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的李小龙传:胡勇:杂的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5:26:04
  胡勇:杂的文作者:胡勇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2-2-11  

  好吧,我承认,“杂的文”抄袭自“公民韩寒”的一本杂文集的书名。自从我的这位著名的同龄人被方博士逼得晒出手稿以证清白之后,我突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些年本人几乎与手稿绝缘,一旦将来也不幸暴得大名,被网上的看官勒令证明自己的著作权,这该如何是好?

  况且“科学侦探”已经放言:即使拿出手稿,也不能证明什么,因为手稿的主人完全可以将原稿誊抄一遍作为“证据”。这就让我非常“邪恶”地联想到关于伟大领袖的著作权的笔墨官司。网上一度盛传:“《毛选》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为了驳斥上述“谣言”,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齐得平先生在其争鸣文章中还特意出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毛选》名篇的部分手稿的照片。

  然而,根据方博士的逻辑,即使毛泽东的手稿为真,也不能证明《毛选》一定为毛亲笔创作。这就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有罪推定了。事实上,与诸多后任相比,毛泽东不仅具有惊人的思想水平和文字功力,而且还“不计功名”,甘愿为他人作嫁衣。比如,在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就为新华社亲笔撰写了大量的社论、时评和新闻。其中包括《评战犯求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即著名的“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佳作。毛泽东甚至还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员陈毅的名义发表过《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让两位部下白白揩了他的油。

  建国以后,毛泽东仍然是活跃在文字背后的无名英雄。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可能要算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材料时配发的“编者按”。该“编者按”捕风捉影,深文周纳,硬是将胡风和他周围的人打成“反党反人民的文艺集团”(后来又升级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开创了建国后炮制大规模“文字狱”的先河。多年之后,广大“不明真相”的读者才从《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中惊诧地发现这位来者不善的“编者”居然就是毛泽东他老人家本人!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是说“就算”)毛泽东有部分署名作品乃假手他人,亦不值得大惊小怪。明星出版传记、学者发表论文、政客鼓捣文字,“代笔”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像林青霞这样自己写散文发表,然后结集出版的在演艺圈简直可以传为佳话了,由此可见市面上铺天盖地的“明星自传”到底是何许货色。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编辑总结自己学术生涯的论文集时毅然舍弃了当年与学生“合作”发表,实为弟子独立完成的重磅文章,这实在让很多心安理得“共享”他人成果,一旦文章出事就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的所谓专家学者相形见绌。

  我最近读邓伟志先生的《我与蒋介石的代笔》,这才知道原来台北“中正纪念堂”牌楼上的“大中至正”四个字并非蒋介石的亲笔,而是书法家杨家麟的作品。除此之外,杨还替蒋代写过帖子和题字,为原本混迹于上海滩,后来摇身一变,企图冒充现代圣王的独裁者减少了很多文牍之累。

  无独有偶,美国媒体去年揭秘——很多美国人收到的有总统奥巴马亲笔签名的回信并非真迹,而是由白宫的自动签名机完成。除了签发私人信件和普通文件,屡试不爽的奥巴马甚至开始让机器替他签署国会的法案,从而引发媒体的兴趣。看来,“代笔”不分领域,无关制度,不计中外,都快赶上某种“技术流”了。回过头来再思量,如果所有的文字工作都需要最高领袖亲历亲为(齐得平在他的文章中披露,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裴桐曾亲口告诉他:“《论联合政府》是毛主席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这在今天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即使在毛泽东时代相信也是不多见的),他老人家哪还有精力发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还需要胡乔木、陈伯达等“秀才”作甚?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已经很杂了,也该收尾了。前两天刚开了个头,就收到一位师长的短信:“上海今有宣传通知,韩寒与方舟子的官司,本地媒体任何意见都不得刊发”。所幸,官家管得了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却奈何不了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更幸运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是将自己的“涂鸦”即时发给师友评阅,现在看来此举是正确的:总有人能证明我是原创,无人代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