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杰输给陈楚生:通书的宜忌不可盲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15:03
民俗专家曾祥裕接受赣州晚报记者采访

          解释为何不同挂历宜忌说法矛盾

      2月7日,赣州晚报记者就挂历宜忌互相矛盾一事,采访民俗专家曾祥裕。曾祥裕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们从事的事务或活动复杂,各人的命理也不一,不可简单地依据挂历上宜忌来取舍自己的行为方式,简单判断宜忌无科学根据,甚至走入迷信误区,画地为牢,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错失良机,贻害无穷。
 
       据报载,近日,家住赣州中心城区的朱女士准备挑个好日子和男友办婚事。当他们根据家中一本挂历打算2月16日结婚时,却在另一本挂历上发现这一天“忌嫁娶”。朱女士一下子懵了:“两本挂历,一个说宜结婚,另一个说忌嫁娶,我真不知道该信哪个了。”

    对于朱女士的疑问,记者于2月7日走访了虔城一些卖挂历的商店,发现不同版本的挂历中宜忌说法多次“打架”,让人摸不着头脑。记者在一本挂历上看到,2月7日上写着诸事不宜,可在另一本挂历上却写着宜出行和入学。

     就此,记者咨询了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祥裕。针对当下各种挂历宜忌互相矛盾的现象,曾祥裕告诉记者,我国现在还没有一家被官方学术机构认可的出版社印刷出版发行通书或(年历),各地生产厂家所依据的标准不一,而且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同,当然不排除有的厂家胡编乱造,导致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通书或挂历上出现的宜忌互相“打架”。

  曾祥裕认为,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人的行为方式与时间与空间密切联系在一起,凡百行事,都必须选择在合适的时空点上进行,方能吉利有福,反之则有祸而凶。历史上各种通书满足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参照天文和气象以及人的命理,推出各种吉凶宜忌之说。随着择日术的发展,至迟在元代,以“通书”为名的选择术书籍已广为印售,基本可分为“理论型”和“实用型”两大类,前者总结和阐发堪舆、选择的理论知识,较为高深,非一般百姓所能懂,时效性较长;后者具体说明各年度从事各事项的时日吉凶,较为浅显,故流传也最广,时效一般只有一年。实用型通书的编造,一般要以理论型通书为基础。在南方“闽洪氏、广罗氏之通书皆盛行于世,而莫之或禁。”但清代以降闽中民间各地流行的各类实用型年度通书,基本是以《钦定协纪辨方书》为标准,以《象吉》、《宪书》、《鳌头》、《崇正辩谬》、《选择求真》、《催福》等坊间常见的理论型历书为参用,再结合本地和邻省赣粤的一些地方惯例编撰而成的。所以指导去编制通书的理论和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导致各种通书宜忌说法不一。

    曾祥裕还表示,年轻人既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又不要迷信,拘泥于挂历上的宜忌来行事。作为选择婚嫁吉日,一般不会选择祭祀日子如清明或冬至,也忌讳大热大寒日日子或节气交替日子如夏至、大寒此类。可选择庆盛大的节日,如“五一”“十一”等,宾客有宽裕时间赴宴,加上天气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