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和董至成:苏州狮子林匾联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21:48:25

云林逸韵


    译意:元代画家倪云林超众脱俗潇洒风流。
    作者:顾廷龙。
简析:倪瓒(1301—1374),初名瑛,又名懒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元无锡人。元末卖去田庐,寄情山水,人称“倪迂”。画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芩之景,以简取胜,意境萧条淡泊,自谓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傲骨风姿为元代士大夫文人的代表。明洪武六年(1373),他过狮子林的时候,应如海方丈之请,为狮子林作图、诗各一。诗为五言:“密竹鸟啼邃,清池云影闲。茗雪炉烟袅,松雨石苔斑。心情境恒寂,何必居在山。穷途有行旅,日暮不知还。”云林画狮子林图卷时,惟则、中峰国师都已经去世,寺院已显冷落,自云林作图后,狮子林由此名声大噪,成为文人雅集、觞咏之地。清顾嗣立辑《元诗选》,取材自天如门人善遇所编的《狮子林别录》称:“倪高士元镇每过狮子林,爱其萧爽,为之绘图。徐幼文复图之为十二景,高季迪诸人题咏相继。”后人遂把狮子林和倪云林连在一起,乾隆题诗称“倪氏狮林存茂苑”。

  大厅楹联之一:

枕水小桥通鹤市

森峰旧苑认狮林


    译意:枕着流水的小桥通向鹤市坊,峰峦林立的旧苑认出狮子林。
    作者:萧劳撰书。萧劳,1894年生,原籍广东梅县。书法刚柔相济,婉媚中而寓金石味。
简析:叙事状景联。“枕水小桥”,突出了苏州水乡优美景色。“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苏州的河道和街坊往往比邻并行,“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这里小桥可直通皮市街北口的鹤市。鹤市是古街坊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传说春秋吴王阖闾女死,阖阊为葬爱女,出葬日,仙鹤舞引,群鸣于市,其地称鹤市,桥日鹤舞桥(见东汉赵哗《吴越春秋》)。联语突出了以森峰旧苑为特色的园林景观。狮子林向以假山叠石著称,园中玲珑峻秀的太湖石叠成各种形态的假山。峰底石洞空灵。园西为水景园。虽历经重建,假山景观日趋低趣平俗,但建园初的简洁和写意的造园手法尚可依稀辨识。

  大厅楹联之二:

似黄道流星散落百座

忆云林作稿点活五龙


    译意:好像黄道周围的流星洒落人间成百座星星;回忆当年倪云林画《狮子林图》,将似五龙的假山点活。
    作者:今人王遽常(1900 1989)撰书,王遽常,字瑗仲,浙江嘉兴人。汉隶章草皆擅,书法享誉海外,1978年,日本《书道》第六卷载《章草名家王遽常》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遽常”,推誉备至。
    简析:出句形容园中的太湖石假山。园向有“假山王国”之称,园中主山为拟态假山,象征僧众率领着群狮顶礼膜拜群狮之王狮子峰。“黄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Ⅱ埘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道就是黄道。古人称黄道和天球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为二十八宿。这句形容园内假山好像是黄道附近散落的流星。对句回忆当年倪云林为狮子林作画的情事,极赞云林的画艺。




燕誉堂匾额:

燕  誉  堂


    译意:宴饮欢乐之堂。
    作者:款署“丙寅中秋后二日,毕诒策,年七十又四”。毕诒策,字勋阁,江苏太仓籍人,寓吴县(今苏州)。毕沅(1730~1797)裔孙。工书,善工笔花卉。
简析:此为本园主厅,是园主宴客之所。取《诗经·车辖》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句意。意谓:酒宴洋溢着欢乐,我们喜欢你没有厌足。原诗本为描写新婚之乐,赞颂新娘的美丽贤良,撷此诗意用来作为宴请客人、赞美客人之词,甚合此堂环境。清乾隆皇帝游园时此堂为临时御膳房。嵌语巧妙,别有妙趣。

  燕誉堂北厅匾额:

绿玉青瑶之馆


    译意:青绿美玉的馆所。
    作者:款署“新安吴进贤,时年八十三”。
简析:“绿玉青瑶”,出倪云林词句。玉为一种美石,爱玉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人们赋予玉以种种社会道德含意。色彩绚丽象征着美,金玉并论又意味着财富,又可作为伦理道德的标志。因为玉润而不污,还是人们趋吉避凶的瑞宝。这里用翠绿色美玉名馆,寓吉利富贵之意,亦与前之“云林逸韵”呼应。

半亭对联:

    相赏有松石间意

望之若神仙中人


    译意:仔细观赏能领悟到松林泉石的真意,望此美景仿佛成了神仙中的人物。
    作者:款署“云门桂文”。
    简析:状景抒情联。松树挺拔苍秀,层叠盘郁,为坚贞孤傲的艺术象征,石清劲绝俗,亦为封建士大夫所酷爱。沈约《宋书》曰:萧思诒领右卫将军,尝从太祖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盘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日:“相赏有松石间之高意也。”此处将松石代表自然景观,又均予以“人化”,以寓观赏者的心志高洁。“望之若神仙中人”,典出《南史·陶弘景传》,言陶弘景终身不娶,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笑傲山林,寄情泉石,清高脱俗,像陶弘景那样过神仙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自魏晋以来士大夫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情趣。联语情景交融,诗味隽永。




小方厅匾额:

园涉成趣


    译意:每天在庭园散步自成乐趣。
    简析:取意于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意曰:每天在庭园里漫步自成乐趣,从此谢绝与官场交往,关起门来度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归隐田园的一种生活情趣。写出了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着的美。每天信步庭院,极平凡自然,但却又与玄学、佛学所要解决的人生解脱问题联系了起来,谈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一种人生解脱和感悟,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物欲追求和扰攘纷争,而与无限自由宁静的人格本体相
合一的超然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具有浓厚而深刻的哲理色彩。

  小方厅对联之一:

石品洞天,标题海岳

钟闻古寺,境接嫏環

    译意:众石叠成洞天福地,宋米芾标识题记;古寺传来进斋钟声,境接嫏環雅境。
    作者:款署“狮子林主人修葺是园,垂十七年矣,今夏胜地重游,布置更臻完备,为书此联,以志欣奉。乙亥六月寄蠡钱经铭识。”钱经铭,字寄蠡,一生浸沉碑版,尤笃好石鼓,与吴昌硕相友善。此联作于狮子林主人修葺是园十七年,即1935年。
    简析:状景联。出句咏厅北小院堆叠的假山。假山巨峰气势雄伟,峰体多孔穴,形体俯仰多姿。院墙辟有四窗,窗花分别为琴、棋、书、画四物,精美而又古雅。宋画家米芾嗜石成癖,号称海岳外史,奇石与画家连在一起,更添逸趣。联语对句亦为咏景。古寺钟声,以动衬静,愈显出环境之清幽。此地原为“菩提正宗寺”一部分,万历二十年(1592)名为“圣恩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改为“画禅寺”,并筑墙将佛寺与园景分开。寺院僧侣进斋,必以鸣钟为号。隔墙即为水景园。螂娠,为传说中天帝的藏书处。《琅缳记》载,晋人张华游洞宫,至一处岩洞,大石中开,别有天地,宫室豪华,每室均有异书……境接螂娠,已将水景园诱人胜景透露出来,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小方厅对联之二:

狮子窟中岚翠合

细林仙馆鹤书频


    译意:狮形石峰的大孔小穴中吐纳的岚云与翠色紧紧融合,细雨润泽的山林仙馆中征贤的鹤头书信频频传来。

简析:状景抒情联。取明人王士祯<雨夜宿圣恩寺还元阁)诗:“狮子窟中岚翠合,法华山外冥烟收。”原诗指地名。此借指北院狮形太湖石峰。石峰乍看为一多孔穴的石峰,据说原是九头并立的石狮,如今虽已风化,仔细端详,依稀可见九头不同姿态的小狮,神似比形似更有神韵。院中古树献翠,峰穴吐云,可于想像中获得山林之趣。对句则高扬园主的贤能清高。意为隐居在此地的皆为名士,颇得皇帝的青睐,累发非常之诏。一个“频”字,极言皇帝之重视,反衬园主的不同凡响。鹤书,为书体名,也叫“鹤头书”、“鹄头书”。古时征辟贤士的诏书用此体。

小方厅北抱柱对联:

红药当阶越鄂相辉堆绣被

青峰架石郁林遥望迓归舟

    译意:芍药花在阶前翻动,色彩绚烂,就如当年鄂君举起来覆盖越女的绣被;青峰架在石上,好似汉代郁林太守回乡时镇船的廉石。
    作者:款署“狮子林厅壁乙亥嘉平敬题,彭谷孙并书”。
    简析:出句描写北院之景。红药即芍药花,南齐谢跳《直中书省》诗曰:“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堆绣被”,形容色彩斑澜,典出《说苑·善说》,鄂君子皙,楚王母弟,官至令尹,爵为执硅,越人悦其美,作《越人歌》以赞之。鄂君乘舟,操舟之越女以歌声表达对他的爱慕之情,鄂君举绣被覆盖越女,得以交欢尽意。唐李商隐《牡丹》诗曰:“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这里是形容芍药花之绚烂。对句用陆绩“石”之典。汉末吴郡陆绩为郁林太守,罢归少行装,舟轻难以渡海,因取巨石镇之。至吴,弃石于娄门之野,人称其廉,号“郁林石”,后作亭覆之,号“廉石”。此将北院九狮峰及其他石峰,拟为“廉石”,有比德之意。




揖峰指柏轩匾额:

揖峰指柏


    译意:拱手礼对奇峰、笑指庭前古柏。
    作者:王同愈(1855~1941),光绪十五年(1889)~J2,官至湖南学政。善书,四体兼工。
    简析:此为园中正厅,楼式建筑,底层称轩。“揖峰”取宋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之意,将山石人化,表示对山石的热爱尊崇之情;“指柏”,系以禅宗公案故事名额:一僧问赵州从稔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
示人?’师日:‘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卷四)宋代无门慧开禅师评道:如果能分明透彻地领悟禅师答话的妙旨,即将前无释迦牟尼佛,后无弥勒佛!并颂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意思是
说:言语不能展示具体的事相,文字也不能阐述其机锋的要旨;执着于言语的人则会丧失悟禅的慧命,停滞于文字的人会迷妄。故明高启《指柏轩》中有“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诗句,额名非为赏景,旨在悟禅,与轩南园中佛教意境的假山氛围相吻合。禅是一种启发人“自识本心”、发现“自家宝藏”的生命哲学,所以,禅师启发人从眼前之柏中获得“悟”的契机,使人“蓦然心会”。假山上奇峰林立,峰石间数枝古柏虬根盘绕,其中“腾蛟”一株年逾数百年,屈蟠苍穹,虎爪龙鳞,颇有画意。轩内屏风正面挂一幅“揖峰指柏图”,以符额意。

  揖峰指柏轩对联之一:

看十二处奇峰依旧,遍寻云虹月雪溪山,

最爱轩前千岁柏

喜七百年名迹重新,好展朱赵倪徐图画,

并赓元季八家诗

    译意:看十二处奇峰叠石依然如旧,遍寻晴云峰、吐月峰、虹形桥、雪堂小溪山,最爱轩前千年古柏;喜七百年名胜古迹修葺一新,展示朱德润、赵善长、倪瓒、徐幼文古画本,并继元末高启等八家诗意。
    作者:款署“润生先生重葺狮子林属题指柏轩柱铭,岁在乙亥季秋李姚宝燕,平江钱经铭又书”。
简析:叙事联。出句咏轩前峰石建筑,尤突出干岁古柏,此柏兀立于轩前五、六百年,堪为园林兴废的历史见证。奇峰古柏与轩额正合。对句咏园主修葺之绩,指出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之所本,乃是元代画家的绘画风格,并融进元末诗人的诗意。朱德润、赵善长、倪云林、徐幼文四位名画家都曾为狮子林作过画,狮子林名声鹤起。这里,“云虹月雪”,盖指园中石峰小桥亭台,泛指景物。“七百年”,指自元代始建起到清代的大约年代。“赓”,继续。“八家诗”,盖指元末高启张适、王行、谢徽、申屠衡、张简、陶琛、释道衍等八位诗人合作,于明洪武五年作有“狮子林十二咏”,赞美狮子林的胜概。

  揖峰指柏轩篆书对联之二:

丘壑现奇观,古往今来,世居娄水。历数吴宫花草:顾辟疆、刘寒碧、徐拙政、宋网师,

屈指细评量,大好楼台夸茂苑

溪堂识真趣,地杰人灵,家孚殳山。缅怀元代林园:前鹤市、后鸿城、近鸡陂、远虎丘,

迎眸纵登眺.自然风月胜沧浪

    译意:丘壑呈现出奇异的景观,古往今来,世居娄水之滨。列举姑苏城的花苑楼台,有东晋顾辟疆的辟疆园、清代刘蓉蜂的寒碧山庄(留园)、明代徐泰时的拙政园、清代宋宗元的网师园,弯起手指细细评论掂量,狮子林的大好楼台足可夸耀于苏州,从溪水厅堂中领悟到园林真趣,此地人杰地灵,家藏名山,缅怀这创建于元代的园林,前临鹤市,后临鸿城,近处有鸡陂,远望可见虎丘,登高极目眺望,自然风光胜过沧浪亭。
作者:原吴县费德保撰,鲍宇洪书,后毁。今款署“狮子林旧联,癸亥(1983)年,四明柳北野重撰,时年七十又四”。
简析:叙事联。咏狮子林假山特征、地理位置、悠久的造园历史以及狮子林在苏州诸园林中的地位。狮子林是代表元代风格的名园,以假山叠石见称,有“假山王国”之誉。叠石模拟自然界的石林,经过抽象和提炼的艺术加工而成,不同于一般园林的假山。石峰玲珑峻秀,假山有上、中、下三层,并有水旱之分,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占地1.73亩,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峰回路转,实为奇观。“顾辟疆”,晋吴郡人,历郡功曹,平北参军。筑有辟疆园。“徐拙政”,拙政园原为明王献臣所建,园建成不久,王便去世,其子不肖,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太仆寺卿徐泰时,故称。“茂苑”,原为吴王园圃,后泛指苏州。“鸿城”,在苏州娄门外,古越王城。“鸡陂”,在娄门外,原吴王养鸡城。“殳山”,浙江有殳山,此处与“娄水”对文,当借指园中拟态假山。联语采用写实手法,质朴而又工稳。
揖峰指柏轩对联之三:

题诗雅有高人和

吹笛闲寻野鹤听


  译意:诗题得超尘脱凡,自会有不同流俗的高士唱和;笛子吹得悠闲清远,就会引来野鹤同听。
  作者:清刘墉书。
  简析:抒情写志联。与高人酬唱诗歌,引野鹤同听笛声,以示不同流俗、不受羁绊,心志脱俗高雅。宋苏轼《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诗云:“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唐韦应物《赠王侍卿》诗:“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又《赠丘员外二首》:“迹与孤公云,心将野鹤俱。”古人往往用“孤云野鹤”指闲居野处之隐士。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云:“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我自做孤云野鹤无拘系,寒瓢破衲堪遗世”,表达了一种恬淡超远的志趣和逸士情调。

揖峰指柏轩二楼匾额:

一峰独秀


  译意:庐山上有一峰特别秀丽。
  作者:周谷城题于1984年,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博综古今中外,对史学、哲学、美学、逻辑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均有精深的研究。
  简析:额取意于宋朱熹的《游百丈山记》,云:“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二楼又称“听雨楼”,园主于此收藏《听雨楼帖》,故名。




古五松园匾额:

古五松园


译意:五棵大古松之园。
作者:款署“南汇百一岁苏局仙”。用墨浓枯相济,笔法苍老质朴而又寓秀润雅俊。
简析:记实性题咏,因园内旧有五棵森梢峻节的古松而名,狮子林也曾名“五松园”。然今古松已无,惟悬一幅李复堂五松图,发人遐思。五松,古人屡有题咏。唐陆贽《禁中春松》有“不羡五株树”,唐李商隐《五松驿》有“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皆源于秦始皇。据传秦始皇登泰山遇雨,避雨五株松树下,后封松为“五大夫”,故松又别号五大夫,后人题咏以五大夫为五株松。故园名亦催人联想,加之松树岁寒不凋,凌风劲节,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故世人常以松自喻,寓托抒怀,园额亦可作如是观。
  古五松园东半亭对联:

楼台金碧将军画

水木清华仆射诗

   
    译意: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就如唐代的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一样;水木明瑟,好似东晋末年谢混仆射的山水诗。
    作者:款署“吴鲁书”。
    简析:唐代李思训,于唐玄宗开元初任左武卫大将军,人称“李将军”。善画山水树木,受隋展子虔的影响,创金碧青绿山水的画法,是我国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画技高超,得“湍濑潺滠,烟霞缥缈”之妙,“神通之佳手”(《唐朝名画录》),其子李昭道亦善山水,
世称“小李将军”。用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来形容楼台的富丽精工。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之孙、谢灵运之族叔,曾为尚书左仆射,善诗文,以《游西池》中的名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享誉古今,尤其是“水木清华”四字,因缘此得名的“清华大学”而驰名海外。描写夕阳残照时的西池,欢快活泼的禽鸟在鸣叫,山明水秀,景色清丽,浏亮光润。此用来描写园中的自然山水。




见山楼匾额:

见  山  楼


    译意:可以悠闲自在地观赏苍山的楼阁。
    简析:取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楼窗下是由山石筑成的假山,举目即见。然因取意陶诗,故含有很浓的哲理味儿。采菊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心情的宁静,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陶渊明是在赞美自己过的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无欲无念的恬静心境。诗人的感情和景、理高度统一,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唐韦应物《答长安丞裴说》:“采菊露未唏,举头见秋山”,全承陶诗意境。楼额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素淡、悠然的生活乐趣,以及遗世独立、陶然忘机、赏菊遣怀的逸士高人情怀。




卧云室楼匾额:

卧  云  室


    译意:安卧在峰石间的禅室。
    作者:款署“壬戌伏日程德全”。程德全(1860~1930),四川云阳人,宣统元年任江苏,巡抚。后退职,在常州出家,圆寂后葬寒山寺侧。   
    简析:取金元好问“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诗句意。此室建于假山中央的平地上,原为寺僧静坐敛心、止息杂虑的禅室。四周环以酷似群狮起舞的峰峦叠石,小楼恰似卧于峰峦之上。古人以为云触石而生,呼石为“云根。”晋张协《杂诗》:“云根临八极。”这里是将峰石称“云”,故称小楼为卧云室。楼阁与清幽的环境相得益彰,创造了“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神秘意境。

  卧云室对联之一:

吴会名园此第一   

云林画本旧九双

    译意:苏州名园数这为第一,倪云林的画本古来无匹。
    作者:萧澍霖书。
    简析:联语出句写狮子林在苏州诸园中的特殊地位。此园融禅涵今,故风光与苏州诸园迥异:园之东南部峰峦峻奇,峰石摩拟人体与狮形兽像,象征众僧率怪异狮兽在顶礼膜拜,寓佛教气氛;池西,则亭台楼阁,流泉飞瀑,颇富自然山水之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愧为吴中名园第一。联语对句追溯了元著名画家倪云林与狮子林的特殊关系。倪云林的绘画艺术在审美上被誉为逸格的顶峰。倪云林于明洪武六年(1373)应狮子林如海方丈之求画的《狮
子林图》,“园景概括,笔简气壮,景少而意长。翠竹、秋山、寒林、寺居,气势雄伟苍凉,显示了独特风貌”(钱培兴《狮子林图卷》)。倪云林擅长山水,多以水墨为之,初宗董源,后参荆浩、关仝法、创用“折带皴”写山石,以表现体态顽劣之石,亦即江南黄石的景观,树木则兼师李成,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幽淡萧瑟。倪在自题狮子林跋文中说:“余与赵君善长以意商榷作狮子林图,真得荆、关遗意,非师蒙辈所能梦见也。”朱德润、徐贲也都为狮子林作图。倪图现为珂罗版,其真迹传台湾。狮子林建园之初,淡静幽旷,与倪云林枯寒清远的画风相似,然因时代变迁,此园迭经修葺,今狮子林庭园华丽雕琢,已失去园初之貌,也与云林画风不同。

卧云室对联之二:

曲径通幽处

园林无俗情

    译意: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隐的地方;园林里面绝无粗俗平庸的情趣。
    作者:清王闽运撰。闽运,字壬秋,又字壬文,湘潭人,宣统间赐翰院检讨,晋侍读。经术文章蜚声于世,书法虽为余事,然小行楷书,别成一格。
    简析:集联。出句取自唐常建《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此地环境之美。此堂本为禅室,为佛家参禅之处,环境幽深、雅洁、清寂、静穆,人处其间,俗念顿消,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切合常建诗意。联语对句自晋陶潜《辛丑月七岁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作》诗句“诗书敦风好,园林无世情”化出。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即着重意境的创造,也即园林建筑寓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又与中国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紧密相连,能在闲适幽雅的景色画面中寓之以德,以园林怡情养性,故情调高雅脱俗。




观瀑亭匾额:  

观    瀑


    译意:观看瀑布之亭。
    作者:款署“铁生朱铼”。
    简析:此亭伫立在水池中央,有宛转九曲桥与园西土山相连。亭额点出了赏景特色:观看西部土山上的瀑布。这是人造瀑布,在山坡悬崖处,白茫茫的瀑布经湖石三迭直泻而下,甚有气势。在此观赏,能体味到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意。观瀑,颇为古人所喜爱。他们赋予瀑布以各种美丽的形象:元杨维桢《庐山瀑布谣》:“我疑天仙识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比之为天仙织成的白色丝绸;明汤显祖《石门泉》比之为“悬飞白鹤”,形象高洁优美;清高风翰《石梁飞瀑》则云“悬溜曾看走玉虹,香炉峰下驾天风,”比之为一条白虹一样从天上悬挂下来,像驾着天风从香炉峰上倾泻下来,景象奇妙壮丽又磅礴雄伟,题额确可诱人遐想。




花篮厅匾额:  

水壂风来


    译意:临水的堂室吹来阵阵清香。
    作者:款署“癸亥夏日芗研吴炳元”。
    简析:壁,指堂室,与“殿”同意。水壂,水边之屋。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宋苏轼《洞仙歌词》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突出了此屋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色。厅南一池,夏日荷花凌波,清香飘溢,楼台
亭阁,峰石叠嶂,倒映入池,随波摇曳,美不胜收。

  花篮厅对联:

尘世阅沧桑,问昔年翠辇经过,

石不能言,叠嶂奇峰还似旧

清谈祗风月,于此地碧篙酣饮,

花应解语,凌波出水共争妍


    译意:尘世已经历了沧桑变化,寻觅往年乾隆皇帝经过此地时的遗迹,惟见石峰奇秀,虽不能言趣无穷,叠嶂奇峰一仍往年;只宜清谈那风花雪月、四时景色,夏日里,文人们在此地用碧筒杯欢饮畅聚,花似仙女踩着水波竞相争妍。
    作者:款署“癸亥七月既望芗研吴炳元”。
    简析:叙事写景联。出句发思古之幽情,回忆当年清乾隆皇帝游狮子林之事,沧桑经年,往事如水,如今峰峦叠嶂依旧,真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颇有今昔之感。这里,“翠辇”,指以翠鸟羽毛饰车盖的皇帝用车,此借指乾隆当年游园之事。刘沧《经炀帝行宫》:“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感慨颇为相似。联语对句盛赞此地景色之美、游观之乐。盛夏之时用荷叶制成的酒器称作碧筒杯。此厅临池,眺望池南,假山成岭,连绵不断;水边露岩,凹凸自然。夏日,池中荷花遍布,翠盖红裳,清香宜人。在此欢饮赏荷,雅情逸兴,又有花石助趣,其乐无穷。联语中用了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的典故:“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干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日:‘争如我解语花?”’后因以比喻美人为解语花。陆游《闲居自述》:“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里,将荷花拟人化,可指仙女。曹植<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凌波”即指仙女,此可指荷花仙子。“清谈祗风月”,南朝梁时,徐勉官至左仆射中书令,为梁武帝掌书记,参与朝章仪制及中枢机要的议策,又善属文,著述极丰。他曾与门人夜集,有个叫虞衙的人以谋官事相求,徐勉即收敛笑容,正色Et:“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拒绝了他的非分之求。此指文士欢宴清谈,都不与世俗功名
利害之事,特别畅神。联语述古论今,含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切合此地的景物,耐人函咏。
    按:此地原为荷花厅,毁于1968年,今系改建。结构别致,当中的步柱不落地,代以垂莲柱,柱端垂有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四只花篮,并分别为梅、兰、竹、菊。




真趣亭匾额:

真    趣


    译意:悟得山林真正意趣之亭。
    简析:此额为乾隆皇帝所书。乾隆下江南游狮子林时,见园中假山重叠,峰回路转,树木疏密有致,一泓碧水,几曲小桥,秀丽俊雅,兴之所致,挥笔写下“真趣”二字。宋王禹俩诗云:“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谓忘却计较或巧诈之心,自由恬淡与世无争,陶然忘机,就能悟得山林之真趣。与造园主旨合拍。《吴门百咏。狮子林》诗云:“御题‘真趣’状元家,两度宸游驻翠华。狮石千年仍突兀,五松无处觅槎卡牙。”说的就是此事。
    按:乾隆曹六游狮子林:乾隆二十二年,首次带着倪云林的图,展卷对照游览,有‘‘假山似真山”、“疑其藏深谷”诗句。五年后,又游狮子林,见园内“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赐匾“画禅寺”。1765年,乾隆三游狮子林,见石峰俯仰多姿,石洞剔透空灵,
环境幽雅静穆,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叹》七绝三首与七律一首,并赐此“真趣”匾。
真趣亭楹联:

浩劫空踪,畸人独远

园居日涉,来者可追


    译意:经过长时间的劫难留下空虚之踪影,性情奇特的人独自离远了;居住在园里每天散步自成乐趣,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作者:款署“润生先生有道重修真趣亭,命撰楹帖,即希是正,狮林自咸丰庚申劫后六十余年,今始修复。此真趣亭联采司空《诗品》、靖节《归来辞》。”落款“著雍执徐岁九秋云庵吴荫培集,分诠之纪往迹慰后人也。是岁嘉平月朔,平江遗民荫培又识”。吴荫培(1851~1930年后),晚清探花。
简析:联语出句集自唐司空图《诗品》,描写出一种峭洁清远、遗世独立、忘怀一切的艺术意境。浩劫过后,留下一片空幻的世界,畸人独远,独远就是独往。所谓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庄子.大宗师》)也,即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直觉而达到同一的人,庄子认为他们是不同流俗、不问不知、不求仁义、不分善恶,保持了自己自然本性的人,也就是《淮南子·庄子略要>中说的“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司空图生活在大唐王朝日趋没落的动荡时代,他通过幻想、追求、捕捉、欣赏“畸人”这种虚幻的美,即具有哲理意味的超功利的人生境界的美,旨在抚慰自己哀伤的心灵。联语对句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句意,描写的是东晋陶潜所追求并陶醉其中的一种闲适的生活乐趣。他对以往的官场生活作了痛苦的反思,而对日常平凡的农居生活充满了质朴的眷恋之情,日涉庭院,赏景观物成为自己生活、兴趣的组成部分,从中真正获得了心灵的安适和享受。“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原是楚狂接舆劝谕孔子的话,表现出楚狂的一种飘飘然超越世间的神情(《论语· 微子》)。司空图倾心于“冲淡”、“含蓄”的艺术风格,故对陶潜诗文表现的超然世外、平淡冲和的心情意绪大加礼赞。集联作者掌握了两人艺术内涵上的一致性,全联表现的都是这种心境和意绪,神趣韵味天然浑成,如出一手,堪称佳联妙构。

湖心亭对联:

晓风柳岸春先到

夏日荷花午不知

译意:杨柳满岸,晓风轻拂,春来了;夏日,荷花映日、色香醉人,微风吹拂,此时此景即使烈日当午你也浑然不知。
作者:原为李维源书,今吕贞白书于1983年。
简析:写景联。此亭筑于池塘中,用曲桥联接两岸,最宜春夏赏景。联文描绘的正是春夏之时的自然景色。出句从宋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句脱化而出,柳词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冷清恬静的美,令人玩赏痴迷。此句因“春先到’’三字,一扫冷清之气,春光咚起万物,春风绽开鲜花,杨柳拂动,如烟似舞,绿采散风,以其婀娜之美和顽强的生命力,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对句则咏夏日之景,突出了满池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艳的荷花摇曳于碧叶丛中,亭亭玉立,像含羞多情的少女,分外娇妍可爱,使人忘却暑热。联语紧紧抓住春夏两季最富特征性的景观,写得生机盎然,令人陶醉。




石舫对联:     

柳絮池塘春暖

藕花风露霄凉


    译意:池岸柳絮飞飞,塘畔嫩草青青,春意暖融融;一池荷花发清香,满天风露待日唏,天空凉爽爽。
    作者:沈进顷书,沈进顷不详。
    简析:写景联。咏此地春夏之景。“游莫美于春台,花莫盛于芙蓉”,联文紧扣这两个特点,上联咏春台(石舫)游观之景,下联突出夏日赏荷之趣。石舫横列池水边,是个极好的观景点。“自飞晴野雪蒙蒙”,池塘春草,这形象、意境,使人感到满目春色,一派生机,好一幅烟花春雨江南的春景图,颇有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的高雅闲淡的诗意。下联则为一幅夏日观荷纳凉图。藕花的清香,风露的凉意,令人神爽心怡。宋黄庚《临平泊舟》诗云:“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夏日月夜,乘上小舟在池中赏荷,该是何等舒心惬意。联语调雅词绮,才清趣逸。




暗香疏影楼匾额:

暗香疏影


    译意:梅花清幽的香气疏朗的枝影。
    作者:鲍字洪书。
    简析:额取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之一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诗人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写梅花,“暗香”本来就香,通过空气浮动就觉得分外幽香;“疏影”本来就雅,通过水面把疏影反映出来,就显得更雅。又用“水清浅”作为梅影的衬景、“月黄昏”交代赏梅的时间,能衬出一个“幽”字、托出一个“静”字,环境的幽静又给梅花增添厂几分香雅。后世誉之为咏梅绝唱。看:梅花稀疏的枝影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面上,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轻轻地浮漾。一个“暗”字表现了梅花那种醉人心目的风韵美;一个“疏”字,则写尽了梅花独特的外表美。此处临近问梅阁,推窗即见梅花,撷梅花风韵、神姿及香气名楼,可调动游赏者的嗅觉和视觉,去品赏梅花,获得身心享受。




飞瀑亭匾额:

听 涛

    译意:听水涛发出的声响。
    简析:此亭地处园西部假山最高处,亭南即有人造瀑布,机括一开,水流经湖石三叠直泻而下,波影茫茫,水声淘淘,奏响了苏州古典园林中惟一的人工“园林音乐”。为了获得“枞金戛玉,水乐琅然”的艺术享受,我国古典园林中十分注重因地借声来丰富园景,不借丝竹管弦之声,而从水中引出音乐,用清幽的自然声响包容静悟的人生哲理,从而创造最清高的山水之音。这里不同的是园主用人工制造瀑布。据亭中屏刻《飞瀑亭记》,因园主人久客海上,建此亭,听到昼夜不停的瀑布声音,如闻涛声,寓闻声不忘航海景象和居安思危之意。在创造的园林山水音乐中寓之以德,通过听涛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设景的传统主题。
    按:飞瀑亭中有四块屏风,正面上刻有《飞瀑亭记》,下面有“杏林春燕”、“荷净纳凉”、“东篱佳色”、“山家清供”雕刻图案。




问梅阁匾额:

问  梅  阁


    译意:马祖道一大师问大梅法常之阁
    简析:阁前种有梅树,原亦有古梅名“卧龙”,维则有诗曰:“林下禅关尽日开,放人来看‘卧龙’梅。山童莫厌门庭闹,不是爱闲人不来。”用的是禅宗公案故事,即指马祖问梅、赞“梅子熟了”这则禅宗公案故事。元危素《师子林记》:“今有指柏之轩、问梅之阁,盖取
马祖、赵州机缘以示其采学。”《五灯会元》卷三载,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法常,初参马祖道一时,听到马祖说“即心即佛”,当即大悟,于是便到大梅山去作主持,后称大梅法常禅师。马祖听说大梅法常住山后,想了解他领悟的程度,便派一名弟子去问大梅法常,曰:“你住此山,究竟于马祖大师处领悟到什么?”法常说:“马祖大师教我即心即佛。”那弟子说:“马祖大师近日来佛法有变,又说‘非心非佛’。”法常说:“这老汉经常迷惑人,不知要到何日。他说他的‘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法常从明心见性、我即是佛的禅悟中,由自心自性这一核心出发,已经获得了自我的精神觉醒,领悟到人生的宇宙的永恒真理,已经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本性,自足、宁静,能打破偶像与观念的束缚,不受外在世界人事、物境的牵累。所以当那弟子回寺院告诉马祖道一时,马祖道一禅师赞许地对众弟子说:“大众,梅子熟了!”即谓大梅法常对“非心非佛”和“即心即佛”不二之理已经了悟。

  问梅阁横额:

绮窗春讯


    译意:镂花的窗户外春梅初放,传来了春的讯息。
    作者:款署“甲子春日朱修爵”。
    简析:取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句诗意。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生性耐寒,冬末即开花。“一树独先天下春”,向被人们作为春天的信使,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美。宋陈亮《梅花》诗云:“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讯息,不怕雪埋藏。”
元王冕《白梅》诗咏日:“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梅花正是以自己的清香,给人间带来美好的春天的。看着阁前的数株梅花,阁内雕刻成梅花形的窗纹、器具、地面以及取材于梅花的屏上书画,游人仿佛置身于梅花丛中,似乎也感受到了百花似锦的春的气息。
   
  问梅阁对联:
   

高隐成图,息壤偕盟马文壁

                                                名园涉趣,清诗重和蒋心余                     

    译意:高尚的隐士绘成狮子林图,与名画家马文壁信誓盟约;每日漫步在这吴下名园,自成乐趣,可以用清淡高雅的诗句重新和蒋心余的诗句了。
    作者:费树蔚(1883—1935)撰,苏寿成书。费氏号韦斋,吴江同里人,曾官河南州牧,袁世凯时任肃政使,后归隐桃花坞,善诗词,有《西斋诗稿》。
    简析:联语有跋,云:“润生先生属题狮子林,两语均用君家故事。”联语上句可能是以倪云林等元代画家绘画构园往事,来借指园主贝润生延请名画家参与修园本事。马文壁,为元末明初画家马琬,此应借指贝氏所请之画家。息壤,本指神话传说中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此借指修园所用土石。民国七年(1918)秋,园归贝润生,贝氏花了九年时间,耗资七、八十万银元进行改建,峰石依旧,掺揉了西洋手法重新建筑亭榭厅堂,向池西扩大园址,掘池积土而堆成西部土山,并以东部为宗祠。联语下句言园主在名园的赏心乐事:和东晋陶渊明那样,谢绝与官场交往,心情恬静安适,每天在庭园里漫步,悠然自得,或以恬淡冲和的诗歌和蒋心余唱和。蒋心余,即清文学戏曲家蒋士铨,他的诗同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联语皆为本事本色,对偶工稳。




双香仙馆匾额:  

双香仙馆


    译意:梅莲并香的馆所。
    简析:这里馆中有梅,馆外有荷,梅花和莲花构成主要景色画面。额以梅莲之香名之,乃以虚景名馆。“梅花优以香”,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仍“香如故”,“香“象征着一种崇高永生的精神;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香远益清,资质高洁,清香象征着纯洁。梅莲双香
确能给人以心灵的熏染和净化,从而获得崇高纯洁的美的享受。




扇亭额:

扇    亭


    作者:款署“乙丑仲夏刘惜阁”。
    简析:此地是长廊的转弯处,亭形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其中的窗框、石桌都为扇形,故以象形称之。

扇亭竹联:   

相逢柳色还青眼

坐听松声起碧涛


    译意:看到嫩绿色的柳色还以喜爱的眼光,听着风吹松林的声音,看着松枝翻动起伏掀起碧绿的波涛。   
    作者:清俞樾书。
    简析:写景联。上联寓有玄学色彩。嫩绿的柳色,秀润可爱,这是自然界的美丽色彩,人和柳色相逢,投之以“青眼”,如逢故交挚友,将柳色赋予了人的感情。实际上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亲近,玄学家把它看作是实现自由、超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下联咏聆听自然音响获得美感。在欣赏大自然中,植物发出的天籁之声,令人神清气爽。聆听松涛的清响,尤为快人。“风音而送声”是松树的一个显著特征,“有风传雅韵”,“梢耸振寒声”,这是自然音乐。扇亭处于曲尺形的两廊之间,东北为水池,湖中有小岛,可见柳色送碧;亭东南壁的扇面形漏窗有松鹤图案,松声碧涛仅从想像中获得。联语所咏之景虚实相间,只有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方能领略其中之奥妙。“青眼”,指眼睛色青,其旁色白。正视则见青眼,侧视则见白处。晋阮籍不拘礼教,见凡俗之人,对之白眼,遇知音者则正视,眼珠在中间,即对以青眼,表示对人友善或喜爱,后因谓对人重视日“青眼”或“青睐”。




文天祥诗碑亭亭额:

正气凛然


作者:款署“癸丑中秋喻蘅”。
简析:亭额是对文天祥民族气节的高度颂扬。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人,官至南宋右相,封信国公。南宋德祷二(1276)年,文受命赴蒙古兵营谈判,被扣留。后俟机在镇江逃归。从海路到温州居留一月,后去福建坚持抗战。祥兴二年(1279年)战败被俘,英勇就义。碑上刻有文天祥狂草手迹《梅花诗》一首:“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是文天祥身陷囹圄时,寄梅咏怀,体现了洁身自守的节操。天祥书作清疏挺竦,俊秀开张,笔笔有法,十分精妙,使人心目爽然,凡见者,“怀其忠义而更爱之”(清吴其贞《书画记》)。




修竹馆匾额:

修  竹  阁


   作者:款署“乙丑初夏包谦六篆,时年八十”。
  译意:庭列修竹之阁。
   简析:旧时狮子林以竹子为主,“室不满二十楹,而挺然修竹则几数万个”,造成“密竹鸟啼邃清池,云影闲名雪炉烟”、“万竿绿玉绕禅房”之景。《洛阳伽蓝记》载:“永明寺房,连亘一千余间,庭列修竹,檐拂高松。”修竹乃营造佛禅氛围的植物,唐崔峒《题崇福寺
禅院》:“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柳宗元也有“道人庭宇净,苔色连深竹”之句(《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今阁旁仍有丛竹摇曳,旧时风貌依稀可见。修竹形象又雅洁不俗,令人喜爱。

  修竹阁对联:

独倚修竹相期谁来

闲看浮云所思不远


    译意:独自倚着修竹与谁相约在何时呢?悠闲地看着天上的浮云,所想的并不遥远。
    作者:款署“沪上王西野撰,南通包谦六书,乙丑初夏”。王西野,江阴人,苏州美专早期毕业生,光华大学文学士。兼擅书诗画,善撰对联。著有《霜桐野屋诗存》、《霜桐野屋书画》。
    简析:出句“独倚修竹”,引起思念,似乎与唐时“竹报平安”的典故有关,思念家人的平安家书?思念友人、恋人?宋姜夔《暗香》:“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竹。”“闲看浮云”又颇有点悠闲感、自由感。“所思不远”,思什么?颇费猜想,颇耐咀嚼。




立雪堂匾额:

立 雪

    译意:伫立雪中,求法至诚。
    简析:藏典额。这里原是寺里和尚传法之所,因取佛家故事为名。《景德传灯录》载:禅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但他求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至天明,积雪已没及膝盖。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与《楞枷经》四卷。又传慧可自断手臂,终于感动了达摩,于是上前问他:“你究竟想求什么?”答:“弟子心未安,请大师为我安心。”曰:“请把你的心带来,我就能为你安心。”慧可陷入沉思,良久日:“我虽尽力寻思,但这心实在是难以捉摸。”达摩见其已开悟,便点醒说:“我已为你安心了!”唐方干有“继后传衣钵,还须立雪中”(《赠江有僧》)诗句,即取其意。

  立雪堂对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

明月清风是故人


    译意:苍松翠竹是真正的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交老友。
    作者:款署“乙丑春日重书明代唐解元旧联京兆邓云乡”,唐解元即明代的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晚年号六如居士。苏州人。29岁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旋于会试时以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善画山水,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能诗文,自称“江南第一才子”。
    简析:抒情写志联。唐元结《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中有“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句,皆与此联同一意趣。与苍松翠竹为侣,明月清风为友,以表示自己潇洒清高,孤芳自赏,不同流俗,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苍松层叠盘郁,道劲刚毅,翠竹清秀潇洒、虚心有节,人们欣赏这些植物的自然美,进而赋予它社会内涵,把心灵和人格投射、融会到这些自然物中去,凝聚为艺术形象,藉以咏志抒情。明月清风代表自然景色,人和大自然不分彼此,融合相得,也就忘却俗情,超脱尘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