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跑丢了怎么找回来: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六)【浙江、青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1:45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浙江

021、浙江绍兴大善塔



大善塔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营大善寺内。大善塔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4), 南宋庆元三年(1197),寺、塔焚于火。今塔重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明永乐元年(1403),清康熙八年(1669年)曾先后重修。
今塔为明代建筑,高40米,六角七层,砖木混合楼阁式。塔顶为圆形大藻井,其上用铸铁覆钵盖顶,重约5000斤。缘梯登高,可鸟瞰绍兴古城全景。清咸丰年间,塔刹、腰檐、楼阁均毁于兵燹,塔身犹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22、浙江文祥塔

位于浙江泰顺罗阳镇南门。明隆庆(1567-1572)问始建,为历、崇恢时均曾借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倒坍,道光廿三年(1843)乡贤潘浦筹资重建。塔高19.7米,砖木结构,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内有楼梯盘旋而上,腰檐以叠涩法层层递出,转角呈拱状。翼角吻曾逐层不同,有大鳌衔珠、吉祥如意、鹊尾卷草等,工艺讲究,栩栩如生。外壁装饰以黑白、赧、蓝白色为主,绘松、竹、悔、兰,对角则给蝙蝠、葵花等。1989年省文物局、县政府拨款和当地群众集资维修。重修时加回塔基,增设石栏杆。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023、浙江平阳宝胜寺双塔

宝胜寺寺阳县钱仓镇的近郊,是通往雁荡的必经之路。宝胜寺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寺前原有四塔,其中两座早毁。现丰双塔相距仅11.8米,每座残高约15米,六面五层。每座都有腰檐和平座,采用叠涩出檐的手法。,并间以菱角牙子。檐下有斗拱,既表现出仿构建筑的效果,也达到装饰的目的。塔身隐出搛柱和倚柱,两搛柱间砌同壁龛,作壶六状,龛内供奉佛像。宝胜寺建造比较简朴,但双塔(原来是四塔)的制度,现存的还仅此一例,1984年曾重修。
024、浙江江心西塔

浙江江心西塔在浙江温州市市区江心屿西峰山上。始建宋开宝二年(969),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明洪武、万历和清乾隆间曾多次修缮。塔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7层,高32米,底径7米。各层壶门内今尚留有十六尊石雕佛像。因塔身倾斜,1982年重修。
025、浙江国安寺石塔

在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东麓。国安寺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塔为北宋元佑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级实心,原通高18米余,现残高17余米,顶早毁。系青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底层设回廊,塔身遍雕佛像,共计1026尊。腰檐平缓,檐口刻出瓦垅和脊,檐下施斗拱,顶安塔刹。
026、浙江灵芝塔

在安吉县安城镇马家渡。清同治《安吉县志》载:“相传五代吴越时建”。塔为8面9层实心砖塔。各层均受自然与人为破坏,1989年9月塔顶部龙头等构件被盗,塔檐大部不存,塔刹严重倾斜。现塔身基本垂直,通高23米。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灵芝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27、浙江雷峰塔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呼之为雷峰塔。塔原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八面有《华严经》的石刻,塔下供有金刚罗汉十六尊,后来被移到净慈寺。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028、浙江含山塔

含山塔位于湖州市善琏镇含山。 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3),明正统六年(1441)重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含山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塔高38.5米,直径5.9米。塔底为须弥座,由花岩石砌成。束腰中雕有嬉耍的狮子、蝙蝠、荷叶、荷花、缠枝牡丹、花卉等图案,刻工精湛,富有情趣。塔檐用砖叠涩五层铺伸,花岩石凿成角梁,垂脊上铺塔瓦,檐角原系有钢铃,风吹响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塔中有砖砌台阶,可直登塔顶。登临塔顶,俯瞰水乡景色,令人赏心悦目;京杭大运河依山而过,河港纵横交错,碧波粼粼,舟楫点点。绿色的田野、星罗棋布的民居,炊烟袅袅,好一幅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塔顶置有铁铸塔刹。由覆钵、仰莲、七级相轮、宝盖、宝珠、葫芦等组成,雄伟矫健、高耸挺拔。含山塔于1984年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蚕农集资重修。1994年当地政府出资精修,千年古塔重现雄姿。
029、浙江嘉兴真如塔

嘉兴真如塔,建于清·顺治九年(据真如塔塔砖上文字记载)。在嘉兴南门外里把路的光景,我小时候曾多次去塔前看过,并与儿时小朋友两次登上塔顶观光,最后一趟去时因为安全原因,塔底部已封,无法再进入。尔后,真如塔在文革中被拆去。塔砖运至当时南门南大街,在市心弄造了几栋两层的居民楼;塔顶铜刹拆下后先放置在南门防痨协会内,后又迁至嘉兴人民公园后的小山上。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嘉兴又一次大拆迁,南门居民楼又被拆,真如塔塔砖因为上面有各种捐赠人的名字、居住地、捐赠砖的数量等文字,有关方面又把它搬运去现南湖大饭店(原嘉兴儿童公园)砌了围墙,并留一部分精品藏入博物馆,极大多数流入了民间,或被私人收藏。这一桢老照片从摄影的角度来看是在嘉兴西南湖和放鹤洲一带拍摄的,树木、房屋、水塘和水草,还有水中美丽的真如塔倒影,风景漂亮得很,真令老一辈嘉兴人无尽的遐想和回忆。
030、浙江壕股塔

位于嘉兴南湖湖畔的壕股塔又作濠罟塔、濠孤塔、壕姑塔等,为壕股禅寺的中心建筑。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大约在五代或北宋时期,到明代时重建。《嘉兴府志》中记载壕股一名源于寺院近临城濠,濠河水曲如股而得名。
壕股塔共七级,高十丈,约34米,塔身方形,塔顶如笔,整个方塔建筑工巧,气势雄壮。塔旁为寺院,有僧房数间,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在此晤谈。壕股塔及其禅寺在宋、元时享有盛名,以前到南湖的渡口设在东门狮子汇,游客到南湖首先见到的是壕股塔,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吴镇的《嘉禾八景》将此塔绘入图中,并题:“苏堵玲珑插濠股”。清凌大田还写下《壕股》诗一首“清流一脉曲,百仞涌城濠。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
70年代初因塔身年久失修而倾圮。由于旅游也的发展,2002年,南湖名胜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南湖勺园旧址易地重建壕股塔,离原址约800米。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壕股塔于2004年1月19日对外开放。
031、浙江占鳌塔

位于浙江海宁盐官镇观潮公园内的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镇服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
占鳌塔高40米,周围25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砖身木楼,造型极为壮丽。登临占鳌塔观一线潮,是海宁潮观赏的最大特色,登塔俯视,盐官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杭州之玉皇、硖石之东山也隐隐可见。
032、浙江白象塔

白象塔 在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镇,根据出土文物推断,该塔建于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为砖木结构,6面7层,高31.3米,底径7.8米。造型美观,耸立于温瑞塘河之侧。1965年2月,因塔倾斜1.98米,三四层有多处裂缝,经浙江省有关部门批准拆除。塔中藏有铁、铜、瓷及木制器物多种,且有大量经卷、绘画、雕塑品、石刻等北宋文物。其中漆器、经函、大观年间(1107—1110年)写经、活宇印经和彩塑菩萨立像均属稀世珍品,今藏温州市博物馆。该塔现已重建。
033、 浙江临安功臣塔


功臣塔是中国江南地区现存最早的砖木混合结构仿楼阁式塔,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区东南1公里,海拔157.7米的功臣山顶,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功臣塔为单壁砖砌仿木构筒体楼阁式结构,四面五层,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25.30米。
功臣山原名大官山,山南麓的钱坞垄是吴越国太祖钱镠的出生地。唐昭宗以钱镠功大,下诏改山名为“功臣山”。后梁贞明元年(915年),钱镠建功臣寺和功臣塔,皆以山为名。
034、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塔


阿育王寺,著名禅宗寺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郊太白山麓华顶峰下,是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亦是中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刹”之一,素有“六殊胜八吉祥地”之称。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阿育王寺是中国国内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古寺。阿育王寺内舍利殿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035、浙江宁波天宁寺塔


天宁寺塔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
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国宁寺,宋宗宁二年(1106年)改名为崇宁万寿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为大宁万寿寺,建炎年间,毁于战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为倭寇所毁,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天宁禅寺。民国初年,改称“天宁寺”。
寺前原建有东西两塔,东塔已于清光绪年间崩塌。1995年配合中山改造对东塔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残塔基。现存者为天宁寺的西塔。原因塔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砖纪”之铭文,1995年在西塔组修时,又发现了许多咸通年间的塔砖。故有“成通塔”之称,由于该塔比较矮小,又形似乌龟,所以俗称“乌龟塔”。
天宁寺塔系砖结构,立面呈抛物线状.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3.20米,共五层,逐层收缩。每层用砖叠涩出檐,出檐较远,有别于北方常见的唐塔。塔内部呈筒形,底层四面均开设壶门,以上每层四壁均设有龛。塔高约12米,壁厚约0.76米,占地面积为10.42平方米。
036、浙江省湖州飞英塔


飞英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内塔下街。始建于中国唐朝中和四年(884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完成大修。
飞英塔由里外两塔组成,塔里有塔堪称世界一奇,为罕见的古塔珍品。外塔通高55米,7层8面的砖木结构缘梯登塔,可直达顶层,内可观赏石塔艺术,外可俯瞰湖州市区风光。内塔为一座15米高的5层石塔,通体雕刻佛像千尊以及狮、象、莲花、瑞草,构图古朴,造型生动,实为唐代石雕艺术瑰宝。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上乘寺僧得长安高僧授予舍利珠7颗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建石塔珍藏之。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以护之,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之意,更名为飞英塔,雄峙于市区近中心。
037、浙江临安普庆寺石塔

普庆寺石塔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横畈镇湖山村普庆寺南20米,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塔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全部以条石砌筑而成,形制为仿楼阁式,六面七层,通高约7米。
038、浙江杭州保俶塔


保俶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线宝石山上,始建于北宋初年开宝年间(968-976年),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六面七级实心砖塔,高45.3米,为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 保俶塔——在葛岭之北宝石山上,吴越王钱俶当朝,深得民心,百姓虑其不永,筑塔于宝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另有讹传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因此讹称为“保叔塔”,也有误称之为“宝所塔”。
还有一说,此塔为吴越王时,吴延爽所建,凡九级,屡建屡废。晴时浮屠撑云,金碧排空,七宝玲珑,足可观赏。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为西湖之标志。有文曾经如此写到:宝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罗隐为之记。其绝顶为宝峰,有保俶塔,一名宝所塔,盖保俶塔也……
039、浙江舟山花鸟灯塔


花鸟灯塔,是一座位于中国舟山群岛最北端、长江口至太平洋航线上的特大型灯塔。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规模巨大、功能齐全、历史悠久且具有国际影响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但远东第一所灯塔是澳门的东望洋灯塔)。2001年,花鸟灯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花鸟灯塔又称“花鸟山灯塔”,坐落在花鸟岛(即花鸟山)西北角的山嘴上,地理位置为北纬30度51分,东经122度40分。花鸟岛位于长江口外,东海舟山群岛的最北端,嵊泗列岛的东部,属于浙江省嵊泗县,因多生菊花、水仙花,岛形呈飞鸟状而得名。
清朝末年,上海、宁波以及长江内河港口相继开埠,它们到日本以及太平洋的航线也日益繁忙。花鸟岛正处在这些航线的必经之所,而且附近岛礁极多,当时清海关海务科筹划设立的第一批灯塔中便有花鸟岛灯塔。最终花鸟灯塔由英国出资,从上海招来劳工建造,于1870年建成。此后灯塔也由英国管理,1916年进行了重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3年,日本接管了灯塔,2次大战期间曾遭飞机轰炸,但损伤极轻微。1950年灯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收,现归上海海事局管理。
花鸟灯塔的塔身呈圆柱形,高16.5米,下部为白色,混凝土砖石结构,上部为黑色,材料主要是铁板。灯塔内部分四层楼面。塔顶为铜铸圆顶,装风向板。顶层使用巨大的玻璃作为墙体,安装有光源。其下一层有外置廊台,可凭栏远眺。
青海
001、青海塔尔寺如来八塔


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它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据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碑书汉藏两种文字,并存于寺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国家多次拨款修缮,使古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的塔尔寺已成蜚声国内外的藏传佛教圣地和旅游的名胜古刹。
如来八塔
塔尔寺广场内矗立有整齐美观成一线的八座如来宝塔,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建于1776年(清乾隆41年)。这八个塔从东到西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磐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磐,不生不灭)。如来八塔每个塔底周长九点四米,底座面积五点七平方米。
002、青海佐娘古塔

佐娘古塔位于通天河南岸,距玉树县仲达乡40公里。佐娘古塔是印度大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在玉树境内的通天河流域弘法时所建,距今有970年的历史。塔高40米,周长200米,是康区最大的佛塔之一。古塔形状独特,保存完整,历史悠久。佐娘古塔的修建樗着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藏经·丹珠尔》、《青史》、《红史》和《西藏佛教史略》等多部藏、汉史籍中均有该塔的记述。在藏区具有较大影响,许多佛教徒不辞路途遥远前来朝拜、游览。
弥底大师在佐娘一带弘扬佛法、修建佛塔的同时,还传授了与热贡艺术相媲美的绘制唐卡和雕塑的技艺。弥底大师亲手雕刻制造的微型塔至今还保存在桑周寺内或珍藏于民间。微型佛塔做工精致、造型逼真、世所罕见。
为了保护佐娘古塔,公元1260年藏传佛教高僧嘎阿尼当巴(曾任元朝帝师)在古塔之旁修建了桑周寺。桑周寺现有大小经常3座、佛殿4座和僧舍等建筑。寺内保存的许多宗教文物,在人物刻画、制造工艺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因此佐娘古塔和桑周寺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003、青海过门塔

过门塔在塔尔寺内,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系砖块建成,有雕砖斗栱,上有用藏文雕刻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音)。原为4门,后改为2门,昔日进出塔尔寺必经此塔,因此而得名。相传这里是宗喀巴之母下过帐房的地方。
004、青海菩提塔

菩提塔在塔尔寺内。砖块砌成,与过门塔同时修建。塔内有雕像砖10万块,每块砖上都精心雕刻佛像一尊,表示“塔尔寺内有十万佛像”之意,相传当年宗喀巴之母的牛圈就设在这里。故塔旁有狮子雕像一对,象征当年的看牛狗。
完成于2010年12月5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返回古塔目錄         返回古塔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