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观后感:寄语新生:名校长正关注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8:12:44

寄语新生:名校长正关注什么

2011年09月20日 10: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家要有做学问的准备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大家要有做学问的准备,要为“学问”而不要为“学位”。要立下追求真理、创造新知的志向,要牢记“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更加重视。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和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在201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本科教育对于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非常重要,因为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知识和工作技能,为各行各业准备了大学毕业生;但要培养具有更高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进而确保一个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智力领先地位,则要依靠研究生教育。可以说,一个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今天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取胜,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将是重要的支柱。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比如,同学们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不少,但论文的思想原创性、学术引领性还远远不够,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回应也不够;学校的科研活动和研究项目虽然不少,但倡导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以及热爱学术、宽容失败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家在探索有重大科学和社会意义的、未知的或全新领域的课题时,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还不足,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各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天,我觉得最需要提醒大家思考的事情,是树立学术理想。

  学术理想,是一种对学术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有理想才会勇于追求、敢于批判,才会有热情、有兴趣,才会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私无畏的付出。大家要有做学问的准备,要为“学问”而不要为“学位”。要立下追求真理、创造新知的志向,敢于探索未知的、重大的和困难的题目,并为此付出精力和心血。

  树立学术理想,还要有正确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严谨”和“诚信”。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是清华人的传统。学界泰斗季羡林学长,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精通梵文的学者,但每当有人请他题写梵文时,他总是让人家把要求先留下来,自己核对字典后再题写。

  在一代代清华人的努力和坚持下,清华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但近些年来,由于社会上浮躁和急功近利氛围的影响,个别研究生迷失了方向,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或学术失范的行为。这些案例数量虽然很少,但对学校声誉的破坏是严重的,对个人的学术前途甚至人生道路造成的影响更是无可挽回的。个别研究生就因为学位论文存在抄袭,而被撤销了学位。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牢记“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切实重视和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启学术生涯和人生之路的新篇章。此时此刻,我送给大家的就是这样两句话──树立学术理想,恪守学术道德。期望同学们继承清华优良传统,以自己的正直、智慧和勤奋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自作者在清华大学201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警惕集体功利主义心态

  复旦大学校长 杨玉娘

  功利主义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

  昨晚,我读了学生在网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激发了我的思想,促使我大幅度修改了原来的讲话稿,因为我觉得学生们都说得很好。

  一位新生在人人网上写了一篇日志,在这篇日志里,这位同学说,在她还没踏进大学门槛的时候,就有人跟她普及如何混进学生会、如何讨领导欢心的“大学官场风云”,她也不清楚大学是不是填鸭式教育体制最后一道检疫机构,她害怕自己的独立性因为“妥协”而被无情地吞没。我非常欣赏她在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保持着一份冷静和警觉。她的担心正是当前我们大学的问题。

  我还读到一位今年二年级的同学写给新同学的一文——“我和复旦”。他对复旦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也有热情的赞美。他说:“不要对大学抱有多大的幻想,这里有的老师上课也会很无聊,这里的制度会让你感慨腐败已经深入这个滋养精神的殿堂……大学经不起你们太美丽的希望。”

  如果大家关心高等教育,一定已经看到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有很多的质疑,近年来也有许多中学生选择放弃高考出国读书。他们用“脚”来表达对高等教育的不满。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和预期,责任当然在学校。大学的问题,绝非仅仅是过于强调科研忽视教学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更重要的是面对各种压力和竞争产生的功利主义心态。有时,甚至是一种集体的功利主义心态。这种功利主义心态也许会带来学校某些“数据”和“规模”的增长,但其必然侵蚀大学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

  当前的大学,包括整个社会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精神和价值的迷失。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中国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我们精神和思想上的困惑,大学没有责任吗?大学不仅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人文关怀和理性精神的专业人才,大学还应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为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社会提供清澈的思想和理性的思考。我校文史研究院葛兆光教授的新书《宅兹中国——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叙述》就是这样的一种努力。我校物理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迅教授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他自己撰写的对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身”。这就是复旦人的情怀!如果你们与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接触,就会发现,在复旦,有很多人沉浸在探索真理的愉悦之中。用前面这位二年级的同学的话来说,就是:“这里尽管不完美,却仍然有让你欣赏不已的东西,仍然有许多吸引你的东西。这里注定是你成长的重要一站……你还是会喜欢上这里的。”因为,复旦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学者和学子。

  当然,在现实中,你们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选课攻略,告诉你们如何才能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高的绩点。但正如有位同学所说:“拎高GPA(平均成绩点数)却没有学到东西的人,是最可悲的。”那位二年级的同学也说:“或许我们早就忘了自己来大学是为了什么,只是想着好的成绩可以让以后出国、保研或者找工作更加有利。这就是复旦的可悲之处。不,这是当代中国大学的可悲之处。”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深刻。

  罗琳(Rowling),这个名字,我相信你们都比我熟悉。她的小说《哈利波特》中充满了梦。2008年,她受邀参加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她说,“如果给我一个时间机器,我会告诉年轻时的自己,生活不是拥有的物品与成就的清单,你们的资格证书、简历,都不能等价于你们的生活。”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依据自己内心的追求,决定自己前进的路程,并承担责任。此外,她更希望同学们可以设身处地思他人所思、想他人所想,不要对与自身无关的苦难关上思维和心灵的大门,她引用古希腊作家普卢塔克的话说,我们在内心的所得,将改变外界的现实。内心的修炼,才是大学4年生活中对你们最为重要的事情。

  (摘自作者在复旦大学2011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以“内修”而求“外治”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

  在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里,可以用科学的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尊重权威、质疑权威、批判权威;可以摆脱现实功利,追求理想愿景。

  历经十余年寒窗苦读,曾经的焦虑、困惑甚至迷茫也许早已淡然,你们满怀喜悦,憧憬着走进了求是校园。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起点、新目标,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之时,你们可曾问过自己,你们一心向往的大学,将到底给你们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创造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阐述了为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革旧图新,最终达到完善的境界。这本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还给我们指出了大学作为“学之大者”所具有的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路径,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古人“内圣外王”的思想和“经世致用”的追求中,我们可以领会和领悟出一些大学的功能。在大学,我们可以修养品性,坚定志向,端正意念,获得知识,以“内修”而求“外治”,通过精神境界的丰富与提升,增强自己引领社会、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信心和能力。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创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最早的大学。这类西方大学具有学术自由、院校自治、通识教育、批判思维的办学传统和理念,以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最高理想,注重超越现实的价值追求。著名哲学家康德是这样诠释大学的:“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因此,大学曾一度被人们称为超越现实的“象牙之塔”,独立、自治、民主、自由和批判精神已成为现代大学坚守的价值观念。

  在这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依归的学术殿堂里,同学们可以以理性的态度和感性的情怀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用科学的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尊重权威、质疑权威、批判权威;可以摆脱现实功利,追求理想愿景,成为“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的保有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浙江大学校歌的开篇之句,在我看来,这不仅描绘了“大学之大”,更阐释了浙大办学贯通中西传统与精神的品质。浙大从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延革至今,继承了中国古代“大学”理想。而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竺可桢老校长,则赋予浙江大学“求是”的灵魂。独特的大学文化渊源,造就了浙大丰富而深邃的“求是创新”精神。

  “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这十六字方针是今天浙大的教育理念,也是浙大精神和办学思想在人才培养上的实践之魂。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以“树我邦国、天下来同”的气魄,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之中。

  同学们,作家老舍先生说过,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是大学生活那一段,因为它是清醒的、意识的、生动的、努力向上的生活。今天,大学之路已在你们脚下,祝愿大家在努力向上时不断感悟大学之真谛,为自己创造更加灿烂的青春和未来!

  (摘自作者在浙江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把握好人生新的起点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

  大学有你们从未体验过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其教育模式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大学为你们开启了通往真正意义上的求知的大门。

  同学们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沉重,迎来重新开始的轻松,过去的求学之路已成为你们人生中留下的一段足迹。新的大学生活的开始是同学们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足和缺点,反省过去曾经有过的那些幼稚的举动,重新塑造自己的最好时机。

  昔日的同窗现已为新的大学同学所替代,你们将有4年或更长的时间朝夕相处,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是你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无论班上同学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贫是富,大家彼此都要平等相待;每个同学的性格和习惯不可能完全一样,要学会尊重他人;用真诚和善良与同学相处,为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同学们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父母出门远行,这种变化需要你和家人共同来适应。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学业有成,但在父母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你们要用实际的行动,告诉自己的父母:我已经长大,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孩子,而是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大学生。过去你们是在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下成长,现在应该学会如何像以前父母呵护自己那样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有时无法表达的思念和亲情。

  大学有你们从未体验过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不同专业和年级之间的同学可以交流,你们能够与学术大师对话和切磋,也会有更多的时间仰望星空,自由遐想。大学学习生活的精彩、美妙和优雅之处都融入在这些互动交流、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之中,经历愈多,收获愈多,你们就能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你们在这里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将接受公民教育、人格养成,培养自己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并通过学习传承人类知识文明的积淀、探索科学的奥秘,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决定自己今后命运所必需的思想﹑判断力﹑人文情怀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的技能。可以说,大学为你们开启了通往真正意义上的求知的大门。

  另外,网络使大学校园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它已是社会各种文化和意识的汇集地,流行文化的前沿地。同学们要学会比较与鉴别,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遇事不可随波逐流。

  大学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因此,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你对知识、对世界有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学习和创造,去享受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养自己学习以外的其他兴趣和特长。努力去做到这些,你的大学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你的精神、灵魂才会有一个聪慧和健全的载体。

  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演讲中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一句励其志﹑明其行的人生赠言。让我们怀着一颗虚怀若谷的心,虚心地去学习一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本文摘自作者致西安交通大学2011级新同学的寄语,内容有删节,原文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每位新生。) 



精彩语录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追求“闳约深美”之境

  关于如何在大学阶段做学问、做研究,我想讲讲蔡元培校长的格言。蔡元培先生当年总结了古今中外许多学术大家的共同经历,提出了“闳约深美”的学术境界。“闳”就是知识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人生有限、知识无穷,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以便学有专长;“深”就是钻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百折不回;“美”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我借用蔡元培校长提出的这4个字,就是希望同学们既要融会贯通各个知识领域的内容,又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也最为擅长的一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既要穷本及源地探求新知,又要充分享受学术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将兴趣转化为求学路上的不竭动力,激励我们不断创新。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胸怀天下 勇担责任

  懂得感恩、乐于回报、胸怀天下、勇担责任,这正是今天的大学生最为需要的品质。每一名大学生都不能忘记今天的成功承载着多少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苦心、付出和期望,要为自己的学习、成长负责,也应当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大家今天的努力学习,正是要挑起明天的社会责任,回报那些曾经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一代又一代南大师生用自己的生命历程积淀出属于南大的文化精神。树雄心、立大志,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各行各业的领袖型人才,这是母校对你们最最殷切的期望,也是你们对母校最好的感恩和回报。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向同学们庄严承诺

  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同学们作出5点庄严承诺:第一,我们要恪守师德,诚信为人,严谨为学,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第二,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光大南开品格、弘扬南开精神、坚持南开道路,打造新时期南开特色素质教育,助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第三,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探求服务中国、造福人类的真理,为同学们开拓学术创新的实践平台;第四,我们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为同学们拓展全球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机遇;第五,我们要努力完善各方面的管理服务,尽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所有的南开教职员工,将竭尽全力,助你成功!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提高素养 协同创新

  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必须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相结合,博学广闻、厚积薄发,同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身心健康,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要整合学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导师的指导、团队的合作、同学的帮助、自身的努力下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取得优秀的创新成果。“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希望同学们提高素养、协同创新、知行统一,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汪劲松:学会选择 懂得取舍

  我期待同学们尽快学会如何掌控资源。过去,你也许只有一点点零用钱,没有自己的存折或银行卡;过去,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都由老师和家长全权处理,他们会不时地提醒或督促你——“孩子,念书去”,也许与同学聚会都需要老爸老妈“特批”,听听音乐、上上网都不得不偷偷摸摸;过去,你的书包里通常只有那几门考试需要的课本,很难想象整幢楼的图书和数不清的电子期刊任你挑选。而现在,你会发现自己能接触到和能掌控的资源完全不一样了。同学们,请你学会选择、懂得取舍,因为各种各样的资源丰富得让你意想不到,甚至一时不知所措。在甄别和使用上,关键是要学会理性地分析判断,充分地利用资源里对你成长有用的,智慧地避开那些容易让你迷失方向的。资源的科学使用是幸福,资源的滥用也许就是“灾难”了。

  

 

《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1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