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敏视频:趵突观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7:14:48

       阔别泉城十载,重返趵突泉。

       镜头里的光影,依稀回到从前。

       难道只为了那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也许因为每次都是从北京出发,中午到的济南,下午迫不及待来趵突泉的缘故。所以光影总停留在一个方向,它们都没有变。

       第一个印象就是水清澈了很多。其实即使在十年前,趵突泉水量就已经不小。也许停留在大家印象中的几乎都是一个概念,趵突泉还有泉水吗?其实不然。经过集中整治,趵突泉附近的工业早已搬迁,附近的地下水采水量减小。经过这样的局部的治理,像趵突泉这样的小环境就能得到治理。泉城的空气似乎比以前更干净,趵突泉的泉水更清澈了。

位于南大殿外墙的花格透窗

       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上图是娥英祠外墙上的花格透窗,颇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典雅。

       娥英祠,乃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北魏邮道元《水经注》有过记载:“历城有泺水,俗谓之娥英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趵突泉又名泺源,来源于此。

       唯一遗憾的是同行的泉城人似乎并不了解泉城与娥皇女英的渊源。尽管在济南的几天,路过的新房产广告有不少“舜城”的项目,但是这一典故也许对于泉城人来说太过遥远。

       诗情画意的趵突泉,倾倒了历代无数名人,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咏泉佳作。乾隆康熙也曾题诗刻石。
       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衬托出趵突泉的身价。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第一泉”石刻和“趵突泉”石碑,均出自明清名家之手。



       这些可爱的石兽应当是泉水的守护神吧,不过我没有导游,也无从知道他们的尊姓大名。只能在这里留个小影了。

       传说中的“镇水兽”——龙的一种,以镇伏桀骜不逊的桥下“水怪”。还有一种叫螭,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在桥上则用刻在栏板柱头或拱券龙门石上。石桥上较常见。不过,趵突泉边的水兽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趵突泉公园里的泉眼很多,花墙子泉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眼泉。泉水也很小,但其典雅的造型、优美的名字却吸引了我的目光。满墙的凌霄花因临泉而繁茂,泉因有花的装饰而提升品位。

       据济南市“名泉简介”: 花墙子泉原位于花墙子街87号院内,因街而得名,属趵突泉泉群。 换句话说,花墙子泉曾经只是个不太出名的小泉,水量并不太大,因为沾了街名的名气,尤其因为是花墙子街名称仅存的称谓而令济南人十分难忘。

       花墙子街是老济南泉城特色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已经消失不见了。引用网络媒体上关于花墙子街的一段描述:“谈到花墙子街,老人一阵唏嘘:老花墙子街北接剪子巷,南接青龙街口,当年青石板铺路,石缝里流水,人们进出家门趟水而行,妇女就在街边小溪洗衣,真乃水乡风韵。此街与趵突泉‘三股水’隔墙相望,人在街上走,可听到趵突泉如雷轰鸣。”

       令济南人还能够忆起花墙子街的,只有花墙子泉了。一度被填压掉的花墙子泉,被重新整理出来,随着趵突泉公园范围面积扩大,把花墙子泉圈了进来,像是个文物的陈列一样,得以留存。对比于趵突泉里诸多可以远观近玩的系列名泉来说,她还是不算起眼,泉也不温不火的。只因承载了一段历史的繁荣,总是有人去仔细探究。


       时值佳节,院内游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池中的泉水也汩汩涌动,与岸上的游人相映成趣。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

       趵突泉有这样壮观的场景,与近年来济南市的治理有着密切关系。十余年来,为把泉水留住,济南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关闭了城区自备水井;搞好泉水补给地南部山区的绿化,涵养水源;上调自来水价格,进一步提高市民节水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正常降雨条件下泉水的常年喷涌。

       据记载,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趵突泉曾有干涸现象。解放后,从1972年开始,便时常出现停涌情况,并且复涌水位年年增高。1976年,趵突泉开始出现季节性停喷,但都是春旱时节停,雨季来临后复涌,没有连续停喷超过一年的记录。

       直到1986年,自5月份停喷延续到1987年8月26日水位达到26.50米复喷,停喷时间长达15个月。

       1999年3月14日停喷,持续到2001年9月17日水位达到26.98米复喷,停喷期时间最长,长达926天。

        2002年3月6日,趵突泉再次停喷,持续到2003年9月6日水位达到27.01米复喷,停喷时间长达548天。此次复涌后截至目前,趵突泉实现了持续喷涌7周年,创下了自1976年出现季节性停喷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记录。 



       趵突泉公园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堂、亭、庑参差错落。

       位于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代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阔别泉城十载,重返趵突泉。

       镜头里的光影,依稀回到从前。

       难道只为了那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也许因为每次都是从北京出发,中午到的济南,下午迫不及待来趵突泉的缘故。所以光影总停留在一个方向,它们都没有变。

       第一个印象就是水清澈了很多。其实即使在十年前,趵突泉水量就已经不小。也许停留在大家印象中的几乎都是一个概念,趵突泉还有泉水吗?其实不然。经过集中整治,趵突泉附近的工业早已搬迁,附近的地下水采水量减小。经过这样的局部的治理,像趵突泉这样的小环境就能得到治理。泉城的空气似乎比以前更干净,趵突泉的泉水更清澈了。

位于南大殿外墙的花格透窗

       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上图是娥英祠外墙上的花格透窗,颇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典雅。

       娥英祠,乃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北魏邮道元《水经注》有过记载:“历城有泺水,俗谓之娥英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趵突泉又名泺源,来源于此。

       唯一遗憾的是同行的泉城人似乎并不了解泉城与娥皇女英的渊源。尽管在济南的几天,路过的新房产广告有不少“舜城”的项目,但是这一典故也许对于泉城人来说太过遥远。

       诗情画意的趵突泉,倾倒了历代无数名人,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咏泉佳作。乾隆康熙也曾题诗刻石。
       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衬托出趵突泉的身价。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第一泉”石刻和“趵突泉”石碑,均出自明清名家之手。



       这些可爱的石兽应当是泉水的守护神吧,不过我没有导游,也无从知道他们的尊姓大名。只能在这里留个小影了。

       传说中的“镇水兽”——龙的一种,以镇伏桀骜不逊的桥下“水怪”。还有一种叫螭,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在桥上则用刻在栏板柱头或拱券龙门石上。石桥上较常见。不过,趵突泉边的水兽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趵突泉公园里的泉眼很多,花墙子泉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眼泉。泉水也很小,但其典雅的造型、优美的名字却吸引了我的目光。满墙的凌霄花因临泉而繁茂,泉因有花的装饰而提升品位。

       据济南市“名泉简介”: 花墙子泉原位于花墙子街87号院内,因街而得名,属趵突泉泉群。 换句话说,花墙子泉曾经只是个不太出名的小泉,水量并不太大,因为沾了街名的名气,尤其因为是花墙子街名称仅存的称谓而令济南人十分难忘。

       花墙子街是老济南泉城特色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已经消失不见了。引用网络媒体上关于花墙子街的一段描述:“谈到花墙子街,老人一阵唏嘘:老花墙子街北接剪子巷,南接青龙街口,当年青石板铺路,石缝里流水,人们进出家门趟水而行,妇女就在街边小溪洗衣,真乃水乡风韵。此街与趵突泉‘三股水’隔墙相望,人在街上走,可听到趵突泉如雷轰鸣。”

       令济南人还能够忆起花墙子街的,只有花墙子泉了。一度被填压掉的花墙子泉,被重新整理出来,随着趵突泉公园范围面积扩大,把花墙子泉圈了进来,像是个文物的陈列一样,得以留存。对比于趵突泉里诸多可以远观近玩的系列名泉来说,她还是不算起眼,泉也不温不火的。只因承载了一段历史的繁荣,总是有人去仔细探究。


       时值佳节,院内游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池中的泉水也汩汩涌动,与岸上的游人相映成趣。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

       趵突泉有这样壮观的场景,与近年来济南市的治理有着密切关系。十余年来,为把泉水留住,济南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关闭了城区自备水井;搞好泉水补给地南部山区的绿化,涵养水源;上调自来水价格,进一步提高市民节水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正常降雨条件下泉水的常年喷涌。

       据记载,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趵突泉曾有干涸现象。解放后,从1972年开始,便时常出现停涌情况,并且复涌水位年年增高。1976年,趵突泉开始出现季节性停喷,但都是春旱时节停,雨季来临后复涌,没有连续停喷超过一年的记录。

       直到1986年,自5月份停喷延续到1987年8月26日水位达到26.50米复喷,停喷时间长达15个月。

       1999年3月14日停喷,持续到2001年9月17日水位达到26.98米复喷,停喷期时间最长,长达926天。

        2002年3月6日,趵突泉再次停喷,持续到2003年9月6日水位达到27.01米复喷,停喷时间长达548天。此次复涌后截至目前,趵突泉实现了持续喷涌7周年,创下了自1976年出现季节性停喷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记录。 



       趵突泉公园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堂、亭、庑参差错落。

       位于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代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