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免费算姻缘:转载:中国左脚已步入经济危机泥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3:33:13

中国左脚已步入经济危机泥淖

字体: | 打印 发表于: 2011-3-05 08:51    作者: ldxc    来源: 口碑理财网

序言
当今国际社会多角竞争,风起云涌,时势变幻莫测,多种力量反复博奕,反复角逐,契而不舍,时而合纵联横,时而远交近攻,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背后,无不有其强大动力和推手——利益。
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构成了市场的核心和动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么,如何通过这两字,抓住利益这条主线,来深入剖析现代社会的运行脉络、解构经济现象的深层次本质呢?
本文将从美国和进入中国的外资入手,为你打开还原国内经济真相的一扇窗和一道门,由里而外,由下而上追本溯源,对各产业及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深入浅出的阐述,以方便你透过各种表象,深入了解现代经济社会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第一部分.民生:中国阶层与居民财富分析
1.1 中国居民财富分析
中国已经步入中产阶层社会了吗?
“平均到每一个人,目前中国每人每年究竟有多少收入,每人究竟拥有多少财富?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CPI及基尼系数渐热,这些问题不止一次被正式提了出来,并被社会广泛关注
……
对中国居民而言,其拥有的财富大致可分为金融资产、土地、不动产等几类,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零星财富,例如汽车、藏品、家居耐用消费品、私企财产等[1]。

就金融资产而言,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的银行储蓄26.48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26.08万亿,居民外币存款四千亿,居民持有国债1万亿元,股票资金存量6、7万亿元,此外,社保及基金信托类产品约有2~3万亿,股票、社保和基金信托三项相加,大约10万亿元。粗略估计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大约36.5万亿元,其中大约80%属于城镇居民,其余20%属于农村居民。
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的银行贷款余额为7.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个人房贷占绝大部分,购房贷款余额为5万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普通家庭的金融资产负债表,总资产36.5万亿,总负债7.5万亿,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得出净资产29万亿。
私营企业财产持有者尽管是私营企业主,但也是居民持有的财产,我们来分析私企的金融资产:
2009年银行体系企业存款余额约为22万亿,贷款余额大约30万亿,存贷相抵后,企业仍欠银行8万亿贷款,私营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全国每年倒闭的中小企业约100万家,去年国务院和央行调整政策增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新增3.4万亿元贷款投放支持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2009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4万亿,但银行体系企业存款余额22万亿,扣除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存款余额后,估计中小企业存款远不足贷款。
此外,黄金作为保值品,兑现性较强,流动性较好,可作为准金融资产,看作是除存款、国债、基金信托以外金融资产的补充,就居民手中的黄金制品来说,大约在3500-4900吨之间,人均黄金拥有量不足3.5克,目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按250-270元/g计算,约为1万亿元。
如果把黄金计算在内,我们可以得到:
中国普通家庭金融资产约为人民币30万亿元!
1.2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分析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对中国阶层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出一个统计结论,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
事实上这不难理解——人类一直在用二八定律来界定主流,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它贯穿了整个生活和商业社会,表现了一种不平衡关系,即少数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举个例子,为了提高效率,厂商们习惯于把精力放在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
在诸多经济和政治活动当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聚集和关注的,不正是位居前位的那20%吗?
根据帕累托28定律的统计结论,通过计算,我们对于居民30万亿元人民币的金融资产(其中包括26万亿银行存款),中国14亿人口的分配现状,得出如下层次表:


QQ截图未命名.jpg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截止2009年年末,我国有11.2亿人口人均金融资产为5357.14元,人均存款为4728.57元,基数最为庞大;我国有2.24亿人口人均金融资产2.14万元,人均存款1.89万元,基数较为庞大;我国有5600万人在人均金融资产8.5万元以上,基数最小。
上表与2009年胡润《中国财富排行榜》里中国亿万资产富豪5.5万人,87.5万千万富豪,4000万百万富翁高度吻合,呈线性相关。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11.2亿人口,相当于3亿家庭60年辛苦积蓄,家庭银行存款刚刚过万,家庭金融资产1万5千元;2.24亿人口,6、7000万家庭60年辛苦积蓄,家庭银行存款5万7千元,金融资产6万元,以上合计人口13.44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96%以上!
60年时间,近3代人的辛苦付出,对于忙碌了一辈子的人来说,这点可怜的流动资产是他们血汗钱,是他们往后几十年的养老钱、活命钱,无异于杯水车薪,实在不多。
相对于低存款低资产占总人口基数96%的13.6亿的庞大人群来说,中国5.5万亿万富豪,87.5万千万富翁,4000万百万富翁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如图所示,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就是一颗大图钉(pushpin)[2],社会阶层底面人口异常庞大,是中低阶层总人口96%以上的地地道道的“图钉型”社会!
图1.2 我国图钉形社会阶层结构平面图及立体图


QQ截图未命名1.jpg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ldxc (2011-3-05 08:51:40)

事实不止如此,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该国就有可能发生动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
世行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而中国1%的家庭,却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的集中度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世行基尼系数表明,我国各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要远远超过以上分析。
基尼系数的经济学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来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前者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1单位的人全部占有,后者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无任何差异。
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按国际标准测算,在世界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785元,即人均收入每天仅0.3美元,这与世行推荐的人均每天1.25美元极为悬殊,即使这样,据国家部门统计,我国贫困线人均年收入785元以下仍然有3000万人,人均年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4007万人。可以想象,在贫富差距更大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低层底面无比庞大,中高阶层收入者极少的图钉形社会,用直观的立体图,我们可以看得更为清楚,构成我国社会力量的中坚和顶梁柱,仍然是低财富和低收入者(如下图)。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靠着低财富和低收入占比90%以上尚处于温饱线上的13亿人口,我们养活了大批政府官员,高知,国企和中小企业老板……
我们不难理解,我国内需屡次难以启动,这不正是它最关键的根源和症结吗?
其次,除了金融资金产以外,我们再来分析居民手中的汽车、藏品、家居、土地和不动产等其它财富。
就私家车而言,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31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521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2605万辆,其中90%在城市,10%在农村。私车的性质,是一种交通工具,和自行车摩托车等居民拥有的家居耐用消费品一样,仍然属于消费品范畴,5-15年折旧摊销后,基本价值所剩无己。
至于古玩藏品等,古玩基本收藏在博物馆和部分城镇居民手中,只有纪念价值和人为的炒作价值,实际上并不值钱。
就土地而言,目前中国基本耕地为18亿亩,农民宅基地上的住宅大约180亿平方米。但土地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制,农民宅基地不能随意在市场进行交易,宅基地是农民的立命之本,必须加以保护!可以想象,如果流转起来,必将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农民在宅基地上建了不少房子,坦率地说,这些房子都不值钱,农民自建住宅多为结构和品质都简陋的砖混结构,市面流通可能性小,可以用来自住。
中国城市居民住宅占地大约80亿平方米。就房产而言,目前城镇居民的住宅总面积大约150亿平方米。居民手中的住房,还是那套住房,财富和幸福程度不会增长,真实价值也不会产生任何形式的增长。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商品背离其价值,均会回归原有价值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怎么样涨上去还得怎么样跌下来,我们毫不关心全国城镇住房均价是每平3000、4000还是5000,房价如同郁金香泡沫,只是一个被放大的虚拟数字,仅反映预期和人民币的供求关系,相反,房价涨得越高,居民痛苦指数越高,幸福指数越低,于民生毫无改善。
1993年以前,国际通行惯例将居民第一套自住房视作消费品,第二套用于投资的商住房才视为固定资产,1993年后,联合国制定的《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才将一切带有住宅性质的构筑物纳入固定资产范畴,依我看来, 150亿平方米“价值”60万亿“财富”的钢筋混凝土,于中国的竞争实力毫无用处,高房价产生的泡沫,扰乱了经济秩序,最后由全体中国老百姓买单,对于这笔“财富”的评价,持保留意见。后面再作详述。
1.3 中美家庭财富情况比较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吵嚷得最凶,又是经济刺激计划,又是亚太经合G7G8G20峰会,忙得马不停蹄,它顾影自怜,飞往世界各地寻找援助,让全世界善良爱好和平的人情不自禁产生同情,纷纷伸出援手……
然而,在这场历时几年,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和“危机”中,美国的普通家庭财富,到底会是怎样?
关于这场“海啸”和“危机”,不想作过多描述,媒体和舆论众说纷纭,早已将它的成因全程反复宣扬,详尽分析了成百上千遍,大部分人都成为了“专家”。
而我所关注的,是在这场“海啸”背后,美国的居民财富下降程度究竟有多少?收入又会如何?
有人会说,美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贫富差距并不小,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对它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家庭财富一定大幅度缩水,从而影响内需和经济的发展,会跌在地板上十来二十年起不来。
事实恰恰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美国除失业率稍有上升外,家庭年收入下降得并不明显,美国1.2亿个家庭,普通家庭年均收入仍为5万美元左右,美国排名靠前的20%家庭,年均收入达到12.3万美元以上,排名最靠后的20%家庭,年均收入也达1.7万美元以上,与危机前相比,并无明显下降。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普通家庭的财富。
据美联储2010年4月发布的报告(B.100 Balance Sheet of Household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显示,美国普通家庭净资产总额54.6万亿美元;2007年净资产最高时达有史以来最高点,65.3万亿美元,截止2010年一季度末,它的总资产为68.54万亿美元,总负债为13.97万亿美元,我们注意到,它的资产结构优良,20%的资产负债比率,在危机中,表现尤其优异,其中,有形资产16.51万亿美元(房产等),金融资产为45.54万亿美元,其中,储蓄7.65万亿美元(各类存款,含各种债券、美国国债、货币基金、定期存款、信用卡支票等可兑换性存款),股权投资7.79万亿美元,养老基金12.35万亿美元,共同基金4.32万亿美元,公司或外国债2.14万亿美元,股权投资7.79万亿美元。负债主要为房产贷款,10.24万亿美元。
对于大造舆论攻势四处渲染金融危机中的美国,这样的一张家庭资产负债表成绩很好,数据相当稳定,变化非常小,3年过去了,它的净资产仅仅比最高峰时下降10%多,而且下降的部分主要来自房产价格下降,其它资产完好,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与这张资产负债表相比,美国有3亿人口,我国有14亿人口,美国的家庭平均金融资产,仍然是我们的35倍以上,美国的家庭年收入,仍然是我们的22倍以上。
美国的房产“财富”与金融资产相比是1:3,而我国的房产“财富”与金融资产相比是2:1,金融资产的变现性和流动性要远远大于不动产——房产,美国普通家庭财富的抗风险和承受能力,远远大于中国!
美国的房产价格已跌无可跌,即使再次大跌,仍有占总比75%的金融资产作为支撑,无法伤及根本。但如果占我国居民“财富”2/3的房产价格暴跌,占比1/3的金融资产再由通货膨胀贬值的话,恐怕全体居民手里那点可怜的“财富”, 几乎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背离价值的价格投机,从本质上来说,是短暂和虚拟的,利益驱动,人们买涨不买跌,上涨的动力,是无数流入的现金投机,然而,现金有限,价格无限,涨到一定程度,总会现出颓势,资金一旦撤出,凭大量现金堆积起来的价格,如同沙滩上沙子垒起的城堡,轻轻一推,就倒。
不难想象,现金流出成势后,如果支撑不住,墙倒众人推,抛如潮来,崩塌后的房价,会带来怎样严重和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很多我们所看到的价格的走势图,都是钟形和过山车走势,极度繁荣转入极度萧条,一切源于人的非理性。
索罗斯很早就参悟了这一点,他的很多理论,来自于对“枯荣相生”的领悟。1986年,他撰写《金融炼金术》一书,如是诠释了市场的“荣枯相生”:在一个典型的市场事件序列中,价格,基本趋势,主流偏向三个变量先是在一个方向上,接着又在另一个方向上彼此加强,繁荣与萧条的更替,就是一个最简单而又最熟悉的循环模式,汇率,房价,股价……无不服从这一点。
同样,一个世纪以前,英国作家查里斯?麦基撰写了《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群体的过度投机与贪心如果没有干预,会集体走向毁灭!
市场永远是错的,过度投机导致极度膨胀或疯狂的例子不在少数,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潮,时价一株相当于阿姆斯特丹市区的五栋楼房,价格崩塌后,每盆郁金香仅值1、2元;80年代炒君子兰价格,飙到30多万,后来2、30元,最高不超过百元一盆;90年代兰花热,鼎盛时炒过千万以上,稍好品种的,动辙数百万,狂热过后,几十元一盆;热捧红木家俱时,天平一边放红木,另一边放黄金,尔后沉寂无声;最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股票,从07年最高点6134~最低点1664,价格如同过山车,迅跌73%……
美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历经2、300年的发展,摔了很多跟头,经历了数次经济危机,才取得了今天市场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仍然很肤浅,有很多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中国的政府官员、投资者、“经济学家”对成熟市场的理解,仍然差距甚远,发展成熟的市场,是门艺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懈努力、培育和完善。我们的这种不成熟,导致了市场的过度投机,上涨放任自流,下跌撒手不管,投机者过度投机的心态,加剧了股价、房价、商品价格甚至汇率……暴涨暴跌这一过山车过程。
没有暴涨,哪有暴跌?没有疯狂的非理性,哪会带来大萧条?
暴涨如烟云泡沫,一刺就破,暴跌会将虚拟“财富”洗劫一空,所有一切,无外乎纸面繁荣,短暂的“繁荣”过后,一片萧条,荣枯相生,逃不出这一轮回。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美国,美国政府极为重视居民的金融资产,以美国股票市场为例:美股总市值15万亿美元,居民持有约8万亿美元,每逢道琼斯指数出现暴涨或暴跌时,美国政府总是极为紧张,带头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价格的稳定器。
所以哪怕美国众多企业倒闭,并没有伤及根本,它的居民财富和收入,并不受影响,社会阶层非常稳定。
美国有一点做得很得民心,即使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政府也能在危机中顶住压力,尽量减少刺激计划中的美元投入,维持物价平稳,从而使居民财富受影响很小;美国的中坚力量稳定,花很小的代价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移民;有成熟不唯权的法律制度和政经体系;美国的国民虽然满腹牢骚,调侃心强,但爱国心很强,依然相信“美国精神”和美国强大,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美国,贫穷的是国家,富裕的是人民,在中国,恰好反了过来,贫穷的是人民,富裕的是国家。甚至,我们的国家,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只是相对于贫困的小国而言,能维持温饱而已。
一直有个疑问,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我们国民的承受能力,到底会有多强?
一个国家,真正了不起的财富不是GDP,不是房子,不是基建,不是一堆眼花缭乱的经济数字……而是它的制度、人才和民心,有了这三个,再加上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坚挺的货币,一两黄金一分美元都没有,也一样是世界强国!
只有在国家不能依靠的时候,人们才会去买高价房攥在手里(房子,是恶性通胀后唯一能够看得见点东西的大宗商品),才会去囤美元和黄金,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民心,是一种相信政府会努力争取本国利益和民众利益,正确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所交出的一份信赖和信任。自古以来,我们倡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儒家思想,民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口饭吃,有基本生存的基础,人们就很容易满足,就能“安居乐业”。可是,一旦财富严重缩水,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被剥夺,导致民众生活极其艰难,累积的社会矛盾,便会四处寻找突破口或爆发点,所带来的后果,将会很严重……
我们政府所倡导的“尊严”,是很不错的提法,但是,只有在各项政策真正围绕国计民生来制订,努力为民众争取利益,人们生活真正殷实时,才会有 “尊严”可言。而我国11亿人口,3、4亿家庭户均存款不过万,尚有2.3亿民工,年收入千元以下的人口有4000万以上,民众财富微薄,仅够生存和温饱,何来尊严之说?

附录1:骄傲男儿泪

骄傲男儿泪:即将卸任卢拉,骄傲时刻泪满襟
CCTV1,新闻30分,2010年7月24日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日前,巴西总统卢拉在接受对外采访时,潸然泪下,不过,这次卢拉掉下的不是伤心的眼泪,而是骄傲的眼泪。
卢拉:我站在圣保罗的大桥上,看着巴西发展银行签署了针对(无家可归的)废品回收人员的贷款协议,那时我无比骄傲(哽咽),我要说……是的……这个国家……
记者:现在是想说告别的时候吗?
卢拉:不,我想的是人们现在,终于开始意识到他们是巴西的主人,这些事情是他们以前从没有想过的,我想我老了,这就像我花了毕生的精力在耕种,有一群人在旁边看着,一边说我根本不会种地,我是个外行,可是突然间……庄稼开花了,结果了,我丰收了……
(画外音)当被问及是否有连任打算时,卢拉态度坚决地予以否认,他再次表示,他乐意成为一名优秀的巴西前总统。
今年65岁的卢拉出身于一个贫苦人民家庭,很早就辍学走入社会,从事工会工作,2002年,卢拉作为劳动党总统侯选人赢得大选,这是巴西历史上左翼正党首次取得大选胜利,卢拉也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草根总统。
2003年卢拉上任以后,推行务实路线,缩小贫富差距,从2003年到2005年,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19%,3年间,贫困人口下降的绝对数量超过了以前10年的总和!
除了在国内改革,卢拉在外交上广交朋友,积极推动巴西的多元化外交,凭借这些努力,卢拉在2007年赢得连任,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二位通过直接选举获得连任的总统。今年年底即将卸任的卢拉明确表示,他不会推动修改宪法,谋求连任,巴西下任总统选举将于10月3号开始,目前,大选活动已经展开。

  • ldxc (2011-3-05 08:52:23)

我们不止是将目光聚焦到全国5.5万亿万富豪,87.5万千万富翁,4000万百万富翁就已足够。
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关心和聚焦的是,低财富和低收入占比90%以上尚挣扎于温饱线上的13亿人口,即3-4亿户存款不足1万元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196元以下的4007万人,人均年收入785元以下的3000万贫困人口的家庭生活,这庞大无比到无法想像的13亿人口,才是真正的国计民生,才是真正代表并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执政水平。
高房价和通货膨胀,不仅冲刷着那占总人口4%的“中产”阶层财富,更大的危害是,严重影响并降低处于长尾的95%的高负债、低财富、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只是影响着我们这一代。
我们或许能看得见台前5000万人的风光,却哪看得见台后13.5亿人的辛酸?

随着美国政治和经济霸权的日益扩张,打遍全球无敌手后,以美国为首的外资掉转头来,这次将枪口对准了中国。
它们通过各种手段攻城略地,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巧取豪夺获取丰厚利润和巨额回报,对国内高端及丰厚利润的行业控制力越来越强,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很多行业中获得垄断地位,与此相应,我们节节后退,对国外的经济依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民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民众被迫源源不断地贡献利润,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大国”地位,正在被不断地削弱,受到几十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银行方面,美国等外资用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中国的银行、保险和和等金融股权,通过入股建行、工行、中行等数家国有和商业银行,几经腾挪,2、300亿美元的投入,轻松将1000~1500亿美元收入囊中;
在房地产方面,每天有数十家不同的外资房地产公司在商务部网站进行登记、增资、变更,截止2009年年末,外资在我国投资房地产项目49691个,经营商圈和房地产,合同金额3338.3亿美元,股权投资1428.9亿美元,保守估计现有资产和利润,赚取7000亿~1.2万亿美元以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房价让外资大获其利的同时,成本全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数亿中国人沦为房奴,负巨债20~30年,房价越高,负债越多,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并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在实业方面,外资在第二产业和除房地产的第三产业,已获净利约合1.1万亿美元以上,总资产为2万亿美元以上,净资产为6900~7400亿美元,每年稳定实现净利润1800~2400亿美元以上。
在粮食方面,美国等外资对大豆、小麦、玉米、猪肉、食用油、种子、化肥……及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食品加工、养殖、饲料生产等行业层层围剿,并对棉花、畜牧等产业虎视眈眈,以此控制在中国粮食价格上的话语权,获取巨额利润。
在大豆领域,外资通过控制大豆定价权,利用期货战挤跨了国内1000多家国内大豆压榨企业,ABCD四大粮商乘虚而入,大规模并购国内幸存的压榨企业,通过6年时间,拥有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控制产能达85%以上;ABCD四大粮商的发展和巴西、阿根廷转基因土豆在国内的低价倾销,将4000万豆农逼入绝境,不少豆农转种别的经济作物,已严重影响到豆农的生计问题;在猪肉领域,高盛和鼎晖通过收购双汇,仅仅2.5亿美元投入,创造4年时间投资回报率翻7倍的神话,纯挣18亿美元,年均获利150%,并取得全国猪肉定价权,双汇知名的品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140亿的国有资产,每年300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净利1亿~2亿美元丰厚利润的控股权。高盛通过收购另一猪肉加工企业雨润集团和数十个养猪场,进一步整合了猪肉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在饲料领域,仅泰国正大就占有20%以上市场份额;在化肥领域,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化肥400万吨,加拿大PCS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权,在种子领域,美国和外资控制了蔬菜花卉种子市场,杜邦、孟山都等切走了玉米种子的一块大蛋糕……单就ABCD四大粮商而言,在国内独资和合资公司已分别达38家、34家、27家,20家,另外还参股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ABCD控制豆油、卖大豆、玉米,抢粮囤小麦、玉米,高盛养猪,黑石卖菜,杜帮卖种子,正大凯雷卖饲料,孟山都卖农药,加拿大PCS卖化肥……
粮食减产,全球化肥涨价、农药涨价、粮食涨价,外资获利颇丰。
美国和外资从里到外布局全国各地的粮食控制能力逐步增强,将会完全掐住14亿中国人民的脖子。
在基建方面,今后10年,外资将在国家23万亿的基建及各种计划中,将获得至少6万亿以上的市场份额,折合9000亿美元,利润至少在3000~5000亿美元以上。在地方政府20万亿基建及各种计划中,将获得至少5万亿以上的市场份额,折合7000亿美元,利润在3000~4000亿美元以上。

20世纪,美国通过伪造“经济发展”报告,描述“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拉拢、腐蚀和控制他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而又让人“雄心万丈”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任由美国摆布,并通过欺骗的手段让成千亿美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为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服务。
美国向发展中国家不断重复地灌输一种思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分析”,预测一个国家投资数10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美元将产生怎样的效应。他们炮制出来能反映该国在未来20年至25年中的“经济”增长率的“研究”报告,提供各种数据证明:如果该国建设这个项目,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能提高“几个百分点”,而达到这个增长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兴建”大型工程。
然而,对美国来说,所有这些大型工程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都能为美国大承包商和美国制造商牟取暴利,让负债的发展中国家中一小撮有权有势的富裕家庭满心欢喜,这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长期依赖美国,在政治上效忠美国。贷款和“投资”的数目越大,美国获利越为丰厚。
天地万物,有正有负,有阴有阳,有获利的,就有赔钱的。
负债的发展中国家那些数十年来处于底层极度贫困的国民,本已不堪重负的肩上又背上了累累债务,永远呆在贫穷的地狱中,“经济分析和发展”预测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通过这些思维模式的不断复制和拷贝,不断灌输和洗脑,诱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不明真相的国家陷入“国民生产总值”(GDP)比较陷阱。
一旦将某些国家引入“GDP竞争”陷阱,好高骛远地过度追求“GDP”高增长,围绕“GDP”制订一切政策,忽略背后的国计民生,势必落入美国的圈套。
由大型基建项目支撑的“GDP”,基建投入越多,国家和民众背负债务越多,外资获利越多,承包商获利越多,贪腐官员越多,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今后5~10年,4万亿基建、国家20万亿项目、地方政府20万亿项目,湖北12万亿基建,52万亿绝大部分由政府负债,向银行借款,每个项目就是地方大员们的一部生钱机,外资、各级承包商的一次盛宴和飸餮大餐。分到2.3亿民工手里的,永远是600~1500元。
没有民族强劲的企业支撑,没有好的分配机制,GDP只是一个炫目耀眼而毫无实用价值的光环,是一杯毒酒,一杯饮鸩止渴的鹤顶红。
在衍生品方面,外资通过东航、国航燃油套保、中信泰富澳元合约和KODA等私人衍生品欺诈,轻松骗取国企和个人300~600亿美元以上。
中国投资4000-5000亿美元房利美房地美债券,成功退市,4000-5000亿美元打了水漂。
在网络赌球方面,通过地下网络赌球、网络赌博等手段,2003~2010年8年间,我国网络外流赌资至少达1000~1500亿美元以上。
在资本外逃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外逃额累计为5000亿美元,年平均外逃额也高达200亿美元。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外资获利、资产流失的规模,高达4~5万亿美元,总计折合人民币28~35万亿元!
这相当于八国联军侵华劫走银元的300多倍,相当于庚子赔款的200多倍,超过全国人民六十年以来目前所有积蓄总额!
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的银行储蓄26.48万亿元。这是建国以来,全国人民辛苦60年的钱袋子。
而大规模外资进入,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不过短短20年。


QQ截图未命名2.jpg

外资投入30万外国人,短短20年时间,在中国获取利益等于全国14亿人口辛苦60年!
0万外国人,雇佣1800多万中国人,投资1万亿美元(已赚回4~5万亿美元),年销售收入2万亿美元,控制总资产达4~5万亿美元,净资产1~2万亿美元,控制中国1/3以上产业,占1/3以上利润,从中国每年获利3、4000亿美元,并挤占中国1亿人以上的就业工作岗位。中国民众的巨额财富,被源源不断地搬往国外。
外资每年2~3万亿的获利,中央和地方8~10万亿以上的财政收入,央企每年万亿获利,私企再拿掉部分,真正能分到13.5亿以上老百姓手中的,是少得可怜的稀汤,甚至,很多百姓连稀汤都分不到。
8~10万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养着5000万公务员的行政开支,养着教育、科技、警察、军队等,雁过拔毛……
我国目前的阶层现状是,
①3-4亿家庭(11亿人)户均存款不足1万,粮食、生活必需品涨价,这11亿人,赚钱的速度跟不上通胀的速度,永远在温饱线上挣扎,为一间破房子,举家负债30年。剩下2.5亿人,7000-8000万户,户均存款约6万,财富被高房价绞杀一空。为一间破房子,负债20、30年,通胀一来,集体趴下。
②剩余1000万户(4000万人)家庭资产过百万的,财富被高房价绞杀一空。手头几乎没什么余钱,通胀一来,下跌至底层。
③30万户(100万人)家庭资产过千万的,手头两三套房,好车两三部,通胀一来,剩不下多少余钱。
④6-7万户资产过亿的富豪,移民的移民,出事的出事,留在国内坚挺的,被外资绞杀,被衍生品欺骗,被政府各部门剥皮。
一方面外资、承包商赚取巨额利润,官员奢侈消费资本外逃,公务员任意挥霍数万亿财政收入;一方面13亿5千万人,穷得叮当响。有4000万以上极度贫困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8毛。
接下来再来看看我们的货币政策,
2008年年初以来的两年半时间里,大规模基建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倒逼大规模信贷和人民币货币发行,人民币总量从2008年年初的40万亿猛增到现在的68万亿元(约合10万亿美元),两年半时间里,净增量28万亿元,年均货币供应增速高达20%以上,是2008年年初的1.7倍,这意味着,人民币增发70%,内在价值已贬值40%以上。
我们的经济总量和“GDP”,是美国的1/3,我们的货币总量,是美国的1.2倍,我们的货币增发速度,是美国的5倍。
今后5~10年,正常情况下,如果不大幅削减大规模基建,不改变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建立合理的人民币发行制度,人民币将在贬值40%的基础上继续贬值2/3以上,甚至可能信用崩塌。
现在与货币政策最紧要相联的,是大幅削减基建规模或逐步停止基建,抓紧收缩贷款,改变强制结售汇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民币发行制度,放缓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步伐,暂停国内外资银行大规模结算人民币。
由于人民币过度增发,造成人民币价值高估,高估的汇率本来已经形成堰塞湖,美国却仍然居心叵测,通过各种手段反复逼人民币升值。让世界各国加紧换取巨额人民币,等人民币升值达到最高点时,抛如潮来,势能越大,动能越大。人民币被狠狠砸下,应声倒地,数十年无法恢复元气。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不可阻挡的气势,就像岩石从千丈高的山坡飞速滚下,关键就在于它借助了有利的形势。
老牌美帝国主义,深知蓄势这一点的重要性……
逼人民币的升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从而将我国经济推向深渊!
20世纪,世界各国发生过多次金融或经济危机,美国前后发生4次,我国香港发生3次,台湾两次;北美加拿大;拉丁美洲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尼加拉瓜;远东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西亚土耳其;非洲沙特、埃及、津巴布韦;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芬兰、冰岛;东欧波兰、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每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过金融和经济危机,重则造成社会动荡,原有社会体制崩溃,联邦解散,政权更迭,经济倒退数十年,进入长时间大萧条,轻则造成经济倒退数年,通货紧缩,企业破产,产生大量失业和贫困,内需不振,萧条数年……
那么,经济危机距我国到底有多远呢?1000公里? 1公里?还是1米……?
恭喜你,答对了!
经济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中国左脚已步入经济危机泥淖。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8:53 编辑 ]

  • ldxc (2011-3-05 08:54:03)

第六部分 民生:外资与货币、大国战略篇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欧底庇德斯
6.1 美欧货币金本位与通货膨胀实例
6.1.1 美欧货币发行与金本位
为了防止货币无节制的滥发,英国从1821年开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德国在1871年采用了金本位、荷兰是在1873年紧随德国之后,瑞士和比利时是在1878年采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国虽然朝着金本位制度方向发展,但是它保持着金银复本位制。1879年,美国开始用黄金固定美元的价值,1897年俄罗斯和日本支持采用黄金,而奥匈帝国实际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本位体系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特别体系[38]。
1792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案》,成立美国铸币局并制订美国硬币流通制度。法案的全名为《美国硬币铸造和流通法案》。法案确定美元为美国货币单位,并创建了美国货币十进制系统。
《1792年铸币法案》制订了如下硬币的铸造标准:


QQ截图未命名3.jpg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792年美国颁布的《铸币法案》,约定1美元兑换1.6克纯金或1.75克标准金。
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以来,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60年代后期,美国扩大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
但双价制也仅维持了三年时间,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综上所述,并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获知如下数据,
①1792年,1盎司黄金兑换17.77美元(1美元兑换1.75克标准金,1金衡盎司=31.1035克);
②1个半世纪以后涨了1倍,从1945年到1968年,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一直稳定维持了23年;
③从1968年到1971年,美国不再按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实行双价制,1盎司黄金兑换美元在100-200美元的区间内浮动。
④1971年8月美元与黄金脱钩,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开始进一步贬值。


QQ截图未命名4.jpg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5月到2010年7月,经过7年时间,1盎司黄金从340.5美元至1200美元,在此期间,黄金兑美元翻了3.5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1792-1968的177年时间里,由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并实行金本位制,从1盎司黄金兑换17.77美元到35美元,仅仅上涨一倍,金价维持稳定。
在1968-2010年42年时间里,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金价发生大幅动荡,两落两起,最终从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彪升至1200美元,期间上涨了33倍。
美国经济危机中那么困难,都能抑制住投放货币的冲动,是因为它把预防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把本国货币的信用放在第一位!
货币离开了信用,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什么都不是,仅仅是手纸而已,毫无意义!
美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历数百年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开山鼻祖,它们深深地清楚并知道,货币信用,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希望人类社会有信用,没有它,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了现代金融和现代商业存在的基础,因此,货币信用和一国经济血脉相通,紧紧相联。
希望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资本主义的开山鼻祖们和信徒们确信,仅靠政府“人治”的“信用”, 并不足以证明货币比手纸的质量好多少,货币顶多在某个时间段和某种程度上起点作用,尤其是碰到耍赖的政府怎么办?印钞机只要不生锈,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关你啥事?
几千年以来,国家无数,朝代无数,政府无数,货币无数,有什么货币能是永恒的呢?
不信?你现在拿点原始社会末期贝壳到农贸市场走一圈试试,看能买到点啥?
贝壳和羊不能做为货币在现代流通,稀有金属发掘了别的用途,且流通货币需求量大,稀有金属不能满足日常需要,于是,纸币被拱上前台。可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政府信用并不可靠,怎么办呢?
还不信?我拿津巴布韦的亿元大钞,给你换一个鸡蛋,行不?……
还是资本主义的开山鼻祖们和信徒们有办法,他们发明了纸币的发行和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宝贵的稀有金属——黄金储量挂钩,作为衡量纸币发行的标准。
没有一种东西比黄金更适合做诚实的货币,全世界官方储量3万吨,还能开采30年,几千年以来,地球上垮台的政府千千万万个,经历的货币千千万万种,没有一种东西比它存留更恒久,更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承认。
中国拍古装片,一旦涉及到王公大臣和贵族,重要场合需要送礼或需要用钱的时候,一般先费力地抬上几个厢子,打开厢盖后,王公大臣和贵族无不两眼放光,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因为厢子里装的是——黄金。
西方拍寻宝片,一旦涉及到发现指定地点,通过重重生死考验后闯入藏宝密室或古墓后,镜头总是先摇向珍珠玛瑙裴翠,然后摇向一片耀眼的光芒金光闪闪的黄金,男一号和女一号压抑住内心的喜悦,充满淡淡的笑意,财迷们就没这么淡定了,立马大呼小叫,扑上前去恨不得开条航母进来。
东西方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政治不同。
但在这一点上,东西方超越所有差异,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因此,数百年的货币发行史中,货币发行,总是和黄金联系在一起。
我们不要忘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面的名言:黄金同时拥有货币和商品的两重属性,黄金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黄金。
世界上所有的人宁愿相信黄金,不愿意相信手纸,这也是黄金数千年以来,兀自作为天然货币屹立不倒的原因。
衡量货币的标准找到了黄金,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名符其实。
然而,世界上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792-1968的177年时间里,由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并实行金本位制,从1盎司黄金兑换17.77美元到35美元,仅仅上涨一倍,金价维持稳定。
在1968-2010年42年时间里,由于美元信誉危机,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金价发生大幅动荡,两落两起,最终从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彪升至1200美元,期间上涨了33倍。
但这33倍,有22倍是在2004年到2010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所贡献的,2004年,黄金价格仍维持400美元1盎司。这意味着,1968-2004年38年时间里,黄金的价格上涨幅度是后面6年时间上涨幅度的1/3。后面6年,上涨速度是前面38年的13倍。
除了80年代初石油危机造成的一个典型而短暂的波峰外,黄金兑美元的走势有涨有跌,始终保持理性。
2001年到2009年的8年时间,格林斯潘将利率从6%降至1%,扩大美元信贷,使美元在全世界流通,经济史前繁荣,房产大涨,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屡创新高,推动这一轮全球泡沫的,恰恰是美元货币!
因此,美元的信用受到挑战,黄金的信誉在稳步上升。
后6年,黄金翘尾。
美国引发这轮全球泡沫,意欲何为?
各国通过发行“无信用货币”剥夺本国人民财富,美国通过发行世界“稍讲信用货币”剥夺世界人民财富。
创造基础货币的动机有两重。一个是通过操纵利率而实践中央经济计划,第二是把政客们创造出来的逐步升高的债务货币化。
格林斯潘上任当美联储主席那一天,面对全体高管人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先生们,现在我是美联储的主席,在我的任内,在这个大厅里,你们可以畅所欲言,你们可以谈任何问题,你们可以谈任何话题,但是只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免开尊口,那么就是美元。在美联储的大楼里免谈美元,意味着什么?因为美元秘密太需要保持了。
格老在没当美联储主席之前,1966年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黄金与自由经济》,尼克松准备放弃美元和黄金挂钩的政策之前,格林斯潘一语中的,没有任何办法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或危机所吞噬,拦路的只有黄金。
世界范围内的这场泡沫,美国仍然成了最大的赢家。
美国通过全球反复洗盘,将许多国家的财富洗到了美国本土。
不要认为黄金的这种上涨势头会一直保持下去,美元打遍所有货币,没有其他国家的货币能与它抗衡时,美元重新坚挺,黄金成为附属。
但是,美国绝不会放弃它的国际货币地位,绝不允许别人撼动美元,这是它赖以剥削世界各国的命根子,这种撼动,足够引起战争。
美联储是黄金最大的空头,需要的时候,黄金的走势都是被它压着走的,期货从业者可以留心一下黄金走势,在美联储需要遏制黄金过快上涨的时段,每逢周五,黄金下跌的可能性最大,即使上涨,也是小阳或十字星。
美元的发行,与黄金和国债严格挂钩,历来是很有克制的,如果不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国债也很少增发,以严格保证美元的信用。
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有钱人喜欢美元的原因。
美元是只烂苹果,但它是众多货币中最不烂的那一只!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8:56 编辑 ]

  • ldxc (2011-3-05 08:56:30)

6.1.2 通货膨胀实例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实例。
首先从两张巨额钞票说起。


QQ截图未命名5.jpg


1989年,南斯拉夫发生四位数通货膨胀,以下是面值500万的南斯拉夫大钞。
津巴布韦曾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不到1津元就能换1美元。
2009年7月16日官方通货膨胀率高达2200000%,1亿元换1个鸡蛋。并发行2.5亿元大钞,发钞后不久,统一抹去后面九个零。
我们不难想象,当你辛苦勤劳一生,历尽艰辛历经坎坷冲锋陷阵排除万难力压群芳最终博得成功或出头之日,好不容易挣到百万上千万或过亿时,回首一看南斯拉夫给你抹去六个零,津巴布韦给你抹去九个零,原本上亿的银行存款变回1元,你从亿万富豪一夜之间沦落到不够买1个鸡蛋或1个面包时,是不是让你感概颇多,哭笑不得?是不是重回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是不是“均贫富”,众人平等的“共产主义”,得以提前实现???
这样的奇观在**统治下中国也发生过。抗战开始后四个月,国民政府决定用增发纸币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法币发行额,据官方公布的数字,1937年底为16亿元。1945年底为10319亿元。8年之间,猛然增加了738倍,现实中,市面上流通的法币还远不止此数。滥发钞票的结果,使四大家族的财富迅速集中,而广大人民则越来越贫困,最终加速了蒋介石政府的垮台。
法币贬值最厉害的时候,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一日几价或一时几价。
机关职员在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抢购风潮、抢米风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一个商店,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 持续到1945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蒋介石彻底倒台……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一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多年战争以及最终战败,导致德国国内经济崩溃、物价飞涨、货币迅速贬值。
一位家庭主妇装了满满一手推车的钱(仅够买一点食品)去买点吃的,一位小偷趁她不注意,把一车钱倒在地上,推着车子飞快地跑了……
有数据统计,德国流通货币平均每月增加300%以上,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多,物价也以同样的速度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流通货币每月平均增加12000%以上,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物价甚至涨得更多,每个月上涨近20000%。
或许你会说,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尘封的历史中。
错了,事实恰好相反,每隔一段时间,世界上总有一些地方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巴西,通货膨胀率在1954年达到大约100%,由此产生了军人政府。比这严重得多的通货膨胀导致了1973年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倒台和1976年阿根廷庇隆政府的倒台,两国都由军政府接管了政权。不太遥远的例子有20世纪80年代的阿根廷、90年代初的俄罗斯、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泰国,印尼、韩国等,前几年的阿富汗,越南,索马里,意大利、英国、日本和美国等,最近的例子有非洲的津巴布韦,全世界所有国家几乎都经历过这一过程,只是通货膨胀的程度不一,对各国经济的创伤和恢复时间不一,世界各国经历创伤后,无不从中汲取和总结这一深刻的经验教训。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情况,又会如何演变呢?
6.2 中国即将面临经济危机和大萧条
为了美元的信用,美国在拼,在抢,在争……
那么,为了人民币,我们究竟为它做了些什么呢?
时至今日,货币和现代社会的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再也不能单方面割裂联系,认为货币是货币,经济是经济这样单纯来理解整体问题。
货币与经济,是立体的,整体的,全方位的……
为什么嘉里集团等四大粮商会囤粮?为什么小麦、大米、食用油、蔬菜、肉类价格会出人意料地大幅上涨?为什么美国要逼人民币要升值?
为什么美国召集13国进行航母演练?为什么韩美在黄海联合军演?为什么美日将于年底联合在钓鱼岛登岛演习?为什么印度屯兵南疆,购买战机,如临大敌?
客观规律表明,基建和房价、政府负债和贷款的堰塞湖,可能将中国带入“沉默的十年”。
我讨厌中国的“买办经济学者”、“买办精英”和贪腐官员,因为他们大多患有“历史健忘症”,教出来的学生,影响国家作出来的决策,对国计民生毫无益处,做出来的事,大都是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外资和西方利益集团服务的,典型的吃里扒外。
我看不起中国的哲学老师,因为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大多不相信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千古真理,我看不起中国的经济政治老师,因为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大多不相信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根本的核心原理,索罗斯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坚定不移的信奉者、好学生和忠实的执行者。
社会主义崇尚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金融大鳄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实践,环球与此同热,世界大同,不过,“买办经济学者”兜售的大多是西方的花架子,为外资和西方利益打通中国输送渠道铺路架桥,寻找理论依据,外资、西方利益集团和金融大鳄所获取的,却是实实在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和利益。
6.2.1 大白菜价格周期与“枯荣相生”
在市场里,大白菜卖出黄金价,尽管它身价倍增,还是那棵大白菜,白菜不会因价格升高就会变成黄金,价格不管偏离价值多远,始终会回归价值,吃哑巴亏的,是用黄金价买白菜的那批人,赚钱的,是顺手投机将白菜卖出黄金价的那批人。虚拟经济,只有财富的转移,没有财富的增值,始终只是零合博奕。美国深谙此道,通过虚拟经济,从世界各国赚足了巨额财富。


QQ截图未命名.jpg

大白菜价格在(A-B)阶段基本趋势被认可后,开始得到上升预期的加强(B-C),随着时间推移,白菜价格上涨趋势继续发展到(B-C)末期,此时,市场对白菜价格上涨仍持怀疑态度,反映仍然非常谨慎,时而减弱而加强,这样考验可能反复试探多次,图中只标出一次(C-D)。最后,市场信心开始膨胀,认定白菜价格被严重低估,开始找出各种支持白菜价格上涨的理由,绝大多数人都坚信白菜价格会持续不断上涨,正反馈不断加强,任何短暂挫折不能够动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D-E)。在(D-E)末期、(E-F)及(F-G)初期,市场几乎所有参与者情绪高涨,极为乐观,坚定不移地相信白菜价格会长时期一直持续上涨,所有对高得离谱的白菜价格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人都将遭到攻击和耻笑,最终声音越来越弱。
然而,偏向最终还是被充分地认识到了,预期开始下降(F-G)。市场寻找下降的理由,白菜价格失去了最后的支持,暴跌开始了(G)。基本趋势反转过来,加强下跌力量,负反馈不断加强,以排山倒海之势暴跌,白菜价格在(D-E)涨得越高越辉煌,(G-H)跌得越深越惨重,市场丢盔弃甲,遍地狼籍,享受了多少繁荣和奢侈,就得承受多少凄凉与落寞,印证了看似江湖却充满大智慧的那句话——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拉得越高,跌得越惨!
最后,过度悲观得到矫正,市场最终得以稳定(H-I),(H-I)经历较长时期后,进入下一个白菜价格循环周期。
所以,索罗斯认为,大白菜价格周期趋势图基本反映了人性的基本弱点,认知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认知,不断重复,不断循环,不断自我加强,上升和下跌亦然,趋势而已,是谓反身性,追涨杀跌,市场永远是错的,“枯荣相生”,轮回不断,繁荣过后,必是萧条……
所以,高耸入云的山峰祸国殃民,为了避免这种为祸四方的灾难性结局,政府应该稳定大白菜价格,把尖峰削平,把山头削掉。
政府抓住事情的本源,只要是真想做愚公,把整座喜马拉雅移到台湾海峡都不成问题。
这棵大白菜,可以是股票,可以是房子,可以是石油,可以是大宗商品,可以是地球上任何能够进行交易和买卖的东西。
有交易和买卖,就会有人赚钱有人亏钱,就会有利益,就会有财富转移。
因此,围绕着这张图,围绕着利益,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战争和争斗来了,无休无止,永无止境……
股市、房市、汇市、油市、矿市、债市、期市等等,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和买卖,无一不遵循这个基本趋势。
战争年代,可以通过枪炮厮杀来发动战争,进攻世界,获取统治地位。
和平年代,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发动战争,进攻世界,获取统治地位。
美国通过这张图来进攻世界各国,它将这张图的威力推向极致,它所赚的,有两个阶段的钱,一是(D-E)阶段上涨的这个钱,不断逼你将(D-E)推至最高,推到高无可高时,上涨阶段的利润也就压榨干净了,在某些国家,有放空机制允许做空,比如说汇率期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等,这样,(G-H)阶段同样可以赚钱,价格崩溃越深,赚钱越多。
但是,别以为推到高无可高时,美国就会停止推动,见过西班牙斗牛没有?每次斗牛都是一场悲剧,斗牛士反复消耗公牛力气,时不时在牛背上插上弯头花剑,继续让公牛消耗力气,斗牛士等待机会,一支不够,再插一支,当公牛身上背负两三支花剑,耗尽最后气力,流尽鲜血,斗牛士判断公牛无太多力量反抗后,致命的一剑就会刺向公牛的喉咙,一招毙命,悲剧结束。
大白菜价格也是一样,价格不够,再上,捧杀捧杀,捧得越高,摔得越重,获利越高,经济越难以恢复,萧条期越长……
6.2.2 中国将逐渐步入经济危机
美国每每将世界经济拉升十几年后,就会震仓洗盘一次,用货币战争把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搞垮,然后他再往上拉升。世界经济的庄家是美国,中国只是一个头脑发热的股民,最终的赢家当然是美国。
美国自成立以来危机感甚重,害怕失去其世界霸主地位,为维护其霸权统治,“掐老二”一直是它契而不舍的工作,谁像地鼠一样,稍稍冒个头坐大,它就会毫不客气地一锤子猛砸下去,为这一锤子它还是费了不少周折和气力,甚至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这是一项艰苦卓绝,需要长久耐心的工作,老二态度傲慢,充满戒心,美国的“经济杀手”们和买办精英们工作环境差,需要陪尽笑脸,通过各种外交攻势虚与委蛇,通过文化渗透,动用多人为老二的领导们反复洗脑,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控制,苦心经营布局数十年,反复寻找对方身上致命的弱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相威胁。
对它而言,仅仅是为了霸主地位,海赚其他国家财富,而对其它国家而言,这狠狠的一锤子却是致命伤,轻则重伤,重则丧命,这个霸主地位,是以牺牲和毁掉数千万乃至数亿数十亿人原本自信而幸福的生活换来的,是用他们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辛努力积赚的财富换来的。
历史上,在经济上吃过美国大亏的国家有英国(英镑被美元取而代之)、拉美(资源被掠夺)、中东(石油被抢,战争不断)、东欧(产业被控制)、苏联(两霸成一霸)、日本(失去的十年)、东南亚各国(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石油147美元到34美元遭受重创)。
这一次,枪口瞄准的,是中国!
《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广播公司2009年的民意调查表明,许多美国人相信,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美国HIS环球透视公司在发展的报告中说,中国实际工业产值,将在2015年赶超美国;法国巴黎银行预测,到2020年,美国在GDP方面也可能被中国超越。
西方普遍觉得,中国挑战美国世界第一的位置,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10年以来,美国第一次这样切实感受到全面性危机。
有国家威胁美国“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岂能坐视不理?
所以,2010年伊始,奥巴马发表上任以来的首个国情咨文,就是承认美国处在历史上空前的“艰难时刻”,并发出保持“世界第一”的呐喊。在场的**、共和两党议员同时起立,奉上雷鸣般的掌声……
奥巴马誓保“世界第一”,就要想尽办法遏止住中国发展的势头,就要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就要利用美国在中国的布局,寻找中国的各种弱点加以利用。
誓保“世界第一”的话音刚落没几天,奥巴马就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地区出售黑鹰直升机、鱼鹰级扫雷艇、鱼叉导弹、F16战斗机电子系统等,总价值64亿美元,给“**”分子壮胆;接着会见达赖喇嘛,继续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
干掉中国,美国打遍全球无敌手!
因此,美国将抓住中国各方面的弱点,逼中国就范,绝不会心慈手软。
美国布局良久,中国走入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大萧条的既定悲剧上演条件已经成熟,这出好戏,美国又岂能错过?
对美国来说,这出大戏是它的国家战略,符合它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能够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中国来说,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体这头宠然大物轰然倒地,绝对是一场大乱,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
对于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来说,虎视眈眈,或能从中攫取些好处……
目前中美关系的表象,与日本“失去的10年”之前的状况,又何等相似?
当时日本的情况是:
①“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外资和热钱大量涌入,出口猛增,使美国感到外贸和就业率受到影响。在美国促成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先升值后贬值,出口受挫,外资和热钱大量流出。
②美国把房价作为经济战的主要突破口。日本正俯对炒房炒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大印日元支持炒房炒股,房价收入比高达20,留下被攻击的软肋。通货膨胀和物价大涨后不得不财政紧缩,使得靠巨量资金吹大的房市股市泡沫破裂,负翁与烂尾楼成为二道风景线,大批企业和银行倒闭,经济严重受挫,进入“失去的十年”。房熊市已经18年。18年后的今天,其恶劣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准备在中国制造的这幕悲剧的剧情,几乎一模一样。剧情已经发展并上演到中后场的高潮部分,后面既定的发展脉络和结局,只需凭借历史已经可以预测。
中美房市战是中美经济战的一部分,只有从中美经济战的全局去理解,才能把握到中美房市战的脉络。
目前,我国高房价严重损伤内需,房地产和基建大多是在奢侈浪费财富和资源,出口严重依赖美欧。美国只要通过基建战、房价战、粮食战、石油战、产业战、零售战、贸易战、成本战、定单战、气侯战、农业战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排列组合,加上汇率战和货币战,就可以轻松打垮建在沙滩上的经济三架马车。
这些战争,无一不是美国大获其利,而人民币内在价值大幅削弱和降低,为中国经济危机作好战前准备。
美国发动了汇率战和货币战的前期准备工作,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新增巨额贷款,内在价值大幅降低。
美国发动了房价战。由于房地产大跃进,各地大放房价卫星,外资通过低价购买房地产,参股房地产公司或成立合资和独资房地产公司,海赚。
中国居民和老百姓本来可以只背负3、5年的债务,莫名其妙被延长到20、30年,民众大批沦为房奴,外资张开口袋,大批笑纳真金白银。(第三部分)
美国发动了基建战。由于基建大跃进,各地大放基建卫星,外资通过控制中高端设备市场,承揽项目,开设合资或独资公司,海赚。
政府不惜勒紧裤腰带,投入数十万亿真金白银大规模基建,造成政府背负巨债,贪腐和资本外逃现象严重,财富迅速集中到外资和少数承包商手里,大规模贷款流向市面,恶性通胀压力陡增,人民币价值被大幅度释,外资凶猛赚钱。(第五部分)
大规模房地产和基础建设使水泥需求量猛增,外资控制水泥行业1/3以上市场份额,工程机械需求猛增,外资控制机械行业1/3以上市场份额(第四部分);钢铁需求量猛增,西方连续每年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2010年可能再次提价百分50。企业成本大增,不堪重负;外资附带渔利。
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如何?09年10万亿,今年8万亿贷款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如何?这些钱,消耗殆尽后,经济非但没有起色,波澜不惊,反而对经济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我们对刺激政策的金钱流向进行分析,这些钱只流到贪官、承包商、国外分包商等少数人口袋,或重新流回政府口袋,撑起这片天的民工永远只拿到600-1200的工资,于民生毫无改善。
可笑的是,湖北省居然大兴土木,提出投入12万亿的项目大跃进计划,经历60年辛苦积赚后,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仅有区区26万亿,依照它的做法,全国人民60年的血汗钱只够买两个省的钢筋混凝土,难道全部给它去挥霍?试问,这样的烧钱计划有何用处?老百姓的口袋里的钱可曾多过1毛?
这样做引起的严重后果是, 09、10年房价翻几番,大城市房价火箭式迅速与迪拜、英国等欧洲国家接轨,没有几个老百姓买得起房,把自己卖给房子,透支成为2、30年的奴隶,数十万亿的大规模基建和房贷倒逼数十万亿的银行新增贷款,引起货币市场混乱,26万亿新增货币流入市场,随时可酿成通胀大祸。
在神洲大地堆起一堆又一堆的混凝土后,在09年卖地收入和地税收入那么好的情况下,政府负债居然从08年的4万亿激增到7万亿。
美国发动了产业战,我国1/3以上的产业被外资控制,外资早已回本赚取数倍利润后,我们仍将国内产业的1/3以上的控制权和大部分资产拱手相送,每年不但有大批资本外逃,还额外再赠送2000-3000亿美元利润。中国长期依赖美国需求的世界工厂模式,企业生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控制了。(第四部分)
美国发动了零售战,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易初莲花等外资零售高速扩张,行业上游利用掌握销售终端,掌握大量客户,极端挤榨盘剥国内制造商和供应商,具有扶植与打压厂商生存的“生杀大权”,行业下游威胁金融业,掌握商品的定价权这个致命的武器,一旦发生经济危机,这个武器的杀伤力相当地大……(第四部分)
美国发动了石油战和成本战,美国操纵定价权,石油、大宗商品、衍生品和有色金属矿价上都吃了大亏。(第五部分)
美国发动了粮食战和农业战,ABCD四大粮商控制大豆和豆油,迫使中国大批大豆压榨企业破产,4000万豆农中大部分失业,小麦、蔬菜、猪肉、农用钾肥等,我们都吃了大亏。种子就要受制于人,转基因食品将“被端上餐桌”, ABCD四大粮商持续不断地扩张,小麦、玉米、棉花等农用产品均被纳入囊中,不断增强控制力度,必和必拓和力拓准备收购全球最大的钾肥公司加拿大钾肥Potash,对中国钾肥进行合围。(第一部分)
先是南方五省大旱,后是南方洪灾,北方洪灾,舟曲泥石流,俄罗斯森林大火,巴基斯坦水灾……导致全球粮食减产一两成,粮食价格上涨最终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发动了贸易战,先有轮胎特保案,后来蔓延扩大,蔓延到纺织品案、鞋、虾、肉鸡案、钢管案等,西方其他国家积极跟进。
美国发动了气侯战,图谋对我出口企业征收碳关税,企业利润将下降。
……
上面这些战役完成后,美国布署的货币战和汇率战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中国买入1万多亿美元“国债”和“债券”,外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控制了。两房债券4、5000亿美元被打了水漂。
许多人只看到美国在印钞票,没有注意到我们自己的钞票究竟印了多少。我们的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基建和房地产绑架控制,已大体上控制了印钞的速度和数量。
我国放开国内市场,加上股市、油市、矿市、债市、汇市、期市、房市和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被剥削了数以十万亿人民元计的资金资产。比八国联军掠夺的多成百上千倍,比中国老百姓60多年以来的储蓄还多。美国的掠夺是长期性的,将持续到美元霸主不复存在之时。
19世纪末欧美用鸦片敲开了掠夺中国财富的大门,20世纪末用经济敲开了掠夺中国财富的大门。
美国发动了戳破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的宣传战。2009年底,美国投资大师查诺斯说中国房市泡沫超迪拜1000倍。他可能是说中国房市泡沫破裂的损失超过迪拜的1000倍。虽然有些过激,但100倍的损失也够惨的了。
人民币先升值后贬值是经济战的铁榔头,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举动震惊中国人。
2009年9月20日G20峰会上奥巴马说“人民币汇率必须升值,中国出口必须减少。”
2009年10月3日,7大工业国在土耳其发表宣言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9年10月4日,国际货币基金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9年11月13日亚泰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9年11月30日,欧盟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9年12月31日,《纽约日报》发表对中国人的元旦祝词,标题是《2010年是中国的年》,说: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不升值,说:中国剥削全世界。
2010年1月,欧洲报纸说“中国出口首度超过德国,中国靠出口拉动降低了中国的失业率,却让欧美失业率上升,中国出口之所以上升,是因为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
2010年2月5日,加拿大峰会7大工业国对人民币施压,要求升值。
2010年3月11日,奥巴马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他指出,“在对外贸易中出现赤字的国家需要更多地储蓄和出口,而对外贸易出现盈馀的国家则需要提振消费和国内需求。”[39]
美国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莫大的好处,但它仍嫌不够。人民币这棵大白菜已升值到了天上,美国准备让它继续登上月球。
汇率被举得越高,跌得越惨重,自由落体时,所有财富粉身碎骨,刹那间灰飞烟灭。
美国这招,是把中国经济和全中国人架在火炉上烤……
30年改革开放,政府和老百姓还存有些积蓄,有些家底,翻个底朝天后,人民币汇率进入(E-F)末期和(F-G)阶段,美国认为人民币这条公牛背负两、三支花剑后,还有点气力,在等待机会作最后的一击。
我国央行现行货币政策的做法,如同隔靴搔痒,螳臂当车。用西方的谚语来比喻,像传说中的荷兰男孩,试图用一根手指,堵住堤坝上湍急的水流,面对数里长的决口,来势迅猛的河水,这根手指,能够遮住荷兰男孩自己的眼睛,对于防洪,根本无济如事。
人民币,代表了居民和百姓辛劳多年积蓄的财富,通货膨胀,代表居民和百姓多年辛苦积蓄的财富在不声不响中烟消云散!
如果人民币遭受恶意攻击,恶性通胀后,物价飞涨,引起抢购潮,通过30年开放,10来亿百姓口袋里积赚的辛苦钱全部被掏空,短期内如数被消灭殆尽,今后,面临的是长时间无极限的通缩,将失去10年!!!
掉转头来,看看我们银行的货币政策。
银行一贯做法是:比市场慢一拍,看到紧了==》调研结果紧了==》开会,表决,放松==》发现松了==》看着,等着==》等到不管不行了==》高位给一脚急刹。
大规模基建倒逼贷款增发,货币政策总是跟不上变化的脚步。
货币的发行制度和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核心和重中之重,货币信用的重要性,无异于一个国家的定海神针!!!
美国的货币发行与黄金和国债之各严格挂钩,我们呢?难道如此儿戏?
每一个货币政策出台,都有背后的深刻涵义,或是引导、或是调节,都指挥着行业或经济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利益再分配,这些政策举足轻动,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市场和政府对于它们重视的程度,围绕两国或多国货币政策频繁产生摩擦,动用武力威胁甚至足够引起两国战争!
如果货币信用反复透支,那么国家的信用也随之玩完,当这种信用透支被竭泽而渔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货币的信任危机时,经济危机也随之出现。
每个国家为了捍卫本币的信用,均做出了不懈努力来提高本币的信用,本币的信用,代表了一个国家背后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和综合实力等支柱,代表了谨慎而严格的货币发行制度。
受美国“经济杀手”和“买办精英“们的怂恿和蛊惑,抑制不住奢侈的诱惑,大规模基建,无节制的货币滥发,最终达到摧毁经济的目的,引发N场大小经济危机。“繁荣”的假象背后,暗流汹涌,奢侈提前透支了数10年未来,后面贫困和潦倒的苦果,终将自偿……
我们来了解和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货币投放情况:,
2009年美国GDP是14.33万亿美元,
2009年中国GDP是5.2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GDP的36%。
①2010年5月24日当周美国M2货币供应增加439亿美元,至8.57万亿美元。M2货币供应比去年同期小幅增加0.33万亿美元。当周M1货币供应减少172亿美元,至1.68万亿美元,M1货币供应比去年同期仅增加0.08万亿美元。
②中国央行6月11日宣布,截至2010年5月末M2余额为人民币66.3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增速低于4月末的21.48%,3月末的22.5%,2月末的25.52%和1月末的25.98%;M2同比增速在2009年11月创出新高,达29.74%。而截至2009年末,M2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7.68%,增幅较上年末高9.86个百分点。
2009年年末,M2余额为60.6万亿元,2008年末,M2余额为47.5万亿元。
2008年年末至2010年5月末,我国M2余额从47.5万亿元增加至66.34万亿元。M2净投放18.84万亿元。
中国的M2是66.34万亿元,折合9.76万亿美元,美国的M2是8.57万亿美元,中国的M2比美国的M2要多出1.21万亿美元,仅仅经过1年,在2009年5月末,美国的M2比中国多出0.23万亿美元。
仅仅1年时间,我们就比美国投放就凭空多出1.45万亿美元。
2007年年末,我们的M2为40.3万亿元,折合5.56万亿美元,美国,2004年年中M2为6.28万亿美元。
2004年年中~2010年年中,美国整整花了6年时间,中间经历金融危机,M2才投放2.29万亿美元,2007年年末~2010年年中,我们仅仅花了两年半时间,M2就投放了4.2万亿美元,是美元投放速度的5倍。
3年时间,人民币净投放26万亿元。
我们的经济赶不上美国,谁说我们的货币投放不可以超过美国?
我们中国人就是很有志气,我们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3,我们的货币投放速度是美国的5倍,力压全球,排名世界第一。
哪个美国人敢不服气?我们印出一吨人民币压死你!
这就是我们的能力,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了。摸摸印钞机,胶轮滚烫,转轴发红,放个鸡蛋上去,5分钟即熟。
美国经历了那么大的危机,都能够克制住印钞的冲动,保证美元极节制地印发,而我们,大规模基建和房地产等各种项目倒逼新增贷款,人民币以年均20%以上的增发速度在高速印钞,严重削减了人民币的内在价值,3年时间,内在价值已贬损60%。
我们可以看到,美元或许是只烂苹果,但它是世界上众多苹果中最不烂的那一只。
人民币,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老虎一旦出笼,引起人民币信任危机,崩溃近在眼前,老虎势必一口咬住经济的脖子,这一口,将是致命的!
因此,通胀猛如虎,防通胀甚于防川!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得益于世界和平和改革开放,国内多年压抑转变为猛增的需求释放,我国年均以10%的经济增长速度高速增长,经济推动的动力基本释放完毕,钢铁、水泥、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产能均大幅过剩,受消费水平及可怜的收入抑制,内需一撅不振,无法短时间内完成转变,一方面是政府不断高速大面积负债,通过银行借贷维持大规模奢侈基建;一方面是居民和百姓通过持续大规模借贷,维持着地产、金融等虚拟泡沫经济钱流滚滚;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不断萎缩,贫富不断加剧。时至今日,高负债大规模奢侈基建和高负债大规模奢侈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也意味着,寅吃卯粮,不断透支未来的信贷高速扩张演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运行的主导力量。这些,对国计民生百害而无一益。
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权力运作模式,传统文化,高房价,高商品价格低收入使目前经济各项政策如履薄冰,走向剧烈波折, 30多年的飞速发展,巅峰已经过去,现在所面临的,是如何应对未来数年经历的经济剧烈动荡颠簸甚至走向大萧条的悲剧结局。
通过第二、三、四、五部分的详尽分析,经历汇率战,基建战、房价战、粮食战、石油战、产业战、零售战、贸易战、成本战、定单战、气侯战、农业战等等,由货币战,美国和绝大部分人民币持有者共同参与,给予人民币致命的最后一击,将中国拖入经济危机泥潭。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8:58 编辑 ]

  • ldxc (2011-3-05 08:59:25)

由此,我们清晰地得出了一条中国步入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的完整主线图:
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汇率战)==》未来5~10年内52万亿基建(基建战),16万亿强制结售汇==》倒逼2009、2010年18万亿的新增贷款,近3年内M2净投放26万亿,未来34万亿新增贷款==》房地产市场价格畸形上涨(房价战)==》贪腐盛行、外资海赚、资本外逃==》外资围剿中国企业,提高大宗商品价格,粮食、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政府巨额负债危机(粮食战、石油战、产业战、零售战、贸易战、成本战、定单战、气侯战、农业战)==》商品市场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人民币大幅贬值,索罗斯美国助推(货币战)==》人民币信用崩塌,经济危机==》居民和财富跳水,大批企业破产==》通货紧缩,十年萧条==》外资抄底彻底控制其他产业……


QQ截图未命名1.jpg

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国家负债为6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7万亿元,以上合计13万亿元人民币,且在逐年攀升。截止2010年6月,两年半时间里,我国银行新增贷款26万亿,且人民币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发。
由大规模基建倒逼出来的大规模负债和大规模人民币增发最终将成为定时炸弹!
6.3 基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刺激计划及其他
6.3.1 基建与劳动者收入
凯恩斯主义着重有效需求提高,与劳动者收入息息相关,我们先从基建说起。
由第五部分我们可以得知,国家勒紧裤腰带不惜引起恶性通胀,两年向银行贷款18万亿,未来计划投入52万亿基建的资金流出,绝大部分流向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我们再来大体估算大规模基建参与的另一个拿钱最少,数量却最庞大的群体——4000万建筑农民工所得收入。
农民工是整个工资支付层次架构中的最底层和最低端,由于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层层盘剥,不及时结算或部分结算,无理克扣工资,转移支付等等,最终分配到农民工手中的收入少得可怜,且由于农民工接活按项目进度,碰到雨雪天气需要停工,工资按日计算,时常碰到没有活干,因此,农民工年收入大都在7000~13000元/年,取均值1万元/年,我们可以估算出,农民工年收入约为4000亿元,未来5~10年农民工总收入为2~4万亿,约占总投入的3%~6%,由于全球粮食涨价,且我国是粮食进口和生产大国,农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和建筑农民工收入区别不大,差距很小。因此,大规模基建对农民工没什么帮助。
另外,除了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获得绝大部分利益外,大规模基础建设原材料采购主要涉及和拉动三个行业,其他并无明显作用,这三个行业分别是水泥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和钢铁行业,第四部分我们分析过,水泥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外资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均在30%~40%以上,钢铁行业控制力在10%以上,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2亿吨,水泥产能过剩7亿吨,外资挤占了我国中小水泥和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大部分工作岗位,工人处于分配链的最末端,经过层层盘剥后,分得的工资永远少得可怜,解决工作岗位,远远比外资进入失去的工作机会要少N倍,我国举全国之力大举借债,52万亿的“投资”,平摊到每个居民和老百姓身上平白无故多背负4万大元的沉重债务,西部那4000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人口不吃不喝还债40年,中国14亿人口集体不吃不喝还债6~7年,而这52万亿被外资瓜分掉大部分,被贪官分掉大部分,被承包商拿掉大部分,被产能过剩消耗掉大部分,弄出一大堆钢筋混凝土疙瘩堆得神州大地满地都是,中国一哄而上的52万亿大规模“基建投资”,是个天大的笑话,足够让外国前仰后翻笑上百年。
中国资金本身非常紧张,这种资金利用效率低得出奇,愚蠢得割本国的肉抽本国的血去贴补外资,用52万亿真金白银无私帮助某些国家走出“金融危机”的高尚举动,实在是21世纪全球的“劳模”和“活雷锋”,让无数人“景仰”不已。
外资大肆敛财后,并不买你的账,52万亿真金白银打水漂后也不见个响,过不了多久,拿了我们的钱还会反过来嘲讽中国人的愚蠢和呆傻,嘲笑中国人的低智商,中国成为西方的反面教材。
1998年,南非总统曼得拉写信给索罗斯,请教南非如何应付索罗斯之类的货币投机客(热钱)。1998年9月21日,索罗斯回信说,保卫无法保卫的汇率终将徒劳无功,并且敦促这位南非领导人避免短期举债过多,而且必须严格监督本国银行。
1998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开始,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加速急转直下。三个星期后的8月13日,索罗斯写信给《金融时报》,建议卢布贬值15%到25%,然后建立一个汇率区,将卢布兑美元汇率固定在其间。他呼吁主要工业国家紧急注入150亿美元,以扩充俄罗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准备金。信内并写道“很遗憾,国际金融当局并不了解情况的迫切性”。索罗斯的结论警告,不照他的建议去做,惟一的结果将是俄罗斯无法履行债务或发生超级通货膨胀,两者都将带来毁灭性的金融与政治后果。
6.3.2 凯恩斯主义
我国有很多“学者”和“精英”崇拜凯恩斯,纷纷匍匐在凯恩斯的“光环”的脚下,这些“学者”是52万亿国家大规模基建计划和刺激计划的始作佣者和罪魁祸首,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和低劣,曲解了凯恩斯主义,迎合了部分外资、贪腐官员和承包商的需要,为这部分利益获得者敲锣打鼓,寻找理论工具粉饰太平,把凯恩斯理论作为挡箭牌祭出,吹捧溢美之词泛滥成灾不绝如耳,从而将中国经济捧杀,酿成大祸。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提出加强国家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在分析方法上,侧重于对全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投资消费等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调和严重的失业。
1929年~1932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有效政策。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因素的作用,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的不足。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40]。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由于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从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分析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所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多年来影响着全球许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采取政策的走向。
然而,凯恩斯理论并非万能,有着致命弱点,存在先天性不足:
①凯恩斯假设的前提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能有效率地提高国民收入,一厢情愿地认为政府投资能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没有充分和详尽地考虑政府投资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消耗及国民收入最后进行利益分配的深层次结构。
事实上,投资所带来的国民收入总量增加迅速,但往往有效需求的决定性因素——绝大部分处于分配低端和末端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国内需求难以启动,决定凯恩斯基石的有效需求仍然和国民收入总量增长不成正比,而这,正是很多国家在经济危机中采用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巨大,效率极低难见成效甚至屡遭挫败的根本原因。
李嘉图对国民收入总量不感兴趣,但对国民收入如何分配最感兴趣,而凯恩斯一生致力于研究货币,这正是他所欠缺和忽略的地方。
凯恩斯并不清楚,用投资来解决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的有效性问题,究竟会带来多少效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政府花费巨资投资一个项目,经过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后,居民和百姓的收入有没有真正提高?
有效需求不足或有效需求难以启动,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制度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他所提倡的政府投资暗中蕴含和假定了一个基本前提,投资利用效率很高,中间环节损耗很小,最后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的结果中反映出来,但作为一个货币主义学者,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脱节,他只是一厢情愿地利用货币乘数效应,并没有深入思考,大手笔或大规模的投资,中间环节损耗的究竟占比多大?国民收入的分配机制是否严重失衡?投资通过重重关口,最终能够流向居民和百姓手中的国民收入究竟会剩余多少?
只有在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遵守共产主义信仰,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有拯救经济危机的大慈大悲之心,自己仅拿极小部分利益,将绝大部分资金谦让给劳动者,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才能得以真正提高,才解决经济危机中长时期大萧条的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恰好相反,很多时候,由于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对共产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缺乏“自觉自律”的“严明”纪律性,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淡薄,对劳动者极为苛刻,拿掉99.99%以上利益,劳动者的工资丝毫不见增长或增长极为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加几乎成为一纸空谈!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国家负债为6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7万亿元,以上合计13万亿元人民币,且在逐年攀升。截止2010年6月,两年半时间里,我国银行新增贷款26万亿,且人民币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发。
由大规模基建倒逼出来的大规模负债和大规模人民币增发最终将成为定时炸弹!
6.3 基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刺激计划及其他
6.3.1 基建与劳动者收入
凯恩斯主义着重有效需求提高,与劳动者收入息息相关,我们先从基建说起。
由第五部分我们可以得知,国家勒紧裤腰带不惜引起恶性通胀,两年向银行贷款18万亿,未来计划投入52万亿基建的资金流出,绝大部分流向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我们再来大体估算大规模基建参与的另一个拿钱最少,数量却最庞大的群体——4000万建筑农民工所得收入。
农民工是整个工资支付层次架构中的最底层和最低端,由于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层层盘剥,不及时结算或部分结算,无理克扣工资,转移支付等等,最终分配到农民工手中的收入少得可怜,且由于农民工接活按项目进度,碰到雨雪天气需要停工,工资按日计算,时常碰到没有活干,因此,农民工年收入大都在7000~13000元/年,取均值1万元/年,我们可以估算出,农民工年收入约为4000亿元,未来5~10年农民工总收入为2~4万亿,约占总投入的3%~6%,由于全球粮食涨价,且我国是粮食进口和生产大国,农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和建筑农民工收入区别不大,差距很小。因此,大规模基建对农民工没什么帮助。
另外,除了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获得绝大部分利益外,大规模基础建设原材料采购主要涉及和拉动三个行业,其他并无明显作用,这三个行业分别是水泥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和钢铁行业,第四部分我们分析过,水泥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外资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均在30%~40%以上,钢铁行业控制力在10%以上,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2亿吨,水泥产能过剩7亿吨,外资挤占了我国中小水泥和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大部分工作岗位,工人处于分配链的最末端,经过层层盘剥后,分得的工资永远少得可怜,解决工作岗位,远远比外资进入失去的工作机会要少N倍,我国举全国之力大举借债,52万亿的“投资”,平摊到每个居民和老百姓身上平白无故多背负4万大元的沉重债务,西部那4000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人口不吃不喝还债40年,中国14亿人口集体不吃不喝还债6~7年,而这52万亿被外资瓜分掉大部分,被贪官分掉大部分,被承包商拿掉大部分,被产能过剩消耗掉大部分,弄出一大堆钢筋混凝土疙瘩堆得神州大地满地都是,中国一哄而上的52万亿大规模“基建投资”,是个天大的笑话,足够让外国前仰后翻笑上百年。
中国资金本身非常紧张,这种资金利用效率低得出奇,愚蠢得割本国的肉抽本国的血去贴补外资,用52万亿真金白银无私帮助某些国家走出“金融危机”的高尚举动,实在是21世纪全球的“劳模”和“活雷锋”,让无数人“景仰”不已。
外资大肆敛财后,并不买你的账,52万亿真金白银打水漂后也不见个响,过不了多久,拿了我们的钱还会反过来嘲讽中国人的愚蠢和呆傻,嘲笑中国人的低智商,中国成为西方的反面教材。
1998年,南非总统曼得拉写信给索罗斯,请教南非如何应付索罗斯之类的货币投机客(热钱)。1998年9月21日,索罗斯回信说,保卫无法保卫的汇率终将徒劳无功,并且敦促这位南非领导人避免短期举债过多,而且必须严格监督本国银行。
1998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开始,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加速急转直下。三个星期后的8月13日,索罗斯写信给《金融时报》,建议卢布贬值15%到25%,然后建立一个汇率区,将卢布兑美元汇率固定在其间。他呼吁主要工业国家紧急注入150亿美元,以扩充俄罗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准备金。信内并写道“很遗憾,国际金融当局并不了解情况的迫切性”。索罗斯的结论警告,不照他的建议去做,惟一的结果将是俄罗斯无法履行债务或发生超级通货膨胀,两者都将带来毁灭性的金融与政治后果。
6.3.2 凯恩斯主义
我国有很多“学者”和“精英”崇拜凯恩斯,纷纷匍匐在凯恩斯的“光环”的脚下,这些“学者”是52万亿国家大规模基建计划和刺激计划的始作佣者和罪魁祸首,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和低劣,曲解了凯恩斯主义,迎合了部分外资、贪腐官员和承包商的需要,为这部分利益获得者敲锣打鼓,寻找理论工具粉饰太平,把凯恩斯理论作为挡箭牌祭出,吹捧溢美之词泛滥成灾不绝如耳,从而将中国经济捧杀,酿成大祸。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提出加强国家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在分析方法上,侧重于对全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投资消费等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调和严重的失业。
1929年~1932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有效政策。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因素的作用,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的不足。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40]。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由于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从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分析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所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多年来影响着全球许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采取政策的走向。
然而,凯恩斯理论并非万能,有着致命弱点,存在先天性不足:
①凯恩斯假设的前提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能有效率地提高国民收入,一厢情愿地认为政府投资能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没有充分和详尽地考虑政府投资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消耗及国民收入最后进行利益分配的深层次结构。
事实上,投资所带来的国民收入总量增加迅速,但往往有效需求的决定性因素——绝大部分处于分配低端和末端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国内需求难以启动,决定凯恩斯基石的有效需求仍然和国民收入总量增长不成正比,而这,正是很多国家在经济危机中采用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巨大,效率极低难见成效甚至屡遭挫败的根本原因。
李嘉图对国民收入总量不感兴趣,但对国民收入如何分配最感兴趣,而凯恩斯一生致力于研究货币,这正是他所欠缺和忽略的地方。
凯恩斯并不清楚,用投资来解决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的有效性问题,究竟会带来多少效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政府花费巨资投资一个项目,经过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后,居民和百姓的收入有没有真正提高?
有效需求不足或有效需求难以启动,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制度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他所提倡的政府投资暗中蕴含和假定了一个基本前提,投资利用效率很高,中间环节损耗很小,最后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的结果中反映出来,但作为一个货币主义学者,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脱节,他只是一厢情愿地利用货币乘数效应,并没有深入思考,大手笔或大规模的投资,中间环节损耗的究竟占比多大?国民收入的分配机制是否严重失衡?投资通过重重关口,最终能够流向居民和百姓手中的国民收入究竟会剩余多少?
只有在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遵守共产主义信仰,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有拯救经济危机的大慈大悲之心,自己仅拿极小部分利益,将绝大部分资金谦让给劳动者,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才能得以真正提高,才解决经济危机中长时期大萧条的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恰好相反,很多时候,由于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对共产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缺乏“自觉自律”的“严明”纪律性,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淡薄,对劳动者极为苛刻,拿掉99.99%以上利益,劳动者的工资丝毫不见增长或增长极为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加几乎成为一纸空谈!


QQ截图未命名.jpg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9:07 编辑 ]

  • ldxc (2011-3-05 09:08:54)

如上图,凯恩斯原来的想法是通过耗费巨资提高投资的利用率来改善底层国民收入,但很多时候,由于分配不合理,大规模*投资对改善有效需求和提高国民收入的作用微乎其微,效果极不明显,显然,这违背了凯恩斯启动需求解决经济危机的最根本初衷,最终导致,使用能够修建阿*房*宫的钱,建造了一座茅屋,中间极少数人瓜*分了绝大部分利益,真正分到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上钱仍然少得可怜,加速了贫富*差距,拉大了基尼系数,加速了社会*矛*盾,引起通货膨胀等各种影响恶劣的负面作用,最终结果与初衷相悖,南辕北辙……



②凯恩斯理论的另一个目标,是假设现在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他试图在就业、消费和实际工资水平(通胀程度)之中寻找最优解的一种平衡,他认为,现行货币工资(名义工资)水平降低会使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通过BA工或其他方式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不准备接受货币工资较低的工作。而源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造成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遭到抵制,由于货币工资不变,抵*制实际工资的每一次削减不现实,除非实际工资的下降幅度达到极端的程度,而实际工资水平下降,能降低“非自愿”失*业率,挖掘出充分*就业的潜能。
他反对庇古《失业*论》中的基础观点,庇古认为,如果减少实际工资,只要劳动者生活费用有所提高,劳动者不再愿意工作。
因此,凯恩斯开出的“处方”就是:国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消费,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一定的效果,现在也被诸多西方国家所沿用。
凯恩斯没有料到的是,作为一个学者,他能够在著书的过程中寻找到边际效用和最优解,但一旦进入现实,由于他鼓励通胀,政府很难把控通胀的程度,一旦没有把握好限度,很容易养虎为患,通胀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占总人口多绝对多数的贫困人口。
最先和最重受到伤害的是穷人和贫困线边缘的工人。贫困家庭、低收入者、退休者、中产阶层、士农工商等等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居民赖以生存的食品、生活必需品等基本支出大幅提升,中产阶层全军覆没,延长一段繁荣期后,中小企业摇摇欲坠,大型企业将受到比货币贬值前更大的冲击和损失。
这样算来,绝大部分人的国民收入仍未增加,由于通货膨胀,劫贫济富,反而盗窃了穷困人口的财富,将他们的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进一步将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推向财富缩水的极端和深渊,经过昙花一现的短暂繁荣后随后而来的通缩,酝酿着更大的一场灾难……
充分“就业”仍然无解。
凯恩斯理论并没有解决实质和根本问题,反而将问题雪球越滚越大,以一个问题掩盖另一个问题的方式,导致大多数人口袋里购买力下降,劫贫济富,有效需求更加难以启动,最终无可避免地导致失败。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凯恩斯理论有效,那就是设立了合理而完善的分配机制,保证了投资按较大比例直接或间接流入劳动者口袋,那么凯恩斯理论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增加政府负债,增加了国民收入,拉动了有效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否则靠投资来拉动需求和国民收入,只是乌托邦梦幻,痴人说梦!
虽然庇古对经济危机和失业的研究和认识没有凯恩斯那么深刻,但无疑,庇古《失业论》的基点和出发点是为劳动者说话的,将劳动者的利益摆在前面,避免劳动者利益受到无限度侵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理论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庇古趋向于劫富济贫,凯恩斯趋向于劫贫济富。
6.3.3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
“橘生淮南则为枳。”
凯恩斯主义本身就有先天性缺陷,将它不假思索地生搬硬套引入中国,水土不服,东施效颦,最终完全学走样,造成更为严重的危机,是扼杀中国经济数十年发展成果并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
我国并没有正确把握好凯恩斯政策出台时机,实施凯恩斯刺激计划的出台,一般是在经济大萧条,内需无法启动的中后期,而且需要控制规模,谨慎使用,设立合理而完善的分配机制,保证投资按较大比例直接或间接流向劳动者,才能提高国民收入,拉动内需,合理而恰当地使用凯恩斯的经济刺激政策。

我们首先来讨论在经济繁荣发展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稍有下降时不出台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a曲线)的经济周期走势图。
(A-B)时段是经济周期的复苏期和起步阶段,上升预期加强,开始启动并迅速进入成长期(B-C)阶段,趋势持续发展,时而减弱而加强,这样考验可能反复多次,图中只标出一次(C-D),信心开始膨胀,任何短暂挫折不至于动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趋势不断加强,得到长期和最大程度的多次发展,进入成熟期(D-E)。
为清晰比较“经济刺激计划”起见,图中没有将(D-E)时段部分压缩,(D-E)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进入经济成熟和繁荣期,持续时间越长,上涨动力越慢,直至进入(E-F)转折阶段。(E-F)转折阶段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经济周期逐渐转向较长时间的缓慢衰退阶段(F-G)。
在缓慢衰退期(F-G)这个阶段的中后期,如果设立了合理而完善的分配机制,保证了投资按较大比例直接或间接流向劳动者,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使用凯恩斯理论,但仍需要控制负债,花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将钱奢侈地撒向承包商草草完事(如果将钱撒向承包商,效果极微),尽可能合理安排好承包商与劳动者的分配比例,保障劳动者能够得到国民收入的提高,且刺激计划规模不宜过大,避免一哄而上后再次对经济产生二次伤害……
(F-G)时段是考验耐心与持久力的一个阶段,也是任何市场经济社会都需要共同经历的一个阶段,政府能否有自律性抑制住大规模印钞竭泽而渔透支未来的冲动,有坚定的信心和民众同舟共济渡过危机,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在这个阶段的考验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充分体现和展示。
缓慢衰退期(F-G)过后,(G-H)重新重复(A-B)时段,进入下一个经济循环周期……
经济周期a曲线是一条健康而完美的曲线,凯恩斯理论运用恰到好处,而且注重了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的真正提高,为下一个经济循环周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接下来讨论在经济繁荣发展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稍有下降时出台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b曲线)的经济周期走势图。
b曲线(A-D)时段长经济复苏期和经济成长期与a曲线(A-D)时段并无二致,两者所不同的,是在成熟期(D-E)时段末期及(E-F)转折时期,在(D-F)时段,政府被经济可能下降的预期氛围所恐吓住,从而不惜动用政府大规模负债超大规模投资等手段来改变和延缓经济的正常周期的运行。
2008年末,我们选择了这个错误的时机出台超大规模基建计划,从而改变了(E-F)阶段运行轨迹,所谓的“经济景气”被推到极致,用18万亿新增贷款,抛出52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似乎造就“一片繁荣”。
“繁荣”的背后是什么呢?
2009年在财政收入、土地转让收入那么好的情况下,国家负债为6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增加3万亿达到7万亿元,以上合计13万亿元负债;钢铁产能过剩2亿吨,水泥产能过剩7亿吨;仍然有50万亿的大型基建项目的巨大黑洞需要民众勒紧裤带去填满欲壑,贪腐盛行,外资大赚;房价涨到天上,银行面临坏账骤增的威胁,产生了大量通胀,恶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据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供的数据,2009年,我们用全世界46%的钢材、48%的水泥、45%的能源创造了不到8%的经济总量,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模式无论如何也无法延续。
由于缺乏合理而完善的分配机制,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不能保证投资按较大比例流向劳动者,除了加速我国资产和利润大规模外流,承包商和贪腐官员携款外逃外逃以外,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非但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恰好相反,由于恶性通胀压力加剧,未来5~10年人民币将贬值70%以上,劳动者生存底线受到极端挑战,劳动者负债20~30年高价买房,生活质量迅速下降,通胀压力使劳动者购物消费花光手中60年积蓄,因此,2008年年末-2011年短短3年时间里,我国通过(E-F’)阶段,将全国所有居民和老百姓多年积累的财富洗劫一空……
我国很快即将面临经济迅速衰退期(F’-G’)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规模基建仍在为政府不停地增加债务,我国资产和利润仍在持续不停地大规模外流,政府背负沉重的巨额负债仍在持续增加,由于没有完善的分配机制,贪腐官员得不到有效惩治,外资和承包商源源不断地抽血,国民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我国所依赖依的出口经济由于世界各国处于(F-G)曲线受挫,民众和劳动者财富跳水,通货膨胀明显加剧,人民币信用崩塌,劳动者花光积蓄后,再也无力消费,“景气”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后,发生长时期通货紧缩,暴跌开始了,内需再也无法启动,从而大量企业纷纷破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进入(G’-H’)阶段,十年大萧条!
8~10年后,过度悲观得到矫正,市场得以重新稳定,重新进入下一个经济循环周期……

  • ldxc (2011-3-05 09:10:11)

6.3.4 世界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情况
对于经济循环周期的缓涨期和衰退期,其他世界各国如何正确应对呢?我们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其他大国经济“刺激”计划规模、效果、现况和撤出时间为例,看看世界各国对于经济循环周期的反应:


QQ截图未命名.jpg

  • ldxc (2011-3-05 09:11:16)

从上表各国“刺激”计划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像是一场走秀,真金白银的实际投入很少,且大多以民生项目为主,着力点在于提高国民收入和民众有效需求。
中国“宏伟”的刺激计划是上述所有国家总和(包括美国)的7倍以上,是美国的9倍,日本的41倍,是加拿大、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的140倍,是英国的260倍,是印度的1700多倍。
发达国家在处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没有国家将“经济刺激”计划的重点放在基建项目上,都将刺激的着眼点放在了提高国民收入和福利的落脚点上。发展基建项目,“刺激”的不是劳动者的收入,“刺激”的是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的收入,是为他们服务的。
凯恩斯主义的发源地英国,拿出手的经济刺激计划,仅是在空中画了块饼,预计2011年起支出200亿英镑,而且筹集资金来源来自于提高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政府没有拿出一分真金白银,也没有向银行借款。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的开山鼻祖,英国是凯恩斯主义的发源地,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如果凯恩斯主义富有效果,英国应该大力支持并将其发扬光大才对。
可是,英国没有。
英国政府耐心地陪着美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唱戏,研究来讨论去拿出一份从2011年起开始提高高收入群体个税,至于什么时候筹齐2000亿人民币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英国最古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经历数次危机,可以说是积累了长期应对的经验,这次处理危机的政策,正确度绰绰有余,危机中稍劫点富济贫,富人也会理解,对头了。
因为它太清楚美国佬动不动就用基建和凯恩斯忽悠的把戏了,它才不上这个当呢。
德国政府的500亿欧元,用于大笔减税,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职工技能,增强扶持汽车业实力,没有错。同样,它对所谓的“刺激”计划并不热情。
韩国减税,减少民众成本负担,间接增加消费能力,没有错,对“计划”并不感冒。
印度钱虽少,扶助出口企业,增强国际际竞争力,做得很好。
日本刺激规模占GDP3%,比例和规模控制得很小,1700亿美元严格与国债挂钩,不错了……
只有中国甘心情愿地当了回奶牛,在刺激计划中勒紧裤带趁心趁意进行大规模基建,无偿牺牲自己,掏出真金白银无偿援助美国和其他国家顺利渡过难关,“立功”了,中国为外资和美国等世界各国“立功”了!
“立功”的背后,是美国摸清了中国的底牌,看清了中国应对复杂经济变化环境能力的斤两,舆论和媒体的吹捧,戴着虚幻的“光荣”,掩饰不了中国政策所犯下的错误和结果……
所以有了美国召集13国航母演练,有了韩美黄海联合军演,有了美日计划钓鱼岛登岛演习,有了印度屯兵南疆,大规模购买先进战机载核弹赤裸裸地扬言威胁……
这些挑衅,一方面警告中国老实点当好奶牛,想给中国施压逼人民币升值,为索罗斯之流最后进攻人民币铺路;另一方面继续试探中国的反应,进一步联合他国围剿中国,削弱中国在世界的经济、政治等影响力量,长久来看,便利了美国独霸全球,并从中国的倒下中大获其利。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不要认为这句话是危言耸听,不要以为在帝国主义披着温情面纱的现代社会,这句话就已过时,伟人的这句话仍有数百年生命力,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终将永放光芒!

美国自身没有问题吗?
错了,它本身的问题也不小。
衍生品遭受的巨额损失,2008年,美国维持数年的货币适度宽松利率,导致房价稍高,由于房价下降,部分家庭按揭贷款断供,威胁美国10万亿美元按揭抵押贷款市场,10多年来,美国的透支消费积赚了大批国债,积累多年的金融债、企业债、垃圾债及个人信用消费等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衍生品出现巨额亏损,引发危机。
危机来了,美国不做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驼鸟,正面迎对,美联储采取多项措施,两年以来收获了不小成效。
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站稳了脚跟,重新夺回原本短期分散的话语权,环顾四周,美国看到,头脑发热的中国有重重经济问题。
美国经过了很多年的试探,经历本篇开头煞费苦心设计的那些精心布局,现在,它等来了一个偌大的机会。
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牺牲自己,间接帮助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导致国内经济出现大问题。
美国呢?我们仍然简单而天真地相信它会投桃报李?
又错了!
美国经过试探后,认定中国是一只待宰的羔羊,由此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继续逼人民币升值。
两房退市,先赖账4000~5000亿美元。
召集13国进行航母演练,韩美在黄海联合军演,美日将于年底联合在钓鱼岛夺岛演习,鼓励印度购买战机,屯兵南疆……
中国雪中送炭,美国就是用这样的行动回报中国的。
全球各个国家经历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后,各国财政均已负债透支,有的甚至高达几倍,多年来积累的各种问题需要一次集中释放,最终在2007年酿成危机,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独立苦撑,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帮了各个国家,经过30多年改革和迅速发展,中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实力,能支持并安全渡过这场危机的前半段,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渐增。
然而,委曲求全并不能带来什么,美国不满意我们的世界加工厂地位,仍然贪得无厌,唯恐天下不乱,为了维护美元的地位和实现霸权主义,实现自身的利益和诉求,仍然动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种方式处处设置障碍,从而遏止我们的快速发展并打压我们的经济和国际政治空间。
反复衡量利弊得失,十几年中美国等大赚特赚,等中国泡沫破裂大萧条后,美欧几乎能将中国所有产业收入囊中,大潮退后,带来丰盛的抄底机遇,进一步大获其利,何乐而不为?
所以美国持一贯态度坚定不移地支持泡沫发展,泡沫越大,它从中渔利就越多,直至将泡沫推至顶峰丧失动能最终达到拐点。
这个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美帝国主义早已回来,通过三十年的时间,帝国主义剥削重新强压到中国人民的头上。
美国对手一一倒下,最终取得了美元的强大和对经济的主导地位,这种地位反过来便于它合理剥削世界其它国家并安排全球经济秩序,并对其军事、科技和综合实力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反复循环后,进一步取得经济和政治上的霸权。
到现在,各个国家的货币不一受到严重攻击发生危机,只有人民币没有被大幅击溃的先例,人们仍然对人民币抱有希望,对政府有信心,并没有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然而,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以来多年积累的重重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时间经济误入歧途,中国将独木难支,总攻一旦发动,就不会回头,倘若连这点防备性都没有,
人民币将一败涂地!……
美国和索罗斯绝不会放掉这个攻击的大好机会。
美国利用人们对人民币的不信任,大肆抛售人民币,引发人民币贬值及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导致中国居民纷纷抢购货物,居民储蓄一降再降,手里仅存的人民币基本花光个精光,最后导致消费一蹶不振,经济一落千丈,民生凋弊,工厂企业惨淡经营,社会各种矛盾纷纷浮出水面,更惶论内需启动。
我国民众的要求不高,只是求生存,要求有口饭吃就能满足,不到万不得已时没有问题,
但如果将这个破碗打破,社会后果将会极其严重。
美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巴不得中国越乱越好,试问中国经济倒下后,全世界还有谁,会是美国的对手?
它又一次用生动的事例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并宣示,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发展得最好的国家,美元是世界上最好的货币!
美国并不惧怕中国发生危机,它的各个企业在中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不在乎短期内没有利润,美国的胜利反而会刺激它的国民获得进取的精神动力,爆发危机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有足够的时间控制中国全部民族产业和经济命脉,使中国永久沦为它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级打工仔!
美国所有行为为它的公司帝国利益服务,它深知,逼中国就范极为不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设计布局完毕以后,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慢慢地向目标靠拢,不知不觉地将中国装入套中。
美国需要一场来自中国的彻底的溃败,符合它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它能号令天下,垄断全球的政治,经济,能源,矿产资源,全球各国,莫不成为它的附属国。
美国用中国的失败再一次证明了它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维护它世界霸主地位,这个神话将在世界广为传诵几十甚至几百年,英国没落了,前苏联解体了,日本失败了,亚洲四小龙失败了,拉美、非洲贫穷了,东欧、西欧经济危机了,几十年来,除中国外,美国将全球打了个遍,试问,全球还有谁能与之抗衡,还有谁敢挑战它的霸权?
美国期待全世界对美国俯首贴耳的荣耀,巴不得再次统治全球几百年!
所以,它希望中国内乱,社会不稳,越乱越好,最好经历一场严重的危机,洗劫过的大萧条最符合它的利益,大萧条和大凋弊十年,稳固了它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整个中国成为向欧美源源不断输血的新殖民地!
在中国经济好的情况下,美国都能布局和各种经济战削弱你的国力,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它对中国开出的条件,将不由得中国不言听计从,彻底沦为傀儡。
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为世界各国所垂涎,产业被美欧充分控制,美欧主宰利益和收入分配,中国14亿人口成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被迫沦为现代被剥削的长工与奴隶。

6.4 百年经济危机(20世纪经济危机一览)[41]
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20世纪的经济危机。
6.4.1 简述
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主要表现:经济衰退、生产下降、商品过剩;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失业及贫困剧增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宏观调节措施,试图“熨平”周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已不明显。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指某国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如利率、汇率、证券、地价、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又可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但现在越来越呈现出混合形式的危机;如果金融危机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引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增多和经济萧条,则转化为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
1552-1920年,欧洲大陆每十年左右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上世纪以来,世界上大的经济金融危机有20多次,比较著名的有1929年大危机、两次石油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等,其原因除了二次世界大战、苏东体制转轨等特殊情况外,主要有两类:一是股市和房市泡沫经济形成及破灭,为10次,占40%;二是外部冲击,包括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资本大量进出、汇率大幅波动和债务危机等,共15次,占60%。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外部冲击与泡沫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与风险。
具体到国家来说,上个世纪的经济金融危机,美国前后发生4次,我国香港发生3次,台湾两次;北美加拿大;拉丁美洲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尼加拉瓜;远东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西亚土耳其;非洲沙特、埃及、津巴布韦;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芬兰、冰岛;东欧波兰、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每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过金融和经济危机,重则造成社会动荡,原有社会体制崩溃,联邦解散,政权更迭,经济倒退数十年,进入长时间大萧条,轻则造成经济倒退数年,通货紧缩,企业破产,产生大量失业和贫困,内需不振,萧条数年……

6.4.3 危害
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后,往往会导致经济倒退、企业破产,产生大量失业和贫困,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
①经济萧条,通货膨胀
1929年大萧条历时十多年,一直到1939年美国的GNP才重新回到1929年的水平。拉美经济整个80年代仅增长1.1%(其中81-83年墨、巴、智、阿四国实际GDP下降5.2%)、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5%,人均GDP下降1%,累计下降8.3%。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1998年泰国GDP下降7%、印尼下降15%、韩国下降6%。拉美债务危机后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如阿根廷CPI年均增长724%,1989年达到3731%、巴西1476%、秘鲁2949%、玻利维亚8171%、尼加拉瓜达到33603%;1998年印尼通货膨胀率达到77.6%。
②股市下跌,银行倒闭
大危机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85%,跌至1922年的水平,直到1954年才恢复,全美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股票指数一天内下跌508点,成为一战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内全美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NP的1/8。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日经指数跌掉了2/3;给日本银行造成了87万亿—140万亿日元(约1万亿美元左右)的坏账,大量银行和证券公司宣布破产、重组,日本大银行纷纷从世界前10位中消失。
③货币危机,资本外逃
东南亚金融危机半年后,本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韩元贬值35%,高达400亿美元的外资撤离东南亚地区。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卢布贬值超过50%。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中,15天内就累计外逃资金52亿美元,给巴西带来致命的打击。俄罗斯更为突出,转轨后有1500亿美元左右的资本外逃,卢布兑美元汇率1988年为1.6:1,90年代转轨后跌至1:100、1:1000,到1997年底跌至1:5900,为此俄罗斯更改币制,干脆去掉三个零,但很快又从1998年7月的1:6迅速跌至9月底的 1:21。
④失业上升,贫困加剧
大危机使失业人数达有史以来创记录水平。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4.9%、德国26.3%、英国21.3%。拉美失业率由1980年的2.9%上升到1989年的8%,地区实际报酬下降11.3%、最低工资下降23%。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失业率达到7.4%,失业人口超过200万。菲律宾的失业率高达13.3%。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后失业率创战后最高纪录21.5%。拉美贫困人口从1980年1.35亿增至2002年的2.21亿,占总人口的44%,其中赤贫人口9400万,占19.4%。阿根廷金融危机后,一半人口贫困化,远高于1980年13%的比重;连富裕的中产阶层也有300万沦为贫困。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也不逊色,韩国城市贫困人口比例从1997年的9.6%增长到1998年的19.2%,几乎翻了一番;印尼由11.3%上升到20.3%,增加了近2000万,一半以上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以上居民挨饿。贫困悲惨的生活使不少人自杀。
⑤社会动荡,政权易主
危机也导致治安混乱,如巴西近20年来暴力增加1.3倍,每年50万人死于凶杀,里约热内卢每月有500家商店遭抢劫,每年因暴力损失400亿美元。东南亚危机后出现了政权更迭和社会冲突,首先是泰国差瓦立政府倒台;随后印尼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宗教冲突,1998年5月的暴乱中有500人丧生、经济损失10亿美元,**统治33年之久的苏哈托被迫下台;马来西亚副总理安瓦尔锒铛入狱,政局一度陷入动荡;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未能通过修改宪法谋求连任;越南、新加坡、老挝和柬埔寨等国的执政党面临的挑战也明显增大。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导致弗朗哥政府垮台,俄罗斯和阿根廷也在金融危机中更换了政府。
6.4.4 总结
综合考察一个世纪以来的经济金融危机,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危机大多发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经济较快增长容易出现信心十足、盲目乐观,放松危机警惕。如日本泡沫破灭前的1987-1990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比80年代初高近2个百分点;拉美债务危机前的1974-1980年经济增长5.1%,其中墨西哥、巴西分别达到6.3%和6.1%;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前8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都高达8-9%。而欧洲的法、德、意、英等国很少发生经济危机,即便发生,也是局部的,不会引发全局性的混乱和社会动荡,究其原因有:经济增长平稳;早就经历过大危机的洗礼,国民心态较为成熟,投机气氛不浓厚;监管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具备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悠久的市场经济历史,财金和外汇制度健全,风险隐患较少。
②泡沫经济都经过“疯狂==》恐慌==》崩溃”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金融专著对危机过程有同样的描述:即异常变化(预期好、盈利机会大等)==》资金过剩==》过度贷款(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暴涨==》本币价值严重高估==》本币崩溃==》恶性通胀==》通货紧缩==》资产价格暴跌==》金融经济危机。危机前一般都呈现经济景气,人们对经济前景乐观,因此出现投资膨胀和信贷扩张。乐观者都会振振有词,认为经济自然有泡沫,泡沫是正常的。然而历史在不断重复着一条简单的规律:危机之前群体狂热,不相信危险;一旦到了临界、信心动摇,产生强烈恐惧;之后危机爆发,泡沫破灭,破产、萧条、失业、贫困紧随。英国人麦基在总结欧洲16、17世纪的泡沫经济时,书名叫《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和群众性癫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总结了近400年的金融危机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是:“癫狂==》恐慌==》崩溃”,契合了“上帝要让他灭亡,先让他疯狂”的预言。奥村洋彦教授在总结日本泡沫经济时说到,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物,在股市高涨与狂跌阶段,感性占据了上峰。哈佛大学的希勒教授,曾准确预言了高科技泡沫的破灭,提出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存在“庞氏骗局”,如同非法传销的金字塔结构一样,都是以暴利为诱饵,倒霉的总是最后一批人。
③汇制和币值是否合理成为外部冲击大小的重要因素。僵化的汇率制度往往成为国际资本攻击的目标,1999、2002年巴西、阿根廷金融危机前正在推行美元化,分别将雷亚尔、比索兑美元汇率锁定在1:1;东南亚1997年前实行钉住汇率制度,出现本币高估。本币高估或低估都将加剧外部不平衡,危及经济安全。本币高估后出现贸易、经常项目逆差,靠大量外资流入来弥补,由于贬值预期,出现资本外逃、货币或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本币低估后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升值慢但升值预期强,投机资本进入,外汇储备上涨,国内资产价格膨胀,加大经济风险,一种是日本式的升值过快,产生财富效应,扩大流动性和内需,刺激泡沫经济增长。
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上述两种情况在前后不同阶段均得已体现。
④国际游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与祸首。数万亿美元国际游资可以将任何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冲垮。无论是债务危机还是货币危机,都与利用外国资本的方式不当有关,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短期外债等间接投资或游资往往是祸首。如拉美在债务危机前对外借款超过3000亿美元、俄罗斯在1998年10月前后有200亿美元流入,泰国、印尼、土耳其危机前的外债分别达到近1000亿、1500亿、1100亿美元,债务率很高。资本市场的开放也为国际热钱进出提供了通道,如同斯蒂格利茨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总结:“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导致危机的唯一最重要因素”,一旦出现资本加速外流,就会引发支付危机。
⑤ “金融不稳定”决定了政府调节的必要。实践与理论都已说明,金融天生具有“不稳定性”。费雪、凯恩斯、明斯基等著名经济学家发展并完善了金融不稳定理论,金德尔伯格用该理论检验了100多年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其正确性。索罗斯根据其自创的“反射性”及“彻底的可错性”理论,论证金融市场不可能达到均衡,而是处于不断的“盛—衰循环”,市场原教旨主义是错误的。人们也发明了“随机游走”(Random Walk)、“非理性”、 “过度交易”、“羊群效应”、“蝴蝶效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等生动词汇来描述房市和股市特点,信心、预期、跟风经常成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主宰。比如日本、拉美、东南亚等地的房价股价危机前都会翻几番,危机后都下降了70—90%,美国、台湾、日本等很快都回到几年前开始上涨的水平。因此,房市股市是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的地方,有必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⑥摆脱泡沫经济危害的道路是漫长的。不少国家都是股价上涨5倍以上、市盈率50倍左右,就出现了泡沫破灭,跌幅一般都在80%左右,跌到和上涨前水平差不多。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危害较大,拉美与日本都有“失去的十年”甚至十多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都只有1%左右;时至今年,日经指数才 10000点,不到20年前的1/3;道琼斯指数 10000点,NASDAQ 指数2,000多点,也不到9年前的一半。
⑦有效的应对可防止风险蔓延。1974年英国金融危机、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都较短暂,1~2年后经济全面恢复,没有造成经济危机,与其应对及时、有力分不开。
⑧建立适合国情的自主应对机制尤其重要。IMF、发达国家的政策建议往往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顾及当事国的国情。如对拉美债务危机时,IMF与16个拉美国家签订贷款协议,要求其实行经济调整、减少赤字等政策,反而加剧了经济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时IMF开出了同样的经济紧缩药方,使其危机加重并蔓延;俄罗斯经济转轨时,采用西方的休克疗法,仿佛新的经济体制一夜就能形成,使俄罗斯经济下滑了50%,这些政策过后反思都很荒谬,但当时都为多数人所接受或赞赏,不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议也被采纳。下篇:防范泡沫风险和外部冲击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
根据对100多年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内部泡沫经济和外部冲击是危机的主因。反观我国,当前股市楼市繁荣,上证指数从2005年中期的998点上涨到6000点左右,然后迅速下跌,上涨3年,下跌仅花了1年,楼市近几年价格连续翻番,有的地方甚至涨了10~20倍;因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外国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增大外汇储备,加剧流动性过剩,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楼市和大规模基建泡沫有多大及如何应对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内外均衡的全局性问题,同时,我国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达13万亿以上,人民币货币净投放两年半内高达26万亿,不合理的结售汇制度,超大规模基建即将引起的恶性通货膨胀等,外资赚取巨额利润,并削弱人民币内在价值使之大幅度降低,当人民币汇率的泡沫吹到大无可大时,将面临崩溃的一天。
苍蝇不盯无缝蛋,如果一个国家货币和经济健康,没有问题,没有泡沫,任何敌对势力或敌对对手均没有办法寻找下手的机会。


%6.5 中国经济危机
6.5.1 引子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现时,有人曾批评大摩手中的陆家嘴中央公寓项目、锦麟天地雅苑项目,讥笑大摩一直想在市场抛售房地产,但依然有价无市,19.6亿元收购的东海广场项目也进展缓慢。一位地产经理甚至还对记者表示,大摩在华有笔“海南清水湾项目”的失败投资,让其深陷楼市泥潭……
嗬嗬,当初批评大摩的这些人和这位地产经理,历史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伴随着08年底贷款突然放松,国家4万亿经济计划的出台,09年10万亿贷款,10年8万亿贷款,上海高端房价翻2番,“海南清水湾项目”卖出2亿别墅的天价,仅清水湾项目,大摩将净赚数百亿元,如果现在这位地产经理还在关注大摩的话,恐怕他会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就是大摩和外资强大的力量,惊人的“预见性”背后的推手,是美国政府官员频繁访华,迫人民币升值,政府不遗余力地四处宣扬推销8000亿美元“刺激”计划引中国出手,并放松银根(09年,央行新增贷款居世界之首可以载入史册)所带来的房价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
期间,左右世界舆论导向的美国经济学家、世行、IMF、美国媒体、美国投行等披着各种形形色色外衣的“经济杀手”功劳巨大,左右了中国舆论并成功影响了决策层,为外资获取巨额利益的完美演出画上了点睛之笔。
6.5.2 通货膨胀
2008年5月10日上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陆家嘴论坛的全体大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做了一篇题为《中国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货膨胀》的主旨演讲报告,表明了对通胀的担扰,中国更关心的问题是反通货膨胀。
08年底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房价绑架了中国经济,一旦房价下跌,带动其他行业收益下降,影响银行并使其坏账增多,所以房价进退两难,最好上升。
银行面临两难选择,7万亿个贷没有问题,问题是16万亿中长期贷款和15万亿短期贷款,其中收不回来的究竟有多少?坏账率究竟有多高?可以明白地说,原来想通过一场温和通胀解决并掩盖银行的问题,到最后无法收场会愈演愈烈演变成恶性通胀,通胀后全国大通缩,无异于杀鸡取卵,反而把14亿人拖进漩涡。
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牛头不对马嘴的理论,使政策的犹豫不决,最终背道而弛,导致房价与喜马拉雅山齐高。
我们的房地产贷款9.13万亿,其中,开发贷2.1万亿,购房贷5.33万亿,占总贷款的20%,开发商牟取了丰厚利润,个人购房者还债能力不错,只要经济不垮,哪来的银行坏账增多?本人认为,房地产在如此大好形势下,开发贷大部分能收回,除非银行贷款工作人员没有动力,懒得催款。
即使房价打压下跌,号称带动影响的众多行业,影响有限。靠政策吃饭撒钱过日子的企业,竞争力不强,一打就疼,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
08、09两年,买在高房价的人,2、3000万家庭,有一定经济实力,能承受一定风险。
而恶性通货膨胀则不同!
小川作为央行行长,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银行和经济情况,一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口袋里积累60年的区区30万亿金融资产瞬间蒸发,由于货币发生严重贬值,企业28万亿存款灰飞烟灭,居民和企业钱袋被掏空后,无法启动内需,经济一蹶不振,短暂繁荣后必将带来长时期萧条,由于老百姓口袋里没钱,内需急剧下降,企业无米下锅,每日面临现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存活量小,带来的将是一场灾难,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滞胀!
真正在恶性通胀中生存下来并仍然赚取足够超额利润的,只有零售业、餐饮业、农业及少数制造生活日用品和必须品的制造业。
外资控制的1/3产业,无一不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能够在人民币升值和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中吃干榨尽赚取大笔利润的行业,早已挣够。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家乐福、沃尔玛们的疯狂扩张,家乐福门店已达178家,沃尔玛门店达到157家,去年仍各高速新开50多家门店;我们不难理解,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中国连锁的高速扩张;我们不难理解,以嘉里集团为首的外资控制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控制国内85%以上的豆油市场;我们不难理解,高盛、鼎晖控制双汇,拥有猪肉定价影响权,并不断加大投资;我们不难理解,外资控制啤酒市场、红酒市场、奶粉市场、化妆品市场、医药市场等各个生活必需品行业;我们不难理解,嘉里集团等ABCD四大粮商囤粮……
甚至,中国经济的倒下,外资都会利用一把,在步入大萧条和谷底后再来抄底控制产业。
所以,政府不要在资产价格本来虚高的情况下再勒紧裤带负债向银行贷款进行大规模基建,引起流动性过剩和房价飞速上涨,人民币汇率升高,恶性通胀压力骤增,无异于再在泡沫中烧一把火,而且这火一烧就是两三年。
在这个过程中,得利最大的是外资,损失最大的,是中国居民和老百姓。
政府的主要职责和功能,是在头脑发热时泼冷水,是在各项资产价格趋涨时通过各种手段削掉扰乱经济秩序骤涨的价格尖峰,是在经济周期热度高时发布调控政策……总而言之,一句话,稳定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价值!
如果好大喜功,在各种资产价格和各种市场处于虚高的情况下再烧一把火……想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防通货膨胀甚于防火,央行的本身的职责范围,本无可非议,错就错在小川行长不能明说,因为美联储的央行行长被赋予特权,有些决定总统都无法干涉,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不同,职能结构决定他要受舆论监督,各种机构领导,并向人大报告,不能不有所顾忌。
美国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央行行长的一举一动被美国政府经济学家、世行、IMF、华尔街投行、美国媒体尽收眼底,竟敢和美国危机之中的“刺激”政策对着干。小川行长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众矢之的。
外资为什么怕没有恶性通胀前的通缩呢?因为它的摩根等购入大批房地产还没有出手,怕被套,因为它控制产业1/3的企业,该撤的还没有做好准备,因为它对中国的零售业、农业,还想控制得更多,因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还没有被削弱,因为居民口袋里还有钱,乱不起来……
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对于外资来说,通胀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要比通缩强过千万倍!
在美国政府的危机干涉下,在国内不学无术的经济学者和国外买办群起而攻之的舆论攻击下,在国内媒体的明枪暗箭下,小川行长关注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最终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符合他国利益的政策,总能挑出毛病,因此,2008年货币政策饱受争议,谢百三等不学无术的文人背道而驰,曾发文说防通货紧缩,10月26日,周小川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时,满头白发,被迫用隐晦的词语转变口风。
让我们来做个选择题,
还原2008年当时那种情况,摆在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房价降,2、3000万家庭资产下降,小部分企业日子难过点,3万亿个贷和2万亿开发贷少部分还不上款,少部分企业受冲击,银行坏账增长少部分,带来轻微或一定程度上的通货紧缩;第二条路是恶性通胀,14亿人和全体企业集体完蛋,全体居民财富洗劫一空,还贷困难,开发商破产,大部分企业纷纷倒闭,银行坏账骤增,进而引发大规模严重通货紧缩,两害相较取其轻,看到这里,孰重孰轻?
正如我们在第二节对凯恩斯主义和经济周期讨论中,一条路是通过小段时期的经济着陆,通过一场适度温和或不致过度地通缩,培养好重新步入上升周期的环境,另一条路是将中国经济引入十年大萧条,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
很可惜,我们选择了第二条路,我们轻信了xie百三等无良文人的错误引导,维护了小部分人的利益,最终酿成了滔天大祸!
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到居民和百姓60年的辛苦积累顷刻间灰飞烟灭而无动于衷?
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步入经济危机和大萧条???
人祸,大于天灾!
天作孽,犹可存,自作孽,不可活!!!
一旦国家政策适度宽松,央行行长松口,国家4万亿经济计划的出台,因此创出了09年10万亿贷款,10年8万亿贷款,中国的房价终于坐上了火箭,顺利抵达月球。中国的各种物价,都在静悄悄地上涨,不知不觉地掏空老百姓的口袋,让居民财富慢慢缩水。
目前美国逼人民币再度升值,一批无利可图的企业处于撤资阶段,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汇出国境,从而削弱人民币的竞争力,这段时间,人民币越升值越好,最终底线不要贬值。


近两年,人民币升值19%。
但是,我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3,货币发行速度却是美国的5倍,1949~2008年年初,我国货币总量仅40万亿规模,目前货币总量高达66万亿规模,两年半时间内,人民币净投放26万亿,新增65%,货币规模几乎扩大一倍。
人民币内在实际价值已大幅贬损2/3以上。
人民币不断升值,内在价值不断大幅贬损,泡沫膨胀到极限时,一针刺穿后,会是怎样的结局?
以索罗斯灵敏的嗅觉,不可能闻不到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之所以波澜不惊,美国政府协助他布好所有的口袋,把人民币挂在珠玛朗玛峰顶上,等待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出来的最后致命一击。
人民币升值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币贬值,从1:6.5~6.8迅跌到1:10甚至1:1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督促的人民币升值的这场闹剧,以达到引起国内恐慌,产生剧烈通胀,对人民币失去信心,最整垮国民经济的目的。
6.5.4 中国经济危机
以索罗斯为首的华尔街和对冲,能灵活发现各国经济问题,利用并寻找各国累积起来的经济弱点进行攻击。
索罗斯在97年启动亚洲金融危机时,考虑过是否将中国拖入泥潭,曾派出一只“小分队”来内陆“踩点”,衡量房地产空置率,评估它对银行影响和坏账增多的比例,并评估整个中国大陆的经济状况。
当他在香港未能得逞,提刀撤退时曾留下一句“我还会回来的” ——
我深信,这傻蛋一定会回来的!
他如同一只嗅觉灵敏的猎豹,他在寻找机会,当对手存在弱点时,他不会放过这种机会。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地球人都知道的时候,他更加深知。
所要做的就是万事俱备以后,他在静静等待下手的机会!等待着那致命的一口!
他利用的,就是货币的信用。
政府缺乏公信力,民众如果对人民币缺乏信心,恐慌扩散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惨烈后果?
那将是一场灾难!!!
一场波及全球经济的海啸!!!
中国这头巨大无比的大象轰然倒地!!!
兴,百姓苦;
亡,百姓更苦!
中国泱泱14亿人口的大国,难道找不出几个人应付这一场赤裸裸的经济入侵和联手将中国经济推向毁灭却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发生了几个变化,蔬菜再也难觅1元以下的价格,以前拿百元大钞,能买很多东西,现在再拿百元入菜市,随便转一圈就能花完;其次,有多少人倾其一生所有,用忙碌几十年的积蓄,加上负债20-30年,在高房价下全家举债买房沦为房奴!可以预知的是,房奴生活在未来这些年中,质量下降决不止是一星半点!
国家体制属于中央集权,过于重“面子”和过度强调政绩,好大喜功带来的行政干预使行政效率低下,过分照顾和迁就官僚阶层的利益,使央行在收银根及流动性回笼问题上犹豫不决,一拖再拖从而错过最好的时机,最终导致通胀火烧眉毛,在迫在眉捷时刻再一脚急刹,不过由于乘数效应及惯性使然,26万亿信贷及庞大的流动性如一列质量超大呼啸奔弛的火车,不实行紧缩火车最后将达到飞机速度脱轨,骤紧的急刹把握不好,也将再次对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产能过剩情况看,流动性必须回笼,泛滥的流动性的这只猛虎放出笼子,积聚的能量涌入商品市场,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已带来猛烈的通胀……
货币最难管理,财政赤字、大规模基建、政府支出、医疗社会保障支出……等等,一旦政府稍稍缺钱,总是天生难以抑制印钞的冲动,因为印刷成本接近于零,向百姓免费借贷而且只借不还,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即可,就可以将债务一笔勾消,反过来将债务不知不觉转移到居民和百姓头上,政府却可以充分享受了它带来的好处,经过数年货币的供应量比远远超过产量的增长的剪羊毛后,必将造成大规模流动性泛滥,经济一片混乱,穷者愈穷,贪者愈贪,从而将整个经济和社会逼向绝境!政府在屡试不爽后,吸食大烟成瘾,欲罢不能。事实上,这种行为等同于彻头彻尾的偷窃,将居民和老百姓的财富持续不断地偷向基建,偷向外资,偷向贪腐官员,偷向承包商,最终造成今天整体贫困而尴尬的结局甚至倒台……
各位见过几个吸毒成瘾后主动戒烟的?想戒,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外力的强制,行吗?!
自己监督自己,总是心慈手软,人的意志力薄弱,很难战胜贪婪而丑陋的欲望,没有长期非凡的毅力和决心,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一般中途放弃,难以成功!
殊不知,这种隐藏在经济体内的初中期毒瘤,如果听之任之,不予以积极治疗和根治,任其扩散后害人不浅,伤得最深的,是贫困人口,是13亿中国人,是整个国家,甚至造成社会矛盾加剧和整个社会的变革,最终酿成大祸和灾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靠大规模基建为外资源源不断地输血,拉大贫富差距和基尼系数,“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中国用居民和百姓的利益,源源不断支援给外资,任务完成后,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中国将是最后一个走进经济危机的国度,是大国,但不会复兴,人最难得清楚地认识自己,幻觉终究是幻觉,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必须得明白自己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位置。
治病,才能救人!
当货币不能信赖时,居民和老百姓才会去买高价房,才会去囤黄金、美元,靠卖资源卖地卖廉价劳力,靠通胀剥削和压榨老百姓的财富,将大量财富和利益拱手送给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等极少数人,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在这个过程中,外资笑了,赚个盆满钵满,充分分享了这顿鱼肉居民和老百姓的饕餮大餐,鱼满仓谷满仓胜利凯旋;贪腐官员笑了,勾结买办权力寻租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向国外转移资产资本外逃,承包商笑了,满载而归;而他们这些利润,全出自百姓身上,最受苦受难的,依然是处在底层的居民和老百姓,房子高位高价接盘,全体套牢沦为房奴,物价高速上涨,挣所在贫困和温饱线上,最终背负起强加转嫁的沉重债务,财富迅速大规模缩水。
牺牲13亿以上居民和老百姓的利益,换来区区数万人和外资利益,岂不和西太后那句名言一样,宁与洋人,不与家奴!?
更何况,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成立之初,奋斗近百年,最终目的和宗旨,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道,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高喊口号的“理论务虚”?
这个游戏玩到一定过程,玩不下去了,大规模基建恶性通胀花光居民和百姓口袋里那点可怜的积蓄后,人民币信用崩塌,居民财富跳水,内需无法启动,企业破产,政府巨额负债,长时期的通货紧缩,步入长时期经济大萧条阶段……
除了庞大的央企,产业中民族企业鲜有大发展,自主创新较少。
最终外资冷笑着前来抄底,全面接管中国产业。
人傻、钱多、速来!

  • ldxc (2011-3-05 09:11:42)

外资得了便宜还卖乖,神情中充满讥讽和不屑,外资嘲笑中国,实现大国之梦,就凭这种萎靡不振没有斗志的“栋梁”?就凭这种卖国“精英”的风气?就凭这种任由腐败成风,贪污盛行的领导水平?
不要以为长工和奴隶只在封建社会,大部分产业被外资控制后,未来中国13亿人后代的子子孙孙,始终难以逃脱处于食物链分配的最末端,始终难以摆脱被外资奴役的命运!……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过程,就是披着合法外衣剥夺居民和老百姓财富的过程。人民币最终结局是面临捧杀,捧得越高,跌得越重,外资在等待一个最佳攻击机会。
中国的强大,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及巨大的进出口贸易,对美元是巨大的威胁,美国由内而外深深地感到恐惧,美国靠美元剥削世界各国由来已久,生怕失去赖以获暴利的武器,生怕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建立强大的金融体系!
美国怕失去世界第一的位置,怕失去世界老大的权力,怕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和光环。它眷恋这种位置已久,它要向世界宣布,美国是不可战胜的!它永远是世界霸主,任何敢于向它挑战的国家,下场无一例外,那就是死路一条!
中国老百姓的勤恳,廉价的劳力融合各种资本和技术,焕发出来的经济活力吸引了全世界的贸易商,这些年来世界充分享受中国低价优质商品所带来的便利和便宜,但中国的飞速发展,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这些都足够对美国产生压力,美国国内将这种压力放大,从而引起过度反应。
美国经历如此重大的危机,是刺激计划的始作俑者和积极推行者,在国际舞台是,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美国推销其政策的积极身影,但从07年以来,除了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以外,它在忽悠别国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后,自己却躲在幕后光打雷不下雨,刺激计划迟迟不肯落到实处,可曾多刺激过1分?
因为它怕,它怕通货膨胀,它深知错误使用凯恩斯理论造成的严重危害后果,更怕刺激计划通胀后带来的通缩与民生凋弊!
经历过3次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处理问题更加成熟,更深知繁荣或通胀后导致的大萧条和经济民生凋弊的可怕之处。
因此,它的刺激计划只是一个幌子,一个忽悠全世界人民的幌子,它打着这个旗号,宁愿承受重重压力强挺过去,就是不肯实施,不肯为短暂的虚假繁荣而透支将来!
反观我国,7万亿的地方债务,6万亿的国债,大规模银行坏账,净投放26万亿银行贷款,出口企业破产潮重来,出口被掐,放开进口,一边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及奢侈品的进口,一边是出卖纺织品、矿业资源等低附加值及凝结廉价劳动力血汗的出口。
在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中,中国有两房债券5000亿美元,美国国债7000~8000亿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币种8000~9000亿美元,其他2000~4000亿美元。
真正能派上用场并有很大杀伤力的,只有一直以来为我们争气的出口,只有7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和正在缩水的7、8000亿欧元(包括欧元、日元等),索罗斯和美国政府之所以一直迟迟没有最后动手,是因为他们忌惮我们的这两个“优势”,认为时机没有成熟。
永远不要低估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等到昭然若揭,事情明朗化近撕破脸的时候,它们图穷匕见锋利的爪牙伸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赖以自豪的两个“优势”,凭借它们曾经在国际舞台上过的一段好日子,是如此地不堪一击。
等值2.4万亿美元外储中,两房债券4000~5000亿美元被锁,打了水漂,美国必定会想尽办法对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7000多亿美元流动性加以限制。仅剩下8000亿欧元(包括欧元、日元等),欧元被攻击后迅速缩水。
除两房损失4、5000亿美元外,中国仍欠有长短期外债3800亿美元,有外资每年源源不断汇出的2、3000亿美元利润,有一旦人民币有大幅贬值可能,随时可能汇出国外2000亿美元外企存款,有每年通过资本外逃、赌球、衍生品等各种方式流出500~1000亿美元,有每年需为进口企业准备2、3000亿美元以备换汇。以上外债,损失和美元流出10300~12800亿美元,外资存款和利润4000~5000亿美元。上述无法动用外储约合1.5~1.8万亿美元,合计占外储的65%以上。


QQ截图未命名.jpg

这意味着,扣除上述债务及外资占款,号称无比庞大的中国2.4万亿美元外储中,真正有权益有战斗力的,仅有4000~5000亿美元。我们要做的,必须检验这4、5000亿美元是否仍有缩水,是否能真正动用?是否会如同中日甲午战争一样,出现哑弹?
但即使能上战场,别以为这4000~5000亿美元就无坚不摧,外资经过在华长期经营十年二十年,已掌控1/3产业,年销售收入2万亿美元,控制总资产4~5万亿美元,净资产1~2万亿美元,一旦撤资,变卖人民币资产换成美元大规模撤出,美元资金流出的庞大性,绝对令人无法想象。
我们投入大部分精力,关注自己储备的美国国债和欧元以及出口,却忘记了身后静悄悄控制我国1/3的外资企业,忘记了身后百万亿的流动性和正在不断增长的央行投放,忘记了对人民币的信心会动摇的巨大力量,这几种埋藏的核弹不声不响,在背后带来阵阵寒意,隐现凌厉杀机,一旦启动,山崩地裂,天塌地陷。
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一直走下去,这次危机我们不仅不是第一个走出低谷,可以预见在积累重重问题的近几年,我国将是最后一个发生危机十年萧条并步入长期低谷的国家
控制中国1/3产业的外资是抵消人民币“优势”力气的,对人民币的信心是双方赖以决一生死的筹码。
扩大数十万亿的基建规模、滥发26万亿人民币导致内在价值贬值2/3,引起高房价,粮食价格的上涨的连锁反应,逐步全方位放开的人民币结算机制,控制中国产业的1/3,是引起通胀摧垮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是中国致命的命门!
当人民币结算渠道被打通后,原本是突围,希望打通换美元的通道,不想反而中计,人民币只要有升值趋向,境外结算必将大批囤积人民币,用于最后一击时,数千亿美国国债和欧元作用被严重稀释。
在某种程度上,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有利于国内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有利于降低出口企业管理成本,调节和参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强国进行竞争。
然而,不要忘了,人民币未来成为世界贸易主要结算货币之一,最重要的是人民币需要信用做基础,没有信用作基础的货币,结局是用脚投票,下场往往很悲惨。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之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国际时势和局势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货币管理难度加大。
要想站稳脚跟,要想打赢别人,首先得自己毛病较少,用实力说话才行。在国内经济大堆问题,面临严重恶性通胀,人民币货币信用遭受严重质疑的情况下,人民币大规模放开的时机并不成熟,应该放慢货币开放的步伐,停基建,收贷、加息、遏止通胀、调控房价、扶植本土企业竞争实力等各项经济难题初略解决后,再逐渐小步快跑有步骤有计划地参与竞争,并组织最精干的队伍进行评估跟踪,敏感及时地调整政策,否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反而容易赔夫人折兵,祸患无穷!
货币问题,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岂能儿戏?!
原本想获点小利,却不料搭上老本!
欧美掐住出口,放开进口,反复消耗中国外储,以出卖廉价劳力,矿产资源的出口已近顶峰(光靠卖资源卖廉价劳力卖地,卖掉所有产业三分之一的股权,没有大局观,没有竞争思维,不提倡1、200甚至数百年时间专注于**改革,提高军事实力,高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信仰,是成就不了大国复兴之路的!),出口耗尽动能与进口平衡或逆差达到某点后,人民币危在旦夕。
我们却大手笔推进人民币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多家跨国银行推出人民币结算,放开试点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货币互换,并签署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今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由试点放开至世界各国,准备在港交所推行人民币期货,准备放开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外资进攻人民币大开方便之门。
美国怂恿中国央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这招挺狠挺毒挺厉害。
前期美国逼人民币升值,美国张开口袋静待世界各国悉数买入巨额及至数千甚至数万亿人民币,并利用人民币升值将人民币汇率推至顶峰。这等于世界各国数万亿资金与索罗斯、美联储和美国联手站在一边,共同将人民币汇率推高至史无前例的巅峰。
这样,央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索罗斯和美联储这个对手,世界各国的资金都被绑上了与人民币相对抗和战斗的战车,这成了压跨人民币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我们分析过,我们的外储,真正有战斗力的,仅有4000~5000亿美元,外资控制2万亿美元销售收入和1、2万亿美元净资产,小规模撤资,刚够和人民币打个平手,然而,这仅仅是开头的表象,潜伏和隐藏在底下的暗流,数额无比惊人和巨大。
一旦成势后,外资在国内投入房市、实体等隐性存款,我们在国外进口矿石、农产品等大批量的人民币纷纷涌出要求换取数百数千亿美元。
国内人心涣散,纷纷换取美元,会如潮水般涌出巨大能量,加上世界各国数千甚至数万亿的力量,天平已严重倾斜,很多意想不到的美元换单似乎永无止境地从地底下源源不断地冒出。
央行的真正能动用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应付市场换取美元的要求,被迫放开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大幅震荡,最终,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事实上,这场战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人民币惨败的命运。
如果没有大规模贷款,没有大规模基建,或者央行能及时回收大规模贷款,及时停止基建,停止政府负债,控制并缩减货币投放规模,重塑人民币信誉,挤压外资生存空间,由民族企业取而代之,稳定调控房价,将扶植民族企业竞争力的工作扎实做好。
或许,人民币和经济还有救,至少损失要少些。
美国把人民币架在火炉上烤,人民币把中国经济架在火炉上烤,推得越高,摔得越重,捧得越高,跌得越惨,美国在港交所放空人民币期货上获利越高,在人民币危机和经济危机中获利越多,人民币遭受重创后,数十万亿计财富艢橹间灰飞烟灭,中国经济前景一片暗淡,一片萧条,至少趴在底上8~10年内起不来。
而这一切,仅是人民币内在价值被严重贬值并畸形推高后所造成的悲惨结局和后果。
百万亿的流动性,造成物价飞涨,引起抢购潮,通过30年开放,10来亿百姓口袋里积赚的辛苦钱全部被掏空,短期内被消灭殆尽。
通胀后面临的是长时间无极限的通缩,30年百姓才积累起区区26万亿,毁于一旦后又需要积累多少年?
10年大萧条!!!
外资已控制我国1/3的产业,最后笑着来抄底,2/3的产业收购毫不费力,美国又富了,中国又穷了,所有中国人全民沦为奴隶!
与其全国人民那点可怜的资产通胀后被洗归0,不如经过温柔短暂的通缩,至少还能苟全性命,保留点财物和颜面!
往后历史在回顾时,会提到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狙击英镑、前苏联解体、日本失去的十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一样,人民币阻击战将被写进教科书,成为美国又一次辉煌成功的经典案例,人民币与上面4个案例不同的是,外汇储备之庞大,经济规模之巨大,大到你无法想象,大象倒地带后来的轰鸣,全世界无不为之震惊和恐悚,这种“震惊”将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影响全球经济,并被广泛传诵。谁能料到,造成恶性通胀,乃至后来的民生凋弊和国内经济瘫痪的根本原因,仅来自当初腐败的贪腐体制!来自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汉奸们!来自饮鸩止渴的基建昏招!来自滥发的人民币!来自泛滥的流动性!来自为外资进攻人民币铺路的种种政策?
索罗斯及美元美国又一次教训了全世界,趾高气扬成为全球不可战胜的“神”,巩固了他们霸权书写的神话,美国人把世界打了个遍,自己经济烂透,却仍然敢在危机中出击欧元和人民币,并有了战胜人民币,搞垮中国经济的经历,试问将来的全球,还有谁能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抗衡?还有哪种非美货币能与美元抗衡?美元如秦国统一六国货币,巩固了世界元的地位,更方便它安全高效地剥削全世界!%6.5.5 角色互换和对策
如果我们把角色进行互换,中国仅仅派出30万人,逼美元升值,左右美国货币政策,控制并威胁美国的银行、粮食安全,收购美国各行业龙头,直接控股美国1/3的工业命脉,以此控制美国绝大部分行业,控制美国80%的零售业,看住居民的钱袋子,把美国房地产价格炒到天上掠*夺美国居民巨额利润,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掠夺相当于美国全体人民60年以来辛苦积累下来的血汗钱。
我们派出“经济杀手”,派出“中国的IMF”,派出“中国的摩根、高盛”,收买美国一些买办,捐助美国一些研究中心和大学,宣扬GDP增长带来的“好处”,随之美国政府大量投资基建,各州政府纷纷抛出宏大的基建刺激计划,ZF负债在短短1、2年时间内翻番,仍在不停地扩大基建,美国银行贷款20万亿美元支持政府“基建”和炒房,贷款20万亿美元支持地方政府“基建”和炒房,洛杉矶市甚至宣称,准备花5年时间将美国全体人民储蓄的一半12万亿美元投去“基建”,随之各州纷纷面临破产,美国房价飙升到月球,原来美国人工作3、5年能买套房,随着房价飙升,美国居民光工作不吃不喝4、50年买不起一套房,经济出现各种问题。
然后我们逼美元升值到最高点,我们攻击美元,由于美国政府向银行借款透支20~30万亿美元投入“基建”烧钱,并带来美国市场100万亿美元流动性,引起美国人民对美元极度不信任,通胀预期升到极至,农产品、各种生活必须品悄悄上涨30%~100%,美国居民和老百姓透支负债2、30年买高价房后,仍然觉得不安全,纷纷抛出美元,抢购货物,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居民口袋里的美元全被掏空,由于美国2000万人口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日支出不足0.8美元,占总人口80%以上的2.6亿人口约8000万家庭储蓄不足1万美元,通货膨胀后,8000万家庭储蓄缩水至5000美元,受伤最先和最重的穷人和挣扎在贫*困线边缘的工人、储蓄者、退休者的养老钱和促使钱都受到严厉的惩罚。赖以生存的基本支出大幅提升,缩水一半以上,通货膨胀将这支宠大无比穷困潦倒的队伍逼向生存绝路,美国大部分富豪阶层财富面临缩水,中产阶层全军覆没,中小企业摇摇欲坠,大型企业将受到比货币贬值前更大的冲击和损失。
由此导致美国社会不稳,工会出现BA工潮,由于无法启动内需,政府高度负债,大批工厂倒闭,迎来10年萧条期,我们再慢慢去收购美国全部产业,彻底确定人民币霸权,让美国人民全部老老实实沦为世界级的打工仔,美国那些四通八达的基建,为我在美国肆无忌惮地赚取丰厚利润带来各种方便,美国那些花瓶般华而不实的建筑,如同沙滩上的沙筑,轻轻一推便倒……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美国民众,会做出何等空前激烈的反应?
我想这种撼动足够引起美国打数次核战争!!!……
金融、经济、文化、政治……每一个领域都是战场,战场上没有所谓的粉饰太平,和谐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世界上从来没有和谐,只有实力较量到最后的平衡!
我国的政府和央行,应该行动起来,
①控制好通货膨胀,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我们抓紧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抓紧收贷、加息,建立人民币与国债和黄金严格挂钩的政策,严格遴选并建立专业金融战机构,尽快收回38万亿贷款中15万亿企业短期票据,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收,16万亿企业中长期贷款能收多少是多少;停止滥发人民币,必要时增大央票发行力度;利用打通的境外结算渠道逐步收回国外流通人民币,完善反垄断法金融部分,对外资进入我国金融设置障碍,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专门组织两房债券追缴团队,专人专事,扩大全球舆论影响;
人民币退后一步,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否则正中美国下怀,偷鸡不成蚀把米,无异于玩火自焚,即使想使人民币全球化,在人民币境外结算中一定要控制绝对量,易造成境外人民币囤积,将来兵败如山倒,谁都不知道人民币从哪个地底下冒出来的。
②缩减基建规模,防止奢侈浪费。抓紧停基建、不再盲目扩批新项目,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逐步停建无益项目,砍掉多余项目,最大可能缩小基建规模;基建有益于国计民生非上不可的,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好民工和中下层利益,最大程度上提高国有化率,尽一切可能向本国企业倾斜,不向外资采购;
③继续严格调控房价,培养民族实业竞争力。在房地产方面,禁止外资进入房地产,收缩房产开发贷款,打击闲置地块和长期囤地囤房的行为,严格控制银行信贷冲动;在实业方面,建立专业反垄断机构,严格审批外资并购,禁止外资并购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或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严格向外资征税,扶植民族企业,鼓励民族企业出口,减少外资投资力度,挤兑外资,缩小外资的盈利空间,并逐步收缩它的规模,将外资逐步挤出中国市场,保护国内竞争性优势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将国有和民族企业队伍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对抗经济入侵,维护本国经济、居民和老百姓的利益;
④维护粮食安全,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完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领域垄断立法,加强粮食安全管理,考虑向ABCD四大粮商等外资征收粮食垄断税,给予1亿麦农、4000万豆农等适度补贴,重视并扶植小麦基地、大豆基地、油菜籽基地等等。重点扶植好中粮集团和华粮集团等大型粮企,打好粮食保卫战,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⑤做好反腐工作,调整政治结构和体制。惩治官员和军队腐败,严明官员纪律,大力惩治官员腐败,分散项目审批权,做到项目审批公平,公正,透明,严防资本外逃;改变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缓和社会矛盾。严明军队纪律,大力惩治军队腐败,提高军队软硬实力,建立一支忠诚于党和国家、意志坚定、军事装备精良、充满智慧而强大的陆海空三军,及时检查和提高核力量,缩短打击时间;
⑥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如何修通一条将外资、政府所获的巨额利润返利于民,帮助4000万年均收入1196元以下的极端贫困人口,帮助1-2亿年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是摆在政府面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实业、金融业等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反垄断法,严格向外资对我国经济和国家安全产生威胁的行业征收反垄断税收,将之扩大化,逐渐缩小外资丰厚的超额利润;房地产方面,我们征收购买高档住宅和豪华住宅的房产税和物业税,严格外资房地产税收盘查制度,严格审查外资房地产项目漏税避税行为,并适当考虑提高部分税种如外资土地增值税税率;基建方面,对高额利润进行估算,征取一定比例基建税,上述所征收用于扶助贫困人口,修筑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活的可持续保障通道,由银行直接打入最贫困的4000万西部贫困人口或1~2亿贫困居民手中;
⑦外理好国际关系,霸权国家权力一旦失去制衡,必将酿成大祸,经济制裁武力威胁等手段层出不穷,支撑它背后的动力,是庞大的公司帝国和世界性垄断资源,在所有关系中,铁三角的关系最为稳定,最有生命力,可以彼此牵制,彼此制衡,维持的时间最长。在经济上,中日、美国、欧盟可以形成铁三角;在军事上,中俄、美国、欧盟可以形成铁三角;在政治上,中非俄、欧盟、美国可以形成铁三角;在能源上,在科技上,在资源上……
⑧做好控制物价,改善民生,调整产业和出口结构,扶持高新技术,壮大军队软硬实力,争取民心,打破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改革国内政治弊制……等事,通过一段时期的整治,会产生效果,很多时候,把自己的后路掐断了,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需要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有国家全局谋略才能走好大国复兴之路,这些事情,看似天隔地远,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密切相联,无不影响结局。从全局和长期来看,振兴中华,走好大国复兴之路,有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利于千秋万代,否则,天灾人祸,泰山近崩于眼前,百害而无一益!
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说阴谋论的,摘录第五部分某段,顺手揭露下什么是真正的阴谋

  • ldxc (2011-3-05 09:13:38)

5.2 基建:发展中国家的杀手
正如原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工约翰-珀金斯(John Perkins)在《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中所描述,“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肩负着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不断为全世界领导人洗脑并不断推销“基建”。
5.2.1 经济杀手[31]
他们通过伪造“经济发展”报告,描述“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操纵选举、贿赂、敲诈、色诱乃至谋杀等各种手段,拉拢、腐蚀和控制他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而又让人“雄心万丈”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并通过欺骗的手段让成千亿美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为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服务。
“经济杀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预测一个国家投资数10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美元将产生怎样的效应。其中,他们炮制出来能反映该国在未来20年至25年中的“经济”增长率的“研究”报告,而达到这个增长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兴建”大型工程。举个例子,如果美国看中一个偏远发展中国家的石油资源,打算用10亿美元去“引诱”这个发展中国家,那么在他的预测报告中,就得把投资建造一座发电站、一条新的国家铁路线路以及一个通信系统的可能收益作一个比较;又或者有人告诉他,这个国家具备发展“现代化”电力设备系统的“潜力”,这样他的职责就是告诉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将促进其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管在哪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某项工程能使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都能得到最大“增长”,那么该项目就会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当然,“经济杀手”还必须提供各种数据证明:如果该国建设这个项目,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能提高“几个百分点”,而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然而,所有这些工程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都能为美国大承包商和美国制造商牟取暴利,让负债的发展中国家中一小撮有权有势的富裕家庭满心欢喜,这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长期依赖美国,在政治上效忠美国。贷款和“投资”的数目越大越好。不过,负债的发展中国家那些数十年来处于底层极度贫困的国民,本已不堪重负的肩上又背上了累累债务,永远呆在贫穷的地狱中,然而,“经济发展”预测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5.2.2 美国通过基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手段
宏观经济学的本质是:多数情况下,欧美帮助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只会让处于该国社会经济结构“金字塔”上层的少数人变得更加富裕,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却毫无帮助,甚至会让他们陷入更加深重的贫困之中。实际上,在那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只会让那些国家变得像封建社会般落后。即使美国教授们清楚这一点,也不会承认,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大企业以及幕后操纵这些企业的人不断地给学校提供赞助,揭露真相只会让那些教授们饭碗不保,同样,如果约翰-珀金斯这样的经济杀手们揭露其所作所为,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美国的政府、大型企业和各大银行的公司王国,手段与意大利的黑手党无异,通过经济杀手们的游说先给别国一些甜头,具体的形式就是向他们提供巨额的贷款,发展该国的“基础设施”:发电站、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和工业园……当然。美国给这些国家提供贷款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让美国的工程和建筑公司承包所有的工程。所以,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贷款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美国一步:这些钱仅仅从华盛顿的各借贷银行转移到美国建筑或工程公司在纽约、休斯敦或是旧金山的账户中。
尽管这些钱马上就回到隶属于美国“公司王国”(债权人)的成员企业的口袋里,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却不知不觉地背上了一笔巨大的债务,而且还要支付利息。如果“经济杀手”十分成功的话,那么债额之巨大,就会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一再延迟偿还。一旦有贷款拖欠发生,“经济杀手”们就如黑手党一样立刻出马,提出合法却无理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包括:控制联合国的投票表决权、进驻军事基地、获取石油等自然或是抢占巴拿马运河。当然,就算这些国家满足了美国的要求,他们仍然欠着美国的钱,于是,一个又一个国家被美国纳入到了全球帝国的网络之中。

5.2.3 厄瓜多尔
比如厄瓜多尔,1968年,约翰-珀金斯为美国国际银行向厄瓜多尔及其周边国家贷款数十亿美元的可行性研究进行调研,该笔贷款用于厄瓜多尔修建水力发电站和其他基础设施。约翰-珀金斯就某些相关领域进行“经济预测”,并就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估”,撰写经济和政治“报告”。
60年代末开始的对厄瓜多尔境内石油的大量开采,掀起一小撮统治着厄瓜多尔的家庭与国际性银行的买卖热潮。这些家庭承诺用石油收入来偿还,于是公路、工业园、水电大坝、输电站与配电站,以及其他电力工程在厄瓜多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际工程与建筑公司在这里又一次大发横财。
当权者没有考虑到,几十亿美元巨额贷款意味着什么,平摊后每个厄瓜多尔居民和普通老百姓平空多出数千美元的负债,而这些钱对于贫困的厄瓜多尔普通老百姓来说,由于背负巨额债务,由于短期内难以还清,陷入漫长的还债周期,剥夺了他们数十年医疗、教育和其他社会保障,并陷入通货膨胀陷阱,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直至现在,厄瓜多尔依然贫困潦倒,举步维艰。
厄瓜多尔以表面上的“现代化”和少数家族的获点私利的“交易”,背上了巨额和沉重的负债包袱,付出了上述沉重代价,使厄瓜多尔数十年的民生经济陷入停滞。
其中有一个人公然站出来反对厄瓜多尔权势家庭的腐败,反对他们与帝国主义勾结,他就是罗尔多斯,罗尔多斯深信穷人拥有应得的权利,也深信政治家有责任谨慎地支配自己国家的自然资源。希望摆脱强大的外力控制,从不畏惧与强权的斗争,紧紧盯着美国石油公司和背后支持着他们的那个体系。13年后,1981年,罗尔多斯正式向厄瓜多尔国会提交了新的能源法案,其中的法规若能得到贯彻,将从此改写厄瓜多尔与美国石油公司之间的关系。它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厄瓜多尔的国界,延伸至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乃至全世界,罗尔多斯为拉美其他国家的首脑们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他们需要罗尔多斯这种鼓舞。
石油公司对此的反应可想而知。他们从所有的油站撤出,他们的公关人员四处游走,诽谤罗尔多斯,他们的说客横扫基多和华盛顿,大行威胁及贿赂之道,罗尔多斯从不向威逼和胁迫低头,他公然声讨政治家与石油公司,甚至与教会之间的阴谋,他公开萨默语言学院与石油公司勾结,最后甚至使出大胆的,也许是不顾后果的一招:命令将萨默语言学院逐出国境。
向国会提交新法案仅数周后,也就是驱逐萨默语言学院传教士的几天后,罗尔多斯便告诫包括石油公司在内的所有海外利益机构,除非他们实施的计划有利于厄瓜多尔的民众,否则将同样被驱逐出境。他先在基多的阿塔华尔帕奥林匹克体育馆发表大型演讲,然后便动身前往厄瓜多尔南部的一个小社区。
1981年5月24日,罗尔多斯在飞机事故中丧生。
厄瓜多尔居民和百姓刚燃起点民族自强的希望火苗,不幸被迎头浇灭,无疑也给了拉美其他国家的首脑们也当头一棒。
霎时间举世震惊,拉丁美洲人人义愤填膺,整个南半球的报章都公然刊登“中央情报局暗杀!”的头条。从所周知,华盛顿政府及石油公司对罗尔多斯恨之入骨,另外,还有很多证据支持这一指控,猜疑的声音也愈来愈高。虽然事情尚未得到证实,但是有目击者声称,罗尔多斯事先知道有人要谋杀他,并且作了预防措施,包括使用不同的两架飞机飞行。据说,在登机前,罗尔多斯的一名安全官员劝说他登上了那架用来诱敌的飞机,但最后却是这架飞机爆炸了。
尽管世人反应强烈,美国舆论界却没有就此事作任何的追踪报道。
毫无疑问,罗尔多斯的死绝非偶然,所有迹象都表明这是中央情报局自编自演的一出暗杀丑剧。他们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就是要所有想加入反对美国公司帝国主义行列的人知道这个消息。
两个月后,坚持与里根总统分庭抗礼,在拉美久负盛名,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的巴拿马著名领袖,总统托里霍斯死于一场飞机事故,时间是1981年7月31日。拉美其他国家的首脑们又一次受到打击。
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继任成为厄瓜多尔新总统。他恢复了萨默语言学院及其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活动。当年年底,他实行了一项“野心勃勃”的商业计划,增加了德士古石油公司以及其他海外公司在瓜亚基尔湾和亚马逊盆地的钻探业务。
2003年,23年过去了,厄瓜多尔官方统计的贫困人口从50%上升至70%,就业不足或失业率从15%上升至70%,国债从2.4亿美元狂飙至160亿美元,而分配给每介贫困国民的自然资源从20%下降到6%。如今的厄瓜多尔50%以上的预算都必须用于偿还外债,而不是用来帮助国内那些极端贫困的人。
目前,厄瓜多尔的石油出口几乎占了这个国家出口总值的一半,德士古石油公司修筑的横跨安第斯山脉的输油管道将厄瓜多尔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入美国,到目前为止,光从这条管道泄漏到厄瓜多尔热带雨林中的原油已经超过了50万桶,大片的热带雨林倒下了,稀有的金刚鹦鹉和美注洲豹消失了,厄瓜多尔的三个土著部落的文明快要瓦解了,昔日清澈的河流变污浊了,厄瓜多尔拿到了美国伐木公司与三个部落领袖(通过非正常手段)签署的30万美元的大片土地出让合同,代之而来的是大批森林被砍伐,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被砍伐个精光,变成了光秃秃的安第斯山脉及热带沼泽。
5.2.4 巴拿马、哥伦比亚和其它拉美国家
巴拿马的命运并不比厄瓜多尔强多少,后来巴拿马运河重新被美国实际控制,巴拿马本土的石油、木材、锡、铜、矾土等资源不断地廉价运往美国。
另一个拉美国家哥伦比亚。哥伦比亚自然景色得天独厚,海滩美丽,山峦雄伟,草原无际,雨林茂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向哥伦比亚兜售最重要的服务是大型工程项目和建筑专业技术。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储量,相对而言,这个国家很容易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同时哥伦比亚也能用工程利润和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来偿还欠下的债务。就这样,约翰-珀金斯再一次被赋与重任,说服哥伦比亚对电力、输电线路、高速公路、通信工程等项目进行巨额投资,以对开放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市场来偿还贷款和支付利息。由于哥伦比亚并没有像厄瓜多尔的罗尔多斯和巴拿马托里霍斯那样的人,所以约翰-珀金斯将经济和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字放大了数倍,意味着哥伦比亚在“基建”上的投入将扩大数倍,意味着哥伦比亚为了还债,本国宝贵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被长期廉价攫取数倍。20世纪70年代,美因公司在这里获得了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水电站设施网络和配电系统……
目前,拉美仅剩下两个桥头堡,古巴卡斯特罗和委内瑞拉查韦斯仍在战斗……
5.2.5 沙特阿拉伯
我们再来说说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蕴藏的石油最多,在全球出产的石油最多。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沙特阿拉伯,约翰-珀金斯看到同事提供的一组照片,沙特城市利雅得政府大楼外面的垃圾堆里,一群羊正在乱翻垃圾,羊群担负着城市的垃圾处理工作。同事给他解释说,沙特阿拉伯人“自尊心”很强,没有人愿意去收垃圾,因此,垃圾处理工作只能留给羊群做!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攻击,点燃“十月战争”的战火,这是第四次阿以战争,也是最具破坏力、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埃及总统萨达特向沙特阿拉伯费萨尔亲王施加压力,要求费萨尔亲王对与以色列同谋的美国进行报复,费萨尔亲王将针对美国的阴谋称为“石油武器”。10月16日,伊朗和其他五个海湾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宣布将原油油标价提高70%。10月19日,尼克松向要求国会批准给予以色列22亿美元的援助,第二天,沙特阿拉伯和其他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对美国实行了完全石油禁运。
石油禁运在1974年3月18日结束。禁运时间虽短,影响无法估计,沙特原油从1970年1月1日的1.39美元/桶飙升至1974年1月1日的8.32美元/桶。美国政客和后来的政府永远无法忘记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中期这个沉痛的教训,然而从长远来看,短短几个月的创伤,却巩固了美国公司帝国的内部结构:其三大支柱——大企业、国际银行和政府空前团结起来,而这种团结还将持续下去。
石油禁运提高了沙特阿拉伯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华盛顿政府不得不认同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经济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这也促使了美国公司帝国的领导人不得不施展浑身解数,来达到将石油美元重新放回到自己口袋里的目的,同时,也开始对沙特阿拉伯不断增长的财富打起了主意,他们深知,沙特阿拉伯政府缺乏合理的行政与机构体制来管理这笔石油巨款。
面对因为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石油款,沙特阿拉伯也是喜忧参半。国家的金库忽然多了数十亿美元,这些钱开始腐蚀一些一贯严格恪守宗教信仰的瓦哈比教徒。富得流油的沙特阿拉伯人开始周游世界,他们到欧洲和美国大学进修,购买豪华汽车,家里摆满了西式家具。保守的宗教信仰开始被一种新的物质主义所取代,正是这种物质主义,为美国提供了解决石油危机的方法。
石油禁运刚结束,华盛顿政府就开始与沙特阿拉伯谈判,商议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美国还以把沙特阿拉伯带进“20世纪的现代化”为借口,蓄谋重压石油美元,当然,美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保证沙特阿拉伯不再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谈判最显著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卓越”的组织——美国-沙特阿拉伯联合经济委员会,该联合会自由支配沙特数十亿石油美元,并商定一个新模式:用沙特阿拉伯的钱来聘请美国公司建设沙特阿拉伯!
约翰-珀金斯的任务是:夸大沙特阿拉伯“经济”的预测前景:一旦向沙特阿拉伯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额资金,这里将有怎样的变化,同时还制定资金配置的具体方案,极力夸大并论证向沙特经济建设投入资金的合理性,当然其前提是让美国工程和建设公司得到合同。
约翰-珀金斯明白,要让沙特阿拉伯背上永远还不清的债务,找到法子保证巨额的石油美元统统回到美国的口袋。在此过程中,沙特阿拉伯经济西化的程度越高,这个国家与美国的体制就越能产生共鸣,甚至完全融入到美**制中。
约翰-珀金斯从开始就意识到,在沙特利雅得翻垃圾觅食的羊群就是切入点。沙特阿拉伯的有钱人坐飞机到处游玩,他们希望用更体面的“现代化”设备代替羊群,那样才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珀金斯也明白,欧佩克成员国(中东国家)的“经济学家”希望从石油中获得一些增值产品,从而发展自己的“工业”,能以比销售原油更高的价格销往全球各地。
明白了这两点,约翰-珀金斯找到了与沙特“合作”的钥匙,①沙特阿拉伯用石油收入高价引入美国公司“先进”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取代羊群,他们将为这个“时髦”的科技倍感自豪;②创建针对将原油加工为可出口的成品油行业。大量的石化产品和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将层出不穷。很自然,这样的计划要求千兆瓦特的发电系统、输电线和配电站、“发达”而“现代代”的高速公路、管道、通信系统、机场、改良的海港,配套的服务产业和交通运输系统、购物广场、供水供电甚至再造多个“现代化”城市!
珀金斯想得更深远,沙特的“全球样板”和“全球榜样”树立后,沙特将为美国大唱赞歌,邀请各国领导人参观“现代化奇迹”,各国领导人羡慕不已,纷纷邀请美国帮助它们设计类似的项目。美国再安排世界银行和借贷机构为其提供资金,这样一来,让世界各国不知不觉中背上沉重债务,从而极大地满足美国构建全球霸权公司帝国的胃口。
三十多年过去了,事实确实如同约翰-珀金斯当初所料的那样发展,美因、贝泰、布朗—路特、哈里伯顿、斯通-韦伯斯特……还有其他许多美国公司获得了滚滚财源,沙特花费2亿美元从美国进口了200辆鲜黄色的美国垃圾收集车代替了清理垃圾的羊群,从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到通信,沙特和美国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现代化”合作,沙特用自己挣来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政府的有价证券,息金由美国财政部支配,在沙特全国上下建立基础设施工程;此外,珀金斯还开辟了另一个为美国政府赚钱的行业,为沙特建造军事化设备,美国军事私营企业和国防工业得到不计其数的高价工程合约,包括机场、导弹发射场等。另外,珀金斯是“SAMA”计划的主要参与者,“SAMA”计划指华盛顿政府要求沙特保证对美国的原油供应,同时将价格维持在美国及其盟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其他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印度尼西亚或者委内瑞拉等国敢以禁运为威胁手段,沙特阿拉伯这个石油供应国的老大,必须出手相助填补差额。这样一来,别的石油出产国不敢轻言禁运。为了换来这个保证,华盛顿政府与沙特阿拉伯王室达成一桩令人叹为观止的交易,美国承诺给沙特阿拉伯王室绝对明确的政治支持,一旦需要,哪怕是采取军事行动也要保证他们在沙特阿拉伯的统治地位。
迄今为止,几十年过去了,珀金斯所做的这些工作和“努力”仍然在发挥着它的效应,影响着现在的社会结构和国际动态。沙特,最初坚决反对美国并向美国实施禁运的国家,逐渐被美国拉拢,最后从阿拉伯国家中分裂出来,转为美国的帮凶,利诱威逼,如同吸食鸦片一样上瘾,毫无还手之力。
“富有”的沙特阿拉伯人,将大把大把的石油美元送给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各大公司,美国的各大公司不断为沙特建造奢华的城市出售奢侈产品和天价武器获取巨额利润,不声不响地将石油美元赚了回去,这个体系保证沙特阿拉伯的钱周而复始地注入美国经济而不见增长,并保持美国经济的活力。
上帝垂青中东,垂青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让他们躺在黑金的石油上睡觉,靠出卖大量的石油资源让沙特等国不劳而获,极尽人间“奢侈”和“繁华”,大量的石油就这样被美国所窃取,我所担心的是,一旦沙特石油资源被卖光,他们是否还有能力继续维持其“奢侈”的生活,在沙漠上建造的“奢华”城市迪拜,支撑其发展的石油资源最多还能开采5年……
它的可持续发展力呢?五年以后呢?
约翰-珀金斯接触的还有印尼、伊朗、伊拉克……等等,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详述。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对交通运输、水力发电、自然资源开发、核能开发利用等产业严格禁止外国投资,却在世界上极力撺掇怂恿其他各个国家大力开发这些“基建”项目,并将“基建”拉动“经济”的重要性吹得神乎其神,似乎没有“基建”,你这个国家马上就到世界末日,就要玩完了。
美国就是要你背负巨额债务源源不断为它输血,从而好掌控!哪管民生凋蔽?国民死活?美国自己极力控制的事,却指手划脚,生怕别的国家不去做,两相对比,极其可笑嘛!
被美国染指的这些国家,最后的结局无一不是下场悲惨,打掉牙往肚里吞……
有本事美国也全部放开自己国家的基建市场,试试???

美国是国家产业安全意识最强的国家,在控制外资并购方面的制度最发达。
1980-2009的30年间,美国对外投资存量远高于FDI(外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美国的对外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而时至今日,美国引入的外资(FDI)存量,仅为1.3万亿美元,而我国引入的外资(FDI)达1万亿美元,美国GDP是我国的5倍,外资在美国产业中所占比重,很多行业都低于10%,一个最先倡导并大力提倡,在各种国际场合逢访问必说“自由贸易”的国家,却一方面对外资紧紧守好本国的大门,另一方面增加本国企业向外投资,不能不引人深思。
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体现在联邦反托拉斯法中,表面上,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法法律体系并未对外国人和本国人区别对待,并购法律同时适用于国内公司、外国公司,看不到差别,但是,当美国民族企业受到外资并购的时候,它的反垄断政策就表现出内外有别的特征。美国在反垄断问题上鼓励国内并购和对外并购,适当控制外资并购,造就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避免了外资并购对本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成立了有关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审查和控制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是1975年成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和外国投资办公室。前者负责分析外国在美投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后者负责调查外资在各部门及地区的分布,外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外资对能源、自然资源、农业、房地产、环境、就业、国际收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国会提出分析报告。反观我国,这方面仍做得很不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向政府和人大提出报告讨论外资对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了。二是1988年颁布的“艾克逊-弗劳里奥修正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基于国家安全利益,可否决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企业的要求,并授权外资委员会具体实施这一条款。三是1990年颁布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统计改进法》,要求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劳工部统计局经常交换外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四是2007年颁布了《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该法明确了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要求对外资收购“重要基础设施”以及来自外国“国有企业”的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除此之外,外资或外资并购如果威胁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或影响美国的本土就业,都将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目前,美国外资并购审查机构和外国投资委员会除依据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外,还有《1950年国防生产法》、《国际武器交易条例》、《出口管理办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进行补充,劝阻外商的并购,甚至迫使期改变交易内容。
防止产业被外资并购后对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是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重要任务,因而,美国对外资并购审查极为严格,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起到了维护美国产业安全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海油一提起收购尤尼科,引起美国上下大为紧张,最终美国众议院就以333比92票的压倒优势,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并以398比15的更大优势,要求美国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
我们不难理解,鞍钢首个美国投资建厂项目尚未正式达成交易即遭遇美国政治压力,2010年7月2日,50名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公开呼吁,对中国鞍钢集团在美投资建厂展开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尽管美国原则上提倡资本自由流动,但这是为它打开各国市场作掩护,在本国产业的保护上毫不含糊,对外国在其关键行业和部门的投资都采取限制措施。如在国防工业和军事相关产业绝对禁止外国投资介入;在钢铁、电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设置层层保护;在通讯、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水力发电、自然资源开发、核能开发利用等产业禁止外国投资;美国不仅对外资进入进行限制,对外资的监督管理都很严格。如法律规定外国人在收购或处置美国企业10%以上的股权时,必须向商务部报告,凡发生业务合作,不管是兼并、收购,都必须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呈送报告。


------一方面极力向别的国家证明交通运输(高速公路,高铁、港口等)、水力发电、自然资源开发(……)、核能开发利用等基建能带来“现代化”、“GDP”数字的增长,是必不可少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在通讯、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水力发电、自然资源开发、核能开发利用等产业禁止外国投资







%4.1.2 外资威胁我国产业安全
改革开放和引入外资初期,我们希冀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资打开国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外资刺激经济,激活了国内企业与其竞争,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过,世事变迁,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养虎为患,外资做得更多的,是将大多数国内企业挤出竞争市场,反过来打开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并获得巨大的利润,外资企业每年18~20万亿的庞大销售收入,有70%以上是在中国国内实现的,是中国14亿人口给予它们的市场,剩下20-30%的出口(6000-7000亿美元),是廉价使用我们的劳动力和低价出口和使用我们宝贵的资源换取得来的。
由于媒体错误引导,国人迷信国外“名牌”,外资挤占了中国市场,挤占了原本属于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扼杀了国内品牌和民族品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原本想利用外资,却没想到,反被外资所利用,而且这种被外资利用的后果,远比我们尽其所能预料到的后果严重N倍以上……
我们不要忘了,资本的本质是采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外资,撕下表面温情的伪装后,它不是天使,不是经济的救星,它们来到中国唯一目的,是尽最大的可能攫取利润和财富,从居民百姓身上,国企合作当中带走巨额利润后,哪管你洪水滔天?!
由于2、30年以来,对外资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一直是积极和正面的,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种“概念”。30年以来,“靓女先嫁”、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改革思路,被各地方政府不断延升和拓展,外资持续流入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已经运行好多年,引入外资已不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紧迫,外资已经占据利润最为丰厚及市场最好的行业高端,最终导致了外资严重威胁我国战略产业的安全。资本已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初那样为激活我国经济作出贡献,而是转变成为一个从中国攫取资源和巨额利润的运转机器。
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威胁,我们低估了外资攫取利润的能力,我们低估了外资对国计民生影响的严重程度,我们低估了外资挤占国内企业和员工生存空间的程度,即使在某些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冰山一角,但是由于各部门协调程度不一,缺乏完善和统一的标准和机制,我们不能看见全貌,从而造成我国大多数行业被外资逐渐垄断控制,对我国经济和国计民生造成极大威胁。
事实上,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加快了产业控制步伐,除了外商直接投资办厂办公司,国内优质企业海外上市外资购买股权以外,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各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优质公司被收购,收购已是家常便饭,已经成为外资除直接投资建厂之外进入中国市场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行业上看,近几年银行、保险、电信、物流、零售、水泥、钢铁、机械制造、能源、环保、玻璃、供水供气、IT、网络、日化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热门行业,都有外资深度并购,并取得绝大部分行业垄断或实际控制地位。
外资所掠夺的巨额利润,实际上最终都是通过市场从居民和老百姓口袋里攫取,与此对应,外资获利越大,居民和老百姓损失和财产流失越大,外资进入截止多,国内企业和就业生存空间就越窄,外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比我们想象得到的要严重得多。
在主管部门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执行力不强的情况下,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利益,往往从“小局”出发,目光短视,为了获得短期回报,大规模引入外资,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把大批经营得较好的国内企业或合资企业出售给外商,造成我国资产变相流失,致使我国对战略产业、骨干产业的主导权、控制权不断受到侵蚀,最后造成由外资垄断,掌握主导权控制权和定价权,并谋取巨额利润的局面。
即使在现在资本更加容易获取的情况下,只要对地方政府官员评价的基础是以城市和辖区吸引到资金的多少作为标准来衡量,那么外资持续进入的情况仍然将不可逆转和改变。
比如在第三部分我们分析上海土地廉价转让的例子,更有甚者,1993-2006年,长三角到处搞 “零地价、送厂房、银行1:1配套贷款、五免十减”等“割地竞争”,成为所谓“地区竞争力”的实质。 浙江、江苏、广东等东南省份,外资企业占该地区工业资产总值的43%。各地竞相出台政策,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招商地价下滑”的奇事。苏州的土地开发成本为每亩20万元,招商挂牌地价为15万,昆山工业用地的价格2001年为9.5万元,2003年年降到6万,周边沪宁杭地区也将工业地价压到5-6万(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高梁,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2007年6月)。[22]
现在回过头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
外资仅仅打着在我国办工厂的幌子,我们就请外资进来挣钱,用“零地价”,白白赠予外资巨额资产,请外资进来利用我们廉价劳动力和不可再生的资源,请外资进来对国内市场进行产品倾销……
还原当时的情况和形势,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下,当初做出这些决定,都是不由自主,充满理想和激情的……
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改革后期,外资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之所以地方有动力,是没有通盘考虑“全国经济一盘棋”,只图当前“繁荣”,不顾持续发展的大力“招商引资”,这与地方官员只顾任期内引入“项目”的“政绩”,不管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的“换届”有关,这与条块分割的地方主管部门运作模式自扫门前雪的视野有关。对于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只要在任的这届,在自己的“地盘”做出“政绩”,就有可能获得升迁。这样的体制下,“大干”、“快上”出“成绩”就不足为其了。
4.1.3 地方政府争相引进外资
造成这种结果,除了对地方政府的政绩和考核标准以外,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财政收入,对于财政收入,中国权力下放的模式是这样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筹集充足的资金以维持政府日常运转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面临这个问题,省级和地方政府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国企需要脱困,国有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仅仅依靠现金来源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当时中国对企业收取所得税,但是由于企业利润过低,加上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导致依靠征收企业所得税来获取政府运转资金的办法并不可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于1994年开始对大多数制造业产品征收17%的增值税(VAT)。原材料通过各种加工程序最后变成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国家对这一产品征收增值税。公司购买原材料,当原材料加工成为商品销售给顾客后,销售额减掉产品“价值增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成本,便产生了差额,我们把这一差额的17%加在销售价格上。按照这种方式,中国政府对全国产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步产品增值开始征收17%的增值税,这为政府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税收来源,解决了政府日常运转所需的资金问题。
增值税很好地解决了政府税收政策问题,但是却刺激了地方发展的欲望,因为当地政府可以保留从本地区征收的增值税的25%。在这一体制下,地方政府根本不必考虑企业是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国有还是私有性质,只要在当地投资的公司都会产生销售并缴纳增值税,为当地政府带来收入。
增值税刺激经济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容易经商的地方。在全国8000多个“经济开发区”,你只需要做的是,结识开发区负责人,上交建立外商独资企业的可行性报千,30天内,当地政府便会正式批准你成立公司。开发区负责人非常愿意把你引荐给一位开发商,开发商会按照你的要求买地皮、建工厂,然后返租给你使用。
总的来说,刺激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是件好事。但是当你把强大的刺激因素和较弱的权力制衡结合起来,产能过剩的现象便显现出来了(《与龙共舞》,杰克?潘考夫斯基,2009,中国青年出版社)。[23]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钢铁、水泥、建材、玻璃、风能、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任由外资取得绝大多数行业中的垄断地位,控制国计民生并严重威胁我国的产业安全,不正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争夺财政收入,争夺眼前利益,各自为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吗?
地方政府对于产能过剩,内资外资并没有压力和严格的区分界限,他们所重视和关注的,只要不影响“政绩”和税收就行;另外,郭京毅能为了区区845万元的赃款,就能卖掉苏泊尔,使法国SEB净挣10-20亿美元,放开国内直销,引入数十家外资公司在国内获取暴利。地方政府对“政绩”、财政收入的追求和官员贪图个人利益享受,“短视”所造成的后果,是外资垄断了中国大多数行业,挣走了中国人的丰厚利润,大部分中国人沦为外资廉价的打工仔,那点可怜的税收,不过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而我们,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重复建设,竭泽而渔,把宝贵资源都透支和廉价用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保证“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亿吨,2009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7亿吨……
外贸主导型的发展和外资在华势力的同步扩张,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愈益处于单纯的“打工者”地位。2003年,中国出口53亿双鞋(等于为全球每人生产一双鞋),企业获得的利润仅仅是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利润被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厂商所获得。所有代工、贴牌、“三来一补”的服装、纺织、电器、感光材料、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工厂,实际上都处于这一境地。
在各国争相搞“出口导向”的竞争中,中国出口产品的实际价格不断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不断上升,这被认为是贸易条件恶化的典型症状。2002年日本对华出口产品价格比1990年上升了3%,而对华进口产品价格则下降18.4%。仅此一项,日本每年节省近200亿美元。
这一分工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我国资本和劳动收入的比重。据有关分析,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劳动报酬份额,从24%降到11%。中国保持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实际工资增长的速度十分有限,至今平均工资水平只有美国的4%,和1978年相同。显然,这种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是由发展模式所决定的。
我国“被融入”全球低端产业及制造环节,充当“世界打工”的轮廓已逐步显现,外资利用廉价劳动力和中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为国外消费者生产廉价商品,外资打开中国市场,通过各行业的渗透,利用少量的投资和人力资源迅速占领行业至高点,从每个居民身上掠夺走大量财富,最终造成居民和老百姓的极度贫困。
我们廉价提供给外资劳动力和宝贵的资源,我们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国内居民和老百姓的贫困,维持着外资对行业高端的占有,贴补着外资扩张和高利润,高成长率……
显然,这违悖了我们的初衷,我们没有利用好外资,反而被外资所利用,并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综上所述,外资销售收入的20-30%,是廉价使用我国劳动力和占用我国宝贵资源, 另外70%以上在国内实现,并从每个居民身上和国家各个项目中掠夺走大量的财富,产能严重过剩,外资占据高端,垄断各行业,获取丰厚利润,我国沦为“打工者”挣取微薄利润,产业中最好的那块被外资控制并拿走,并最终造成居民和老百姓的贫困,是我们实业中引入外资亟待注意和解决的最大问题。
因时制宜,是到我们重新审视和考虑引入外资政策和制衡外资的时候了!

新华网:28重要行业21个被外资控制
2005年12月24日
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重要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 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轮胎工业,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剩下的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组建轮胎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独资与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能力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70%以上。

%4.2 外资控制中国第二产业及其并购现状
我们不难理解,经济高速发展,带给外资的好处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
4.2.1 外资控制中国第二产业实例详述[22]
除电力,军工等极少数国家核心行业以外,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建材业)、钢铁行业(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普通机械、专用设备、电气设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化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玻璃行业、酿酒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水供气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行业(煤炭采选业)、日用化妆品行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行业(食品加工业)、造纸行业(造纸及印刷品业等行业)、纺织行业、建筑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塑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等行业中,都占有较高股权和市场控制权,经济刺激计划和巨大需求给予了外资丰厚的回报,充分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1)水泥行业: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总产能16亿吨,外资控制产能5、6亿吨以上,控制力及总产能占30-40%以上。
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瑞安建业后,占西南四省18%以上份额;华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购,占华中10-20%份额;摩根斯坦利收购山水集团30%股权后,环渤海市场份额第一;爱尔兰CRH收购吉林亚泰后,获取东北市场;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资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亚洲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
(2)机械行业:2008年,机械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2%,外资股权控制率为35.2%,总体控制力度达40%以上,机械制造业5大细分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市场占有率最高,超过60%,金属制品业为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约为30%。
凯雷收购徐工85%股权,起重机和压路机占国内市场50%以上,国内136种工程机械产品,徐工占一半以上;国内装载机行业排名第7的山工机械被卡特彼勒全资收购,新加坡丰隆、美国高盛、美国国泰持有国内最大的独立柴油引擎制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权;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厂商,德国博世持有其67%的股权;韩国全资的斗山工程机械8年在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销售额已达徐工的1/3;西北轴承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90年代末,德国舍弗勒利用西北轴承陷入困境,与其合资成立富安捷铁路轴承,将其市场争压过来,后全资收购;瑞典SKF全资收购皮尔轴承;无锡轴承、烟台轴承被美国TIMKEN全资收购,并控股襄轴集团;全国化工设备第一生产基地,锦西化机透平厂被西门子控股70%的股权;德国ZF集团收购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的杭州齿轮厂70%的股权;美国加纳基金控股沈阳机床30%的股权;英国特雷克斯收购北方股份25%的股权,北方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矿用汽车开发和生产基地;玉柴机械占据国内小挖机9.3%的市场份额,美国汉鼎收购其43%的股权……
(3)汽车行业:外国品牌销售占90%以上,虽然外资股权占比不超过50%,但无论技术、品牌还是研发等,外资实际控制力均高达60-70%以上。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华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汽现代、北京吉普、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天津一汽丰田、长安雪铁龙等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外资股权均为50%,不包括外资中小企业,外商在华投资和合资控制的53家大型汽车公司,销售额1万亿元以上,占汽车市场总销售额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占有60%以上的份额;而在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和摩托车配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企业亦高达70%以上;汽车制造行业橡胶轮胎,法国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轮胎等外商独资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产能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占有中国汽车轮胎市场80%以上……
(4)钢铁行业:2008年,钢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6%,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并购有控制,阿塞洛-米塔尔、俄罗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资觊觎中国钢铁行业纷纷受挫,即使这样,外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度仍超过10%,市场控制度超过12%,如阿塞洛?米塔尔收购华菱钢铁33%股权;德意志银行和阿塞洛?米塔尔收购中国东方钢铁47%的股权(河北津西钢铁29%股权);法国圣戈班收购徐钢100%的股权;美国凯雷收购江都钢管49%股权;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钢28%的股权;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钢、马钢股份、重庆钢铁,14%、22%、30%的股权被摩根大通等外资和港资控制;唐山国丰钢铁,香港中港占股51%;港资占股65%的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分别收购日照钢铁、日照型钢30%的股权,收购日照轧钢25%的股权,后与山钢重组……
外资大规模并购国内钢铁业不成,再生一计,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矿山巨头利用手中掌握的铁矿石资源,不断涨价,对钢铁行业进行合围。
可以想象,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亿吨,行业分散度高,众多中小或民营钢企面临淘汰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下,外资受欢迎的程度会有多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外资绕过国家设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钢企,将再次落入外资控制之中。
(5)石化行业:2008年,石化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0%,国家对外资准入石化产业有所限制,即使这样,除海外上市外,外资绕过重重障碍,通过来华设厂,并购等手段,石化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已达18%,市场控制度为20-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料加工业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外资与港资占股11%,海外融资额29亿美元,9年时间,向海外分红派息竟然高达119亿美元,分红派息竟为融资额4倍;中石化2000年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资与港资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纽约、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资与港资占股目前高达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纽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资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团子公司中国蓝星20%的股权。
国内原油和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04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13.9%;液化天然气累计进口553.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5.8%;口硫磺1216.7万吨,同比增长44.6%;进口甲醇528.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8.8%。仅2009年一年的进口量就比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进口总量还要多,占国内消费32%,由于国外甲醇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装置大面积关停,平均产能发挥率不足40%。;我国累计进口聚乙烯756.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8%,占国内消费的48.7%,进口聚氯乙烯19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5%;进口精对苯二甲酸(PTA)508万吨。此外,国内农药进口量巨大,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
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埃克森美孚、壳牌、BP计划再投110亿美元。拜尔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投资60万吨乙烯项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国投入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中国销售总额达到36亿欧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中海油的南海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 欧美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外资……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市场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外资控制度为40%以上。英国皮尔金顿购入耀华玻璃19%的股份;中国玻璃港交所上市,皮尔金顿等外资大股东控制40%股份;瑞信等外资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阳玻璃,外资和港资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资,中国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资与外资占股均在65%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资三益发展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2.5%的股份;金刚玻璃,港资龙铂投资持有17%的股份;港资信义玻璃,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中国汽车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分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7)酿酒行业:啤酒业,啤酒行业的外资控制力度,达95%以上。如日本全资的三得利销量上海市场最大,雪津被比利时英博啤酒全资收购,重啤被苏格兰纽卡斯尔收购,哈啤被美国AB公司控股99.66%,南非SAB收购华润50%股权,珠江、千岛湖、百威、嘉士伯……2005年仅剩下的两家,啤酒行业全国销量最大的青岛啤酒也被美国AB公司控股,燕京啤酒通过香港主板,外资间接控制股权,至此,啤酒业全线沦陷。
红酒业,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销量以每年近5万吨的速度增长,张裕、王朝占市场份额的40%左右,意大利意利瓦控股张裕43%的股权,加上高岭资本、瑞银、新加坡等外资参股12%,外资控股张裕高达55%以上;王朝在香港上市,港资与外资控制51%以上股权;白酒业,英国帝亚吉欧(Diageo)以2.03亿元受让成都盈盛投资持有四川全兴集团43%股权,间接持有水井坊16.64%股份。古井贡酒100%国有产权于2007年4月10日完全转让给IBHL,法国路易威登集团旗下酩悦轩尼诗酒业公司与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酩悦轩尼诗将拥有剑南春(集团)旗下四川文君酒厂有限公司55%的股份,剑南春持45%的股份。细分行业红酒业加上进口高档红酒,外资市场控制度30-40%,白酒业10%以上……
(8)医药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在10-20%,市场控制力达30%以上。西安杨森,哈药集团,华药集团,东盛集团,天方药业,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广州药业,菲尔公司、摩根等外资和港资控股27%;新华制药被港资和外资控股32%,今年上半年营收达135亿元;华兰生物被港资香港科康控股13%;莱士中国控股上海莱士37.5%的股份;香港信立泰控股信立泰72%的股份;汇丰等外资入股中新药业、羚锐制药;港资控股鲁抗医药11%的股份;三精制药被哈药集团控股75%……

(10)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宝洁、强生、欧莱雅、资生堂等)在日用化妆品类控制力度80-90%以上。欧莱雅并购小护士、羽西,顶端品牌“兰蔻”,中端品牌“薇姿”,以及相对平民化的“美宝莲”形成较为完整的品牌链;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主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来为联合利华贡献8~9亿的销售。在洗涤品行业,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11)食品饮料行业,外资控制度达40%以上。碳酸饮料类: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达能收购娃哈哈、乐百氏等,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国内品牌仅剩下风雨飘摇的健力宝。乳制品类:2010年6月,惠氏、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多家洋奶粉品牌酝酿再次涨价,高盛、鼎晖、英联控股蒙牛,2010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乳制品19.2万吨,价值4.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和76.4%。一项调查显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下,外资奶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初的不足60%上升至80%左右。同时,国内奶粉对进口的依存度在不断提高。饮茶饮料类:台资和日本三洋占股各半控制康师傅,方便面、饮品及糕饼,饮茶饮料等,在中国市场占有领导地位,日本三得利占据上海市场,英国的立顿红茶在国内有不菲的市场占有率;速冻食品类:东方JOY亚洲公司等持有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三全食品30%的股权;豆奶类:吉安特持有维维股份19%的股权;高盛和摩根大通控制双汇、雨润,在中国猪肉食品市场占有领导地位,法国达能收下汇源、娃哈哈、乐百氏、光明乳业、上海梅林、深圳益力,蒙牛酸奶,武汉东西湖啤酒等企业,在矿泉水、茶饮料、乳业软饮料类确立领导地位……
(12)供水供气行业:水务业外资控制度达20%以上。法国苏伊士集团北自昌图、南至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在今年3月底,苏伊士旗下的中法水务与美国地球工程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其在天津的供水项目,中法水务持股52%、天津自来水集团则持股48%。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以上两公司,不包括法国威望迪水务和法国通用水务集团,供水人口达到4400万。外资影响自来水定价权增大无疑。
威望迪集团在华投资也超过10亿美元,泰晤士水务公司同样取得了上海一个投资6800万美元的水处理“BOT”合同。而包括安格利水务公司、百泰国际集团等著名公司组成的英国水行业代表团,在不少大中城市均布下了棋子;新加坡联合工程目前在中国有40多个项目合作,其中包括西安.昆明等城市,并且拿下了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废水处理特大项目;除了企业,国际投资组织也加入到中国水务市场中来。世行在中国水务领域已经投资了31亿美元、22个项目。世行还将投资11亿美元,将其投资领域从目前的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不过,不管是苏伊士、威立雅还是威望迪10亿美元、世行的31亿美元的“投资“合同中,其中包括不少与苏伊士、威立雅、威望迪、世行有密切关联的公司甚至子公司承建的“高价”项目,这些密切联系的关联公司和子公司将动輒对外宣称投入数“亿”计的工程揽到手后,悄悄将进口材料价格和建造成本提到天价,一个向外宣称数“亿”元的改造或者投资项目,关联公司和子公司几乎以10-30%的成本就能完成。
天然气业外资控制度在70%以上。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绝大部分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燃气公司,中国燃气、新奥燃气、百江燃气、广顺燃气、郑州燃气、华润燃气、中裕燃气,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遍及全国500多个城市,覆盖人口4亿以上,此外,北京燃气控股股东北京控股,也在香港主板上市,港资及摩根共占40%的股权,深圳主板上市的深圳燃气,香港中华煤气持有20%的股权……
(13)造纸行业: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新加坡诺斯克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造纸及级制品行业外资市场控制度为33%,股权控制度达46%。晨鸣纸业,恒丰纸业,泰阳纸业,华泰集团,佛山包装等都有外资巨头不同程度的介入……
(14)有色金属行业:细分为矿采选业和治炼及压延加工业,外资市场、总资产控制度达15%以上,股权控制度为15%以上。2001年,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中国最大的原铝生产商中国铝业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2004年在伦敦上市,年营收700亿元以上,目前,外资和港资持有30%以上的股权;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很早就在伦敦、香港两地上市,外资成为第一大股东,股权已达45 .6%,年销售额513亿元;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铜材,年销售额150亿元,日本住友商社持有38%的股权;常州金源铜业年产35万吨钢材,年销售额86亿元,日本矿业等日系企业占65%的股权;台资华新在华南京华新有色,设立20余座工厂,年产30万吨铜材,年销售额70亿元;豫联集团将78.8%的股权转让给香港东英金融集团……另外,我国富有的有色金属资源小矿种,如稀土、钛、镁、钨、钼、镓、铟、锗、铋等,这些矿种与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联,但由于技术限制,我们只能将其大部分加工成初级冶炼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除少量国内市场需求外,大部分出口国外,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15)建筑建材行业:电梯业全线沦陷,三菱、奥的斯、蒂森、通力、迅达、日立、东芝、富士、富士达、西门子、三洋等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一度曾达95%以上,后来由于康力电梯等少数国产品牌参与竞争,在电梯行业才有了国内的声音;地板类如摩根斯坦利1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地板生产企业大自然地板……建材业外资市场控制度达17%,股权控制度为24%。
(16)纺织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为37%,细分3大行业纺织业外资市场控制度为22%,化学纤维业市场控制度为3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控制度最高,近10年数据均在40%-50%之间,十分接近50%的高危线……
(17)煤炭行业:能力排名第一,现金流最好的兖州煤业被外资控制,永煤集团被正大集团控股25%……
(18)印刷包装业:世界最大现代密封企业约翰-克兰Johngran-EEAA收购国内最大的密封企业天津鼎名;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19)农药与化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在农药化肥领域控制力度为30%以上。加拿大PCS一并收购了嘉吉公司,加拿大PCS是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钾肥矿藏的公司之一,2009年全球钾肥产能为4300万吨左右,加拿大PCS占世界钾肥市场产能的25%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商。1990年,原嘉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2000-2004年,每年向中国市场供应120万吨-150万吨优质磷酸二铵,是中国进口磷肥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原嘉吉公司率先在中国投资建厂生产磷肥,2000年成立嘉吉化肥(烟台)有限公司,复合肥生产能力达20万吨,主要市场为华东、华中及华南各省份,2001年,与云南磷肥厂、中化国际化月巴贸易公司和烟台市农资公司在云南合资建成磷肥生产线,嘉吉占35%的股份,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优质磷酸二铵,2002年投入生产,并于2003年使用嘉吉品牌销售,2003年,嘉吉在江苏成立合资公司,占60%股份,年复合肥(NPK)生产17万吨,主要市场为扬子江沿岸7省和华北各省,2005年3月投产的美盛化肥(青岛公司)年产复合肥20万吨,主要市场为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加拿大PCS并购嘉吉,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商,收购中化20%股权,间接控股盐湖钾肥,并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出口商,在华化肥业中控制力度最强……
和铁矿石一样,中国需要每年派出谈判代表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几个钾肥巨头进行艰苦的价格谈判。从2006年起,必和必拓在加拿大收购了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开采权,在埃塞俄比亚收购 了1.7万平方公里的钾肥开采权。以上共计2.7万平方公里的钾肥矿,必和必拓控制了全球最好的铁矿和钾肥矿。
必和必拓对我国钢铁厂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矿大欺厂,大幅抬高铁矿石价格。今年8月,必和必拓准备收购加拿大PCS,此举如果得逞,由于钾肥厂矿和别的矿产不同,从建设到开工至少需要七年,而我国又属于钾肥矿藏缺乏的国家,必和必拓垄断后,中国钾肥厂商将和钢铁厂面临同样的命运……
出于钾肥战略安全的考虑,我国必须参与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PCS的竞争,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中投公司或中化集团、盐湖钾肥收购加拿大PCS的股权,避免钾肥受制于人,8亿农民的成本提高。

  • ldxc (2011-3-05 09:14:17)

(20)电力行业:华能国际在纽交所上市,外资占有部分股权,港资南海洋行、内滕株式会社占深南电15.56%的股权;大唐发电,外资和港资控股27.98%……
另外,外资对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年均控制度达60.2%,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年均控制度达52.7%,家具制造业为47.7%,塑料制造业41.7%,工艺品及其制造业40.2%,食品制造业39.2%,饮料制造业33.5%,农副食品加工业26.8%;外资对电子信息产业股权控制度达70%,市场控制度高达80%,中国的电信设备市场已被西门子、爱立信、AT&T、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几家主要的跨国公司所控制;外资对高技术产业总资产和市场控制度分别达到70%,另外几个行业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水平已达到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到70%,医疗设备制造业达到35%以上……

我们依照门类来分析第三产业: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航空业,东方航空年营收400亿元,被淡马锡控股24%,东航在纽交所、港交所上市,截止2009年末,外资控股已达36%以上;同样,南方航空年营收550亿元,在纽交所、港交所上市,截止2009年末,外资控股已达30%以上;中国国航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运输飞机最多、年客运量最大,航线最密集,在国际航线上占据垄断地位,年营收500亿元,2004年12月,在伦敦和香港同时上市,太古控制的国泰航空等外资控制国航46.55%以上的股份;海南航空被美国航空控股11%,海航先后成立和收购了扬子江航空、山西航空、长安航空、新华航空、祥云航空、美兰机场、中富航空等;美兰机场在港交所上市,瑞银、东英等控股37%以上;
铁路业,中国中铁是全球第二大建筑工程承包商,先后修建6.5万公里铁路,占全国铁路2/3以上,通过香港主板,外资和港资控股20%以上;中国铁建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2008 年底,企业总资产2201 亿元,净资产 483 亿元,利润46亿元,通过香港主板,外资和港资控股17%以上;广深铁路纽交所、港交所上市,外资和港资占股20%以上;中国南车,外资和港资占股17%以上;
公路业,皖通高速,外资和港资占股20%以上;宁沪高速,英资Mondrian投资、威灵顿等占股10%以上;深高速被外资和港资控股,占33.79%以上;成渝高速外资和港资控股30%以上……
远洋运输及港口业,中国远洋(远洋集团子公司),年营收近千亿,外资和港资控股25%以上;中海集运,年营收3、400亿元,外资和港资控股32%以上;深赤湾,纽约银行、景锋等占股18%;中集集团,招商局国际(港资)、龙荣投资等外资和港资等控股40%以上;和记黄埔已参与经营国内9家集装箱港口,包括深圳盐田港、上海、北仑、厦门、汕头、江门等港口。PSA则由中北部港口大连一路发展到福州、广州。另外,丹麦马士基集团、东方海外、招商局集团在国内许多港口都有参股……
仓储物流业:2006年荷兰物流业巨头TNT全面收购了我国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华宇物流……
邮政业:2007年3月,美国联邦快递宣布完成收购我国大田快递全部股权;2004年UPS宣布出资1亿美元收购中外运合资公司的股份,实现独资,已在几十个城市设立代表处;FedEx已在中国300个城市以上设了网点;以UPS(美国联合包裹)、FedEx(美国联邦快递)、DHL(德国敦豪)、TNT(荷兰天地快运)四大国际巨头为代表的国际快递公司迅速进入中国,联手中外运、中铁、中国民航等国内企业,已完成投资布局。目前各外国巨头主要从事国际快递业务,十几年内已占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市场的80%以上,正在逐步蚕食国内业务……
(2)批发零售业(商业百货业):
目前在国内流通领域,在商业百货行业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以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麦德龙、易初莲花、日本伊藤洋华堂、欧尚等17家以大型超市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营大型超市1000余家,家乐福、沃尔玛等高速扩张,攻城略地,加快圈地速度,2009年家乐福新开门店55家达189家,沃尔玛新开门店30余家达156家,店铺平均年销售额为2.3 亿元,金融危机中,在华销售利润全球最好;沈阳中兴商业被Central Prosperity控股26.3%;Dreyfus等外资控股上海友谊集团18%的股份;在北京,至少有四成以上大卖场被外资独资公司所控制;此外,占北京市场销售额1/4的物美超市,被摩根大通、Pureheart资本等外资控股22.88%,联华超市在港交所上市,外资控股30%以上,华润万家是港交所华润创业旗下子公司,外资和港资控股40%以上;2008年,家乐福以4000万人民币购得广州家广超市25%的股权;香港永旺9450万元增持5个大型百货购物商场的35%股权,永旺全资拥有这5个商场;茂业国际以2.9亿元收购秦皇岛金都购物广场,以4.8亿元收购太原市百货大楼;韩国乐天集团出资6.4亿元收购万客隆中方51%的股份,由于此前韩国乐天已购得另外49%的股权,自此,完成全部收购。
电器连锁业,外资控制度50%以上,百思买全资控股五星电器;永乐被国美并购;国美电器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RES资本等控制30.12%的股权,2009年6月,贝恩资本出资18.04亿元购买相当于15.29亿股国美股票的可转债,如果贝恩资本全转为股票,相当于国美10.17%的股权,联合摩根等外资可控股40.29%,将超过黄光裕和其妻杜鹃目前拥有的33.98%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结果将是国美由外资改选董事长,落入外资控制。从暗斗到明争,黄光裕与贝恩资本一直在博奕控股权,从感情上讲,着实不愿看到,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零售商又一次落入通过算计的外资手里……
家居连锁业,家得宝收购家世界大部分门店;此外,百安居、宜家家居、欧尚等占据家居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信息传输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2009年末,营收分别为5134亿、1561亿、2378亿,外资分别占有26%、22%、18%的股权;中国网通在纽交所上市;2004年,英国Monstermob收购三家国内知名SP通信业务的公司北京万讯、联梦和联东伟业,万讯在国内27个省市拥有移动的SP业务……
计算机软件业,1998年,IDG投资金蝶2000万元,2004年,欧洲宝源投资持股金蝶7%,2007年6月4日IBM联手雷曼兄弟1.32亿港元入股金蝶;金蝶在港交所上市,目前,FMR LLC等外资控股60%以上;2005年年初,新中大海外募资4000万元人民币;2005年4月, ERP供应商金算盘私募到英国联合利丰公司等两家外资投资760万美元,占该公司30%的股份;5月16日,韩国工程服务公司INOPS与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公司(DCMS)合资组建公司,INOPS参股30%,通过DCMS顺利进入中国市场;5月17日,英国赛捷集团收购吉盟星和华拓软件,成立全资子公司赛捷软件;2005年12月,美国普利斯集团斥资并购了北京奇正软件;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微软取得了17%股份;2005年8月,浪潮国际获微软2500万美元投资;不久后,微软再度投资中软国际2000万美元;2006年5月22日,SAP成为东软集团的战略投资者,目前,东软集团年营收24亿,阿尔派、日本东芝等持股东软集团26.6%以上的股分;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IT业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产业受境外资本左右在互联网业内早已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国内互联网外资控制度为90%以上。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无一例外都是在境外上市,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携程、前程无忧、淘宝、慧聪、阿里巴巴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有14家,总市值超过150亿美元。
影响力较大、发展前景好的没有上市的互联网企业,90%以上大部分被外资控股。如中国汽车网、健康中国网、土豆网、当当网、酷6网、搜房网、卓越网、开心网、分众传媒、智联招聘、金融界、E龙、酷讯、IT168、盛大、久游、联梦、去哪儿、YOKA时尚、东方剑桥、金山公司、安全卫士360……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卖给了外资,外资风险投资基金如凯雷、鼎晖、高盛、新桥、IDG、松禾、高原、德同、红杉资本、软银赛富、澳洲电讯通过对公司结构进行复杂而巧妙的设计,保证在实际上控制国内互联网,避开国内法律和政策监管……
(4)住宿餐饮业:
酒店业,
我国一线城市,外资中高档品牌酒店随处可见,由来已久,国人耳熟能详的酒店品牌多为国际品牌,如万豪、丽思卡尔顿、希尔顿、凯宾斯基、雅高、Holiday Inn、洲际酒店等等,凯宾斯基在全国已运营11个酒店,未来3年内还要新增12个;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在很多商旅人士心目中占据了强大的优势,目前外资正向二三线城市拓展。2008年2月初,天津君隆威斯汀酒店开业,喜达屋集团将豪华精选品牌引入中国,天津利顺德大饭店于5月开业,雅高集团将在天津湛江道和友谊路交口新建一家五星级酒店。由卡尔森集团旗下丽笙品牌管理的天津丽笙世嘉酒店、洲际集团管理的洲际酒店等在津营业;新加坡莱佛士管理的天津莱佛士“阁楼酒店”开业,在锦江酒店等全国2、30家酒店都有股份;卡尔森酒店3年内在中国将增加7家新酒店,包括在重庆、三亚、柳州、沈阳、拉萨、成都、郑州等地;和黄在喜来登、柏丽酒店都有股们,金陵饭店被新加坡shingkwan投资控股5%;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档商务区,沿街而建的高档酒店几乎都是外资酒店及外方管理酒店。
截止2008年,中国前10位本土品牌占中国市场基本整体销售额的13%,欧美前10位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60%;目前,41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67个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管理516家中高档酒店。
除了中高档酒店市场,目前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基本被外资掌控。
创立于1999年携程网,目前,员工近9000人,向超过3400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等业务,每月酒店预订量达到约150万间夜,每月机票出票量约150万张;1999年10月接受IDG的第一轮投资,2000年3月接受以软银集团为首的第二轮投资,11月接受以凯雷集团为首的第三轮投资,三次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金;2003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日本网络零售商乐天于2004年6月,以每股8.25美元的价格投资1.09亿美元购得携程20.4%的股权(1329万股),2007年8月21日股价涨到38美元时全部抛出,获资5.05亿美元,3年,投资回报率达500%,目前携程股价42美元;管理层悉数退出,持股量不足10%,股权相对分散,以Fidelity、摩根为主的欧美基金持股80%以上,亚洲持股量不足20%,外资控股高达80%以上;
2010年3月16日,携程收购汉庭8%,首旅建国酒店15%的股权。
锦江酒店集团目前拥有各类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540余家,分布于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7个大中城市,锦江酒店在港交所上市,被INVESCO、汇丰等外资控股30%;
如家2002年成立,2007年收购七斗星酒店100%股权,目前,在全国140个城市拥有650家酒店,员工一千余人,2010年1季度营收达1亿美元;2009年5月7日,如家向携程定向增发751.45万股普通股。携程持有如家18.25%的股权,成为如家最大股东,美国基金和美国公众投资者在纳斯达克持有如家790万股ADR,相当于1580万股股股票,占如家股权41.77%,加上携程持有的18.25%股权,外资共控股60%以上。
7天在全国拥有250家酒店,注册会员总数已经达到870万人,2006年11月获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注资。2007年9月再获得美国华平、德意志银行、美林集团9500万美元融资,2008年10月,获得英联投资、美国华平6500万美元注资,2009年11月20日在美纳斯达克上市,7天酒店发行1010万美国存托凭证(ADS),1份ADS等同于3份普通股,目前,华平、英联及美国公众等外资控股65%以上;
速8全国拥有200多家酒店,速8中国隶属于天瑞酒店集团,该集团是美国速8品牌在中国(包括港澳地区)的总特许人。2004年4月天瑞酒店集团被美国圣达特酒店集团(现改为温德姆酒店集团)旗下的美国速8品牌授予在中国发展的总特许权;速8酒店获得Aetos Capital LP投资公司5000万美元股权融资,管理层让出半数以上股权,后创始人被架空。
汉庭酒店在全国开业门店数达到300余家,2007年7月,汉庭获得鼎晖、成为、IDG、北极光、保银资本等融资8500万美元,2008年12月完成第二轮5500万美元融资,2010年3月16日,携程收购汉庭8%的股权,汉庭于今年3月26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9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900万ADS合3600万股),融资1.1025亿美元,目前,鼎晖、成为、IDG、北极光、保银、携程等外资控股43%以上。
莫泰酒店,2005年12月摩根士丹利曾以2000万美元买入其20%股份。
在三亚,日本、美国等200多家外资企业,投资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等,已建成或在建五星级酒店超过20家;
随着外资酒店在中国的不断渗透和强势进入,本土酒店品牌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窄,面临重新洗牌。
餐饮业,
百胜集团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和东方既白,在中国分别拥有超过3000家、500家和20家以上的门店,并以每年新开店200-300家的速度高速增长,员工人数超过21万名,百胜连续多年列于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之首,2008年年营收262亿元;麦当劳在中国拥有1500家以上的门店,员工人数超过7万名,以每年新开店100-200家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年营收100亿元以上;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华开店速度仅次于美国;小肥羊拥有超过150个自营店和300个以上特许加盟店,海外拥有20个门店,年营收18亿元,2008年小肥羊在港交所上市,2009年3月24日,百胜投资4.31亿元,控股小肥羊25%的股权,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取代创始人等成为第一大股东,外资和港资控股50%以上;味千(中国)经营及管理的全国网络超过350家,年营收20亿,外资和港资控股50%以上;福记食品是上海最大的快餐公司,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拥有多家餐馆,送餐业务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年营收18亿元;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小肥羊、味千、福记全部位居中国餐饮百强榜首,此外,外资控股30%的上海锦江酒店综合餐饮尾随其后,以上7家营收几乎占中国餐饮百强的一半以上,此外,港澳台资有不少涉足餐饮业,日本吉野家、韩国三千里在一线城市有不少分店外,外资领先餐饮、金萌苏浙汇餐饮在上海市场份额较大,大连亚惠、苏州迪欧由中外合资……即使我国餐饮业态极为分散,外资仍占据市场份额的15-20%以上,占限额以上餐饮业20-30%以上……
旅游业,平湖九龙山被ocean garden、resort property、日本松岗、等控股12%;黄山旅游被高岭基金等外资占股7%……十一五期间,外资对旅游业的投入为200亿美元;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资投资主要为企业管理机构集团总部的注册资本以及广告业、咨询业的投资……
咨询业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中国所有海外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又往往身处能源、金融等关键行业。有学者认为,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很容易获取关键行业几乎一切重要的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部署、国有银行过去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等等,从而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威胁……
广告业,英国WPP集团和日本博报堂株式会社以100%议价各获上广25%的股份……
(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浦项入主永新稀土,目的是绕开配额,方便稀土原材料的顺利取得(1950年至2006年56年间,美国的稀土生产大幅降低直至停滞,为的是保护本国资源,开发别国资源);紫金矿业,年产黄金20吨,港交所上市,外资和港资控股27.34%,离第一大股东仅一步之遥,差1.5个百分点;招金矿业、新疆新鑫矿业、瑞金矿业,港交所上市,外资和港资分别控股30%以上;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这三大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世界级金矿”,价值2000亿人民币以上。
目前,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西南资源公司投入310万美元,占有约60%的股权,由于勘探需要不断增加投资,西南资源公司的股份也从60%激增至90%,堪称中国第一金矿;贵州烂泥沟金矿,主要用矿权跟前期的勘探投入费用入股,中方占15%,澳华公司占85%,行政划拨,矿权几乎是拱手相送。辽宁营口猫岭金矿,辽宁省地矿局以勘探开采权入股,占21%的股份,而曼德罗则以资金投入,占79%的股份,曼德罗矿业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来自加拿大资本市场1500万美元的融资。2004年,另一笔2500万美元融资也顺利到账。
拿下价值2000亿人民币的三大矿山花费不过区区8-15亿……
中国独立黄金矿山资源保有储量仅为2000吨,每年开采200吨,按1∶1.7的资源消耗指标计算,服务年限不足6年……


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概况(零售业)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高梁 整理
外资占领高端,威胁我经济安全
对零售业外资超市在我国各中心城市布点设店、加快并购国内企业,挤占国内流通市场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一般人不很注意,好像零售业无关大局。实际上现代巨型零售企业所构建的商业和物流网,正在对制造业构成日益加大的压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流通-物流业,成为经济的命脉行业。
①根据WTO协议,我国从2004年12月起,允许外资在华控股合资批发零售企业和设立独资企业。实际上,在3年过渡期中,各地政府为完成引资指标,纷纷违规审批引进外资零售企业,给与最优惠的政策。而中国没有对零售业采取有效的增强措施。外资商业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到2003年,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已进入中国,设立了300多家大型超市。占领高端零售业80%以上。目前外资零售商在华扩张的势头没有减缓的趋势。2005年,零售业外商投资增长率达53%。
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连锁店100强增长25%。而前30家连锁店即占社会消费零售额的9%,销售额达6872亿元。其中,11家外资大型超市,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家乐福33,沃尔玛15,麦德龙6),单店销售2.15亿元,大大高于国内同业的增长速度。
国际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中,2/3进入中国,在中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指出:外资巨型零售企业急速扩张,已完成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它们重金买下城市黄金地段,吸纳并控制中国制造商,建立配送体系、有的还与房地产商、银行建立了长期发展战略联盟。他们逐步垄断中国流通业的5条命脉:市场、人才、企业品牌、供货商以及国内外市场渠道,对我国传统商业服务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我国主流舆论则过分夸大加入WTO的好处,闭眼不看其实质是外企赚中国人的钱、掌控中国市场。(2003)
②外资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并购是一个重要途径。从2004年英国TESCO以21亿人民币收购乐购50%股权,囊括其在大陆25家超市起,近年来零售业外资并购活跃。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控制连锁超市业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2006年,著名的外资并购案如: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沃尔玛收购好又多等。摩根斯坦利与沃尔玛的中国商业伙伴深国投联手,收购20个大型购物中心;美资华平、凯雷基金参股王府井未果。
据报道,2007年2月,沃尔玛通告购买BCL公司35%股权,据称金额达10亿美元,该公司全资控股中国101家好又多超市,计划2010年,沃尔玛将实现对好又多的控股。沃尔玛超市门店已达174家,将成为中国超市老大。
2007年3月,“7-11”收购上海联华快客在穗全部店面,使“7-11”在广州的全部店面数超过了290家,成为了广州零售业老大。
上海百联集团所属广州世纪联华超市,将被华润万家收购。华润万家在内地已经部署了多个万家超市,同时还拥有沃尔玛中国35%的股份。
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
③我国零售业从资本实力、品牌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尚没有一家企业能与外商的综合实力相抗衡。在外商推行本土化策略之后,国内企业即将丧失最后的优势和领地,纷纷谋求与外资合作,以求活路。目前,各中心城市的繁华商业地段,“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流,由于外资进入过多,国内流通企业市场和效益形成极大压制,全国连锁百强中有一多半企业利润下降,一些企业陷入破产的边缘。曾跻身2000年全国百强连锁企业的北京城市之光、福建华榕等超市早已于2002年倒闭。
外资超市在华投资完全靠银行贷款。沃尔玛交叉补贴,不惜亏损,扩张在华市场份额。家乐福对供货商收取多项不合理费用,恶意转嫁成本,我无相应法律条款(韩国曾对此类行为曾多次罚款)。
外资零售商资金实力雄厚,且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有实力大量开店布点,可用国际收入补贴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国内零售业航母百联集团,2005年零售业收入600亿元;但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本土零售企业仅为10家。而家乐福、沃尔玛等前11位外资连锁超市在华零售额均超过了200多亿元。沃尔玛、家乐福的全球营业额达上千亿美元。
目前,国内零售商既没有能力承受这种强大的竞争威胁,也没有相应法制的制约。“敞开大门迎外资”的结果必然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目前,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已陷入全面被动,面临空前生存竞争危机。
业内预计,到2008年,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会有一半企业被外资兼并;外资超市将社会总零售额的25%,香港郎咸平则预测:中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5年后,外资企业将占据80%的市场份额。
④渠道为王,流通业实际上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不仅影响工业生产,还能左右企业品牌的产生。跨国公司在华通过大卖场经营模式,利用占据终端采购渠道的主导地位,通过全球采购方式,间接或直接控制中国轻工业。如任其无限扩张,将极大削弱本国工业的竞争地位。
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大型零售商,其经营模式和旧式零售业有根本的区别。他们可以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覆盖全区域的经营规模,以及现代的交通、信息网络,在公司范围内形成内涵盖超越国界的、统一高效的采购系统和物流控制系统。例如,沃尔玛在巴西的20家超市可拿到美国3400家沃尔玛同样价格的商品,并在全球设立了21个办公室监督为它提供商品的工厂。
依靠企业自己的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新型零售巨商摆脱了旧式零售业对层级采购批发环节及其代理商的依赖,可以从工厂直接进货,甚至并购制造厂,从而大幅度地精简中间环节,节约仓储运输成本,缩短转周期;利用专门的零售追踪分析软件(根据历史数据和气候、地方消费习惯等市场各要素),准确判断市场的未来需要量,及时调整进货、控制合理库存等,提高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零售超市的赢利模式是“尽量不赚消费者的钱,赚厂家的钱”。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尽力压缩进货价格及前端制造环节利润,以赢得低价竞争优势。
这种巨型零售企业的扩张,正在深刻地改变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在大幅度节约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消费市场间的互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零售业从过去“批发零售”环节的末端,提升到有能力左右生产厂商的地位,加强了流通领域对生产、消费双方的影响力。在美国企业50强中,流通企业就占10家。
2001年,法国媒体称:“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的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现代流通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谁掌握了一国的流通主渠道,就相当于掌握了经济命脉。这也决非简单的争夺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其核心是国家的战略竞争。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开放不到10年,本国的流通企业全军覆没,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经常震荡,金融危机频繁出现。
中国的轻纺工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大型零售巨头的崛起将形成“店大欺客”,进一步压榨普通加工业的利润和工资,恶化了轻工业的生存状态。例如,深圳某电器厂调查,1996年前出口电扇利润为20%,现不足5%。电扇、榨汁机和烤面包机的平均批发价,从10年前的60元左右下降到了35元;工人数量减半至1500人,但产量维持不变,工人月薪起薪250元(比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低40%),一天工作18个小时。深圳沃尔玛采购100万辆好孩子”童车,采购价格是6美元,厂家明知赔钱还是接单,因为这样方便从银行贷款,众多工厂在这种压力下,必然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淘汰。
早在2002年,国务院领导对我国零售业过度开放问题做出过批示,但没有具体措施出台。前国家经贸委等发布文件,要求对城市商业网点加强规划管理。授权各地方政府制订相关的限制措施,但各地政府多与外资零售商结盟,上述文件实际上没有起到作用。目前,尽快制定对违规外商的严格查处办法,并大力扶持本国流通企业。
附:行业排名
国美电器(销售额869.3亿元、820家店铺)、百联集团(770.9亿元)、苏宁电器集团(609.5亿元)、华润万家(378.5亿元)、大连大商集团(361.4亿元)。
外资企业: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
家乐福: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超市,在中国33个城市开了93家大卖场(2006)。其合作伙伴之一上海联华超市,已成为中国零售业巨头之一,拥有1000家店面。
沃尔玛:2004年总销售额2400亿美元(是1992年的5倍),130万员工。1996年进入中国,2004年在9城市有25家分店,05年有56家分店,06年在36城市73家分店。2003年采购额达到150亿美元。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5%以上是本地产品。与2万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采购中国商品出口金额约为90亿美元,间接采购金额也超过90亿美元。
乐购Tesco:Tesco绝对控股乐购之后,专注于华北、华东、华南的业务发展。推出了“保证低价”的承诺:3公里内其他卖场相同商品价格更低,将退还顾客2倍差价。
贝尔斯登商业银行和鹏润投资集团建立一个战略投资联盟,在刚签署的联合投资备忘录中,两家各出资2.5亿美元,建立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本地零售商(除家电零售外)都是投资基金关注的目标。
其他在华的外资大卖场商铺有:
欧尚(法国),21家(2004);
万客隆(荷兰),计划2010年开30家;
宜家(德国),计划2010年开10家;
易初莲花(泰国),约100家(2006);
百安居(英国),计划2010年开126家;
乐华梅兰(法国),计划2010年开20家;
麦德隆(德国),计划每年开10家;
伊藤洋华堂(日本),已有11家,计划2008年开500家;
各大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城市的布点:
沃尔玛(美国):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天津、济南、青岛、南京、南昌、长沙、福州、厦门、昆明、深圳、东莞、汕头等;
家乐福(法国):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重庆、武汉、南京、宁波、无锡、青岛、珠海、东莞、新疆等;
麦德龙(德国):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福州等;
普尔斯马特(美国):北京、天津、昆明、成都、沈阳、哈尔滨、新疆、中山等;
万客隆(荷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
百盛(马来西亚):北京、上海、大连、无锡、青岛、重庆、成都、西安、扬州、贵州、兰州、沈阳、淄博、绵阳、呼和浩特、合肥、太原、鞍山、乌鲁木齐、德阳、长沙、潍坊、长春、天津等;
百安居(英国):上海、苏州、昆明、深圳、杭州、青岛、武汉、广州、北京等。

  • ldxc (2011-3-05 09:15:15)


QQ截图未命名.jpg


以上并未包括国美、华润万家、物美、联华、上海友谊、五星电器等外资部分或全资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2008年,国美营收为1046亿,华润万家营收为638亿,联华营收为500亿,物美营收为302亿,上海友谊营收为253亿,五星电器为230亿……
近年来,8000平方米以上的外企单店,销售额已达到相同规模内资企业单店销售额的二到三倍。
数字表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年销售额高达6000亿元以上,占据六成以上市场份额,中国在没有对零售业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外资商业企业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攀升,高速扩张的家乐福、沃尔玛,2009年新开店高达88家,而用来新开店的资本,完全靠银行贷款和赚取的部分利润再投资,滚动开发,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圈地速度占领全国市场。
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开一家门店,事先都会做详细的调研,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情况、收入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居民人口数量、居住密度等做一个彻底的调查或详尽的估计,一般每开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能够辐射周围2-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由于外资大规模集中采购,定价往往比中小型超市物价稍低,且购物条件较好,从而形成居民购物的良性循环。
然而,每开一家大型外资超市,周围2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型超市全军覆没,利润被压至极薄,无数小店小商贩失业下岗,向其他僧多粥少的行业挤占就业岗位。
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利用掌握销售终端,掌握大量客户,行业上游威胁国内制造商和供应商,具有扶植与打压厂商生存的“生杀大权”,许多国内供应商为了市场,不得不“俯首称臣”,尽力削薄利润,降低要价,用以打开市场挣取微薄利润;行业下游威胁金融业和消费者,由于零售业现金流量大、周转速度快,银行揽储时争相吸引外资大型连锁超市这样的“优质客户”,因此,外资大型商超贷款容易不足为奇;对于消费者来说,外资极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招揽客户,适当的时候提高定价,做到利润最大化,掌握了商品的定价,就掌握了利润和扩张速度。

外资掌握商品的定价权,是隐患也是一个致命的武器,在经济危机中,这个武器的杀伤力相当地大……
我们可以设想,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时,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如何谋取巨利?一旦经济危机来临,我们能天真地依靠外资,维持物价的稳定?
美国沃尔玛在全球四处扩张,本土却极力阻挠外资收购本国零售业和排挤外资大型零售连锁超市,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Albertsons拥有1100家门店,2006年,特易购派团队赴美国洽谈并购事宜,法国家乐福、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也相当有兴趣,然而,由于美国反垄断的干扰,最终Supervalu Inc. 和CVS Corp.组成的财团分别收购零售和药店。
1993年家乐福退出美国,由于与沃尔玛的竞争乏力,家乐福不得不关闭了它在美国仅有的两家大卖场,完全退出美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
外资数千家门店,每年销售收入5、6000亿,而我们所统计的销售收入,只是根据外资每年申报的数据整理得来,事实上,外资申报的销售收入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真实,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出入,外资考虑到避税,财务处理上做低销售收入,做大成本,并不会完全向税务和工商部门申报完全真实的数据。
举个大家都常常经历却没有留心的例子,居民和百姓在家乐福、沃尔玛购买商品后,家乐福、沃尔玛一般不会主动给你开发票,只给你电脑购物小票,除了涉及单位报销少数人向家乐福、沃尔玛索取发票外,一般绝大多数普通居民和百姓购物,不需向单位报销,很少向其索要发票,就是这不开发票的销售额,粗略估计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纳税的依据,是依照外资自已的申报数据报税,我们所看到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申报工商、税务或统计部门的销售收入,是经过了财务处理并隐瞒了大量真实收入的最终结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肯德基、麦当劳数千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家乐福178家门店、沃尔玛157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外资大型商超总计数千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
目前我们的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
凭着这每年数额惊人的避税或漏税,凭着向行业上游极端盘剥国内供应商,凭着向下游提高商品价格,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比欧美任何地方的利润都要高,并以每年新开近百家门店的规模高速扩张,期间造成无数人下岗失业,以达到全面控制我国零售业的目的,再进一步向上威胁供应商和上游制造业,随时可以进行洗牌,向下威胁金融产业安全。
在德国,原则上不欢迎外资开店,每开一家超过3000平方米的超市,必须报请政府严格审批……
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大型商超或连锁超市牢牢地把握在本国企业手中!
外资大卖场在享受这么多年的优惠政策和每年源源不断地攫取丰厚利润并避税和漏税以后,是否也该考虑为我国的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做点贡献?作点支持?
我们可以考虑向外资大型连锁超市严格征税的手段,修通这条渠道。税务和工商部门通过严格审查外资销售收入和运营成本,及时查处漏税情况,外资漏税所缴纳的税款,用来补贴4000万人均年收入不足1100元的那部分极端贫困人口。
政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是一条解决补贴极端贫困人口的财政重要途径,二来可以遏止外资高速扩张,全面控制我国零售业,抢夺所有商品定价权,威胁我国众多上游制造行业、金融行业的产业安全。
羊毛出在羊身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考虑强迫外资返利于民的时候了!
外资在第三产业的投资,主要用来占领市场和扩大资产规模,比如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外资利用很少的股权投资,利用贷款及利润滚动开发出庞大的固定资产和巨大的市场,随着近些年来房价和地价的上涨,无疑,外资除挣得盆满钵满以外,一并取得商品定价权,增强了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外,白白拿到中国圈出来的大批廉价土地,并把它们发展成商圈,落地生根,房价与地价的高速上涨,它们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也随之飞速膨胀,每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和住宿餐饮项目的落地,都意味着无数居民和老百姓源源不断掏出腰包为其贡献不菲的利润支撑其发展;关于计算机软件与互联网业,互联网的宣传力量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力量,不亚于第二个CCTV,外资对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与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在并购过程中都作过严格的遴选,看到了其中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关于地质勘探业,地方居民为了利益,滥采矿业资源,外资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我们的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矿业资源不断运往国外,却将自己的矿山保护起来漫天要价,着实令人心痛,又比如上面的世界三大金矿,外资已拿矿或正在拿矿进程中,如果我们没有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得逞,会是一个笑话,让人痛惜扼腕不已;关于信息传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必多说,春种秋收,静待收割……

%4.4 世界各国对外资反制情况及我国外资对策
如果我们不及时果断地对外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势必程度日趋加深,导致病入膏肓,外资全面控制我国产业,最终难以收拾局面;如果不大力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我国经济只能成为依附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只能靠出卖劳动力和资源,类似于拉美等经济殖民地式的依附性经济结构,使我国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层次,重蹈“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拉美覆辙。
4.4.1 外资在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外资利用我国对于外资限制的疏忽与疏漏有侍无恐,除了获取触目惊心的巨额利润,挤垮一大批国内企业和民族企业、私营企业,控制和并购了大量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从而对我国产业安全带来重要威胁以外,还造成另外一些负面影响[25]:
①外资采用“转移定价”和少开发票和其它各种避税方式,造成我国税收的严重流失;
②外资比例过高导致了大量经济剩余转移。外资可利用其优势产品和垄断地位操纵市场,左右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将大量财富转移至国外。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16%~18%。1981-2002年,中国GNP(国民生产总值)累计比GDP(国内生产总值)少10213.5亿元,中国GNP小于GDP,意味着中国国民并没有获得GDP所显示的经济收益,也就是说,在中国范围内生产的由GDP所反映的财富,并没有完全为中国国民所分享,中国国民未能从国外获得相应的收入给予补偿。

③“假外资”现象已经成为我国财政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国内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而形成的“假外资”导致国家税源流失,让规模巨大的跨境资本流动游离于政府的监管和统计之外。特别是离岸公司所在的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开曼群岛等,成为我国资本外逃然后流回“中转站”,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货币政策。
④如果外资突然大规模撤走,会造成产业衰退、国民收入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外资进入方式的多样化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跨境资金流动的类型和途径增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当国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投资回报前景暗淡时,在外资短期投机资本的带领和示范作用下,多种途径导致的集中撤资行为有可能出现,加上此时外资实业的银行存款和部分资产出兑,大量人民币资本如同潮水般从地底冒出来集中兑换成美元,并大规模向外转移,会对国内经济和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⑤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本身的安全威胁进而会对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严重不安全因素。金融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连带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风险有普遍增大的趋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就是金融产业安全重要性的最好例证。
⑥外资并购后会把民族企业变成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上既无知识产权也无核心技术的加工厂,并通过挤占国内企业发展空间,控制竞争对手、关键技术和重要市场,削弱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控制能力等。同时,跨国公司并购后会排挤和打压东道国本土品牌。在开放的全球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往往不得不接受跨国公司所谓全球化分工安排,放弃自主品牌,长期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贴牌加工。
⑦外资造成我国大规模失业的问题。外资解决我国就业,只能是臆想中的痴人说梦!截止2007年,外资企业使用我国劳动力的数量,总规模为1853万人。
然而,在这点可怜的人数上岗的背后,我们却没有深层次考虑,外资进入中国,会让我们多少人下岗,会让我们多少人失去就业机会。
在第一产业,外资四大粮商ABCD威胁4000万豆农生产,种植大豆赖以生存的无数豆农,年年赔本,不得不改种其它经济作物,造成2000万豆农集体“下岗”事件,2.3亿民工,或许从中能发现许多豆农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业倒闭,由于“大豆危机”,2004-2005年,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随后倒闭率达90%以上,导致10多万人失业。
在第二产业,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品牌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玻璃行业,家电行业,酿酒行业,纺织行业,造纸行业,供水供气行业,印刷包装业几乎囊括所有的第二产业,由于外资生产效率普遍比内资要高,且极端盘剥人力成本,外资的每一次并购,都意味着大批人失业,外资的每一次投资,都意味着同行业竞争对手大多数职工失业下岗,挤占了无数工作岗位……
在第三产业,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一次选址开张,对方圆两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门面都是一次集体毁灭性的打击,惨淡经营,或失业,或改作别的生意,从而挤占其它行业工作岗位……
外资入侵我国经济,挤占国民大量工作机会,造成我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手法极为隐蔽狠毒,没有人仔细算过,否则,是一个相当庞大而令人吃惊的数目,远非那区区1800万人口所能替代的,那区区1800万人口,亦受尽外资盘剥。
4.4.2 世界各国反制外资现状及设限政策[25]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是怎么样为外资设限的:
①泰国,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偿尽苦头之后,泰国对外资出手“最狠” ,频出新政限制外资, 2006年年底,泰国政府先是收紧外汇管制,随即又修订了《外商经营法》,限制外资在电讯、媒体和房地产等领域中的控股比例。此后,又修订了批发零售业条例,强迫经营连锁超市的外商不再开设新的分店;接着连续发布强制许可令,使泰国生产、销售治疗艾滋病和心脏病的仿制药变为合法,不再向外国制药企业交纳高额专利费。
泰国之所以频频对外资出手,一来是对“外来投资是否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幸福”持怀疑态度。这种疑虑始自1997年金融危机,泰国起初尝到了外资的好处,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遗余力、不计后果地吸引外资。随后外资变脸,配合外来投机资本把泰国洗劫一空,国家一片狼籍,实力和百姓生活水平都大大下降,很多年恢复不过来。
②美国,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发起国,大力倡导“自由化”,对每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开放政策都会指手划脚,不同程度地进行干涉,那么,它自己对外资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美国是国家产业安全意识最强的国家,在控制外资并购方面的制度最发达。
1980-2009的30年间,美国对外投资存量远高于FDI(外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美国的对外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而时至今日,美国引入的外资(FDI)存量,仅为1.3万亿美元,而我国引入的外资(FDI)达1万亿美元,美国GDP是我国的5倍,外资在美国产业中所占比重,很多行业都低于10%,一个最先倡导并大力提倡,在各种国际场合逢访问必说“自由贸易”的国家,却一方面对外资紧紧守好本国的大门,另一方面增加本国企业向外投资,不能不引人深思。
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体现在联邦反托拉斯法中,表面上,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法法律体系并未对外国人和本国人区别对待,并购法律同时适用于国内公司、外国公司,看不到差别,但是,当美国民族企业受到外资并购的时候,它的反垄断政策就表现出内外有别的特征。美国在反垄断问题上鼓励国内并购和对外并购,适当控制外资并购,造就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避免了外资并购对本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成立了有关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审查和控制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是1975年成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和外国投资办公室。前者负责分析外国在美投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后者负责调查外资在各部门及地区的分布,外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外资对能源、自然资源、农业、房地产、环境、就业、国际收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国会提出分析报告。反观我国,这方面仍做得很不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向政府和人大提出报告讨论外资对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了。二是1988年颁布的“艾克逊-弗劳里奥修正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基于国家安全利益,可否决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企业的要求,并授权外资委员会具体实施这一条款。三是1990年颁布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统计改进法》,要求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劳工部统计局经常交换外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四是2007年颁布了《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该法明确了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要求对外资收购“重要基础设施”以及来自外国“国有企业”的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除此之外,外资或外资并购如果威胁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或影响美国的本土就业,都将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目前,美国外资并购审查机构和外国投资委员会除依据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外,还有《1950年国防生产法》、《国际武器交易条例》、《出口管理办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进行补充,劝阻外商的并购,甚至迫使期改变交易内容。
防止产业被外资并购后对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是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重要任务,因而,美国对外资并购审查极为严格,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起到了维护美国产业安全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海油一提起收购尤尼科,引起美国上下大为紧张,最终美国众议院就以333比92票的压倒优势,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并以398比15的更大优势,要求美国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
我们不难理解,鞍钢首个美国投资建厂项目尚未正式达成交易即遭遇美国政治压力,2010年7月2日,50名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公开呼吁,对中国鞍钢集团在美投资建厂展开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③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对外资并购的态度基本上是排斥和限制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尽快实现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制定了鼓励国内企业集中的产业政策,鼓励国内并购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并积极推行海外并购,海外并购逐年增加,除了对美国并购以外,日本还加快了对澳大利亚、欧洲、中国等各国企业的并购步伐。同时,对外资并购本土企业进行严格限制。日本成立了公正交易委员会,依据《禁止垄断法》判断并购是否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实质性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批准该项投资或并购活动,成立外资审议会,主要对一些重要的外商投资及并购项目进行严格审批。
④德国,德国联邦卡特尔局,依据《反对限制竞争法》,独立裁定并购案件,对禁止和批准投资和并购都说明原因;联邦经济部,管理并购活动,防止垄断和维护市场竞争,享有批准特殊企业并购的权利;成立德国垄断委员会,定期对德国企业集中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作出评估,对外资和有关企业并购投资监管的法律规定作适用性评价。
⑤加拿大,加拿大对投资和并购制订了5项标准,a.投资对加拿大经济活动水平和性质的影响,包括对就业、资源开发、加工和出口影响;b.加拿大人对加拿大企业或新加拿大企业参与程度和重要性,以及对加拿大企业或新加拿大企业所属或将所属的产业股权参与的程度和重要性;c.投资对加拿大生产率、产业效率、技术开发、产品创新、产品品种的影响评估;d。投资对加拿大产业内部竞争的影响评估;e.投资与加拿大联邦及各省立法民族工业、经济及文化政策的一致性;f.投资对加拿大在世界市场竞争能力的贡献评估。
⑥在借鉴美国等国经验的基础上,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制定了完善的外资并购政策,对外商投资和并购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防威胁国家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
尽管美国原则上提倡资本自由流动,但这是为它打开各国市场作掩护,在本国产业的保护上毫不含糊,对外国在其关键行业和部门的投资都采取限制措施。如在国防工业和军事相关产业绝对禁止外国投资介入;在钢铁、电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设置层层保护;在通讯、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水力发电、自然资源开发、核能开发利用等产业禁止外国投资;美国不仅对外资进入进行限制,对外资的监督管理都很严格。如法律规定外国人在收购或处置美国企业10%以上的股权时,必须向商务部报告,凡发生业务合作,不管是兼并、收购,都必须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呈送报告。在英国,外国投资者如收购任何大型或经济上有重要影响的英国企业,必须获得政府批准。在德国,限制外国公司对军工、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等重要行业的投资。在法国,对于涉及敏感行业的外资并购必须上报政府。加拿大规定了四大敏感行业,对于这四大行业的外国投资予以严格限制或者严格禁止: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信贷及信托业)、能源(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电力、核能)、交通(铁路、航空事业)及文化与通讯(广播、出版、电讯等)。另外,欧盟其它20多个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立法。
4.4.3 世界各国开放过度的深刻教训[25]
我们再来看看拉美国家的产业开放教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为了解决严重的债务危机,抛弃了长期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全面推行“自由化”为标志的经济改革,希望依靠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外资政策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投资领域更开放。在阿根廷,除大众媒体外,外资基本上可以进入所有部门(包括国防工业)。在智利,除电视台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领域外,外资也可以进入智利的所有部门。在墨西哥,虽然尚有17个部门不准外资涉足,但1989年修改的外资法则允许1亿美元以下的投资无需申请就能在其他部门中拥有100%的股权。此外,墨西哥还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开放了银行业和石油冶炼业。秘鲁1993年通过的宪法允许外国投资进入包括大众媒体在内的所有部门。
二是申报和审批过程中的行政程序进一步简化。例如,阿根廷于1989年修改了第2138213号法令,规定外资不必事先提出申请,许多部门中的外资甚至可以不进行注册。哥伦比亚于1991年和1993年通过的有关法令规定,除公共服务、废物处理、碳氢化合物、矿业和金融部门外,外资进入其他部门(包括扩大生产规模和并购东道国企业)之前不必获得政府的批准。在委内瑞拉,1992年3月颁布的第2095号法令基本上废除了外资必须事先获得政府许可的规定。
三是给外资的刺激性优惠不断增多。如阿根廷允许外资参与私有化;哥伦比亚为自由工业区中的外资提供了多种税收优惠;墨西哥旅游业和出口部门中的外资则能得到一定数量的低息贷款;厄瓜多尔不仅为进入矿业部门的新外资提供50%的一次性税收优惠,而且还允许其以5%的低关税进口矿业机械设备。
在对外资全面开放的政策刺激下,拉美国家大量骨干企业被外资并购。在巴西,全国最大的10家制药公司,最大的4家橡胶公司全由外资控制,汽车工业全部为外国人控制,34家最大的机器制造工业有20家为外资控制,17家最大的电力公司中14家为外资控制。对此,巴西的许多民族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已达成共识:巴西民族工业已基本玩完,跨国公司严重损害了巴西的民族经济利益。在阿根廷,公共服务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全部私有化,主要出售给了欧洲跨国企业。其自来水公司由法国企业控制,天然气和石油行业由欧美企业把持。阿根廷在2001年的危机中货币贬值了65%,为避免通货膨胀,政府严格控制了各类基本消费品的物价,水、电、天然气、汽油都严禁涨价。由于这些都被外资企业控制,围绕物价问题,阿根廷政府很是头疼,与壳牌石油、埃索石油、法国自来水公司等外资企业纠缠不清,一度处于公开对峙状态。
1991-1997年拉美经济有所复苏,但所均仅增长3.6%;1998-2003年,拉美经济又陷入衰退的六年,几乎没有增长。现在拉美依靠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指望成了泡影,拉美经济依然处于种种困境之中:资源耗尽、生态破坏,没有自己的传统工业,也没有外商的投资,没有自己的科学技术,也没有了自己的科技人才,连二、三流的技术也不再进口了,依靠国际组织和富国的援助来勉强度日。
外资不是救世主,它只是来赚钱和抽血的,它扮演的只是死后还想踹一脚的角色。

  • ldxc (2011-3-05 09:16:03)

我们再来看看东欧国家的产业开放教训,
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轨中,积极采用向外资出售国有资产方式实现“经济私有化”目标。美籍波兰裔教授卡-波兹南斯基在其著作《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中,对外资并购给东欧国家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作者估算,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东欧国家在刚刚开始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之后,东欧各国大量的国有资产被廉价卖给了国外投资者。


QQ截图未命名.jpg

第三部分 民生:外资与房地产市场
3.1 中国房地产市场简述
1993-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迅速增长,这18年时间,是我国房地产开发的黄金18年,更是外资房地产开发的黄金18年。
3.1.1 中国房地产市场简述
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到过,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约为150亿平米,以套均面积70平米计算,折合住房2.2亿套住房。
2002年至2009年这8年间,房地产的实际销售面积达45亿平米,以套均面积70平米计算,折合住房6000万套住房,一家3~4口人,8年已解决2亿人以上(约合6000万户)的住房问题,不包括在建、新开工和已竣工面积,三者之和,是个天文数字。
全国城镇2亿户家庭,农村2亿多户,从我国城镇居民拥有2.2亿套户均70平的住房来看,毫无疑问,已基本解决城市居民住房的需要。
城市1.5亿以上流动人口没有房屋,这部分流动人口绝大部分为民工(我国有2.3亿农民工),对高房价望尘莫及,原有的2亿户家庭购买需求峰值均以过去,购买能量逐渐消耗殆尽,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住房销售、新开工还是竣工面积,最疯狂的那一段已经过去,未来或将逐步趋向理性。
3.1.2 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长达十八年以来的房地产热,近几年的开工和在建面积越来越大,和水泥、钢铁等行业一样,房地产业已朝产能过剩期迈进。
房地产的产能过剩,对于3-4亿家庭存款不过万、6、7000万家庭存款仍不足6万,占中国96%以上的“中低阶层”的经济实力来说,依然望尘莫及,远远买不起房,为了房子,大多数人向亲朋戚友举债,向银行举债,以透支2、30年的负债,不惜将自己卖给房契,造成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房地产业像一部贪婪而巨大的财富绞杀机器,不断地绞杀和吞食居民财富……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2010年7月初,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17]。
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通过8年时间,我们建造了6000万套住房,而另一方面,我们有6540万套住房被人为空置,我们看到面临的“供不应求”, 是人为造成的一种假象,仅是利益相关者为了哄抬价格,使房价大幅彪升,真实的情况是,我们面临的是产能过剩,要想真解决住房问题,盘活空闲的6540万套住房的效果,远甚于其它。
一方面是买不起房,大举举债的低收入阶层,一方面是占据总人口4%的“中高阶层”占有2、3套以上住房,开发商攥紧手中存量房,造成部分低收入阶层长期居住棚户区或高价租房,这种现象,是对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
高房价除了让居民和老百姓望房兴叹,增加负债,平添负担和痛苦指数升高外,别无用处。
它的唯一用处,只是利益相关者利用它作为谋取暴利的一种工具。
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令人费解的场景出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把一桶捅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毁。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而另一方面,却是大批的人挨饿受冻。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里,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 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18]……
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占有极少的消费资料,无力像繁荣时期一样大量购买牛奶、猪肉等消费品,造成许多商品的滞销,资本家把宁愿将牛奶和咖啡倒进大海,而不用它来救济穷人,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供给过剩,而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逐利的,资本家具有剥削的本性,生来相信利益第一。这种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原本以为资本主义才会出现危机中的产能过剩,才会出现滞销,没想到在社会主义中国,居然也会愈演愈烈。
外资和开发商宁愿囤房硬挺,也不愿降价,房产交易量急骤下降,不也正是滞销的另外一种体现吗?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财富经重新分配,造就了一批富翁,新的等级森林重新形成。基尼系数超过0.5,1%的人占有41.4%的财富,如何改革分配体制,缩小贫富差距,尽量打破等级森林秩序,关心和救济大批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人口,是摆在我党我国政府面前的最重要课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向和谐目标迈进的最重要一环。
2009年的房价上涨,是老百姓千年以来置房置地的习惯使然,是对货币政策的不信任,是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升高,是各方利益共同的诉求。
然而,最终由居民和老百姓来买单,彻底沦为房奴!
3.1.3 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原因
我们来分析推动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10多年以来,我国进入第二次房地产开发高峰,开发商与政府、银行走得很近,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形成“铁三角”,是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至目前为止,项目除土地出让金这项成本外,20-30%的利润被政府通过政府各种规费和各种税收等方式拿走,不过,开发商利润仍然叹为观止,不可企及。
对开发商来说,长久的高房价能保证高利润,求之不得,且高地价、高价楼盘做为抵押,从银行贷款相对容易;对政府来说,卖地收入,地税国税来源充足,地方政府各项税收规费不会减少,欲罢不能;对银行来说,高房价减少坏账,资产评级优良,居民和百姓很少出现断供。高房价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能得以充分的保证和实现。
除了铁三角以外,衍生了另外一个利益群体——外资与炒房团。
博奕的结果,形成了“3+2”,“铁三角”+外资+炒房团,这五方力量,共同成为居民和百姓的对手盘,从居民和老百姓手中源源不断地攫取高房价所带来的利润。
对于外资开发地产来说,从1988年上海拍出第一块地开始,外资通过协议转让及向政府低价购买取得土地开发高档住宅别墅等小区,或通过低价购买房产和物业,通过人民币升值等手段炒高房价,谋取巨额利润。
对于炒房团来说,房价在某一阶段的上涨,投机资本能获取最大利润。我们来追踪他们的炒房手法,比如一套住房,价值100万,他们仅需首付30万,从银行贷款70万;接着提价到200万卖给另一个事先串通好的接盘人,首付60万,银行贷款140万,由于是从银行贷款,以这套房子作抵押,银行有权收回房子,他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事先找好这个准备把房子在运作成功后“还”给银行的事先串通好的接盘人,某些时候,接盘人一走了之。
一次运作后,扣除首付90万,炒房团空手套白狼,净赚20万,银行买了一套价值“200万”的房子……
一切似乎很宁静,谁也不愿打破这片“和谐” ,所需要的,只是房价上涨的氛围。这样所造成的结果是,房价只升不跌,因为房价下跌不符合上述各方利益。房价下跌,开发商利润减少,甚至可能终止房地产项目正常运转;房价下跌,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坏账率升高,替开发商和断供者接盘的房子增多;房价下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税收减少,国土局、规划局、建委、工商局、环保局、物价局、电力局、自来水厂、供暖处、开发办、消防队、河道管理处……等等众多政府管理部门和机构规费来源减少;房价下跌,外资获取巨额利润的财路被掐断;房价下跌,炒房团投机的好日子没有了,甚至可能赔掉本钱。
只有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价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这个过程中,上述五方获取的巨利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资本的逐利性,生来相信利益第一的利益至上的本性,在房地产市场中得到充分的展现,铁三角加2(“3+2”)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利用货币政策,利用居民和老百姓置房置地习惯和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升高,引起房价的迅速上涨,反复不断地“良性循环”,最终顺利实现房价的成功登月……
然而,我们在玩这个疯狂逐利的游戏中,自始至终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我们只顾惊叹“3+2”的疯狂赚钱,却忘记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真理,上述5方所有的利润,都要从居民和老百姓身上获取,作为高房价最后的接盘者和买单者,中国的居民和老百姓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撑起了房价美丽的肥皂泡,中国最为庞大的群体集体壮烈牺牲,以身殉房,损失惨重!
房价越高,风险越大……
3.2 外资与中国房地产
接下来,我们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作重点分析:
据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7》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房地产业服务领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3028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为963.61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574.33亿美元。外资在华房地产股权控制度和总资产控制度已达20%以上。
2006年,外商在华投资房地产开发合同项目个数2410个,同比增加14.06%,其中大型项目564个,独资企业1585个,并购项目31个。合同外资金额为236.26亿美元,同比增加51.3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亿美元,同比增加52.7%。
3.2.1 外资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
我们以上海为例,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作一个简单分析。
1988年8月8日,虹桥开发区26号地块有偿出让的国际招投标项目尘埃落定,日本华侨孙仲利先生以2805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该地块1.29公顷(1.29万平米)5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批租,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1995年到2005年11年间,上海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共出让了7300万平方米土地,完成土地开发面积4400万平方米(《中国统计年鉴》)。然而,这11年出让的土地面积只是1990年到1994年五年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90年代前期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地面积的79%,前五年的得地面积约9200万平方米——截至1994年,上海市政府共向社会出让土地面积9907.34万平方米,其中非成片开发地块上的工业用地出让663万平方米[19]。
1995年,上海房地产企业的待开发土地面积6521.7万平方米(建设部网站《1995年各地区土地开发情况表》),1996-2005年出让6900万平方米,开发3600万平方米,截至2005年,上海土地待开发面积9821万平方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988-2005年,上海共向房地产企业出让17207.34万平方米土地,已开发面积6985.64万平方米,待开发面积9821万平方米,开发率为40.60%,,土地闲置情况较为严重。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9:51 编辑 ]

  • ldxc (2011-3-05 09:52:27)

追本溯源,到底是什么情况,让上海土地闲置率居高不下呢?
首先,我们从一个例子说起,我们来看看上海市“中低”端楼盘的房产平均价格,
下图是1999-2009年10年间上海“中低”端楼盘的房产平均价格趋势,10年平均翻了5番,上涨了4倍。


QQ截图未命名.jpg

%3.2.2 新世界花园项目详解
有人会说,上海房地产楼盘涨势如此之快,10年间翻5番,房地产开发商一定挣得不少吧?
回答是肯定的,“中低”端楼盘尚且如此,“高档”楼盘更甚。
案例1:
上海香港新世界项目捂盘17年 9年涨价11倍
2010-03-12 10:10:53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网络版  
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春节前后,上海曝出中粮地产旗下中粮海景公寓“捂房”13年,进而获取25倍暴利的消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述“捂房”时间的纪录就被刷新。原名上海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丰盛皇朝”,从1993被香港郑裕彤家族旗下的新世界发展获得项目土地使用权至今,被郑氏直属及关联的新世界发展、新世界地产、丰盛控股等多家企业“捂”了近17年。目前项目几近竣工,但迟迟未能销售,该项目的销售报价在最近9年时间已涨了11倍。
据了解,该楼盘为郑裕彤女婿杜惠恺借壳ST星美,通过内地A股获得高额市盈率的一张“王牌”,如果ST星美按照原定计划最终重组成功,香港新世界花园的巨额销售利润无疑将推动股价大幅上涨。有望从楼市、股市双重“获利”,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无疑成为非典型“囤房”的又一案例。
1.施工进度依然缓慢
再过两个月,上海即将迎来世博会。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建筑工地,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做收尾工作。而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大门外的另一侧,一个正在施工中的综合项目工地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和世博会卢湾场馆相距咫尺,上述综合项目几乎可以一览世博会全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很多人都认定这个项目一旦在世博会前建成,可以以极高的价格出售和出租。
但奇怪的是,开发商丝毫没有借世博会提速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完成外立面施工的工地上,只有寥寥几名工人,神态悠闲自得,丝毫没有马路对面世博会建筑工地工人那副紧张模样。
工地内一位留守的保安告诉记者,“估计要等到明年这个楼盘才会正式对外销售。”而记者从售楼处获得的消息是,上述楼盘最快可能会在今年3月底4月初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该楼盘在今年三四月份开始销售,距离2001年项目一期完成销售已经过去了9年。在这9年间,项目还没有开发完的二期空地,等来了世博会,等来了上海滨江综合治理,更等来了房价的大幅上涨。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2.多家企业“捂盘”17年
此前,上海刚刚经历了一场捂盘风波,中粮地产旗下的中粮海景公寓因捂盘长达13年,被指获取了25倍的暴利。但这一捂盘时间,若和上述世博会旁的项目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名为“丰盛皇朝”的住宅、酒店、综合楼盘,曾经有着一个响彻A股市场的名字——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它的实际掌控者是周大福珠宝的掌门人郑裕彤家族。而从出身新世界发展,到转嫁ST星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经历了A股和H股两大股市的“洗礼”。
《星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披露,1993年10月5日,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批准新世界发展(中国)、上海市卢湾区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和999南方(美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局一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局一房产),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
局一房产于1993年8月开始就一直在开发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并在2001年11月全部竣工。与此同时,局一房产的控股方新世界发展(中国)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活动后,将局一房产100%的股份纳入名下,并将资本扩大至7.5亿元;之后,局一房产被新世界发展(中国)以7.65亿的价格转让给了新世界房产,新世界房产又于去年7月将其转让给了丰盛控股。
在局一房产股东频繁变化的同时,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断推迟竣工和销售时间。早在2002年的年报中,新世界发展就提出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竣工时间为2004年。然而,到了2008年年报公布时,竣工时间已经延迟至2013年。
事实上,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真正开始动工时间是在2007年。经过三年多的施工,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已有三四栋高层完成了外立面的工程。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当高层住宅项目完成三分之二或者结构封顶时,即可申请预售许可证。
但是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称,截至2月底,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尚未领取过预售许可证。
3.售价9年涨11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采访新世界中国企业传讯部,并向该部门电邮了采访提纲,但到截稿为止,新世界发展(中国)尚未对此事予以回复。而新世界香港花园二期的发展商——局一房产也未说明项目未申领预售许可证的原因。
立信会计编制的《局一房地产盈利预测编制说明》或许能给出其中的答案。根据上述说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预测销售的房产面积以及预估的土建等成本单价确认2010年度成本10244.05万元,毛利率为40.31%;2011年度成本87501.65万元,毛利率为65.61%;2012年成本130651.98万元,毛利率66.28%。
虽然上述《说明》称“2010年销售毛利率偏低主要系当年办公楼销售单价低于2011年、2012年住宅销售单价形成”,但是显然销售日期的推迟,对项目销售利润率的提升确有帮助。
局一房产此前公布的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2001年A楼的销售均价,进一步显示推迟销售日期能为开发商带来较高收益。根据资料,2001年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的成交均价不足5000元/平方米,2003年销售的H楼成交均价也仅6600多元/平方米。而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问询时,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项目销售人员的报价达到6万元/平方米。9年间,香港新世界花园售价涨了11倍。
在行业人士眼中,上述报价仍显保守,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同处一个板块的绿地卢湾CBD,网上房地产参考价格已经达到83000元/平方米。
和《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东方海外、嘉华集团、新长宁集团等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项目一样,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延迟销售,可带来较高的销售价格,进而提升项目的利润率。
按照上海市住房和保障局市场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捂盘”的定义,是那些已经获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有房不卖的行为。而可以申请预售许可证但没有申请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不属“捂盘”范畴。按照这一定义标准,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算捂盘,只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囤房”。我们可以推出,
上海局一房产股权结构图


QQ截图未命名.jpg


QQ截图未命名1.jpg

在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公开网站,我们看到如下介绍:
丰盛皇朝作为卢湾滨江一线的江景豪宅,总体规模超过250000㎡(建筑面积),由9层高层住宅错落分布,浑然天成。同时它与国际甲级写字楼、城市别墅、顶级商业等共同构成了超过700000㎡(建筑面积)的超大规模都市综合体——新富港(Richmond Port):一个皇朝拥有豪宅中稀有的双会所,香港皇朝会(HongKong Dynasty Club)——一个香港上层名流贵胄耳熟能详的名字将登陆上海,并籍丰盛皇朝这个超过3000㎡奢华会所将顶级会员制服务演绎到极致。另外还有7000㎡悠逸会所(Leisure Club),内含大型主题餐饮、健身中心,室内游泳池等各类设施。
由相关资料我们得知,丰盛皇朝为住宅、酒店、办公楼的综合项目,2007 年开工,分五期开发,预计2010 年底起陆续完工并出售、出租,2014 年全部竣工。根据政府批准及设计规划,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23,643㎡,总建筑面积为688,633㎡,其中:地上计入容积率的住宅面积为349,741㎡,办公楼、酒店及商业面积为83,093㎡,配套19,390㎡;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36,409㎡。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9月编制的《盈利预测报告》,信会师(2009)第11721号,我们可以初略估算它未来三年的销售收入,
①香港新世界花园房产销售收入
预计 2010 年可完成部分办公楼销售,预计销售面积5,721㎡,售价按每平方米30,000.00元预测。预测2010 年房产销售收入为17,163.00万元。
预计2011年可完成部分住宅和地下车位的销售,其中:住宅(精装修)预计销售58,640㎡,售价按每平方米41,000.00 元预测;地下车位预计销售350个,售价按每个40.00万元预测。预测2011 年度房产销售收入为254,424.00万元。
预计2012年可完成部分住宅和地下车位的销售,其中:住宅(精装修)预计销售88,302㎡,售价按每平方米42,000.00元预测;地下车位预计销售415个,售价按每个40.00万元预测。预测2012年度房产销售收入为387,468.40万元。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9:54 编辑 ]

  • ldxc (2011-3-05 09:55:39)

②香港新世界花园房产租赁收入
预计2011年可完成部分办公楼和酒店的出租,其中:超高层办公楼可出租面积为26,703平方米,定位于国内外知名企业,预计出租率为60%,出租单价为5.50(元/㎡/天);酒店可出租房间200个,从2011 年10 月开始营业,预计入住率60%,出租单价500.00(元/间/天)。预测2011 年租赁收入3,756.42万元。


QQ截图未命名.jpg

预计 2012 年超高层办公楼出租率为90%,出租单价为6.元/㎡/天;酒店入住率70%,出租单价500.00(元/间/天)。预测2012 年租赁收入7,839.65 万元。
综合立信所成本预测,可以得出,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未来三年总收入估算为67亿元,建安成本、规费等总成本为24亿元,税金等23亿元,毛利20亿元。
到2014年,二期建成,因此,从项目进度来看,这3年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4,这3年的成本,占总成本的95%以上。
坦率地说,立信所盈利和成本预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张,立信所此次盈利预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新世界花园项目注入ST星美,达到丰盛控股控股星美70%以上股权的目的,后因种种原因,ST星美增发搁置。
即使立信所的算法有所夸大,也为我们提供了依据,仅349,741㎡住宅一项,销售价格每平为40000元以上,便可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以上,再加上83,093 ㎡办公楼、酒店及商业,19,390㎡配套,236,409㎡地下室建筑,新世纪花园除了拥有83,093 ㎡办公楼、酒店及商业产权外,每年对外出租将稳定实现2亿收入,截至2014年售罄,总销售收入至少在300亿元以上!
考虑未来房价走势及各种因素,我们将总销售收入按70%比例按30000元/㎡打折计算,出租收入按60%计算,香港新世界花园总销售收入仍在200亿元以上,每年将坐拥1.2亿以上租赁收入。
相较于2001、2003年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开发的22/2丘5858㎡地块,对外销售面积44690㎡,销售收入2.56亿,销售单价5000-6600元/㎡,二期丰盛皇朝30000-60000元/㎡的天价,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17年的囤盘和二期1/3丘99187㎡推迟至2007年开工和缓慢开发,是因为故意推迟还是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由此带来的地价和房价如同火箭般的高速升值却是实实在在的,由此带来的巨额收益,极为惊人!
我们不难理解,9年之间,房价上涨11倍。在政府部门对土地闲置孰视无睹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开发商,资金面临多种选择,你是愿意囤地坐收渔利,还是愿意挣取蝇头小利?
上海土地闲置率居高不下,原因不正在此吗??
上面我们对香港新世界花园一、二期的销售收入作了分析,我们仍以它为例,对成本作粗略估算。
房地产开发成本支出占比权重大的有如下几大项:土地出让金、拆迁成本、建安成本、政府规费和税收,其他诸如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占比很少,一般情况下,土地出让拆迁及建安费用等成本等约占销售收入的1/3,税收规费等占1/3左右,留给房地产商1/3利润。
由于我国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实际操作中监管并不严格,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拿地后,在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的情况下便开始卖楼,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般包给建筑公司和建筑队,开发商一般只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建安成本一般先由建筑公司或建筑队先行垫资,因此,开发商一边提前卖楼收款,一边支付建安成本和回补投入的拆迁成本和土地出让金,自行投入极少,资金投资回报率极高,远远大于1/3,很多情况下,开发商甚至不动用自有资金,用售楼款就能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大有节余,在房价高位的特殊情况下,由于滚动开发,开发商取得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可能在3-20倍以上!
我们先来看看土地出让金,香港新世界花园取得三份土地使用权证,
①1995.7.16,沪房地市字(2001)第005066号卢湾区五里桥街道100坊22/2丘,综合用地,5858㎡;
②1999.5.1,沪房地市字(2008)第000470号卢湾区五里桥街道100坊1/3丘,住宅用地,99187.1㎡;
③2008.1.3,沪房地市字(2008)第000469号卢湾区五里桥街道100坊1/2丘,商业、酒店、办公用地,8811.9㎡;
1993年12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市利用外资开发经营内销商品住宅暂行规定》,鼓励外资开发经营商品住宅,以加快上海市旧城区改造,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受此鼓励,香港长江、恒隆、新世界、泰国正大、麦格理集团等港资外资纷纷拿地。
1995年,为加快上海市旧城区改造,上海市政府再次出台文件《上海市利用外资开发经营内销商品住宅规定》(33号文),对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给予优惠。规定:①容积率在1.8以内(含1.8)的,按外商投资企业年土地使用费标准×5年计算,容积率超过1.8的,超过部分按外商投资企业年土地使用费标准×5年×50%计算;②对利用外资开发经营内销商品住宅的项目,在上述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给予优惠的基础上,自三级地段起,按不同地段等级适当减收出让金。减收比例为:三级地段10%,四级地段20%,五级地段30%。
港商和外商来“帮助”我们进行“旧城区改造”,在此特殊背景下,拿地成本极其低廉不足为奇。
1994年上半年,陆家嘴金融中心的熟地转让价是500-600美元/㎡,陆家嘴其他地区熟地转让价是300-400美元/㎡;金桥出口加工区工业用地的熟地转让价是50年使用期118美元/㎡,30年使用期104美元/㎡,生活区用地的楼面价是200~250美元/㎡;外高桥保税区工业用地的熟地转让价是140~160美元/㎡,商贸用地的熟地楼地面转让价是180~220美元/㎡。1997年,外高桥地区综合用地的土地价是950元/㎡人民币(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地产市场(94)、(98)》)。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2到2004年,上海房地产业购置土地面积分别是1010.3㎡、1469.1万㎡、1038.76万㎡;购置的总价分别是139.9亿、173.3亿、172.1亿;平均土地单价是:2002年1385元/㎡,2003年1180元/㎡,2004年1657元/㎡;根据浦东新区公积金中心曹徵明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总176期)》登载文章,2002年土地平均中标价是705元/㎡,2003年土地平均中标价是1581元/㎡;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站提供数据计算,2004年房地产行业的公开招标土地平均中标价是1358元/㎡,2005年是1234元/㎡;2004年挂牌平均竞得价是1730元/㎡,2005年是3644元/㎡。
我们可以看出,90年代中末期,上海繁华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出让地价,4000-5000元/㎡,陆家嘴其他地区熟地转让价2000-3000元/㎡,外高桥950元/㎡;2002-2004年,平均转让价1000-1500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那时陆家嘴金融中心地价才2、300万元每亩,现在二、三线城市稍好点的位置地价都值这个价,平均价6、70万元每亩,如同白菜价跳楼甩卖,实在是太便宜了!
要知道,诸如梅龙镇广场、新世界广场、正大广场、港汇广场、恒隆广场等动辙数十万平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圈地价无法估量,虽然是“改造”旧城区,欢迎港商投资,但这种价格,对于不可再生的商圈土地珍稀资源来说,简直如同白送。
在第四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新世界百货2008年的销售额高达147亿,而这些,是靠购物中心和商圈的滚滚钱流来实现的,逛中心的每个居民,都是怀揣着金钱去消费送钱的。
以欧美亚发达国家地价绝对值为参照,欧美亚发达国家是严格区分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商业用地价格是住宅用地的155倍(伦敦)、18倍(旧金山)、2.4倍(巴黎)不等。
东京地价最高,1988年最高的时候,商业地价高到相当于每平方米43万人民币,住宅3万每平。
回到正题,新世界拿地受让价为1-2.5亿,均价800-2000元/㎡之间,摊入建筑面积:新世界花园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23,643㎡,总建筑面积为688,633㎡,容积率为5.57,土地转让金折合145-360元/㎡;
拆迁成本暂无法准确估计,约为3-5亿,折合435-726元/㎡;
一期建安成本、费用约1000-1500元/㎡;
一期税收和各种规费等800-1200元/㎡;
我们可以粗略得出,一期成本为2370-3786元/㎡,取较高值估算,新世界花园一期成本约为3300元/㎡,一期共开发4.58万㎡,A楼2.2万㎡2001年卖出5000元/㎡,H楼卖出6600元/㎡,回报率50%-100%,已属满意回报。
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从2007年起开始动工,正在建设中,从《星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2009.12)关联方交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世界将它总包给协兴建筑(中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支付工程款112万,2007年支付1.1亿元,2008年支付5.8亿元,2009年1-8月支付1.7亿元,我们可以得知,2007年项目动工至2009年8月,投入工程款总计8.6亿。加上67万销售费用和900万管理费用,投入8.7亿元。
历经3年时间, 1#楼酒店及2-27#楼26栋楼外立面和装修工程完毕,今年4月对外销售100多套房源,标价68000元/㎡。
按给予总包拨付70%的工程款计算,丰盛皇朝(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二期建安及各项总投入不会超过13亿元。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框算出香港新世界花园一、二期总成本:
一期成本=3300元/㎡*4.58万㎡=1.5亿,二期成本13亿+3.5亿=16.5亿;
香港新世界花园一、二期总成本=1.5亿+16.5亿=18亿。
一期已回款4.5亿元,二期以13.5亿元(期间包括预售楼花)的投入,换来200亿元大蛋糕,投资回报率将达15倍,加上计划自营11万平米酒店、会所,坐拥每年1.2亿以上租赁收入。
房地产开发中的巨额暴利,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故事到了这里,结局非常圆满,我们都在为新世界的财富和运气惊叹不已,似乎已画上了句号,然而,且慢!再仔细翻翻资料,更加让人吃惊的是,二期13.5亿元投入竟然全部来自银行贷款!
2008年4月29日、2008年9月8日,2009年6月4日,新世界分别以第000470号1/2丘、第000469号1/3丘、蒙自路763号在建品(另一项目)作抵,与工行上海卢湾支行签订4.7亿、6.1亿、2.7亿总计恰好13.5亿贷款!也就是说,郑裕彤和女婿杜惠凯没投一分钱,零投入,却白白捡来200亿元的大蛋糕和每年坐收1.2亿的摇钱树!此外,新世界集团在上海另外四个项目,13.65万平米的香港新世界大厦,13. 5万平米的华美达广场,10.10万平米的中山广场,9.5万平的上海久百城市广场购物中心无一不是摇钱树,为郑裕彤和杜惠凯们挣得盆满钵满,它们的开发情况和运作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
郑裕彤和杜惠凯们挣了200亿,意味着要从老百姓口袋里多掏出200亿,所有的高房价,最终都无一例外地由老百姓接盘,高成本、高房价将全部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每多一个项目,又何尝不是多一个掏尽老百姓的腰包吸钱黑洞??
知道了房地产其中的运作过程,这样挂在天上的高房价,除了增加居民和老百姓的负担,肥了开发商的腰包,高房价有意义吗??
郑裕彤在全国各地的项目,还有深圳的四季山水,成都的河畔新世界、武汉的常青花园、广州的逸彩、新塘、东方、凯旋新世界,贵阳、长沙、沈阳的新世界等等项目,手法如出一辙……
郑裕彤和杜惠凯们在赚取暴利的背后,是否会偶发善心,对撑起他这个世界的民工稍作关注?为新世界打工的他们详细生活又将如何呢?参见SACOM历时5个多月调研写出的报告《民工们的建筑业农民工:廿一世纪的“包身工”》(附下),相信两相对比,如同打翻五味瓶,会深有感触!不知郑裕彤们看后作何感想?
http://pidank.blogbus.com/files/12327562930.pdf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插播一句小广告,关于房价是否高低,给各位提供一个数据,大家自己判别
在北京,建安成本一般为1800-2000元/平米,建安成本2000-2500元/平米能盖非常好的高档住宅小区(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设备安装成本的总称,即房屋从净地开始到建起一栋大楼的所有费用,剩下的就是土地出让,政府税费、开发商利润),如果北京低端房价为20000~25000元/平米,建安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到9%,如果北京高档小区房价为40000~50000元/平米,建安成本占销售收入的5%
也就是说,你拿100%的钱,买的楼仅值5%-9%,91%-95%归政府和开发商瓜分
土地不是你的,是国家的,你有70年的使用权

3.2.3 外资与上海其他房地产项目
其他港商也不甘落后,李嘉诚在上海拿的一个项目,光买地就花了46亿元。2005年,和黄在浦东以45亿多元拿下竹园商贸区之后,周边住宅售价也达到每平方米1.1万元以上,明显拉动了周边住宅的价格飙升。
90年代进入上海的大型购物中心,有香港长江集团的梅龙镇广场,泰国正大集团的正大广场,香港恒隆集团的港汇广场、恒隆广场,香港瑞安集团的新天地,香港新世界集团的久百城市广场,印尼金光集团开发的临近外滩的外滩中心,嘉华中心、嘉里中心等等已经占领了上海购物的至高点,无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滚滚人流伴随滚滚财富;
除港商以外,虽然台资企业在上海一直低调,但是实力并不弱。浦东陆家嘴一个名叫震旦大厦的大楼、上海顶级区域湖南路上一个名叫鸿丰香堤苑的别墅,售价每平方米四五万元,都属台资开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大摩和欧美外资产业和房地产基金在上海投资的项目,挣钱手段如出一辙,但2002年以后进入中国的欧美资金与香港资金来源有明显不同,这些资金大多来自一些大型国际金融集团与其旗下所控制的房地产基金,比如摩根斯坦利,洛克菲勒,荷兰国际集团,新加坡投资公司等,都操作了旗下房地产投资基金与母公司在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相互合作,且大摩等房地产基金投资对形势研判更为精准,影响力更强。
2003年7月,摩根斯丹利名下房地产基金MSREF与上海卢湾区政府控股的永业集团、新加坡地产基金联合投资上海“锦麟天地雅苑” 高档公寓项目;接下来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各入股25%参与上海永业集团发展的上海永业公寓二期;
2004年初,摩根斯坦利和复地合作,投资5000万美元,参股复地黄浦区中高档项目“复地雅园”,项目入股不超过50%。4、5月,央行、国土部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再次收紧银行贷款以及严控土地市场。摩根斯坦利全资收购,投资额越来越大;
2004年5月,大摩与上海盛融合作,成功拍得建行价值28.5亿元的不良资产包;
2004年底,摩根斯坦利斥资5亿元人民币,将原来合作项目“锦麟天地雅苑”全部拿下。
2005年2月,摩根斯坦利耗资两亿美元,联合上海盛融投资购买位于人民广场核心区域的知名写字楼——上海世界贸易大厦。2005年6月,摩根向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又以8.46亿港元的价格拿下了上海世界广场的六层商用物业;
摩根斯坦利全球房地产业务负责人索尼?卡尔斯(Sony Kalsi)在东京公开表示,摩根斯坦利在05年内中国追加30亿美元投资,总投资达45亿美元。
此后,相继收购了陆家嘴中央公寓、“上海第一烂尾楼”东海广场等标志项目,一跃成为上海滩最大的外资房东。
2006年4月,摩根斯坦利收购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公园附近的景观楼盘、浦东陆家嘴中央公寓的一整栋楼;6月,摩根斯坦利以近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靠近徐家汇,位于华山路的华山夏都一期A栋116套物业。花费10亿元收购埃蒙顿国际广场项目100%股权,埃蒙顿国际广场期盼很高。该广场项目占地55000平方米,地上商业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地下商业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摩根斯坦利的收购清单,经常开出长长一串[20]。
2006年7月,据仲量联行计算,2005年摩根斯坦利收购的世界贸易大厦,每平方米均价在3000美元左右,2006年已经涨到每平方米近4000美元;收购之前,人民币兑美元为8.27∶1,06年已经上升到8.05∶1。一年之间,人民币升值加上房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摩根斯坦利收购的收益已经超过30%。有人说:“很多机构坚持认为,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还将升值20%。”回头来一看,果真如此!
在赚钱方面,其他各欧美资金也毫不示弱,
海外房地产基金主要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合作,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经验丰富的公司以及上市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由合资转为全资收购。
据不完全统计,置地和置房产的其他上海外资机构有,高盛、麦格理(澳)、瑞银、花旗、ING(荷)、美林、瑞星思达(美)、RREEF(德)、华平投资(美)、DIFA(德)、软银亚洲(日)、凯雷投资、凯德置地(新) ——等等。
凯德置地1994年进入中国之后,2003年,该公司在中国的总投资已经达到20亿美元,2004年,凯德中国区产出,占集团盈利的三分之一。该集团投资的莱福士广场购物中心开业仅一年,迅速在上海市场打开局面,而且营业额比开业初期翻了几番,平均每天营业额达到几十万美元左右,周末人流可达七八万人次。
RodamcoAsia成功收购了上海盛捷服务式公寓,自2003、2004两年投资开始加速。

  • ldxc (2011-3-05 09:56:30)

2005年7月23日,盛阳地产基金与美国HOMY FUND集团签署了2亿美元的基金委托管理框架协议,由HOMY FUND集团委托盛阳地产基金在中国进行房地产投资和管理。按照框架协议,在未来18个月内,盛阳地产基金要完成上述2亿美元的受托基金投资管理,投资方向主要是产业和商业地产。
软银亚洲、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联合向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投资4500万美金,软银投资3000万美元,占15%股份,凯雷占7.5%股份,密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5年,高盛收购了上海百腾大厦,每平方米收购价不到3000美元。1年之间,2006年7月其均价已经涨至4000美元左右,高盛收购的收益已经近40%――
由于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的欧美外资太多,文字详述实在累赘,作下表,境外人士投资购房购物业之疯狂,令人乍舌。


QQ截图未命名.jpg


QQ截图未命名1.jpg


QQ截图未命名2.jpg


QQ截图未命名3.jpg

我们可以看到,列入上表的外资和港澳台产业基金直接投资(股权)就约合1、200亿美元,撬动和控制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规模约有3、4000亿美元,郑裕彤空手套白狼,都能赚取30亿美元,可以粗略估算,外资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所赚取的利益,不下1、2000亿美元。
3.2.4 上海房地产业土地转让收入
我们再来看看外资拿地的另一面,上海房地产业的土地转让收入。
表3.5 上海房地产业土地转让收入


QQ截图未命名.jpg

我们算得,1988-2006年9月底为止,上海出让房地产业土地转让金共收取1428亿元人民币。
上海从1988年第一幅土地出让到2006年9月底为止,已有5.52亿平方米土地向全社会出让完毕,出让给房地产业的土地面积约占三分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海出让5.52亿平方米土地共收取1428亿元人民币,平均转让价258元/㎡。
“5.52亿平方米”是什么概念?2005年上海政区内全部市区(城镇)居民住房的面积总和是3.8亿平方米。5.52亿平方米也就是552平方公里,上海九个中心城区的面积总和是289平方公里,北京老中心城区东城、西城、宣武、崇文的总面积是92平方公里——上海19年出让的土地面积等于双倍的上海中心城区面积,等于5个北京老城区的面积[19]。
我们卖掉两个上海,才换来区区1428亿元人民币,外资投入1、200亿美元,开发几片小地,便轻松赚取1、2000亿美元,两相比较,个中感觉,似乎难以言表。
而且这1、2000亿美元都来自搜刮百姓口袋,最终仍由百姓承担。
上海仅是窥豹一斑,大部分外资进入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及全国二、三线城市和全国各地进入情况不同,但手段大体雷同。
3.2.5 外资与中国房地产项目
目前,中国有外资参与的房地产企业已达到1万多家,占全国房产企业总数的1/3,且以每年3倍的速度递增。
大摩买下广州 “双子座”项目,凯德置地在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地共建21个购物中心,在华投资总额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美国华平,与阳光100、广州富力、浙江绿城、北京融科合作,累计投资已超10亿美元,美林与北京银泰、南京锋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瑞星思达投资山东,麦格理、柯罗尼基金进军天津,凯雷与14家中国房企合作,德意志合作开发中珠上城,IFC买下北京华普,和记黄浦、世茂集团、瑞安集团、香港华润等众多实力资本的进入武汉,新加坡腾飞在各地兴建工业园……
用上一句抗战时期的台词:上海沦陷、北京沦陷、广州沦陷、重庆沦陷、深圳沦陷、天津沦陷、南京沦陷……
武汉告急、长沙告急、西安告急、成都告急……(呵呵,玩笑)
外资在中国的攻城略地,由此引起的房地产泡沫,触目惊心,难以想象。经统计,我们可以得知,1985-2009年25年间,外商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直接投资额(股权投资)总计1428.9亿美元,其中,1993-2005年,是第一个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高峰期,2006-2009年,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货币政策宽松,是第二个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高峰期。由于这1428.9亿美元是直接股权投资,截止2009年年末,外资在我国投资房地产项目49691个,合同金额3338.3亿美元,由此撬动和控制全国房地产市场规模约在2万-3万亿美元之间。
由于人民币升值,房价狂彪,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且可以滚动开发,外资所赚取的利润,加上手中升值待沽的房地产和历经数年十数年苦心经营的商圈房地产,保守估计为7000亿-1.2万亿美元以上。
如此高额的利润,如此巨大的回报,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寻觅出来如此轻松挣钱的机会。
因此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趋之若鹜,为什么08年以后,随着商务部对外资房地产登记政策的变更,外资房地产公司登记如同过江之鲫,涓涓细流汇成大海,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一年365天,天天都有数十家不同的外资房地产公司在围着商务部马不停蹄地进行登记、增资、变更……
房地产利润如此之大,房价被炒得与喜马拉雅山齐高!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外资所赚取的这7000亿-1.2万亿美元,都是从老百姓的腰包里掏出赠送给欧美外资的,我们极大地低估了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它彻底洗劫了数亿中国人那为数不多的口粮,并将数亿中国人沦为房奴,负债20-30年,高房价的成本最终转嫁到中国老百姓头上,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并将波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涉及行业较多,下游威胁老百姓生活质量,上游威胁金融安全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房价的非正常上涨,玩的无一不是将居民和百姓利润装入开发商、外资口袋的击鼓传花游戏,房价越高,开发商、外资倒手后赚取利润越高,百姓负债越多,套得越深,最终大批沦为房奴,终身负债。
我们居民手中那区区30万亿的可怜的金融资产,仍然在不停地为外资和开发商输血,负债仍然在不停地增多。这个游戏系统一日不停,如同江河般巨大财富的攫取转移和流向将一日不会逆转。
这个游戏,是个带有很强欺骗性的游戏,是将整个中国居民装入负债体系的游戏,外资笑了,开发商笑了,中国老百姓被洗劫一空,彻底变穷了!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外资所赚取的这7000亿-1.2万亿美元,都是从老百姓的腰包里掏出赠送给欧美外资的,我们极大地低估了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它彻底洗劫了数亿中国人那为数不多的口粮,并将数亿中国人沦为房奴,负债20-30年,高房价的成本最终转嫁到中国老百姓头上,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并将波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涉及行业较多,下游威胁老百姓生活质量,上游威胁金融安全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房价的非正常上涨,玩的无一不是将居民和百姓利润装入开发商、外资口袋的击鼓传花游戏,房价越高,开发商、外资倒手后赚取利润越高,百姓负债越多,套得越深,最终大批沦为房奴,终身负债。
我们居民手中那区区30万亿的可怜的金融资产,仍然在不停地为外资和开发商输血,负债仍然在不停地增多。这个游戏系统一日不停,如同江河般巨大财富的攫取转移和流向将一日不会逆转。
这个游戏,是个带有很强欺骗性的游戏,是将整个中国居民装入负债体系的游戏,外资笑了,开发商笑了,中国老百姓被洗劫一空,彻底变穷了!
3.3 各国为外资进入房地产设限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是怎么为房地产设限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3年各国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显示:187个成员国有137个国家都实行对外资限制的政策。世界各国对外资投资本国房地产主要限制在于投资区域、购买面积、购买金额、购买用途、持有比例、转让时间等方面,还包括对房地产投资收益征税、国内信贷融资限制、外汇汇兑等管理措施。
各国对房地产行业准入限制设置程度不一,主要出自一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公共利益和军事安全,以及限制非居民大资金炒作三大理由。
大部分国家的管制都主要集中在上游交易环节。例如俄罗斯,除一些特别的例外情况之外,跨境不动产交易需要得到中央银行的事先批准;在澳大利亚,非居民取得房产和宅地需要报批,自用房地产需要在离开后12个月内立即出售,投资或开发非自用房地产5000万澳元以上需报批;在奥地利,为了杜绝炒作房地产,奥地利法律对房地产买卖有严格规定,如自住房在买下后3年内转卖,买房和卖房之间的收入差,要作为个人所得上税,税率为50%。自住房3年后转卖不再收所得税,非自住房(注:每人只能有1处自住房)10年内转卖,转卖所得的价格差也要上税,税率50%,10年后转卖才免收所得税;在韩国和泰国,非居民投资房地产均需向中央银行报备;巴基斯坦只允许专门从事房地产业务的非居民在当地出售,西班牙、保加利亚对非居民大额出售或超过一定标准时,要求有事前的报备。
又比如阿根廷、爱沙尼亚、墨西哥、土耳其等国限制非居民投资或购买房地产的区域,并对边界、海岸线或军事用途区的土地及其地上附属物的投资有明确的规定;塞浦路斯、新加坡、波兰要求对超过一定面积、规模的房地产进行审批;美国美国原则上限制外国人对不动产拥有直接所有权,除此之外,在购买土地等方面对外资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法律规定,持有房地产满1~5年以上才可以交易[21]。此外,一些国家对非居民投资还设有禁止性条款,还有一部分国家则以紧守汇兑作为最后闸门,不仅关注流入环节的限制,对非居民资金汇出也有一定要求。
面对外资在房地产业谋取的暴利,居民在房地产价格火箭般上涨的形势中所蒙受的巨大损失,已民怨沸腾,怨声载道,极度愤慨,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政策:
①适度参考奥地利政府杜绝房地产炒作的做法。
②对于购买超过1000万以上的豪华楼盘或别墅,征收房产税,所征税收用于扶助贫困人口,修筑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活的可持续保障通道;
③鉴于外资谋取巨额利润,我国居民成为外资巨额利润的牺牲者和买单者,在高房价中蒙受巨大损失,严格税收盘查制度,严格审查外资房地产项目漏税避税行为,并适当考虑提高部分税种如外资土地增值税税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第二部分我们提到过,2009年新增的10万亿贷款和强制结汇所的16万亿造成大量人民币增发,造成120万亿的严重流动性后果,我们孰视无睹,视人民币信用如儿戏,滥发货币;2010年仍然由“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8万亿贷款,未来5~10年中央计划的“20万亿”大型基建项目(第五部分详述);地方政府计划 “20万亿”大型基建项目;湖北省计划“12万亿”大型基建项目……
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钱从哪里来???
难道从天上掉下来???……
60万亿加上09年年底26万亿的人民币增发,相当于增发86万亿的零成本印钞机,现在居民储蓄26万亿,未来5~10年开动印钞机钞票总供应陡增到112万亿,每个老百姓手头上平空多出6万多人民币,财富再次重新分配,现有人民币价值大幅度稀释,贬值80%以上,未来人民币价值仅是现阶段的1/3~1/5!
我们有没有想过,老百姓究竟能不能承受这样巨幅的贬值???11亿人口,3~4亿家庭户均存款不过万,贬值为家庭户均存款2000,靠微薄工资生活的他们究竟能不能承受???2.3亿风餐露宿的民工,他们能不能承受???西部4000万极端贫困人口,年收入不过千,每天生活费8毛,贬值后变成年收入200,每天生活费2毛,他们究竟能不能承受???失业人口丧失了收入来源,他们能不能承受???靠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的55岁以上的上亿老人,他们能不能承受???
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于居民和百姓财富大幅度下降,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开支大幅度提高,由于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占穷人日常生活开支非常大,首当其冲受苦最重的是穷人,其次是消灭了所谓“中产阶级”(4000万人口资产百万贬值成20万),再次削弱了87万千万富翁(资产千万贬值成200万)和5.5万亿万富豪。
房价上涨,这不正是最大的根源吗?根源不正是对人民币泛滥的极度不信任,赶紧买房,房价与喜马拉雅山齐高不正是恶性通货膨胀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吗?
因为都知道商品市场恶性通胀要来,所以明知房价登月,居民和百姓仍然如同过江之鲫飞蛾扑火般前赴后继,宁愿背负沉重债务过苦日子当上二三十年房奴!
因为他们相信,房子,是攥在手里能唯一抵抗恶性通胀,唯一能看得见点东西的“财产”。
对于居民和百姓来说,房子仍是那套房子,房价越来越高,债务背得越来越多,生活质量越来越下降,倒是外资和开发商喜笑颜开,赚得越来越多!
铁三角“3+2”不破,不停止大规模基建,不大规模收缩信贷,不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任由人民币滥发,任何行动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是空喊口号,画饼充饥,糊弄人的扯谈!!!
房价根本跌不下来!!!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09:59 编辑 ]

  • ldxc (2011-3-05 10:00:26)

迅速收缩基建规模,收缩信贷,改革结售汇制度从源头上收回极度泛滥的流动性,严格控制信贷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铁三角必破!要想减轻居民和百姓所受重伤,乱世宜用重典!
⑤继续收缩房产开发贷款,加强个贷买房的监督工作,打击闲置地块和长期囤地囤房的行为,继续保持警惕,当前的调控政策不能有丝毫松懈,国家继续在各种调控政策上给予支持;
对外资摇尾乞怜认美国作干爹者,该杀!!!有违军令者,该杀!!!

附录1:摩根斯坦利-雅居乐:清水湾项目暴利溯源
2月11日,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备案文件提及一名来自大摩中国房地产基金员工涉嫌行贿。大摩在国内行贿一事被揭开后,雅居乐因与大摩合作开发海南清水湾项目,被卷入旋涡。
1.招拍挂之谜
  2005年,由于海南陵水县政府将其调整修编为旅游景区,清水湾土地开发面积约2万亩,拥有12公里面向东南的海岸线,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距离三亚40公里,海口两百公里,交通方便,2005年底,香港恒基集团、三亚银湾等公司均有意开发,不过最终雅居乐脱颖而出。
但在当时,雅居乐并不抢眼,只是偏安于广东中山市的区域性房地产公司。2002年~2004年,雅居乐销售收入分别为7.6亿元、19亿元和25亿元,利润为-1020万元、7310万元和2.3亿元,2005年12月15日,雅居乐在香港上市。
2006年初,雅居乐清水湾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启动,8月,雅居乐与陵水县政府签订了清水湾开发合作协议,双方合作进行土地一级开发。根据协议,雅居乐成为清水湾项目主开发商,10年内预计投入130亿元分期开发,其中前3年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和两个顶级酒店建设,投资总额为30亿元,6年内投资总额70亿元,9年内投资总额120亿元,10年内投资额130亿元。
2007年2月,陵水县政府将清水湾一期总面积450万平方米的土地分成12块,进行“招拍挂”公开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这部分土地的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96万平方米,并且要求开发商用于该等地块开发建设的总费用不得低于53亿元。
最终,雅居乐旗下的海南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海南雅居乐”)以226元/平方米、共计10亿元总价款竞得该地块整体使用权。这12块地中,除顶级度假酒店、海景度假酒店和温泉度假酒店三块地的出让年限为40年,其余地块出让年限均为70年。
据本刊所获资料,该12块地起拍价为183元/平方米,雅居乐仅以23%的溢价率就将其拿下。对于以土地出让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而言,这样低的定价不可思议。2007年11月,陵水县国土资源部门出让陵水县县城南干道标号2007—026的地块,起拍价为445元/平方米。该地块地理位置较清水湾差,起拍价却是清水湾项目近2.5倍,而且这一起拍价也大大高于雅居乐2008年第二次竞得清水湾二期土地时207元/平方米的成交价。
为什么雅居乐能以如此低价拿到清水湾地块?雅居乐并未给出合理解释,只是称“集团自2005年起策划海南清水湾项目及进行发展,一直依循合法程序进行买地以及发展。”
2.幕后玄机
2008年6月27日,大摩子公司CrystalⅠLtd.以7.75亿美元(约折合53亿元)买下雅居乐全资公司冠金投资30%的股份,大摩评估该部分股权价值超过25亿美元(约折合150亿元)。而冠金投资通过旗下全资的BVI公司100%持有海南雅居乐。交易完成后,雅居乐通过在英属维京群岛全资注册的BVI公司誉永控股持有冠金投资70%股权,CrystalⅠLtd.持有其余30%股权。同时,MS China investment与SSFⅢ Honolulu基金分别持有CrystalⅠLtd.70%和30%权益,MS China持有SSFⅢ部分权益。
该交易的时机堪值玩味。对于雅居乐来说,出让冠金投资30%股份的直接好处是将2008上半年难看的财务数据粉饰一新。
2008年上半年,雅居乐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经营利润6.6亿元,分别较上年下滑26.7%和45%;而转让冠金投资30%股权使其经营利润增至48亿元,反较上年同期增长300%。
但蹊跷的是,早在双方签订收购协议一年前,大摩便已三次打款给雅居乐全资子公司誉永控股,即2007年6月22日支付15亿元、2007年10月10日支付10亿元、2008年6月20日支付10.5亿元,合共支付35.5亿元。据2008年双方的协议,这三次付款是整个收购计划的一部分,剩余的18亿元尾款,大摩将分四次支付。
实际上,在大摩和雅居乐就收购事项正式签订协议之前,雅居乐未就此事做任何公告。那么,是否在2007年6月首次打款之前,双方已签有协议,否则大摩何以愿意平白向雅居乐支付巨款?
雅居乐向本刊提供的材料显示,大摩早在雅居乐和陵水县政府进行清水湾整体规划的阶段就已介入。“我们在清水湾的6家五星级酒店就是大摩穿针引线引进的,同时,在项目开发商在酒店经营者的选择和条款洽谈等方面,他们也为我们提供思路和启示。”雅居乐人士称。实际上,大摩正是雅居乐2005年赴港上市的保荐人。
既然大摩2007年即已三次打款共计35.5亿元给雅居乐,那么这笔资金以何种形式存在于雅居乐财务体系之内,且为何到2008年才被确认?雅居乐并未交代。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雅居乐是通过何种途径将该笔款项用于内地项目公司呢?根据境外上市房地产公司返程投资限制条例,雅居乐需要向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申请才能将该笔钱投入内地公司。“海南清水湾的合作属于境外合作,雅居乐投入海南项目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境外融资资金,全部合法,经过海南省相关外经贸部门以及国家商务部和外管局审批备案后以注册资本方式进入境内。”雅居乐方面人士称。
据雅居乐提供的资料,海南雅居乐已获中国外管局批准,其总注册资本增加11.9亿港元,而雅居乐将会申请向项目公司进一步增加总注册资本。另外,一旦香港—1(即“泽高集团”)和香港—2(即“晓高集团”)对清水湾项目公司的注册获外管局批准,并且通过兑换成与注资款等值人民币的审批,大摩收购尾款将由冠金投资通过香港—1和香港—2注入项目公司(“境内注资”)。
此外,收购协议规定,大摩持股在2008年7月到2011年7月间不得转让,期满后才可转让。大摩为何愿意在如此苛刻条件下与雅居乐合作?大摩方面称,在内部调查结果未出来前,不便对此事置评。
3.分享暴利
由于地价极低,清水湾项目足以让雅居乐和大摩赚得盆满钵满。今年3月下旬,雅居乐开始全球发售海南清水湾项目,其中首期洋房均价为8500元/平方米,别墅均价为1.8万元/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底,清水湾项目预计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2.5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可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22.5亿元。
而实际上,这12.5万平方米仅占清水湾整体住宅类建筑面积的2.9%。按规划,该项目建筑面积总计为73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项目建筑面积约占58%,为423万平方米。按现行价格计算,若清水湾项目所有住宅类项目全部开发完毕,最低累计销售收入为360亿元;而除住宅类项目出售外,雅居乐还有高级酒店和游乐设施等可产生收益。
实际上,雅居乐前后分三次拿下的清水湾所有地块总价才约25亿元,其中2007年2月拿下的450万平方米地块作价仅10亿元。这意味着,雅居乐通过清水湾一期项目出售就可全部收回拿地成本,即使算上10年内总计需投向该项目的130亿元建设资金,雅居乐和大摩也将分享数倍利润空间。
按照雅居乐2002年—2007年建筑成本数据推测,在总成本中,建筑成本占50%左右,土地成本占30%左右,其余20%为营业税、增值税等税费支出,而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60%左右。
按照正常项目成本计算,清水湾项目洋房成本应为5100元/平方米,别墅成本为1.08万元/平方米,其中楼面地价应为1530元/平方米和3240元/平方米。这意味着清水湾项目中,洋房每平米毛利为3400元,别墅每平米毛利为8000元。而由于清水湾项目楼面地价仅为230元/平方米左右,因此,洋房和别墅每平方米毛利将分别增加1300元和3000元,达到4700元/每平方米和11000元/每平方米,换句话说,其相应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5%和61%。以投入资本计算,获利则分别为122%和156%。
对大摩来说,53亿元收购清水湾项目公司30%股份,折合成项目公司所持有的楼面地价约为1800元/平方米,其所获利润也在3000元/平方米和9400元/平方米,毛利率分别为35%和52%。
而雅居乐和大摩之所以能够在清水湾项目上大赚,有赖于陵水县政府在地价出让方面给予优惠。当然,如果清水湾项目开发成功,陵水县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获利,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将土地低价转让给开发商的借口。
另外,如果清水湾第一次全球发售成功,那么,雅居乐和大摩的后续开发资金投入并不大。因为雅居乐可以凭借销售回笼资金滚动投入后续开发,实际需要投入的自有资金量并不大,而大摩不但可以通过项目公司分红收回成本,还可大幅度获利。
表面上看,大摩收购项目公司30%股权将导致53亿元资金沉淀,但从长远看,不仅获利空间巨大,而且退出路径也相当明确。
(此文为转载)

附录:国际资本流动——索罗斯外汇市场反身性模型初析
了解国际资本的逐利性,我们先从索罗斯外汇市场反身性模型开始,这个模型很有用处,万变不离其宗,它是很多战役的基础。
外汇市场中的反身性①
反身性相互作用在股票市场中是间歇性的,而在货币市场上却是连续的。索罗斯试图证明,自由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并且,这种不稳定性是累积的,因此自由浮动汇率体系的最终崩溃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传统上认为,外汇市场的运动趋向于(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定值过高的汇率将刺激进口抑制出口,最后汇价将重新回到均衡水平。类似地,竞争能力的改善可以在汇率升高、贸易顺差下降和新均衡建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投机活动不可能扰乱均衡的趋势——假如投机商们正确地预见了未来,他们就促成了均衡;假如判断失误,他们自己会受到惩罚,虽然基本趋势可能会推迟,但终究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1973 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的历史经验驳斥了这一观点,不是基本因素确定汇率,倒是汇率找到了一条影响基本因素的途径。例如,坚挺的汇率抑制了通货膨胀,工资保持稳定,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当出口商品中含有很大份额的(经过加工的)进口商品时,一个国家就能够几乎无限制地保持竞争力,哪怕其货币持续稳定升值,德国在70 年代中的经济表现就是如此。
事实是,国内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循环作用的。一方的变化可能先于另一方,但是一方为因一方为果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他们是彼此影响、相互加强的。将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局面称为恶性循环,而将相反的情形称为良性循环,这样可能更为恰当。
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概念与市场均衡观念大相径庭。不过,只要反身性的、相互作用的自我关系能够无限期维持下去的话,它们也可以产生一种近乎均衡的状态。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自我的过程持续越久,它本身也就越脆弱,最终还是要自我逆转,启动一轮反向的自我的过程。
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其显著特征是不仅汇率而且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或者经济活动的水平都发生了大幅度的波动。
参与者的偏向把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引进了这一系统。若系统具备内在的均衡趋势,那么参与者的偏向就无法扰乱它,充其量也只能引起一些随机性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当因果关系呈现出反身性特点时,参与者的偏向就可能产生、维持或破坏一个恶性的或良性的循环。更有甚者,主流偏向作为循环关系的组成成分之一而自行其是。它表现在作为贸易不平衡抵消因素的投机资本(热钱)流动中,导致贸易顺差或逆差,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持续时间上都超出当它未曾介入时所可能达到的程度。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投机就成了一股破坏稳定的力量。
国际资本流动倾向于遵循一种类似于我们在股市中确认了的自我消减的模式。但它不能直接运用,还必须对该模式进行重大修改使之符合货币市场的特点。在股票市场中,我们专注于两个变量间的反身性关系:股票的价格和一个单一的基本趋势。
我们试图建立最简单的模型,并因此而简化了本来复杂得多的事实。在外汇市场上,我们不可能只用两个变量,即使是最简单的模型也要求7 个或8 个变量。在这里,索罗斯选择了4 项比率和4个数量指标,其含义分别如下:
e:名义汇率(兑换一单位本币所需要外币的数量;↑e=上升的趋势);
i:名义利率;
p: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的国内价格水平(↑P=国内价格增长快于国外价格,反之亦然);v:经济活动水平
N:非投机资本流动↑=流出增加
S:投机资本(热钱)流动↓=流入增加
T:贸易平衡↑=盈余
B:政府预算↓=赤字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这些变量的相关性。不能奢望澄清所有的关系,只能将讨论局限于建立简单模型所必须的几个关系上。换言之,我们的成果只是对货币运动的部分解释,而不是一个全面的理论。问题的焦点乃是汇率,除非必要,否则不会引入其他变量。每个变量仅仅指明其变化的方向(↑,↓)或量的序(<,>)而不涉及任何指标的定量描述。
应该提出两点一般的看法,首先,变量的关系倾向于呈现为循环性的,即一个变量在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中可能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我们用水平箭头(→)来标示因果关系;其次,这些变量间的关系不一定是内在和谐的,正是这种不和谐才推动了全局朝着某个方向运动,产生恶性的或良性的循环。均衡要求内在和谐,历史性变化则无此条件。用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之类的术语来描述历史性的变化当然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循环作用在整个系统处于运动之中时也可以被描述为一种螺旋形的运动。不仅如此,循环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也要取决于观察的角度。
汇率是由外汇的供求所决定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将供求因素归并于三个项目:贸易、非投机资本交易和投机资本(热钱)交易。由此形成了最简单的自由浮动汇率模型:
 (↓T+↑N+↑S)→↓e
换言之,这三个交易项目内的货币交易总额决定了汇率的走向。
我们的主要兴趣是研究参与者的偏向在汇率运动中的作用,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假设偏向仅仅表现在投机资本(热钱)交易中(S),贸易(T)和非投机资本的流动(N)独立于预期,它们构成了“基本因素”。实际上,“基本因素”也受到参与者关于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期的影响。贸易数据因结算时间的提前或滞后而歪曲了,这是尽人皆知的,而汇率预期对出口商和进口商的存货策略的影响就更不必说了。就资本流动而言,也许惟一完全不受预期影响的交易就是累积负债的利息支付。至于利息收入的再投资,则已经可以算作投机交易了。欠发达国家所偿还的银行债务应当看成是非投机性的,尽管其资产重组时的动机是投机性质的。直接投资呢?如果经理人员一心只盯着回报,就应该归入投机性的,不过,这种投资多数会有一个主导性的企业动机。可见,投机交易与非投机交易之间还有很多中间层次,尽管如此,将他们划分为两个大类并不能算是过于远离现实的。
投机交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反映了参与者的偏向。投机资本(热钱)为寻求最大的总回报而不断流动,总回报有三个构成要素:利率差价、汇率差价和当地货币的资本升值。考虑到第三个要素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可以提出下面这个一般规律:投机资本(热钱)为上升的利率和上升的汇率所吸引:
↑(e+i)→↓S
其中,汇率的作用远大于利率。只要币值略为下降,总收益就可能变成负值。
基于同样的理由,如果一种升值的货币同时拥有利率优势,其总收益将超出金融资产常规业务中所允许的最大期望。
这并不是说利率差价不重要,但它们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们对汇率的影响,而这又取决于参与者的认知。有些时候相对利率似乎是主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它们几乎完全被忽略了。比如,从1982 年到1986 年,资本流向利率最高的货币,即美元,可是在70 年代末期的瑞士,甚至将利率调整为负值也无法阻止资本的流入。此外,有关利率重要性的认识常常出错,例如,在1984 年11 月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元的坚挺是由于高利率的吸引。然而,利率下调后,美元并没有出现颓势,前述看法立刻声名扫地,美元汇率则依然如日中天。
汇率预期在外汇市场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股票市场中的股价预期,它是汲汲于总回报率的投资商们所最关心的。预期在股票市场中涉及的是全体投资人,而在货币市场中则是参与投机交易的投机商。
在股票市场中我们运用了重点考虑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而忽略股息收入的模型,这并未导致严重的失真,因为在繁荣/萧条的过程中股票价格的变动幅度远比股息收入重要。在外汇市场中存在着相似的情况,对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期构成了外汇投机交易的主要动机。
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我们已经看到,“基本因素”即使对于股票市场来说也是相当模糊的,但至少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股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基本因素相关联的。就外汇市场而言,贸易平衡显然是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可是,当美元在1982 年至1985年期间表现坚挺的同时,美国的贸易收支却在不断恶化。基本因素对价格趋势的决定作用比之股票市场更为模糊,这一现象其实不难理解,答案就在于投机资本(热钱)运动在外汇市场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已经知道,投机资本(热钱)主要是由汇率预期所激发的。就其受到投机资本(热钱)流动的影响而言,汇率变化是一个纯粹的反身性的过程:预期之间相互影响,主流偏向自我强化畅行无阻,近乎为所欲为;市场高度不稳定,假如相反的偏向占了上风,也一样可以呼风唤雨。投机对市场影响的相对权重越大,系统就越不稳定,总回报伴随着主流偏向的每一次变化而摇摆不定。
在前面对股票市场的讨论中,我们成功地辨别了一些反身性的变化过程,如集团企业的繁荣。当时,主流偏向构成了基本趋势的一个重要成分,但是,这样纯粹的反身性过程是绝无仅有的。相形之下,在一个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的体系中,反身性就成了普遍性。当然,不存在所谓纯粹的反身性情境。投机交易只是决定汇率的因素之一,在作出预期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其他的因素。因此,预期并不是随心所欲、反复无常的,它们必然根植于自身以外的某种东西。一种主流偏向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以及更重要的,它们是如何翻转过来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主要的问题。没有普遍有效的答案。反身性过程呈现出遵循某一特定模式的倾向。
在早期阶段,趋势必定是自我的,否则就会自行终止。而随着趋势的延伸,它会变得更加脆弱。根据古典经济分析的法则,诸如贸易和利息支付等基本因素是站在这一趋势的对立面的,并且趋势对主流偏向越来越依赖。最后,转折点出现了,同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一个自我的过程开始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在这个一般模式里,每一个过程都是独特的。作为反身性过程的本质特征,参与者的认知和相关的情境都不免受到这一过程本身的影响。结论是,没有一个序列过程是重复的,甚至以循环方式相互作用的变量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因为在不同情况下其权重有所不同。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美元的两次主要的反身性运动过程,英镑起码也不会更少。对照一下美元的这两次大变动将是富于启发性的,因为在这两个例子中贸易平衡和资本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根本不同的。
70 年代末,美元走势疲软,在同欧洲大陆货币的比价中表现尤为明显,到了80 年代中期,美元走势回升,我们将前者称为卡特的恶性循环,将后者称为里根的良性循环。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这两个趋势的区别。
70 年代末,德国马克坚挺(↑e),投机性收购是使其保持坚挺(↓S)和维系良性循环的主要力量。起初,德国贸易顺差,货币坚挺有助于抑制物价,既然出口商品中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经过加工的)进口商品,作为名义汇率制约因素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或多或少地保持了稳定(■ep),并且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T)。由于投机性资本流入占主导地位(↓S>■T),良性循环就是自我的:
↑e→↓p→■(ep)→(■T<↓S)→↑e
汇率升值的比例超过了利差,持有德国马克变得有利可图,投机性资本流入既是自我的又是水到渠成的。
德国的良性循环对于美国却成了恶性循环。汇率下降,通货膨胀加剧,虽说名义利率上升了,但实际利率即令还没有跌成负数,也是低得可怜的。为了补偿资本外流,尝试了各种措施,其中以发行用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赋值的所谓卡特债券最富戏剧性,但这些努力似乎毫无作用。最后,联邦储备局采取了严厉的货币政策。接着就是罗纳德?里根上台执政,美元开始持续地升值。
在里根的良性循环期间,坚挺的美元引起了美国贸易平衡的急剧恶化。
与德国在70 年代末的情况相比,美国没有贸易顺差作为货币升值的后盾,此外,升值没有产生足够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效应,货币升值的幅度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对幅度不相匹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走低,但别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不高,结果是:利率飚升,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逆差。只要美元保持坚挺,持有美元就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只要经常项目赤字与资本项目盈余相匹配,美元就能够保持坚挺。以我们的符号表示:
(↑e+↑i)→(↓S>↓T)→↑e→(↓S>↓T)
这些模型显然是过于简单的。我们将在后边更深入地探讨里根的良性循环。在此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的过程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在70 年代末的德国经济中,货币的升值以(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低通货膨胀率为后盾,贸易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未受影响,里根良性循环则是靠了利率差价——而不是低通货膨胀率——来牵引资本流入的,因此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和强劲的资本流入相伴随的奇观,前者还勉强可以说成是某种均衡,而后者则完全是非均衡的。资本的流入有赖于坚挺的美元,坚挺的美元则又有赖于不断加快的资本流入,这必然导致利息和债务负担(↑N)的节节上升。显然,这个良性循环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然而,只要它还在继续,任何敢于对抗这一潮流的货币投机者就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投机活动无助于重建均衡,相反,它加强了这个趋势,从而加剧了终将得到矫正的不均衡。
虽然每一个自我的循环都是独特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对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运行作出一些普遍有效的概括。
首先,在自我趋势的发展过程中,投机交易的权重趋于增长;第二,主流偏向是一种赶潮流的倾向。(自我的)趋势持续得越久,偏向也就越强;第三,趋势一旦建立起来,就会自我保持、自我发展,直到转折点出现,此后,又向相反方向启动一个自我的过程,换言之,外汇市场倾向于跨时段的大幅波动,一种趋势一旦形成就可能持续若干年。
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着三种相互支持和相互巩固的倾向:赶潮流的投机资本(热钱)流动的增长加强了趋势,而强化了的趋势能够为赶潮流的偏向提供丰厚的报酬,投机的收益又引来新的资本流入。
良性循环持续得越久,以升值货币赋值的金融资产就越富于吸引力,汇率在计算总回报时的权重也就越高。对抗潮流的投资商渐渐地被淘汰出局,只有顺势而为的才能生存下来,活跃在市场上。随着投机交易权重的增加,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减弱,除了市场本身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引导投机商的了,而市场又是由顺势者所主导的。这就解释了美元在面临日益上升的贸易赤字的形势下为什么还能持续升值。最后,即使没有当局的干涉,市场也将达到一个转折点,当投机性资本流入无法补偿贸易逆差和上涨的待偿付利息时,这个趋势就会逆转。既然主流偏向是赶潮流的,投机资本(热钱)将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逆向的运动就可能轻易地加速成为自由落体运动,原因很简单,投机和“基本因素”的流向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一旦投机商意识到趋势有变,市场上将会出现一个戏剧性的——如果说不是灾难性的——交易量的巨幅增长。趋势持续期间,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固然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一个逆向运动不仅涉及当前的资本流动还涉及累积的投机资本(热钱)存量,趋势持续越久,累积数额越大。当然,情势有时也会相对缓和。一种情况是市场参与者并不是同时意识到趋势的变化,另一种情况是当局必然也会觉察到危险并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免市场崩溃。剧情将以何种方式展开将是后面相关章节的主题。在此,我们只是试着建立一个普遍的命题。
将三个概括综合起来可以断言,投机活动具有日渐增强的不稳定性,这并不是因为投机资本(热钱)流动最终必然逆转,而是因为逆转之前将会有很长的一段发展期。假如它们很快就不得不反转,那么投机资本(热钱)交易将为市场提供深受欢迎的缓冲,调整过程也将因此而免于特别痛苦的局面。事实上,正因为趋势难以逆转,参与者才会陷入对趋势的依赖,以至最终逆转的调整显得格外残酷。
有关“热钱”不断累积的概括很有可能不仅适用于循环内部,而且适用于从一个循环到另一个循环的转变,尽管浮动汇率的历史太短,还不能提供可靠的证据,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的——投机资本(热钱)的运动规模在里根的良性循环中远比在卡特的恶性循环期间为大。对30 年代的经验的研究也证明了“热钱”流动中的累积性增长①。只不过情况有些不同,因为当时汇率还不是自由浮动的。
只要真实利率高企而实物投资的回报较低,“热钱”就会持续累积,将资本转成升值的货币类别并保持其流动性比投资于实物资产获利更大。要使这个概括具有普遍有效性,就必须证明浮动汇率是与金融资产的高回报和实物投资的低回报相联系的。我们已经看到,如果正确地抓住了趋势,“热钱”就可以赚取无与伦比的回报。只要有能力发动一轮趋势,这样的(高回报的)结果将很有可能出现。实物资产则代表了硬币的反面,它们不能流动,无法利用趋势获利,出口商在货币升值时注定要遭殃。当然,贬值货币给出口商带来了意外的收益,但由于从前吃过苦头,出口商们不敢追加投资,他们宁肯以金融资产的形式持有利润,结果反而又促成了热钱”数目的增加。这在英国表现得最为明显,当英镑在1985 年跌至$1.10 时,尽管获得了创纪录的利润,(英国)出口商们仍然拒绝扩大投资,多么英明的决定!到1986年4 月时,英镑已升至$1.50 以上,这样,不但升值的货币而且贬值的货币也都妨碍了实物投资并孕育了“热钱”的累积。
还有一个尝试性质的概括。当一个长期的趋势渐成强弩之末时,将会出现短期的反复振荡,这种现象毫不奇怪,追赶潮流者如今辨不清方向了。这个概括是试探性的,因为它的经验证据尚不充分,显然,它适用于美元于1985年逆转之际的表现。①如果确定这些概括是有效的,自由浮动汇率体系的最后破产就是不可避免的。汇率变动如此剧烈,以致于要么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对体系加以修改,要么它们就注定会崩溃。就这样,外汇市场为索罗斯的金融市场内在不稳定的观点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根本不存在所谓内在的均衡趋势,只有采用谨慎的政策措施才能获得我们所希望的稳定性。
今天看来,这些结论恐怕无法打动读者,更谈不上是革命性的。但是,在1985 年4~5 月间,当索罗斯提出这些观点时,它们理所当然地同当时主流的学说相矛盾。尽管对汇率的不稳定性早已怨声载道,但市场魔法的信念仍然坚实如恒,因此著名的1985 年9 月的广场协定令市场参与者震惊不已。直至今天,关于自由浮动汇率体系具有累积的不稳定性的观点仍然缺乏理论上的支持,希望索罗斯的努力能够对此有所贡献。
从浮动汇率体系开始运行时起,索罗斯一直在从事外汇投机的生意,但未能取得常胜的记录。总的来说,1980 年以前获利颇丰,1981 年到1985 年期间亏损累累。索罗斯的方法是试验性的,更多地依据直觉而不是确定的信念。从性格上讲,索罗斯向来对抓住转折点比追随趋势更感兴趣。直到1981 年,他还能抓住欧洲货币对美元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可是过早地放弃了自己的头寸。既然错过了这一轮趋势,索罗斯觉得再去追赶潮流未免太跌份了,相反,他试图抓住反转点——不用说,未获成功。1984 年初期,索罗斯得到一些暂时的利润,接着又全部丧失了。在写作本章时(1985 年4~5 月),他已经重返市场捡起了美元投机交易,写作无疑有助于理清索罗斯的思想。
坦率地讲,这个理论还太抽象,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转折点(拐点)在实际发生之前是无法确定的,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理论在解释交易活动的展开过程时是大有可为的。
记住这个规律:
投机资本(热钱)为上升的利率和上升的汇率所吸引:
↑(e+i)→↓S
其中,汇率的作用远大于利率。
e:名义汇率(兑换一单位本币所需要外币的数量;↑e=上升的趋势);
i:名义利率;
S:投机资本(热钱)流动↓=流入增加
自由浮动汇率模型:
(↓T+↑N+↑S)→↓e
即:(贸易逆差+实体资本流出增加+投机资本(热钱)流入减少)→汇率下降
反之,(贸易顺差+实体资本流出减少+投机资本(热钱)流入增加)→汇率上升
e:名义汇率(兑换一单位本币所需要外币的数量;↑e=上升的趋势);
N:非投机资本流动↑=流出增加
S:投机资本(热钱)流动↓=流入增加
T:贸易平衡↑=盈余
模型1:↑(e+i)→↓S
S:投机资本(热钱),投机资本(热钱)为陆续进入房市股市期市汇市及各行业的短线资金,其中包括对冲基金及跟风的资金,当经济发展良好,一国利率稳定,预测另一国家货币供应稳定,汇率升值,利率升值时,这些投机资本(热钱)蜂拥而来,由于时间短,流动快的特点,简称为“热钱”
原因,利差+汇差+资产(或证券)升值=收益
比如2005-07年进中国入楼市或股市热钱不但有自身资产 30-100%的收益,同时享有利差及汇差收益(由于日本0.25%的利率,美国2%利率,热钱流入利差1-3%,人民币从8.35-6.8,升值18.5%)
良性循环中,高利率和本币升值预期吸引热钱涌入,直至一个至高点。
索罗斯当年阻击英磅和突袭东南亚就是找好找准了这个“拐点”。
模型2:自由浮动汇率模型
(↓T+↑N+↑S)→↓e
即:(贸易逆差+实体资本流出增加+投机资本(热钱)流入减少)→汇率下降
反之,(贸易顺差+实体资本流出减少+投机资本(热钱)流入增加)→汇率上升
这个不难理解。
模型3:↑e→↓p→■(ep)→(■T<↓S)→↑e
由于投机资金(↓S)进入,本币坚挺(↑e)即有升值预期,国内价格增长低于国外价格(↓p),名义汇率保持稳定(■ep),对贸易平衡影响可以忽略(■T)本币继续坚挺,良性循环就是自我加强的,中国05年-08年就如此。
模型4:(↑e+↑i)→(↓S>↓T)→↑e→(↓S>↓T)
汇率(↑e)利率(↑i)同时上升,投机资本(热钱)占主导地位,本币坚挺,汇率继续上升,再吸引投机资本(热钱)。
下图是依据索罗斯反身理论反映股市、汇市、房市的"枯荣相生"周期过程,基本趋势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大多战役都是建立在这个模型上。
(A-B)阶段基本趋势被认可后,开始得到上升预期的加强(B-C),此时,市场仍然非常谨慎,趋势继续发展,时而减弱而加强,这样考验可能反复多次,图中只标出一次(C-D).结果,信心开始膨胀,任何短暂挫折不至于动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D-E).偏向被充分地认识到了,预期开始下降(F-G).市场寻找下降的理由,价格失去了最后的支持,暴跌开始了(G).基本趋势反转过来,加强下跌力量,最后,过度悲观得到矫正,市场得以稳定(H-I)。

  • ldxc (2011-3-05 10:00:42)

泰国维持固定汇率直到1997年,索罗斯带大量资金进入泰国,先用美元换泰铢,然后在泰国外汇市场大量抛出泰铢回购美元,由于供求关系的原因,导致泰铢贬值,泰国政府为了防止泰铢贬值,出手托市,泰国中央银行尝试捍卫固定汇率。抛出大量美元回购泰铢,由于外汇储备360亿美元,美元储备过少,5、6月两个月拉锯战耗用外汇储备1/3。最终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使泰铢汇率自由浮动,7月2日一天跌10%以上,之后半年贬值逾五成,进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QQ截图未命名.jpg

同样,菲律宾也实施固定汇率,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成为第二个放弃固定汇率的国家。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大量的资本外逃,使得菲律宾的外汇储备在短短的一周内就流失10亿美元,而当时菲律宾的外汇储备不足40亿美元,外债占GDP比重高达34%。
这其中利率变化不可忽视,索罗斯卖空港币时,银行利率大幅上调,当时利率竟然是个天文数字:
263%!!!由于利率的上调,导致股票暴跌,就在这个时候,索罗斯以低价购买了大量的股票,大陆出手相救,持股高价卖出。


QQ截图未命名.jpg

2008年冰岛金融危机,被迫放弃冰岛克朗的固定汇率,危机进一步加剧。
回到美元/人民币的两图


QQ截图未命名.jpg

上图是80年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人民币从1979的1.55,到现在贬值到6.83,意味着四倍于美元的贬值,美元相对于黄金贬值,不用多说。
2005年人民币放弃以往盯住美元的浮动制度,这是由于国际上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采取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兑换8.2¥,有利于出口,造成贸易顺差。美国政府迫于国内贸易逆差压力,要求中国实行浮动汇率,这样不再与美元挂钩,使得汇率提高实际情况,从而逆转美国贸易逆差的压力)。
现在稳定在6.8,盘恒近两,盯住美元,相当于固定汇率两年。
特别是89年10-11月,3.7-4.7,93年11月~94年1月,5.8-8.7,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那段时间的物价飞涨。
恶性通胀达到50-100%以上。


QQ截图未命名.jpg

闻通胀色变,恶性通胀导致大萧条,当人均1万元银行存款的11亿人口,户均3万元的底层百姓口袋缩水一半,大多人把口袋里的钱抢购完物价飞涨的商品,再也买不起东西,商场极为冷清时,是怎样一种萧条的惨状。
所以,未来在某段时间,会看到家乐福等大型商超的繁华,抢购商品大潮过后,消费一撅不振,物价飞涨时国家会反复出文严控物价,但没有显著效果。
从2005-2010年,索罗斯外汇反身性模型在索罗斯国的应用:
模型1:↑(e+i)→↓S,汇率上升,利率上浮,吸引投机资本(热钱)纷纷涌入;
模型3:↑e→↓p→(■T<↓S)→↑e
投机资金(↓S)进入,美国施压,美国政府和鲍尔森通过各种手段百般逼人民币升值,本币坚挺(↑e)即有升值预期,国内价格增长低于国外价格(↓p),本币继续坚挺,良性循环;
模型4:(↑e+↑i)→(↓S>↓T)→↑e→(↓S>↓T)
汇率(↑e)利率(↑i)同时上升,投机资本(热钱)占主导地位,本币坚挺,汇率继续上升,再吸引投机资本(热钱)。
这几个模型都史无前例地成立,看看2005-2010年空前繁荣的房市汇市实业股市及货币流动性,国际投机资本(热钱)纷纷涌入,形成单边势头,国际投机资本(热钱)大多挣个盆满钵满,除08年金融危机自顾不暇撤出上波后,到汇率顶点才准备逐步秩序撤退。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推至虚高泡沫后,狠狠砸下,爬得越高,跌得越狠,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 本帖最后由 ldxc 2011-3-5 10:03 编辑 ]

  • ldxc (2011-3-05 10:03:51)

红圈最后的这段时间,美国逼人民币升值,应该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至放开世界结算,准备建立香港离岸中心,各国热钱买入人民币的一段;
热钱和外资在国内投入房市、实体等隐性存款,加上多年来澳洲、阿根廷、巴西……等国出口铁矿石、大豆、农产品等囤积的人民币,香港在人民币升值这段时间储备的人民币,天平已严重偏向索罗斯一方。


QQ截图未命名.jpg

模型1:↑(e+i)→↓S,汇率上升,利率上浮,吸引投机资本(热钱)纷纷涌入;
央行不能再进入下一轮加息周期了,否则……稳住了热钱,再加上升值预期
将给索更多准备时间索这次过来,不会仅仅是在香港简简单单吃顿饭观个光这么简单,了解和摸清当地情况和货币动态,马不停蹄地约见内外资银行代表,拜访各路基金、担保公司、地下钱庄等……
97年香港狙击战中,索的部分资金居然是在小额担保公司和钱庄较高息拆借的……港府突然大幅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率
这次,香港人民币泛滥,能不能堵住这个口子?
另外,由于香港是自由港,数十年殖民地,股市大批外资驻入,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摩根大通、汇丰、渣打……等等
不管这次他来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这次是处于准备阶段反复试探还是想趁机发动进攻,总之,沽空人民币是他最后的目标,兼带股市和恒指期货,或者初期拉升股市指数和汇率,掩护国内实业和地产市场外资安全撤退
索罗斯这厮,就是为做空而生的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1997年1月份,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其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静。
“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说。
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面的出现。
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
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的港币保卫战。
索罗斯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

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总投资的50%以上,其中核岛与常规岛的投资比重约为2:1。我国三大发电设备集团目前已有能力制造核岛和常规岛的大部分设备。目前,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为60%。国外供应商主要是:法国法玛通、俄罗斯核电建筑股份公司、美国西屋公司、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等。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最大铀资源,澳大利亚的铀藏量占全球已知的铀存量约40%,但目前只有三个正在运作的铀矿,其中两个在南部,一个在北部。但澳大利亚并没有核武工业,澳大利亚工党也反对开采更多铀矿。但是由于早前的铀价下跌和铀出口生意萧条,澳大利亚政府已放宽了对铀出口的限制。澳大利亚外交及贸易部已经向中国发出双边核保障监督协议文本,意味澳大利亚将向中国出口铀。铀价也开始一路上涨。自2003年至2007年以来,铀价上涨了200%,达到每磅33美元,最近才开始回落。澳大利亚在2002年共出口10600公吨铀,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2%,到2010年澳大利亚铀出口将翻三番。如果中国成为澳大利亚铀的最大买主,澳大利亚将会超过加拿大,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燃料供应国。
我国已建成核电装机容量885万KW,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530万KW,造价约1.2-1.5万元/KW,我们取最低造价1.2万元/KW进行计算,可以简单算出,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站投资2415亿元,由于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总投资的50%以上,现在国产化率近60%,意味着以前国产化率低于60%,我们取国产化率最高值60%计算,外资至少在我国核电项目中赚取600亿以上!
长期来看,按新能源产业最新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直接用于核电投资就达1万亿元之多,外资至少在我国核电项目中赚取2000亿以上!
在风电市场,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风电并网总容量1613万千瓦,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累计市场份额从40%提高到62%,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国家能源局证实,“应欧美要求,发改委取消了这一规定”。
风电造价约为7500-8000元/ KW,我们取最低造价7500元/KW进行计算,我国已建风电投资1210亿元,外资至少在我国风电项目中赚取500亿以上,到2020年,我国风电至少在4000万KW以上,按国产化率70%以上计算,外资将至少在我国风电项目中赚取千亿以上。
在水电市场,根据对近年投运及建设中的14座大型水电站80台60万KW及以上的机组统计结果,国产机组市场占有率为62%,其中三峡电站70万KW机组国产占有率为50%(外资为GE和西门子)。“十一五”期间溪洛渡电站77万KW机组、向家坝80万KW机组国产占有率为73%。
抽水蓄能机组方面,据对已投运及建设中的32座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统计,总装机容量为2600万KW,由国内制造厂制造的为520万KW,其中,有420万KW为采用国外水泵水轮机转轮模型技术,只有100万KW为自主研发的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率为4%,市场占有率为20%。
另外,轴流式机组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化率为90%,市场占有率为90%;冲击式机组已实现国产化,高水头机组多采用国外转轮技术,国产化率为70%,市场占有率为90%;贯流式机组,已实现国产化,大容量机组多采用国外转轮技术,国产化率占70%,市场占有率为80%。
从水电机组的容量来说,混流式60万KW以上大型机组是国内大型水电制造企业与外商竞争的重点;50万一20万KW的机组基本上由外商承担;10万KW级及以下的机组主要依靠低价竞争,由国内中小水电制造企业承担。
总体来看,目前全部水电机组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国产化率80%,市场占有率80%。[27]
我们取国产化率最高值80%,我国已建成水电1.95亿KW,水电造价约6500-7000元/KW,我们取最低造价6500元/KW计算,水电已投资1.27万亿元,外资赚取25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外资至少在我国水电项目中赚取4000亿以上。
不包括太阳能、光伏和生物质发电,仅核电、风电、水电三项,外资已赚取3600亿以上,在我国可再生能源3万亿规划投入中,到2020年,外资将在以上三项赚取7000亿元以上!
其实,在核电领域,国家大力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对装备的“国产化率”有明确要求,在客观上促使项目业主在采购核电设备时优先选购国产货。然而,境外核电装备企业通过与本土企业合资、合作,就能够满足我国核电设备采购的“国产化”要求。但事实上,这样的合作往往并不真正涉及核心技术的转让,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中方主要只负责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28]
这样的中外合作,双方的着眼点可谓心照不宣,就是为了让合资产品打上国产化的标签,堂而皇之地参与建设项目竞标。而剥下其国产化标签,内核仍是地地道道的进口产品,“国产化率”看似提高了,但中国企业,仍只不过是外企的装配厂,由于合资公司也被打上国产标签,按国内企业生产产品计价,高国产化率“合法”地掩盖了外资在合资公司所取得的实际巨额利益。
在风电设备领域,国家要求风机制造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才能参与风电项目招标,因而,进入我国风电市场的外资企业以本土设厂、成立合资企业,或向供应商提供许可证和图纸的代工方法,就能顺利通过“国产化率”审查,也堂而皇之打上了“国产化率”的标签,并容易拿到风电建设项目。“国产化率”,只是风机零部件的本土供应率,而并非真正的国有知识产权比率和本土自主的供应率,关键的核心技术,我国本土企业根本未能掌握,“国产化”背后的收入分配,仍然少不了按比例缴给外资……
以上不包括被外资控股1/3的水泥企业和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在以上列出的20万亿项目中,绝大部分基建项目水泥用量巨大,工程机械市场订单巨大,比如机场、公路、高速公路、港口、水电、铁路、轨道交通、地铁、大桥等……
对于排名前十的外资控股参股的水泥企业和外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来说,不啻掉下一块天大的馅饼!
%5.1.3 外资与铁路网项目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投资5万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好蓝图,到2020年,我国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将达1.6万公里,这意味着今后在省会间旅行的时间至少缩短一半,且春运期间再也不用为火车票犯愁; 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4万多公里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这意味着我国铁路运营规模将在现在基础上再增长约50%。
根据铁道部总工程师表述:“(2010年)在建高铁有1万公里,包括京哈、哈大、合福、京沪、沪宁等等。准备基建投入7000亿元,计划新线投产是4613公里。”
根据路段不同,建造高铁的造价有所区别,一般在路面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每公里的造价为6000-8000万元,而在穿山需要挖隧道的情况下,每公里造价一般超过1亿元。“平均造价在8000万-1亿元之间。”按此公式,预期2010年新线建设的基本造价就在4000亿元上下。
2010年,中国铁道部在铁路建设上的投资高于历年,达8235亿元。2009年度的投资额是6000亿元,2008年度的投资额为2520亿元,2007年度全国铁路投资金额为2088亿元。以上4年合计18843亿元。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的总投资额将达到21500亿元。从2007年到2012年6年时间投资合计32108亿元。
依目前大干快上的发展和超大规模投资高速扩张的情况来看,将在短时间内超标完成规划,截止2009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为8.6万公里,到2012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其中1.3万公里是高速铁路,照此速度,2020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8万公里,高速铁路突破2.5万公里不是梦,按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0万公里每公里4500万元,高铁2.5万公里每公里1亿元计算,投资将超过7万亿元。
2008年,铁道部就曾明确表示,我国铁路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了加快铁路建设,快速扩充运输能力,我国铁路部门将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允许外资参与铁路建设。包括京沪高速铁路在内的很多铁路项目都可能引进外资。
据有关人士透露,截止2009年底,国务院已批复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涉及总投资达8820亿元。目前,车辆与机电设备等投资占地铁工程的25%,8820亿地铁总投资中,将包括2200亿设备采购大单,按轨道交通国产化率70%计算,外资采购订单约660亿元。
其实,在地铁列车十大核心部件中,仅有自动门系统的知识产权是真正掌握在我国本土企业手中的,70~80%国产化率,谈何容易?只是数据的“被国产化率”。
到2012年中国高铁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按照每公里综合耗资1亿元计算,中国高铁耗资将超过1.3万亿。
2009年底动车组将达到287列。按照铁道部工作计划,2010年至2012年,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将达到800列以上,按每辆售价3亿计算,动车组投资为2400亿以上,我国的4种动车组:CRH1、CRH2、CRH3、CRH5都是引进的外国技术。其中CRH1是加拿大庞巴迪的技术,CRH2是日本川崎重工新干线技术,CRH3是德国的西门子技术,CRH5是法国阿尔斯通高速铁路车型。阿尔斯通瞄准了动车维保市场。[28]
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70%~80%”以上的国产化率,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中外合作中获取了对应的的订单价值份额。
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投入运营的60列CRH2型“和谐号”动车组,是“四方车辆”引进日川崎重工联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生产的,60列总价值约110亿元,但“四方车辆”不能“独吞”,而是要向日方支付相当于人民币60亿元以上的技术和设备费用,按利益分配来算,实际“国产化率”不到50%。
长春客车厂也一样,在总价值120亿元的订单中,需要分配给技术供应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份额,折合人民币是63亿元,按利益分配来算,实际“国产化率”不到50%。
一列高速动车组有1.2万多类零部件,但真正关键的技术主要有动车组总成、车转向架、制动、牵引传动与控制等,这五大部分占动车组成本的50%,是我国机车车辆行业的技术短板。如果陷入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国产化率即使达到100%,设计如果是别人的,我们只能永远是组装者。[29]
综上所述,2009年~2012年,外资在我国动车组2400亿投资中获取1200亿元以上份额。到2020年翻番,外资在我国4800亿动车组投资中获取2400亿元以上份额。
高“国产化率”大放“卫星”的同时,我们得不到真实的数据,被高“国产化率”的表象所迷惑,反而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原科技部离休干部金履忠的一份研究发现,被“我国高铁列车国产化率已达到70%”这一数据掩盖的事实是,由我国众多本土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自主研发的“蓝箭”、“先锋”、“中华之星”、“长白山”等型号的高速列车,以及“奥星”、“天梭”等型号的高速电力机车均被束之高阁。
2009~2012四年铁路建设高潮中,控制、信息系统和其它铁路设备的投资超过1万亿元。这吸引了包括迈克菲(McAfee)、阿尔斯通,IBM、英特尔、西门子、华为、研祥等国内外IT巨头纷纷觊觎和掘金中国万亿铁路控制、信息化和其它铁路设备市场,跨国公司通来华投资设厂、成立合资公司、拓展销售渠道等手段,规避“国产化率”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粗略估计外资将占30%左右,获得3000亿以上份额。照此势头,到2020年,外资至少将获得2万亿元以上份额!

%5.1.4 外资与电网项目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十一五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和西电东送工程,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的意见》,《意见》再次强调了“十一五”期间的一些规划,“全面建成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和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初步形成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基本建成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跨国电力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 公司电网投资12150亿元。到2010年,公司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达到38.9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16.4亿千伏安,跨区、跨国输电容量达到8500万千瓦,交换电量达到3800亿千瓦时。”
《意见》同时首次公开明确了特高压电网较为详细的建设规划,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特高压电网全面发展,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核心,联结各大区电网、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网架。到2020年,建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53座,变电容量3.36亿千伏安,线路长度4.45万公里;建成直流输电工程38项,输电容量1.91亿千瓦,线路长度5.23万公里。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达到3.73亿千瓦。电网技术装备和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电网投资3058.6亿元,2008年完成电网投资达2,475亿元,2007年,完成电网投资2130亿元,2006年,完成电网投资1764亿元,2010年,预计完成电网投资2274亿元;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国共计完成电网投资1.17万亿元。
目前,全球输配电企业主要有的ABB、西门子、法国电力(前阿尔斯通)和施耐德、三菱、东芝等,以上6家占全球输配电设备市场份额的40%以上。ABB公司产品几乎占世界总市场份额的18%,在北美占27%的份额;西门子、法国电力和施耐德占有欧洲市场大部分份额;三菱、东芝等占远东市场37%的份额。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已成为外资焦点,ABB、西门子、法国电力、施耐德、3M、伊顿、F&G、杜邦、默勒、三菱、日立、东芝、Hyosung等著名企业,无一例外地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截止2008年底,我国输配电设备外资企业达1314家,总资产1583亿元,占我国输配电设备企业总数的1/5,总资产的1/4以上。
西门子1982年进入中国,1984年为中国建立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2004年12月,西门子宣布向中国输配电领域注资1.2亿元人民币,市场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至今,西门子已在中国建立了约90家公司,61个办事处,业务组织遍及中国,拥有43000名员工,2009财年,西门子在中国销售收入为520亿元,新订单达550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达570亿元,新订单达545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为384亿元。
ABB是全球输配电领域的老大,1979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迄今为止,ABB在中国拥有15300名员工,在60个不同城市服务于30个本地企业和40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2008、2009连续两年,ABB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订单均达300亿元以上,2006年,销售收入为256亿元,订单为233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为170亿元,中国已成为ABB全球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
法国电力1979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在华中国15家合资公司,6家联络处,20个城市共有1万名员工,并设有多家业务机构,包括三峡水电站、大亚湾、岭澳一期和二期、红岩河,以及台山核电站。此外,阿尔斯通还为上海和南京提供1000多辆和450多辆地铁车辆,为香港提供了超过1000辆地铁车辆,为石太客运专线提供电气化设备,并为北京地铁2号线和北京机场快线提供信号系统……
三大企业中国公司人均产值150-200万元,为国内企业3~4倍以上。
2003年,在高端市场(220千伏以上),ABB、西门子、阿尔斯通和东芝-三菱占据了1/3的份额,ABB占高端市场份额的18%、西门子占7%、阿尔斯通占4%、东芝-三菱占2%。中端主要是三菱-东芝和施耐德的进口产品,低端品牌施耐德和ABB分而治之,各占18%,其余是国内输配电企业。
2008年,外资在华输配电设备企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利润200亿元以上。
表5.8 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07年与08年变压器中标比例对比情况表
2007年中标比例 2008年中标比例
特变电工 20.27% ABB 18.91%
ABB 19.98% 常州东芝 10.65%
常州东芝 9.67% 特变电工 10.07%
西电 8.79% 西门子 8.76%
天威保变 7.72% 西电 7.33%
山东电力设备厂 5.61% 广州维奥伊林 5.80%
西门子 5.15% 上海阿海珐 4.92%
广州维奥伊林 3.78% 泰安泰山 4.75%
江苏华鹏 2.57% 江苏华鹏 4.59%
上海阿海珐 2.33% 山东电力设备厂 4.40%
葫芦岛电力设备厂 2.04% 葫芦岛电力设备厂 3.78%
泰安泰山 2.02% 天威保变 2.90%
其他 10.07% 其他 13.10%
表5.9 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07年与08年断路器中标比例对比情况表
2007年中标比例 2008年中标比例
ABB 27.39% 平高电气 26.04%
苏州阿海珐 22.01% ABB 25.40%
平高电气 17.37% 苏州阿海珐 17.25%
杭州西门子 17.14% 西电 16.77%
西电 9.57% 杭州西门子 4.79%
西开 3.42% 新东北电气 4.79%
山东泰开 2.01% 西开 3.19%
新东北电气 0.87% 山东泰开 1.76%
安徽意通 0.23%
表5.10 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07年与08年隔离开关中标比例对比情况表
2007年中标比例 2008年中标比例
湖南长高 30.50% 杭州西门子 16.40%
江苏如高 26.27% 新东北电气 13.18%
山东泰开 9.33% 无锡恒驰 10.97%
新东北电气 9.01% 湖南长高 10.26%
西电 8.23% 山东泰开 8.22%
平高电气 6.09% 湖南湘能 8.01%
无锡恒驰 4.91% ABB 6.80%
杭州西门子 2.49% 平高电气 6.26%
泰州苏源泰事达 1.11% 江苏如高 4.84%
北京华美煜力 0.72% 北京华美煜力 4.51%
其他 1.31% 其他 10.55%
表5.11 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市场份额(组合电器550KV)情况表
公司名称 2006年市场份额 2007年市场份额 2008年市场份额
平高东芝 35% 22% 40%
新东北电 13% 30% 20%
西开 13% 22% 20%
三菱电机 19% 17% 20%
山东鲁能 19% 9% /
表5.12 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市场份额(组合电器252KV)情况表
公司名称 2006年市场份额 2007年市场份额 2008年市场份额
平高东芝 6% 5% 5%
平高电气 20% 23% 28%
新东北电 16% 20% 24%
西开 22% 23% 20%
山东鲁能 12% 7% 4%
山东泰开 12% 16% 9%
其他 12% 6% 11%
资料来源:2009-2012年中国输电设备行业投资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中经天纵,2007年为前8次招标数据
上表可以看出,在国网公司输配电设备集中招标中,变压器外资占30%-40%的市场份额,断路器外资占45%-50%的份额,08年隔离开关占23%的份额,550KV组合电器设备占40%-60%的份额。
2010到2020年10年间,我国新增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达到2.88亿KW,全国新增发电容量约7~8亿千瓦,普通输配电设备约占5000~6000亿元,外资普通输配电设备份额约为3000亿元。
此外,2009年5月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26个省市开展了21类共228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建设,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智能电网投资15.15亿元。初步估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投资约为5000~6000亿元。施耐德受智能电网“巨大商机”吸引,今年5月将其亚太区总部同中国区总部迁入北京望京科技园,7月16日,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低调赴国家电网公司,详细了解智能电网、特高压科研及工程建设情况,并就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法能源问题展开会谈,探讨合作机会。
另外,据专家预计,到2020年,特高压及跨区电网的输送容量将为2.1亿KW,其中800KW直流约5600KW,另外约1.5亿KW由交流构成,到2020年特高压交流加直流的设备市场一共是4060亿元,其中交流为2560亿元,直流为1500亿元。
在特高压电网建设领域,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特高压设备要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国内生产,“除部分关键技术可由外方提供支持外,不允许外资及其控股的合资企业参与设备的研制和投标”。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国产化路线,全力支持设备国产化。
不过,西门子、阿海珐、ABB、GE等跨国公司正在不约而同地谋求通过与我国本土企业合资、合作,以提高其在中国电力市场的份额。2009年3月31日,ABB宣布重庆特高压试验中心正式落成,投资2000万美元,拥有800KV特高压直流变压器技术;2009年4月1日,西门子在武汉的变压器厂正式开业,投资达2000万欧元。5月6日,阿海珐输配电公司与上海电气第二家合资公司在武汉竣工投产。与此同时,由上海电气和阿海珐输配电公司合资的上海临港变压器厂也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内建成,此外,ABB、东芝、西门子还与西开、平高、沈高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方案的技术、商务细节落实。2009年12月,西门子与南方电网共同将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营,送电距离超过1400公里,ABB已向西安西电提供1100千伏交流特高压套管,用于1000KV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国网宣布,此条线路国产化率已达90%,总规模约2500亿元的特高压输电设备市场(设备占电网总投资的60%左右),最大可能全部由国内企业分享。[30]
此外,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滨海新区、西部大开发、公路网、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等等……,外资都有不同形势、不同程度上的参与。
京沪高速铁路投资2200亿元,我国力争国产化率达70%,外资采购订单660亿元以上。
国产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投资2200亿元,力争国产化率达30%以上,外资采购订单1500亿元以上。
曹妃甸开发区投资2300亿元,项目总体设备国产化率占总价值的67%以上,项目总体设备占总投资20%以上,外资采购订单150亿元以上……
综上所述,今后10年,外资将在国家23万亿的基建及各种计划中,将获得至少6万亿以上的市场份额,折合9000亿美元,由于外资“把控”的基建项目中所谓的“关键”“先进技术”,用极少的“成本”就能生产或建成“昂贵”的产品和项目,利润丰厚,外资利润至少在3000~5000亿美元以上……

  • ldxc (2011-3-05 10:04:58)

5.1.5 各省经济刺激计划
我们再来看看各省的的“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年底以来,大型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以后,各地政府纷纷扩大基建,也抛出总量高达20万亿天文数字的刺激计划。
表5.13 各省刺激经济计划投资近20万亿一览表
各省扩大内需投资计划
区域 省份 公布时间 投资金额 投资重点
西北区(6省)
投资额约3.31万亿 陕西 11月13日 1.7万亿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省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等
内蒙古 11月11日 未来两年投资1.5万亿 加快水利、民生和大型产业基地建设
新疆 11月24日 逾1000亿 加速提升与外省、口岸通道运输能力和线路质量
宁夏 11月19日 完成投资52亿(已发布部分) 到2012年底计划所有建制村通油路,建设里程8500公里
甘肃 11月24日 今年完成13亿投资(已公布部分) 用于国家电网系统中西部城农网建设与改造
青海 11月24日 6040万(已经下拨扶持企业) 明年新增财力进一步向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社会建设倾斜
西南区(5省)
投资额约6.32万亿 四川 11月12日 未来3年内投资3万亿以上,2009年投资1.2万亿 重点首先是解决群众的住房,以及围绕生活方面的供水、供电、通路、通邮、通广播电视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的恢复重建
云南 11月14日 5年将投资3万亿左右 包括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和石油炼化工程,新建云桂、丽香铁路等大型项目
重庆 11月10日 未来5年内投资3000亿 1000亿用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1000亿用作城市服务功能完善
西藏 11月18日 新增财政将支出170亿 主要用于加快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贵州 11月16日 将投资33亿(省内扩大内需政策安排部署工作会提到的金额) 力争到2011年解决27.4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华南区(3省)
投资额约4400亿 海南 11月18日 2009-2011年投资2400亿左右 覆盖农业、新型工业、旅游房地产、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
广东 11月12日 今明两年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00亿,带动社会投资2.3万亿 主要包括珠三角轨道交通和武广客运线
广西 11月11日 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年底投资1000亿 明年交通建设投275亿,今年剩余时间内增加777.94亿投资
东北区(3省)
投资额1.86万亿 辽宁 11月12日 总投资1.3万亿 主要用于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新建1000公里高速公路
吉林 11月13日 未来几年内投资4000亿 主要用于加快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东部铁路通道、机场改扩建等
黑龙江 11月15日 投资额将达1600亿 900亿用于全省的公路建设,700亿用于粮食作物增产
华北区(4省)
投资额约1.4万亿 山西 11月19日 到2010年底,投入6000多亿 集中投资铁路、公路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提升
北京 11月12日 今明两年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至1500亿,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 明年预计新建住房2830万平方米;未来两年建成轨道交通100公里
河北 11月11日 总投资5889亿 粮食安全、农村民生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
天津 11月13日 今年投资1000亿 发展优势工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大围海造陆投入;加大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投入
华东区(6省)投资额约1.316万亿 安徽 11月17日 投资3890亿 铁路、公路和桥梁建设项目达40多项
浙江 11月13日 投资3500亿 公路、能源等项目建设
江苏 11月13日 投资3000亿 今年新增廉租房1.2万套
福建 11月14日 700亿以上 主要用于铁路、核电站建设
上海 11月14日 至2010年投资1600亿,带动社会投资1.1万亿 主要用于轨道交通、跨区域主次干线等
山东 11月12日 今后3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70亿 投资项目涵盖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现代制造业等领域
华中区(4省)
投资额约2.6万亿 河南 11月14日 从今年11月份到明年底投资1.2万亿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包括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八大领域
湖北 11月12日 未来五年将投资9000亿 铁路建设2700亿;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总规模达5272亿
湖南 11月17日 今明两年投资2700亿 今年开工18条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明年开工18条
江西 11月12日 今明两年投资1862亿 明年上半年600亿建设交通项目,能源建设250亿,民生工程等312亿
资料来源:星岛环球网,2008年11月27日
我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将会有多少财富被外资收入囊中!
2010年,湖北省居然抛出12万亿元的“史无前例举世无双超级大卫星”,难道全国人民26万亿元银行储蓄的一半,就投到你湖北的土地上,换来些钢筋混凝土,换来些中看不中用的地方官员的“政绩”?
地方政府数年内举债12万亿,平摊到湖北老百姓身上每人负债20万,掘地三尺搜刮民财,也只能肥了外资、某些政府官员、各级承包商……于经济发展毫无益处,反而摧毁了经济!
由于各种项目纷纷上马,09年在土地转让收入高达1.5万亿以上,中央财政收入4万亿,地方财政收入6万亿的大好情况下,地方政府负债从08年底的4万亿猛然翻番,猛增到8万亿元。
5.1.6 大规模基建对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国债为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为8万亿元,铁道部负债超万亿,国家电网公司负债超万亿。
“基建计划”规划中,国家20万亿,地方20万亿,湖北12万亿,总计52万亿,正好是建国以来,中国居民和老百姓辛苦60年银行存款的两倍,摊到14亿居民和百姓头上,每人凭空多出负债4万元人民币!
西部那些4000万年收入不足1000元,每天生活费0.8元的贫困人口,为这些钢筋混凝土疙瘩不吃不喝,还债40年?
我们勒紧裤带,掏空腰包,用现在十七万亿的负债,未来五十二万亿的负债,总计70万亿的负债,源源不断地在为外资、部分贪腐官员和部分无良承包商输血。
这些用于基建的钱,从哪里来?
不要指望中央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较为紧张,入不敷出,不要指望地方财政来还债,地方政府财政同样紧张,同样入不敷出;最后只剩下唯一的可能——印钞后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后果,将52万亿基建成本全部转嫁到居民和老百姓头上!
表5.14 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表
单位:亿元
项  目 预算数 调整
预算数 决算数 决算数为调整预算数的% 决算数为上年决算数的%
一般公共服务 9910.37 9910.37 9795.92 98.8 115.1
外交 269.76 269.76 240.72 89.2 111.8
国防 4177.69 4177.69 4178.76 100.0 117.5
公共安全(武装警察、公安) 4097.41 4097.41 4059.76 99.1 116.5
教育 9081.95 9081.95 9010.21 99.2 126.5
科学技术 2152.82 2152.82 2129.21 98.9 119.4
文化体育与传媒 1072.64 1072.64 1095.74 102.2 121.9
社会保障和就业 6684.33 6684.33 6804.29 101.8 124.9
医疗卫生 2499.06 2499.06 2757.04 110.3 138.5
环境保护 1281.70 1281.70 1451.36 113.2 145.7
城乡社区事务 4100.47 4100.47 4206.14 102.6 129.6
农林水事务 4288.87 4288.87 4544.01 105.9 133.5
交通运输 2018.43 2018.43 2354.00 116.6 122.9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5495.04 5495.04 6226.37 113.3 146.2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600.00 798.34 133.1  
其他支出 3655.46 3655.46 2940.79 80.4 99.6
全国财政支出 60786.00 61386.00 62592.66 102.0 125.7
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92.00   18.6
资料来源:国家财政部网站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每年大规模的财政收入,维持政府和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转,已是入不敷出,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安全、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环保、灾后重建……四处都是要钱的窟窿,对于指望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援庞大无比的基建规模,杯水车薪,力不从心,纯粹无从谈起……
按照2006年1月1日实施《公务员法》的界定,中国公务员是通常所说的“党政干部”,包括 “党、政、群”三大领域,即国家行政机关干部(近650万人)、党派机关专职干部和主要人民团体的专职干部之和,近三年规模约为1100万人。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①“干部”,是个身份概念,主要指“党、政、军,企、事、群”这六大领域,也即党政军、人民团体和公有制事业企业单位工作的所有脑力劳动者,约为3600万人;②“财政供养人员”,包括了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两者的工勤人员和退休人员、农村部分领补助的村组干部,目前规模约为5000多万人。[30]
每人每月2000~4000元薪水,取平均数,每人每年4万元,光工资支出一项,成本就在2万亿以上,另外,公车、公款“招待”、公费旅游等三公消费,每年支出也在1.5万亿~2万亿左右,以上两项,高达4万亿元,不包括地方小金库、各种隐形收入等,所以,每年中央和地方10万亿以上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花,中央和地方为养活这5000多万人,财政收入永远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地……
国家“经济”发展好了,财政收入多了,这5000多万人挥霍和奢侈生活的本钱就大,财政收入少了,这5000多万人挥霍和奢侈生活的余地就小些……
所以,财政收入和大规模“基建”是他们的“命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经济“刺激”计划和大规模“基建”,是他们充分施展捞钱“才华”资本外逃和奢侈消费的舞台,一旦紧缩点,牵动他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反对”声音马上蛙声一片!……各位想想,5000多万只青蛙共鸣,场面是何等地壮观?因为他们部分人的美国干爹,在大洋彼岸为他们的儿子或亲戚准备好了房产或信用卡……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10多万亿的财政收入,全是民脂民膏,居民和老百姓每年的收入,不过区区8.55万亿元,这8.55万亿元,通过消费,仍然流回外资腰包,此外还要背负着上缴10多万亿的税收的重担,来供养这5000多万人任意挥霍!
一旦财政“收入”和“基建”少了,这些青蛙们便怨声载道,抱怨声音不绝于耳……怂恿和站出来第一个反对为居民百姓减赋和收缩“基建”规模的,必定是这5000多万只青蛙!!!
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呈现出完美的抛物线上升状态!


QQ截图未命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