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e harper为何分手:教育的希望在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6:05:10
教育的希望在课堂作者:李炳亭

几年来《中国教师报》是以课改形象示人的,甚至有读者称我们为“中国课改报”。

之所以选择课改,原因不复杂,因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丢了“主阵地”有可能就丢了教育的一切!我甚至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问题或许就是课堂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去解决。

而课堂的决定者是教师!当教师决定者课堂的形态时,我们就只能去呼唤具有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则为“新教师”。新教师总群数量的多少将决定者课改最终的成败。什么样的是新教师?记得我曾经讲过。新教师必须过“三观”,树立教育即人学的教育观;一切的教服务于学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用这样的“三观”来审视课堂,则能够判断什么样才是“新课堂”。新课堂一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张扬着人性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能实现师生相长的课堂。有新教师才可以有新课堂!那么,当下教育的最大考验,其实就取决着我们的教师们能不能、敢不敢向新教师、新角色转变,如果我们依然拒绝或者坚守着旧课堂,口里却唱着“学生主体”,那我们的教育就看不到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课改已成为教育人普遍的共识。有人说,改,难免出问题,但不改,注定是死路一条,这话听起来似乎耸人听闻,但却表明了我们教育人的气魄和决心,中国教育是前途光明的。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课改学校,我看到了课改带给教育的巨变。对于学校而言,我一向以为,做教育其实就是抓课堂,并且围绕着课堂来建构两个“新关系”,即以学凭教的教学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新教师决定着新课堂,“新关系”决定着新学校乃至于新教育。

当然,教育并非越新越好,什么新,都必须是基于儿童的,都必须从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出发,都必须满足儿童的兴趣、爱好、天性,都必须变控制和囚禁为自然和自由,都必须让学习和成长变成“狂欢”,都必须是不以知识为目的,教育如果单纯为了知识传授,那无异于是在培养两条腿的书橱。

立足“三新”,这是《中国教师报》的办报目标,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关注这三个基本概念,让我们一起去行动起来,做力行的教育,用行动去解读和阐释这三个概念,真正让中国教育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发生改变!

当我们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时,我很愿意说,教育的希望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