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测算婚姻:捏脊疗法(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6:41:39
揽医仙境
揽天下奇方妙法 助众生祛病强身!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i贴吧
查看文章
捏脊疗法(全)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下午 9:37
捏脊疗法(全)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第一节 概述
捏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儿科,常治疗小儿疳积症,故日“捏脊”。在明永乐乙酉年(公元1405年)间的《袖珍小儿方》中,就提到了“秘传着惊掐筋口授心法”,其后有人依据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根据脊柱中行为督脉,督脉为阳脉之纲,背部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脏六腑的腧穴都在背部的理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形成了“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发展悠久,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都有很好疗效。
第二节 经络腧穴和常用手法
一、经络腧穴
脊柱在背部的正中,乃是经络中的督脉(十四经脉之一)所在,背部属阳,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十四经脉之一)循行的路线,这条经脉中的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等七个穴位,称为背俞,是脏腑的俞穴。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三焦俞、气海俞、关元俞、佗脊、腰阳关、八髑 (图4—1)。
图4—1 常用腧穴
二、常用手法
捏脊疗法常用手法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临床上,这八种手法综合一起应用,完成整个捏脊操作过程。
1.捏法:是捏脊的主要手法之一。用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提捏起来,所提皮肤的多少要适当,提捏过多不易推进,提捏过少易于滑脱(图4-2)。
图4-2 手势
2.拿法: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形成一个较重合捏微提的手法。“拿”同“捏”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图4-3)。
图4-3 捏、拿
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具体做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均匀地向前推进,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图4-4)。
图4-4 推、捻
4.捻法:拇、食指相对用力,食指向前上用力,拇指向后下拿捏,使皮肤从内前向外后捻动,犹如捻线一般,使捏脊动作向前进(图4—4)。
5.提法:用拇、食指紧捏皮肤向外拉提的动作。具体操作时,每捏三至五下拉提一次,提拉时往往就在“腧穴”部位(图4-5)。
图4-5 提
6.放法:在捏、拿、提、捻动作中,都有松“放”的动作,没有放,就没有捏;没有放,就没有进。一放一捏,一放一进,使捏脊手法呈波浪形推进。
7.按法:用拇指罗纹面对准穴位,适当地按压。
8.揉法:拇指顶峰按压腧穴之后,转用拇指腹在腧穴皮肤上轻揉。“揉”“按”结合持续8~10秒钟,然后起手(图4-6)。
图4-6 揉、按
第三节 作用机理
捏脊治病,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病情辨证采用不同手法,刺激人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素问·缪刺论>中又说:“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人,极于五脏之次也。”同时,内脏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灵枢·邪客篇》说:“肺必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胭。”《景岳全书)指出:“病之于内,形之于外。”这就说明内脏病变,可以在经脉所通过的穴位和部位发生症状。
根据经络理论,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它具有局部性和整体性两种作用。皮部对外界的变异具有调节和适应的功能,起着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的作用。由于皮部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故疾病可以由表入里,也可以由里出表。根据这一原理,采用捏脊疗法,刺激一定部位、穴位、便可以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治疗疾病作用。
现代医学证实,人体的植物神经节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且有兴奋与抑制的双重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造血系统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通过捏脊可达到恢复各系统、器官功能的作用,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捏脊能有效地提高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
第四节 操作方法
一、体位
患者俯卧,背部、腰部、骶尾部充分暴露。婴儿俯卧母体大腿前侧,头部稍高于骶尾部,母亲以左手托住婴儿右腋部,右手托住臀部,使婴儿下肢自然下垂。天气寒冷时,要注意室内保暖。
二、操作方法
医者站立或坐位于患者左侧或右侧,用双手掌上下推、擦,以皮肤温热、肌肉放松为度。然后,两手呈半握拳状,两手食指中节背紧抵脊旁。用双手拇、食指从患者尾骶部(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两手交替进行,随推随捏,随捏随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从腰骶部开始,向上每一椎体,就要利用双手的腕力,提捏一次。
在临床治疗中,捏脊手法有“补”“泻”“平补平泻”之分。“补法”从长强穴捏至大椎,3~5次,手法要求轻柔、缓慢。
“泻法”:三趟均从“大椎”开始,与“补法”的方向恰好相反。捏第一趟时,一直走通,无须做提的动作;第二三趟仍隔三至五手,以及在“至阳”穴处外提一次,然后重按“肾俞”8~10秒钟,两手收住。“平补平泻”:第一趟从“长强”起至“大椎”止,第二趟从“大椎”起至“长强”止,第三趟又从“长强”起至 “大椎,止,然后按揉“肾俞”8—10秒钟,外分收手。
附注:七节骨(长强至命门穴),上推为补,下推为泻。
捏脊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难辨,平补平泻。
第五节 常见病症治疗
一、积滞
【治则】消滞导积,调和脾胃。
【操作方法】术者站立在病人卧位左侧或右后。第一趟从“长强”开始,拇指将皮肤向下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
第二三趟从“大椎”开始,仍沿脊柱中线向下推进,每捏三至五手,两手同时齐捏向外提拉一次,用力适度,然后,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一次,捏至“长强”,放手为止。
二、疳积
【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操作方法】常规捏脊,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症见肝疳者,捏至风府穴,重提脾俞、肝俞、风府。肺疳者,重提肺俞、脾俞、大椎。
注:补脾土,揉板门,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呕吐
1.伤食吐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操作方法】常规捏三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
2.寒吐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操作方法】常规捏,从“长强”捏至“大椎”止,反复三遍,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然后,在上述三个穴位处按揉2—3分钟。
3.热吐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操作方法】从“大椎”捏至“长强”止,指力稍重,往返三次,重提按揉心俞、脾俞、大椎。
四、腹泻
1.湿热泻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操作方法】从“大椎”开始捏至“长强”止,来回三遍,重提大肠俞、胃俞、大椎、脾俞、肾俞。然后,按揉以上五个穴位,约2~3分钟。
2.伤食泻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操作方法】常规捏,从“长强”开始捏至“大椎”止,重复三次,重提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
3.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操作方法】从“长强”开始向上推至命门,捏到“大椎”止,往返三遍,重提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指揉龟尾、命门、肾俞约1~2分钟。
五、便秘
1.实热
【治则]顺气行滞,清热通便。
【操作方法】从“命门”向下推到“长强”止,再从“大椎”捏到“长强”,指力宜重,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反复三遍。
2.气虚
【治则】健脾胃和气血,壮阳散寒。
【操作方法】从“长强”捏到“大椎”止,指力轻柔,按揉脾俞、大肠俞、胃俞、长强、命门穴,反复三次。
六、慢性肠炎
【治则]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
【操作方法】常规捏。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穴,约8-lO秒钟。再对左侧腰背部予以擦法,以透热为度,时间约10分钟。
七、慢性胃痛
【治则】肝气郁结则疏肝利气;脾胃虚寒则温中散寒;瘀血内停则活血化瘀。
【操作方法】结者,从“大椎”开始,捏到“长强”止,指力须重,并按揉肝俞、脾俞、胃俞,约2~3分钟。虚寒者,从“长强”开始,捏到“大椎”止,指力须轻,按揉肾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足三里,以用擦法于命门透热为度,约8分钟。瘀者,常规捏脊。重提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时间约8-10秒钟。
八、月经不调
【治则】实证则理气活血,虚证则补益脾肾。
【操作方法】实者从“大椎”开始,捏到“长强”止,指力须重,重按揉肝俞、脾俞、肾俞。虚者从“长强”捏到“大椎”止,按揉肝俞、脾俞、肾俞,横擦八醪约2~3分钟,以透热为度。同时,配合按揉气海、关元、中极,摩小腹、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九、痛经
【治则】实证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虚证则补脾肾,温元阳。
【操作方法】实者从“大椎”开始,捏到“长强”为止,反复三趟,指力须重,按揉肾俞、肝俞、气海俞。逆时针擦八醪穴。虚者从“长强”捏到“大椎”为止,来回三趟,指力须轻柔,按揉肾俞、肝俞、气海俞,顺时针擦八醪,横擦命门,以透热为度,时间约5~6分钟。
十、失眠
【治则】心脾血虚则健脾安神,胃中不和则消食和胃。
【操作方法】从“长强”开始捏到“大椎”为止,反复三次,指力须轻,重点按揉心俞、脾俞、肾俞,推督脉及膀胱经,按揉膀胱经俞穴。胃中不和者,从“大椎”捏到“长强”止,第二趟从“长强”捏到“大椎”,第三趟仍按第二趟操作,指力须重,捏三遍,重提按揉脾俞、胃俞、肝俞,同时,配合按揉气海、揉点中脘。
第六节 附方
方一、消疳理脾汤,多用于疳积实证。
芜荑6克、三棱6克、莪术9克、青皮(炒)9克、陈皮6克、芦荟5克、槟榔6克、使君子肉5克、川黄连5克、麦芽(炒)10克、神曲(炒)10克、甘草(生)3克。
引用灯心,水煎服。每日两次。
方二、清热和中汤,用于疳积泻之证。
白术(炒)9克、陈皮6克、厚朴(姜炒)6克、赤苓9克、黄连5克、神曲(炒)9克、谷芽(炒)12克、泽泻6克、使君子9克、生甘草6克。
引用灯心,水煎服。每日两次。
方三、消积膏,适用各种疳积。
香油1200克、黄柏25克、莪术25克、秦艽25克、生穿山甲14个,大黄25克、川贝20克、木鳖子3个、山楂核100个、荆芥25克、三棱25 克、全当归25克、阿魏150克、官桂25克、生龟板25克、皮硝15克、黄丹1100克、麝香5克、乳香面25克、没药面25克。
上药除黄丹、麝香、没药、乳香均用香油炸后去渣,下黄丹时放乳香、没药、麝香收膏。
用法:当捏脊到第六次时,将膏药烤溶贴于脐部,约贴100天。重症患儿,贴50天后再换一次。
相关链接:
万病从根治1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晚上腿疼,早上腰疼,
万病从根治2——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万病从根治3——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万病从根治4——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万病从根治5、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轻柔透巧的宫廷手法1、小关节疾病,背疼、宫廷正骨手法、网球肘、腕关节损伤、骨折固定、中药泡手方 刘钢
轻柔透巧的宫廷手法2、颈椎病,胳膊疼、宫廷手法、五条线、头晕头疼、落枕、上肢串麻、疼痛、项痹症热敷方
轻柔透巧的宫廷手法3、肩周炎,如何判定、宫廷经典4个手法、肩周炎四个阶段、治疗手法、自我锻炼法
捏筋拍打疗法(一) 第一、二、三节
捏筋拍打疗法(二) 第四节 手法操作24法
捏筋拍打疗法(三) 第五节 捏筋的部位及穴位
捏筋拍打疗法(四) 第六、七、八节
捏筋拍打疗法(五) 第九节 常见病症治疗
中国传统特殊疗法:刺血疗法(上)第一、二、三、四节
中国传统特殊疗法:刺血疗法(下)第五、六节刺血常用经穴与常见病的治疗

类别:中医按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浏览(3043)|评论 (0)
上一篇:万病从根治5、寒热不调证的诊断...    下一篇:孟老师的100道手工饼干 彩图版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QHTIANabcjzdxj2001我的小豆芽97花舞东京764443660齐平1972天王山寨1565515485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注册 |登录
网址或邮箱: (选填)
内 容:

帮助中心 | 空间客服 | 投诉中心 | 空间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