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微信群:【引用】有丝分裂热点题型归类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01:04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考的热点,从2005-2008年几乎每年都有考查,并且此考点所占分值较大,现将与此考点有关的热点题型归纳如下:
  
  一、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类
  
  【例1】 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20和20 B.20和10
  C.40和20 D.40和40
  分析:对于有丝分裂的计算类题,可以借助于有丝分裂的图像,并且可以用1条染色体的变化代替20条,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为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第二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分子,其一只含31p,另一个含32p和31p,所以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20,共含染色体40条.
  答案:C.
  【例2】 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密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分析:本题以实验现象为背景,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中所给的信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分裂的细胞需进行DNA的复制,胸苷可以在细胞内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成为DNA复制的原料.(1)在a处能检测到放射性说明该处的细胞进行了DNA的复制,能进行细胞分裂.(2)之后放射性依次出现在b、c处,说明a处含放射性标记的细胞移到了b、c处,而不是放射性胸苷运输的结果.(3)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性物质发生的变化有两种推测:一是在c处长期存在,但a处的新细胞还在不断合成,还在不断由a处向b、c处推进,按此种推测小肠绒毛会不断长长,这不符合事实.另一种推测: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这一推测是合理的.(4)尿嘧啶核糖核苷是RNA的合成原料,生活细胞都需要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转录出mRNA,因此,所有的生活细胞都将有RNA的合成,也即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1)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2)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
  (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4)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因为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不断进行mRNA的合成.
  
  二、绘图类
  
  【例3】 绘制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曲线.
  分析:绘图时一定要注意曲线的起点、折点和终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在间期由0加倍到4n,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DNA在间期加倍,染色体在后期加倍.
  
  【例4】 下列各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分析:A为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应排布在赤道板上.C为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在纺锤丝牵引过程中由于细胞质对染色体的运动存在阻力作用,染色体的弯曲方向应与运动方向相反.B、D正确,B为前期,D为末期.
  答案:A、C.
  
  三、坐标曲线分析类
  
  【例5】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C.曲线c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
  D.曲线d代表染色体纺锤丝的长度
  分析:A项: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的两个中心体在前期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前期结束两者距离达到最大,之后维持不变.B项: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在前期、中期不分裂,距离为零,到了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最后接近细胞的直径,应为c曲线.C项: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前期、中期都为细胞的半径,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两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都在缩小,平均距离也缩小直至为零,应为d曲线.D项:前期纺锤体逐渐形成,纺缍丝的长度逐渐加长,前期结束纺锤丝的长度接近于细胞的直径,中期长度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纺锤丝长度变短直至为零,应为b曲线.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