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罗牧师讲道视频:“兔死狗烹”其实是种传承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40:08

“兔死狗烹”其实是种传承文化

2012-02-09 21:30:11

归档在 昔如烟 | 浏览 914 次 | 评论 0 条

 

 

 

“兔死狗烹”其实是种传承文化

■毛牧青

“兔死狗烹”是个成语,也常与“鸟尽弓藏”连用。原意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煮着吃了;鸟射完了,弓弩就藏了起来。后比喻事成之后就把曾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掉的意思,多用于统治者滥杀功臣的寓意。

说来这第一个“兔死狗烹”故事,就是“勾践杀文种”,还是本成语来历的鼻祖哩。

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所灭,越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人质和阶下囚。但勾践有两个忠心耿耿的谋臣范蠡和文种,一直伴随他忍受屈辱卧薪尝胆。他俩出谋划策,又是向吴王献美女又是投其所好逐渐取得信任最终放他们回国。勾践有雄心大略复国称霸,但他的人品不咋地,在两臣辅佐下最后回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灭了吴国成就了霸主大业后,却开始向这两个功臣开刀了。范蠡早就对勾践的德行心存警惕,借故要求退隐随即逃往齐国。他对看不清勾践卑鄙、沉迷功利中仍忠心不二的患难战友文种放心不下,便发了警示书信劝说文种尽早离开勾践。据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书信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书回信表示不以为然。但当他发觉不妙称病不朝为时已晚,勾践赐剑对他说,“先生教寡人讨伐吴国吴的七个良策,寡人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了,先生那里还有四个,把它带到寡人去世的先王那里试试吧”。文种悔不该当初没听范蠡忠言只得引颈自刎。

范蠡重武文种重文,二人各有千秋谋略不分伯仲,但范蠡更多一份清醒,却能把握急流勇退时机保住性命,可惜文种为表忠碍面子慢半拍丢了性命。据说范蠡逃亡齐国弃政经商隐姓埋名发家致富乐善好施,《史记》说他“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后因他居于定陶县被称作“陶朱公”,成了一代“商圣”和侍奉财神。当然也有另一种版本他的归宿,说范蠡带着他的情人西施孤舟消弭于太湖烟波中不知所终。当年我去无锡太湖边的“蠡园”,抚摸“鼋头渚”巨石还发思一番古之幽情呢。

“刘邦杀韩信”故事,堪称“兔死狗烹”老二。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失败后,反秦举义大军剩下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支争夺天下。凭实力和影响,无赖小吏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刘邦很注重人才吸纳。少年有“胯下之辱”的韩信早年在项羽那里不得志,经谋士“萧何月下追韩信”强力推荐,成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他不但和另一个谋士张良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一夺天下的方略,还发挥军事天才,最终以垓下之战全歼项羽部队,成为建立汉王朝最大功臣之一。

能够吟诵磅礴气势《大风歌》的汉高祖刘邦,却也是个心胸狭隘的卑劣小人。打下天下心存忧虑怕齐王韩信谋反,先是制造罪名夺取大部军权封其为虚名的楚王,又再网罗罪名将其贬为淮阴侯。最终以韩信不满有反叛倾向为由,通过自己老婆吕后之手和“成败皆萧何”的点子,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抓捕杀头,演了一出“先斩后奏”的夫妻双簧戏。

与韩信同志遭遇几乎相同厄运的功臣,还有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曾为刘家天下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级别的老同志。

据说刘邦的“摇鹅毛扇”张良同志,也深知高祖的鸟德性,先隐居为妙逃过一劫,躲到深山里去修行去了。难怪现在全国张良墓有好几个,可见张同志不愧有“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眼光。

记得韩信在平定齐国迫使汉王任命他为“齐王”时,楚、汉、齐成三足鼎立,韩信成了楚、汉各方拉拢的“香饽饽”。项羽派人想说服韩信归楚,韩信以“汉王对他不薄”理由拒绝。纵横家蒯通以范蠡文种“兔死狗烹”教训劝说韩信自立天下,并“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的警示可能也遭拒绝。所以在韩信被吕后诛杀时,感叹当初没听蒯通的劝告后悔晚矣。

“朱元璋诛功臣”故事,堪称“兔死狗烹”第三。

底层出身当过和尚的朱元璋起义时,大胆启用人才刘基即刘伯温、李善先等。在灭陈友谅、执张士诚、降方国珍、南定闽广、北伐中原的一统寰宇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丞相总理级别的高官。朱元璋曾对人夸奖道:“我有伯温,如同当年汉高祖有张子房一般”。然而太祖登基后,也对这些功臣疑心颇重,竟也拿他们开刀了。

究竟是李善先先死还是刘伯温先死,我看了一些记载有些颠倒。不过李善先的耿直让朱元璋很为光火是他招惹杀身之祸的原因倒是统一说法。于是安插锦衣卫监视李善先,在听信谗言下“重八”老儿大开杀戒,以“结党谋反”罪名诛杀李善先并满门抄斩,连同所谓“同党”被诛者竟达两万多。

刘伯温自然不是傻瓜,也深知“重八”脾气,便找借口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假惺惺故作挽留后又答应,却暗地里安排李、刘的政敌、新任宰相胡惟庸将刘伯温毒死。可惜一代名相也终未逃脱被杀的可悲结局。随即不久,朱元璋又以“叛国谋反罪”将胡惟庸及其同党诛杀,被斩者多达三万多。朱元璋终于以杀功臣的残暴手段消除了朱家天下的“后顾之忧”。

当然还有不少君主对功臣大搞“兔死狗烹”例子。

这些君主当年起事时都曾信誓旦旦对积聚他麾下的忠贞将臣许诺“共天下”,但一打下天下就收起先前“庄严的历史承诺”,变脸疯狂制造莫须有杀戮开国元勋,演出一出出“兔死狗烹”的历史悲剧。

这里还应单独再举个“酷吏”的“兔死狗烹”的典型例子。

武则天篡夺李家大唐天下自称“大周”女皇,自打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保住武家天下,发挥了女性弱点的极致,怕李氏皇族东山再起怕人背后算计她,竟然成立一个庞大的无孔不入的特务情报机构,监视所有人不说,还下诏鼓励、奖励“检举”谋反者,以至全国形成一种“告密风”和“诬告风”。

这还不说,她老人家还启用以告密起家的胡人索元礼同志充当刑讯机构的总头子,广设名目繁多千奇百怪的酷刑大搞逼供信,上至皇亲国舅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栽到他们之手生存无一幸免。这种滥杀无辜使许多人忍受不了折磨胡乱咬人,也就招致更多人被枉杀,制造了无数起冤假错案闹得人心惶惶,生怕哪天不知就会失踪就会死亡。

索元礼手下有两个令人发指的酷吏同志。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为了折磨人甚至互相比招,看谁会有新花样。“别看你今天闹的欢,将来必定拉清单”,恶人自有报应的时候。据说有人揭发周兴要谋反,武瞾大惊下密旨让来俊臣同志查办。于是就上演了一场“请君入瓮”的“现场现卖”的故事。

后来索元礼和来俊臣因杀人如麻积怨太深,人们以其道还治其人之身广而揭发他们“图谋不轨”。开始则天武后不信,后来揭发的多了她不得不信,也顺水推舟把一切罪过全推到他们两人身上,下令把他俩处死以平民愤,以显自己的公正秉法的光辉形象,私下“酷三吏”成了自己的替罪羊,说来真是笑话还很卑鄙。

这场闹剧反映出一个道理:大凡为主子效忠卖命毫无人性的家伙,因乱定罪名草菅人命滥杀无辜树敌太多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更不会得到人们的丝毫同情。即便有的因危及到自己性命,不得不去揭发自己的上司的罪行时,也绝非证明他是出于公心的“良心发现”和“幡然改悔”,充其量是个无奈的“鱼死网破”的拙招。倒霉!

应该说,“兔死狗烹”是我国历代专制王朝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不正常下更多反映或掩饰的是一种君臣间利益直接矛盾,也就缤纷变幻万变不离其宗。表面看是君主维护自家一统天下的凶狠手段和计谋,更多展现的却是君臣间臣臣间你死我活的权利之争。我认为皇帝登基后稳定的最大忧患,在于把握兵权、了解皇上老儿底细上的亲信。

明明皇老儿是野心家阴谋家专制家,却总疑神疑鬼认定这些“家”们就睡在自己身边随时在颠覆自己。神经兮兮搞得心理变态也就起了杀心。这种“抢来的又怕被别人夺去”的思维定势,必然得出“兔死狗烹”的中国逻辑:属下有军权怕撼动自己特权的一统,亲信知底细怕坏了龙主的名声,也就成为拿功臣和亲信当“想象敌”来对待,残酷手段杀一个不算,甚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丝毫不眨眼。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你知道的太多了,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伴君如伴虎”的形象大道理。

所以明代文人张景在其《飞丸记.盟寻泉石》中感慨“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冤赍志,如汉代韩、彭,宋朝张、岳,后来成了什么结果”。坐以待毙有之、起兵谋反有之,也就有了清代陈忱在《水浒后传》的赞许口吻:“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衣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就像记载和传言中的范蠡、张良和刘伯温那样,是自我保护的“难得糊涂”的逃避英雄。

在这种“阴谋”环境下各尽所能的“兔死狗烹”,或“鱼死网破”或“走为上”的历史系列剧中,各类主角操使着各自或老辣或稚嫩的拳脚有人当道有人败阵,重蹈着历史惊人的相似轮回。于是老狗与大狗间的争斗、恶狗与凶狗间的倾轧、饱狗与饿狗间的厮杀、白狗与黑狗间的通吃,说到底多为“黑吃黑”“狗咬狗”的趋利避害本能反映,一般说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是非曲直好坏善恶之分。再加上宫廷秘史的不透明、整个事件的扑朔迷离、史书记载的倾向性和文字狱、民间言传的野史趣味性,人们一般无法判断其真伪的事实真相。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一波波“兔死狗烹”故事中,或心怀不轨者、或自立山头、或抓破脸皮、或欲加之罪等等,得势者、消亡者全凭当年的性格、机遇、谋略和势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后人揣摩断定当年的历史成因结论,也往往采取消极实用态度引以为戒。于是人们在这种现象中不断接受历史消极教训,丝毫没有改变这种历史成因的积极决心,仍在沿袭着无奈加无奈,去主观加深这种非理性的稳固专制延续,并炫耀着各自在险境中自我保护的“城府”和“老道”。有人认为“兔死狗烹”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的“定律”之一,我看还是有道理的。

历史看和现实看,其实“兔死狗烹”更像是我们的一种传承文化,换成日常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中两个“温柔”的词,也叫“过河拆桥”或“卸磨杀驴”。从大至国是、小至民事,这种放大或缩小的文化,我们每时每刻还见得不少吗?——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唯利是图人心不古的社会,大家都认知,谁也难以改变这种宿命的社会悲剧和政治悲剧,随大流自保就很不错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国人去沉痛做反思么?

                               2012年2月8日晚

 

您可能也喜欢: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端午节,文化传承最重要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公祭”在传承什么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上一篇 << 当官真好!      下一篇 >> 难忘《我亲爱的母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