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森史密斯在哪个队:董秀生、李贵昌小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0:29:59

董秀生、李贵昌小传

(2010-04-23 11:32:53) 标签:

杂谈

分类: 内家拳探秘

 

               ——拜访师伯张福生记 白建云

 

三月六日,我去拜访了师伯张福生。师伯今年六十二岁,太钢退休干部,性格开朗,精神矍铄,待人平和,不以长辈自居。赐茶坐定以后,沉默少许,开始侃侃而谈,不觉三个多小时。师伯谈锋甚健,神情飞扬,语言生动而不乏逻辑,含义深刻而素材丰富,期间亦常以身手动作辅助,阐述拳法拳理,让人豁然开朗。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师爷董秀生、邢少轩

   

    师伯问:“你知道不知道董先生的事迹?”

    答:“隐隐约约知道点。”

    师伯:“要了解门子里的传承,就和你自己的家事,前辈一样,不知道还行!不知道说什么继承发展就是空洞的。

“我师父的师父是董秀生,太谷董村人,来太原以前在东北奉天,今天的沈阳、天津、北京一带行医。奉天在山海关外,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社会次序很乱,人性特别野蛮。董先生的父亲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叫山西董。董先生当时在山西名气不是很大,但在北京、天津、沈阳一带也很有名气,叫小山西董。董先生是二十年代,阎锡山用重金聘到山西的,最初是医学院中医部的主任,后来又兼任国术促进会的教练。当时山西的生产总值在全国第二,社会治安很好,是模范省,道不拾遗,给国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那时候董先生很有气派,一口的京腔京韵,走到哪里都带着个师弟,叫石瑞亭,石瑞亭的罗汉拳练的非常好。那时还有弟兄俩,俗名一个叫宋老三,一个叫宋老四,是跑石太线餐车上的大厨,那时刚刚有铁路,来往都是达官贵人,列车上是西餐,宋老三、宋老四仰慕董先生,执弟子礼,常常盛宴款待董先生并以所得稀罕物件相送,以表示敬佩之意。

“董先生和邢先生一起拜的刘二先生,刘二先生是刘殿琛,刘奇兰的二儿子,曾任清华大学国术教练,《形意拳掘微》的作者。董先生在纯阳宫住,李锦文家在豆芽巷。董先生收李锦文的故事知道吗?”

答:“不太清楚。”

师伯:“李锦文是董先生回到山西收得第一个徒弟,比我师父大十来二十岁,曾跟齐振林学拳,齐振林是王福元的徒弟。李锦文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带的徒弟很多,有的弟子都比我师父还大。

“知道董先生一个软劈拳把李锦文打到炕里面的事吗?”

答:“详细的情况不太清楚。”

师伯:“李锦文家是诗书人家,家境殷实,把董先生请到家里试手。李锦文的身才比较高大,董先生身才矮小。李锦文初始并不服气董先生,当时李锦文的妻子坐在炕沿缝被子,董先生一个软劈拳就把李锦文从地上拔起,越过他爱人头顶发到炕里面。李锦文还是不服气,二次试手,董先生又用软劈拳将李锦文拔起,端放在茶几上,把一套茶具坐得稀烂。李锦文才叫人收拾了,重新摆上新的茶具的,执弟子礼拜了董先生。

“我师父还有一个师父是邢少轩,邢先生是太原市精营西二道街人,经常行走于内蒙,原来归化一带,当时那里民风剽悍,好强斗狠,亦有很多好汉败在邢先生手下,所以邢先生在那面名头很响,后来和董先生一起被聘到山西做国术促进会的教练。邢先生的拳底是长拳的底子,小憩的时候枕着脚面睡觉了,人们送他外号叫“蛇皮”,描叙他的柔软内缩的柔韧性能像蛇一样。我和邢先生住在一条街上,经常听到老人们讲邢先生的事迹,说邢先生有一天晚上外出回来,夹着个包袱走到城外的汾河岸边,遇到了劫道贼,那劫道贼要抢邢先生的包袱,邢先生调侃说:‘我用手打你还怕脏了我的手呢。’说着就伸起脚来在那劫贼的脸上抽了两耳光,吓得一窝劫贼都跑了。你看人家那长拳,现在的人不能比。邢先生水性也特别好,可以整日浮在文瀛湖内。

“邢先生后来和董先生一起拜的刘二先生,和董师爷功夫一般,练得可好了,可惜不教人,一辈子只收了我师父一个徒弟。所以我师父跟邢先生也学了不少东西,所以我师父还顶得邢先生的门子呢”。

                   

师父李贵昌

 

师伯:“我师父出身商贾人家,家道富足。一次请董先生给祖母看病,董先生收得我师父,那年十三岁。所以有人说:‘学拳?你能跟他比?他是拿一份产业换下的,其实也不全是,是性格使然。我师父从小聪明过人,心志不俗,家境富足虽然给他提供了最初学拳的财力和时间,可后来在武艺上取得很深的造诣还是靠他的天分,和后天七十多年孜孜不倦的探求而取得的。

“我师父曾转述董先生对他的喜爱之情:董先生说:‘我有两个好徒弟,一个是刘文华,一个是李贵昌’。我师父说:‘刘文华是政法大学的学生,文武兼备,可我只是武夫,所以只能算半个徒弟。’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董先生对我师父的评价,一方面也看出了我师父自谦精神和永不满足的进取性格。

“我师父在武林的事迹很多,在解放前轰动省城主要有两件事:一件是三十年代的擂台比赛,一件是四十年代和胡耀珍的比武。

“在当时的武林中,个人之间的比武是经常发生的,而三十年代推广国术,太原也举行了正规的打擂比赛,擂台设在麻市街,现在的府西街。海报贴出后,人们报上名,然后抽签,一轮一轮的往上打,不分体重年龄,也没护具,我师父得了亚军,省城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刘毅也有名次,也在前头。知道不知道刘毅?”

答:“听说过,但没见过。”

师伯:“应该知道!他俩是练拳的对子,过去说:文出单,武出对。做文章可以一个人琢磨,练武得两个人切磋。

“第二件是和胡耀珍比武。胡耀珍祖籍也是山西人,中医职业,武功好生了得!胡耀珍性格豪爽,不喜欢虚假,追求真真的武术功夫,喜欢结识真真有本领的武士,所以院门头上就赫然写得‘以武会友’,开药方的落款是‘胡一侠’,据说胜过王祥斋。太原市多少好手都过不了他的手。人们从清徐把我师父叫回来于他过手,那时候我师父已经是大成了。比武的细节就不说了,虽然说是点到为止,可是该给他放上的也放上了。那时比武有比武的潜规则,胜负高手自己心里就明白,当时轰动省城了。后来问我师父细节,我师父只是笑笑,从不透漏,言说成败,可见当时武行中人的品德。可是比武以后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当时,我师父家断了粮了,师母害伤寒,伤寒那时是不治之症,还不知道能不能过来呢。胡耀珍亲自给我师母问诊,号脉,开药方。我师父拿上人家的药方,到各个药店拿药,一分不收。还接济吃喝。三、四十天,才把我师母救过来。后来胡耀珍迁居北京,在北京号称气功大师,在北京名头大得很,我师父每去北京,胡耀珍都盛情款待,甚是热情,我师父也非常感谢人家当时救命治病的情分,太原市武林的其他人士胡耀珍就未必认可。

“解放后我师父是市体委群体科干部,又是武术教练。文化大革命前就在市委、市政府教授老干部习练太极拳,还在杏花岭办武术辅导班,有普及班,提高班,提高班的学员多是我师父的弟子。大家早上去,晚上也去,晚上人很多,点着灯炮,摆着兵器架子,插着我师父亲自置办的刀枪棍棒,只要入了会,去了就可以跌丢楞腾地玩。

“文革前过时过节,在杏花岭体育场还有文体表演,请老拳师表演。我师父和蔡兰庭的推手是压轴戏,在推手中收放自如,不断博得赞叹叫绝之声,一般人真是没见过。可惜文化大革命说是封资修的东西,不让教人了,去北小店五七干校劳动,几年后才又回到体委。

“解放后我师父生活虽然比较安稳,但由于体委对内家拳不太理解,重视不够,未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内家拳人才而深以为憾”。

 

我是如何跟师父学拳的

 

师伯:“我是六四年开始跟我师父接触,看见人家的东西好,就跟人家学了。我师父的东西好了,看了我师父的东西,真是叹为观止!那时候社会风气还很好,茶水、糖蛋蛋、介绍人就算认识了,但照相是比较重要的仪式。

“我们学拳是全凭时间了,一天到晚和师父在一起,没办法,人家东西好啊,这叫有麝自来香!我师父性秉性不俗,可是教人有他自己的一套。他身上的东西神奇,也难弄;他教人不和其他师父一样,一教一湖片,师父在了都练了,师父不在都不练了,白教!那就没意思了。我师父是引导你练,他不在了你还练。那时王英成、刘绍文都在,刘绍文是我师父的领导,人家是个老八路。我师父解放以前还有个徒弟,叫李长兴,岁数比我师父大。

“我师父常说,形意拳有什么?就是个五行、十二形,和几个套路,其实聪明的人一上午就学会了。可是学会了,也就学坏了,因为内家拳没有严格的训练,身体不起变化不行,内里有了感觉才行,所以一开始就求招式,招式越多越不行。所以要从基本功开始。那么什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呢?你说说!”

答:“劈拳。”

师伯:“为什么说形意拳离不了一把劈拳,离不了三体式呢?为什么说劈拳中形意拳、太极、八卦都在里面含的呢?这是我师父给我说的:形意拳主要是五行、十二形,但五行,十二形都是三体式的步子,三体式的基本身法。太极拳主要是揽雀尾,棚捋挤按,八卦主要是单换掌。但均可以演化成劈拳的劲力,劲力都可以相互转换”。

师伯一边说一边演示:“如封似闭不是个虎形,虎形不是个双劈拳?玉女穿梭不是个炮拳?鼍形还不是个云手”。

据我的理解,师伯演示的这几种动作虽然架式上并不和劈拳相同,但在行家来说是指里面发劲的劲力都和劈拳相同。

师伯:“所以首先要练好三体式,练好劈拳,要做好基本功,站有站样,三体式基本样子对不对?站桩,一开始站三年的桩了,时间是一方面,还得站对,站对就出功快,身体里面要起变化,手心热了,脚心热了就通了,就和烧暖气一样,手指冒气,初冬的时候,一楼六楼都得热了,是起码达到的要求。发力和气也是一起的,里面就有呼吸吐纳。

“其次就是要‘身成四式’,也是我师父亲自给我说的,四式就是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离开四式就不叫形意拳。膀子不吐出来就不叫熊膀”。师伯一边说一边又示范,肩峰塌下来,肩胛伸出一长节。然后又示范龙身,“龙身就是拔脊椎”。师伯打了个劈拳,明显的可以看到头颅、胸椎、腰椎、尾闾的挺拔劲力。然后又做虎抱头。虎抱头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两手护头,而是握拳,坠肘,竖项、顶劲,仿佛像太极拳的虚领顶劲一般,使两臂的劲力通过肩胛和头颅形成撑拔的劲力,而且这种劲力要贯穿在形意拳的每招每式之中。

“头不领起来,不占一气之先,就都败了”。师伯说完又演示了鸡腿。鸡腿主要是说腿部单重、双重力量的转换。然后又反复说:“形意拳拳谱说:‘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太极拳也说:’起根在脚发于腿,形于四肢’其实都说的力量要从地面发出来。所以四式是最基本的姿势,时时都是这样的。膀子沉下来,气才能沉下来。站三体式的时候要找木桩插入地里的感觉,要不摧城拔寨就不可能。

“总之不练内不行,不练内就没有功力,人老先老腿,没有灵动性不行,内外是个统一体。还要找里面的劲力。形意是阴阳鱼中的两点,八卦掌是阴阳鱼外的八卦图,围绕阴阳鱼转;太极是阴阳鱼,自身变换”。在描写劲力的玄妙时又引用太极高手的话说:“纵使六子巧辩舌,难描太极雪花飞”。描叙太极推手劲力的机趣横生。然后又说拳架的松、顺关系:“放松不是软,摆顺然后才能放松。上下摆对,中间才能联起来。按‘八字’诀,‘三圆’练,外不顺内不合,定型了就要求里面得意。劲力要顺畅,一体。

然后师伯又强调了对练的重要,师伯认为形意拳前辈只练五行拳、五花炮,后来才衍生出许多招式,其实就和老子讲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样,编出来的套子是练的模模,从套子里变化出的东西才是你自己,才是有用的,对练只是到实用的过程,”。然后又介绍了带西安徒弟的的情况和注意与武林同道来往的礼仪,认为尊重人就是尊重自己。并介绍了太原形意拳主要流传的支派,主要是董先生、穆修义这两支。

最后还认为练拳也是修身养性,探求内家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国粹,是国术,是很好的修心养性活动,对个人品德修养社会安宁都有积极作用。同时认为清末民初时期老前辈那么英武,都是真事,不是神话,但要达到那种程度关键是要练。最后还引用了师爷讲过的一个故事,说:“我师父还有句名言,说那不是金疙瘩,你死呀,告诉儿子,在第几层,第几块砖里垒得了,挖出来就能用。你的练呢,还得有那个条件,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