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2016最新版:早稻塑盘旱育抛栽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机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17:15
早稻塑盘旱育抛栽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机理     发布时间:2002-03-01

摘要: 早稻塑盘旱育出苗成秧好,根系发根力强。抛栽后表现为大田期发根力优势贯穿始终,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分蘖发生早、增长快,下降缓慢,成穗率较高;出叶速度快,生育后期绿色叶片多,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高。最终以分蘖穗优势(即分蘖穗占总穗数的比例高,分蘖穗穗型大,分蘖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高)取得增产效果。
  关键词: 早稻;旱育;抛栽;增产机理

  早稻塑盘旱育抛栽既有塑盘抛栽省工、省力的特点,又有旱育秧苗根系发达的优势[1],与塑盘湿育抛栽相比,栽后更具有早发、快发优势,后期干物质积累快而多,且运转率高。为探索其生育特性和分析其增产机理,1999年在早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处理
  设3种栽培方式,即塑盘旱育抛栽、塑盘湿育抛栽、常规水育手栽(以下分别简称旱抛、湿抛、水栽)。同田大区对比,大区面积133.3m2。供试品种为早籼嘉育293。
1.2 苗床管理
  塑盘旱育选择肥力较高的旱地苗床,盘内营养土为同苗床过筛细土;水分管理实行全程旱育(齐苗前盘孔内泥土干时辅助洒水保湿)。塑盘湿育采用冬闲水田,耕作后做成畦式半旱湿润苗床;育苗期间保持苗床湿润,独立排灌,灌水时水不上秧盘。常规水育与塑盘湿育同秧田,2叶期前露田湿育,之后畦面上水进行水育。播种量塑盘秧为每盘67.9g,折每1m2339.5g;常规水育秧为750kg/hm2,折每1m2净苗床83.3g。试验于4月3日播种,播种后搭架薄膜覆盖保温,旱育秧齐苗后夜盖日露。各处理均在栽前10d去膜。秧苗1叶1心期以及塑盘秧移栽前2d、水育秧移栽前5d,各施尿素1次,每次用量塑盘秧为201kg/hm2,水育秧225kg/hm2。2叶期喷施200mg/kg多效唑液,溶液量塑盘秧750kg/hm2,水育秧1500kg/hm2。
1.3 本田期管理
  5月3日移栽,按1hm2栽172.5万基本苗设计。每1hm2基肥施鲜紫云英11.25t、碳酸氢铵450kg,栽后5d施分蘖肥尿素75kg、氯化钾150kg,倒2叶露尖时施保花肥尿素75kg。
1.4 考查项目
  移栽时进行秧苗素质考查;移栽后每10d进行1次发根力(植株剪根后室内水培5d)、叶面积、干物重等测定;成熟期考查经济性状及实收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成秧与秧苗素质
塑盘旱育由于苗床水分含量低、床土疏松、盘土透气,苗期生长有三个明显特点(表1,略):一是出苗率和成秧率较高,如成秧率分别比塑盘湿育秧和常规水育秧高7.6和11.9个百分点;二是地上部生长相对缓慢滞后,移栽时叶龄较小,苗株较矮,其原因除了旱育,还与秧苗密度较高有关;三是根系生长优势突出,根系全为白根,白根率比塑盘湿育和常规水育分别增加32.9个和21.3个百分点,单株发根力分别增加6.6%和18.1%,为栽后早发奠定了基础。
2.2 栽后发根力优势
  塑盘旱育秧苗的根系生长优势在大田期始终得到保持。对不同栽培方式的定期发根力测定结果(图1,略)表明,旱抛各生育阶段的发根力和单株根干重等指标均优于湿抛和水栽,在乳熟期优势依然明显存在,而此时湿抛发根力与水栽相近。旱抛的这种根系生长优势有利于促进地上部生长,特别是后期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对延长后期功能叶寿命、增加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有积极作用[2]。
2.3 分蘖消长及成穗特点
  无论是旱抛还是湿抛,移栽后均具有成活快、分蘖早的特点,与水栽(5月11日始蘖)比较,始蘖期旱抛早4d、湿抛早3d天。由于旱抛秧苗发根力强,因此比湿抛秧苗更具早发优势,栽后10d分蘖产生量湿抛比水栽(208茎/m2)增加2.3倍,而旱抛增加3.5倍。从分蘖消长观察结果看,旱抛高峰期比湿抛和水栽(6月7日)要早10天左右出现,而且下降缓慢。分蘖个体良好发育,从而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增大分蘖穗穗型。据考查,旱抛成穗率为69.3%,有效穗为434.0万/hm2,成穗率分别比湿抛和水栽增加6.7个和 1.4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5.1%和16.0%。
2.4 出叶速度和总叶片数
  旱抛处理移栽后叶龄增长迅速,特别是有效分蘖期内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据考查,栽后6~10d,旱抛叶龄日增量为0.32叶,分别比湿抛和水栽增14.3%和23.1%,栽后11~15d分别增3.6%和26.1%,至幼穗分化初期,旱抛叶龄10.23叶, 已超过湿抛 (10.0叶) 和 水栽 (10.21叶) 。旱抛主茎一生总叶片数略高于湿抛和水栽(表2,略)。主茎总叶片数增加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2.5 叶面积系数
  由图2(略)可见,(1)旱抛处理移栽时苗体较小,叶面积系数不足水栽的1/2;移栽后由于分蘖的增加和绿叶数增多,叶面积迅速增长,分蘖初期叶面积系数已接近水栽,拔节期即超过水栽,分蘖高峰期超过水栽的18.25%。(2)旱抛抽穗后叶面积系数下降缓慢,至成熟前单茎绿叶数仍保持1.97 叶, 比湿抛和水栽分别增38.7%的68.4%, 叶面积系数为3.2, 分别增加0.55和1.4, 表明旱抛具有明显延缓叶片老化进程的功能。另据孕穗期考查,旱抛总颖花退化率为13.1%, 分别比湿抛和水栽减少8.1和9.9个百分点, 其总颖花量达3.71万粒/m2,粒叶比达0.56粒/cm2,比水栽增加16.67%。
2.6 干物质积累与运转
  旱抛移栽时地上部干物重不足水栽的1/2,但栽后植株生长快,干物重增加迅速。特别是孕穗至抽穗期旱抛增重量为5288.2kg/m2, 比湿抛高5.63% , 比水栽高22.47% (表3,略)。抽穗前干物质的迅速积累为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抽穗后干物质运转率也以旱抛为高,为40.58%, 分别比湿抛和水栽高6.17和0.89个百分点。
2.7 生育期
  旱抛全生育期有所延长,与湿抛比较,始穗期推迟1d,全生育期相应增加1d;与水栽比较始穗期和成熟期均推迟2d。旱抛全生育期增加主要是营养生长期延长,这有利于增加主茎总叶片数和有效分蘖,从而促进增产。
2.8 产量其及构成
  旱抛产量为6412.5kg/hm2, 分别比湿抛和水栽增产6.6%和10.4%。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旱抛增产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穗粒重结构也较协调。旱抛在有效穗分别比湿抛和水栽增加5.1%和16.0%的基础上, 每穗总粒仍达 85.5粒,比湿抛增1.0粒, 仅比水栽减5.4粒, 千粒重略高于湿抛和水栽处理(表4,略)。
表4(还可看出,旱抛处理产量构成有三个特点,一是分蘖穗占总穗数的比例高,比湿抛和水栽分别高出1.4个和9.9个百分点; 二是分蘖穗穗型大,每穗总粒分别增3.8和5.8粒; 三是分蘖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高, 分别高3.3个和11.9个百分点。可见旱抛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旱育,有效地促进分蘖穗性状的改善。

3 小结
3.1 塑盘旱育秧苗因旱育和播种密度较高致使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但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其发根力优势在大田期贯穿始终。
3.2 塑盘旱育秧苗抛栽后植株地上部生长较快。表现为分蘖发生时间早、数量多;主茎总叶片数增加、单株绿叶数多;成穗率高;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多,抗早衰能力强,干物质运转率高。最终,以分蘖穗优势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 3.3 塑盘旱育抛栽不仅保持了抛秧栽培的省工省力特点,同时由于出苗率和成秧率高,节省秧田效果较为突出。本试验条件下秧本比为1∶29.4, 比湿育抛栽1∶25.3和水育手栽1∶7.9分别节省秧田12.8%和73.0%。
3. 4旱育抛栽生育前期群体发展较快,管理不当极易苗峰过高而导致成穗率下降、穗型减小,因此应与适当的促控措施配合,以取得相应的增产效果。旱育抛栽生育期有所推迟,应适当提早播栽时间。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农业厅.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 26-34、113-125.
  [2] 温怀楠,赵建平,赵伟明,等. 水稻旱育秧的发根力优势及对地上部植株生育特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00,(1):1-5.

  (此文发表于2001年第1期《浙江农业科学》,作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毛国娟,纪国成;余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唐天明,施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