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喜开镰曲谱:特级教师白金声自述:我的成长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39:27
特级教师白金声自述:我的成长道路 [ 2007-1-26 12:40:00 | By: 云中漫舞 ]   0 推荐  我是一介书生,斗转星移,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教育界众多同仁称我为“东北一儒”,胜名之下,其实难符。我自知浅薄、其实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学教师。如果说我有多大的成绩,有多高的知名度,那是一种坐井观天的自诩。我觉得,我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买书、读书、教书、写书,这一辈子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伴侣;书,使我走上了专家型教师的道路。

1992年,我获双城市重大贡献奖,政府奖励我一套商品住宅楼。我欣喜若狂,后半辈子总算安居了。搬家的头一天,我买了30条塑料编织带,将家中藏书装好,先运到楼里。这一万多册图书,几乎每一本都能引起我的无限遐思。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所村小学教书。命运让我认识了徐淑杰,她也是小学教师。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记得结婚前夕,我和她到哈尔滨添置衣物,在哈一百门口把我仅有的一百元钱二一添作五,她一半,我一半,她到楼上买衣服,我去书店购图书。中午12点,约定的时间到了,我抱着两撂子书兴冲冲地奔回来,却看见徐淑杰两手空空站在那里。原来,我们刚一分手,她就把钱丢了。就这样,徐淑杰一直坐在台阶上等着我。我笑了,笑得有几分苦涩,有几分内疚。她也笑了,眼角分明闪着泪花。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们幸福而高兴,为使他们能够更幸福而去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我和徐淑杰就是这样对待爱情的。

我们的独生女儿白丁,8年前在初中二年级读书。哪个女孩子不爱美?丁儿看见同学们有的穿上了合体的牛仔装,有的穿上了漂亮的运动服,很是羡慕。恰巧,白丁快过生日的时候,我要到上海出差。临行时,丁儿央求我给她买件新衣服,作为生日礼物,我满口答应。10天后,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从上海回来了。女儿高兴地接过鼓鼓囊囊地大旅行袋子,打开一看,里面大大小小的全是书。孩子嗔怒了,问道:“衣服呢?”我先是一愣,后来才恍然大悟,我真把孩子过生日的事给忘了,在女儿的眼里,我的确是个不称职的爸爸。

1979年,我调到双城市教学研究室任小学语文教研员。这项工作重在研究,3年没有科研成果,就要自动下岗。常言道:“七分资料,三分研究”,这话虽然有点过分地强调客观,但也证明占有资料对研究工作的意义。为了大量积累资料,我外出开会抽时间跑书店,外出讲学抢时间逛书店,外出办事挤时间找书店。这半辈子衣、食、住、行,我舍不得花钱,我出差常常是乘火车坐硬座,坐轮船买散席,住旅店睡加床。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用得着的书,不管多少钱,我非把它买到手不可。

一次,我去昆明讲学,在哈尔滨上火车的时候,想买点水果,一打听,非常贵。正当我犹豫不决之际,一位小摊主看出了我的心思,指着一纸壳箱子烂梨说:“师傅,您给5毛钱,全拿去。”俗话说,“烂梨不烂味”。我付了5角钱,捧着这箱烂梨找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用小刀做了精心“处理”:把剩下三分之二的放在一起;把剩下二分之一的放在一起;把剩下三分之一的放在一起。在车上,开始我偷偷摸摸地吃,因为不好意思。后来我大大方方地吃,因为这是我花钱买的,怕啥。最后我是狼吞虎咽地吃,因为不吃全烂了。就这样,从哈尔滨到昆明,“八千里路云和月”,我花了5毛钱,吃了一路水果。归来时,我在北京图书大厦选购了500多元钱的教学用书。这500多元钱的书,我既没有邮寄,也没有托运,而是上车下车硬扛回哈尔滨。

买书是为了读书。买书我成癖,读书我则如饥似渴。“文革”运动肇始那年,我读高二,至今没登过大学门,没有可资炫耀的学历,还是个土八路。我认为,文凭只是学历的一种证明,最终取胜的还得靠实力。学习能力决定着人的生存与发展水平。为此,我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读书上。说到读书,我体会有三:

1. 运筹时间。

时间是一个无头无尾的系列,昨天已经逝去,明天还没到来,可以抓得住的就是今天。我常这样想,补昨天之非,创明日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要想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也只有努力于今天。因此,我给自己规定读书时间定额:每天一小时。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保证一小时学习,这是可以办得到的,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也尽量完成读书的时间定额。一次,我去四川丰都开会,在成都换车时,有点空闲时间,本应当到诸葛亮的武侯祠参观游览一番,好好感受一下“亟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幽雅环境,赏梅凭吊这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孔明先哲。可是,我的脚步却迈向了四川图书馆,在那里坐了一下午,查了3个多小时的文献资料。有失有得,在成都我失去了一次了解祖国文化遗产的机会,而得到的是对西部现代语文教育的切身感受。

2. 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见思考在学习中多么重要。我习惯于走路思考,30多年来,安步当车,习以为常。我觉得走路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也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走路可以思考,走路可以背诵,走路可以备课,我十分注重发挥走路的多功能作用。实践证明,许多东西都是我在走路时琢磨出来的。在我初为人师时,给外校老师辅导杜甫的《春望》。其中有这么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当时的教学参考解释是:由于诗人总是忧烦,不免老搔头,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反复考虑这两句诗。头发怎么会越搔越短呢?即便是老杜满头银发,也不能越搔越短?想着想着,突然“短斤少两”这个词语出现在我的脑际。“短”和“少”并用,这里的“短”不就是“少”的意思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正确的解释应当是:满头白发越来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给老师辅导时,我说出自己的见解,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理解是有道理的。回家之后,我翻阅了《古汉语实词例释》一书,果然有这样解释:短,少也。

3. 勤于动笔。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我读书的又一特点。每读一本书,我都作些笔记或卡片,我觉得这样做好处很多。首先,作读书笔记就不能书看完了就算了,而且要好好想一想,书中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记的,应该记的。这样一想,就无异于锻炼了判断、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写读书笔记,就不能只看一遍了事,而且要看两遍、三遍,这样就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印象,不容易忘记。第三,更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作读书笔记的目的,就是今后在思考同类问题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阅,对照、查核、归纳、总结,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甚至形成一种观点和见解。到目前为止,我已做读书笔记100多本,读书卡片1000多张,二者合起来,近500万字。

买书是为了读书,读书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教书。我虽然身为教研员,但我觉得我的生命在课堂,教书是我生命交响曲的主旋律。我,执教之初是一所村小学的民办教师,198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被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一级功勋教师金质奖章。这些荣誉的取得都和我认真教书分不开的。回顾自己30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受最深的是:

1. 偏爱后进学生。

我认为,后进学生不是生理有缺陷、心理不健全和智力不充足的学生,而是那些具备了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与智能的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后进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可以教好的。因而,我对后进学生从不斥责、讥讽、鄙视,而是将自己的爱心主动地施于他们。因为爱是沟通师生心灵渠道的引索,爱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桥梁,爱是排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动力。

我爱后进学生,力求真诚、持久、严格。

排座时,我偏爱后进学生。让他们都坐在前边,和教师空间位置近一些,尽量形成一个“亲密区”,便于语言直接交流,便于提高,便于辅导。

备课时,我偏爱后进学生。充分考虑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从而有的放矢地研究教材,设计教案。

上课时,我偏爱后进学生。常常把每节课最后的五分钟留给他们,桌间巡视,查缺补漏,进行面对面的手把手的辅导,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我的教学方案。

课外活动时,我偏爱后进学生。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听说、各种竞赛、各种活动我都让后进学生参加,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陶冶他们的心灵,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后进学生在学习上得到爱抚和关怀,不管是厌学型的、懒惰型的,还是自卑型的、逆反型的,都会在温暖与兴奋中使其凝滞的情感融化,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从而赶上或超过尖子学生,使“丑小鸭”变成“金凤凰”。

2. 崇尚微笑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有人上课善“导”,巧于设疑;有人上课善“点”,发幽探微;有人上课善“评”,议论风生。这就是教学风格。没有独特风格的教学,犹似清风一阵,拂面而来,轻盈而去,引不起波澜,壮不了万物。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教学特点,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讲,我崇尚“微笑教学”。我上课爱笑,我觉得,课无情无感人,无笑不诱人。鲜花,是春天的微笑;星星,是月亮的微笑;浪花,是大海的微笑;焰火,是节日的微笑。我认为,教师的微笑,有着神奇的感染力,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的微笑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对学生多一份微笑,教学情感的氛围就多一份浓度。当然,微笑的背后需要有教师的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

我笑,学生也笑,让课堂充满笑声,我把此奉为圭臬。有一次,我领着学生猜字谜,课堂上高潮迭起。我说:“刚才是教师出谜大家猜,现在请同学们出谜老师猜,看谁能把老师难住。”群情鼎沸。一个学生走到讲台上,带动作地说:“切九块。打一字。”费解,我想了半天,没有结论。我要求提示。他神秘地说:“切九块需要几刀?”我说:“八刀。”“八刀是哪个字?”这个学生笑着对我说。在他的启发诱导下,我迎刃而解,原来是“分”。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笑着说:“3÷2=1。打一字。”多有趣的一个字谜,竟是一道数学题。正当我动脑筋思考的时候,旁边一个学生关心地小声说:“白老师,您猜不着不妨列列竖式子。”她的话启发了我,原来3÷2=1是“疗”字。我非常感谢这位小同学,问她叫啥名,她声音洪亮地回答道:“我叫陈小彬。”我说:“为了感谢你,白老师单独给你个人出个谜:去把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去掉两边也是树。打一字。”没等我说完,她便开口了:“是‘陈小彬’的‘彬’。”我为她鼓掌叫好。陈小彬接着说:“鼓掌也是一个字谜,老师,您猜猜看。”这叫“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我不能不猜,而且得猜对。鼓掌要用手,光一只手不行,得两只手,两只手不合在一起不行。这时,我满有信心地说:“拿。”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笑得那样痛快、开心。

3. 信奉大语文观

我教语文,我特别欣赏“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我认为,语文和生活同在,凡有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要帖近生活,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倘若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或把眼睛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我让学生把整个社会当成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探求知识、历练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质,发展个性,使其幸福地享受语文。

去年4月末,我带领学生搞了一次语文活动,主题是春游诵春诗。

郊外,刚下过一阵春雨,空气格外清新,同学们跑啊,跳啊,快活极了。不知是谁大声朗诵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女生凝眸远望,沉思片刻,旋即低声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可不是吗,远远地望去大片土地微露绿色,可是走近一看,枯黄的草茎还不少,似乎找不到什么绿色的草。接下去是一个男生高亢的声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年野草都有一次枯萎,也有一次繁茂,岁月常新,野草常在,这就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同学们顺着羊肠小道徜徉,来到一棵刚刚抽芽的柳树边,我问道:“贺知章的《咏柳》诗你们还记得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背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像一把看不见的神奇的剪刀,剪出这满树碧玉般的嫩叶,是春风使万木嫩绿多姿,生机勃勃,是春风把大地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又来到一条小溪边,看见一群白鹅在水中嬉戏,便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学生游兴颇浓,到处寻找诗意。他们发现农家小院一株杏树正含苞待放,橘红色的蓓蕾缀满枝头,齐声朗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归途,小鸟在梢头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这鸟的叫声又唤起了学生的记忆:“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到了学校我也用诗的语言做了巧妙的总结,我说:“春天在哪里?春在枝头,春在空中,春在小河,春在田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学们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我1971年初驾杏坛,虽非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也总算是个读书人。所以,多年来一直以买书、读书、教书自娱,在这中间又与笔墨结缘。,因为读书必有心得,教书必有体会,在读书教书的过程中,我又搞起了教育科研。我有十几个社会兼职,主攻一个研究,主持四个实验。一个研究是“学校、社会、家庭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四个实验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小学语文愉快教学实验,“一轴两轮”大语文教育模式实验。经过多年探索,已有三个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并全面推广,其中“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获原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小学语文愉快教学实验”获黑龙江省教育厅“九五”重点课题特等奖。此外,在省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论文73篇,获优秀科研成果奖41项。迄今为止,在全国各地发表研究、探索性文章500余篇,公开出版著述36本(专著10本),其中《实用语文教学法》和《实用语文学习法》为姊妹篇,曾参加全国学习科学学会15年成果展,在各地影响广泛。《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成为黑龙江省教师中级职务培训教材,颇受学员欢迎。《作文知识与小学作文教学》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考用书,再版多次。《语文德育渗透艺术》,填补了我国语文教学论的一项空白,大家称这是一本上乘的出版物。即将付梓的《小学古诗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我长期研究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一本书。另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和《家庭语文教育艺术》被中国林业出版社确定为“十五”重点书目。20年时间,我围绕地球转了两圈半,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讲学90余场,作学术报告、上公开课近百次,直接听众有20万人次。

有人问我:“白教师,您又上课,又搞研究,又经常外出,还写了哪么多的书和文章,哪来的时间?”我说,我搞研究和写东西都是有感而立,有积而发,有思而作。至于时间,还是鲁迅先生说得有道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一天24小时,除了8小时正常睡眠之外,其余时间我几乎都在工作。孔子做学问,常常达到了“发愤忘食”的程度,我不敢和孔老夫子相比,只是学习。有时我伏案备课,仰面沉思,埋头爬格子真忘了吃饭,乃至爱人和孩子千呼万唤,才清醒过来。有时***提起我的精气神,使我心血来潮,灵感突发,不能自己,常常夜半时分披衣而起,凌晨3点振笔疾书。我的许多文章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写出来的。

大千世界,各有各的活法:有的沉湎灯红酒绿,有的追求权势金钱,有的喜欢轰轰烈烈,有的乐于淡泊宁静。我是属于那种愿意坐冷板凳的人,“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是我甘于寂寞,潜心研究语文教材、教法的劝勉之言,我始终是这样做的。我的成功探索,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民给了我很多政治荣誉:哈尔滨市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共和国50华诞这一天,我又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我把所有的这些荣誉都看成是人民对我的鞭策和期望。

使我最难忘的是1988年金秋10月,我作为中国工会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deng`xiao`ping]同志的接见,并且握过这位巨人的手。当时,近在咫尺,几乎听到了他老人家的呼吸,我感到幸福、自豪与骄傲。***[deng`xiao`ping]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一座山峰,高耸入云,巍然屹立。因为没有***[deng`xiao`ping]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就没有伟大祖国的辉煌的今天,也就没有我白金声的今天。30多年来,我心不旁鹜,虔诚一念,一直沿着“买书——读书——教书——写书”这条人生轨迹向前走着。其实,我是在大家都能走而不愿意走到底的道上探路,最终目的就是想在自己有限的教育生涯中留下一串脚印。对得起这个伟大的时代,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

“花甲”将至,往事如斯。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的完整工作流程。应当包括读书、教学、研究、写作四项活动,他的专业知识如同一棵大树的根系,他的教学实践如同大树的枝干,他的科研活动如同大树的花朵,他的教学论述如同大树的果实,这四者相辅相成,是一个相互为用的系统工程。

每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要写好这本“书”,必须要倾注生命。

最后,我想说,成功等于长期奋斗加一旦碰上机遇。机遇来了,没有奋斗,等于零。正在奋斗的青年教师们,你要坚信,机遇迟早会到来的!