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定飞机杯:4 烛之武退秦师 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26:01

4 烛之武退秦师  

课前预习演练(5分钟)  

1.填空。  

    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体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_________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______________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______________的顺序,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____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春秋》三传”。  

答案: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记事本末体  编年体左丘明 《春秋》 东周前期 《公羊传》《谷梁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秦军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 共其乏困(    )  

若不阙秦(    )    秦伯说(    )       逄孙(    )     杨孙戍之(    )  

答案:fàn  yì  zhuì  gōng  quē yuè  pang  shù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且贰于楚也(    )         (2)晋军函陵(    )  

(3)(佚之狐)辞曰(    )      (4)越国以鄙远(    )  

(5)焉用亡郑以陪邻(    )     (6)行李之往来(    )  

(7)朝济而夕设版焉(    )      (8)肆其西封(    )  

答案:(1)从属二主 (2)名词用作动词,驻军(3)推辞 (4)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邑 (5)增加 (6)出使的人 (7)渡河(8)扩大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4)失其所与,不知(    )  

答案:(1)“已”通“矣”,语气词 (2)“共”通“供”,供给(3)“说”通“悦”,高兴 (4)“知”通“智”,明智  

   

课堂同步强化(10分钟)  

1.依据对课文的理解,把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晋、秦两国因郑“______________”而围攻郑国。国难当头,郑国决定起用烛之武。面对烛之武“______________”的委屈与“______________”的牢骚,郑伯先是用“____________”来自责,动之以情,然后用“______________”指出后果,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  

    见到秦伯,烛之武先是客观地承认“______________”的后果;然后又用“______________”指出亡郑利于晋而害于秦;接着,烛之武又进一步分析了晋国是贪得无厌的,“_____________”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结盟,还反过来帮助郑国。  

答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提示:A项中“以”为连词,因为B、C、D三项中“以”都是目的连词。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越国以鄙远”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义不杀少而杀众  

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提示:题干中“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中“出”“入”都是动词用作名词,“出产(收入)的东西”。B项中“少”“众”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中“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D项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题干中“鄙”字用法相同,认为“我”美。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提示:句①中“封”是动词,做疆界;句②中“封”是名词,疆界。句③中“亡”是动词,逃跑;句④中“亡”是名词,逃跑的人。  

答案:C  

5.下列各项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问:“何以知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提示:A、B、C三项与“何厌之有”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定语后置。  

答案:D  

6.下列各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称赞佚之狐慧眼识人,勇于推荐大才的精神。  

B.称赞郑伯的勇于改过,知人善任。  

C.称道秦穆公的宽厚仁慈,知错就改;批判晋君的言而无信,假仁假义。  

D.赞扬烛之武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为国家劝退秦军的爱国精神及敢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提示:A、B、C三项都没有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D  

   

课后巩固训练(30分钟)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行李           共            济              厌  

A.行装         共同          渡、过河        嫌恶   

B.物资         通“供”      帮助            通“餍”  

C.使者         通“供”      渡、过河        满足  

D.使者         共同          帮助            满足  

答案:C  

2.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之、矣、也、焉                   B.之、矣、焉、也  

C.矣、也、焉、之                   D.矣、焉、也、之  

答案:B  

3.根据本文内容,可以推知后来发生的事是(    )  

A.晋公子重耳出亡                         B.秦晋殽之战  

C.郑伯克段于鄢                           D.曹刿论战  

提示:要根据文本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来回答。  

答案:B  

4.给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加标点。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提示:给文言文断句,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清主谓关系,根据常见虚词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掌握文句特殊的特点等。  

答案: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1)越过晋国把郑国作为秦的边邑,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在东面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又想往西扩大它的边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曰:“前!”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人臣也;王曰‘前’,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君子曰:“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颜斶辞去           辞:告辞。        B.士生乎鄙野         鄙:偏僻。  

C.君子焉可侮哉       焉:怎么。        D.则再拜而辞去       再:又一次。  

提示:D项,再:接连两次。如“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赐金千镒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宣王不说                    秦伯说  

C.死不赦                      子苟赦越国之罪  

D.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提示:A项两个“赐”,分别是“赏赐”“恩惠”的意思;B项“说”都是通假字,通“悦”,高兴;C项“赦”,都是“赦免”的意思。D项“曾”都是“竟然”的意思。  

答案:A  

8.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要是我颜斶到大王面前,那是我贪慕权势,要是大王到我面前,那是以礼待士。  

B.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活者的国王的头颅,竟然比不上死去的人的坟墓。  

C.愿请受为弟子。  

  希望你能给我作学生。  

D.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迟一点吃饭用以当作吃肉,安闲地步行用以当作乘车。  

提示:C项,“愿请受为弟子”是“请您接受我做您的学生”的意思。  

答案:C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颜斶不慕权势,保持士的高尚气节的一组是(    )  

①斶亦曰:“王前!”   

②斶对曰:“……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③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④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⑤颜斶辞去,曰:“……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提示:③④两句都不是表现颜斶的。  

答案:B  

思维深化  

10.“一人之辩,重于九鼎大吕;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以其出色的辩才,利用外交手段,达到了军事目的,请分析一下他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  

提示:这个题目考查我们对烛之武外交辞令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显示了《左传》的说辞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的特点。烛之武着重对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先把郑的存亡放在一边,再叙述郑亡并无利于秦,然后归结到保存郑国于秦有益无害,最后补叙昔日晋对秦忘恩负义,以加强说服力。说辞有意置郑国利害于不顾,而处处为秦国考虑,委婉而多姿,谨严而周密。  

经典回放  

11.(2010浙江高考,23)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  

      

提示:首先要看明白漫画的内容,其次再结合公益广告语的一般写法以及本题的具体要求来写。  

参考答案:远离毒品;关爱生命。(或:吸食毒品就是吞噬生命。)  

   

5 荆轲刺秦王  

课前预习演练(5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历史著作,初名______________,经过汉代__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战国策》,全书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国别体《国策》 刘向 33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樊於期(    )            而右手揕其胸(    )     以药淬之(    )  

人不敢与忤视(  )        为变徵之声(    )       士皆瞋目(    )  

厚遗秦王宠臣(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答案:wū  zhèn  cuì  wǔ  zhǐ  chēn  wèi  cù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7)断其左股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泪 鼻涕 (2)礼品 货币(3)走投无路贫困 (4)袒露一只臂膀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宫廷的侍卫 称中医医生 (6)投击拿着 (7)大腿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课堂同步强化(10分钟)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C.予羁縻不得还                        D.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E.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提示:B、C两项中“还”都是“回来”的意思。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拔剑,剑长,操其室。  

B.(郑伯)许君焦、瑕。  

C.(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D.(高渐离)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提示:A项中省略的是“秦王”;B项中省略的是“晋惠公”;D项省略的是“荆轲”。  

答案:C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王必说见臣。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答案:(1)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3)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我)一同去。(4)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4.根据全文的思路,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划分。  

参考答案:(1)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  

(2)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  

(3)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  

(4)结局(末段):荆轲被斩。一幕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活剧,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终。  

5.易水诀别一段的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分析。  

参考答案: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气氛。  

   

课后巩固训练(30分钟)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提示:D项中的“坚”应该是“剑插得紧”的意思。  

答案:D  

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使工以药淬之  

提示:题干中“秦王还柱而走”的“还”是通假字,通“环”,环绕。A项“振”通“震”。C项“见”通“现”。D项“淬”通“粹”。B项“奉”意思是“奉献,捧送”。  

答案:B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提示:A项中“兵”的含义是“杀”。其余三项中“兵”的含义都是“兵器”。  

答案:A  

4.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提示:分析表达效果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  

参考答案: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对照,表明他的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提示:D项,将还:把她送还。  

答案: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提示: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B项①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②句“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答案: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A.               B.       

C.                 D.       

提示:A项②句不属于“为政清廉”。B项②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C项②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D项①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②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提示:C项“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错。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家庭谋生的产业。  

答案:C  

思维深化  

9.结合全文,你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从历史的观点看,秦朝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荆轲的大智大勇虽值得赞扬,但是不能改变历史的前进趋势。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参考答案:(1)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而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2)荆轲刺秦王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经典回放  

10.(2010山东枣庄高考模拟,21)3月22日,在北京出差的老王得知消费税调整,给家里打电话,女儿蓉蓉接了电话。老王对蓉蓉说:“蓉蓉,我现在跟你妈妈联系不上,等妈妈回来你告诉她,新消费税出台了,排气量在3.0以上的轿车要涨4%,4月1日以后这类轿车可能要一下子涨一两万元,上个月我跟你妈妈去订购了一辆别克君威3.0L豪华型,让你妈妈今天就带上订单去经销商那儿把车子提出来,千万不要误事。”蓉蓉接完电话要去上学,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给妈妈。  

请你根据老王的电话内容,代蓉蓉拟写这张留言条。要求:格式正确,措辞得当,语言简洁,不超过40字。  

提示: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语言要简洁,突出内容要点。  

参考答案:  

妈妈:  

    爸爸来电话说消费税调整,车要涨价,请您今天带订单去经销商处提车。  

蓉蓉  

3月22日  

11.(2010辽宁高考,22)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提示:首先选取第①句作为整个定义的主干句,然后给后边三个句子一个合理的顺序。第②句是原因,一般放在前边;第③句是解说发出的光的特点;第④句是对流星雨的特点的描绘,所以应该放在最后。  

参考答案: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的焰火般的光亮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