见效果。体表癌症可将鲜品捣烂敷于患处,同时内服,服后大小便经常有脓血排出,病毒清除后即愈。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

附录二、老中医钱福元方
△肺结核、老气喘
独囊(独头)大蒜每晚一次,每次一颗,半年断根。

△糖尿病
草菩提杆晒干,每日一大把,煎汤服下,百日断除。

△十二指肠溃疡
生土豆挤汁   每天早中各服一杯,百日即愈。

△万能救命汤(治癌症)
红萝卜半斤   白萝卜半斤   胡萝卜半斤   香菇3只   白萝卜须一把   水六斤
服法:上五味和水烧滚,再文火滚二小时,每天当茶喝,三个月百病全消。健康人服之五脏不会生病。

△救命汤
白萝卜   胡萝卜   萝卜叶   牛蒡子   各半斤   香菇五只
煎汤喝,治癌等一切病。

△治早期肝硬化   (妙方)
韭菜子十斤   炒熟,日三次,每次一勺。服三个月后检查,效果特佳。
注:一定要忌嘴,忌牛肉、椒类、咸辣、发毒类

△根治痔疮
河蚌一只   马前子一粒   内服用的上好冰片2克
滴河蚌液数滴在冰片上,用马前子一粒磨成水粉状,用毛笔涂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治一切水肿,乙肝,大三阳,小三阳
白茅根500克   煎水当茶喝,每天500克,服一~三个月。

△跌打损伤妙方
六味地黄丸,中成药丸,八粒。
补中益气丸,中成药丸,八粒。每日三次。
健骨,强劲。

△治疗肠胃病(慢性结肠炎等)
生姜七片   红糖一匙   小红枣三十枚   水煎服。
每晚睡前喝一杯,坚持经常喝,可终身不得肠胃病。

△糖尿病
糙米炒熟,不能焦黑,一年到头泡茶喝。

附录三、女中医裘老秘方
△小孩出生到72天时,用艾灸身柱(大椎下第3~4骨缝)中间,一天三次,每次15~20分钟,百病不生。(为脏腑解毒穴。)

△胡萝卜叶贴在脑门上,黄了换,连换几张叶子,能治急性发烧。


附录四、老余秘方
以下诸方(三寒一复)特为高寒地区之修行者所设
1、寒咳丸(加味麻附细辛汤)
麻黄6   制附片6   细辛3   甘草6   桔梗6   杏仁6(去皮)   五味子3   干姜3   白芥子3   黄芪6 (上十味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升阳散风,止咳化痰。
适应症:①初感受风寒,邪在肤表,还未发展成感冒时当即少量服用(九克丸服1/4丸),即可迅速祛除风寒,避免发展为感冒。②风寒浸入较深,发展成咳嗽,吐白痰,头不痛时。③也可用于感冒后急、慢性气管炎、肺寒吐白痰者。④加白芷、辛荑可治急、慢性鼻炎。⑤不适用于头痛、身痛、发烧、脉紧类型之热症。此时应按《伤寒论》太阳脉症之桂枝、麻黄汤症辨证论治。⑥本方对感风寒所致的流感,具有特殊之疗效。
方解:此方为《伤寒论?卷六辨少阴病脉证》之麻附细辛汤加味。桔梗甘草为《伤寒论卷六》之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之咽痛。杏仁干姜助麻黄散寒,五味子止咳,芥子化痰,黄芪补气扶正。咽喉为诸阴之会,风寒咳嗽咽痛,邪已入少阴矣,故以少阴方麻附细辛汤治之。

2、寒湿丸
麻黄20   五加皮20   制附片20   制川乌20   制草乌20   木瓜20   红花20   乌梅20   甘草20   细辛3
功能:散寒祛湿止痛,活血通经。
用法:①上十味打碎浸白酒两斤,每日时时搅动,七日后每日频服之。每服一小盅,使药力相续不断为妙。。
②不喝酒者可水煎服。每剂服十至十五天。也可煎汁浓缩后加炼蜜成膏装瓶,慢慢服用。也可用药酒搽患处,搽后即可止痛
③入丸、散服用。或用药末和酒敷患处。
加减法:上半身肩臂痛加姜黄、桑枝各20克。下身痛加独活、牛膝各20克。
此方从近百种风湿方剂筛选而来,价廉、低毒且疗效显著。

3、健虎丸
制马钱子   制川乌   制草乌   羌活   独活各六两四钱   制附子一两二钱   制乳香   制没药各二两八钱   全当归   牛膝   麻黄   木瓜各五两六钱
适应症:重症关节炎,甚至关节变形者。
制法:上十二味共末,以桂枝二两煎浓汤泛丸如绿豆大,临睡前温开水吞服一钱。
马钱子制法:马钱子与绿豆一撮放入砂锅那加水煮至绿豆开花为止,随即取出马钱子剥去黑皮,切成薄片,晒干后,再入砂锅拌土炒至黑黄色。(自《临床常用中药手册》p151)。

4、寒泻丸
人参9(或党参20)   白术20   炙甘草6   干姜6   制附片9   补骨脂20   肉豆蔻9   五味子9   吴茱萸6(酒浸炒)   大枣6枚   白扁豆15   茯苓15   车前子9   乌梅9   艾叶6   肉桂3   黄连3
功能:温中祛寒,利湿止泻。
适应症:脾胃及下焦虚寒之腹泻,或久泻不止,及五更泻(肾泻)。以五更泄泻、食不消化、舌淡苔白、脉迟沉无力为辨证要点。但对湿盛热重者,则绝对忌用本方,以防“闭门留寇”。
制法:上十七味共末,炼蜜为丸。
方解:此方为《伤寒论?卷七辨霍乱病脉证》之附子理中汤与《内科摘要》之四神丸的复方。《论》曰:“病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原注云:“……本是伤寒,因邪入里,伤于脾胃,上吐下利,令为霍乱。利止里和,复更发热者,还是伤寒,必汗出而解。”“邪稍下者,居阴分,则为寒……与理中丸温之。”)
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肉寇、五味子)为治脾胃虚寒、五更泄泻的常用方。因肾阳虚寒,不能温煦脾阳,以致运化无力,故见五更泄泻或久泻。久泻每由脾及肾,治疗应侧重温肾,故方中重用补骨脂温补肾阳,辅以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中涩肠,五味子涩肠固脱。

5、加味复脉汤(丸)
炙甘草12   生姜五片   桂枝9   人参6   熟地15   阿胶9   麦冬9   麻仁12   大枣五枚(掰)   制香附3   柴胡3(酒炒)   白芍6   枳壳6   桔梗6   丹参3   红花6   红景天6
功能:益心气、补心阴、养心血、通心阳。抗高山缺氧。
适应症:气虚血少,心动悸,脉结代或虚数,心区闷痛。舌淡红少苔(乃气虚血少之象)。特适于高寒地区高山反应及缺氧者服用,可提高心脑血管血流量、增加微循环及对氧的利用率。高原性心脏病。
制法:上十四味为末,炼蜜为丸。阿胶另用黄酒烊化,和入蜜丸。服用时最好用黄酒一小盅作引。
方解:此方是《伤寒论?卷四辨太阳病脉证》之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与《伤寒论?卷六》四逆散之复方。《论》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原注:“脉结代为脉动而中止,由气血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动悸,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真气而复脉。结代之脉,一为邪气留结,一为真气虚衰。”余观心气虚衰之人,尚多有肝气犯心包,又复之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疏肝理脾,使肝气不致克脾土复上犯心包络,则肝与心母子相生,心脏气血自然健旺。又香附解郁,桔梗开胸隔之结气,丹参、红花、景天诸药活血养心。诸药同用,何愁病之不愈哉!)
《名医方论》:“按此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一名复脉汤。《千金翼》用之以治虚劳,《外台》用之治肺痿,凡本方所治,亦何止于二病。仲景诸方为生心之化裁,亦若是而已矣。”



附录五、六陈歌等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余注:又有称“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

治病要则
新病忌温补,久病忌苦寒。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寒宜结合补火,因命火是人身
阳气之根源,阳气足则阴凝散。
治湿宜结合补脾益气,
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

道家忌日
每月三忌日
(忌出游、入宅、行船,并不可配药。)
初五、十四、二十三。

探病忌日
壬寅壬午连庚午,甲寅乙卯己卯妨。
神仙留下此六日,探给疾病替人亡。

四不详日(忌上官赴任)
上官初四不为详,初七、十六更堪伤,
十九更嫌二十八,愚人不信必遭殃。


附录六、药名考证(按笔画排序)

□草窝*:□字为三个飞相叠。药典无。, 16
二花*:药典p482#659,金银花常用异名为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7
八月扎*?:待查。, 25
口芪*:药典无此名。或是黄芪生于口外者乎?, 10
大白*:据抄录人说即为槟榔,但药典无此说。, 17
山葱*:药典p874#1215,藜芦异名为葱葵、山葱、葱芦、葱白藜芦、七厘丹。, 24
川山甲*:据药典p586#0815,即穿山甲之异名。, 8
五谷虫*:药典p133#0194,异名为蛆、谷虫、水仙子。原动物为大头金蝇,又名红点蝇、红头蝇。其幼虫孽生在人粪、垃圾中。收集后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中内容物排除干净后晒干。, 34
元寸*:药典p887#1231,麝香,异名脐香、当门子、麝脐香、元寸香。, 16
元肉*:或为龙眼肉(桂圆),但药典无此说。, 24
双宝花*:药典p482#659,金银花常用异名为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双宝花疑为道长称金银花之惯用名。, 11
天冬寸*:药典p343#0482,麦门冬,异名为寸冬。而天冬应为天门冬。此处究竟为何物?或按下方△24为天冬与麦冬之合写?待考。, 14
文术*:药典无此名。或说即莪术。, 34
木鳖子*:药典p129#0188,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种子。, 35
牙皂*:药典p390#0544,皂荚之异名有鸡栖子、皂角、大皂角、长皂角。为豆科植物皂角的成熟果实或发育不正常的果实(猪牙皂)。此处为猪牙皂之简称。, 24
长生草*:药典p503#0695,卷柏之异名有万年松、长生草、九死还魂草、还阳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全株成莲座状,干后卷曲如拳。辛平,归肝经。活血通经,止血。, 9
冬蝉*:药典无,待考。, 15
北蔑*:查药典无。, 30
半边莲*:药典p340#0477,正名为红孩儿,异名有岩红、红天葵、半边莲、石红莲。原植物为裂叶秋海棠,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甘酸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与半枝莲是两种药。, 12
古石灰*:药典p191#0279有石灰条,但无“古石灰”之称。, 27
平贝*:查药典无此名。或说即为浙贝。, 22
甲珠*:药典无此名。或为穿山甲炒珠片。, 22
白露*花川*:二药药典无,待考。, 26
石见穿*:药典p196#0284,异名有紫丹参、小丹参、石打穿、活血草。一年生草本。辛苦微寒,归肝脾经。化瘀止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 25
地胆草*?:地胆草查药典有二,①药典 p206#0298,龙胆草,异名为草龙胆、地胆草、水龙胆。②药典p450#0616,苦地胆,异名地枇杷、地胆头、土蒲公英、土柴胡。原植物为地胆草,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苦辛寒,归肺、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12
百劳散*:药典无,一说为罂粟壳。, 6
竹中脊*:查药典无。, 13
红粉*:药典p335#0470,异名为红升、灵药、红升丹,升药。为由水银、硝石、白矾,或由水银与硝酸炼制而成的红色氧化汞。, 32
艮珠*:药典无。据说为一种红色矿物粉。, 16
西中吉*:查药典无。, 21
伸筋草*:药典p387#0540,原植物为石松,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用,辛温,归肝脾肾经。, 6
杨金花*:药典无此名,据p582#0810,应为洋金花。, 8
皂针*:药典p391#0545,皂荚刺之异名有皂角刺、皂角针、皂刺、天丁。此处为皂角针之简称。, 30
赤圣柳*:药典p525#0726,柽柳之异名有赤柽木、三青柳、垂丝柳、西河柳、桧柽柳。, 22
走马胎*:药典p347#0485,异名走马风、大发药、血枫。原植物为走马胎,又名大叶紫针,大灌木,高13米。苦辛温,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止痛。, 29
陈曲*:药典p589#0818,神曲异名有六神曲、六曲。无陈曲之名。, 32
京红粉*:在抄录人笔记“常用药名称”中,为红粉之另一称呼,参见书末附录红粉条。但药典无此称。, 27
奇边桂*:药典无此名。一说为肉桂。在抄录人笔记中“肉桂”条下,写有“桂楠、肉边桂”两名,或为一物乎?待考。, 6
泻盐*:药典无此名。《新华字典》说是硫酸镁。, 35
炙黄花*:药典p763#1064,萱草根,异名黄花菜根、绿葱根、地人参、爬地龙。其原植物有两种,一为萱草,一为黄花菜(又名金针菜)。甘凉。有毒。归脾、肝、膀胱经。功能为利水通淋,清热凉血,解毒。此处可能用的是其花,即黄花菜。, 12
姜虫*:或为僵蚕之笔误。, 24
枯矾*:药典p234#0327,白矾,异名有矾石、明矾、生矾、云母矾。白矾有13%的结晶水。在药典p234“用法”条内云:“生用偏于解毒杀虫,煅枯偏于收敛生肌。”该条虽未明确说明如何煅,但从上两语推测,枯矾为明矾火煅,以去其结晶水。又,在《临床常用中药手册》(湖南中医学院编)p347明矾条中云:“明矾火煅成枯矾。”, 26
草节*:药典查无此药。, 29
益附草*:药典无此名,当为益母草之笔误。, 9
梅片*:药典p667#0931,梅花冰片,异名有龙脑、龙脑香、冰片、梅花脑等。, 16
菖卜*:药典p202#0293,石菖蒲之异名有菖蒲、水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菖卜(bu)为菖蒲(pu)之笔误,二者读音不同。, 24
象皮*:据抄录人说即为动物大象之皮,但药典无。, 26
葙子*:当为青葙子简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