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味道下载地址:中国背包客的崛起 尘缘(Y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7:59:39

我在埃塞和部落人合影

 

 

进入马拉维海关前

 

 

这个美国人是我见过最爱中国的人了,读毛泽东诗集,看老子的书,简直比我这个中国人还更中国

 

 

在埃塞剃了个埃塞小平头

 

 

在那库鲁湖

 

1988年高中毕业,我打开日记本,里面夹着我省吃俭用存了一年的五张十元人民币,背着包去武夷山旅行了几天。80年代,背包客(backpacker)这个新鲜词还没被改革开放,我就是想去毕业旅行而已。90年代初,我成为中国第一批背包客,每到公司年假我就背着包在国内旅行摄影。96年夏天在张家界,晚饭后跟一些教师们在旅馆的院子里乘凉聊天,“公费旅游吧?”有人这么问我,当时这么问可是抬举你,旅游是一种福利,好的单位和学校才有公费旅游的美事。 “自己掏钱的。”我看到他们眼神里露出的迷惑, 90年代自己掏腰包旅游,那时不被人理解甚至感觉还有点冒傻气。“钱要攒起来啊!”每次我要远行时,母亲就十分担忧地规劝我。

2000年后,新浪旅游论坛如火如荼的兴旺起来,背包客一词才得以传开。所谓背包客,简单概括就是全程背包自助旅行的人,旅行就是一种体验、旅行就是一种生活,这都是背包客们所追求的境界。70年代初,欧美国家很多年轻人不甘于享受一成不变的和平生活,开始思考自我价值和精神归宿。他们纷纷打起背包独自上路,一边旅行一边对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对于他们来说,旅行的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旅行中的经历体验更是他们所关注的,这一族群就被称作背包客。经常有人把背包客和苦行僧挂钩,觉得穷游才是背包客,其实背包客跟花销无关,跟旅行方式有关,背包客们不满足沿路的风景,尝试从末经历过的生活环境和旅行方式更为珍贵。比如在尼泊尔坐大巴车顶旅行;在印度恒河和当地人一起沐浴;在伊朗和当地人一起生活这都是背包客行为。《lonely planet》丛书就在那个年代诞生,这套以每个洲和每个国家分册的旅游指导丛书给背包客行走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被称为背包客圣经一点不为过。

随着中国经济连续的高速增长,旅游已经不再是件冒傻气的事。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背包客崛起的时代,西藏拉萨一夜之间成为背包客们的圣地;随着因私护照的开放,东南亚一夜之间成为“红色中国”的后花园。“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快。”摇滚崔健似乎先我们一步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结束十年的国内背包生涯,2005年,我辞职走出了国门,背着95升的大背包和我的摄影器材,半年旅行,半年工作成了我全新的生活方式。当下旅行的巴西是我的第43个国家,五年的境外背包旅行期间,我目睹了中国背包客在境外崛起和变化。

2005年,我第一次在到南亚旅行,尼泊尔人印度人老远就热情地问:“日本人?看我没回答接着问:“韩国人?” “中国人”每次我都尽量大声地回答他们,为的的要他们记住中国人这三个字。出乎意料,他们对中国人底细还做颇为了解,继续追问:“台湾?香港?新加坡?”这说明中国大陆背包客之少,“福建的”我恶作剧地回答他们,这个答案绝对让他们哑口无言。

2008年我第二次去尼泊尔,第三次去印度旅行,问话的方式竟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邻居尼泊尔总问:“中国人?”我微笑点头,“北京的?上海的?广州的?”从北到南,虽然跳过了我的家乡,但这个转变足以让我感到欣慰,说明短短四年间,中国背包客已经在南亚一带名声鹊起。中国正在世界崛起,中国的背包客也该走向世界了。

不管是结伴旅行还是单独旅行,我都喜欢跟中外背包客们交流,跟老外交流虽然英文水平局限,但是背包无疆界,我了解到很多国外背包客们的状态。国外背包客已经有30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状态,就是中国背包客未来。

从旅行时间上来来看,目前中国背包客大多数处于“放风型”,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黄金周假期制度,大多数背包客都集中在春节、五一、国庆三个时段前后出行,目前五一假期被拦腰截断。这种规定就像监狱放风,憋久的人们一窝蜂地冲出去透风,时间一到又一股脑地回监狱呆着。

东南亚是中国人的后花园,初出茅庐的背包客首选地肯定是东南亚,东南亚廉价航空公司,如亚航、虎航、宿务航空等早已将中国背包客视为最大的消费群体,航空公司的网站为方便中国人都开辟了中文网页。他们也都熟悉中国假期制度,每半年推出的免费机票方案只要中国大假都减少折扣。这就是“放风”制度给中国背包客造成的损失,这帐只能算到中国政府头上,强行长假让国民蒙受损失。大假造成一定范围内旅游景点的拥挤度过高,目前有很多想出门的背包客们在大假时踌躇不前,就是考虑人多价高这一现象。在一切都跟国际接轨的形势下,中国的黄金假期改革在所难免。

除了黄金假期,带薪假几乎只有公务员能享受到,一般中国人每年能有2周的出行时间已经欢呼雀跃了。国外也有圣诞节这样的大假,通常背包客们不喜欢选择这样的假期出行,明摆着杀猪刀都磨好了,还往上冲啊。我称国外背包客为“休假型”,他们的假期制度更加合理,不像中国人不休带薪假而换取酬劳。他们通常半年前就跟公司请好假,机票和旅馆提前预定也更加便宜经济,不容易像中国背包客这样被“集体屠杀”。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旅行肯定不是富人的特权,但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中国背包客年龄大多集中在30-40岁,这种“成熟型”背包客在各方面开始稳定,也有了经济基础可以像梦想装进背包了。而欧美日韩这些发达国家的背包客年龄跨度很大,他们的学生都流行“间隔年”的旅行方式,就是毕业后背包旅行一年,在旅行过程中思考今后的定位。我在大专开摄影课时,也跟同学们介绍过“间隔年”的概念,在座学生大多对此不抱希望,国内大学生经济很难独立, “富二代”除外,大多数人毕业后都为工作和生计而奔波,填饱肚子也能考虑梦想。中国背包客年轻化也是发展趋势,工作几年的80后已经先下手为强炒老板鱿鱼,旅行一段时间再回来找工作这样“快意人生”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中国人经开始追求“有闲”,为了能有换取时间,辞职旅行半年一年已经被列入中国背包客们的计划中。

长期以来,旅行团称霸中国旅游市场,旅行团用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景点,用最快的速度走最多的地方,旅行团填鸭式的旅行完全背离了背包客奉行的“旅行就是体验、旅行就是生活”的宗旨。被这种旅行方式影响的中国背包客非常多,我称为“观光强迫症”型。我的2个背包客QQ群里有1000个Q友,经常有人问我:“去尼泊尔一周够不够?”“去墨西哥几天够?”这种问题最让人头疼,热爱尼泊尔的我通常会回答:“最少一个月,徒步半个月,古城看半个月。”接下来就会听到尖叫声:“这么长时间啊。”很多中国背包客在有时间的条件下也不愿意在一个国家呆太久,这就是我说的“观光强迫症”,不愿放松身心,不愿放慢脚步,看几个景点就离开,殊不知旅行最激动人心的体验往往都在景点之外。很多人旅行前非常盲目,不懂自己喜欢啥,似乎只是为了旅行而旅行。尼泊尔精华之一的喜马拉雅山脉间的徒步线路,很多上了年纪的国外背包客都痴迷于此,很多中国背包客却不愿去体验。放下心中的“景点”,你的背包旅行也许会更出彩。

再看看老外背包客的“闲散型”玩法,他们都喜欢花一段时间呆在一个国家,即便是小国也会呆半个月以上,极少数人在旅行过程中行色匆匆。05年我在印度问了很多背包客,答案五花八门,除非痛恨印度,喜欢印度的人最短都呆上三个月,最长的一个女子呆了一年了,她竟然拿着本子在学印度语。老外背包客们玩法通常休闲,没有人赶着去看景点,也没有人每天都赶路,他们就是把旅行当做生活常态,有张有弛。我目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为了签证智利已经呆了两周,这是我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最长记录。在青年旅馆我认识了一位比利时失业摄影师,他来巴西旅行四个月,里约就准备住一个月,每天都过得很放松,白天四处转转,晚上去泡吧,感觉就像生活在那的当地人。他也去过泰国尼泊尔,我一问,也都在那呆了三个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老陶的诗句,就是背包客的最高境界了。

中国背包客目前以“经济型”居多。旅行半径相对比较小,很多背包客在亚航的航线范围内旅行,亚航飞哪他们就玩到哪,或者哪条航线打折就去哪里,毕竟旅行中交通费占了很大部分,中国航空公司居然能看着越来越增长的背包客市场而不顾,真是非常失策。签证也是困扰中国背包客的一大问题,作为福建人,我深受困扰,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的护照叫中国》,那是我这几年签证的辛酸史。我在巴西跟他们说我在这里签不到阿根廷,签智利等了10天才拿到的故事,他们都像听“天方夜谭”一样瞠目结舌。很多人让我移民或者换本香港澳门护照,那出行就方便了,考虑到花费不菲,还是打消了这些念头,只要中国保持发展的趋势,签证会越来越容易。有些中国背包客以旅行中花最少钱旅行为荣,这也是一种极端的方式,每个人旅行体验过程不同,只要不浪费就行了,不要把“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理解成在家挥霍出门吝啬,古语有“穷家富路”的说法,我的旅行也节约,自己做饭,选择便宜的交通工具,住青年旅馆,但有美食也不会放过,有性价比高的小旅馆也可以住住体验,这都是不可放过的体验。

世界背包客以白人为主,没有哪个角落不能看见白人背包客的足迹,毕竟他们签证方便,走到哪都省心。老外背包客在消费上和我们一样,都非常节约。我在非洲莫桑比克青年旅馆,买了大螃蟹和龙虾自己做,那里的巨大螃蟹一斤10元,龙虾50元一斤,太便宜了,连着吃了两天。几个老外每天进来看我买的海鲜,他们饮食都好简单,每天沙拉面包或者通心粉。

语言不通是很多中国背包客的障碍,英文是国际通用语言,亚洲和非洲很多国家都是英国旧殖民地,都说英文,南美除了巴西葡萄牙语,其他都是西班牙语的天下,欧美很多人的第二语言就是西班牙语,所以这对他们毫无障碍。很多人问我语言关怎么过,我的朋友“小超人”在她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佩服在巴基斯坦遇到的程大哥,他英文单词量不足100个,竟然也能行走世界多年。”当然旅行这么多年,旅行的英文绝对可以对付了。当初就靠手中一本英文版的《lonely planet》,还有一个电子字典,语言障碍完全可以忽略。在尼泊尔遇到几个退休老太,她们一个英文单词不会,申请印度签证都要凤凰宾馆前台会说中文的小妹妹带去。她们准备从尼泊尔去印度旅行一个月,我非常佩服她们的勇气。中国背包客中,大龄背包客出国较少的原因也是语言,很多想跟我结伴旅行的背包客都在50岁左右。80后的年轻人英文已经足够强大了,语言对他们不再是障碍了。

喜欢结伴旅行也是中国背包客的特点,这是“安全感缺失型”的背包客。总觉得独自行走非常危险,我也是如此,喜欢找朋友一起在国内旅行,后来长途旅行朋友都没时间,我就网络约伴,当然我也独自旅行过。老外对中国人这点非常不解,彼此不认识,要在一起旅行这么长时间,他们觉得旅行只有跟伴侣和好朋友一起才行。这次南美之行,我发现同伴赶路赶得急,于是就分开旅行。独自行走虽然孤单,更自由跟纯粹。

老外背包客基本都是“独孤型”,我在巴基斯坦遇到几个韩国背包客,他们旅途中相逢,相聚甚欢,几天后,都各自单独上路了。我那时想,怎么不结伴一起走呢,人多热闹啊。经过结伴,确实很多方面不好协调,我现在才理解背包客大多单独上路的原因了。白人背包客多,在各个地方都能交流和沟通,就是独自行走他们也不寂寞。中国背包客目前除了亚洲以外都还非常少,我现在独自旅行,想遇到说中文的人都难,想说话只能跟老外说。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背包客喜欢打印一叠 “攻略”旅行,追寻前人走过的路。我称之为“攻略型”背包客。“攻略”指的是背包客将本人旅行过程和当地旅行信息,写到各个论坛,作为分享。 “攻略”个人观点很强,除非你跟作者的喜好完全相同,否则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旅行,旅途中没有意外发生就是次无聊的旅行了,当然旅游信息可以分享。过去《lonely planet》没有中文版,看不懂英文找些中文资料还能理解, 07年《lonely planet》开始翻译成中文后,我觉得旅行只要带上它一切就解决了。

相对于“攻略”旅行,老外背包客个性化旅行就很多,我遇到过专门去印度看鸟的,非洲看动物的,红海潜水的,蒙古骑马的等等,这种“主题”旅行的中国背包客也在慢慢增加,去潜水的背包客就已经非常多了,还有专门摄影的,摄影主题的旅行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我那朋友“小超人”专门去国外旅行找背包客聊天的,她不带相机手机和一切旅游书籍,就带上一张巧嘴,这不算主题,只能算另类吧。老外背包客还有一种“漫游”型的,就是完全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只有时间的限制,我在巴西遇到澳洲一个女孩,都站在总台结账,我问:“你准备去哪里啊?”“汽车站?”“坐车去哪里?”“我也不懂,看看喜欢哪里就去哪里?”我听了差点晕倒,就跟我朋友很像,说明年要结婚了,我问跟谁啊,他说到时看看。当然中国人也不会没有这样漫游者,我去年在约旦遇到查查,他在约旦签埃及,明明黎巴嫩三天签好,他非要在约旦登上一个月,有志者事竟成,惹不起我还耗不起吗?赞一声。查查的旅行只有起点和终点,亚洲到非洲,能去哪里走着瞧啊,我是大爷我怕谁

中国背包客大多是“装备型”,装备指的是户外服装用品。很多初出茅庐的人一直询问要买什么样的“装备”,我一般让他们准备一个好的背包就行了,没有徒步和登山这些专业活动时,对户外服装用品要求是零,看来要写本户外入门指导了。喜欢带单反相机出游的背包客非常之多,大多数人都把单反相机当做傻瓜机来用,他们向我请教摄影问题时,通常我都“劝退”,要记录旅途过程,卡片机已经可以满足,没必要背个打单反相机唬人,结果是没吓到人还累了自己。

国外背包客一般属于“流浪型”,穿着很随便,大多不是户外服装,经常看到长途旅行的背包客浑身破破烂烂的,咋中国泱泱大国,很少人会这样不顾脸面的。老外也很少带单反相机旅行。我遇到亚洲面孔的背包客,如果分辨不出是中国人还是日韩人,就看看他们是否带单反相机,带的一般都是中国背包客。

中国背包客目前盘踞东南亚和南亚为主,中东目前正成为热点,欧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这么发散开去,南美洲也有少数。我也常常问老外有遇到中国背包客吗?几乎都是摇头说,只有日本和韩国的。这说明中国背包客已经崛起,但欲成洪水之势,十年时间,世界就在我们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