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女为什么不嫁汉族:营造空间感的10种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06:15

营造空间感的10种方法  

 

      众所周知,摄影的特性之一是用二维空间形象地再现三维的现实世界,因此,如何在照片上表现出被摄物的空间和深度感显得极为重要。照片上的空间和深度感不仅反映了被摄景物的远近和大小关系,而且还起到引导视线、突出主题的作用。   在摄影中,能调节和控制空间感的方法有许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利用不同的气候。如果选择阴雨或雾天拍摄,由于远景的清晰度较低而使空间感显得较强;如果选择晴朗的天气拍摄,一般远景有较高的清晰度,因而空间感显得相对较弱(图1)。

  2. 利用不同的光线。光对空间和深度感的主要影响在于光位和光质。在顺光状况下,由于前后被摄景物受到均匀一致的照明,较难产生空间感;在侧光和逆光照明下,被摄景物的立体感得以改善,因而有较好的空间和深度感。而从光质上说,一般硬光产生的空间感较强,软光产生的空间感较弱(图2)。

  3. 利用前景。当画面内有前景、中景和远景时,就会呈现出很强的深度感。在摄影中,利用前景把观者的视线引入画面并移向整个画面的中心是表达距离、空间和深度的有效方法(图3)。


  4. 利用大小的对比。根据视觉经验,体积大的物体似乎离我们近些,而体积小的物体似乎离我们远些。因此,画面中物体体积的大小实际上也暗示着它距观者的距离以及它在空间里的位置(图4)。

  5. 利用清晰与模糊的对比。采用焦点和景深的控制,可使被摄对象出现不同的清晰或模糊区域,而这种清晰与模糊区域之间的对比也就构成了画面的纵深感。景物清晰与模糊的对比越是明显,纵深感也就越强烈(图5)。

  6. 利用影调对比。视觉经验告诉我们,深色调的物体显得较近,浅色调的物体显得较远。因此,当被摄景物的影调过于平淡而出现空间感不佳时,不妨采用滤光镜、曝光等方面的控制来改善景物的影调对比,从而调节景物的空间感(图6)。


  7. 利用线条的透视效果。会聚的线条会加强透视的延伸效果,而且往往比照片中的其他视觉要素所产生的深度感和距离感更为强烈(图7)。

  8. 利用重叠。重叠结构会很显然表明了某个景物在另一个景物之后,当选择对焦、景深控制或线条透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被应用时,利用重叠可能会是表现空间感的首选方法(图8)。

  9. 利用镜头的焦距和视角。广角镜头有“近大远小”的成像特性,因而用它拍摄会有较强的纵深感。远摄镜头有“压缩透视”的成像特性,因而,使用它拍摄空间感会有所减弱(图9)。


图9 图10

  10. 利用色彩对比。一般来说,柔和、淡雅的色彩容易使人联想到朦胧的远景,而鲜艳、饱和的色彩容易使人联想到清晰明亮的前景(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