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帕丁森凯蒂:李炳文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举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09:27:31
李炳文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举隅医生在线网 2007-03-05 来源:医生在线李炳文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举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第22卷 名师与高徒
作者:李秀玉
单位:海军总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37
关键词:慢性肾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虚损”、“腰痛”等范畴,以程度不等的蛋白尿、镜下血尿、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疗法。李炳文教授业医30余年,穷究经旨,学贯诸家,且勤于实践,在内外妇儿各科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仅就其治疗慢性肾炎的特色介绍如下:
  1 疏泄风热,培补肾阴
  此法主要用于慢性肾炎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者。李炳文教授经长期实践探索,认为慢性肾炎发病的内因为肾阴亏损,外因为感受风阳之邪。虚之所在,为受邪之所,肾之阴精亏损,风阳之邪乘虚而入,邪客少阴,病由而生。故慢性肾炎过程中多见咽干咽痛、口苦口渴、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舌苔薄黄或少津、寸脉浮大等症。治法强调应培补肾阴,亦着重于疏散风热。前者为治本之法,以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口服,后者为治标之法,常用清宣解毒汤化裁。该方由桑叶、菊花、夏枯草、蝉衣、金银花、连翘、防风、黄芩、荷叶、白茅根、生甘草组成,能疏风清热,兼利膀胱。热象明显者加苦丁茶、败酱草;尿蛋白突出者,重用苦参、五倍子、金樱子;血尿明显者,加大、小蓟或藕节。治本固然重要,然慢性肾炎治标亦断不可少。因感染等因素可导致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或使病情恶化,甚至就此进入尿毒症期,故防止感染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老师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疏风清热确可减少感染机会,起到防传截变,稳定病情的作用,并可望在此基础上促使病情逐渐好转,进而渐趋痊愈。临证之时,凡属病情相对稳定,无肾功不全发生而有风热证候者,皆可以此法为主治之。如王某,男,16岁,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年。3年中,反复上感发热,病情随上感情况波动,每年平均上感发热近10次。就诊时,尿蛋白(++),有红、白细胞少量。老师以培补肾阴、疏散风热法治之,服药1个月后,尿蛋白降至(+),红、白细胞消失,再服药2个月,尿蛋白转阴。服药期间,从未出现过感冒发烧。以后又随访半年,尿检正常。
  2 和解少阳,疏理枢机
  慢性肾炎或因治疗不当,或因将息失宜,或因反复感染等因素,均可使病情进一步向正虚邪实方面转化,而出现水肿、眩晕及小便不利等症。少阳三焦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不利,不能化气行水,则水聚而为肿。此证之治,老师多选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化裁,前方和解少阳枢机,后方利水活血。水肿明显者,可再加五皮饮,以加强利水消肿之功。此外,和解少阳、疏理枢机法还用以治疗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者。此时,脏腑功能衰惫,邪毒积聚,壅滞三焦,气机逆乱,上下格阻而成“关格”。大虚大实交结并存,攻邪则伤正,扶正则滞邪,实属攻补两难。权衡八法,唯和法可行,老师治以小柴胡汤合参芪生脉饮再加黄连、苏叶、大黄等,以和解少阳,益气养阴,并清热、解毒、和胃、通便。其中大黄用量以保持大便通畅,日行1~2次为宜。临床证明,此法多能缓解症状,改善化验指标,从而达到使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的目的。如刘某,女,36岁,患妊娠后肾炎8年,自觉头晕、疲乏、腰痛、失眠,眼睑及下肢反复浮肿,血压偏高,波动于17.3~19.0/11.3~13.0kPa之间,尿蛋白(++)~(+++),偶有管型。就诊前同时服用潘生丁、卡托普利、肾炎康等药物达6种之多,效果欠佳。老师治以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化裁,并停用其他药物。1月后,水肿消失,血压降至正常,症状好转。服药3个月后,尿蛋白减为(+),诸证若失。该病人随访1年余,随访期间,间断服用上述中药,多次尿检,尿蛋白在微量~(+),血压平稳,无明显不适感。
  3 清热凉血,解毒活血
  老师认为,生理情况下,五脏六腑虽皆有阴阳,但就具体脏腑而言,其阴阳绝非均等。如心有阴阳,以阳为主,而肾有阴阳,以阴为主。故病理情况下,慢性肾炎阴虚远较阳虚为多见。阴虚则火旺,故其体内恒有邪热存在。此种阴虚内热体质,若再遇外邪袭扰,极易从阳化热,而致血分蕴热酿毒,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深入病之本脏,则病情更为错综复杂。当务之急,应清热凉血,解毒活血,以防他变。长期应用激素、雷公藤及环磷酰胺等药者,多见此型。此时病人表现为口干咽痛、面赤唇红、齿鼻衄血、舌质红绛、血尿等。老师多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治之,其中犀角代以羚羊角粉或水牛角粉。血尿明显者,合用小蓟饮子;热毒循经上扰,燔灼咽喉而伴咽红咽痛者,酌情合用玄麦甘桔汤或升降散。如张某,男,26岁,慢性肾炎5年,反复应用激素,并曾用环磷酰胺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就诊时尿蛋白(+++),尿蛋白定量3.7g/24h。血压偏高,尿黄短赤,大便不畅,舌质红绛,脉细数。老师治以犀角地黄汤合升降散出入,效果颇佳。1个月后,尿蛋白定量降至1.2g,症状、舌脉好转。以上方加减,继续服药半年,尿蛋白稳定在1.0~1.5g。
  4 清利湿热,健运脾胃
  慢性肾炎属湿热型者,约有两种情况:其一,病变过程中复感外邪,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水聚为患而见面目宣浮或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或黄腻。此时宜宣肺化气行水,老师常治以三仁汤为主化裁。若表证明显者,可合越婢加术汤出入,以宣肺行水、化湿清热。其二,为阴虚火旺、水火失济、水热互结膀胱而出现小便不利、口渴夜甚、小腹胀满等症者,老师习用猪苓汤、茵陈四苓散加六味或左归丸为主化裁,以滋阴清热、利水化湿。慢性肾炎症见肢倦、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等以脾虚为主者,老师多治以参苓白术丸加味。另外,诊治小儿肾炎,应注意消食化积,可以上述诸方合用保和丸,或以保和丸为主加减。脾胃健运,体质增强,则病趋向愈。如杨某,女,10岁,慢性肾炎2年余。患儿身体瘦削,面色萎黄,纳差倦怠,饮食稍不合适,则胃脘作痛,大便溏泻。尿蛋白(+)~(++),红、白细胞各5~10个。老师以参苓白术散、保和丸合方,治疗3个月,患儿食欲好转,面色转佳,体质亦逐渐强壮,尿蛋白亦消失,仅偶见红、白细胞。
  总之,滋阴清热、凉血除湿、疏风活血等为老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多年宝贵临床经验的总结。临证之时诸法可分别应用,亦可视具体病情变化,数法合用,贵在灵活变通。
  作者简介:李炳文,男,河北省任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军中医学会会长,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人民军医》特约编审等职。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主编、编审、编写《中医临床大全》等学术专著12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医师承制导师之一。
  李秀玉女,37岁,主治医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1996年被选为中医师承制学员。
收稿日期:199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